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8484A - 執行直接通訊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執行直接通訊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8484A
TW201338484A TW102108657A TW102108657A TW201338484A TW 201338484 A TW201338484 A TW 201338484A TW 102108657 A TW102108657 A TW 102108657A TW 102108657 A TW102108657 A TW 102108657A TW 201338484 A TW201338484 A TW 2013384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entity
network
communica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8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1605B (zh
Inventor
Chih-Hsiang Wu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38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8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1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16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2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managing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policies in general
    • H04L63/205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managing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policies in general involving negotiation or determination of the one or more network security mechanisms to be used, e.g. by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client and the server or between peers or by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entities invol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執行直接通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該方法包含有根據一模式變更資訊,傳送一第一模式配置資訊以配置一第一通訊裝置進入一直接通訊模式;以及根據該模式變更資訊,傳送一第二模式配置資訊以配置一第二通訊裝置進入該直接通訊模式;其中,該第一通訊裝置及該第二通訊分別與該網路端有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結及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連結。

Description

執行直接通訊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方法及通訊裝置,尤指一種於一無線通訊系統執行直接通訊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為了改善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較佳效能的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其支援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八版本(3GPP Rel-8)標準及/或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九版本(3GPP Rel-9)標準,以滿足使用者日益增加的需求。長期演進系統被視為提供高資料傳輸率、低潛伏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的一種新無線介面及無線網路架構,包含有由複數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s,eNBs)所組成之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與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進行通訊,另一方面與處理非存取層(Non 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網路進行通訊,而核心網路包含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及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實體。
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為長期演進系統之進階版本,其包含有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協調多點傳送/接收(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CoMP)以及多輸 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等先進技術,以延展頻寬、提供快速轉換功率狀態及提升細胞邊緣效能。為了使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之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能相互通訊,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必須支援為了先進長期演進系統所制定的標準,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十版本(3GPP Rel-10)標準或較新版本的標準。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習知一無線通訊系統10之示意圖。無線通訊系統10包含有一網路端100以及二通訊裝置102及104。網路端100可為一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而通訊裝置102及104可為用戶端裝置。詳細來說,於通訊裝置102需要傳送資料至通訊裝置104時,通訊裝置102透過網路端100傳送資料,而通訊裝置104透過網路端100接收資料。換句話說,網路端100從通訊裝置102接收資料再傳送至通訊裝置104,這樣的操作類似一轉發動作。轉發動作係不必要且浪費傳送與接收的耗費,若通訊裝置102可直接傳送資料至通訊裝置104以避免轉發,則可節省上述之浪費。然而,如何於二通訊裝置之間執行直接通訊並未定義於習知技術中。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方法及通訊裝置,用來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直接通訊,以減少傳送與接收的能量。
本發明揭露一種執行直接通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該方法包含有根據一模式變更資訊,傳送一第一模式配置資訊以配置一第一通訊裝置進入一直接通訊模式;以及根據該模式變更資訊,傳送一第二模式配置資訊以配置一第二通訊裝置進入該直接通訊模式;其中,該第一通訊裝置及該第二通訊分別與該網路端有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結及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連結。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執行直接通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第一通訊裝置與一第二通訊裝置,該方法包含有該第一通訊裝置 從該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接收到一第一模式配置資訊後進入一直接通訊模式;以及該第二通訊裝置從該網路端接收到一第二模式配置資訊後進入該直接通訊模式;其中,該第一通訊裝置及該第二通訊分別與該網路端有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結及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連結。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於指定資源以執行直接通訊之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該方法包含有產生並傳送用來分配資源給一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及一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之一第一資源分配配置至一第一通訊裝置;以及產生並傳送用來分配資源給一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及一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之一第二資源分配配置至一第二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之資源與該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之資源相同,該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之資源與該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之資源相同。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於指定資源以執行直接通訊之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第一通訊裝置,該方法包含有獲得用來分配資源給一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一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及一第一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之至少一通道之一第一資源分配配置;以及產生用來分配資源給一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一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及一第二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之至少一通道之一第二資源分配配置;以及傳送該第二資源分配配置至一第二通訊裝置。
10、20‧‧‧無線通訊系統
100‧‧‧網路端
102、104、30‧‧‧通訊裝置
300‧‧‧處理裝置
310‧‧‧儲存單元
314‧‧‧程式碼
320‧‧‧通訊介面單元
40、50、60、70、80‧‧‧流程
400、402、404、406、408、500、502、504、506、508、510、512、600、602、604、606、608、610、700、702、704、706、800、802、804、806‧‧‧步驟
第1圖為習知一無線通訊系統之示意圖。
第2圖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之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之示意圖。
第4-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之示意圖。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20之示意圖,其簡略地係由一網路端及複數個通訊裝置所組成。在第2圖中,網路端及通訊裝置係用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20之架構。於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中,網路端可為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其包含有複數個基地台(Node-Bs,NBs),於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或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中,網路端可為一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可包含有複數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Bs,eNBs)及/或中繼站(relays)。
除此之外,網路端亦可同時包含有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如演進式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網路),其中核心網路可包含有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PDN gateway,P-GW)、本地閘道器(local gateway,L-GW)、自我組織網路(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及/或無線網路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等實體。換句話說,於網路端接收通訊裝置所傳送之資訊後,可由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來處理資訊及產生對應於該資訊之決策。或者,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可將資訊轉發至核心網路,由核心網路來產生對應於該資訊之決策。此外,亦可於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在合作及協調後,共同處理該資訊,以產生決策。
通訊裝置可為行動通訊裝置,例如用戶端,透過網路端進行語音及數據通訊。該網路端可為通用行動電信系統、長期演進系統或先 進長期演進系統。此外,根據傳輸方向,可將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分別視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舉例來說,對於一上鏈路(uplink,UL),通訊裝置傳送端而網路端為接收端;對於一下鏈路(downlink,DL),網路端為傳送端而用戶端為接收端。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30之示意圖。通訊裝置30可為第2圖中之通訊裝置或網路端,但不限於此。通訊裝置30包含一處理裝置300、一儲存單元310以及一通訊介面單元320。處理裝置300可為一微處理器或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儲存單元310可為任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程式碼314,處理裝置300可透過儲存單元310讀取及執行程式碼314。舉例來說,儲存單元3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ROM)、磁帶(magnetic提前時序pe)、硬碟(hard disk)及光學資料儲存裝置(optical da提前時序storage device)等,而不限於此。通訊介面單元320可為一無線收發器,其根據處理裝置300的處理結果,用來傳送及接收資訊(如訊息或封包)。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40之流程圖。流程40用於第2圖之無線通訊系統20中,於網路端執行直接通訊。流程40可被使用於網路端,並可被編譯成程式碼314,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400:開始。
步驟402:根據一模式變更資訊,傳送一第一模式配置資訊以配置一第一通訊裝置進入一直接通訊模式。
步驟404:根據該模式變更資訊,傳送一第二模式配置資訊以配置一第二通訊裝置進入直接通訊模式。
步驟406:產生並傳送一第一安全配置資訊至該第一通訊裝置 及一第二安全配置資訊至該第二通訊裝置,以啟動第一通訊裝置與第二通訊裝置之間的直接通訊的安全性。
步驟408:結束。
根據流程40,於第一通訊裝置及第二通訊裝置分別與網路端建立有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結及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連結時,網路端根據模式變更資訊分別配置第一通訊裝置及第二通訊裝置以進入直接通訊模式,並產生及傳送一第一安全配置資訊至第一通訊裝置及一第二安全配置資訊至第二通訊裝置。第一安全配置資訊可於第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結之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中傳送至第一通訊裝置,而第二安全配置資訊可於第二無線資源控制連結之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中傳送至第二通訊裝置。為了安全地傳送第一及第二安全配置資訊,網路端係於第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結有已啟動之安全配置後才傳送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而網路端係於第二無線資源控制連結有已啟動之安全配置後才傳送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第一及第二安全配置資訊可選擇於短訊或非存取層訊息中傳送至第一及第二通訊裝置。於第一通訊裝置接收到第一安全配置資訊時,第一通訊裝置使用第一安全配置資訊來加密直接傳送至第二通訊裝置的資料或對該資料執行完整性保護。第二通訊裝置使用第二安全性配置資訊來解密已加密資料或確認已受完整性保護的資料的完整性。於第二通訊裝置接收到第二安全配置資訊時,第二通訊裝置使用第二安全配置資訊加密直接傳送至第一通訊裝置的資料或對該資料執行完整性保護。第一通訊裝置使用第一安全性配置資訊來解密已加密資料或確認已受完整性保護的資料的完整性。因此,第一及第二通訊裝置可分別使用第一及第二安全配置資訊,以安全地執行直接通訊。
詳細來說,於步驟402及404,模式變更資訊係用來判斷第一及第二通訊裝置是否進入直接通訊模式。若網路端判斷第一及第二通訊裝置進入直接通訊模式以直接地與對方進行通訊,網路端可分別傳送第 一及第二模式配置資訊至第一及第二通訊裝置。此外,於步驟406,第一及第二安全配置資訊可另用於加密資料、解密資料、保護資料完整性及確認資料完整性,如此一來,第一及第二通訊裝置之間之傳輸係安全的。
值得注意的是,流程40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之精神加以結合、修飾或變化以上所述之實施例,而不限於此。舉例來說,模式變更資訊可為從第一或第二通訊裝置接收到之一模式變更要求、從第一通訊裝置接收用於指示第二通訊裝置之一發現報告或是從一演進式封包核心網路接收到或由網路端自行產生之一要求或通知。而且,第一模式配置資訊係承載於第一通訊裝置與網路端之間之一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一第一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單元或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而第二模式配置資訊係承載於第二通訊裝置與網路端之間之一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一第二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單元或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此外,安全配置資訊包含安全性參數,其包含有至少一加密金鑰、用來獲得至少一加密金鑰之至少一參數、至少一加密演算法、至少一完整性金鑰、用於獲得至少一完整性金鑰之至少一參數及至少一完整性保護演算法中之至少一個。第一及第二安全配置資訊可有相同或不同的安全性參數。例如,第一及第二安全配置資訊可有相同之一加密金鑰或相同之用來獲得一加密金鑰之一參數。
此外,至少一加密金鑰可僅包含共同用來加密及解密資料之一加密金鑰,或是包含用來加密資料之一第一加密金鑰及解密資料之第二加密金鑰。至少一加密演算法可只包含共同用來加密及解密資料之一加密演算法,或是包含用來加密資料之一第一加密演算法及解密資料之第二加密演算法。用來獲得至少一加密金鑰之至少一參數可只包含用來獲得共同用於加密及解密資料之一加密金鑰之一參數或是用來獲得用於加密資料之一第一加密金鑰及用於解密資料之第二加密金鑰之一參數, 或是包含用來獲得用於加密資料之一第一加密金鑰之一第一參數及用來獲得用於解密資料之第二加密金鑰之一第二參數。至少一完整性金鑰可只包含有共同用於資料完整性保護及資料完整性確認之一完整性金鑰,或是包含用於資料完整性保護之一第一完整性金鑰及用於資料完整性確認之一第二完整性金鑰。用來獲得至少一完整性金鑰之至少一參數可只包含用來獲得共同用於資料完整性保護及資料完整性確認之一完整性金鑰,或是包含用來獲得用於資料完整性保護之一第一完整性金鑰之一第一參數及用來獲得用於資料完整性確認之一第二完整性金鑰之一第二參數。
而且,為了更加強化安全性,第一安全配置資訊應不同於已啟動於第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結之安全配置資訊,且第二安全配置資訊應不同於已啟動於第二無線資源控制連結之安全配置資訊。
另一方面,第一及第二通訊裝置從網路端接收到第一及第二模式配置資訊之後進入直接通訊模式。第一及第二通訊裝置分別使用第一及第二安全配置資訊。而且,第一及第二通訊裝置之其一可另傳送一偵測訊號至另一裝置以偵測該裝置的存在。換句話說,第一通訊裝置可傳送一第一訊號給第二通訊裝置以偵測第一通訊裝置的存在,第二通訊裝置於接收到第一訊號之後可接著傳送一第二訊號給第一通訊裝置以偵測第二通訊裝置的存在。若於第一或第二通訊裝置進行的偵測不成功,第一或第二通訊裝置可傳送一訊息至網路端以指示偵測失敗。此外,第一訊號可用於第一通訊裝置計算一提前時序給第二通訊裝置,以於第一及第二通訊裝置之間進行一上鏈路傳輸。第二訊號的使用係與第一訊號類似。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及第二訊號可為實體層訊號、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單元、無線鏈結控制之封包資料單元、分封數據收斂協定之封包資料單元或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第一及第二訊號之型式或符號及位置可預先定義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標準或由網路端配置。
如上所述,第一通訊裝置用於執行直接通訊之運作可歸納為一流程50,如第5圖所示。流程50可編譯於程式碼314之中,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500:開始。
步驟502:從網路端接收第一模式配置資訊。
步驟504:進入直接通訊模式。
步驟506:傳送第一訊號給第二通訊裝置以偵測第一通訊裝置的存在。
步驟508:透過接收第二訊息以偵測第二通訊裝置的存在?若第二通訊裝置存在,執行步驟512;若第二通訊不存在,執行步驟510。
步驟510:傳送一訊息至網路端以指示偵測存在失敗。
步驟512:結束。
簡言之,第一通訊裝置透過接收第一模式配置資訊進入直接通訊模式,並偵測第二通訊裝置的存在以確認直接通訊可正常運作。第一通訊裝置可另接收一安全配置資訊。第一通訊裝置可於偵測到第二通訊裝置之前或之後,傳送第一訊號給第二通訊裝置以偵測第一通訊裝置的存在。因此,第一通訊裝置可安全地與第二通訊裝置執行直接通訊。相同地,第二通訊裝置亦對第一通訊裝置執行如上述的偵測行為。
此外,於網路端接收到用以指示偵測存在失敗的訊息時,網路端可傳送一訊息以配置第一通訊裝置離開直接通訊模式,並可據以傳送另一訊息以配置第二通訊裝置離開直接通訊模式。上述之訊息可為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單元、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或非存取層訊息。
此外,第一通訊裝置從網路端接收一偵測要求並執行對第二通訊裝置的偵測。若第一通訊裝置偵測到第二通訊裝置的存在,第一通訊裝置傳送一第一訊息以指示第二通訊裝置存在。反之,第一通訊裝置傳送一第二訊息以指示偵測存在失敗。第一通訊裝置用來偵測第二通訊 裝置以執行直接通訊的運作可歸納為一流程60,如第6圖所示。流程60可編譯於程式碼314之中,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600:開始。
步驟602:從網路端接收偵測要求。
步驟604:透過接收第二訊號以偵測第二通訊裝置的存在?若第二通訊裝置存在,執行步驟606;若第二通訊裝置不存在,執行步驟608。
步驟606:傳送第一訊息至網路端以指示第二通訊裝置存在,並執行步驟610。
步驟608:傳送第二訊息至網路端以指示偵測存在失敗。
步驟610:結束。
簡言之,第一通訊裝置偵測第二通訊裝置的存在並對網路端指示第二通訊裝置的存在。於網路端收到第一訊息後,網路端配置第一通訊裝置進入直接通訊模式。因此,網路端可確認直接通訊可正常運作。第一通訊裝置可於接收到偵測要求後傳送第一訊號。
請參考第7圖,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70之流程圖。流程70用於第2圖之無線通訊系統20中,於網路端指定資源以執行直接通訊。流程70可被使用於網路端,並可被編譯成程式碼314,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700:開始。
步驟702:產生用來分配資源給一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及一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之一第一資源分配配置,及用來分配資源給一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及一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之一第二資源分配配置。
步驟704:傳送第一資源分配配置至第一通訊裝置及第二資源分配配置至第二通訊裝置。
步驟706:結束。
根據流程70,網路端分配資源給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及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至第一通訊裝置,並分配資源給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及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至第二通訊裝置。該資源包含有載波分配、資源區塊分配、至少一新資料指示、多餘版本、調變及編碼機制及跳頻資源分配中之至少一個。第一通訊裝置於第一次框架中之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傳送一第一傳輸區塊給第二通訊裝置,而第二通訊裝置於第一次框架中之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直接接收第一傳輸區塊。換句話說,第一通訊裝置於第一次框架中之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係等於第二通訊裝置於第一次框架中之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相同地,第二通訊裝置於第二次框架中之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傳送一第二傳輸區塊給第一通訊裝置,而第一通訊裝置於第二次框架中之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直接接收第二傳輸區塊。換句話說,第二通訊裝置於第二次框架中之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係等於第一通訊裝置於第二次框架中之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因此,根據第一及第二資源分配配置,第一及第二通訊裝置可直接地與彼此溝通。網路端可另產生用以分配資源給一第一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之一第三資源分配配置給第一通訊裝置及用以分配資源給一第二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之一第四資源分配配置給第二通訊裝置以傳送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確認回應,並且傳送第三資源分配配置至第一通訊裝置及第四資源分配配置至第二通訊裝置。第三資源分配配置可置於第一資源分配配置一併傳送或分開傳送。
值得一提的是,流程70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之精神加以結合、修飾或變化以上所述之實施例,而不限於此。舉例來說,第一資源分配配置可透過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第一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單元或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從網路端傳送至第一通訊裝置,而第二資源分配配置可透過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 通道、第二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單元或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從網路端傳送至第二通訊裝置。針對第一及第二資源分配配置分別於第一及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之傳輸,第一資源分配配置可為網路端產生之一第二下鏈路分配並於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上傳送至第二通訊裝置以於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接收第一傳輸區塊,而第二資源分配配置可為網路端產生之一第一上鏈路允諾並傳送於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至第一通訊裝置以於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傳送第一傳輸區塊。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可與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有相同或是部份重疊的搜尋空間。第二下鏈路分配可為第一上鏈路允諾,因此,第一通訊裝置與第二通訊裝置接收一相同的下鏈路控制資訊。若第二下鏈路分配係第一上鏈路允諾,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及第二下鏈路分配並非位於同一次框架。相同地,一第一下鏈路分配可由網路端於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傳送至第一通訊裝置以於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接收第二傳輸區塊,而一第二上鏈路允諾係由網路端於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配置並傳送至第二通訊裝置以於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傳送第二傳輸區塊。而且,第一或第二上鏈路允諾係一動態上鏈路允諾或一配置之上鏈路允諾,即半持續性排程。而第一或第二下鏈路分配係透過一動態下鏈路分配或配置下鏈路分配來配置,即半持續性排程。除此之外,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及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可配置於網路端之一多播廣播單頻網路次框架,如此一來,直接通訊將不會影響原本於第一通訊裝置與第二通訊裝置之間的溝通。
另一方面,用於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與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之載波與一第一載波相同,而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與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之載波與一第二載波相同。於一分頻雙工系統,第一載波係不同於第二載波。網路可傳送一第一次框架配置資訊至第一通 訊裝置及一第二次框架配置資訊至第二通訊裝置,以配置哪一次框架係用於第一及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以及哪一次框架係用於第一及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於一次框架配置給第一通訊裝置之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時,該次框架亦配置給第二通訊裝置之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同理,於一次框架配置給第一通訊裝置之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該次框架亦配置給第二通訊裝置之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第一次框架配置資訊與第二次框架配置資訊係承載於第一及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第一及第二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單元或第一及第二無限資源控制訊息。
再者,於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載波及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載波相同時(即第一載波),第一通訊裝置應於不同時間接收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之一次框架及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之一次框架。當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載波與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載波不同時,第一通訊裝置可於同一時間接收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之一次框架及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之一次框架。至於第二通訊裝置之運作係與第一通訊裝置類似。
另一方面,一提前時序機制應被實現來允許第一通訊裝置及第二通訊裝置之間的傳輸。舉例來說,第一通訊裝置之一上鏈路傳輸之一提前時序值可由第二通訊裝置或網路端透過傳送一提前時序命令來更新。
請參考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80之流程圖。流程80用於第2圖之無線通訊系統20中,於一通訊裝置指定資源以執行直接通訊。流程80可被使用於通訊裝置,並可被編譯成程式碼314,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800:開始。
步驟802:從網路端獲得用來分配資源給一第一實體下鏈路共 享通道、一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及之一第一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之至少一通道之一第一資源分配配置,並產生用來分配資源給一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一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及之一第二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之至少一通道之一第二資源分配配置。
步驟804:傳送第二資源分配配置至第二通訊裝置。
步驟806:結束。
流程80的概念與流程70類似。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流程80中,用來分配資源給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及之第二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之第二資源分配配置係由第一通訊裝置所產生而非如流程70所述之網路端。資源包含載波分配、資源區塊分配、至少一新資料指示、多餘版本、調變及編碼機制及跳頻資源分配中之至少一個。多種方法可用來產生第二資源分配配置。第一通訊裝置可根據第一資源分配配置來產生第二資源分配配置。舉例來說,第一通訊裝置產生與第一資源分配配置完全相同之第二資源分配配置,或是產生與第一資源分配配置之一部份資源相同之第二資源分配配置之一部份資源,亦即第二資源分配配置與第一資源分配配置有相同之資源區塊分配。第一通訊裝置亦可根據其他資訊產生第二資源分配配置。舉例來說,可根據第一通訊裝置所量測到的訊號強度或訊號品質或是從第二通訊裝置所回報之訊號強度、訊號品質或通道狀態資訊來產生第二資源分配配置,其可存在於任何形式,例如參考訊號接收能量、參考訊號接收品質、通道品質指示以及預先編碼陣列指示。
值得一提的是,流程80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之精神加以結合、修飾或變化以上所述之實施例,而不限於此。舉例來說,第一資源分配配置可透過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第一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單元或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從網路端傳送至第一通訊裝置,而第二資源分配配置可透過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 通道、第二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單元或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從第一通訊裝置傳送至第二通訊裝置。針對第一及第二資源分配配置分別於第一及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之傳輸,第二資源分配配置可為第一通訊裝置所產生之第二下鏈路分配,並於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傳送至第二通訊裝置以於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接收第一傳輸區塊,而第一資源分配配置可為網路端所產生之第一上鏈路允諾,並於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傳送至第一通訊裝置以於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傳送第一傳輸區塊。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與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可以位於同一次框架,亦可以不同位於同一次框架。若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與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係位於同一次框架,則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係位於次框架之一開始(即前三個正交多頻分工符元)而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係位於次框架之其他正交多頻分工符元。第一通訊裝置可於次框架中另傳送第一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即包含有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確認回應),以與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及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一併傳送。
相同地,第二通訊裝置執行上述之行為以傳送一傳輸區塊至第一通訊裝置且第一通訊裝置接收從第二通訊裝置傳送之傳輸區塊。第一通訊裝置接收一傳輸區塊之方法亦可如下所述。第一下鏈路分配可由網路端產生並於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傳送至第一通訊裝置以於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接收第二傳輸區塊,而第二上鏈路允諾可由第一通訊裝置產生並於第二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傳送至第二通訊裝置以於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傳送第二傳輸區塊。
簡言之,第一通訊裝置產生並傳送用來分配資源給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及第二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之至少一通道之第二資源分配配置至第二通訊裝置,因此,第一及第二通訊裝置之間可直接通訊。
本發明之網路端配置通訊裝置進入直接通訊模式,並指定資源給通訊裝置來執行直接通訊。由於通訊裝置使用該資源來直接通訊,因此,資料不需要透過網路端來傳送,進而減少了傳輸與接收之耗費。
總言之,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來執行直接通訊之方法及通訊裝置,以減少網路端與通訊裝置之間的傳送與接收的耗費。
40‧‧‧流程
400、402、404、406、408‧‧‧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執行直接通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該方法包含有:根據一模式變更資訊,傳送一第一模式配置資訊以配置一第一通訊裝置進入一直接通訊模式;以及根據該模式變更資訊,傳送一第二模式配置資訊以配置一第二通訊裝置進入該直接通訊模式;其中,該第一通訊裝置及該第二通訊分別與該網路端有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結及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連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另包含有產生及傳送一安全配置資訊至該第一通訊裝置及該第二通訊裝置,以啟動該第一通訊裝置與第二通訊裝置之間之直接通訊之安全性。
  3. 一種執行直接通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第一通訊裝置與一第二通訊裝置,該方法包含有:該第一通訊裝置從該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接收到一第一模式配置資訊後進入一直接通訊模式;以及該第二通訊裝置從該網路端接收到一第二模式配置資訊後進入該直接通訊模式;其中,該第一通訊裝置及該第二通訊裝置分別與該網路端有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結及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連結。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方法,另包含該第一通訊裝置於接收到該第一模式配置資訊或一偵測要求後傳送一第一訊號給該第二通訊裝置,以偵測該第一通訊裝置的存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通訊裝置使用該第一訊號以計算一第一提前時序給該第一通訊裝置,以於該第一通訊裝置與該第二通訊裝置之 間執行一第一上鏈路傳輸。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另包含該第二通訊裝置傳送一訊息至該網路端,以指示未成功偵測該第一通訊裝置的存在。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另包含該第二通訊裝置於接收到該第一訊號後傳送一第二訊號給該第一通訊裝置,以偵測該第二通訊裝置的存在。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訊號之符號與位置係預先定義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標準或由該網路端配置,並用於該第一通訊裝置,以計算一第二提前時序給該第二通訊裝置來於該第一通訊裝置與該第二通訊裝置之間進行一第二上鏈路傳輸。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另包含該第一通訊裝置傳送一訊息至該網路端以指示未成功偵測該第二通訊裝置的存在。
  10. 如請求項3所述之方法,另包含該第一通訊裝置與該第二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一安全配置資訊,以於該第一通訊裝置與該第二通訊裝置之間的直接通訊上執行加密資料、解密資料、保護資料完整性與確認資料完整性之至少一動作。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安全配置資訊包含有至少一加密金鑰、用來獲得至少一加密金鑰之至少一參數、至少一加密演算法、至少一完整性金鑰、至少一完整性保護演算法及用於獲得一完整性金鑰之至少一參數之至少一項目。
  12. 一種用於指定資源以執行直接通訊之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該方法包含有:產生並傳送用來分配資源給一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及一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之一第一資源分配配置至一第一通訊裝置;以及產生並傳送用來分配資源給一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及一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之一第二資源分配配置至一第二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之資源與該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之 資源相同,該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之資源與該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之資源相同。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資源分配配置係透過於該第一通訊裝置與該網路端之間之一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一第一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單元或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來傳送,該第二資源分配配置係透過於該第二通訊裝置與該網路端之間之一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一第二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單元或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來傳送。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資源分配配置係由該網路端產生之一下鏈路分配並由該網路端於該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傳送至該第二通訊裝置,以於該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接收一傳輸區塊,而該第一資源分配配置係由該網路端產生之一上鏈路允諾並由該網路端於該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傳送至該第一通訊裝置,以於該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傳輸該傳輸區塊。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資源分配配置係由該網路端產生之一下鏈路分配並由該網路端於該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傳送至該第一通訊裝置,以於該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接收一傳輸區塊,而該第二資源分配配置係由該網路端產生之一上鏈路允諾並由該網路端於該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傳送至該第二通訊裝置,以於該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傳輸該傳輸區塊。
  16.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該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該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及該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係配置於該網路端之一多播廣播單頻網路次框架。
  17. 一種用於指定資源以執行直接通訊之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第一通訊裝置,該方法包含有:獲得用來分配資源給一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一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及一第一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之至少一通道之一第一資源分配配 置;以及產生用來分配資源給一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一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及一第二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之至少一通道之一第二資源分配配置;以及傳送該第二資源分配配置至一第二通訊裝置。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資源分配配置係透過於該第一通訊裝置與該網路端之間之一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一第一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單元或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來傳送,該第二資源分配配置係透過於該第二通訊裝置與該網路端之間之一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一第二媒體存取控制之控制單元或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來傳送。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資源分配配置係由該第一通訊裝置產生之一下鏈路分配並由該第一通訊裝置於該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傳送至該第二通訊裝置,以於該第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接收一傳輸區塊,而該第一資源分配配置係由該網路端產生之一上鏈路允諾並由該網路端於該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傳送至該第一通訊裝置,以於該第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傳輸該傳輸區塊。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方法,其中一下鏈路分配係由該網路端於該第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配置,以於該第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接收一傳輸區塊,而一上鏈路允諾係由該第一通訊裝置於該第二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配置給該第二通訊裝置,以於該第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傳輸該傳輸區塊。
TW102108657A 2012-03-12 2013-03-12 執行直接通訊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TWI501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09377P 2012-03-12 2012-03-12
US13/792,216 US9226298B2 (en) 2012-03-12 2013-03-1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irect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8484A true TW201338484A (zh) 2013-09-16
TWI501605B TWI501605B (zh) 2015-09-21

Family

ID=47844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8657A TWI501605B (zh) 2012-03-12 2013-03-12 執行直接通訊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226298B2 (zh)
EP (3) EP2787787B1 (zh)
CN (2) CN105188146B (zh)
TW (1) TWI5016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02275B (en) * 2012-05-21 2017-04-19 Sony Corp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GB2502274B (en) 2012-05-21 2017-04-19 Sony Corp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4365150B (zh) * 2012-06-15 2019-02-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用户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直接通信的用户设备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US20150181566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Broadcom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upstream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6340653B2 (ja) * 2014-03-20 2018-06-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NZ741942A (en) * 2015-10-29 2023-10-27 Sharp Kk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14422090A (zh) * 2017-11-10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634A (zh) * 2003-03-07 2004-09-08 �ʼҷ����ֵ��ӹɷ����޹�˾ 保持对等通信中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527635A (zh) * 2003-03-07 2004-09-0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无线对等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535036A (zh) 2003-04-01 2004-10-06 �ʼҷ����ֵ��ӹɷ����޹�˾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点到点通信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549474A (zh) * 2003-05-19 2004-11-24 �ʼҷ����ֵ��ӹɷ����޹�˾ 在tdd cdma通信体系中支持p2p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7539507B2 (en) * 2003-11-21 2009-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7920887B2 (en) 2007-07-20 2011-04-05 Kore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tting up P2P communication group in cellular system, and P2P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P2P communication group
JP4569668B2 (ja) 2008-05-23 2010-10-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577363B2 (en) * 2008-07-14 2013-11-05 Nokia Corporation Setup of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WO2010006649A1 (en) * 2008-07-17 2010-01-2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cellular system
US8554200B2 (en) * 2008-09-12 2013-10-0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for device 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084283B2 (en) 2008-11-19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ing a wide area network air interface
US9320067B2 (en) * 2008-11-24 2016-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CN101772199A (zh) 2008-11-24 2010-07-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d2d网络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US8493887B2 (en) * 2008-12-30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ntralized control of peer discovery pilot transmission
CN102282901B (zh) * 2009-01-16 2015-06-17 诺基亚公司 在蜂窝网络中实现装置到装置通信
WO2010102668A1 (en) * 2009-03-12 2010-09-1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11036507A1 (en) * 2009-09-28 2011-03-31 Nokia Corporation Random access process reusing for d2d probing in cellular-aided d2d networks
US8666403B2 (en) * 2009-10-23 2014-03-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EP2524532B1 (en) * 2010-01-14 2016-09-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588156B1 (en) * 2010-04-27 2013-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 data communication in infrastructure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614641B2 (en) * 2010-05-12 2017-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coordination for peer-to-peer groups through distributed negotiation
EP2609788A1 (en) * 2010-08-27 2013-07-03 Nokia Corp.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
US9320047B2 (en) * 2010-11-25 2016-04-19 Nokia Technologies Oy Network assisted sensing on a shared band for local communications
WO2013032251A2 (ko) * 2011-08-30 2013-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3042979A2 (ko) * 2011-09-21 2013-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대-장치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GB2496153B (en) * 2011-11-02 2014-07-02 Broadcom Corp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GB2497916B (en) * 2011-11-11 2014-06-25 Broadcom Corp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monitoring for discovery signals
US9295019B2 (en) * 2011-11-24 2016-03-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9036517B2 (en) * 2012-01-09 2015-05-1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TDLS) session between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2037322B1 (ko) * 2012-01-30 2019-1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D2d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전송 데이터에 대한 피드백 정보를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538566B2 (en) * 2012-02-21 2017-01-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ception acknowledgement respon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769857B2 (en) * 2012-02-27 2017-09-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network resources
US9209945B2 (en) * 2012-02-27 2015-12-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US8848591B2 (en) * 2012-02-27 2014-09-3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ssage acknowledgment feedback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US9763272B2 (en) * 2012-02-27 2017-09-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US20130229957A1 (en) * 2012-03-01 2013-09-0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23226A1 (en) 2015-08-06
EP2787787B1 (en) 2016-05-25
CN105188146A (zh) 2015-12-23
EP2787787A1 (en) 2014-10-08
TWI501605B (zh) 2015-09-21
US10091790B2 (en) 2018-10-02
EP2640153B1 (en) 2016-04-13
US20130235820A1 (en) 2013-09-12
US9226298B2 (en) 2015-12-29
EP2768274B1 (en) 2015-12-30
EP2640153A3 (en) 2013-10-02
CN105188146B (zh) 2019-05-21
EP2768274A1 (en) 2014-08-20
CN103313393A (zh) 2013-09-18
EP2640153A2 (en)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89372B (zh) 混合模式多播架构
JP7174763B2 (ja) 車車間(v2v)通信のためのセルラーユニキャストリンクの確立
CN110463270B (zh) 用于动态数据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KR102567666B1 (ko) 무결성 보호를 관리하기 위한 기술
TWI501605B (zh) 執行直接通訊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US9986447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protocol and method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EP2936899B1 (en)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uplink radio resources
CN110198556B (zh) 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975449A1 (en) Method for handling an id collis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TWI577199B (zh) 處理參數組態的裝置及方法
TW201725928A (zh) 處理無線資源控制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US11722912B2 (en) Radio link failure handling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etwork
WO2020167454A1 (en) Unicast link management vi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US20150139176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terminal
EP3171635B1 (en) Path switching method, mobile anchor point and base station
TW201911960A (zh) 處理彈性雙工的裝置及方法
CN114270884A (zh) 5g广播/多播安全性密钥刷新
WO2023107799A1 (en)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access combinations for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data unit sessions
US20230086337A1 (en) Methods,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EP395237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2401075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security applic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2320582A (zh) 處理一非陸地網路的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結的一恢復的裝置
TW202325089A (zh) 處理一群播廣播服務傳輸及一小資料傳輸的一接收的通訊裝置
CN117998442A (zh) 由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一网络节点执行的方法及相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