CN115843952B - 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提升其持气性的组合物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提升其持气性的组合物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3952B
CN115843952B CN202310173484.9A CN202310173484A CN115843952B CN 115843952 B CN115843952 B CN 115843952B CN 202310173484 A CN202310173484 A CN 202310173484A CN 115843952 B CN115843952 B CN 1158439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ated beverage
rebaudioside
composition
glc
beve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734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43952A (zh
Inventor
曲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qi Forest Beijing Foo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qi Forest Beijing Foo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qi Forest Beijing Foo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qi Forest Beijing Foo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734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39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3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3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43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3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提升其持气性的组合物及方法,属于食品技术领域。该组合物包括Rebaudioside A、Rebaudioside D及Stevioside中的至少一种,其所用于提升持气性的碳酸饮料为无糖碳酸饮料且盛装容器为PET材质。该组合物可有效维持以PET材质作为盛装容器的无糖碳酸饮料的碳酸含气量,对该类碳酸饮料具有“提供甜度”和“提升二氧化碳稳定性”的双重效果。提升该类碳酸饮料持气性的方法即在该类碳酸饮料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上述组合物。相应的碳酸饮料不但具有适宜的甜度,而且能够提升二氧化碳稳定性,较长时间维持碳酸含气量。对应的碳酸饮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

Description

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提升其持气性的组合物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提升其持气性的组合物及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饮料中通常含有3.0-4.0GV的二氧化碳,在消费者饮用时二氧化碳会以“气泡”的形式在口腔中释放,形成碳酸饮料非常独特的刺激、爽快的口感,所以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影响其口感和消费者喜好度的重要因素。通常认为当含气量大于2.3GV时,碳酸饮料可以表现出可以被察觉的“刺激感”,当含气量低于2.3GV时,会出现明显的“气感不足”。
通常,消费者开启碳酸饮料的瓶盖时,由于包装内部的压力瞬间释放,饮料液面处的压强从大约0.2-0.4MPa降低到标准大气压0.1MPa,所以原本溶解在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处于“过饱和”的不稳定状态,开始从“溶解态”向“气态”转化。在理想的状态下,若碳酸饮料内容物十分的纯净,没有杂质,并且盛放碳酸饮料的外包装的内壁绝对的光滑(例如玻璃瓶的包装形式),这种“溶解态”向“气态”的转化只会以挥发的形式发生在气/液的界面处;然而实际的情况往往是饮料中含有少量的杂质或者外包装的内壁较为粗糙(例如碳酸饮料最常用的PET包装),在这种情况下二氧化碳会以“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气泡会从PET瓶的内壁的凹凸不平处产生。气泡产生的尺寸、释放的速率既取决于外部环境的温度、压强,也与内容的特性包括黏度、表面张力含气量的高低有关。
含糖的碳酸饮料中通常含有7-13%的糖分,所以相对应的有较高的固形物含量以及黏度,这样的特性使其有较好的维持二氧化碳稳定性的作用,所以使用PET包装的含糖的碳酸饮料往往在消费者开启包装后较长的时间内(大于30min)可以维持较高的二氧化碳含量(大于2.3GV)。
与全糖碳酸饮料不同,无糖碳酸饮料的固形物含量更低,固形物通常在5%以下,所以黏度更低,使用PET材质包装的无糖碳酸饮料往往表现出二氧化碳稳定性不佳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开启包装后大量二氧化碳以气泡的形式在瓶壁处形成,迅速的从瓶口释放。在消费者开启包装后气泡口感随时间的衰减非常迅速,往往在开瓶后30min后含气量下降至2.3GV以下,气泡刺激感明显变弱。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提升碳酸饮料持气性的组合物,其可有效维持以PET材质作为盛装容器的无糖碳酸饮料的碳酸含气量,对该类碳酸饮料具有“提供甜度”和“提升二氧化碳稳定性”的双重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组合物以提升碳酸饮料持气性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配料中含有上述组合物的碳酸饮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碳酸饮料的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提升碳酸饮料持气性的组合物,其包括RebaudiosideA、Rebaudioside D以及Stevioside中的至少一种;
Rebaudioside A、Rebaudioside D以及Stevioside的主框架分子结构均如下所示:
其中,Rebaudioside A对应的R1=β-glc-,R2=(β-glc)2-β-glc-;Rebaudioside D对应的R1=β-glc-β-glc-,R2=(β-glc)2-β-glc-;Stevioside对应的R1=β-glc-,R2=β-glc-β-glc-;
上述碳酸饮料为无糖碳酸饮料且碳酸饮料的盛装容器为PET材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组合物中至少含有Rebaudioside D。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提升碳酸饮料持气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碳酸饮料制备过程中加入前述实施方式的组合物;
碳酸饮料为无糖碳酸饮料且碳酸饮料的盛装容器为PET材质。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碳酸饮料,其配料中含有前述实施方式的组合物;
碳酸饮料为无糖碳酸饮料且碳酸饮料的盛装容器为PET材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组合物在配料中的浓度为1-400mg/kg。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组合物在配料中的浓度为10-200mg/kg。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料还包括甜味剂、pH调节剂、调味剂以及植物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甜味剂包括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中的至少一种;和/或,pH调节剂包括碳酸氢钠、柠檬酸钠、无水柠檬酸以及苹果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调味剂包括海盐和食用香精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植物提取物包括胡萝卜汁、蔓越莓汁以及甜菜汁中的至少一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甜味剂在基础配方中的含量为0.01-4.00g/100g;和/或,pH调节剂在基础配方中的含量为0.03-0.50g/100g;和/或,调味剂在基础配方中的含量为0.08-0.30g/100g;和/或,植物提取物在基础配方中的含量为0.10-0.30g/100g。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础配方中二氧化碳的溶解量为2.0-4.5GV;和/或,基础配方的pH值为3.0-3.4;和/或,基础配方的白利度为0.03-5.50;和/或,基础配方的酸度为0.05-3.50。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碳酸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预设组成进行配料,随后杀菌、充气、灌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将灌装后的产品进行静置以使内容物充分反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静置温度为4-35℃,和/或,静置时间不低于72h。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中采用包括Rebaudioside A、Rebaudioside D以及Stevioside中至少一种的组合物,能够对无糖且以PET材质的容器盛装的碳酸饮料具有“提供甜度”和“明显提升持气性”的双重效果,其原因可能在于Rebaudioside A、Rebaudioside D以及Stevioside特殊的分子结构可以在二氧化碳气泡产生时在气/液界面形成稳定的界面层,抑制或者延缓气泡的增长,从而实现延缓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从“溶解态”到“气泡形态”的转化,实现气体的缓释效果。
相应的碳酸饮料不但具有适宜的甜度,而且能够提升二氧化碳稳定性,较长时间维持碳酸含气量。对应的碳酸饮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试验例1中碳酸饮料1-24与空白配方1的剩余含气量比较结果图;
图2为试验例1中碳酸饮料25-48与空白配方2的剩余含气量比较结果图;
图3为试验例2中碳酸饮料49-72与空白配方1的剩余含气量比较结果图;
图4为试验例2中碳酸饮料73-96与空白配方2的剩余含气量比较结果图;
图5为试验例3中各碳酸饮料与空白配方1的剩余含气量比较结果图;
图6为试验例4中各碳酸饮料与空白配方1的剩余含气量比较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提升其持气性的组合物及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申请提出一种提升碳酸饮料持气性的组合物,其包括Rebaudioside A(缩写为Reb A)、Rebaudioside D(缩写为Reb D)以及Stevioside中的至少一种;
Rebaudioside A、Rebaudioside D以及Stevioside的主框架分子结构均如下所示:
其中,Rebaudioside A对应的R1=β-glc-,R2=(β-glc)2-β-glc-;Rebaudioside D对应的R1=β-glc-β-glc-,R2=(β-glc)2-β-glc-;Stevioside对应的R1=β-glc-,R2=β-glc-β-glc-;
上述碳酸饮料为无糖碳酸饮料且碳酸饮料的盛装容器为PET材质。
需说明的是,甜菊糖苷为从甜叶菊中提取的一类天然糖苷类物质的总称,这类糖苷类物质在分子结构上有共同的框架结构,按照不同的亚基R1和R2可被分为不同的型号。
除上述Rebaudioside A、Rebaudioside D以及Stevioside以外,还包括Rebaudioside B、Rebaudioside C、Rebaudioside E、Rebaudioside F、Rebaudioside M、Steviolbioside、Rubusoside以及Dulcoside A。
其中,Rebaudioside B对应的R1=H,R2=(β-glc)2-β-glc-;Rebaudioside C对应的R1=β-glc-,R2=(β-glc,α-rha-)-β-glc-;Rebaudioside E对应的R1=β-glc-β-glc-,R2=β-glc-β-glc-;Rebaudioside F对应的R1=β-glc-,R2=(β-glc, β-xyl)-β-glc-;RebaudiosideM对应的R1=(β-glc)2-β-glc-;R2=(β-glc)2-β-glc-;Steviolbioside对应的R1= H,R2=β-glc-β-glc-;Rubusoside对应的R1=β-glc-,R2=β-glc-;Dulcoside A对应的R1=β-glc-,R2=α-rha-β-glc-。
经发明人创造性发现,不同型号的甜菊糖苷而言,其中,Rebaudioside A、Rebaudioside D以及Stevioside能够对无糖且以PET材质的容器盛装的碳酸饮料具有明显的提升持气性的效果,而其余的甜菊糖苷并不适用于碳酸饮料,且甚至没有提升剩余含气量的效果或是反而表现出一定的反作用。
本申请中采用的上述特定型号的甜菊糖苷之所以能够有效增强碳酸饮料持气性,原因可能在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可以在二氧化碳气泡产生时在气/液界面形成稳定的界面层,抑制或者延缓气泡的增长,从而实现延缓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从“溶解态”到“气泡形态”的转化,实现气体的缓释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组合物可仅包括Rebaudioside A、Rebaudioside D以及Stevioside中的任意一种。也可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其它常规的提升二氧化碳稳定性的稳定剂等。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组合物同时含Rebaudioside A、Rebaudioside D以及Stevioside中的任意两种。也可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其它常规的提升二氧化碳稳定性的稳定剂等。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组合物同时含Rebaudioside A、Rebaudioside D以及Stevioside。也可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其它常规的提升二氧化碳稳定性的稳定剂等。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组合物中至少含有Rebaudioside D。
需强调的是,组合物中Rebaudioside D的占比越高,对持气性的提升效果越为明显。
承上,本申请提供的组合物可有效维持以PET材质作为盛装容器的无糖碳酸饮料的碳酸含气量,对该类碳酸饮料具有“提供甜度”和“提升二氧化碳稳定性”的双重效果。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提升碳酸饮料持气性的方法,其可包括以下步骤:在碳酸饮料制备过程中加入上述组合物。
上述碳酸饮料为无糖碳酸饮料且碳酸饮料的盛装容器为PET材质。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碳酸饮料,其配料中含有上述组合物。
该碳酸饮料为无糖碳酸饮料且碳酸饮料的盛装容器为PET材质。
作为参考地,组合物在配料中的浓度可以为1-400mg/kg,如1mg/kg、2mg/kg、5mg/kg、10mg/kg、20mg/kg、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250mg/kg、300mg/kg、350mg/kg或400mg/kg等,也可以为1-400mg/kg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组合物在配料中的浓度为10-200mg/kg,如10mg/kg、20mg/kg、30mg/kg、40mg/kg、50mg/kg、60mg/kg、70mg/kg、80mg/kg、90mg/kg、100mg/kg、110mg/kg、120mg/kg、130mg/kg、140mg/kg、150mg/kg、160mg/kg、170mg/kg、180mg/kg、190mg/kg或200mg/kg等,也可以为10-200mg/kg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上述优选的浓度能够达到更佳的“提供甜度”和“提升二氧化碳稳定性”的双重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配料还包括基础配方,该基础配方示例性但非限定性地可包括甜味剂、pH调节剂、调味剂以及植物提取剂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甜味剂例如可包括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赤藓糖醇不会带来卡路里,且其甜度接近蔗糖。pH调节剂例如可包括碳酸氢钠、柠檬酸钠、无水柠檬酸以及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调味剂例如可包括海盐和食用香精中的至少一种。植物提取物例如可包括胡萝卜汁、蔓越莓汁以及甜菜汁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参考地,甜味剂在基础配方中的含量可以为0.01-4.00g/100g,如0.01g/100g、0.05g/100g、0.10g/100g、0.50g/100g、1.00g/100g、1.50g/100g、2.00g/100g、2.50g/100g、3.00g/100g、3.50g/100g或4.00g/100g等,也可以为0.01-4.00g/100g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pH调节剂在基础配方中的含量可以为0.03-0.50g/100g,如0.03g/100g、0.05g/100g、0.10g/100g、0.15g/100g、0.20g/100g、0.25g/100g、0.30g/100g、0.35g/100g、0.40g/100g、0.45g/100g或0.50g/100g等,也可以为0.03-0.50g/100g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调味剂在基础配方中的含量可以为0.08-0.30g/100g,如0.08g/100g、0.10g/100g、0.15g/100g、0.20g/100g、0.25g/100g或0.30g/100g等,也可以为0.08-0.30g/100g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植物提取物在基础配方中的含量可以为0.10-0.30g/100g,如0.10g/100g、0.15g/100g、0.20g/100g、0.25g/100g或0.30g/100g等,也可以为0.10-0.30g/100g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础配方中二氧化碳的溶解量可以为2.0-4.5GV,如2.0GV、2.5 GV、3.0 GV、3.5 GV、4.0 GV或4.5 GV等,也可以为2.0-4.5GV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优选为3.0-3.8GV。
基础配方的pH值可以为3.00-3.40,如3.00、3.05、3.10、3.15、3.20、3.25、3.30、3.35或3.40等,也可以为3.00-3.40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基础配方的白利度可以为0.03-5.50,如0.03、0.05、0.1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或5.50等,也可以为0.03-5.50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基础配方的酸度可以为0.05-3.50,如0.05、0.10、0.50、1.00、1.50、2.00、2.50、3.00或3.50等,也可以为0.05-3.50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需说明的是,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常规用量,在配料中加入饮料中可添加的其它添加试剂,在此不做一一列举和赘述。
承上,本申请提供的碳酸饮料不但具有适宜的甜度,而且能够提升二氧化碳稳定性,较长时间维持碳酸含气量。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碳酸饮料的制备方法,例如可包括以下步骤:按预设组成进行配料,随后杀菌、充气、灌装。
上述各步骤的具体操作以及工艺条件均可参照相关的现有技术。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灌装后,还包括将灌装后的产品进行静置以使内容物充分反应。
其中,静置温度可以为4-35℃,如4℃、5℃、8℃、10℃、15℃、20℃、25℃、30℃或35℃等。静置时间不低于72h,如72h、78h、84h等。
通过上述静置操作,可使组合物有效吸附在盛装容器的内壁,使盛装容器更为光滑,进而在开瓶时,使得“溶解态”向“气态”的转化基本只会以挥发的形式发生在气/液的界面处,以利于提升持气性。
承上,本申请提供的碳酸饮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适于工业化生产。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48种碳酸饮料(碳酸饮料1至碳酸饮料48)。
其中,碳酸饮料1-8是由物料1加入至空白配方1(可理解为基础配方1,下同)制备而得,碳酸饮料9-16是由物料2加入至空白配方1制备而得,碳酸饮料17-24是由物料3加入至空白配方1制备而得;碳酸饮料25-32是由组合物1加入至空白配方2(可理解为基础配方2,下同)制备而得,碳酸饮料33-40是由组合物2加入至空白配方2制备而得,碳酸饮料41-48是由组合物3加入至空白配方2制备而得。
其中,物料1为Rebaudioside A,物料2为Stevioside,物料3为Rebaudioside D。
碳酸饮料1-8中物料1的添加量依次为50g/100g、100g/100g、150g/100g、200g/100g、250g/100g、300g/100g、350g/100g、400g/100g。碳酸饮料9-16中物料2的添加量依次为50g/100g、100g/100g、150g/100g、200g/100g、250g/100g、300g/100g、350g/100g、400g/100g。碳酸饮料17-24中物料3的添加量依次为50g/100g、100g/100g、150g/100g、200g/100g、250g/100g、300g/100g、350g/100g、400g/100g。
碳酸饮料25-32中物料1的添加量依次为50g/100g、100g/100g、150g/100g、200g/100g、250g/100g、300g/100g、350g/100g、400g/100g。碳酸饮料33-40中物料2的添加量依次为50g/100g、100g/100g、150g/100g、200g/100g、250g/100g、300g/100g、350g/100g、400g/100g。碳酸饮料41-48中物料3的添加量依次为50g/100g、100g/100g、150g/100g、200g/100g、250g/100g、300g/100g、350g/100g、400g/100g。
空白配方1和空白配方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空白配方1
表2空白配方2
上述空白配方1的pH值为3.05,白利度为1.74,酸度为0.077,二氧化碳含量为3.8GV;空白配方2的pH值为3.1,白利度为5.50,酸度为0.077,二氧化碳含量为3.0GV。
上述6种碳酸饮料的制备方法均如下:
按预设的总配方组成将所有原料充分溶解混合,随后进行杀菌、充气,再在无菌环境下灌装至PET材质的容器内,密封,在室温下静置72h。
各碳酸饮料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和盛装容器等均一致。
试验例1
以实施例1提供的48种碳酸饮料为例,其中,碳酸饮料1-24以空白配方1作为对照组,碳酸饮料25-48以空白配方2作为对照组,测定PET包装打开30min后,各碳酸饮料与空白配方的碳酸饮料的剩余含气量,其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
①、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各碳酸饮料的剩余含气量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由此证明通过加入Rebaudioside A、Rebaudioside D或Stevioside,能够有效提升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稳定性。
②、无论空白配方中赤藓糖醇含量多少或者初始含气量高低,向其中添加1-400mg/kg的Rebaudioside A、Rebaudioside D或Stevioside,均可以提升样品开瓶后30min剩余的二氧化碳含量,尤其是添加量在10-200mg/kg范围内提升效果最为明显。
③、甜菊糖苷的型号对于提升二氧化碳的稳定性也有影响,其中Rebaudioside D对于提升剩余含气量效果最为明显。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48种碳酸饮料(碳酸饮料49至碳酸饮料96)。
其中,碳酸饮料49-56是由组合物1加入至空白配方1制备而得,碳酸饮料57-64是由组合物2加入至空白配方1制备而得,碳酸饮料65-72是由组合物3加入至空白配方1制备而得;碳酸饮料73-80是由组合物1加入至空白配方2制备而得,碳酸饮料81-88是由组合物2加入至空白配方2制备而得,碳酸饮料89-96是由组合物3加入至空白配方2制备而得。
按质量百分数计,组合物1(记为Blend A)含有70%的Rebaudioside A、26%的Stevioside以及0%的Rebaudioside D,余量为水分、灰分(矿物质)及来源于甜叶菊的其它苷类成分(杂苷)。
按质量百分数计,组合物2(记为Blend B)含有26%的Rebaudioside A、65%的Stevioside以及5%的Rebaudioside D,余量为水分、灰分(矿物质)及来源于甜叶菊的其它苷类成分(杂苷)。
按质量百分数计,组合物3(记为Blend C)含有12%的Rebaudioside A、32%的Stevioside以及53%的Rebaudioside D,余量为水分、灰分(矿物质)及来源于甜叶菊的其它苷类成分(杂苷)。
碳酸饮料49-56中组合物1的添加量依次为50g/100g、100g/100g、150g/100g、200g/100g、250g/100g、300g/100g、350g/100g、400g/100g。碳酸饮料57-64中组合物2的添加量依次为50g/100g、100g/100g、150g/100g、200g/100g、250g/100g、300g/100g、350g/100g、400g/100g。碳酸饮料65-72中组合物3的添加量依次为50g/100g、100g/100g、150g/100g、200g/100g、250g/100g、300g/100g、350g/100g、400g/100g。
碳酸饮料73-80中组合物1的添加量依次为50g/100g、100g/100g、150g/100g、200g/100g、250g/100g、300g/100g、350g/100g、400g/100g。碳酸饮料81-88中组合物2的添加量依次为50g/100g、100g/100g、150g/100g、200g/100g、250g/100g、300g/100g、350g/100g、400g/100g。碳酸饮料89-96中组合物3的添加量依次为50g/100g、100g/100g、150g/100g、200g/100g、250g/100g、300g/100g、350g/100g、400g/100g。
各碳酸饮料制备方法以及空白配方1和空白配方2均同实施例1。
试验例2
以实施例2提供的48种碳酸饮料为例,其中,碳酸饮料49-72以空白配方1作为对照组,碳酸饮料73-96以空白配方2作为对照组,测定PET包装打开30min后,各碳酸饮料与空白配方的碳酸饮料的剩余含气量,其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结合图3和图4可以看出:
①、通过添加组合物1-3可以有效的提升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稳定性,PET包装开启30min后,添加组合物1-3的碳酸饮料的剩余含气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②、添加1-400mg/kg的组合物区间范围内,无论Rebaudioside A、Stevioside以及Rebaudioside D的比例如何,均可以提升样品开瓶后30min剩余的二氧化碳含量。并且,组合物中Rebaudioside D的占比越高,提升效果越为明显。
试验例3
向4份相同的空白配方1中分别添加50mg/kg的Rebaudioside A、Stevioside、ebaudioside D以及Rebaudioside M(缩写为Reb M)制成4种碳酸饮料,各碳酸饮料制备方法以及空白配方1均同实施例1。对比打开PET盛装瓶后10min及30min时剩余含气量。其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Rebaudioside A、Stevioside以及Rebaudioside D均可以起到提升剩余含气量的效果,但Rebaudioside M并没有起到提升剩余含气量的效果,甚至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反作用(即降低剩余含气量)。
因此,并非所有的甜菊糖苷均能起到有效维持PET材质盛装的无糖碳酸饮料的含气量的效果。
试验例4
向10份相同的空白配方1中分别添加等量(100mg/kg)的不同种类的甜味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赛蜜、聚葡萄糖、抗性糊精和菊粉)、稳定剂(果胶、黄原胶和卡拉胶)以及实施例2中的Blend A制成10种碳酸饮料,各碳酸饮料制备方法以及空白配方1均同实施例1。对比打开PET盛装瓶后30min时剩余含气量。其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在无糖碳酸饮料配方体系中,与上述甜味剂和稳定剂相比,实施例提供的Blend A在提升PET材质盛装的碳酸饮料的二氧化碳稳定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碳酸饮料的总配方是在空白配方3的基础上加入100mg/kg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物(Blend C)。
空白配方3如表3所示。
表3配方
该空白配方3的pH值为3.08,白利度为3.54,酸度为0.077,二氧化碳含量为4.0GV。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多种基础配方,其可在下表范围内自由设置。
表4配方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多种基础配方,其具体基础配料组成如下表中的样品1至样品5所示。
表5配方
参照表6的添加量,向上述样品1至样品5中分别加入Blend A、Blend B和Blend C,对应的产品在开瓶30min后剩余含气量如表6所示。
表6添加量及含气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组合物可有效维持以PET材质作为盛装容器的无糖碳酸饮料的碳酸含气量,对该类碳酸饮料具有“提供甜度”和“提升二氧化碳稳定性”的双重效果。相应的碳酸饮料不但具有适宜的甜度,而且能够提升二氧化碳稳定性,较长时间维持碳酸含气量。对应的碳酸饮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 Rebaudioside D在提升碳酸饮料持气性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ebaudioside D的主框架分子结构如下所示:
;R1=β-glc-β-glc-,R2=(β-glc)2-β-glc-;
所述碳酸饮料为无糖碳酸饮料且所述碳酸饮料的盛装容器为PET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Rebaudioside D在碳酸饮料的配料中的浓度为1-400mg/k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Rebaudioside D在碳酸饮料的配料中的浓度为10-200mg/kg。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还包括基础配方,所述基础配方包括甜味剂、pH调节剂、调味剂以及植物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甜味剂包括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pH调节剂包括碳酸氢钠、柠檬酸钠、无水柠檬酸以及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调味剂包括海盐和食用香精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植物提取物包括胡萝卜汁、蔓越莓汁以及甜菜汁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剂在所述基础配方中的含量为0.01-4.00g/100g;和/或,所述pH调节剂在所述基础配方中的含量为0.03-0.50g/100g;和/或,所述调味剂在所述基础配方中的含量为0.08-0.30g/100g;和/或,所述植物提取物在所述基础配方中的含量为0.10-0.30g/100g。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配方中二氧化碳的溶解量为2.0-4.5GV;和/或,所述基础配方的pH值为3.0-3.4;和/或,所述基础配方的白利度为0.03-5.50;和/或,所述基础配方的酸度为0.05-3.5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饮料经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按预设组成进行配料,随后杀菌、充气、灌装。
CN202310173484.9A 2023-02-28 2023-02-28 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提升其持气性的组合物及方法 Active CN115843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73484.9A CN115843952B (zh) 2023-02-28 2023-02-28 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提升其持气性的组合物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73484.9A CN115843952B (zh) 2023-02-28 2023-02-28 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提升其持气性的组合物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3952A CN115843952A (zh) 2023-03-28
CN115843952B true CN115843952B (zh) 2023-05-09

Family

ID=85659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73484.9A Active CN115843952B (zh) 2023-02-28 2023-02-28 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提升其持气性的组合物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395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1321A (zh) * 2020-07-21 2022-01-21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常温碳酸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15517327A (zh) * 2022-08-25 2022-12-27 杭州娃哈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改善碳酸饮料持气性的复配稳定剂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7702A1 (fr) * 2001-02-27 2002-09-06 San-Ei Gen F.F.I., Inc. Boissons gazeifiees
JP4815543B1 (ja) * 2011-03-01 2011-11-16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容器詰炭酸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15545B1 (ja) * 2011-03-31 2011-11-16 株式会社 伊藤園 炭酸ガス保持剤及び容器詰炭酸飲料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1321A (zh) * 2020-07-21 2022-01-21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常温碳酸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15517327A (zh) * 2022-08-25 2022-12-27 杭州娃哈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改善碳酸饮料持气性的复配稳定剂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3952A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00988C2 (ru) Применение эритрита и d-тагатозы в напитках и пищевых продуктах с нулевой или пониженной калорийностью
EP0239938B1 (en) Carbonated beverage
RU2417713C2 (ru) Продукты типа напитков, подслащенные модифицированным анисовой кислотой стевиогликозидом
EP2347663B1 (en) Carbonated drink having high gas pressure
PT1484989E (pt) Composições de bebidas à base de sumos
US20070059419A1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to improve mouth feel
JPH0234590B2 (zh)
WO2015111284A1 (ja) 低糖質炭酸アルコール飲料
WO2014103737A1 (ja) 水性炭酸飲料
JP2019509749A (ja) 風味が増強された飲料製品及びその風味を増強する方法
CN114145401A (zh) 一种含有食药同源草本植物提取物的汽水及制作方法
CN115843952B (zh) 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提升其持气性的组合物及方法
US5219598A (en) Reducing sugar-containing mix and process therefore
EP3367815B1 (en) Soluble fiber liquid beverage concentrate and method for delivery of soluble fiber
JP2002153219A (ja) 酸乳ゲル組成物
JP2002272431A (ja) 凍結ゼリー飲料
WO2019208291A1 (ja) 飲料、容器詰め飲料、および菌体または菌体処理物の凝集抑制方法
TWI681723B (zh) 含果汁之低卡路里飲料
CN113040309A (zh) 一种瓶装营养苏打固体饮料及其加工工艺
JP7105076B2 (ja) 飲料、容器詰め飲料、および飲料中の不溶性固形分の分散方法
JP7394557B2 (ja) 飲料
WO2020045562A1 (ja) ピロロキノリンキノンの安定化剤、それを含む組成物及び安定化方法
JP7309507B2 (ja) ゼリー飲料、ゼリー飲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舌触り感向上方法
JP2006204132A (ja) 糖の析出抑制方法
US20190246668A1 (en) Low-Sugar Carbonated Bever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