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16985B - 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16985B
CN115816985B CN202111464548.8A CN202111464548A CN115816985B CN 115816985 B CN115816985 B CN 115816985B CN 202111464548 A CN202111464548 A CN 202111464548A CN 115816985 B CN115816985 B CN 1158169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module
plate
submodul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45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16985A (zh
Inventor
周瑾
夏登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Jimei Decoration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Jimei Decoration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Jimei Decoration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Jimei Decoration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645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169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16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6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16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6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重干燥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包含底板和印刷温控系统,所述底板的两侧固定有支架一,两组所述支架一之间设置有油墨箱,所述油墨箱与底板固定,两组所述支架一的中间固定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表面轴承连接有凹筒,所述凹筒的一端位于油墨箱的内部,两组所述支架一的上方固定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表面轴承连接有压筒,所述底板的左端两侧固定有支架二,两组所述支架二的中间轴承连接有卷筒,所述固定支架二的一侧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卷筒固定,两组所述支架二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加热板,本发明,便捷高效地实现了提高印刷质量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凹版印刷背景,名称是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单张纸胶印油墨的干湿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些油墨采用氧化的干湿机理,这意味着油墨需要氧化进行干湿,要控制干湿过程,然而在印刷后,如果承印物干湿不彻底,会影响印刷的质量,造成油墨和纸张的浪费,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可以达到提高印刷质量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包含底板和印刷温控系统,所述底板的两侧固定有支架一,两组所述支架一之间设置有油墨箱,所述油墨箱与底板固定,两组所述支架一的中间固定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表面轴承连接有凹筒,所述凹筒的一端位于油墨箱的内部,两组所述支架一的上方固定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表面轴承连接有压筒,所述底板的左端两侧固定有支架二,两组所述支架二的中间轴承连接有卷筒,所述支架二的一侧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卷筒固定,两组所述支架二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加热板,所述旋转轴的一侧连接有电机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右端两侧固定有固定架,两组所述固定架之间固定有刮刀,所述刮刀的内部为中空,所述刮刀的靠近凹槽的一端开设有长槽,所述刮刀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若干连接柱,若干所述连接柱的末端均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位于长槽的内部,若干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均固定有检测板,所述检测板位于刮刀内,所述检测板与刮刀的内部固定有弹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刷温控系统包括有检测模块和统计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有距离检测子模块、启动子模块、照射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所述统计模块包括有对比子模块和分析子模块,所述分析子模块包括有个数识别单元,所述启动子模块与电机为连接,所述距离检测子模块位于检测板的底面,所述照射子模块位于连接板的右侧底部,若干所述接收子模块均匀分布于底板的表面;
所述距离检测子模块用于记录检测板移动的距离,所述启动子模块用于使电机启动,所述照射子模块用于照射灯光到纸张上,所述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照射子模块照射出的灯光,所述对比子模块用于输入带有油墨的纸张的最浅投影值和带有油墨纸张的最深投影值,所述分析子模块用于分析油墨的质量,所述个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检测板的个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和统计模块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A1、在需要印刷时,通过启动子模块使电机开启,从而带动卷筒缓慢转动,拉动纸张缠绕在卷筒上;
A2、电机二转动,使旋转轴旋转,带动凹筒转动,在油墨箱内粘上油墨,当凹筒滚到上方的过程中时,经过刮刀,刮刀将凹筒表面多余的油墨刮下;
A3、通过个数识别单元识别检测板移动的个数,以此分析油墨的干湿程度;
A4、在卷筒收卷纸张时,带有油墨的纸张会经过连接板,因此照射子模块照射的灯光会穿透纸张,产生的投影会被接收子模块接收,并传输给分析子模块,分析投影值,并与对比子模块中工作人员事先输入的纸张常规投影值,分析现有的投影深度比值,以此判断油墨的稀疏程度;
A5、通过分析子模块中的油墨稀疏程度和油墨干湿程度的结合,来判断油墨的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3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A31、当油墨较干时,会比较粘稠,刮板刮到油墨时,由于较为粘稠因此阻力较大,从压板的初始位置向长槽内推动,带动连接柱滑动,此时距离检测子模块检测检测板移动的距离,并将数据传输给分析子模块;
A32、当凹筒上的油墨较为湿时,刮刀容易将凹筒上的油墨刮下,并且油墨不会挤压压板,通过弹簧的压力,将压板复位;
A31中,检测板17移动的距离计算公式为:
L=Li-L1
式中,Li为任意检测板移动后的距离,L1为检测板移动前的距离,L为检测板移动的距离,其中单位为毫米,由于油墨较湿的状态,一般厚度在0~0.5毫米之间,刮刀经过油墨不受阻力,因此检测板移动的距离在0~0.5之间,在油墨为较干的状态,厚度则大于0.5毫米,且刮刀会受到油墨的阻力,推动检测板移动距离大于0.5毫米;
因此当0<L≤0.5时,表示油墨为较湿状态,为正常状态,当L>0.5时,表示油墨偏干,其中L为检测板移动大于0.5毫米的个数,L为移动板的总个数,n为检测板移动大于0.5毫米的比值,0<n≤50%时,表示油墨较为潮湿,n>50%时,表示油墨较为干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4中,现有的投影的深度比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Si为第i个接收子模块接收的投影值,N为接收子模块接收投影的个数,为投影的深度平值,S为纸张油墨最浅投影的值,S为纸张较深的投影值,S为现有的投影的深度比值,当0<S≤45%时,表示油墨的较为稀疏,当45%<S≤55%时,表示油墨的稀疏程度为正常,当S>55%时,表示油墨较为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5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A51、当油墨干较为潮湿时且油墨稀疏程度为正常时,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在可允许范围内,不需要任何处理;
A52、当油墨较为潮湿时且油墨较为稀疏时,当油墨较为干燥且油墨的稀疏程度为正常时,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较好;
A53、当油墨较为潮湿且油墨较较浓时,当油墨较为潮湿且油墨较为稀疏时,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为中等;
A54、当油墨干较为干燥且油墨较浓时,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为较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溶剂箱,所述溶剂箱与油墨箱为管道连接,所述溶剂箱与油墨箱的管道之间连接有水泵;
所述处理模块包括有加热调整子模块和添加子模块,所述加热调整子模块与加热板为电连接,所述添加子模块与水泵为电连接;
所述加热调整子模块用于控制加热板的温度,所述添加子模块用于启动水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S1、当油墨的整体质量较好时,分析子模块将信号传输给加热调整子模块,将加热板的温度调高,增加烘干的速度,提高印刷质量;
S2、当油墨的整体质量为中等时,分析子模块将信号传输给添加子模块,将水泵打开,使溶剂箱内的溶剂通过管道流入到油墨箱内,对内部的油墨进行适当溶解;
S3、当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为较差时,先重复S2步骤,再重复S1步骤,将二者步骤结合,提高油墨的流动性同时,可以提高烘干质量,在提高印刷质量的同时可以节约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分析子模块,当油墨的整体质量为中等时,分析子模块将信号传输给添加子模块,将水泵打开,使溶剂箱内的溶剂通过管道流入到油墨箱内,对内部的油墨进行适当溶解,可以稀释油墨,增加油墨的流动性,防止油墨太干,影响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反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刮刀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印刷温控系统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架一;3、压筒;4、旋转轴;5、凹筒;6、刮刀;7、固定架;8、支架二;9、连接板;10、加热板;11、电机;12、卷筒;13、油墨箱;14、压板;15、连接柱;16、弹簧;17、检测板;18、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包含底板1和印刷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底板1的两侧固定有支架一2,两组支架一2之间设置有油墨箱13,油墨箱13与底板1固定,两组支架一2的中间固定有旋转轴4,旋转轴4的表面轴承连接有凹筒5,凹筒5的一端位于油墨箱13的内部,两组支架一2的上方固定有固定轴,固定轴的表面轴承连接有压筒3,底板1的左端两侧固定有支架二8,两组支架二8的中间轴承连接有卷筒12,支架二8的一侧固定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轴与卷筒12固定,两组支架二8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加热板10,旋转轴4的一侧连接有电机二,在需要印刷纸张时,启动电机,带动卷筒转动,将纸张收卷在卷筒上,电机二带动固定轴转动,电机二和电机的转速一致,且带动凹筒转动,将油墨盒上的油墨粘附在凹筒上,由于设置有压筒,可以将纸张压到凹筒表面,将油墨吸收到纸张上,起到印刷作用,而两侧的支架一和支架二起到固定作用;
底板1的右端两侧固定有固定架7,两组固定架7之间固定有刮刀6,刮刀6的内部为中空,刮刀6的靠近凹槽5的一端开设有长槽18,刮刀6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若干连接柱15,若干连接柱15的末端均固定有压板14,压板14位于长槽18的内部,若干连接柱15的顶端均固定有检测板17,检测板17位于刮刀6内,检测板17与刮刀6的内部固定有弹簧16,
印刷温控系统包括有检测模块和统计模块,检测模块包括有距离检测子模块、启动子模块、照射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统计模块包括有对比子模块和分析子模块,分析子模块包括有个数识别单元,启动子模块与电机11为连接,距离检测子模块位于检测板17的底面,照射子模块位于连接板9的右侧底部,若干接收子模块均匀分布于底板1的表面;
距离检测子模块用于记录检测板17移动的距离,启动子模块用于使电机启动,照射子模块用于照射灯光到纸张上,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照射子模块照射出的灯光,对比子模块用于输入带有油墨的纸张的最浅投影值和带有油墨纸张的最深投影值,分析子模块用于分析油墨的质量,个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检测板17的个数,
检测模块和统计模块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A1、在需要印刷时,通过启动子模块使电机开启,从而带动卷筒12缓慢转动,拉动纸张缠绕在卷筒12上;
A2、电机二转动,使旋转轴4旋转,带动凹筒5转动,在油墨箱13内粘上油墨,当凹筒5滚到上方的过程中时,经过刮刀6,刮刀6将凹筒5表面多余的油墨刮下,方便后续给纸张印上油墨;
A3、通过个数识别单元识别检测板17移动的个数,以此分析油墨的干湿程度;
A4、在卷筒12收卷纸张时,带有油墨的纸张会经过连接板9,因此照射子模块照射的灯光会穿透纸张,产生的投影会被接收子模块接收,并传输给分析子模块,分析投影值,并与对比子模块中工作人员事先输入的纸张常规投影值,分析现有的投影深度比值,以此判断油墨的稀疏程度;
A5、通过分析子模块中的油墨稀疏程度和油墨干湿程度的结合,来判断油墨的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A3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A31、当油墨较干时,会比较粘稠,刮板6刮到油墨时,由于较为粘稠因此阻力较大,从压板14的初始位置向长槽18内推动,带动连接柱15滑动,此时距离检测子模块检测检测板17移动的距离,并将数据传输给分析子模块;
A32、当凹筒5上的油墨较为湿时,刮刀6容易将凹筒5上的油墨刮下,并且油墨不会挤压压板14,通过弹簧16的压力,将压板14复位;
A31中,检测板17移动的距离计算公式为:
L=Li-L1
式中,Li为任意检测板移动后的距离,L1为检测板移动前的距离,L为检测板移动的距离,其中单位为毫米,由于油墨较湿的状态,一般厚度在0~0.5毫米之间,刮刀6经过油墨不受阻力,因此检测板17移动的距离在0~0.5之间,在油墨为较干的状态,厚度则大于0.5毫米,且刮刀6会受到油墨的阻力,推动检测板17移动距离大于0.5毫米;
因此当0<L≤0.5时,表示油墨为较湿状态,为正常状态,当L>0.5时,表示油墨偏干,其中L为检测板17移动大于0.5毫米的个数,L为移动板17的总个数,n为检测板17移动大于0.5毫米的比值,0<n≤50%时,表示油墨较为潮湿,n>50%时,表示油墨较为干燥,
A4中,现有的投影的深度比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Si为第i个接收子模块接收的投影值,N为接收子模块接收投影的个数,为投影的深度平值,S为纸张油墨最浅投影的值,S为纸张较深的投影值,S为现有的投影的深度比值,当0<S≤45%时,表示油墨的较为稀疏,当45%<S≤55%时,表示油墨的稀疏程度为正常,当S>55%时,表示油墨较为浓,
A5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A5、当油墨干较为潮湿时且油墨稀疏程度为正常时,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在可允许范围内,不需要任何处理;
A52、当油墨较为潮湿时且油墨较为稀疏时,当油墨较为干燥且油墨的稀疏程度为正常时,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较好,可以很快的烘干;
A53、当油墨较为潮湿且油墨较较浓时,当油墨较为潮湿且油墨较为稀疏时,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为中等,需要后续烘干工作;
A54、当油墨干较为干燥且油墨较浓时,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为较差,
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溶剂箱,溶剂箱与油墨箱13为管道连接,溶剂箱与油墨箱13的管道之间连接有水泵;
处理模块包括有加热调整子模块和添加子模块,加热调整子模块与加热板10为电连接,添加子模块与水泵为电连接;
加热调整子模块用于控制加热板10的温度,添加子模块用于启动水泵,
处理模块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S1、当油墨的整体质量较好时,分析子模块将信号传输给加热调整子模块,将加热板10的温度调高,增加烘干的速度,提高印刷质量;
S2、当油墨的整体质量为中等时,分析子模块将信号传输给添加子模块,将水泵打开,使溶剂箱内的溶剂通过管道流入到油墨箱13内,对内部的油墨进行适当溶解,可以稀释油墨,增加油墨的流动性,防止油墨太干,影响印刷质量;
S3、当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为较差时,先重复S2步骤,再重复S1步骤,将二者步骤结合,提高油墨的流动性同时,可以提高烘干质量,在提高印刷质量的同时可以节约时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清洗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包含底板(1)和印刷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两侧固定有支架一(2),两组所述支架一(2)之间设置有油墨箱(13),所述油墨箱(13)与底板(1)固定,两组所述支架一(2)的中间固定有旋转轴(4),所述旋转轴(4)的表面轴承连接有凹筒(5),所述凹筒(5)的一端位于油墨箱(13)的内部,两组所述支架一(2)的上方固定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表面轴承连接有压筒(3),所述底板(1)的左端两侧固定有支架二(8),两组所述支架二(8)的中间轴承连接有卷筒(12),所述支架二(8)的一侧固定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与卷筒(12)固定,两组所述支架二(8)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加热板(10),所述旋转轴(4)的一侧连接有电机二;
所述底板(1)的右端两侧固定有固定架(7),两组所述固定架(7)之间固定有刮刀(6),所述刮刀(6)的内部为中空,所述刮刀(6)的靠近凹槽(5)的一端开设有长槽(18),所述刮刀(6)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若干连接柱(15),若干所述连接柱(15)的末端均固定有压板(14),所述压板(14)位于长槽(18)的内部,若干所述连接柱(15)的顶端均固定有检测板(17),所述检测板(17)位于刮刀(6)内,所述检测板(17)与刮刀(6)的内部固定有弹簧(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温控系统包括有检测模块和统计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有距离检测子模块、启动子模块、照射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所述统计模块包括有对比子模块和分析子模块,所述分析子模块包括有个数识别单元,所述启动子模块与电机(11)为连接,所述距离检测子模块位于检测板(17)的底面,所述照射子模块位于连接板(9)的右侧底部,若干所述接收子模块均匀分布于底板(1)的表面;
所述距离检测子模块用于记录检测板(17)移动的距离,所述启动子模块用于使电机启动,所述照射子模块用于照射灯光到纸张上,所述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照射子模块照射出的灯光,所述对比子模块用于输入带有油墨的纸张的最浅投影值和带有油墨纸张的最深投影值,所述分析子模块用于分析油墨的质量,所述个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检测板(17)的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和统计模块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A1、在需要印刷时,通过启动子模块使电机开启,从而带动卷筒(12)缓慢转动,拉动纸张缠绕在卷筒(12)上;
A2、电机二转动,使旋转轴(4)旋转,带动凹筒(5)转动,在油墨箱(13)内粘上油墨,当凹筒(5)滚到上方的过程中时,经过刮刀(6),刮刀(6)将凹筒(5)表面多余的油墨刮下;
A3、通过个数识别单元识别检测板(17)移动的个数,以此分析油墨的干湿程度;
A4、在卷筒(12)收卷纸张时,带有油墨的纸张会经过连接板(9),因此照射子模块照射的灯光会穿透纸张,产生的投影会被接收子模块接收,并传输给分析子模块,分析投影值,并与对比子模块中工作人员事先输入的纸张常规投影值,分析现有的投影深度比值,以此判断油墨的稀疏程度;
A5、通过分析子模块中的油墨稀疏程度和油墨干湿程度的结合,来判断油墨的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3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A31、当油墨较干时,会比较粘稠,刮板(6)刮到油墨时,由于较为粘稠,因此阻力较大,从压板(14)的初始位置向长槽(18)内推动,带动连接柱(15)滑动,此时距离检测子模块检测检测板(17)移动的距离,并将数据传输给分析子模块;
A32、当凹筒(5)上的油墨较为湿时,刮刀(6)容易将凹筒(5)上的油墨刮下,并且油墨不会挤压压板(14),通过弹簧(16)的压力,将压板(14)复位;
A31中,检测板(17)移动的距离计算公式为:
L=Li-L1
式中,Li为任意检测板移动后的距离,L1为检测板移动前的距离,L为检测板移动的距离,其中单位为毫米,由于油墨较湿的状态,一般厚度在0~0.5毫米之间,刮刀(6)经过油墨不受阻力,因此检测板(17)移动的距离在0~0.5之间,在油墨为较干的状态,厚度则大于0.5毫米,且刮刀(6)会受到油墨的阻力,推动检测板(17)移动距离大于0.5毫米;
因此当0<L≤0.5时,表示油墨为较湿状态,为正常状态,当L>0.5时,表示油墨偏干,其中L为检测板(17)移动大于0.5毫米的个数,L为移动板(17)的总个数,n为检测板(17)移动大于0.5毫米的比值,0<n≤50%时,表示油墨较为潮湿,n>50%时,表示油墨较为干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4中,现有的投影的深度比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Si为第i个接收子模块接收的投影值,N为接收子模块接收投影的个数,为投影的深度平值,S为纸张油墨最浅投影的值,S为纸张较深的投影值,S为现有的投影的深度比值,当0<S≤45%时,表示油墨的较为稀疏,当45%<S≤55%时,表示油墨的稀疏程度为正常,当S>55%时,表示油墨较为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5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A51、当油墨干较为潮湿时且油墨稀疏程度为正常时,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在可允许范围内,不需要任何处理;
A52、当油墨较为潮湿时且油墨较为稀疏时,当油墨较为干燥且油墨的稀疏程度为正常时,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较好;
A53、当油墨较为潮湿且油墨较浓时,当油墨较为潮湿且油墨较为稀疏时,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为中等;
A54、当油墨干较为干燥且油墨较浓时,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为较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溶剂箱,所述溶剂箱与油墨箱(13)为管道连接,所述溶剂箱与油墨箱(13)的管道之间连接有水泵;
处理模块包括有加热调整子模块和添加子模块,所述加热调整子模块与加热板(10)为电连接,所述添加子模块与水泵为电连接;
所述加热调整子模块用于控制加热板(10)的温度,所述添加子模块用于启动水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S1、当油墨的整体质量较好时,分析子模块将信号传输给加热调整子模块,将加热板(10)的温度调高,增加烘干的速度,提高印刷质量;
S2、当油墨的整体质量为中等时,分析子模块将信号传输给添加子模块,将水泵打开,使溶剂箱内的溶剂通过管道流入到油墨箱(13)内,对内部的油墨进行适当溶解;
S3、当表示油墨的整体质量为较差时,先重复S2步骤,再重复S1步骤,将二者步骤结合,提高油墨的流动性同时,可以提高烘干质量,在提高印刷质量的同时可以节约时间。
CN202111464548.8A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 Active CN1158169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4548.8A CN115816985B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4548.8A CN115816985B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6985A CN115816985A (zh) 2023-03-21
CN115816985B true CN115816985B (zh) 2023-10-24

Family

ID=85516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4548.8A Active CN115816985B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1698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4429A (en) * 1972-02-09 1980-01-22 Max Datwyler & Co. Constant bevel doctor blad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same
US4263846A (en) * 1979-02-09 1981-04-28 The Eldred Company Continuous-motion decorating machine of the screen and squeegee type
JP2001047599A (ja) * 1999-08-09 2001-02-20 Sony Corp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US6769969B1 (en) * 1997-03-06 2004-08-03 Keltech Engineering, Inc. Raised island abrasive, method of use and lapping apparatus
JP2011240572A (ja) * 2010-05-18 2011-12-01 Komori Corp グラビア印刷機
CN105291581A (zh) * 2015-12-04 2016-02-03 天津振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重干燥的温控凹版印刷装置
CN210236643U (zh) * 2019-07-08 2020-04-03 南通吉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印花剪切机
CN211662795U (zh) * 2020-02-21 2020-10-13 佛山市中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机组式凹版印刷机
CN112375452A (zh) * 2020-11-16 2021-02-19 四川峻发鑫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替代喷漆的热转印膜涂层液及热转印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45583B2 (en) * 2000-11-17 2013-10-01 Wayne O. Duescher Method of forming a flexible abrasive sheet articl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4429A (en) * 1972-02-09 1980-01-22 Max Datwyler & Co. Constant bevel doctor blad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same
US4263846A (en) * 1979-02-09 1981-04-28 The Eldred Company Continuous-motion decorating machine of the screen and squeegee type
US6769969B1 (en) * 1997-03-06 2004-08-03 Keltech Engineering, Inc. Raised island abrasive, method of use and lapping apparatus
JP2001047599A (ja) * 1999-08-09 2001-02-20 Sony Corp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2011240572A (ja) * 2010-05-18 2011-12-01 Komori Corp グラビア印刷機
CN105291581A (zh) * 2015-12-04 2016-02-03 天津振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重干燥的温控凹版印刷装置
CN210236643U (zh) * 2019-07-08 2020-04-03 南通吉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印花剪切机
CN211662795U (zh) * 2020-02-21 2020-10-13 佛山市中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机组式凹版印刷机
CN112375452A (zh) * 2020-11-16 2021-02-19 四川峻发鑫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替代喷漆的热转印膜涂层液及热转印膜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第八届中国泰州科技经贸洽谈会部分高新技术成果简介;泰州科技(09);第9-1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6985A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816985B (zh) 一种基于多重干湿的凹版印刷温控系统
US9132444B2 (en) Coa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7654199B2 (en) Printing device
SE446388B (sv) Sett att meta avvikelser hos fukt- och fergfilmtjockleken vid offset-tryckverk
US932126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ing in an aqueous inkjet printer
WO2015016902A1 (en) Thermal energy applied to dried printing fluid
US10427419B2 (en) Textile printing method, dyeing apparatus, textile printing ink, and treatment ink
CN111593517A (zh) 一种纺织品面料印染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911656A (zh) 薄膜导向的监控装置
CN106049164A (zh) 一种ps版衬纸的制造方法
JP7310396B2 (ja) ヘッド払拭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67728A (ja) 印刷機のウェブの湿度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217869507U (zh) 一种方便快速烘干的防音布生产用染色设备
US10077939B2 (en) To direct air to media
CN210617558U (zh) 一种新型干油标贴生产设备
CN112319041A (zh) 一种可实现循环多层上色的印刷装置
CN217052680U (zh) 一种纺织用的印染装置
CN111516378A (zh) 一种带有烘干功能的印刷机
CN219988823U (zh) 打印机的烘干收卷装置
CN218583687U (zh) 一种印刷纸张干燥装置
CN117124743B (zh) 一种uv印刷紫外光固化调节机构及方法
CN211467840U (zh) 一种印刷机干燥装置
CN220804123U (zh) 一种精度高的反渗透膜涂敷装置
JP7206868B2 (ja) 印刷媒体搬送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CN217017231U (zh) 一种用于纸张表面处理的涂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