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3817A -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23817A
CN115823817A CN202211707374.8A CN202211707374A CN115823817A CN 115823817 A CN115823817 A CN 115823817A CN 202211707374 A CN202211707374 A CN 202211707374A CN 115823817 A CN115823817 A CN 115823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storage box
state
bank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073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闪闪
李大鹏
魏建
周思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073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238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23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3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其中,所述冰箱包括第一储冰盒、制冰机构和运冰机构,所述第一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制冰机构的上侧,所述第一储冰盒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的储冰状态;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未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开启制冰;若所述制冰机制冰完成后,则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运冰机构将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使得第一储冰盒可以设置在制冰机构的上方,进而使得储冰盒和制冰机构可以在冰箱上灵活设置。并且根据第一储冰盒的状态控制制冰机构制冰和运冰机构运冰,使得储冰的方式变得简单。

Description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自动制冰功能的冰箱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通常,制冰机制成冰块后利用翻冰装置将冰盒内的冰块倒入下方的储冰盒内进行储存,以供取用,当储冰盒内的冰块堆积达到一定高度,被制冰机内的探冰杆检测到后,制冰机停止工作。
然而,由于当前冰箱中都是利用翻冰装置将冰盒内的冰块倒入下方的储冰盒内进行储存,导致储冰盒只能设置制冰机构的下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可以改善现有的冰箱中储冰盒只能设置制冰机构的下方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所述冰箱包括第一储冰盒、制冰机构和运冰机构,所述第一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制冰机构的上侧,所述第一储冰盒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未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开启制冰;
若所述制冰机制冰完成后,则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可选的,所述冰箱还包括第二储冰盒,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制冰机构的下侧,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有第二检测单元,所述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所述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二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若所述第二储冰盒未处于所述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
若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所述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停止制冰。
可选的,所述冰箱包括分配器,所述分配器与所述第一储冰盒活动连接,用于输出第一储冰盒存储的冰,所述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分配器将所述第一储冰盒的冰输出后,且所述第二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预设时间后,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
可选的,所述冰箱还包括第二储冰盒,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制冰机构的下侧,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有第二检测单元,所述储冰状态还包括中间状态,处于所述中间状态的冰量大于处于空冰状态的冰量且小于处于满冰状态的冰量,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的储冰状态之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二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所述中间状态,且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所述中间状态或所述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所述中间状态,且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所述空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所述满冰状态,且所述第二储冰盒未处于所述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所述满冰状态,且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所述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停止制冰。
可选的,所述制冰机构包括第一制冰机和第二制冰机,所述第一制冰机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储冰盒的一侧,所述第二制冰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冰机远离所述第一储冰盒的一侧,所述控制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二储冰盒的储冰状态之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和所述第二储冰盒中至少一个处于空冰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制冰机和所述第二制冰机均制冰;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制冰机制冰;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二制冰机制冰。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制冰机和所述第二制冰机均制冰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所述第一制冰机和所述第二制冰机均完成制冰,则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第一制冰机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控制所述第二制冰机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
若检测所述第一制冰机或所述第二制冰机完成制冰,则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第一制冰机或所述第二制冰机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可选的,所述运冰机构包括提升组件、载具和脱冰件,所述提升组件驱动所述载具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脱冰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包括:
若检测所述制冰机构完成制冰,则控制所述载具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控制所述制冰机构翻冰,以使所述制冰机构输出的冰块能被所述载具承接;
翻冰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载具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控制所述脱冰件将所述载具所承载的冰块推入所述第一储冰盒。
可选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出冰状态时,则控制所述载具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包括:
制冰机构,用于制冰;
第一储冰盒,所述第一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制冰机构的上侧,所述第一储冰盒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的状态;
运冰机构,所述运冰机构用于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未满冰状态,则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可选的,所述冰箱还包括第二储冰盒,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制冰机构的下侧,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有第二检测单元,
其中,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则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二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若所述第二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时,则所述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
若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时,则所述制冰机构停止制冰。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冰箱,该冰箱包括第一储冰盒、制冰机构和运冰机构,第一储冰盒设置在运冰机构的上侧,第一储冰盒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通过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第一储冰盒的状态,当检测第一储冰盒处于未满冰状态时,控制制冰机构开启制冰,并在制冰机制冰完成后,控制运冰机构将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运冰机构将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使得第一储冰盒可以设置在制冰机构的上方,进而使得储冰盒和制冰机构可以在冰箱上灵活设置。并且根据第一储冰盒的状态控制制冰机构制冰和运冰机构运冰,使得储冰的方式变得简单,又免避了制冰机构在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时进行无效的制冰,节约了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冰箱去除门体后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冰箱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第一储冰盒中第一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冰箱中运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控制方法中运冰机构将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控制方法中具有第二储冰盒的第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控制方法中具有第二储冰盒的第二种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冰箱1、箱体11、箱门12、冷藏室13、冷冻室14、制冰室15,分配器16;
制冰装置100;
制冰机10、第一储冰盒20、第二储冰盒30、控制器40、第一检测单元50、第二检测单元60、运冰机构80;
第一入冰口210,
第一光发射件510、第一光接收件520;
提升组件810、载具820;
导轨811、驱动单元812;
运冰板821、护栏822、弹性件8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前冰箱中都是利用翻冰装置将冰盒内的冰块倒入下方的储冰盒内进行储存,导致储冰盒只能设置制冰机构的下方,使得储冰盒和制冰机构在冰箱中的设置位置相对有限。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冰箱的控制方法可以是运用于冰箱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冰箱可以为双开门冰箱,冰箱也可以为单开门冰箱或三开门冰箱,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以制冰装置运用于冰箱为例,先对冰箱做一个整体的解释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冰箱去除门体后的正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冰箱沿A-A方向的剖视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1,冰箱1可以包括箱体11和箱门12。箱体11设有制冷间室诸如冷冻室14、冷藏室13或者宽幅变温室等。箱门12转动安装在箱体11上,以打开或者关闭制冷间室。冰箱1还包括制冰室15以及设置在制冰室15内的制冰装置100,制冰装置100包括第一储冰盒20、第二储冰盒30、制冰机10、运冰机构80和控制器40,制冰机10用于制造冰块并输出冰块,第一储冰盒20设置在制冰机10的上侧,第一储冰盒20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50,用于检测第一储冰盒20的储冰状态。运冰机构80用于将制冰机10排出的至少部分冰块运输至第一储冰盒20。
现有的冰箱存在冰块储量较少的问题,导致在用户需要大量冰块时,提供不了对应的量,导致用户体验差,然而当冰箱有多个储冰盒时,多个储冰盒在冰箱内设计不合理时会导致冰块的存储方式变得复杂。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还包括第二储冰盒30,第二储冰盒30设置在制冰机10的下侧,通过设置第一储冰盒20和第二储冰盒30可以使冰箱存储更多的冰块,并利用运冰机构80将制冰机10制造的冰块运送至上方的第一储冰盒20,利用重力还可以将冰块运送至下方的第二储冰盒30,从而可以将第一储冰盒20和第二储冰盒30设置在制冰机的上方和下方,使得制冰机10、第一储冰盒20和第二储冰盒30在冰箱1上可以更加灵活设置,在增加冰块存储量的基础上不占用其他部件的空间,合理利用了冰箱的容纳空间。
第一储冰盒20设置在冷藏室13内,制冰机10设置在冷藏室13内且邻近冷冻室14设置,第一储冰盒20设置在制冰机10的上方。通过将制冰机10放在第一储冰盒20的下方,由于冷气都是从上到下的沉积,所以第一储冰盒20下方的温度会更低,有利于更快的制冰。另外,由于第一储冰盒20设置在高位,则在第一储冰盒20下方的空间内可以增加制冰机10的数量来获取更多的冰块。
第二储冰盒30设于制冰机10沿重力方向的下侧,以使得制冰机10排出的冰块能够受自身重力作用而掉落至第二储冰盒30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储冰盒30设置在冷冻室14内邻近冷藏室13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冷冻室14内的气温极低,通过将第二储冰盒30设置在冷冻室14内可以利用冷冻室14自身的低温对第二储冰盒30的冰块进行冷冻保藏,以防止第二储冰盒30内的冰块融化后相互粘连。同时,制冰机10设置在冷藏室13内,使得第二储冰盒30在重力方向或者说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可以做到更大,以增大第二储冰盒30的储冰能力。
第二储冰盒30可以包括设置于冷冻室14的抽屉,进而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该抽屉自冷冻室14内抽出进行取冰。当然,第二储冰盒30也可以是通过螺杆等部件自动排冰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二储冰盒30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单元60,第二检测单元60与控制器40连接,第二检测单元60用于检测第二储冰盒30的储冰状态。
第一检测单元50和第二检测单元60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重量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冰盒20开设有第一入冰口210,第一检测单元50包括:第一光发射件510和第一光接收件520,第一光接收件520与第一光发射件510间隔安装于第一储冰盒20靠近其第一入冰口210的端部。
第一光发射件510用于发射光信号,第一光接收件520用于接收第一光发射件510发出的光信号,若第一光发射件510光信号后,第一光接收件520未接收到光信号,则说明光信号被冰块遮挡,说明第一储冰盒20内冰块的高度已达到设计时满冰的高度,进而确定第一储冰盒20处于满冰状态。若第一光发射件510光信号后,第一光接收件520还可以接收到光信号,则说明光信号未被冰块遮挡,即第一储冰盒20内冰块的高度还没达到设计时满冰的高度,进而确定第一储冰盒20未处于满冰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4,图4为第一储冰盒中第一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检测单元50可以包括多组第一光发射件510和第一光接收件520,通过将不同组的第一光发射件510和第一光接收件520设置在第一储冰盒上的不同位置,以使第一检测单元50可以检测储冰盒的多种储冰状态。其中设置的具体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通过运冰机构80可以将制冰机10排出的至少部分冰块运输到制冰装置100的顶部,以使得制冰装置100内部的零件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设置,或者是使得制冰装置100可以灵活地安装到冰箱1上的不同位置。示例性的,第一储冰盒20可以是设置在制冰机10的上方,当运冰机构80上行至第一储冰盒20一侧时,制冰机10排出的冰块可以直接掉落在第二储冰盒30中,当运冰机构80下行到制冰机10的下侧时,制冰机10的冰块可以排出到运冰机构80上并被运冰机构80运输到第一储冰盒20中。
请继续参考图5,图5为图1所示的冰箱中运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运冰机构80包括提升组件810、载具820和脱冰组件(图中暂未示出)。提升组件810安装于外壳(图中暂未示出),载具820与提升组件810传动连接,以使得提升组件810能够驱动载具820在重力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制冰机10和第一储冰盒20的开口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以使载具82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能够承接制冰机10排出的冰块。脱冰组件则设置于外壳(图中暂未示出)、第一储冰盒20或者载具820上,用于在载具82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将载具820承载的冰块推出至第一储冰盒20。
提升组件810可以是丝杆传动组件,也可以是齿轮齿条传动组件,还可以是气缸、油缸电动推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提升组件810可以包括导轨811和驱动单元812。导轨811安装于外壳,载具820滑动安装于导轨811。驱动单元812与载具820传动连接,以使载具820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具体而言,导轨811的下端为第一位置,位于制冰机10的下侧。导轨811的上端为第二位置,位于制冰机10的上侧。那么当载具820移动到第一位置,或者说当载具820移动到制冰机10的下方时,制冰机10的排出的冰块可以受自身重力作用掉落到载具820上。接着,载具820可以将冰块运输到第二位置,以使脱冰组件能够将载具820上的冰块推落到第一储冰盒20内。
导轨811的结构可以是多样的,诸如导轨811可以为长度方向平行于重力方向的直线型导轨811。当然,导轨811也可以是弧形导轨811或者是盘旋向下的螺旋形导轨81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导轨811的安装方式可以是多样的。诸如,导轨811可以是和外壳通过卡接、螺接、磁吸固定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示例性的,导轨811可以设有第一预固定结构和第一紧固结构。外壳与导轨811配合的一侧设有第二预固定结构以及第二紧固结构。第一预固定结构与第二预固定结构连接以使得导轨811和外壳预连接。第二紧固结构被配置:在第一预固定结构和第二预固定结构相预固定时,第二紧固结构与第一紧固结构的位置相适配以实现导轨811和外壳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导轨811安装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预固定结构和第二预固定结构的配合可以保证后续安装过程中导轨811不易于与外壳发生偏移,以便于最后可以准确地将导轨811安装固定。
第二预固定结构可以包括凸设于外壳的内表面挂钩,第一预固定结构包括形成于导轨811上的挂接部诸如挂孔或者挂梁,以使得导轨811可以通过挂接部挂设于挂钩上实现预固定。
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预固定结构与第二预固定结构可以为一对磁力连接的磁性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二紧固结构与第一紧固结构均可以为螺丝孔,以使得导轨811和外壳可以通过紧固螺丝进行螺接固定。
驱动单元812可以是设置在制冰装置100的外壳上并与载具820传动连接的,驱动单元812也可是设置在导轨811上并与载具820传动连接的,驱动单元812还可以是设置在载具820上并与导轨811或者制冰装置100的外壳传动连接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驱动单元812可以是由第一电机和受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齿轮齿条传动组件、第一丝杆传动组件或者第一同步带传动组件组成的,进而第一电机可以通过第一齿轮齿条传动组件、第一丝杆传动组件或者第一同步带传动组件驱动载具820滑动。当然,驱动单元812还可以是第一电动推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载具820可以包括运冰板821和护栏822。运冰板821与导轨811滑动连接,并用于承载冰块。护栏822与运冰板821滑动连接,以使得护栏822能够相对于运冰板821沿重力方向滑动。进而,当载具820在第二位置下侧时,护栏822能够滑动至至少部分位于运冰板821的上侧,以限制运冰板821上的冰块意外掉落。当载具82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护栏822能够滑动至位于运冰板821的下侧,以便于脱冰组件将运冰板821上冰块推出。
载具82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823。弹性件823设置于运冰板821,并与护栏822连接,以驱动护栏822相对于运冰板821沿重力方向向上运动。弹性件823可以是拉簧、扭簧、压缩弹簧,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以冰箱的控制方法运用于冰箱为例,对冰箱的控制方法进行解释和说明。
请继续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冰箱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冰箱,控制方法包括:
101、控制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第一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控制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第一储冰盒的储冰状态,其中,第一储冰盒的状态可以设定为空冰状态、满冰状态以及处于空冰状态和满冰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储冰盒的状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成多个状态,而不限制于上述举例。
102、若第一储冰盒处于未满冰状态,则控制制冰机构开启制冰。
若检测到第一储冰盒处于未满冰状态,则可以控制制冰机构开启制冰。可以理解的是,在开启制冰机构之前,需要检测制冰机构的当前状态,若制冰机构已经开启制冰,则可以忽略不计此步骤;若制冰机构处于停止制冰状态,则控制制冰机构开启制冰。
103、若制冰机制冰完成后,则控制运冰机构将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
当制冰机制冰完成后,则控制运冰机构将制造的冰块运用至第一储冰盒,其中,运冰机构将制造的冰块运用至第一储冰盒的具体流程可见图7,图7为图1所示的控制方法中运冰机构将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的流程示意图。
201、若检测制冰机构完成制冰,则控制载具移动至第一位置。
将载具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使载具可以承接制冰机构制成的冰,其第一位置与制冰机构的位置所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机构包括多个制冰机,则载具可以移动到对应每个制冰机的第一位置。示例性的,制冰机构包括第一制冰机和第二制冰机,则载具可以移动到对应第一制冰机的第一位置,即对应第一制冰机的第一接冰位,也可以移动到对应第二制冰机的第一位置,即对应第二制冰机的第二接冰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冰机构制冰过程中,载具处于初始位,该初始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该初始位主要是为了保护运冰机构中的护栏伸缩弹性件的寿命,因为如果初始位与第二位置重合,则会导致护栏上的弹性件长期受力,进而造成弹性件损坏的情况。
202、控制制冰机构翻冰,以使制冰机构输出的冰块能被载具承接。
当载具位于第一位置之后,控制制冰机构翻冰,以使制冰机输出的冰块能被载具承接。
203、翻冰预设时间后,控制载具移动至第二位置,并控制脱冰件将载具所承载的冰块推入第一储冰盒。
需要说明的是,翻冰之后停留预设时间是为了保证冰块全部被载具承接,避免有部分冰块停滞在制冰机构中,其中,预设时间的具体数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预设时间后,将载具移动到第二位置,并控制脱冰件将载具所承载的冰块推入第一储冰盒。
其中,第二位置位于第一储冰盒的上方,以确保运冰机构上升到该位置时,运冰机构中的护栏为打开状态,运冰机构中的冰块可以顺利的掉落到第一储冰盒中。
请继续参阅图8,图8为图1所示的控制方法中具有第二储冰盒的第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01、控制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第一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302、若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第二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当第一储冰盒储冰预设时间后,检测储冰盒的状态,只有当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的状态下,才开始检测第二储冰盒的状态,以此保证第一储冰盒一直处于满冰状态。
303、若第二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第二储冰盒。
当第二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则不需要再通过运冰机构将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即运冰机构中的载具处于初始位,只需要将制冰机构排出的冰块受自身重力作用而掉落至第二储冰盒内即可。
304、若第二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制冰机构停止制冰。
当检测到第二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控制器控制制冰机构停止制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冰块先存储至第一储冰盒内,当第一储冰盒满冰后,将冰块存储至第二储冰盒,当第二储冰盒满冰后控制制冰机构停止制冰,以此既可以保证储冰量,又可以防止储冰盒出现满冰了未检测到,制冰机构仍然会继续制冰引发的安全问题。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储冰盒储冰过程中,若检测到分配器将第一储冰盒的冰输出后,且第二储冰盒还未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运冰机构将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预设时间后,若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第二储冰盒。通过此设计可以一致保证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进而可以保证用户从分配器中取冰。
请继续参阅图9,图9为图1所示的控制方法中具有第二储冰盒的第二种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01、控制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第二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在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第一储冰盒的储冰状态之后,也控制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第二储冰盒的储冰状态,即同时获取第一储冰盒的储冰状态和第二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402、若第一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且第二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或满冰状态,则控制运冰机构将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
若第一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且第二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运冰机构将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
若第一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且第二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则根据第一储冰盒优先的控制规则控制运冰机构将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定第二储冰盒优先的控制规则,例如,若第一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且第二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则根据第二储冰盒优先的控制规则控制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第二储冰盒。具体的优先级设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403、若第一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且第二储冰盒处于空冰状态,则控制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第二储冰盒。
若第一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且第二储冰盒处于空冰状态,控制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第二储冰盒,以此避免用户需要大量用冰时,第二储冰盒没冰的情况。
404、若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且第二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第二储冰盒。
405、若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且第二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制冰机构停止制冰。
若第一储冰盒和第二储冰盒均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制冰机构停止制冰,以防止过渡制冰。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机构包括第一制冰机和第二制冰机,第一制冰机设置在靠近第一储冰盒的一侧,第二制冰机设置在第一制冰机远离第一储冰盒的一侧。在控制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第二储冰盒的储冰状态之后,控制方法包括:
若第一储冰盒和第二储冰盒中至少一个处于空冰状态,则控制第一制冰机和第二制冰机均制冰,通过控制两个制冰机同时制冰可以加快制冰速度,避免用户需要取冰时没有冰的情况。
其中,控制第一制冰机和第二制冰机均制冰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流程,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检测第一制冰机和第二制冰机均完成制冰,则控制运冰机构将第一制冰机制造的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控制第二制冰机将冰块存储至第二储冰盒。通过将第一制冰机制造的冰块运送至距离较近的第一储冰盒,并将第二制冰机制造的冰块掉落至距离较近的第二储冰盒,减小了冰块的运输速度,加快了冰块的存储速度,且冰块的运输路线互不干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若检测第一制冰机或第二制冰机完成制冰,则控制运冰机构将第一制冰机或第二制冰机制造的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根据第一储冰盒优先的情况,无论是第一制冰机还是第二制冰机完成制冰,均将冰块运送至第一储冰盒。
若第一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第二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第一制冰机制冰。由于第一储冰盒处于未满冰状态,则控制与第一储冰盒距离较近的第一制冰机制冰,以减小运冰路程,进而减小能耗。
若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第二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则控制第二制冰机制冰。由于第二储冰盒处于未满冰状态,则控制与第二储冰盒距离较近的第二制冰机制冰,以减小运冰路程,进而减小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若检测第一储冰盒处于出冰状态时,则控制载具移动至第二位置。以此防止第一储冰盒在出冰过程中,部分冰块从第一储冰盒中掉落,载具在该处可以起到阻拦作用。
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方便用户取冰和/或取水,冰箱1还可以包括有分配器16。分配器16安装于箱门12,分配器16与供水装置连接,能够输出供水装置供给的水。以及分配器16与制冰装置100活动对接,能够输出制冰装置100供给的冰块。那么用户在不打开制冷间室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通过箱门12上的分配器16单独取水、单独取冰或者同时取冰和水。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分配器16上的水是由供水装置供给的,而供水装置又是设置在制冷间室内进行预先制冷的,那么用户便可以通过分配器16直接取到冰水(即温度较低但尚未达到结冰状态的液态水)。
分配器16可以是跟随箱门12转动,以和外壳的出冰口112对接或者分离的,进而使得制冰装置100制造的冰块可以排入分配器16中供用户获取。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包括第一储冰盒、制冰机构和运冰机构,所述第一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制冰机构的上侧,所述第一储冰盒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未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开启制冰;
若所述制冰机制冰完成后,则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还包括第二储冰盒,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制冰机构的下侧,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有第二检测单元,所述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所述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二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若所述第二储冰盒未处于所述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
若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所述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停止制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包括分配器,所述分配器与所述第一储冰盒活动连接,用于输出第一储冰盒存储的冰,所述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分配器将所述第一储冰盒的冰输出后,且所述第二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预设时间后,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还包括第二储冰盒,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制冰机构的下侧,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有第二检测单元,所述储冰状态还包括中间状态,处于所述中间状态的冰量大于处于空冰状态的冰量且小于处于满冰状态的冰量,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的储冰状态之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二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所述中间状态,且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所述中间状态或所述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所述中间状态,且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所述空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所述满冰状态,且所述第二储冰盒未处于所述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所述满冰状态,且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所述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构停止制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构包括第一制冰机和第二制冰机,所述第一制冰机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储冰盒的一侧,所述第二制冰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冰机远离所述第一储冰盒的一侧,所述控制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二储冰盒的储冰状态之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和所述第二储冰盒中至少一个处于空冰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制冰机和所述第二制冰机均制冰;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制冰机制冰;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中间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二制冰机制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制冰机和所述第二制冰机均制冰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所述第一制冰机和所述第二制冰机均完成制冰,则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第一制冰机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控制所述第二制冰机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
若检测所述第一制冰机或所述第二制冰机完成制冰,则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第一制冰机或所述第二制冰机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冰机构包括提升组件、载具和脱冰件,所述提升组件驱动所述载具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脱冰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控制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包括:
若检测所述制冰机构完成制冰,则控制所述载具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控制所述制冰机构翻冰,以使所述制冰机构输出的冰块能被所述载具承接;
翻冰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载具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控制所述脱冰件将所述载具所承载的冰块推入所述第一储冰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出冰状态时,则控制所述载具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9.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包括:
制冰机构,用于制冰;
第一储冰盒,所述第一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制冰机构的上侧,所述第一储冰盒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的状态;
运冰机构,所述运冰机构用于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未满冰状态,则所述运冰机构将所述制冰机构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还包括第二储冰盒,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制冰机构的下侧,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有第二检测单元,
其中,若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则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二储冰盒的储冰状态;
若所述第二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时,则所述制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
若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时,则所述制冰机构停止制冰。
CN202211707374.8A 2022-12-29 2022-12-29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 Pending CN1158238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7374.8A CN115823817A (zh) 2022-12-29 2022-12-29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7374.8A CN115823817A (zh) 2022-12-29 2022-12-29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3817A true CN115823817A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19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07374.8A Pending CN115823817A (zh) 2022-12-29 2022-12-29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238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72888A (en) Top mount refrigerator with exterior ice service
US9625200B2 (en) Refrigerator with icemaker and icemaker protection
KR101366559B1 (ko) 냉장고용 제빙기의 만빙 감지 구조
US8006502B2 (en) Dispenser related technology
US7065975B1 (en) Ice dispenser for refrigerator with bottom mount freezer
EP2064499B1 (en) Refrigerator
US20100313595A1 (en) Refrigerator
EP1890098A2 (en) Water product dispensing system
US5946924A (en) Automatic icemaker for a refrigerator
WO2009008621A2 (en) Dispenser related technology
KR101659021B1 (ko)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장고
CN115823817A (zh)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冰箱
KR100273051B1 (ko) 자동제빙장치
CN116255774A (zh) 制冰装置和冰箱
CN219120871U (zh) 制冷设备
CN219120872U (zh) 制冷设备
WO2021213528A1 (zh) 制冰装置及冰箱
CN219120870U (zh) 制冷设备
KR102455189B1 (ko) 아이스메이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JP4297079B2 (ja) 冷蔵庫
CN219063836U (zh) 制冰装置和冰箱
CN103499169B (zh) 用于制冰机的滑道结构、制冰机及冰箱
CN219063900U (zh) 一种供水装置和冰箱
KR20050110211A (ko) 제빙기
KR100373070B1 (ko) 냉장고의 얼음잔량 표시장치 및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