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5145A - 一种服务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服务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5145A
CN115835145A CN202211181496.8A CN202211181496A CN115835145A CN 115835145 A CN115835145 A CN 115835145A CN 202211181496 A CN202211181496 A CN 202211181496A CN 115835145 A CN115835145 A CN 115835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server
message
target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814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35145B (zh
Inventor
秦蓁
宋玉磊
孙记明
吕光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814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351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35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5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35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5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服务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通用技术需要切换系统导致操作流程增加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可以接收第一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业务请求。其中,第一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然后,响应于第一业务请求,可以确定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并通过5G消息向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后续可以接收第二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服务的服务结果,并通过5G消息向第一服务端发送服务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服务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在使用技术产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此时,用户需要通过客户端向业务人员的服务端发起请求解决上述问题的业务请求。
通常业务人员可以通过业务系统响应用户的业务请求,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实现与其他业务人员或管理人员的沟通。考虑到内部系统的安全性,业务系统和企业内部管理系统通常相互独立部署。
但是,当业务请求对应的问题需要响应业务请求的业务人员与其他业务人员或管理人员共同协作时,该业务人员需要在业务系统和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之间频繁切换,导致操作流程增加,降低了服务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通用技术需要切换系统导致操作流程增加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服务管理方法,包括:服务管理设备可以接收第一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业务请求。其中,第一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然后,响应于第一业务请求,可以确定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并通过5G消息向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后续可以接收第二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服务的服务结果,并通过5G消息向第一服务端发送服务结果。
可选的,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第一服务的第一服务标识;响应于第一业务请求,确定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的方法,包括:读取预先存储的服务端与服务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将与第一服务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二服务端。
可选的,服务管理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服务端发送的身份认证信息;目标服务端为包括第一服务端和第二服务端在内的多个服务端中的任意一个;根据身份认证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目标服务端的身份注册信息,确定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结果;当身份认证结果表示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通过时,获取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根据目标服务端和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创建第一对应关系。
可选的,服务管理方法,还包括: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二业务请求;第二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目标业务系统的第二服务;第二业务请求包括:客户端的目标用户标识,以及第二服务的第二服务标识;目标业务系统为包括第一业务系统和第二业务系统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中的任意一个;当预先存储的用户标识与服务端的第二对应关系中包括目标用户标识时,将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三服务端;当第二对应关系中未包括目标用户标识时,根据第二服务标识,确定目标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二服务的第三服务端;通过5G消息向第三服务端发送第二业务请求,以使得第三服务端向客户端提供第二服务。
可选的,服务管理方法,还包括:获取任意一个服务的服务内容;根据服务内容,确定任意一个服务的服务风险。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服务管理装置,包括:通讯单元和处理单元;通讯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业务请求;第一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处理单元,用于响应于通讯单元接收的第一业务请求,确定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并通过5G消息向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一业务请求;通讯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服务的服务结果,并通过5G消息向第一服务端发送服务结果。
可选的,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第一服务的第一服务标识;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读取预先存储的服务端与服务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将与第一服务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二服务端。
可选的,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目标服务端发送的身份认证信息;目标服务端为包括第一服务端和第二服务端在内的多个服务端中的任意一个;根据身份认证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目标服务端的身份注册信息,确定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结果;当身份认证结果表示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通过时,获取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根据目标服务端和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创建第一对应关系。
可选的,通讯单元,还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二业务请求;第二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目标业务系统的第二服务;第二业务请求包括:客户端的目标用户标识,以及第二服务的第二服务标识;目标业务系统为包括第一业务系统和第二业务系统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中的任意一个;处理单元,还用于当预先存储的用户标识与服务端的第二对应关系中包括目标用户标识时,将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三服务端;处理单元,还用于当第二对应关系中未包括目标用户标识时,根据第二服务标识,确定目标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二服务的第三服务端;通讯单元,还用于通过5G消息向第三服务端发送第二业务请求,以使得第三服务端向客户端提供第二服务。
可选的,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任意一个服务的服务内容;根据服务内容,确定任意一个服务的服务风险。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服务管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服务管理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服务管理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服务管理方法。
该服务管理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一部分装置,例如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获取、确定、发送上述服务管理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该芯片系统包括芯片,也可以包括其他分立器件或电路结构。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服务管理方法。
第五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服务管理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服务管理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服务管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服务管理装置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服务管理装置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中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上述服务管理装置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申请类似,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上述任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服务管理方法,服务管理设备接收第一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业务请求,其中,第一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第一服务的第一服务标识。然后,服务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服务标识,确定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并通过5G消息向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后续,服务管理设备可以接收第二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服务的服务结果,并通过5G消息向第一服务端发送服务结果。相对于通用技术,本申请中服务管理设备可以通过5G消息与多个业务系统中的服务端进行交互,减少了业务人员在多个业务系统中频繁切换的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消息的演进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管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管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现对本申请涉及到的相关要素进行描述。
1、5G消息
移动通信网络经历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3G)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的高速发展,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力越来越强,运营商能够为用户提供的网络带宽越来越宽。然而,在高速网络上,运营商提供的基础通信业务却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用户终端的不断更新换代,其功能越来越强大,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换。然而,运营商提供的基础通信业务不能满足用户对于信息交换的需求。
由于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具有可达性强、安全性高、可全球互联互通等特点,因此短信业务曾受到用户广泛青睐。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短信业务仅能传送有限的文本信息,造成短信业务体验受限,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其他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换。虽然还有部分用户仍选择短信方式与其他用户进行信息交换,但是短信通信的方式已经满足用户的更多商业需求。
如何满足用户对信息交换的需求,是当下仍待解决的问题。当5G时代来临时,为了满足用户对信息交换的需求,全球运营商在GSMA达成了短信业务需要升级到富媒体消息业务(即5G消息业务)的广泛共识。如图1所示短信到5G消息的演进包括:从传统短信演进至智慧短信,再由智慧短信演进至5G消息。
5G消息业务不仅支持个人用户之间的多媒体消息交互,还可以使得行业客户为其用户提供新型的基于富媒体的交互式数字服务。5G消息业务的出现将为广大5G终端用户带来全新的业务体验,同时也为全球运营商、行业客户和相关产业界带来发展机遇。
GSMA计划未来所有5G终端都将支持5G消息业务,并且GSMA已完成制定目前相关标准的工作。GSMA基于GSMA RCS UP标准构建了5G消息。在构建5G消息的过程中,通过引入MaaP技术实现行业消息的交互化,实现了5G消息的多媒体化、轻量化。同时,5G消息带来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构建了全新的社交和信息服务入口,用户在消息窗口内就能完成服务搜索、发现、交互、支付等一站式的业务体验。
用户在使用5G消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原生的短信入口收发5G消息,无需下载客户端。个人用户通过5G消息与其他用户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由于用户之间除了可以发送文本信息,还可以发送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和多种格式的信息,因此,5G消息使个人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更丰富、更便捷。相关公共部门和企业通过5G消息,可以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直接送达用户终端。同时,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5G消息的目录服务功能对服务进行搜索和选择,该功能类似在应用商店对服务进行搜索和选择。这些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以富媒体消息和交互式卡片的形式呈现在用户终端的消息界面上,用户可以在用户终端上随时与服务提供方交流或者选择服务。用户可以在用户终端的消息窗口内通过5G消息与各行各业的服务商对话,从而获得高效的个性化服务。行业客户通过5G消息与其服务的用户建立起便捷的智能服务通道,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用户反馈意见,从而与用户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5G消息业务保持了用户原有通信习惯。5G消息业务在充分继承电信业务的码号体系、实名制、安全性、互联互通和电信级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以用户终端原生方式升级短信服务。5G消息业务还融合多种媒体和消息格式,并可无缝与传统短信融合。5G消息业务通过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能力,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智能服务,满足了用户丰富的信息交换需求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2、5G消息业务功能介绍
5G消息业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用户与个人用户之间交互的消息;另一类是行业客户与个人用户之间交互的消息。个人用户与个人用户之间的消息又分为点对点消息、群发消息和群聊消息。
(1)个人用户之间的消息功能
5G消息中个人用户之间传送的消息支持的媒体格式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表情、位置和联系人等。个人用户之间传送的消息支持在线消息和离线消息,能够用向用户提供消息状态报告和消息历史管理。
点对点消息是指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的消息。点对点消息除了支持个人用户之间传送的消息的基本功能之外,还支持消息与短信之间的相互转化。若第二用户是非5G消息用户或第二用户是当前不在线的5G消息用户,则网络通过短信通道下发该5G消息。若5G消息中包含多媒体内容,且回落为短信时,则网络在短信内容中携带提取该多媒体内容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这样,第二用户收到短信后点击该URL便可访问该多媒体内容。
群发消息是指第一用户一次输入或选择多个第二用户,并向该多个第二用户列表群发消息,这样,在第二用户的用户终端上群发消息会呈现为点对点消息。群发消息除支持个人用户之间传送的消息的基本功能之外,还支持消息转短信。若第二用户是非5G消息用户或第二用户是当前不在线的5G消息用户,则网络通过短信通道下发该消息。若消息中包含多媒体内容,回落为短信时,则网络在短信内容中携带提取该多媒体内容的URL。这样,第二用户收到短信后点击该URL可访问该多媒体内容。第一用户可以选择多个具备5G消息能力的用户终端,并对该用户终端所属的联系人来创建群。在群创建成功之后,所有已经加入群的用户可在群中通过用户终端进行消息交互。群发消息支持群管理功能,群管理功能包括创建群、加入群、退出群、删除群成员和解散群等。
(2)行业与个人用户之间的消息功能
行业客户以Chatbot(聊天机器人)的形式与个人用户在运营商网络中进行消息交互。
个人用户向行业客户的Chatbot发送的消息内容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表情、位置和联系人。
行业客户在Chatbot中通过点对点或群发消息方式向个人用户发送消息,该消息内容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表情、位置、联系人、富媒体卡片以及可携带选项列表。其中,可携带选项列表包括“建议回复”和“建议操作”。
用户与Chatbot的消息交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触发。用户与Chatbot的消息交互的触发方式包括:在用户终端界面的消息搜索框内搜索关键词后点击搜索结果触发、从用户终端界面的浏览器的网页上点击触发、扫描二维码触发、输入Chatbot身份标识号(Identity,ID)触发。用户与Chatbot的消息交互触发后,即可进入用户终端界面的消息交互界面。
用户通过用户终端查看该终端获取的Chatbot详细信息。Chatbot的详细信息包括:账号、名称、头像、服务描述和客服电话。用户将Chatbot详细信息存储在用户终端本地,同时用户还可以删除用户终端本地中已存储的Chatbot详细信息。在第一次收到来自Chatbot的消息之后,用户终端向运营商网络查询校验此Chatbot的详情,若未发现该Chatbot,则此消息为来源不可信消息,这样,用户终端不向用户进行展示该消息,从而确保了消息来源的可靠性。
个人用户可通过用户终端界面上的控件与Chatbot交互。用户终端界面上的控件包括:“建议回复”和“建议操作”。当用户终端上的“建议回复”控件被触发时,用户终端将该“建议回复”所定义的内容作为一条消息发送给Chatbot,且这条发送内容是用户可见的。当用户终端上的“建议操作”控件被触发时,用户终端执行该“建议操作”定义的功能,该功能包括:打开特定网页或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调起电话拨号应用完成音视频电话呼叫至特定对象、在地图上查询位置和发送用户终端本地地理位置、添加日历事件、编辑起草和发送文本消息或音视频消息。Chatbot接收到“建议操作”控件触发的信息后,向用户终端发送消息。用户终端接收到该消息后,显示该消息中的控件,显示控件的方式包括:悬浮控件、富媒体卡片内置控件、消息对话界面底部的固定控件。用户在用户终端界面上点击悬浮控件后,所有悬浮控件消失;用户在用户终端界面上点击富媒体卡片内置控件后,内置按钮不消失;用户在用户终端界面上点击固定控件后,固定控件不消失。
3、5G消息的技术要求
(1)基本要求
5G消息是运营商基础通信能力的升级,5G用户终端和运营商网络应具备的基础通信能力。用户终端上的原生系统支持5G消息,这样,无需用户下载安装应用或操作业务开关即可使用5G消息功能。同时,运营商应将升级自身网络设备,实现5G消息功能,并实现全球互联互通。
(2)用户终端要求
用户终端应支持GSMA RCS Universal Profile v2.4版本,具备根据后续标准演进进行升级的能力。
用户终端应支持5G消息中个人消息和行业消息功能,用户终端具备的能力包括:用户终端具备根据接入运营商网络下发的配置文件对业务接入点、网络参数、业务参数等进行配置的能力;用户终端具备根据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信息,对网络间进行安全认证的能力;用户终端具备基于Standalone Message方式发送和接收一对一消息、群发消息的能力;用户终端具备通过Standalone Message方式与行业客户Chatbot进行交互的能力;用户终端具备支持发送和接收群聊消息的能力;用户终端具备在个人消息和行业消息中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传输多媒体内容的能力,多媒体内容包括图片、视频、音频、vCard(personal datainterchange,PDI)格式的电子名片;用户终端具备支持接收、展示和处理来自Chatbot的富媒体卡片消息的能力;用户终端具备在与Chatbot的消息交互中支持“建议操作”、“建议回复”功能的能力;用户终端具备支持到运营商的Chatbot目录服务器中进行Chatbot搜索的能力;用户终端具备支持到运营商的Chatbot信息服务器中进行Chatbot详情查询的能力;用户终端具备支持识别Chatbot对应的Deeplink(深度链接),并通过扫描二维码、网页点击等方式调用消息应用开始与Chatbot的对话的能力;用户终端具备支持对Chatbot消息和Chatbot进行投诉和举报的能力;用户终端具备支持获取网络配置的Chatbot黑名单,支持用户配置用户终端本地的Chatbot或者联系人黑名单的能力。
(3)网络要求
运营商网络应支持GSMA Universal Profile v2.4版本及其后续升级版本,保证用户终端接入并正常使用其5G消息功能。同时,运营商网络还应支持:运营商网络可以为用户终端提供统一的用户终端-网络接口,保证终端接入不同运营商网络后均可正常使用5G消息功能;运营商网络可以为行业客户提供统一的Chatbot接口,保证行业客户Chatbot可以相同方式接入不同运营商网络;运营商网络可以在用户终端功能版本升级后,支持不同版本用户终端的兼容和共存处理;运营商网络能够保障个人用户之间的消息在运营商间的互联互通;运营商网络可以对行业客户的Chatbot进行审核、认证;运营商网络可以将Chatbot列表与Chatbot详情写入Chatbot目录和信息服务,完成相关数据管理,支持用户终端对Chatbot目录和Chatbot详情的查询;运营商网络可以保障个人用户之间、行业客户与个人用户之间消息投递可达性(对无法使用5G消息投递的消息采用网络短信回落、消息撤回等方式进行投递);运营商网络可以根据标准版本的迭代更新,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确保提供相对一致的产品功能和统一的技术服务能力;运营商网络可以将用户终端上报的行业客户垃圾信息进行屏蔽。
(4)行业接入要求
行业客户可向运营商申请开通Chatbot,通过调用运营商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实现与用户终端间基于GSMA RCS UniversalProfile v2.4中Standalone Message方式的消息交互。行业接入要求包括:调用运营商网络能力向用户终端发送点对点或广播消息;点对点或广播消息可发送文本或多媒体消息,消息中还可包含“建议回复”和“建议操作”;点对点或广播消息可发送富媒体卡片消息,富媒体卡片中可包含标题、介绍、多媒体内容、“建议回复”和“建议操作”;接收用户终端上发的多媒体消息;接收用户终端点击“建议回复”或“建议操作”后返回的消息和操作信息。
如背景技术所示,通用技术中客服人员需要在客服系统和内部管理系统之间频繁切换,导致操作流程增加,降低了服务效率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管理方法,服务管理设备接收第一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业务请求,其中,第一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第一服务的第一服务标识。然后,服务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服务标识,确定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并通过5G消息向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后续,服务管理设备可以接收第二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服务的服务结果,并通过5G消息向第一服务端发送服务结果。相对于通用技术,本申请中服务管理设备可以通过5G消息与多个业务系统中的服务端进行交互,减少了业务人员在多个业务系统中频繁切换的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
该服务管理方法适用于服务管理系统。图2示出了一种服务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服务管理系统包括:服务管理设备201、第一业务系统的多个服务端(包括第一服务端202)、第二业务系统的多个服务端(包括第二服务端203)和客户端204。
其中,服务管理设备201分别与第一业务系统的多个服务端、第二业务系统的多个服务端和客户端204之间连接。
可选的,服务管理设备201可以连接多个业务系统(包括第一业务系统进而第二业务系统)中的任意一个服务端,为了便于理解,图2以“服务管理设备201连接第一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端202和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二服务端203”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多个业务系统可以包括:银行系统、客服系统、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审批系统、售后系统等多种业务对应的独立系统。
可选的,服务管理设备201可以连接多个客户端,为了便于理解,图2以“服务管理设备201连接一个客户端204”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服务管理设备201可以通过5G消息分别与客户端204和任意一个服务端之间通信,以实现为客户端204提供对应的服务,并监管和存储通信过程中的服务内容。
在一种实施例中,服务管理设备201即可以是实体的物理设备,例如服务器集群(由多个服务器组成)中的一个服务器,或者手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智能设备,也可以是该物理设备中的芯片,还可以是该物理设备中的片上系统,还可以通过部署在物理设备上的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实现云部署,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服务端和客户端204既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例如,手机、PC、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PDA等智能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服务管理设备201、第一服务端202、第二服务端203和客户端204可以称为电子设备。
如图3所示,服务管理设备201包括:5G消息服务装置310。
在一种实施例中,5G消息服务装置310包括:管理模块、通信模块、消息模块、存储模块、工单模块、质检模块。
其中,管理模块用于实现配置管理、参数配置、权限设置等功能。
通信模块用于实现与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呼叫中心、大数据平台等系统、5G消息企业管理端的基础通信功能,支持所需通信协议。能够与任意一个服务端、CRM、呼叫中心、大数据平台联动实现业务人员的注册登录、客户资料更新、客户管理、语音及视频的服务接入、提供用于数据分析的数据信息等。
消息模块用于根据5G消息内容格式,配置发送内容模版,并根据模板内容生成消息体。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聊天记录、客户资料等,可与企业CRM系统资料进行交互、更新等。
工单模块用于通过业务人员进行5G消息交互实现协同工作,生成工单并展示。
质检模块对服务内容进行质检,可以通过关键词、敏感词等设置,及时发现业务人员的违规操作,进行风险管控。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任意一个服务端包括5G消息通信装置320。
5G消息通信装置320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硬件接口模块、功能模块、信息读取模块。
其中,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通过射频模块、天线阵列等实现无线接入运营商的5G消息网络,完成5G消息的接受与发送。
硬件接口模块用于实现与服务端的对接,为服务端拓展出5G消息接入网络的功能,实现数据传输及相关功能拓展。
功能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共同实现5G消息的接受与发送。
信息读取模块可以包括:用于放置用户的身份标识卡片的卡槽,以及:用于读卡鉴别业务人员身份的读卡器。
在一种实施例中,5G消息通信装置320可以是部署在任意一个服务端上,也可以是一个独立部署的服务器或者其他形态的物理设备。本申请对于5G消息通信装置320的具体实体形态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5G消息通信装置320位于任意一个服务端上时,即5G消息通信装置320为任意一个服务端内的功能模块,5G消息通信装置320与任意一个服务端之间的通信方式为任意一个服务端内部模块之间的通信。这种情况下,二者之间的通信流程与“5G消息通信装置320为与任意一个服务端相互独立的物理设备的情况下,二者之间的通信流程”相同。
为了便于理解,图3以5G消息通信装置320为与任意一个服务端相互独立设置的物理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客户端204为部署了5G消息应用的终端设备。
结合图2,服务管理系统中的服务管理设备201、第一服务端202、第二服务端203和客户端204均包括图4或图5所示通信装置所包括的元件。下面以图4和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为例,介绍服务管理设备201、第一服务端202、第二服务端203和客户端204的硬件结构。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21,存储器22、通信接口23、总线24。处理器21,存储器22以及通信接口2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24连接。
处理器21是通信装置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2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4中所示的CPU 0和CPU 1。
存储器2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22可以独立于处理器21存在,存储器22可以通过总线24与处理器21相连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处理器21调用并执行存储器22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代码时,能够实现本发明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管理方法。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22也可以和处理器21集成在一起。
通信接口23,用于通信装置与其他设备通过通信网络连接,所述通信网络可以是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23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单元。
总线2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的另一种硬件结构。如图5所示,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31以及通信接口32。处理器31与通信接口32耦合。
处理器31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处理器21的描述。此外,处理器31还具备存储功能,可以起上述存储器22的功能。
通信接口32用于为处理器31提供数据。该通信接口32可以是通信装置的内部接口,也可以是通信装置对外的接口(相当于通信接口23)。
需要指出的是,图4(或图5)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通信装置的限定,除图4(或图5)所示部件之外,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管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如图6所示,该服务管理方法包括:
S601、服务管理设备接收第一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业务请求。
其中,第一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
可选的,第一业务请求可以包括:第一服务的第一服务标识、第一服务端(请求端)的标识、第二服务端(被请求端)的标识。
可选的,服务标识可以包括:服务在运营商或相关企业的服务编号、服务类型、服务名称、服务内容等标识信息。
可选的,服务端的标识可以包括:持有服务端的业务人员的工号、姓名、岗位名称等信息。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第一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业务请求可以包括:第一服务端的5G消息界面可以显示多个服务标识。持有第一服务端的业务人员通过对多个服务标识中的第一服务的服务标识执行的选择操作,生成第一服务对应的业务请求指令。第一服务端响应于上述业务请求指令,通过5G消息向服务管理设备发送第一业务请求。
其中,持有第一服务端的业务人员通过对多个服务标识中的第一服务的服务标识执行的选择操作可以包括:业务人员在5G消息界面输入第一服务的服务标识。或者,当5G消息界面还显示多个服务标识一一对应的多个控件时,业务人员在5G消息界面触发第一服务的服务标识对应的控件。
示例性的,客服系统中持有的第一服务端的业务人员在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某个操作步骤需要向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中该业务人员相关的管理人员审批。
此时,业务人员可以在第一服务端的5G消息界面触发工单审批流程对应的控件,生成工单审批流程对应的业务请求指令,并在第一服务端的5G消息界面显示对应的工单模板。业务人员将上述工单模板的相关信息进行完善后,第一服务端可以通过5G消息向服务管理设备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其中,第一业务请求用于请求对上述完善后的工单进行审批。
或者,业务人员可以在第一服务端的5G消息界面触发该管理人员对应的控件,生成该管理人员对应的业务请求指令,并在第一服务端的5G消息界面显示该管理人员对应的至少一个工单模板。业务人员从至少一个工单模板中选择对应的工单模板,并将上述工单模板的相关信息进行完善后,第一服务端可以通过5G消息向服务管理设备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其中,第一业务请求用于请求对上述完善后的工单进行审批。
S602、服务管理设备根据第一服务标识,确定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并通过5G消息向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一业务请求。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服务管理设备根据第一服务标识,确定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可以包括:当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第一服务的第一服务标识时,服务管理设备可以读取预先存储的服务端与服务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将与第一服务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二服务端。或者,当第一业务请求包括被请求端的标识时,服务管理设备可以将被请求端的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二服务端。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第二服务端通过5G消息接收到第一业务请求之后,可以在5G消息显示界面显示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消息卡片。
结合上述示例,服务管理设备接收到第一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业务请求之后,可以确定该工单审批流程对应的管理人员持有的第二服务端,并通过5G消息向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一业务请求。第二服务端可以响应于第一业务请求,在5G消息显示界面显示完善后的工单内容、发起流程的业务人员姓名、预先设定的工单流转环节等相关信息,使得管理人员对上述完善后的工单进行审批。
S603、服务管理设备接收第二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服务的服务结果,并通过5G消息向第一服务端发送服务结果。
可选的,服务结果可以包括服务的最终结果,还可以包括服务端进行服务过程中的中间结果。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当第一服务还需要除第二服务端以外的其他服务端协同工作时,第二服务端可以通过5G消息向服务管理设备继续发送第一业务请求,以及第二服务端的服务结果。服务管理设备可以获取第二服务端和其他服务端进行第一服务过程中的服务结果。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服务管理设备可以存储并维护服务结果。
结合上述示例,管理人员对上述完善后的工单进行审批之后,第二服务端可以通过5G消息向服务管理设备发送第一服务的服务结果。服务管理设备可以向第一服务端发送服务结果,以使得业务人员拿到工单审批结果,并继续为客户提供服务。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由S601-S603可知,服务管理设备接收第一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业务请求,其中,第一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第一服务的第一服务标识。然后,服务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服务标识,确定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并通过5G消息向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后续,服务管理设备可以接收第二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服务的服务结果,并通过5G消息向第一服务端发送服务结果。相对于通用技术,本申请中服务管理设备可以通过5G消息与多个业务系统中的服务端进行交互,减少了业务人员在多个业务系统中频繁切换的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6,如图7所示,当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第一服务的第一服务标识时,S602中,服务管理设备根据第一服务标识,确定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的方法包括:
S701、服务管理设备读取预先存储的服务端与服务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将与第一服务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二服务端。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服务管理设备可以通过5G消息向企业对应的5G消息企业管理端请求获取第一对应关系。或者,服务管理设备可以根据服务端的身份注册信息,创建并维护第一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图7示出的方法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该服务管理方法还包括:
S801、服务管理设备获取目标服务端发送的身份认证信息。
其中,目标服务端为包括第一服务端和第二服务端在内的多个服务端中的任意一个。
可选的,身份认证信息包括:持有目标服务端的业务人员的身份标识卡片、生物特征信息等。身份标识卡片可以为工卡、身份证等唯一标识卡片。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业务人员的虹膜信息、指纹信息、面部特征信息等。
其中,当身份标识卡片为工卡时,服务管理设备可以连接企业的身份验证系统。当身份标识卡片为身份证时,服务管理设备可以连接身份认证系统。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结合图3,服务管理设备获取目标服务端发送的身份认证信息可以包括:信息读取模块采集业务人员的身份认证信息。
S802、服务管理设备根据身份认证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目标服务端的身份注册信息,确定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结果。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服务管理设备获取目标服务端的身份注册信息的方法可以包括:服务管理设备通过5G消息向企业的身份验证系统发送请求获取目标服务端的身份注册信息的请求消息。企业的身份验证系统响应于上述请求消息,向服务管理设备发送目标服务端的身份注册信息。
或者,企业的身份验证系统周期性向服务管理设备发送多个服务端的身份注册信息。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服务管理设备可以通过请求企业的身份验证系统,对身份认证信息与目标服务端的身份注册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一致时,确定身份认证结果表示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通过。
S803、当身份认证结果表示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通过时,服务管理设备获取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当身份认证结果表示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通过时,服务管理设备还可以通过5G消息向目标服务端发送认证通过消息。目标服务端响应于认证通过消息,可以建立与服务管理设备的长连接,并显示5G消息界面。
S804、服务管理设备根据目标服务端和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创建第一对应关系。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由S801-S804可知,服务管理设备获取到目标服务端发送的身份认证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身份认证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目标服务端的身份注册信息,确定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结果。当身份认证结果表示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通过时,服务管理设备可以获取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然后,服务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目标服务端和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创建第一对应关系。这样一来,服务管理设备可以对连接的服务端进行鉴权,保证服务管理系统中业务服务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服务管理方法还包括:
S901、服务管理设备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二业务请求。
其中,第二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目标业务系统的第二服务。目标业务系统为包括第一业务系统和第二业务系统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中的任意一个。
第二业务请求包括:客户端的目标用户标识,以及第二服务的第二服务标识。
可选的,用户标识可以包括:用户的SIM卡号码。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客户端发送的第二业务请求的方法可以包括:持有客户端的客户通过企业Chatbot、企业呼叫中心,或其它通信方式与发送的第二业务请求。
可选的,第二业务请求可以为视频通话请求、语音通话请求等。
S902、当预先存储的用户标识与服务端的第二对应关系中包括目标用户标识时,服务管理设备将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三服务端。
当预先存储的用户标识与服务端的第二对应关系中包括目标用户标识时,表示客户有固定的业务人员进行服务,此时,服务管理设备可以将第二对应关系中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三服务端。
S903、当第二对应关系中未包括目标用户标识时,服务管理设备根据第二服务标识,确定目标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二服务的第三服务端。
当第二对应关系中未包括目标用户标识时,表示客户没有固定的业务人员进行服务,此时,服务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服务标识,确定目标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二服务的第三服务端。
S904、服务管理设备通过5G消息向第三服务端发送第二业务请求,以使得第三服务端向客户端提供第二服务。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由S901-S904可知,服务管理设备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第二业务请求之后,当预先存储的用户标识与服务端的第二对应关系中包括目标用户标识时,服务管理设备将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三服务端。当第二对应关系中未包括目标用户标识时,服务管理设备根据第二服务标识,确定目标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二服务的第三服务端。后续,服务管理设备可以通过5G消息向第三服务端发送第二业务请求,以使得第三服务端向客户端提供第二服务。这样一来,本申请中客户可以得到固定的业务人员提供的服务,固定的业务人员更加了解用户习惯,可以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图6示出的方法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0所示,该服务管理方法还包括:
S1001、服务管理设备获取任意一个服务的服务内容。
可选的,服务内容可以包括服务视频、服务音频等。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服务管理设备可以从服务内容中识别关键词、敏感词等信息。
S1002、服务管理设备根据服务内容,确定任意一个服务的服务风险。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当从服务内容中识别的关键词、敏感词中包括预先设定的风险词时,服务管理设备可以确定该服务的服务风险为高风险。
在另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当服务内容中识别的关键词、敏感词中包括预先设定的风险词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时,服务管理设备可以确定该服务的服务风险为高风险。反之,当数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时,服务管理设备可以确定该服务的服务风险为低风险。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服务管理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管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的服务管理的方法。图11所示服务管理装置包括:通讯单元1101和处理单元1102。
通讯单元1101,用于接收第一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业务请求;第一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
处理单元1102,用于响应于通讯单元1101接收的第一业务请求,确定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并通过5G消息向第二服务端发送第一业务请求。
通讯单元1101,还用于接收第二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服务的服务结果,并通过5G消息向第一服务端发送服务结果。
可选的,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第一服务的第一服务标识;处理单元1102,具体用于:读取预先存储的服务端与服务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将与第一服务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二服务端。
可选的,处理单元1102,还用于:获取目标服务端发送的身份认证信息;目标服务端为包括第一服务端和第二服务端在内的多个服务端中的任意一个;根据身份认证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目标服务端的身份注册信息,确定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结果;当身份认证结果表示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通过时,获取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根据目标服务端和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创建第一对应关系。
可选的,通讯单元1101,还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二业务请求;第二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目标业务系统的第二服务;第二业务请求包括:客户端的目标用户标识,以及第二服务的第二服务标识;目标业务系统为包括第一业务系统和第二业务系统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中的任意一个;处理单元1102,还用于当预先存储的用户标识与服务端的第二对应关系中包括目标用户标识时,将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三服务端;处理单元1102,还用于当第二对应关系中未包括目标用户标识时,根据第二服务标识,确定目标业务系统中,提供第二服务的第三服务端;通讯单元1101,还用于通过5G消息向第三服务端发送第二业务请求,以使得第三服务端向客户端提供第二服务。
可选的,处理单元1102,还用于:获取任意一个服务的服务内容;根据服务内容,确定任意一个服务的服务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管理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通常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服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业务请求;所述第一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
响应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确定所述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所述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并通过5G消息向所述第二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请求;
接收所述第二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所述第一服务的服务结果,并通过5G消息向所述第一服务端发送所述服务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的第一服务标识;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确定所述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所述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包括:
读取预先存储的服务端与服务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将与所述第一服务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所述第二服务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目标服务端发送的身份认证信息;所述目标服务端为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和所述第二服务端在内的多个服务端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所述身份认证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所述目标服务端的身份注册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结果;
当所述身份认证结果表示所述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通过时,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
根据所述目标服务端和所述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创建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二业务请求;所述第二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目标业务系统的第二服务;所述第二业务请求包括:所述客户端的目标用户标识,以及所述第二服务的第二服务标识;所述目标业务系统为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和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中的任意一个;
当预先存储的用户标识与服务端的第二对应关系中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时,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三服务端;
当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未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时,根据所述第二服务标识,确定所述目标业务系统中,提供所述第二服务的第三服务端;
通过5G消息向所述第三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二业务请求,以使得所述第三服务端向所述客户端提供所述第二服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任意一个服务的服务内容;
根据所述服务内容,确定所述任意一个服务的服务风险。
6.一种服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讯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通讯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第一业务请求;所述第一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第二业务系统的第一服务;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通讯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业务请求,确定所述第二业务系统中,提供所述第一服务的第二服务端,并通过5G消息向所述第二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请求;
所述通讯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服务端通过5G消息发送的所述第一服务的服务结果,并通过5G消息向所述第一服务端发送所述服务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的第一服务标识;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读取预先存储的服务端与服务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将与所述第一服务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所述第二服务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服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获取目标服务端发送的身份认证信息;所述目标服务端为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和所述第二服务端在内的多个服务端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所述身份认证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所述目标服务端的身份注册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结果;
当所述身份认证结果表示所述目标服务端的身份认证通过时,获取所述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
根据所述目标服务端和所述目标服务端可提供的服务的服务标识,创建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单元,还用于: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二业务请求;所述第二业务请求用于请求目标业务系统的第二服务;所述第二业务请求包括:所述客户端的目标用户标识,以及所述第二服务的第二服务标识;所述目标业务系统为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和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预先存储的用户标识与服务端的第二对应关系中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时,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对应的服务端确定为第三服务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未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时,根据所述第二服务标识,确定所述目标业务系统中,提供所述第二服务的第三服务端;
所述通讯单元,还用于通过5G消息向所述第三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二业务请求,以使得所述第三服务端向所述客户端提供所述第二服务。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获取任意一个服务的服务内容;
根据所述服务内容,确定所述任意一个服务的服务风险。
11.一种服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所述服务管理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服务管理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服务管理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服务管理方法。
CN202211181496.8A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服务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8351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1496.8A CN115835145B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服务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1496.8A CN115835145B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服务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5145A true CN115835145A (zh) 2023-03-21
CN115835145B CN115835145B (zh) 2024-04-16

Family

ID=85523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81496.8A Active CN115835145B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服务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35145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4083A (zh) * 2015-06-18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8232758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cs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0311899A (zh) * 2019-06-17 2019-10-08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多业务系统访问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1148181A (zh) * 2019-12-23 2020-05-12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5g通信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20200327199A1 (en) * 2019-04-11 2020-10-15 T-Mobile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uto-translating text messages
KR20210003576A (ko) * 2019-07-02 2021-01-12 주식회사 엘지유플러스 차세대 메시징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2423247A (zh) * 2020-10-28 2021-02-26 创业慧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消息的数据交互方法以及一种实时通信系统
CN112612559A (zh) * 2020-11-23 2021-04-06 捷德(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99303A (zh) * 2021-01-08 2021-04-23 广州启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消息的医疗信息智能推送系统和方法
CN113112261A (zh) * 2021-05-17 2021-07-13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消息的多卡片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989021A (zh) * 2021-10-29 2022-01-28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消息的银行业务办理方法及装置
CN114827924A (zh) * 2022-04-11 2022-07-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915923A (zh) * 2022-05-06 2022-08-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5g消息即服务触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4083A (zh) * 2015-06-18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8232758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cs通信方法及设备
US20200327199A1 (en) * 2019-04-11 2020-10-15 T-Mobile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uto-translating text messages
CN110311899A (zh) * 2019-06-17 2019-10-08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多业务系统访问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KR20210003576A (ko) * 2019-07-02 2021-01-12 주식회사 엘지유플러스 차세대 메시징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1148181A (zh) * 2019-12-23 2020-05-12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5g通信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423247A (zh) * 2020-10-28 2021-02-26 创业慧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消息的数据交互方法以及一种实时通信系统
CN112612559A (zh) * 2020-11-23 2021-04-06 捷德(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99303A (zh) * 2021-01-08 2021-04-23 广州启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消息的医疗信息智能推送系统和方法
CN113112261A (zh) * 2021-05-17 2021-07-13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消息的多卡片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989021A (zh) * 2021-10-29 2022-01-28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消息的银行业务办理方法及装置
CN114827924A (zh) * 2022-04-11 2022-07-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915923A (zh) * 2022-05-06 2022-08-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5g消息即服务触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RACLE, VERIZON, CISCO, AT AMP;AMP;T: "S2-188942 "Enhancements to Solution 4: Distributed 3GPP Aware Service Framework"", 3GPP TSG_SA\\WG2_ARCH, no. 2, 26 August 2018 (2018-08-26) *
毕晓宇;: "5G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研究", 信息安全研究, no. 01, 5 January 2020 (2020-01-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5145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7947B2 (en) Application discovery on mobile devices
CN111160845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US8078158B2 (en) Provisioning applications for a mobile device
CN102272721B (zh) 移动通信设备
US20040078424A1 (en) Web services via instant messaging
CN101616132B (zh)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CN108810123B (zh) 开通移动蜂窝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WO2007060430A1 (en) Apparatus for and a method of delivering a message to a user
US10057302B2 (en) Context-based selection of instruction sets for connecting through captive portals
WO201013664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loading of applications
US11057827B1 (en) Provisioning an embedded 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eUICC)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40280730A1 (en) Contents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300046B (zh) 一种业务咨询控制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12202744A (zh) 一种多系统数据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2970207A (zh)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客户端装置和即时通信系统
US957796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n informational site using a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
CN115835145B (zh) 一种服务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722589B (zh)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1757976B2 (en) Unified application management for heterogeneous application delivery
US20080176587A1 (e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sending digital content to a mobile device
CN114006939A (zh) 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2244617A (zh) 一种基于社区平台的批量处理通知方法及即时通讯服务器
CN102244618A (zh) 一种基于社区平台的批量处理方法及即时通讯服务器
CN111367571A (zh) 一种设备的组装方法及装置
CN114828000B (zh) 一种登录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