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3131A -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3131A
CN115843131A CN202111235217.7A CN202111235217A CN115843131A CN 115843131 A CN115843131 A CN 115843131A CN 202111235217 A CN202111235217 A CN 202111235217A CN 115843131 A CN115843131 A CN 115843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ode
tac
channel
channel stat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52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丽
戴博
沙秀斌
陆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23521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313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0052 priority patent/WO202306563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3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31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3Multipath using M+N parallel active p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包括: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普及,某个区域可以存在多个终端。例如,在一个基站,很多终端内分布在基站的各个地区,有距离基站较近的终端,也有距离基站较远的终端。距离基站较近的终端,其接收基站信号的信道质量要好于距离基站较远的终端。或者,有的终端受到障碍物的遮挡,其接收基站信号的信号质量较差。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信道质量好的终端可以帮助信道质量差的终端发送数据包。但为了实现两个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用户面中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通信配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通过RLC和MAC层对所述PDU数据进行处理,并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三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通信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播单基站场景下的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播多基站场景下的交互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场景下的交互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的交互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和UE之间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的交互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和UE之间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的交互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描述,所举实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信道质量好的终端可以帮助信道质量差的终端发送数据包。这样,数据包既可以通过信道质量好的终端发送到基站,也可以通过信道质量差的终端发送到基站。基站会收到两份相同数据包,可靠性大大增加了。或者,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信道质量好的终端可以帮助信道质量差的终端发送数据包。这样,对于上行数据包,数据包既可以通过信道质量好的终端发送到基站,也可以通过信道质量差的终端发送到基站。基站分别从多个终端收到数据包,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量以及传输速率大大增加了。例如,终端1位于基站中心,其信道质量较好。终端2位于基站边缘,或者被障碍物遮挡,其信道质量较差。终端1和终端2分别与基站建立连接,并且,终端1和终端2之间建立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例如:wifi连接、sidelink连接。终端2产生数据包后,转发给终端1。终端1可以协助终端2,将终端2的数据包转发到基站。终端1和终端2都分别将数据包发送给基站,从而基站分别从终端1和终端2收到数据包。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通信示意图。如图1所示,两个终端可以处于同一个基站下,或者,两个终端可以处于不同基站下,即每个基站所连接的基站是不同的。
对于下行数据包,基站可以将数据包发送到信道质量好的终端,信道质量好的终端再转发给信道质量差的终端,基站也可以直接将数据包发送到信道质量差的终端。信道质量差的终端分别从基站和其他终端收到数据包,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可靠性,或者数量以及传输速率大大增加了。
在基站下,多个终端都与基站建立连接,并且多个终端之间建立连接,一个终端的数据包经过另外一个终端转发,这种传输方法可以被称为终端聚合通信(TerminalAggregator Communication,TAC)。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聚合通信也可以称为终端聚合传输。
其中,多个终端聚合传输既可以是重复发送,即多个终端在空口传输相同的数据包;也可以分别发送多个终端在空口传输不同的数据包。
在终端聚合传输方案中,产生数据包的终端或者数据包最终提交的目的终端,被称为anchor UE;而协助传输的终端,被称为non anchor UE。在anchor UE和non anchor UE接入了不同的基站的情况下,anchor UE接入的基站称为anchor基站,non anchor UE接入的基站称为non anchor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由通信设备执行。其中,通信设备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为anchor UE,即用于生成数据包的节点。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210。
S210、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数据。
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其中,第二通信节点用于协助第一通信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节点。示例性地,假设第一通信节点为anchor UE,相应的,第二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 UE。第三通信节点指的是基站。在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处于单个基站的场景下,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接入同一个第三通信节点(即基站);在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处于多个基站的场景下,即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位于不同的基站,并且,第一通信节点为anchor UE,以及第二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 UE,则第一通信节点所接入的第三通信节点为anchor基站,第二通信节点所接入的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基站。可以理解为,anchor基站指的是支持控制数据产生,并处理功能的基站;non anchor基站指的是支持协助传输以及数据转发的基站。
在实施例中,针对单播传输场景下,对于一个业务,第三通信节点与第一通信节点以及第二通信节点之间通过建立专有信道(比如,逻辑信道,传输信道等)进行数据传输;针对组播传输场景下,对于一个业务,第三通信节点与多个第一通信节点或者多个第二通信节点之间通过建立公共信道(比如,逻辑信道,传输信道等)进行数据传输。在一实施例中,在单播传输场景,并且单个第三通信节点(即单基站)的场景下,第一通信节点将PDU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节点,以使第二通信节点对PDU数据进行处理,并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或者,第二通信节点直接将PDU数据发送至第三通信节点。在一实施例中,在单播传输场景,并且多基站的场景下,并且,第一通信节点为anchor UE,以及第二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 UE,则第一通信节点接入的第三通信节点为anchor基站,第二通信节点接入的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基站,第一通信节点将PDU数据直接发送至anchor基站;或者,第一通信节点将PDU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对PDU数据进行数据,并转发至nonanchor基站,并通过non anchor基站将PDU数据转发至anchor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均接入第三通信节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PDCP、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RLC和MAC层。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处于单基站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均接入同一个第三通信节点,在Uu接口,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SDAP、PDCP、RLC和MAC层;在Uu接口,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三通信节点建立RLC和MAC层。如果支持SideLink传输,在PC5接口,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分别建立RLC层和MAC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入第三通信节点,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入其它第三通信节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SDAP、PDCP、RLC和MAC层;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RLC和MAC层。其中,其它第三通信节点指的是基站,但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与第三通信节点所支持的功能是不同的。示例性地,第三通信节点为anchor基站,则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基站。在实施例中,在单播传输场景,并且即多基站的场景下,并且,第一通信节点为anchor UE,以及第二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 UE,则第一通信节点接入的第三通信节点为anchor基站,第二通信节点接入的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基站,在Uu接口,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SDAP、PDCP、RLC和MAC层;在Uu接口,第二通信节点和其它第三通信节点建立RLC和MAC层。如果支持SideLink传输,在PC5接口,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分别建立RLC层和MAC层。并且,在Xn或X2接口上,第三通信节点和其它第三通信节点分别建立Xn或X2接口的协议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入第三通信节点,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入其它第三通信节点;所述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包括: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将PDU数据发送至所述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以通过所述其它第三通信节点将所述PDU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三通信节点。在实施例中,在单播传输场景,并且即多基站的场景下,第一通信节点为anchor UE,以及第二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 UE,则第一通信节点接入的第三通信节点为anchor基站,第二通信节点接入的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基站,第一通信节点将PDU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节点,并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至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以通过其它第三通信节点将PDU数据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处于组播传输场景,所述第三通信节点通过RRC消息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相同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资源。在实施例中,为了支持组播场景,第三通信节点和/或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通过RRC消息配置相同的RNTi,以及相同的PDCCH资源。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在相同的PDCCH资源上,采用相同RNTI监听相同的PDCCH。如果PDCCH调度一个数据包,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均可以接收到。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之前,还包括: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第一信道状态;其中,第一信道状态包括下述之一:第一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第二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在实施例中,第一信道状态用于确定第三通信节点是否可以开始终端聚合传输。并且,第一信道状态指的是由终端直接测量并上报至对应的基站的信道状态。示例性地,第一信道状态可以由第一通信节点测量并直接上报至对应的第三通信节点;也可以由第二通信节点测量并直接上报至对应的其它第三通信节点。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节点为anchor UE,以及第二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UE,则第一通信节点接入的第三通信节点为anchor基站,第二通信节点接入的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基站。在实施例中,第一信道状态可以包括终端连接信道状态,也可以包括Uu接口的信道状态。其中,终端连接信道状态指的是终端之间连接的信道状态,可以是第一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也可以是第二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在实施例中,终端连接信道状态可以包括:SideLink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的信道状态。可以理解为,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测量SideLink信道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也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测量WiFi信道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也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测量蓝牙信道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Uu接口的信道状态,指的是终端和基站之间接口的信道状态,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分别与第三通信节点之间接口的信道状态,也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分别与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之间接口的信道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所对应的承载信令格式包括下述之一:信道指示位和信道状态;信道标识和信道状态;信道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信道指示位、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信道指示位、信道标识和信道状态;信道指示位、信道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可以通过对应的承载信令将第一信道状态上报至对应的第三通信节点或其它第三通信节点。示例性地,承载信令可以为MAC CE信令。在实施例中,MAC CE信令的格式可以包括:信道指示位和信道状态,也可以为信道标识和信道状态,也可以为信道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也可以为信道指示位、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也可以为信道指示位、信道标识和信道状态,也可以为信道指示位、信道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信道状态;将所述第二信道状态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在实施例中,第二信道状态用于确定第三通信节点是否可以开始终端聚合传输。并且,第二信道状态可以由第二通信节点测量并通过第一通信节点上报至对应的第三通信节点。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节点为本端UE,第二通信节点为对端UE,并且,第一通信节点为anchor UE,以及第二通信节点为nonanchor UE,则第一通信节点接入的第三通信节点为anchor基站,第二通信节点接入的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基站,并且,对端UE测量得到其所接入的其它第三通信节点的信道状态,作为第二信道状态,然后将第二信道状态发送至所连接的本端UE,以通过本端UE将第二信道状态发送至所连接的第三通信节点。在实施例中,第二信道状态指的是对端UE与所接入基站的信道状态。示例性地,假设第二通信节点为对端UE,所接入的基站为其它第三通信节点,则第二信道状态包括对端UE测量其它第三通信节点得到的信道状态。当然,在实际通信过程中,第二信道状态也可以包括:本端UE测量其接入基站的信道状态,示例性地,假设第一通信节点为本端UE,所接入的基站为第三通信节点,则本端UE测量通信节点的信道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道状态所对应的承载信令格式包括下述之一:Uu指示位和信道状态;Uu标识和信道状态;Uu指示位、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Uu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Uu指示位、Uu标识和信道状态;Uu指示位、Uu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通过对应的承载信令将第二信道状态上报至对应的第三通信节点。示例性地,承载信令可以为MAC CE信令。在实施例中,MAC CE信令可以包括Uu标识和信道状态;也可以包括:Uu指示位、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也可以包括:Uu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也可以包括:Uu指示位、Uu标识和信道状态;也可以包括:Uu指示位、Uu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之前,还包括:接收第三通信节点预先配置的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在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上报自身的信道状态(即第一信道状态),或者其他UE的信道状态(即第二信道状态),会消耗空口资源。可以理解为,为了减少空口资源的浪费,在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满足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时,上报对应的信道状态。当然,在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的触发条件可以是不同的,可以由对应的第三通信节点配置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至少包括下述之一:终端的信道质量低于第一信道质量门限值;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低于第一接收信号强度门限值;终端的信道质量低于第二信道质量门限值;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低于第二接收信号强度门限值;终端的业务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门限值;终端的重传次数大于重传次数门限值。在实施例中,第一信道质量门限值与第二信道质量门限值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门限值与第二接收信号强度门限值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节点的信道质量低于第一信道质量门限值,即第一通信节点的信道状态不好,则第一通信节点建立终端聚合传输或者终端连接;在第二通信节点的信道质量低于第一信道质量门限值,即第二通信节点的信道状态不好,则第二通信节点无法进行有效的协助传输。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节点的信道质量高于第二信道质量门限值,即第一通信节点的信道状态较好,则第一通信节点无需建立终端聚合传输或者终端连接;在第二通信节点的信道质量高于第二信道质量门限值,即第二通信节点的信道状态较好,则第二通信节点可以进行有效的协助传输。同样地,对第一接收信号强度门限值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门限值的解释同上述对信道质量门限值(包括第一信道质量门限值和第二信道质量门限值)的解释。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之前,还包括: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终端聚合通信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根据所述TAC激活指令激活TAC,或者,根据所述TAC去激活指令去激活TAC。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的信道状态是变化的,在信道状态不符合终端聚合传输的情况下,基站可以选择是否进行终端聚合传输,例如:当anchor UE的信道恶化,基站可以激活终端聚合传输;但是当nonanchor UE的信道恶化,基站需要去激活终端聚合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以使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TAC激活指令开启TAC,或者,根据所述TAC去激活指令结束TAC。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TAC激活指令,至少包括下述之一:TAC激活指示;激活业务标识;激活终端标识;激活终端连接;
所述TAC去激活指令,至少包括下述之一:TAC去激活指示;去激活业务标识;去激活终端标识;去激活终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TAC激活指令对应的承载信令格式,包括下述之一:TAC激活指示;至少两个TAC激活指示;TAC激活指示和业务标识;TAC激活指示和UE标识;TAC激活指示和信道标识;TAC激活指示和Uu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TAC去激活指令对应的承载信令格式,包括下述之一:TAC去激活指示;至少两个TAC去激活指示;TAC去激活指示和业务标识;TAC去激活指示和UE标识;TAC去激活指示和信道标识;TAC去激活指示和Uu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由通信设备执行。其中,通信设备可以为第二通信节点,示例性地,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为non anchor UE,即用于协助第一通信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节点。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310-S320。
S310、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
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S320、通过RLC和MAC层对PDU数据进行处理,并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入所述第三通信节点,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入其它第三通信节点;所述通过RLC和MAC层对所述PDU数据进行处理,并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包括:通过RLC和MAC层对所述PDU数据进行处理,并转发至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以通过所述其它第三通信节点将所述PDU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三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第一信道状态;其中,第一信道状态包括下述之一:第一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第二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信道状态,以使第一通信节点将所述第二信道状态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接收第三通信节点预先配置的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终端聚合通信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根据所述TAC激活指令激活TAC,或者,根据所述TAC去激活指令去激活TAC。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根据所述TAC激活指令激活TAC,或者,根据所述TAC去激活指令去激活TAC。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中各个参数的解释,见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对应参数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由通信设备执行。其中,通信设备可以为第三通信节点,示例性地,第三通信节点可以为基站。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410。
S410、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
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状态;其中,第一信道状态包括下述之一:第一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第二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信道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预先配置的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应用于第三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中各个参数的解释,见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对应参数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以第一通信节点为anchor UE,第二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 UE,以及第三通信节点为基站(记为gNB)为例,对用户面的架构进行说明。在终端聚合传输,多个终端都与基站建立连接,并且多个终端之间建立连接,一个终端的数据包经过另外一个终端转发。其用户面架构如下:
其一,针对单播传输场景:
对于单播传输方案,也就是,对于一个业务,基站和UE之间是通过建立专有的信道(例如:逻辑信道,传输信道等)传输数据的。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播单基站场景下的交互示意图。如图5所示,对于单基站的场景,anchor UE和non anchor UE都接入同一个基站。
在Uu接口,anchor UE和基站建立SDAP层,PDCP层,RLC层和MAC层。
在Uu接口,non anchor UE和基站建立RLC层和MAC层。
如果支持SideLink传输,在PC5接口,non anchor UE和anchor UE建立分别RLC层和MAC层。
对于单基站场景下的上行传输过程包括:
anchor UE将PDCP PDU(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PDCP PDU,或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通过Uu接口发送给基站。
anchor UE将PDCP PDU(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PDCP PDU,或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发送给non anchor UE,如果支持SideLink传输,通过PC5接口发送给non anchorUE。
non anchor UE会将从anchor UE接收到的PDCP PDU经过RLC和MAC的处理,将其转发给基站。
基站在PDCP层,对从non anchor UE和anchor UE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排序等处理。然后提交给SDAP层。
对于单基站场景下的下行传输过程包括:
基站将PDCP PDU(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PDCP PDU,或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PDU)通过Uu接口发送给anchor UE。
基站将PDCP PDU(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PDCP PDU,或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PDU)通过Uu接口发送给non anchor UE。
non anchor UE将从基站接收到的数据包,转发给anchor UE,如果支持sidelink,通过PC5接口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发给anchor UE。
anchor UE在PDCP层,对从non anchor UE和anchor基站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排序等处理。然后提交给SDAP层。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播多基站场景下的交互示意图。如图6所示,对于多基站的场景,anchor基站指的是支持控制数据产生、处理的功能的基站,也是anchorUE接入的基站;non anchor基站指的是支持协助传输、支持数据转发的基站,也是nonanchor UE接入的基站。
在Uu接口,anchor UE和anchor基站建立SDAP层,PDCP层,RLC层和MAC层。
在Uu接口,non anchor UE和non anchor基站建立RLC层和MAC层。
如果支持SideLink传输,在PC5接口,non anchor UE和anchor UE建立分别RLC层和MAC层。
在Xn或X2接口上,non anchor基站和anchor基站分别建立Xn或X2接口的协议站。
对于多基站场景下的上行传输过程包括:
anchor UE将PDCP PDU(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PDCP PDU,或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通过Uu接口发送给anchor基站。
anchor UE将PDCP PDU(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PDCP PDU,或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发送给non anchor UE,如果支持sidelink传输,通过PC5接口发送给non anchorUE。
non anchor UE会将从anchor UE接收到的PDCP PDU进过RLC和MAC的处理,将其转发给non anchor基站。
non anchor基站通过Xn或X2接口将接收到的PDCP PDU转发给anchor基站。
anchor基站在PDCP层,对从non anchor基站和anchor UE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排序等处理。然后提交给SDAP层。
对于多基站场景下的下行传输过程包括:
anchor基站将PDCP PDU(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PDCP PDU,或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通过Uu接口发送给anchor UE。
anchor基站将PDCP PDU(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PDCP PDU,或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通过Xn或X2接口发送给non anchor基站。
non anchor基站会将从anchor基站接收到的数据进过RLC和MAC的处理,将PDCPPDU转发给non anchor UE。
non anchor UE将从non anchor基站接收到的数据包,转发给anchor UE,如果支持sidelink,通过PC5接口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发给anchor UE。
anchor UE在PDCP层,对从non anchor UE和anchor基站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排序等处理。然后提交给SDAP层。
其二,针对组播传输场景: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场景下的交互示意图。如图7所示,对于组播传输方案,也就是,对于一个业务,基站和多个UE之间是通过建立公共的信道(例如:逻辑信道,传输信道等)传输数据的。
在Uu接口,anchor UE和基站建立SDAP,PDCP,RLC和MAC层。
在Uu接口,non anchor UE和基站建立RLC和MAC层。
如果支持SideLink传输,在PC5接口,non anchor UE和anchor UE建立分别RLC和MAC层。
对于组播传输场景下的下行传输过程包括:
基站发送的数据,anchor UE和non anchor UE同时接收。
如果支持SideLink传输,non anchor UE会将从基站接收到的数据进过MAC和RLC的处理,将PDCP PDU转发给anchor UE。
non anchor UE在PDCP层,对从基站和non anchor UE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排序等处理。然后提交给SDAP层。
为了支持组播,基站给anchor UE和non anchor UE通过RRC消息配置相同的RNTI,以及相同的PDCCH资源。
anchor UE和non anch or UE在相同的PDCCH资源上,采用相同RNTI监听相同的PDCCH。如果PDCCH调度一个数据包,anchor UE和non anchor UE都能接收到。
在一实施例中,以第一通信节点为本端UE,并且,本端UE为anchor UE,第二通信节点为对端UE,并且,对端UE为non anchor UE,以及第三通信节点为基站(记为gNB)为例,对信道状态的传输过程进行说明。在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根据UE的信道状态选择是否开始终端聚合传输,基站需要考虑的因素:基站和non-anchor UE之间的信道状态、基站和anchorUE之间的信道状态以及non-anchor UE和anchor UE之间的信道状态。所以,anchor UE和non anchor UE的信道状态要上报给基站,供基站参考。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的交互示意图。如图8所示,信道状态的传输过程包括S810-S830。
S810、non anchor UE向anchor UE上报第二信道状态。
S820、anchor UE向gNB直接上报第一信道状态或转发第二信道状态。
S830、non anchor UE向gNB上报第一信道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由anchor UE或non anchor UE直接将第一信道状态上报至gNB;也可以由non anchor UE将第二信道状态上报至anchor UE,并由anchor UE将第二信道状态转发至gNB。
示例1:对第一信道状态的交互过程进行说明:
本端UE和对端UE之间的连接可能是SideLink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等无线连接。本端UE或对端UE上报终端之间连接的信道状态。本端UE和对端UE得到的终端之间连接的信道状态。那么,本端UE和对端UE可将终端之间连接的信道状态,上报给基站。其中,终端之间连接的信道状态可以是UE测量得到的SideLink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的信道状态,也可以是参与聚合传输的对端UE测量下行信号得到的SideLink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的信道状态等。上报的测量结果可以是MAC CE,其格式为:
表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1所示,MAC CE包括信道指示位和信道状态。
表1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信道指示位 信道状态
表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2所示,MAC CE包括信道标识和信道状态。
表2另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信道标识 信道状态
表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3所示,MAC CE包括信道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
表3又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信道标识 频域标识 信道状态
表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4所示,MAC CE包括信道指示位、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
表4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信道指示位 频域标识 信道状态
表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5所示,MAC CE包括信道指示位、信道标识和信道状态。
表5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信道指示位 信道标识 信道状态
表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6所示,MAC CE包括信道指示位、信道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
表6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信道指示位 信道标识 频域标识 信道状态
UE也可测量基站下行信号得到Uu接口的信道状态。那么,UE可同时将终端连接的信道状态和Uu接口的信道状态,上报给基站。如果上报的MAC CE,同时包含终端连接的信道状态和Uu的信道状态,Uu的信道状态可位于MAC CE的第一列,携带终端连接标识(例如:0),也可不携带终端连接标识,默认为是Uu的信道状态。终端连接的信道状态可按照上述格式携带,位于后面的列。表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u接口的信道状态的排布示意表。如表7所示,Uu接口的信道状态位于第一列。
表7一种Uu接口的信道状态的排布示意表
Figure BDA0003317461990000111
上述的第一信道状态可以是UE测量SideLink信道而得到的结果,第一信道状态可以是CQI值,RSRP值等。上述CQI可能是全带宽的CQI,也可能是最高的子带CQI,也可能是某个子带的CQI。
上述的第一信道状态可以是UE测量WiFi信道而得到的结果,第一信道状态可以是接收信道强度、信道占用率等。
上述的第一信道状态可以是UE测量蓝牙信道而得到的结果,第一信道状态可以是接收信道强度等。
示例2:对第二信道状态的交互过程进行说明:
本端UE上报对端UE的信道状态。对端UE测量得到在其接入基站的信道状态。那么,对端UE可将在其接入基站的信道状态,转发给本端UE,并由本端UE上报给其接入的基站。其中,对端UE可通过终端连接上通过MAC CE或其他数据包将在其接入基站的信道状态上报给本端UE,本端UE可在Uu接口上通过MAC CE或其他数据包将其上报到在其接入基站。MAC CE或其他数据包的其格式为:
表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8所示,MAC CE包括Uu指示位+信道状态。
表8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Uu指示位 信道状态
表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9所示,MAC CE包括Uu标识和信道状态。
表9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Uu标识 信道状态
表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10所示,MAC CE包括Uu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
表10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Uu标识 频域标识 信道状态
表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11所示,MAC CE包括Uu指示位、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
表11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Uu指示位 频域标识 信道状态
表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12所示,MAC CE包括Uu指示位、Uu标识和信道状态。
表12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Uu指示位 Uu标识 信道状态
表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13所示,MAC CE包括Uu指示位、Uu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
表13再一种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Uu指示位 Uu标识 频域标识 信道状态
本端UE也可测量其接入的基站下行信号得到Uu的信道状态。那么,本端UE可将对端UE的Uu信道状态和自身的Uu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上报给基站。如果上报的MAC CE或其他数据包,同时包含对端UE的和自身的Uu信道状态信道状态,本端UE将自身的Uu的信道状态可位于MAC CE的第一列(如表7所示),Uu指示位(例如:0),也可不携带Uu指示位,默认为是Uu的信道状态。对端UE的信道状态可按照上述格式携带,位于后面的列。
这里,信道指示位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比特标识,例如:1为SideLink或WiFi或蓝牙,0为Uu。
信道标识可以用于标识UE和UE之间的连接索引,例如anchor UE与non anchorUE1的信道为信道标识=1,anchor UE与non anchor UE2的信道为信道标识=2。信道标识可以用于标识non anchor UE或anchor UE,可以是non anchor UE或anchor UE的目标标识,也可以是UE索引。这里的信道标识,可以由基站配置的。
Uu指示位可以有一个比特标识,例如:1为non anchor基站的Uu,0为anchor基站的Uu。或者多个比特指示,例如:01为SideLink或WiFi或蓝牙,10为non anchor基站的Uu。
Uu标识可以用于标识基站和UE之间的通信索引,例如:基站1与UE1的Uu为Uu标识=1,基站1与UE 2的Uu为Uu标识=2。Uu标识也可以是UE索引。这里的Uu标识,可以由基站配置的。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UE总是上报信道状态,或者上报其他UE的信道状态,会消耗空口资源。为了减少空口资源的没必要的消耗,在UE满足一定的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的情况下,上报信道状态。同时,anchor UE和non anchorUE的触发条件是不同的,可以由基站配置决定其触发条件。
示例性地,触发条件包括下述之一:
条件一:UE的信道质量或接收信号强度低于一定门限值(即第一信道质量门限值或第一接收信号强度门限值)。基站可以广播或者RRC配置关于建立终端聚合传输或者终端链接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UE进行判断,如果UE的信道质量或接收信号强度低于该门限值,也就是该UE的信道状态不太好,anchor UE就可以建立终端聚合传输或者终端链接,nonanchor UE不能进行有效的协助传输。这里的信道质量为UE测量到的基站下行信号的信道质量,包括:CQI等。接收信号强度为UE测量到的UE接收到基站的信道强度,包括,RSRP,RSRQ等。
条件二:UE的信道质量或接收信号强度高于一定门限值(即第二信道质量门限值或第二接收信号强度门限值)。基站可以广播或者RRC配置了关于建立终端聚合传输或者终端链接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UE进行判断,如果UE的信道质量或接收信号强度高于该门限值,也就是该UE的信道状态较好,anchor UE可以满足业务要求的速率了,就不需要建立终端聚合传输或者终端链接,non anchor UE可以进行有效的协助传输。这里的信道质量为UE测量到的基站下行信号的信道质量,包括:CQI等。接收信号强度为UE测量到的UE接收到基站的信道强度,包括,RSRP,RSRQ等。
条件三:UE的业务丢包率大于某个门限(即丢包率门限值)。基站广播或者RRC配置建立终端聚合传输或者终端链接的业务丢包率的门限,例如:该业务HARQ丢包率或ARQ丢包率的门限。UE进行判断,如果UE建立的业务的业务丢包率大于该门限值,例如:UE的业务的HARQ丢包率或ARQ丢包率值大于该门限,也就是该终端的业务丢包率较高,anchor UE需要建立终端聚合或者终端链接,或者non anchor UE不能提供有效的协助传输。
条件四:UE的重传次数大于某个门限(即重传次数门限值)。基站广播或者RRC配置建立终端聚合传输或者终端链接的重传次数的门限,例如:该业务HARQ重传次数或ARQ重传次数的门限。UE进行判断,如果UE建立的业务的重传次数大于该门限值,例如:UE的业务的HARQ重传次数或ARQ重传次数大于该门限,也就是该终端的业务重传次数较高,传输时延较大,anchor UE需要建立终端聚合或者终端链接,或者non anchor UE不能提供有效的协助传输。
上述触发条件可以单独使用,可以组合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UE的信道状态是变化的,在UE的信道状态不符合终端聚合传输的情况下,基站可以选择是否进行终端聚合传输,例如:在anchor UE的信道恶化的情况下,基站可以激活终端聚合传输;在non anchor UE的信道恶化的情况下,基站需要去激活终端聚合传输。
以第一通信节点为anchor UE,第二通信节点为non anchor UE,以及第三通信节点为基站(记为gNB)为例,对TAC激活指令(简称为激活指令)或去激活指令(简称为去激活指令)的传输过程进行说明。
示例1: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和UE之间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的交互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910-S920。
S910、接收gNB发送的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
S920、向gNB反馈TAC激活或TAC去激活确认消息。
在实施例中,基站给UE下发激活指令,激活终端聚合。激活命令可以携带TAC激活指示(也可以称为终端聚合激活指示),激活业务标识,激活UE标识,激活终端连接。示例性地,激活连接可以包括:SideLink或WiFi或蓝牙等。UE接收到后,开启终端聚合传输,对相应的业务或相应的UE之间的所有业务开始在终端和终端之间的连接上发送或接收数据。
TAC激活指令可以是MAC CE,其格式为:TAC激活指示。例如:表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14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激活指示。
表14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激活指示
或者,表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15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激活指示和TAC激活指示,每个TAC激活指示对应一个业务标识,或UE标识,或信道标识,或Uu标识,例如:
表15另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激活指示 TAC激活指示 TAC激活指示 TAC激活指示
或者,表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16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激活指示和业务标识。
表16又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激活指示 业务标识
或者,表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17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激活指示和UE标识。
表17再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激活指示 UE标识
或者,表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18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激活指示和信道标识。
表18再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激活指示 信道标识
或者,表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19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激活指示和Uu标识。
表19再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激活指示 Uu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给UE下发TAC去激活命令,去激活终端聚合。去激活命令可以携带TAC去激活指示(简称为去激活指示),去激活业务标识,去激活UE标识,去激活终端连接,例如SideLink、WiFi或蓝牙等。UE接收到后,结束终端聚合传输,对相应的业务或相应的UE之间的所有业务结束在终端和终端之间的连接上发送或接收数据。
去激活命令可以是MAC CE,其格式为:TAC去激活指示,例如:表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20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去激活指示。
表20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去激活指示
或者,表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21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去激活指示和TAC去激活指示,每个TAC去激活指示对应一个业务标识,或UE标识,或信道标识,或Uu标识,例如:
表21另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去激活指示 TAC去激活指示 TAC去激活指示 TAC去激活指示
或者,表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22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去激活指示和业务标识。
表22又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去激活指示 业务标识
或者,表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23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去激活指示和UE标识。
表23再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去激活指示 UE标识
或者,表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24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去激活指示和信道标识。
表24再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去激活指示 信道标识
或者,表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25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去激活指示和Uu标识。
表25再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去激活指示 Uu标识
在实施例中,UE接收到(去)激活命令后,可以反馈TAC激活或TAC去激活确认消息。该确认消息可以是HARQ ACK/NACK等。
示例2: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和UE之间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的交互示意图。UE与UE之间的交互,可以理解为对端UE和本端UE之间的交互过程。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1010-S1020。
S1010、向UE发送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
S1020、接收UE反馈的TAC激活或TAC去激活确认消息。
在实施例中,UE向另一个UE下发TAC激活指令,激活终端聚合。TAC激活指令可以携带激活指示,激活业务标识等。
另一个UE接收到后,开启终端聚合传输,对相应的业务或相应的UE之间的所有业务开始在终端和终端之间的连接上发送或接收数据。
TAC激活指令可以是MAC CE,其格式为:TAC激活指示,例如:表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26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激活指示。
表26再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激活指示
或者,表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27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激活指示和TAC激活指示,每个TAC激活指示对应一个业务标识,例如:
表27再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激活指示 TAC激活指示 TAC激活指示 TAC激活指示
或者,表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28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激活指示和业务标识。
表28再一种携带TAC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激活指示 业务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给UE下发TAC去激活指令,以进行去激活终端聚合。TAC去激活指令可以携带去激活指示,去激活业务标识等。UE接收到后,结束终端聚合传输,对相应的业务或相应的UE之间的所有业务结束在终端和终端之间的连接上发送或接收数据。
TAC去激活指令可以是MAC CE,其格式为:TAC去激活指示,例如:表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29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去激活指示。
表29再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去激活指示
或者,表3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30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去激活指示和TAC去激活指示,每个TAC去激活指示对应一个业务标识,例如:
表30再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去激活指示 TAC去激活指示 TAC去激活指示 TAC去激活指示
或者,表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如表31所示,MAC CE格式包括TAC去激活指示和业务标识。
表31再一种携带TAC去激活指令的MAC CE格式的示意表
TAC去激活指示 业务标识
UE接收到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后,可以反馈确认消息。该确认消息可以是HARQ ACK/NACK等。
这里,激活业务标识和去激活业务标识指示位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比特标识,例如:1为激活,0为去激活。
业务标识可以是DRB ID。这里的DRB既可以是Uu口的DRB,也可以是sidelink的DRB。
UE标识用于标识anchor UE,或者non anchor UE,UE标识可以是目标标识,也可以是UE索引。这里的UE索引,可以由基站配置的。
信道标识可以用于标识UE和UE之间的终端连接索引,例如anchor UE与nonanchor UE1的信道为信道标识=1,anchor UE与non anchor UE2的信道为信道标识=2。信道标识可以用于标识non anchor UE或anchor UE,可以是non anchor UE或anchor UE的目标标识,也可以是UE索引。这里的信道标识,可以由基站配置的。
Uu标识可以用于标识基站和UE之间的通信索引,例如:基站1与UE1的Uu为Uu标识=1,基站1与UE 2的Uu为Uu标识=2。Uu标识也可以是UE索引。这里的Uu标识,可以由基站配置的。
在一实施例中,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第一发送器1110。
其中,第一发送器1110,配置为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均接入第三通信节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SDAP、PDCP、RLC和MAC层;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RLC和MAC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入第三通信节点,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入其它第三通信节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SDAP、PDCP、RLC和MAC层;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RLC和MAC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入第三通信节点,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入其它第三通信节点;所述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包括:
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将PDU数据发送至所述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以通过所述其它第三通信节点将所述PDU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三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三通信节点处于组播传输场景,所述第三通信节点通过RRC消息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相同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之前,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器,配置为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第一信道状态;其中,第一信道状态包括下述之一:第一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第二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所对应的承载信令格式包括下述之一:信道指示位和信道状态;信道标识和信道状态;信道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信道指示位、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信道指示位、信道标识和信道状态;信道指示位、信道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信道状态;
转发模块,配置为将所述第二信道状态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道状态所对应的承载信令格式包括下述之一:Uu指示位和信道状态;Uu标识和信道状态;Uu指示位、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Uu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Uu指示位、Uu标识和信道状态;Uu指示位、Uu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之前,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第三通信节点预先配置的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终端的信道质量低于第一信道质量门限值;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低于第一接收信号强度门限值;终端的信道质量低于第二信道质量门限值;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低于第二接收信号强度门限值;终端的业务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门限值;终端的重传次数大于重传次数门限值。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之前,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终端聚合通信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
第一处理器,配置为根据所述TAC激活指令激活TAC,或者,根据所述TAC去激活指令去激活TAC。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器,配置为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以使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TAC激活指令开启TAC,或者,根据所述TAC去激活指令结束TAC。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TAC激活指令,至少包括下述之一:TAC激活指示;激活业务标识;激活终端标识;激活终端连接;
所述TAC去激活指令,至少包括下述之一:TAC去激活指示;去激活业务标识;去激活终端标识;去激活终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TAC激活指令对应的承载信令格式,包括下述之一:TAC激活指示;至少两个TAC激活指示;TAC激活指示和业务标识;TAC激活指示和UE标识;TAC激活指示和信道标识;TAC激活指示和Uu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TAC去激活指令对应的承载信令格式,包括下述之一:TAC去激活指示;至少两个TAC去激活指示;TAC去激活指示和业务标识;TAC去激活指示和UE标识;TAC去激活指示和信道标识;TAC去激活指示和Uu标识。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设置为实现图2所示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包括:第四接收器1210和第二处理器1220。
第四接收器1210,配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第二处理器1220,配置为通过RLC和MAC层对所述PDU数据进行处理,并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入所述第三通信节点,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入其它第三通信节点;所述通过RLC和MAC层对所述PDU数据进行处理,并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包括:通过RLC和MAC层对所述PDU数据进行处理,并转发至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以通过所述其它第三通信节点将所述PDU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三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器,配置为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第一信道状态;其中,第一信道状态包括下述之一:第一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第二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五发送器,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信道状态,以使第一通信节点将所述第二信道状态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五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第三通信节点预先配置的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六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终端聚合通信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
第三处理器,配置为根据所述TAC激活指令激活TAC,或者,根据所述TAC去激活指令去激活TAC。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七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
第四处理器,配置为根据所述TAC激活指令激活TAC,或者,根据所述TAC去激活指令去激活TAC。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设置为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三通信节点。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包括:第八接收器1310。
第八接收器1310,配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应用于第三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九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状态;其中,第一信道状态包括下述之一:第一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第二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应用于第三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十接收器,配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信道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应用于第三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六发送器,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预先配置的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应用于第三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七发送器,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设置为实现图4所示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三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1410和存储器1420。该设备中处理器14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14中以一个处理器1410为例。该设备中存储器14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14中以一个存储器1420为例。该设备的处理器1410、存储器1420和通信模块143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在该实施例中,该设备为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为anchor UE。
存储器14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设备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中的第一发送器1110)。存储器14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4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4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4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在通信设备为第二通信节点的情况下,上述提供的设备可设置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在通信设备为第三通信节点的情况下,上述提供的设备可设置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三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通过RLC和MAC层对所述PDU数据进行处理,并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应用于第三通信节点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设备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均接入第三通信节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SDAP、PDCP、RLC和MAC层;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RLC和MAC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入第三通信节点,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入其它第三通信节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SDAP、PDCP、RLC和MAC层;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之间建立RLC和MAC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入第三通信节点,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入其它第三通信节点;所述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包括:
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将PDU数据发送至所述其它第三通信节点,以通过所述其它第三通信节点将所述PDU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三通信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三通信节点处于组播传输场景,所述第三通信节点通过RRC消息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相同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第一信道状态;其中,第一信道状态包括下述之一:第一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第二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所对应的承载信令格式包括下述之一:信道指示位和信道状态;信道标识和信道状态;信道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信道指示位、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信道指示位、信道标识和信道状态;信道指示位、信道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信道状态;
将所述第二信道状态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道状态所对应的承载信令格式包括下述之一:Uu指示位和信道状态;Uu标识和信道状态;Uu指示位、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Uu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Uu指示位、Uu标识和信道状态;Uu指示位、Uu标识、频域标识和信道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三通信节点预先配置的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终端的信道质量低于第一信道质量门限值;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低于第一接收信号强度门限值;终端的信道质量低于第二信道质量门限值;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低于第二接收信号强度门限值;终端的业务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门限值;终端的重传次数大于重传次数门限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发送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终端聚合通信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
根据所述TAC激活指令激活TAC,或者,根据所述TAC去激活指令去激活TAC。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以使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TAC激活指令开启TAC,或者,根据所述TAC去激活指令结束TAC。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AC激活指令,至少包括下述之一:TAC激活指示;激活业务标识;激活终端标识;激活终端连接;
所述TAC去激活指令,至少包括下述之一:TAC去激活指示;去激活业务标识;去激活终端标识;去激活终端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AC激活指令对应的承载信令格式,包括下述之一:TAC激活指示;至少两个TAC激活指示;TAC激活指示和业务标识;TAC激活指示和UE标识;TAC激活指示和信道标识;TAC激活指示和Uu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AC去激活指令对应的承载信令格式,包括下述之一:TAC去激活指示;至少两个TAC去激活指示;TAC去激活指示和业务标识;TAC去激活指示和UE标识;TAC去激活指示和信道标识;TAC去激活指示和Uu标识。
1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通过RLC和MAC层对所述PDU数据进行处理,并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入所述第三通信节点,且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入其它第三通信节点;所述通过RLC和MAC层对所述PDU数据进行处理,并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包括:通过RLC和MAC层对所述PDU数据进行处理,并转发至其它第三信节点,以通过所述其它第三通信节点将所述PDU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三通信节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第一信道状态;其中,第一信道状态包括下述之一:第一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第二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信道状态,以使第一通信节点将所述第二信道状态转发至第三通信节点。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三通信节点预先配置的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终端聚合通信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
根据所述TAC激活指令激活TAC,或者,根据所述TAC去激活指令去激活TAC。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
根据所述TAC激活指令激活TAC,或者,根据所述TAC去激活指令去激活TAC。
2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三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其中,所述PDU数据,包括下述之一:基于复制功能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PDU;基于分发功能不同的PDCP PDU。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状态;其中,第一信道状态包括下述之一:第一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第二通信节点测量得到的终端连接信道状态。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信道状态。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预先配置的信道状态上报触发条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PDU数据之前,还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TAC激活指令或TAC去激活指令。
2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1-16、17-23或24-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1-16、17-23或24-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235217.7A 2021-10-22 2021-10-22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8431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5217.7A CN115843131A (zh) 2021-10-22 2021-10-22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2/090052 WO2023065636A1 (zh) 2021-10-22 2022-04-28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5217.7A CN115843131A (zh) 2021-10-22 2021-10-22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3131A true CN115843131A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74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5217.7A Pending CN115843131A (zh) 2021-10-22 2021-10-22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3131A (zh)
WO (1) WO202306563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0158A (zh) * 2016-08-05 2018-02-1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锚基站实现wlan融合的方法及装置
EP3510822A4 (en) * 2017-09-28 2019-07-31 ZT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A CARRIER AGGREGATION IN A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N111165042A (zh) * 2017-09-28 2020-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直通链路通信中执行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WO2021162393A1 (ko) * 2020-02-13 2021-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액세스 pdu 세션과 관련된 통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5636A1 (zh)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6200B2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device to device (D2D)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
CN109075919B (zh) 拆分承载双/多连接重传分集
RU2770653C2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отказа линии радиосвязи,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3507747B (zh) 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002020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364699B1 (en) Peer-to-peer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20063742A1 (zh) 终端直通通信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US2019022325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15100527A1 (zh) 一种辅小区的激活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734717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375509B2 (en) Support for receive-limited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environments
US201501480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ximity-based service
CN11231257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156052A1 (zh) 链路释放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TW201338484A (zh) 執行直接通訊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CN107409422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设备、节点和方法
WO2017214976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48281A (zh) 一种车联网的重传请求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WO2017054126A1 (zh) 协作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70993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133648A1 (en) Enhanced wireless multicast delivery
TWI572243B (zh) 直接通訊系統
CN115843131A (zh)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805464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US11979237B2 (en) Methods of packet combining for packet du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