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2627B - 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32627B CN115832627B CN202211622068.4A CN202211622068A CN115832627B CN 115832627 B CN115832627 B CN 115832627B CN 202211622068 A CN202211622068 A CN 202211622068A CN 115832627 B CN115832627 B CN 1158326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busbar
- bus
- connection position
- electric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汇流排及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电芯及汇流排。第一电连接位形成在第一汇流板上,第二电连接位形成在第二汇流板,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位分别与两个电芯的极柱相连接,进而在使用状态下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之间的间距是两个极柱之间的间距。但是由于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位分别位于不同的第一汇流板与第二汇流板上,进而使得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位之间过流面积为第一汇流板及第二汇流板共同的面积,能够增加汇流排的过流能力,降低温升,提高效率。由于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层叠设置,汇流排的宽度并未增加,避免了在使用中对电池模组宽度方向空间的占用,有利于电池模组的安全密封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充放电倍率和电池容量的不断提高,电池充放电的电流也随之增大,需要的电池的汇流排的过流能力也越来越强,进而需要的汇流排的过流面积越大,也即需要在汇流排上电流流过的区域面积越大。因此传统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增加汇流排的宽度实现,但是汇流排的宽度增加会增加对电池宽度方向空间的占用,不利电池的安全密封,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汇流排及电池模组,能够在提高过流能力的同时降低对空间的占用。
一种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所述第一汇流板与所述第二汇流板的相连接;所述第一汇流板背向所述第二汇流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电连接位,所述第二汇流板朝向所述第一汇流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二电连接位,所述第一汇流板上开设有对应所述第二电连接位的第一避让孔。
上述汇流排,由于第一电连接位形成在第一汇流板上,第二电连接位形成在第二汇流板,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位分别与两个电芯的极柱相连接,在使用状态下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之间的间距是两个极柱之间的间距。但是由于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位分别位于不同的第一汇流板与第二汇流板上,进而使得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位之间过流面积为第一汇流板及第二汇流板共同的面积,能够有效增加汇流排的过流能力,降低温升,提高效率。由于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层叠设置,进而使得汇流排的宽度并未增加,避免了在使用中对电池模组宽度方向空间的占用,有利于电池模组的安全密封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排还包括连接部,所述第一汇流板和所述第二汇流板均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第一汇流板与第二汇流板通过连接部连接便于使得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位之间的电流通过连接部进行传递,便于实现第一电连接位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位之间的电流流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位与所述第一避让孔之间的部分弯折,以使所述第一汇流板形成第一台阶部与第二台阶部,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位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上,所述第一避让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台阶部上;所述第二汇流板弯折形成与所述第一台阶部相对设置的第三台阶部,及与所述第二台阶部相对设置的第四台阶部,所述第二电连接位位于所述第四台阶部上,所述第四台阶部朝向所述第二台阶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部背向于所述第三台阶部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通过将第四台阶部朝向第二台阶部的表面与第一台阶部背向于第三台阶部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能够使得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位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便于实现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电芯的两个极柱之间连接,方便各个电芯的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之间通过第一过渡部连接,所述第三台阶部与所述第四台阶部通过第二过渡部连接,所述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与所述连接部的交界位置开设有止裂开口。由于第一过渡部与第二过渡部分别由第一汇流板及第二汇流板弯折形成,且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与连接部三者相交接,通过在三者的交界位置开设有止裂开口,能够避免交界位置影响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与连接部的其他位置连接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排由一体式板件弯折形成,所述一体式板件的相对两侧边上分别开设有弯折缺口,两个所述弯折缺口之间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一体式板件由所述弯折缺口与所述连接部分隔为所述第一汇流板与所述第二汇流板,所述一体式板件在所述连接部处弯折以使所述第一汇流板及所述第二汇流板在所述一体式板件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通过使得汇流排由一体式板件弯折形成,能够有效简化汇流排结构,提高形成汇流排的便利性。汇流排在展开的状态下为一体式板件,通过一体式板件上的两个弯折缺口便于限定连接部的位置,进而便于实现第一汇流板相对于第二汇流板通过连接部的弯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排为钣金件。通过将汇流排设置为钣金件,能够使得汇流排的成型更加简单,结构更加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连接位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位沿着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为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弯折缺口的方向。汇流排在展开状态下,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位呈对角设置,进而使得实际电流方向为汇流排的对角线方向,进一步增加电流路径的长度,增大有效过流面积,提高了同等横截面积下汇流排的过流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汇流板背向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位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一电连接位对位于所述第二避让孔处。通过设置第二避让孔,能够便于降低第一电连接位处在厚度方向上的厚度,进而方便第一电连接位与极柱的焊接连接,保证焊接连接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孔为缺口,所述第一避让孔贯穿所述第一汇流板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侧边与及所述连接部相邻的侧边;能够有效去除多余材料,只保留有效过流面积,能够降低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孔为通孔,所述第一避让孔贯穿所述第一汇流板;由于通孔的加工方式简单,能够有效简化第一避让孔的加工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避让孔为缺口,所述第二避让孔贯穿所述第二汇流板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侧边与及所述连接部相邻的侧边;能够有效去除多余材料,只保留有效过流面积,能够降低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避让孔为通孔,所述第二避让孔贯穿所述第二汇流板。由于通孔的加工方式简单,能够有效简化第二避让孔的加工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板朝向所述第二汇流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汇流板朝向所述第一汇流板的表面相贴合。通过相贴合的第一汇流板与第二汇流板能够增加汇流排的厚度,进而保证汇流排设置的稳定性,降低第一汇流板与第二汇流板相对变形的可能性。
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如上所述汇流排及至少两个电芯,至少两个所述电芯的极柱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位处及所述第二电连接位处。
上述电池模组,由于第一电连接位形成在第一汇流板上,而第二电连接位形成在第二汇流板,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位分别与两个电芯的极柱相连接,进而在使用状态下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之间的间距是两个极柱之间的间距。但是由于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位分别位于不同的第一汇流板与第二汇流板上,进而使得第一电连接位与第二电连接位之间过流面积为第一汇流板及第二汇流板共同的面积,能够有效增加汇流排的过流能力,降低温升,提高效率。且由于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层叠设置,进而使得汇流排的宽度并未增加,避免了在使用中对电池模组宽度方向空间的占用,有利于电池模组的安全密封操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的侧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池模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汇流排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汇流排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汇流排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汇流排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汇流排的展开图;
图10为再一实施例中的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汇流排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0、电池模组;100、电芯;110、极柱;200、汇流排;201、第一汇流板;2011、第一台阶部;2012、第二台阶部;2013、第一过渡部;202、第二汇流板;2021、第三台阶部;2022、第四台阶部;2023、第二过渡部;203、连接部;210、第一避让孔;220、第一电连接位;230、第二电连接位;240、第二避让孔;260、止裂开口;270、弯折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10,包括至少两个电芯100及汇流排200,通过汇流排200能够实现至少两个电芯100的电连接。具体地,电芯100的极柱110连接于汇流排200上。进一步地,电芯100的极柱110焊接在汇流排200上。
参阅图3至图5,一实施例中,汇流排2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汇流板201和第二汇流板202,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相连接;第一汇流板201背向第二汇流板202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电连接位220,第二汇流板202朝向第一汇流板201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二电连接位230,第一汇流板201上开设有对应第二电连接位230的第一避让孔210。
由于第一电连接位220形成在第一汇流板201上,第二电连接位230形成在第二汇流板202,第一电连接位220与第二电连接位230分别与两个电芯100的极柱110相连接,进而在使用状态下第一电连接位220与第二电连接之间的间距是两个极柱110之间的间距。但是由于第一电连接位220与第二电连接位230分别位于不同的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上,进而使得第一电连接位220与第二电连接位230之间过流面积为第一汇流板201及第二汇流板202共同的面积,能够有效增加汇流排200的过流能力,降低温升,提高效率。由于第一汇流板201和第二汇流板202层叠设置,进而使得汇流排200的宽度并未增加,避免了在使用中对电池模组10宽度方向空间的占用,有利于电池模组10的安全密封操作。
一实施例中,汇流排200还包括连接部203,第一汇流板201和第二汇流板202均与连接部203相连接。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通过连接部203连接,便于使得第一电连接位220与第二电连接位230之间的电流通过连接部203进行传递,便于实现第一电连接位220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位230之间的电流流通。
一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板201位于第一电连接位220与第一避让孔210之间的部分弯折,以使第一汇流板201形成第一台阶部2011与第二台阶部2012,其中第一电连接位220位于第一台阶部2011上,第一避让孔210开设于第二台阶部2012上;第二汇流板202弯折形成与第一台阶部2011相对设置的第三台阶部2021,及与第二台阶部2012相对设置的第四台阶部2022,第二电连接位230位于第四台阶部2022上,第四台阶部2022朝向第二台阶部2012的表面与第一台阶部2011背向于第三台阶部2021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通过将第四台阶部2022朝向第二台阶部2012的表面与第一台阶部2011背向于第三台阶部2021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能够使得第一电连接位220与第二电连接位230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便于实现在同一平面的两个电芯100的两个极柱110分别与第一电连接位220处与第二电连接位230处的连接,便于各个电芯100的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部2011与第二台阶部2012之间通过第一过渡部2013连接,第三台阶部2021与第四台阶部2022通过第二过渡部2023连接;第一过渡部2013、第二过渡部2023与连接部203的交界位置开设有止裂开口260。由于第一过渡部2013与第二过渡部2023分别由第一汇流板201及第二汇流板202弯折形成,且第一过渡部2013、第二过渡部2023与连接部203三者相交接,通过在三者的交界位置开设有止裂开口260,能够避免交界位置影响第一过渡部2013、第二过渡部2023与连接部203的其他位置连接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汇流排200由一体式板件弯折形成,一体式板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汇流板201、连接部203及第二汇流板202,一体式板件在连接部203处弯折以使第一汇流板201及第二汇流板202在所述一体式板件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通过使得汇流排200由一体式板件弯折形成,能够有效简化汇流排200结构,提高形成汇流排200的便利性。
参阅图4及图5,一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板件的相对两侧边上分别开设有弯折缺口270,两个弯折缺口270之间形成连接部203,所述一体式板件由弯折缺口270与连接部203分隔为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所述一体式板件在连接部203处弯折以使第一汇流板201及第二汇流板202在所述一体式板件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具体地,两个弯折缺口270分别位于连接部203在长度方向a上的两端的外侧。如图6及图7所示,汇流排200在展开的状态下为一体式板件,通过一体式板件上的两个弯折缺口270便于限定连接部203的位置,进而便于实现第一汇流板201相对于第二汇流板202通过连接部203的弯折。
一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位230与第一电连接位220沿着连接部203的长度方向a间隔设置。其中,连接部203的长度方向a为连接部203朝向弯折缺口270的方向。由于两个电芯100的极柱110分别与第一汇流板201及第二汇流板202连接,如图6所示,汇流排200在展开状态下,第一电连接位220与第二电连接位230呈对角设置,进而使得实际电流方向为汇流排200的对角线方向,进一步增加电流路径的长度,进一步增大有效过流面积,提高了同等横截面积下汇流排200的过流能力,有效提高汇流排200空间利用率。
若考虑到增加汇流排200的过流能力,通过加宽汇流排200的尺寸然后翻折汇流排200,以达到降低汇流排200对空间的占用的目的,两个电芯100的极柱110均连接于在第一汇流板201上或第二汇流板202上。这种方式虽然增大了汇流排200的面积,但是实际上的两个电芯100的极柱110在汇流排200上的电连接位置之间的间距依然是两个极柱110之间的间距,电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然是走两个极柱110之间的最短距离,汇流排200加宽的部分所起到的过流能力差,对电池模组10的过流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实质的作用。
一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和/或,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之间设置有绝缘件。通过设置绝缘件和/或使得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之间间隔设置,能够保证第一电连接位220至第二电连接位230之间的电路路径有效经过连接部203,避免第一电连接位220至第二电连接位230的电路路径直接从汇流排200的厚度方向传递。
一实施例中,绝缘件可以为设置于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之间的绝缘垫。另一实施例中,绝缘件还可以为设置于第一汇流板201朝向第二汇流板202的表面上的绝缘涂层;和/或绝缘件还可以为设置于第二汇流板202朝向第一汇流板201的表面上的绝缘涂层。绝缘件的具体形状材质在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保证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在厚度方向上的绝缘即可。
一实施例中,第一避让孔210贯穿至第二汇流板202,第二汇流板202朝向第一避让孔210内的部分形成为第二电连接位230。通过将第一避让孔210贯穿至第二汇流板202,以便于第二汇流板202朝向第一汇流板201的表面形成为第一避让孔210的底壁,进而形成朝向第一避让孔210的第二电连接位230。
一实施例中,第二汇流板202背向于第一电连接位220的一侧上开设有第二避让孔240,第一电连接位220对位于第二避让孔240处。通过设置第二避让孔240,能够便于降低第一电连接位220处的厚度。
具体地,第二避让孔240贯穿至第一汇流板201,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电连接位220处的厚度,且便于从第二避让孔240的一侧实现第一电连接位220与极柱110之间的焊接连接。
参阅图8及图9,一实施例中,第一避让孔210为缺口,第一避让孔210贯穿第一汇流板201与连接部203相对的侧边与及连接部203相邻的侧边。通过将第一避让孔210设置为缺口形式,能够有效去除多余材料,只保留有效过流面积,能够降低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具体地,第一避让孔210与相邻近的一弯折缺口270连通,进而在加工时,可以将第一避让孔210与相邻接的一弯折缺口270同时加工出来。
如图6及图7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避让孔210为通孔,第一避让孔210贯穿第一汇流板201。由于通孔的加工方式简单,能够有效简化第一避让孔210的加工难度。
参阅图8及图9,一实施例中,第二避让孔240为缺口,第二避让孔240贯穿第二汇流板202与第一汇流板201相对的侧边与及第一汇流板201相邻的侧边。通过将第二避让孔240设置为缺口形式,能够有效去除多余材料,只保留有效过流面积,能够降低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具体地,第二避让孔240与相邻近的另一弯折缺口270连通,进而在加工时,可以将第二避让孔240与相邻接的另一弯折缺口270同时加工出来。
如图6及图7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二避让孔240为通孔,第二避让孔240贯穿第二汇流板202。由于通孔的加工方式简单,能够有效简化第二避让孔240的加工难度。
参阅图6及图7,一实施例中,汇流排200为钣金件。通过将汇流排200设置为钣金件,能够使得汇流排200的成型更加简单,结构更加稳定。
具体地,汇流排200的成型过程,首先,提供用于形成汇流排200的一体式板件,在用于形成汇流排200的一体式板件的对角线上的位置分别开设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孔210及第二避让孔240。
然后,弯折所述一体式板件,以使弯折后层叠设置的两个部分分别形成为第一汇流板201及第二汇流板202,弯折的部分形成为连接部203。其中第一避让孔210开设于第一汇流板201上,第二避让孔240开设于第二汇流板202上,第一避让孔210与第二避让孔240沿连接部203的长度方向a间隔设置,而第二汇流板202朝向第一避让孔210的部分形成为第二电连接位230,第一汇流板201背向于第二避让孔240的部分形成为第一电连接位220。
进一步,同步弯折第一汇流板201及第二汇流板202,以使第一汇流板201形成为第一台阶部2011及第二台阶部2012,第二汇流板202形成为第三台阶部2021及第四台阶部2022,进而使得位于第一台阶部2011上的第一电连接位220与位于第四台阶部2022上的第二电连接位230位于同一平面。
最后,将两个电芯100的极柱110分别与第一电连接位220处与第二电连接位230处连接。
参阅图4及图5,一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板201朝向第二汇流板202的表面与第二汇流板202朝向第一汇流板201的表面相贴合。通过相贴合的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能够增加汇流排200的厚度,进而保证汇流排200设置的稳定性,降低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相对变形的可能性。
参阅图10及图11,一并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在厚度方向上一体成型在一起。可以理解为汇流排200为一块板件。上述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一体成型在一起,及汇流排200为具有2倍厚度的第一汇流板201的板材,或者为具有2倍厚度的第二汇流板202的板材。
在本实施例中,直接在一块板件的相背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加工形成第一避让孔210与第二避让孔240,以使第一避让孔210的底壁形成为第二电连接位230,第一避让孔210的一侧形成第一电连接位220。若通过增加汇流排200的厚度实现,由于汇流排200与极柱110需要进行焊接连接,过厚的汇流排200在激光焊接时,需要的激光焊接功率大,进而导致发热大,热量会传递到电池模组10的密封结构,进而会影响电池模组10的密封性,造成安全隐患。通过开设第一避让孔210与第二避让孔240能够有效降低第一电连接位220与第二电连接位230的厚度,便于保证第一电连接位220及第二电连接位230与极柱110连接的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板201与第二汇流板202相贴合,可以理解为两个板件相贴合,以使电流能够由第一汇流板201朝向第二汇流板202的表面与第二汇流板202朝向第一汇流板201的表面相传导。
上述汇流排200的面积得到有效增加,进而能够提高有效过流能力,且通过第一避让孔210与第二避让孔240能够降低第一电连接位220与第二电连接位230处的厚度,有利于与极柱110的焊接连接,保证焊接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所述第一汇流板与所述第二汇流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汇流板背向所述第二汇流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电连接位,所述第二汇流板朝向所述第一汇流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二电连接位,所述第一汇流板上开设有对应所述第二电连接位的第一避让孔;
所述汇流排还包括连接部,所述第一汇流板和所述第二汇流板均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
所述第一汇流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位与所述第一避让孔之间的部分弯折,以使所述第一汇流板形成第一台阶部与第二台阶部,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位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上,所述第一避让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台阶部上;所述第二汇流板弯折形成与所述第一台阶部相对设置的第三台阶部,及与所述第二台阶部相对设置的第四台阶部,所述第二电连接位位于所述第四台阶部上,所述第四台阶部朝向所述第二台阶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部背向于所述第三台阶部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之间通过第一过渡部连接,所述第三台阶部与所述第四台阶部通过第二过渡部连接,所述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与所述连接部的交界位置开设有止裂开口;
所述汇流排由一体式板件弯折形成,所述一体式板件的相对两侧边上分别开设有弯折缺口,两个所述弯折缺口之间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一体式板件由所述弯折缺口与所述连接部分隔为所述第一汇流板与所述第二汇流板,所述一体式板件在所述连接部处弯折以使所述第一汇流板及所述第二汇流板在所述一体式板件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
所述第二汇流板背向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位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一电连接位对位于所述第二避让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为钣金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位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位沿着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为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弯折缺口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孔为缺口,所述第一避让孔贯穿所述第一汇流板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侧边与及所述连接部相邻的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孔为通孔,所述第一避让孔贯穿所述第一汇流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孔为缺口,所述第二避让孔贯穿所述第二汇流板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侧边与及所述连接部相邻的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孔为通孔,所述第二避让孔贯穿所述第二汇流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为具有2倍厚度的所述第一汇流板的板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板朝向所述第二汇流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汇流板朝向所述第一汇流板的表面相贴合。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汇流排;及
至少两个电芯,至少两个所述电芯的极柱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位处及所述第二电连接位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22068.4A CN115832627B (zh) | 2022-12-16 | 2022-12-16 | 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22068.4A CN115832627B (zh) | 2022-12-16 | 2022-12-16 | 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32627A CN115832627A (zh) | 2023-03-21 |
CN115832627B true CN115832627B (zh) | 2023-12-29 |
Family
ID=85516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22068.4A Active CN115832627B (zh) | 2022-12-16 | 2022-12-16 | 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32627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544499U (zh) * | 2019-02-12 | 2019-10-25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的汇流排和电池模组 |
CN210074013U (zh) * | 2019-08-29 | 2020-02-14 |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汇流板、电池模组以及二次电池和耗电装置 |
CN110911594A (zh) * | 2018-09-14 | 2020-03-2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及其汇流构件和汇流组件 |
CN212542625U (zh) * | 2020-07-23 | 2021-02-12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汇流排以及电池模组 |
CN213340646U (zh) * | 2020-09-23 | 2021-06-01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
WO2021196796A1 (zh) * | 2020-04-03 | 2021-10-07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模块、电池组及使用二次电池的装置 |
CN214754064U (zh) * | 2021-03-25 | 2021-11-16 | 瑞浦能源有限公司 | 用于电池模组的双层结构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
CN216389650U (zh) * | 2021-09-30 | 2022-04-26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
-
2022
- 2022-12-16 CN CN202211622068.4A patent/CN1158326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11594A (zh) * | 2018-09-14 | 2020-03-2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及其汇流构件和汇流组件 |
CN209544499U (zh) * | 2019-02-12 | 2019-10-25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的汇流排和电池模组 |
CN210074013U (zh) * | 2019-08-29 | 2020-02-14 |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汇流板、电池模组以及二次电池和耗电装置 |
WO2021196796A1 (zh) * | 2020-04-03 | 2021-10-07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模块、电池组及使用二次电池的装置 |
CN212542625U (zh) * | 2020-07-23 | 2021-02-12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汇流排以及电池模组 |
CN213340646U (zh) * | 2020-09-23 | 2021-06-01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
CN214754064U (zh) * | 2021-03-25 | 2021-11-16 | 瑞浦能源有限公司 | 用于电池模组的双层结构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
CN216389650U (zh) * | 2021-09-30 | 2022-04-26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32627A (zh) | 2023-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36029B (zh) | 具有改进的安全性的电池组 | |
KR102643846B1 (ko) | 전극 부재,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차 전지 | |
WO2019179232A1 (zh) |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 |
WO2020103716A1 (zh) | 电池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 |
KR20200067587A (ko) | 전지팩 | |
KR20100099983A (ko) | 이차전지 및 그 모듈 | |
CN108649175B (zh) | 输出极片及电池模组 | |
CN216161891U (zh) | 一种电池支架组件、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
KR102427427B1 (ko) | 배터리, 이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전기 자동차 | |
CN216958421U (zh) | 一种电池包及汇流排 | |
CN117438482B (zh) | 背接触电池片、电池串、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 |
CN115832627B (zh) | 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 |
KR101637759B1 (ko) | 배터리 셀 및 리드탭을 동시에 냉각하는 냉각플레이트 | |
CN111834567B (zh) | 电池模块 | |
CN219892368U (zh) | 电池模组 | |
CN110911628B (zh) | 动力电池 | |
CN211828998U (zh) |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片及其电池组件 | |
CN211150634U (zh) | 快充电池组超声焊接转接固定架 | |
KR20190001424A (ko) | 이차 전지 | |
CN219643062U (zh) | 汇流件、电池模块及用电装置 | |
CN218887465U (zh) | 一种汇流排结构及梯形电芯组件 | |
CN220209236U (zh) | 电池及电池包 | |
CN219759899U (zh) | 电池 | |
CN212517441U (zh) | 一种二次电池模组 | |
CN220042207U (zh) | 电池及电池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