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2131A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2131A
CN115802131A CN202310044806.XA CN202310044806A CN115802131A CN 115802131 A CN115802131 A CN 115802131A CN 202310044806 A CN202310044806 A CN 202310044806A CN 115802131 A CN115802131 A CN 115802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ovable
camera module
heat
bottom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448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02131B (zh
Inventor
郭书哲
韩文亚
屈艳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448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21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2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2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02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2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包括镜头组件、感光芯片、防抖组件、外壳、磁性件以及导热磁流体。感光芯片用于接收所述镜头组件的出射光线。防抖组件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感光芯片的可动载台。外壳包括与所述可动载台相对的底壁。磁性件呈环圈状设置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可动载台之间。导热磁流体填充在磁性件内,且所述导热磁流体被配置能够随着靠近所述磁性件而使所述导热磁流体的粘度逐渐增大。本申请中的摄像头模组,通过选用具有导热性的磁流体,以及在导热磁流体的外周布置磁性件,使得导热磁流体作为导热材料时具有小粘度而能够确保可动载台自由移动,在靠近磁性件时,在磁性件的磁场作用下粘度增大而能够有效防止泄露。

Description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头模组的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光学防抖技术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光学防抖技术(Optical ImageStabilizer,OIS)是为了改善拍照设备的机身抖动所带来的成像模糊问题,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监测到机身抖动的位移信息,让防抖组件反向移动以抵消机身抖动,从而有效抑制机身抖动对拍照设备的成像影响。目前主流的光学防抖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移动镜头式防抖,移动感光芯片式防抖(SensorShifit),以及移动镜头和感光芯片的组合式防抖。
由于感光芯片的集成度极高,功耗较大,会使感光芯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在需要移动感光芯片的防抖技术方案中,防抖组件是通过可动载台来带动感光芯片移动的,由于要保证可动载台能够不受约束的自由移动,因此可动载台无法与摄像头模组的底部外壳直接接触,二者之间需要预留出活动间隙,而该间隙中的空气是热量的不良导体,这使得感光芯片所发出的热量很难被导出,因此需要为感光芯片设计单独的散热结构,以使热量能够快速地导出。
目前的散热结构中,普遍采用液态导热介质去填充上述的间隙,以在感光芯片与外壳之间建立导热通道,从而将感光芯片的热量快速导出至模组外部。如上所述,由于要保证可动载台能够不受约束的自由移动,因此所填充的导热介质需具有粘度小的特点,而粘度小的导热介质通常流动性较大,在振动和跌落的场景下,目前的散热结构内的导热介质容易出现泄露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选用具有导热性的磁流体,以及在导热磁流体的外周布置磁性件,使得导热磁流体作为导热材料时具有小的粘度而能够确保可动载台自由移动,在靠近磁性件时,在磁性件的磁场作用下粘度增大而能够有效防止泄露。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组件、感光芯片、防抖组件、外壳、磁性件以及导热磁流体。
感光芯片用于接收所述镜头组件的出射光线。
防抖组件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感光芯片的可动载台,所述可动载台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感光芯片移动以实现光学防抖。
外壳包括与所述可动载台相对的底壁。
磁性件呈环圈状设置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可动载台之间,所述磁性件与所述底壁和所述可动载台中的两者之一固定连接,两者之另一与所述磁性件之间具有供所述可动载台自由移动的活动间隙。
导热磁流体填充在所述磁性件内并导热连接所述底壁与所述可动载台,且所述导热磁流体被配置能够随着靠近所述磁性件而使所述导热磁流体的粘度逐渐增大。
本申请中的摄像头模组,通过在可动载台与底壁之间设置呈环圈状的磁性件,并且在磁性件的内部填充导热磁流体,使得感光芯片通过可动载台和导热磁流体与外壳建立导热通道,感光芯片所发出的热量途径可动载台、导热磁流体以及外壳后散发至外部环境中。
其中,磁性件可以固定在底壁上而与可动载台形成活动间隙,或者磁性件固定在可动载台上而与底壁形成活动间隙,无论何种设计方式,由于活动间隙的存在,使得磁性件并不会对可动载台的移动性造成阻碍,可以保证可动载台能够自由移动而不会影响防抖效果。
此外,导热磁流体被配置为能够随着靠近磁性件而使导热磁流体的粘度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导热磁流体在向活动间隙的方向流动时,其粘度会在磁性件的磁场作用下而逐步增大,由此使得导热磁流体难以继续流动,进而能够防止导热磁流体从活动间隙内溢流出,即使在振动和跌落的场景下,也能够避免导热磁流体的泄露问题发生。并且,基于导热磁流体的这个设定情况,可以选用正常状态下粘度小的导热磁流体,以保证可动载台能够不受约束的自由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热磁流体包括导热介质、磁性颗粒以及分散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热介质包括煤油、硅油、无水乙醇、硅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磁性颗粒包括铁、镍、钴、钆、四氧化三铁、氮铁化合物、钴-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散剂包括聚丙烯酸钠、三乙醇胺、六偏磷酸钠、正十二烷基硫醇、正十八烷基硫醇、四甲基氢氧化铵、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磁性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壁上,所述可动载台与所述磁性件之间具有所述活动间隙。
降低可动载台的负载,进而对防抖组件的致动能力要求降低,减小防抖组件的设计难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导磁片,与所述底壁和所述可动载台中的两者之一固定连接,两者之另一与所述磁性件固定连接,所述导磁片与所述磁性件之间具有所述活动间隙。
采用导磁片后,可以将磁场更多的汇聚在磁性件附近,更具体的是汇聚在活动间隙处,以增强活动间隙内的磁场,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导热磁流体从活动间隙内溢流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磁片固定连接在所述可动载台上,所述磁性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壁上。
降低了可动载台的负载,对于防抖组件的致动能力要求降低,使得防抖组件更容易设计和制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磁性件包括第一磁性件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磁性件外周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以彼此磁极相反的方式布置。
能够提高磁通密度,也就是说提高了磁感应强度,进而使得磁场变强,尤其是位于活动间隙内的磁场得到增强,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导热磁流体泄露。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厚度。
使得底壁、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这三者能够形成台阶状结构,从而通过物理阻挡的方式对导热磁流体的流动性造成阻碍,能够有效避免导热磁流体从活动间隙中溢流出,进一步提高了防泄漏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热磁流体的外周与所述磁性件之间具有缓冲区域。
由于缓冲区域的设置,使得导热磁流体与活动间隙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从而使有导热磁流体有一定的溢流余量,在被振动或者跌落时,导热磁流体虽然动量很大,但是由于缓冲区域的存在,使得导热磁流体有充足的流动距离能够被磁性件缓慢地减速,当到达活动间隙时便能够完全停止流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磁性件具有用于抗干扰的磁场补偿部,所述磁场补偿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磁性件其他部位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磁性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体成型结构的磁性件能够便于装配,降低安装难度和成本。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组件、感光芯片、防抖组件、外壳、柔性件以及导热体。
感光芯片用于接收所述镜头组件的出射光线。
防抖组件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感光芯片的可动载台,所述可动载台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感光芯片移动以实现光学防抖。
外壳包括与所述可动载台相对的底壁。
柔性件呈环圈状设置在所述底壁与所述可动载台之间,所述柔性件分别与所述底壁和所述可动载台密封连接,且所述柔性件被配置为能够随着所述可动载台的移动而变形。
导热体填充在所述底壁、所述可动载台以及所述柔性件围成的容纳空间内,并导热连接所述底壁与所述可动载台。
本申请中的摄像头模组,通过在可动载台、底壁以及柔性件三者组成的容纳空间内填充导热体,使得感光芯片通过可动载台和导热体与外壳建立导热通道,感光芯片所发出的热量途径可动载台、导热体以及外壳后散发至外部环境中。
其中,柔性件被配置为能够随着可动载台的移动而变形,使得柔性件并不会对可动载台的移动性造成阻碍,可以保证可动载台能够自由移动而不会影响防抖效果。
此外,柔性件分别与底壁和可动载台密封连接,使得导热体被密封在底壁、可动载台以及柔性件围成的容纳空间内,进而能够防止导热体溢流出,即使在振动和跌落的场景下,也能够避免导热体的泄露问题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柔性件包括塑料、橡胶、弹性体中的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柔性件分别与所述底壁和所述可动载台粘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热体包括煤油、硅油、无水乙醇、硅脂、导热磁流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任一项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摄像头模组,因此也具有相同的优点,在确保可动载台能够自由移动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导热体或者导热磁流体泄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摄像头模组的A-A方向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可动载台以及外壳的装配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动载台与外壳的一例的分解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可动载台以及外壳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一例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处的另一例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热磁流体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热磁流体的粘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动载台与外壳的另一例的分解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可动载台以及外壳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未设置导磁片时磁场仿真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置导磁片时磁场仿真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C处的一例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1中C处的另一例的放大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动载台与外壳的另一例的分解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可动载台以及外壳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7中D处的一例的放大图;
图19是图17中D处的另一例的放大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动载台与外壳的另一例的分解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可动载台以及外壳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22是图21中E处的一例的放大图;
图23是图21中E处的另一例的放大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动载台与外壳的另一例的分解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可动载台以及外壳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26是图25中F处的一例的放大图;
图27是图25中F处的另一例的放大图;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性件与外壳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性件与外壳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30是图1中摄像头模组的A-A方向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动载台与外壳的另一例的分解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可动载台以及外壳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33是图32中G处的放大图;
图3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5是图34中的电子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镜头组件;20、感光芯片;30、防抖组件;31、可动载台;40、外壳;41、底壁;42、缓冲区域;50、磁性件;51、第一磁性件;52、第二磁性件;53、活动间隙;54、磁场补偿部;55、磁感线;60、导热磁流体;61、导热介质;62、磁性颗粒;70、导磁片;80、柔性件;90、导热体;100、摄像头模组;200、壳体;30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示例性介绍本申请实施例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侧”、“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用户在使用诸如手机的拍照设备进行拍摄时,按压快门的瞬间,光线会通过镜头进入感光芯片,感光芯片采集光线后实现成像。通常用户是手持拍照设备拍摄,会产生难以避免的机身抖动,有可能会导致感光芯片在同一位置接收到不同的光线叠加在一起,造成最终成像模糊。
在暗光拍摄场景就能很容易体验到机身抖动带来的问题。用户在夜间拍摄时,如果使用的是没有光学防抖的手机,会发现拍摄的照片很容易模糊。这是因为暗光环境下,手机通常会降低快门速度以获取更大进光量,相当于会放大抖动带来的问题,这时候轻微的抖动就很容易导致照片模糊。
除了拍摄照片,拍摄视频也会受到机身抖动影响。机身抖动会导致视频画面的连续稳定性降低,特别是在用户走路和运动时,这种抖动比较厉害的拍摄场景下,过大的画面晃动幅度会让视频质量直线下降,甚至无法看清视频内容。
光学防抖技术的出现,便是为了改善拍照设备的机身抖动所带来的成像模糊问题。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监测到机身抖动的位移信息,让防抖组件反向移动以抵消机身抖动,从而有效抑制机身抖动对拍照设备的成像影响。目前主流的光学防抖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移动镜头式防抖,移动感光芯片式防抖,以及移动镜头和感光芯片的组合式防抖。
移动镜头式防抖,是将拍照设备内部的镜头组件设计为可移动,能够通过马达或者记忆金属机械结构推动镜头组件移动。例如有滚珠式防抖、悬丝式防抖、记忆合金防抖,这些都是通过不同方式推动镜头组件,实现防抖效果。
移动感光芯片式防抖,是通过移动感光芯片抑制机身抖动,同样也是让抖动的光线路径落到原本位置。因为要移动的是感光芯片,所以不需要考虑镜头光线折射问题。相比笨重的镜头组件,移动感光芯片相对要容易很多,能够实现更加灵活敏捷的移动响应,提升防抖性能。
移动镜头和感光芯片的组合式防抖,就是将上面提到的移动镜头式防抖和移动感光芯片式防抖两者进行组合,相当于有双防抖技术加持,实际防抖效果会有大幅提升。
由于感光芯片的集成度极高,功耗较大,会使感光芯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在需要移动感光芯片的防抖技术方案中,防抖组件是通过可动载台来带动感光芯片移动的,由于要保证可动载台能够不受约束的自由移动,因此可动载台无法与摄像头模组的底部外壳直接接触,二者之间需要预留出活动间隙,而该间隙中的空气是热量的不良导体,这使得感光芯片所发出的热量很难被导出,因此需要为感光芯片设计单独的散热结构,以使热量能够快速地导出。
目前的散热结构中,普遍采用液态的导热介质(例如导热油)去填充上述的间隙,以在感光芯片与外壳之间建立导热通道,从而将感光芯片的热量快速导出至模组外部。
如前所述,由于要保证可动载台能够不受约束的自由移动,因此所填充的导热介质需具有粘度小的特点,而粘度小的导热介质通常流动性较大,在振动和跌落的场景下,目前的散热结构内的导热介质容易出现泄露,从而影响到散热效果。
综上,如何在确保可动载台能够自由移动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导热介质泄露,是目前摄像头模组的散热结构中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选用具有磁性和导热性的导热磁流体,以及在导热磁流体的外周布置磁性件,使得导热磁流体作为导热材料时具有小的粘度而能够确保可动载台自由移动,在磁性件的磁场作用下能够具有大的粘度而能够有效防止泄露。
现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摄像头模组。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100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摄像头模组100的A-A方向的一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20、可动载台31以及外壳40的装配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动载台31与外壳40的一例的分解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20、可动载台31以及外壳40的一例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B处的一例的放大图。图7是图5中B处的另一例的放大图。
如图1-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模组100,包括镜头组件10、感光芯片20、防抖组件30、外壳40、磁性件50以及导热磁流体60。
镜头组件10可以由多片球面或者非球面的镜片组成,具有光学特性。
感光芯片20用于接收镜头组件10的出射光线。
防抖组件30包括用于承载感光芯片20的可动载台31,可动载台31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感光芯片20移动以实现光学防抖。
外壳40包括与可动载台31相对的底壁41。
磁性件50呈环圈状设置于底壁41与可动载台31之间,磁性件50与底壁41和可动载台31中的两者之一固定连接,两者之另一与磁性件50之间具有供可动载台31自由移动的活动间隙53。
导热磁流体60填充在磁性件50内并导热连接底壁41与可动载台31,且导热磁流体60被配置为能够随着靠近磁性件50而使导热磁流体60的粘度逐渐增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100,通过在可动载台31与底壁41之间设置呈环圈状的磁性件50,并且在磁性件50的内部填充导热磁流体60,使得感光芯片20通过可动载台31和导热磁流体60与外壳40建立导热通道,感光芯片20所发出的热量途径可动载台31、导热磁流体60以及外壳40后散发至外部环境中。
其中,磁性件50可以固定在底壁41上而与可动载台31形成活动间隙53,或者磁性件50固定在可动载台31上而与底壁41形成活动间隙53,无论何种设计方式,由于活动间隙53的存在,使得磁性件50并不会对可动载台31的移动性造成阻碍,可以保证可动载台31能够自由移动而不会影响防抖效果。
此外,导热磁流体60被配置为能够随着靠近磁性件50而使导热磁流体60的粘度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导热磁流体60在向活动间隙53的方向流动时,其粘度会在磁性件50的磁场作用下而逐步增大,由此使得导热磁流体60难以继续流动,进而能够防止导热磁流体60从活动间隙53内溢流出,即使在振动和跌落的场景下,也能够避免导热磁流体60的泄露问题发生。并且,基于导热磁流体60的这个设定情况,可以选用正常状态下粘度小的导热磁流体60,以保证可动载台31能够不受约束的自由移动。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100,通过特殊设计的导热磁流体60和磁性件50,在确保可动载台31能够自由移动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导热磁流体60泄露。
可选地,感光芯片20包括但不限于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Cevice,CCD)图像传感器等。
可选地,镜头组件10用于形成被摄体的光信号并反映到感光芯片20,感光芯片20将对应于被摄体的光信号变换为图像信号。感光芯片20主要用于对光线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以及模拟信号/数字信号(Analog/Digital,A/D)转换,从而输出用于显示屏300等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数据。
可选地,磁性件5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环圈状结构,或者是通过多段磁性单元拼接组成的环圈状结构。
可选地,磁性件50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当磁性件50是多个时,多个磁性件50的磁极应当彼此相反。更详细的描述可参见后述实施例。
可选地,磁性件50的外部还可以配合导磁片70进行使用,从而汇聚磁性件50的磁场,以提高活动间隙53内的磁场。更详细的描述可参见后述实施例。
可选地,磁性件50设置于底壁41与可动载台31之间,有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是如图6所示,磁性件50与底壁41固定连接,可动载台31与磁性件50之间具有活动间隙53;另一种是如图7所示,磁性件50与可动载台31固定连接,底壁41与磁性件50之间具有活动间隙53。
可选地,磁性件50与底壁41或者可动载台31进行固定连接时,可以通过胶黏剂粘接,或者通过螺钉锁固,或者通过承插结构插接,或者通过卡扣结构卡接,亦或者在底壁41或者可动载台31相对面上开设凹槽,将磁性件50嵌入固定在凹槽内。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100所采用的防抖技术可以是移动感光芯片20式防抖或者移动镜头和感光芯片20的组合式防抖。当摄像头模组100采用移动感光芯片20式防抖时,摄像头模组100中只设置一组防抖组件30,只用于移动感光芯片20;当摄像头模组100采用移动镜头和感光芯片20的组合式防抖时,摄像头模组100中设置两组防抖组件30,分别用于移动镜头组件10和感光芯片20。
可选地,防抖组件30可以由可动载台31、基底、弹性悬挂元件以及致动件等部件组成,可动载台31与基底通过弹性悬挂元件连接,可动载台31与致动件固定连接,致动件被配置为驱动可动载台31相对于基底移动。
可选地,致动件可以为静电致动件、电磁致动件、电热致动件或压电致动件等。
具体地,当该致动件为静电致动件时,该致动件可以通过调整加载的静电力,驱动可动载台31移动。
具体地,当该致动件为电磁致动件时,该致动件可以通过调整磁性的正负,驱动可动载台31移动。
具体地,当该致动件为电热致动件时,该致动件可以通过调整温度,从而驱动可动载台31移动。
具体地,当该致动件为压电致动件时,该致动件可以通过调整外加电场的强度,驱动可动载台31移动。
可选地,磁性件50包括但不限于是钐钴磁体、钕铁硼磁铁、铁氧体磁铁、铝镍钴磁铁、铁铬钴磁铁等。
可选地,摄像头模组100还包括滤光片,该滤光片设置于镜头组件10与感光芯片20之间。滤光片被用于滤除杂光,可以进一步提高镜头组件10在感光芯片20上的成像质量。
可选地,摄像头模组100还包括滤光片支架,滤光片支架的中部设置有通光孔,在靠近镜头组件10的一侧,通光孔的孔口处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滤光片固定设置于凹槽内。
可选地,摄像头模组100还包括马达组件,马达组件用于驱动镜头组件10移动而实现调焦。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导热磁流体60包括导热介质61、磁性颗粒62以及分散剂。
导热介质6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起导热作用的关键材料,主要靠导热介质61去建立感光芯片20与外壳40之间的导热通道。
可选地,导热介质61包括但不限于是煤油、硅油、无水乙醇、硅脂等。
磁性颗粒62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对导热介质61的流动能力造成阻碍,进而改变导热磁流体60的粘度。具体工作原理为:在没有磁场的作用下,磁性颗粒62呈随机样式分散在导热介质61中,并且能够伴随着导热介质61进行流动,此时导热磁流体60表现为低粘度、流动性强的特点;在有磁场的作用下,磁性颗粒62会沿着磁感线55均匀分布,并且呈悬浮停滞在某一位置,从而对导热介质61的流动能力造成阻碍,此时导热磁流体60表现为高粘度、流动性差的特点。
可选地,磁性颗粒62包括但不限于是铁(Fe)、镍(Ni)、钴(Co)、钆(Gd)等单质颗粒,或者是含有上述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颗粒,例如四氧化三铁(Fe3O4)、氮铁化合物(Fe3N)、钴-四氧化三铁(Co-Fe3O4)等。
分散剂是指加入到介质中能提高颗粒表面与介质间亲和性,使颗粒在介质中达到易浸润又保持分散状态的物质;或能产生空间位阻在颗粒表面形成完整覆盖层从而防止颗粒间团聚的物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散剂能有效的提高磁性颗粒62在导热介质61中的润湿性和悬浮稳定性,起到防止团聚、沉淀的作用,使磁性颗粒62均匀分散,并使导热磁流体60具有适宜的粘度。
可选地,分散剂包括但不限于是聚丙烯酸钠((C3H3NaO2)n)、三乙醇胺(C6H15NO3)、六偏磷酸钠((NaPO3)6)、正十二烷基硫醇(C12H26S)、正十八烷基硫醇(C18H37SH)、四甲基氢氧化铵(C4H13NO)、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SO4Na)、木质素磺酸钠(C20H24Na2O10S2)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热磁流体60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图8中的(a)为无磁场时导热磁流体60的示意图;图8中的(b)为有磁场时导热磁流体60的示意图。
如图8中的(a)所示,导热磁流体60填充在可动载台31和底壁41之间,在正常工作时,导热磁流体60处于远离磁性件50的状态,此时导热磁流体60并不在磁性件50形成的磁场范围内,也不受到磁场的作用,导热磁流体60中的磁性颗粒62呈随机样式分散在导热介质61中,并且能够伴随着导热介质61进行流动,此时导热磁流体60表现为低粘度、流动性强的特点,使得可动载台31能够不受约束的自由移动。
如图8中的(b)所示,如遇到振动和跌落的状况时,导热磁流体60受到振动而靠近磁性件50,此时导热磁流体60会处于磁性件50形成的磁场范围内,磁性颗粒62会沿着磁感线55均匀分布,并且在磁场的作用下悬浮停滞在某一位置,从而对导热介质61的流动能力造成阻碍,使得导热介质61表现出粘滞性,此时导热磁流体60表现为高粘度、流动性差的特点,进而难以从活动间隙53中溢流出,有效避免了导热磁流体60的泄露问题发生。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将四氧化三铁作为磁性颗粒62,将煤油作为导热介质61,将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分散剂,三者混合搅拌后配置成导热磁流体60。
以重量份计,四氧化三铁、煤油以及四甲基氢氧化铵的用量如下:
四氧化三铁60份,煤油40份,四甲基氢氧化铵5份。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将氮铁化合物作为磁性颗粒62,将无水乙醇作为导热介质61,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三者混合搅拌后配置成导热磁流体60。
以重量份计,氮铁化合物、无水乙醇以及六偏磷酸钠的用量如下:
氮铁化合物50份,无水乙醇50分,木质素磺酸钠4份。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将氮铁化合物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作为磁性颗粒62,将硅脂作为导热介质61,将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分散剂,四者混合搅拌后配置成导热磁流体60。
以重量份计,氮铁化合物、四氧化三铁、硅脂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用量如下:
氮铁化合物30份,四氧化三铁30份,硅脂4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6份。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将钴-四氧化三铁作为磁性颗粒62,将硅脂和硅油的混合物作为导热介质61,将木质素磺酸钠作为分散剂,四者混合搅拌后配置成导热磁流体60。
以重量份计,钴-四氧化三铁、硅脂、硅油以及木质素磺酸钠的用量如下:
钴-四氧化三铁70份,硅脂20份,硅油15份,木质素磺酸钠4份。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热磁流体60的粘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图。
其中,磁感应强度也被称为磁通量密度或磁通密度,是指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的数值越大则表示磁场越强。
如图9所示,将钴-四氧化三铁、硅脂、硅油、木质素磺酸钠四者混合搅拌后配置成导热磁流体60,具有最为敏感的磁场感知效果,当磁感应强度B为0.01T时,其粘度η就能够达到2Pa·s以上。也就是说,轻微的振动使导热磁流体60流向磁性件50,便会在磁性件50的作用下而难以溢流出活动间隙53,防泄露的效果显著。
如前所述,磁性件50设置于底壁41与可动载台31之间,有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是磁性件50与底壁41固定连接,可动载台31与磁性件50之间具有活动间隙53,另一种是磁性件50与可动载台31固定连接,底壁41与磁性件50之间具有活动间隙53。而第二种方式会增加可动载台31的负载,进而对防抖组件30的致动能力要求较高,进而会导致防抖组件30的设计难度加大。
因此,为了降低防抖组件30的设计难度,优选将磁性件50固定在底壁41上,也就是如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磁性件50固定连接在底壁41上,可动载台31与磁性件50之间具有活动间隙53。
本实施例中,磁性件50位于底壁41上,避免将其固定在可动载台31上,从而降低可动载台31的负载,对于防抖组件30的致动能力要求降低,使得防抖组件30更容易设计和制造,进而降低了整个摄像头模组100的生产制造成本。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动载台31与外壳40的另一例的分解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20、可动载台31以及外壳40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100还包括:导磁片70,与底壁41和可动载台31中的两者之一固定连接,两者之另一与磁性件50固定连接,导磁片70与磁性件50之间具有活动间隙53。
导磁片70作为顺磁材料,在磁路中有改变磁场方向,汇聚磁场的作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无导磁片70,磁性件50产生的磁场会在四周扩散,不能集中在磁性件50附近,也就是说不能将磁场集中在活动间隙53处,而采用导磁片70后,可以将磁场更多的汇聚在磁性件50附近,更具体的是汇聚在活动间隙53处,以增强活动间隙53内的磁场,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导热磁流体60从活动间隙53内溢流出。
可选地,导磁片70与底壁41或者可动载台31进行固定连接时,可以通过胶黏剂粘接,或者通过螺钉锁固,或者通过承插结构插接,或者通过卡扣结构卡接,亦或者在底壁41或者可动载台31相对面上开设凹槽,将导磁片70嵌入固定在凹槽内。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未设置导磁片70时磁场仿真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置导磁片70时磁场仿真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在未设置导磁片70时,在活动间隙53内的磁感应强度大概在0.15-0.2T左右。如图13所示,在磁性件50附近加装导磁片70之后,在活动间隙53内的磁感应强度大概在0.2-0.3T左右,大概有0.05-0.1T的提升幅度。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增加的导磁片70,可以起到汇聚磁场的作用,使得活动间隙53内的磁场增强,能够有效避免导热磁流体60从活动间隙53中溢流出,进一步提高了防泄漏的效果。
可选地,磁性件50与导磁片70的位置关系和连接方式有多种方式,可以是导磁片70与底壁41和可动载台31中的两者之一固定连接,两者之另一与磁性件50固定连接。
图14是图11中C处的一例的放大图。图15是图11中C处的另一例的放大图。
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导磁片70与可动载台31固定连接,底壁41与磁性件50固定连接,导磁片70与磁性件50之间具有活动间隙53。
本实施例中,磁性件50位于底壁41上,相比较的,重量较小的导磁片70固定在可动载台31上,从而降低了可动载台31的负载,对于防抖组件30的致动能力要求降低,使得防抖组件30更容易设计和制造。
如图15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导磁片70与底壁41固定连接,可动载台31与磁性件50固定连接,导磁片70与磁性件50之间具有活动间隙53。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动载台31与外壳40的另一例的分解图。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20、可动载台31以及外壳40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如前所述,磁性件50可以是多个,也就是如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磁性件50包括第一磁性件51以及套设在第一磁性件51外周的第二磁性件52,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以彼此磁极相反的方式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磁性件50设置为磁极相反的两个,能够提高磁通密度,也就是说提高了磁感应强度,进而使得磁场变强,尤其是位于活动间隙53内的磁场得到增强,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导热磁流体60泄露。
可选地,将磁性件50设置为磁极相反的两个时,可以不增加导磁片70,也可以增加导磁片70。更详细的描述可参见后述实施例。
图18是图17中D处的一例的放大图。图19是图17中D处的另一例的放大图。
如图18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固定在底壁41上,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与可动载台31之间具有活动间隙53。
如图1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固定在可动载台31上,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与底壁41之间具有活动间隙53。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动载台31与外壳40的另一例的分解图。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20、可动载台31以及外壳40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22是图21中E处的一例的放大图。图23是图21中E处的另一例的放大图。
如图20和图21所示,将磁性件50设置为磁极相反的两个时增加导磁片70,进而可以起到汇聚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的磁场的作用,提高了活动间隙53内的磁场,能够有效避免导热磁流体60从活动间隙53中溢流出,进一步提高了防泄漏的效果。
如图22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固定在底壁41上,导磁片70固定在可动载台31上,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与导磁片70之间具有活动间隙53。
如图23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固定在可动载台31上,导磁片70固定在底壁41上,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与导磁片70之间具有活动间隙53。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动载台31与外壳40的另一例的分解图。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20、可动载台31以及外壳40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26是图25中F处的一例的放大图。
如图24-图25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52的厚度h2大于第一磁性件51的厚度h1。
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磁性件52的厚度h2设置为大于第一磁性件51的厚度h1,从而使得底壁41、第一磁性件51、第二磁性件52这三者能够形成台阶状结构,从而通过物理阻挡的方式对导热磁流体60的流动性造成阻碍,能够有效避免导热磁流体60从活动间隙53中溢流出,进一步提高了防泄漏的效果。
图27是图25中F处的另一例的放大图。
当摄像头本体跌落时,其跌落方向是随机的,因此导热磁流体60也可能是贴着可动载台31往外溢流,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图27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固定在可动载台31上,此时可动载台31、第一磁性件51、第二磁性件52这三者形成台阶状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导热磁流体60从活动间隙53中溢流出。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性件50与外壳40的一例的示意图。
如图28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导热磁流体60的外周与磁性件50之间具有缓冲区域42。
本实施例中,由于缓冲区域42的设置,使得导热磁流体60与活动间隙53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从而使有导热磁流体60有一定的溢流余量,在被振动或者跌落时,导热磁流体60虽然动量很大,但是由于缓冲区域42的存在,使得导热磁流体60有充足的流动距离能够被磁性件50缓慢地减速,当到达活动间隙53时便能够完全停止流动。若没有缓冲区域42,导热磁流体60与活动间隙53相邻,在被振动或者跌落时,留给导热磁流体60减速的距离较小,磁性件50很难在短时间内使导热磁流体60停止流动,进而使得导热磁流体60很容易从活动间隙53内泄漏出。
由于电子设备内部具有很多带磁部件的元器件,例如扬声器、振动马达。其中,扬声器的带磁部件是为通电线圈提供磁场力的磁铁,振动马达的带磁部件是产生旋转磁场的定子。
上述元器件的带磁部件会对磁性件50的磁场造成干扰,进行会造成局部位置磁场较弱而容易出现泄露点,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以对磁性件50的部分区域进行加宽处理,以进行磁场补偿。具体描述如下。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性件50与外壳40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如图2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磁性件50具有用于抗干扰的磁场补偿部54,磁场补偿部54的宽度大于磁性件50其他部位的宽度。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磁性件50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一体成型结构的磁性件50能够便于装配,降低安装难度和成本。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导磁片70包括冷轧碳素钢片、铁素体不锈钢片、硅钢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图30是图1中摄像头模组100的A-A方向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动载台31与外壳40的另一例的分解图。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芯片20、可动载台31以及外壳40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33是图32中G处的放大图。
如图30-图3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摄像头模组100,包括镜头组件10、感光芯片20、防抖组件30、外壳40、柔性件80以及导热体90。
镜头组件10可以由多片球面或者非球面的镜片组成,具有光学特性。
感光芯片20用于接收镜头组件10的出射光线。
防抖组件30包括用于承载感光芯片20的可动载台31,可动载台31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感光芯片20移动以实现光学防抖。
外壳40包括与可动载台31相对的底壁41。
柔性件80呈环圈状设置在底壁41与可动载台31之间,柔性件80分别与底壁41和可动载台31密封连接,且柔性件80被配置为能够随着可动载台31的移动而变形。
导热体90填充在底壁41、可动载台31以及柔性件80围成的容纳空间内,并导热连接底壁41与可动载台31。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100,通过在可动载台31与底壁41之间设置呈环圈状的柔性件80,并且在可动载台31、底壁41以及柔性件80三者组成的容纳空间内填充导热体90,使得感光芯片20通过可动载台31和导热体90与外壳40建立导热通道,感光芯片20所发出的热量途径可动载台31、导热体90以及外壳40后散发至外部环境中。
其中,柔性件80被配置为能够随着可动载台31的移动而变形,使得柔性件80并不会对可动载台31的移动性造成阻碍,可以保证可动载台31能够自由移动而不会影响防抖效果。
此外,柔性件80分别与底壁41和可动载台31密封连接,使得导热体90被密封在底壁41、可动载台31以及柔性件80围成的容纳空间内,进而能够防止导热体90溢流出,即使在振动和跌落的场景下,也能够避免导热体90的泄露问题发生。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100,通过特殊设计的柔性件80,在确保可动载台31能够自由移动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导热体90泄露。
可选地,柔性件80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柔性件80与可动载台31和底壁41进行密封连接时,可以通过粘接、螺钉连接、插接等方式密封连接。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柔性件80包括塑料、橡胶、弹性体中的一种。
可选地,当柔性件80是塑料时,可以选用材质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酯等塑料薄膜。由于塑料薄膜具有很强的柔性,能够很轻松的随着可动载台31的移动而变形,因此并不会对可动载台31的移动性造成阻碍。
需要说明的是,图33中的柔性件80只起到示意作用,其宽度并不一定如图33中所示,若柔性件80是塑料薄膜时,柔性件80的宽度很小。
可选地,当柔性件80为橡胶时,可以选用材质为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等橡胶薄片。橡胶薄片虽然不能向塑料薄膜一样具有很强的柔性,但是也可以随着可动载台31的移动而变形,因此并不会对可动载台31的移动性造成阻碍。此外,橡胶薄片相比较塑料薄膜具有较强的韧性,不易破损而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当柔性件80为弹性体时,可以选用材质为聚氨酯的薄片。聚氨酯薄片具有与橡胶相同的柔性和韧性,不会对可动载台31的移动性造成阻碍,不易破损而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柔性件80分别与底壁41和可动载台31粘接。
可选地,柔性件80在与底壁41和可动载台31粘接时,可以通过胶黏剂粘接或者热熔粘接。
具体地,通过胶黏剂粘接的方式可以更牢固地固定柔性件80,且无需其他的连接结构(例如螺钉等)即可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固定,可以使摄像头组装结构的整体性更好。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导热体90包括煤油、硅油、无水乙醇、硅脂、导热磁流体60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其中,导热磁流体60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原料组分和用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3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图35是图34中的电子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如图34和3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200以及前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100,摄像头模组100安装在壳体200的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由于采用了前述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100,因此也具有相同的优点,在确保可动载台31能够自由移动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导热体90或者导热磁流体60泄露。
可选地,摄像头模组100可以用于后置摄像头,也可以用于前置摄像头。例如,如图34所示,电子设备的正面,摄像头模组100用于前置摄像头。
由于目前市面上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组100,其高倍变焦基本都是“跳跃式”变焦,即通过搭载两到多颗不同焦距的镜头,搭配基于算法的数码变焦,实现混合光学变焦。
因此,摄像头模组100的安装个数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两个甚至更多,例如,如图35所示,电子设备的背面安装四个摄像头模组100。也即本申请实施例对摄像头模组100的安装个数不做任何限定。
电子设备还包括摄像头装饰件(Deco),为了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并且用于保护摄像头,摄像头装饰件为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的中空壳状的装饰件。
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和摄像头模组100设置于壳体200内,摄像头模组100用于获取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输入到处理器中,处理器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
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300,显示屏300安装于壳体200上,壳体200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处理器和摄像头模组100可以安装于该容置空间内,显示屏300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显示屏300能够显示经过处理器图像处理后的图片或者视频。
可选地,壳体200内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例如电池、闪光灯、指纹识别模组、听筒、传感器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摄像或拍照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行车记录仪、安防监控、摄像机、录像机、照相机、智能机器人或其他形态的具有拍照或摄像功能的设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组件(10);
感光芯片(20),用于接收所述镜头组件(10)的出射光线;
防抖组件(30),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感光芯片(20)的可动载台(31),所述可动载台(31)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感光芯片(20)移动以实现光学防抖;
外壳(40),包括与所述可动载台(31)相对的底壁(41);
磁性件(50),呈环圈状设置于所述底壁(41)与所述可动载台(31)之间,所述磁性件(50)与所述底壁(41)和所述可动载台(31)中的两者之一固定连接,两者之另一与所述磁性件(50)之间具有供所述可动载台(31)自由移动的活动间隙(53);
导热磁流体(60),填充在所述磁性件(50)内并导热连接所述底壁(41)与所述可动载台(31),且所述导热磁流体(60)被配置能够随着靠近所述磁性件(50)而使所述导热磁流体(60)的粘度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磁流体(60)包括导热介质(61)、磁性颗粒(62)以及分散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61)包括煤油、硅油、无水乙醇、硅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颗粒(62)包括铁、镍、钴、钆、四氧化三铁、氮铁化合物、钴-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聚丙烯酸钠、三乙醇胺、六偏磷酸钠、正十二烷基硫醇、正十八烷基硫醇、四甲基氢氧化铵、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50)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壁(41)上,所述可动载台(31)与所述磁性件(50)之间具有所述活动间隙(53)。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磁片(70),与所述底壁(41)和所述可动载台(31)中的两者之一固定连接,两者之另一与所述磁性件(50)固定连接,所述导磁片(70)与所述磁性件(50)之间具有所述活动间隙(5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片(70)固定连接在所述可动载台(31)上,所述磁性件(50)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壁(4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50)包括第一磁性件(51)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磁性件(51)外周的第二磁性件(52),所述第一磁性件(5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52)以彼此磁极相反的方式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5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磁性件(51)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3、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磁流体(60)的外周与所述磁性件(50)之间具有缓冲区域(42)。
12.根据权利要求1-3、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50)具有用于抗干扰的磁场补偿部(54),所述磁场补偿部(54)的宽度大于所述磁性件(50)其他部位的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3、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50)为一体成型结构。
14.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组件(10);
感光芯片(20),用于接收所述镜头组件(10)的出射光线;
防抖组件(30),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感光芯片(20)的可动载台(31),所述可动载台(31)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感光芯片(20)移动以实现光学防抖;
外壳(40),包括与所述可动载台(31)相对的底壁(41);
柔性件(80),呈环圈状设置在所述底壁(41)与所述可动载台(31)之间,所述柔性件(80)分别与所述底壁(41)和所述可动载台(31)密封连接,且所述柔性件(80)被配置为能够随着所述可动载台(31)的移动而变形;
导热体(90),填充在所述底壁(41)、所述可动载台(31)以及所述柔性件(80)围成的容纳空间内,并导热连接所述底壁(41)与所述可动载台(3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80)包括塑料、橡胶、弹性体中的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80)分别与所述底壁(41)和所述可动载台(31)粘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90)包括煤油、硅油、无水乙醇、硅脂、导热磁流体(60)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00)以及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100),所述摄像头模组(100)安装在所述壳体(200)的内部。
CN202310044806.XA 2023-01-30 2023-01-30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802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44806.XA CN115802131B (zh) 2023-01-30 2023-01-30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44806.XA CN115802131B (zh) 2023-01-30 2023-01-30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2131A true CN115802131A (zh) 2023-03-14
CN115802131B CN115802131B (zh) 2023-08-25

Family

ID=85429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44806.XA Active CN115802131B (zh) 2023-01-30 2023-01-30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213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8644A1 (en) * 2004-07-21 2006-01-26 Stavely Donald J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 sinking a sensor
CN1965175A (zh) * 2005-03-04 2007-05-16 新履带牵引车三菱有限公司 防振安装装置
CN213693876U (zh) * 2020-11-26 2021-07-13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827418A (zh) * 2022-04-24 2022-07-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摄像头模组防抖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8644A1 (en) * 2004-07-21 2006-01-26 Stavely Donald J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 sinking a sensor
CN1965175A (zh) * 2005-03-04 2007-05-16 新履带牵引车三菱有限公司 防振安装装置
CN213693876U (zh) * 2020-11-26 2021-07-13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827418A (zh) * 2022-04-24 2022-07-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摄像头模组防抖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2131B (zh) 2023-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98335U (zh)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US9075285B2 (en) Photography device with anti-shake function
US7440201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portable equipment with camera
CN209299370U (zh) 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CN211791713U (zh) 云台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US20060228099A1 (en) Digital camera with electromagnetic focusing module
US20150062421A1 (en) Camera module
US10291832B2 (en) Camera module having a sealing member
WO2022253217A1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100109727A (ko) 카메라 흔들림 보정 모듈,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모듈 제조방법
CN110998430B (zh) 相机抖动校正装置
CN113489881A (zh)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822374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7397830B2 (en) Semiconductor laser device
CN214380984U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JP2007108533A (ja) 撮像装置
CN115802131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7741624B (zh) 一种分体式低功耗小型自动对焦制动器
WO2024046022A1 (zh) 镜头组件、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CN114488459A (zh) 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22541785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2612102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3210673U (zh) 光学系统
CN114785942A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612103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