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0816B - 磁悬浮系统及其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悬浮系统及其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0816B
CN115800816B CN202310075145.7A CN202310075145A CN115800816B CN 115800816 B CN115800816 B CN 115800816B CN 202310075145 A CN202310075145 A CN 202310075145A CN 115800816 B CN115800816 B CN 115800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magnet wheel
inner diameter
prese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751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00816A (zh
Inventor
邓自刚
刘新
梁乐
李凯文
陈怡浩
郑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0751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0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0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0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00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0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悬浮系统及其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涉及磁悬浮技术领域,所述磁悬浮系统包括悬浮架,悬浮架的两侧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安装部;轨道基座,轨道基座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侧壁朝远离轨道基座的中心面设置,且凹槽的侧壁与水平面形成有锐角;以及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导体板和磁轮换向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永磁轮和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连接在驱动装置安装部上,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磁轮换向装置与永磁轮传动连接,磁轮换向装置通过支撑基座连接在悬浮架上,导体板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且永磁轮的回转中心面与导体板的顶部平面平行设置。本磁悬浮系统为一体化结构,能够同时实现悬浮、驱动及导向功能。

Description

磁悬浮系统及其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磁悬浮系统及其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磁悬浮领域有三大类悬浮制式,分别是:电磁悬浮、电动悬浮和钉扎悬浮。为实现磁浮列车的运行,悬浮力、导向力和驱动力必不可少,另外还需设置制动设备,以保证列车的完全运行和停靠。目前,以上三种制式中,只能实现三个力中的一个力或者两个力,比如:低温超导电动悬浮和钉扎悬浮能实现悬浮和导向功能,但驱动力需通过直线电机来提供;电磁悬浮和电动悬浮能实现悬浮功能,其导向功能需要添加额外的装置来实现,驱动力需通过直线电机来提供。因此,在现有磁悬浮系统中缺少一种一体化结构,以同时实现悬浮、驱动及导向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悬浮系统及其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磁悬浮系统,包括:
悬浮架,所述悬浮架的两侧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安装部;
轨道基座,所述轨道基座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朝远离轨道基座的中心面设置,且凹槽的侧壁与水平面形成有锐角;以及
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导体板和磁轮换向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永磁轮和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连接在驱动装置安装部上,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磁轮换向装置与永磁轮传动连接,所述磁轮换向装置通过支撑基座连接在悬浮架上,所述导体板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且永磁轮的回转中心面与导体板的顶部平面平行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永磁轮外径预设值,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预设径向比值;
根据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和第二信息中的一所述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得到永磁轮计算内径;
根据预设阈值与预设修正变化量计算,得到永磁轮理论内径;
根据所述永磁轮计算内径和所述永磁轮理论内径进行比较,当永磁轮计算内径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时,根据所述永磁轮计算内径和预设承载系数计算,得到永磁轮实际内径;
当永磁轮计算内径不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时,则根据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和另一所述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更新永磁轮计算内径,将更新后的永磁轮计算内径与永磁轮理论内径再进行比较判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发明中,本磁悬浮系统在实现悬浮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完成导向功能和牵引列车前进的功能。本系统的实现方式是用旋转电机带动环形永磁轮旋转,而永磁轮与导体板相互作用,产生了前进方向的驱动力,进一步将导体板倾斜布置后利用法向力的垂直分力实现悬浮,利用法向力的横向分力实现导向。本系统不需要设置单独的电磁铁及其控制设备,也不需要沿着线路铺设昂贵的直线电机。在导向功能方面,本系统仅需控制左右磁轮的转速一致,以使永磁轮法向力的横向分力抵消,实现导向回正功能;若列车发生偏移,偏移一侧的气隙会减小,从而法向力增大,会将列车推回重新对正。在驱动功能方面,本系统只要保证永磁轮等效线速度大于运行速度,就能实现驱动,控制目标单一,且沿线路铺设的导体板成本低,此外,本系统的驱动效能够优化到85%及以上,推力效率高。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磁悬浮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于图1的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磁轮换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永磁轮和导体板电磁作用后产生的悬浮力和驱动力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磁悬浮系统在单侧一个永磁轮的受力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磁悬浮系统的前部分整体受力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悬浮架;11、导向轮安装部;12、驱动装置安装部;13、导向轮;14、支撑装置连接部;2、轨道基座;3、驱动装置;31、永磁轮;32、旋转电机;4、导体板;5、磁轮换向装置;51、第一传动件;52、第二传动件;53、换向轴;61、支撑基座;610、固定板;611、定位基座;62、上支撑架;63、下支撑架;7、倾角传感器;8、控制装置;91、减振装置;92、车载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悬浮系统,包括:
悬浮架1,所述悬浮架1的两侧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安装部12;
轨道基座2,所述轨道基座2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朝远离轨道基座2的中心面设置,且凹槽的侧壁与水平面形成有锐角;以及
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3、导体板4和磁轮换向装置5,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永磁轮31和旋转电机32,所述旋转电机32连接在驱动装置安装部12上,旋转电机32的输出端通过磁轮换向装置5与永磁轮31传动连接,所述磁轮换向装置5通过支撑基座61连接在悬浮架1上,所述导体板4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且永磁轮31的回转中心面与导体板4的顶部平面平行设置。
永磁轮31的回转中心面与导体板4的顶部平面平行设置,可以理解为:将导体板4的顶部平面作为定义面,将此定义面沿竖向平移一定高度,此时形成特定高度定义面,之后将永磁轮31的回转中心面与特地高度定义面共面设置。
如图4所示,永磁轮31是由不同磁化方向的永磁单体拼接镶嵌组成,当环形永磁轮在非磁性良导体板上方旋转时,在导体板4中会产生感应涡流,感应涡流会产生一个与源磁场相反的镜像磁场,镜像磁场与永磁轮31的源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会产生法向力Fg和驱动力Fd。
当永磁轮31和导体板4倾斜设置时,如图5和图6所示,左、右两侧永磁轮31产生的法向力Fg的垂向分力Fgz1和Fgz2相互叠加,提供悬浮力Fgz;横向分力Fgy1和Fgy2相互抵消,实现导向对中作用;而左、右两侧永磁轮31产生的驱动力Fd1和Fd2在x方向相互叠加,最终表现为前进方向上的驱动力Fd。
永磁单体的磁化方向可按环形Halbach阵列周期排布,形成环形Halbach结构的永磁轮。
在本系统中,可利用车载电源92对旋转电机提供电源;
为实现旋转电机的转速调节,引入变频调速装置,所述变频调速装置与旋转电机电气连接,此时可通过变频调速装置以对永磁轮31的转速进行实时控制,通过对转速的不断调节实现不同的工况,如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减速制动,具体可为:
当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通过控制旋转电机32带动永磁轮31旋转,在导体板4内产生镜像磁场与永磁轮31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磁阻力和法向力,车体逐渐进入悬浮状态,悬浮间隙逐渐增大,此时车辆运行速度低,永磁轮31的等效线速度大于车辆运行速度,永磁轮31的磁阻力表现驱动力,从而驱动悬浮车辆加速运动。
当车辆水平行驶速度逐渐增加以后,控制旋转电机32转速使产生的驱动力克服空气阻力即可,以保证磁悬浮车辆的匀速运行。
当车辆需要减速制动时,控制旋转电机32转速减小,使得永磁轮的等效线速度小于车辆水平运动速度,此时驱动力变为制动力,同时悬浮力会随着转速的降低而降低,悬浮间隙会减小,前进方向的制动力会局部回升,使减速响应更快,最后完成制动。
在本实施例中,永磁轮31的回转中心面与导体板4的顶部平面平行设置,为保证永磁轮31与导体板4之间的集肤效应,以对永磁轮31和导体板4的相对位置进行响应,所述悬浮架1的底部包括安装内侧和安装外侧,所述安装内侧设置有基准平面,所述基准平面为水平面,且基准平面上设置有倾角传感器7和控制装置8,所述倾角传感器7、驱动装置3与控制装置8电气连接。
所述集肤效应为导体中有交流电或者交变电磁场时,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的表面部分。通常电流集中在导体外表的薄层,越靠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导体内部实际上电流较小,在本发明中,导体板4的厚度大于其集肤深度。
当永磁轮31径向充磁,形成的磁场沿着永磁轮31周面空间散开,由于永磁轮31的两侧存在漏磁现象,因此,导体板4的宽度应该大于永磁轮31的宽度,以便完全与永磁轮31的径向磁场作用,同时接受部分侧面漏磁,增加永磁轮31和导体板4的作用面。导体板4的宽度优先取值在永磁轮31的两倍左右。
为方便调节导体板4的安装高度,本发明引入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之后将导体板4固定连接在调节装置上,所述调节装置可为螺栓连接板。螺栓连接板可进行消磁处理。
如图3所示,为明确磁轮换向装置5的具体结构,所述磁轮换向装置5包括第一传动件51、第二传动件52和换向轴53,所述第一传动件51与旋转电机3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51的外周设置有外齿;所述第二传动件52的外周设置有外齿,且第二传动件52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传动件51和第二传动件52外啮合;
所述支撑基座61包括固定板610,所述固定板610上设置有定位基座611,所述定位基座611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换向轴53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后与限位孔转动连接,换向轴53的另一端与永磁轮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孔、限位孔与换向轴53的轴线同轴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51可为第一锥齿轮,此时,所述第二传动件52可为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外啮合,此时,本结构运转平稳、扭力大;
所述第一传动件51可为蜗杆,此时,所述第二传动件52可为蜗轮,所述蜗杆和所述蜗轮传动连接,此时,本结构传动比大、承载能力高。
为稳定地对永磁轮31进行支撑,避免永磁轮31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永磁轮31的回转中心面与导体板4的顶部平面不平行,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上支撑架62和下支撑架63,所述悬浮架1设置有支撑装置连接部14,所述支撑装置连接部14设置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导体板4的顶部平面平行设置,所述上支撑架62和下支撑架63固定连接在定位面上,上支撑架62和下支撑架63之间形成有永磁轮安装腔,所述永磁轮31设置在永磁轮安装腔内,上支撑架62和下支撑架63均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换向轴53与永磁轮31转动连接的一端同时与第二安装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换向轴53的轴线同轴设置。
在上述支撑结构中,为保证永磁轮31的转动平稳,可在永磁轮安装腔内设置键连接槽,以方便进行键连接。
为方便本磁悬浮系统在悬浮前,悬浮架1能够支承在轨道基座2上,所述悬浮架1的底部设置有支承轮。
为方便本磁悬浮系统导向,所述悬浮架1的两侧部设置有导向轮安装部11,导向轮13连接在导向轮安装部11上,导向轮13与轨道基座2的侧壁滚动连接。
为加强磁悬浮系统的减振性,确保车体的平稳运行,在悬浮架1的顶部设置有减振装置91,所述减振装置91可为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底部与悬浮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的顶部与车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包括:
S1: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永磁轮外径预设值,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预设径向比值;
在S1中,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的取值范围可为100mm-500mm,预设径向比值的取值范围可为0.6-0.75。
S2:根据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和第二信息中的一所述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得到永磁轮计算内径;
在S2中,永磁轮计算内径的计算公式为:
d计算=D×k1
上式中,d计算为永磁轮计算内径,D为永磁轮外径预设值,k1为一具体的预设径向比值。
S3:根据预设阈值与预设修正变化量计算,得到永磁轮理论内径;
在S3中,永磁轮理论内径的计算公式为:
d理论=d标准+△d
上式中,d理论为永磁轮理论内径,d标准为永磁轮标准值,△d为预设修正变化量。
所述永磁轮标准值是理想状态下,根据磁悬浮系统所需的驱动力、导向力和悬浮力所对应设定的标准值。
所述预设修正变化量为系统精度修正量,其与磁悬浮系统精度相对应。
S4:根据所述永磁轮计算内径和所述永磁轮理论内径进行比较,具体有S41和S42:
S41:当永磁轮计算内径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时,根据所述永磁轮计算内径和预设承载系数计算,得到永磁轮实际内径;
在S41中,永磁轮实际内径的计算公式为:
d实际= d计算×k2
上式中,d实际为永磁轮实际内径,d计算为永磁轮计算内径,k2为预设承载系数(k2≥1)。在本式中,能够保证在得到准确的永磁轮计算内径的基础上,再考虑磁悬浮系统的真实承载性。
S42:当永磁轮计算内径不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时,则根据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和另一所述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更新永磁轮计算内径,将更新后的永磁轮计算内径与永磁轮理论内径再进行比较判断。
当永磁轮计算内径不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时,步骤S42能够保证对第二信息中的其他预设径向比值再次进行筛选计算,直至选到合适的预设径向比值使永磁轮计算内径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
在本计算方法中,为通过凹槽侧壁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值对永磁轮计算内径进行修正,以实现对悬浮力和导向力的分配,在S1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凹槽侧壁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值;
在S1之后,还包括S11:
根据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所述凹槽侧壁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值和第二信息中的一所述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更新永磁轮计算内径。
在步骤S11中,通过锐角值来修正更新永磁轮计算内径的公式为:
d计算1=D×k1×(cosα+1)
上式中,d计算1为通过锐角值更新后的永磁轮计算内径,D为永磁轮外径预设值,k1为一具体的预设径向比值,α为凹槽侧壁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值。
在步骤S11完成后,能够保证更新后的永磁轮计算内径,其已包含对锐角值的修正考虑。
为考虑导体板在长时间使用后,其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值存在角度变化,为此,在步骤S11后,还包括步骤S12,所述步骤S12包括S121和S122:
S121: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预设角度修正系数;
S122:根据所述预设角度修正系数、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所述凹槽侧壁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值和第二信息中的一所述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更新永磁轮计算内径。
d计算2=D×k1×(cosα+1)×k3
上式中,d计算2为通过锐角值和预设角度修正系数更新后的永磁轮计算内径,D为永磁轮外径预设值,k1为一具体的预设径向比值,α为凹槽侧壁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值,k3为预设角度修正系数。
在步骤S42中,若将所有的其他预设径向比值进行计算后,未能得到合适的预设径向比值以使永磁轮计算内径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此时在步骤S42后还包括步骤S43,步骤S43具体为:
S431: 获取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为第一预设修正系数;
S432: 根据所述第一预设修正系数与最小的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得到下限修正值;
在步骤S432中,所述下限修正值的计算为:
K4=k(min)×m1
上式中,K4为下限修正值,k(min)为最小的预设径向比值,m1为第一预设修正系数。
S433: 根据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和下限修正值计算,得到永磁轮下限计算内径;
在步骤S433中,所述永磁轮下限计算内径为:
d计算3=D×k4
上式中,d计算3为永磁轮下限计算内径,D为永磁轮外径预设值,k4为下限修正值。
S434: 根据所述永磁轮下限计算内径和所述永磁轮理论内径进行比较,当永磁轮下限计算内径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时,根据所述永磁轮下限计算内径和预设承载系数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更新永磁轮实际内径。
在根据所述永磁轮下限计算内径和所述永磁轮理论内径进行比较,当永磁轮计算内径不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时,还包括步骤S44,步骤S44具体为:
S441: 获取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为第二预设修正系数;
S442: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修正系数与最大的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得到上限修正值;
在步骤S442中,所述上限修正值的计算为:
K5=k(max)×m2
上式中,K5为上限修正值,k(max)为最大的预设径向比值,m2为第二预设修正系数。
S443: 根据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和上限修正值计算,得到永磁轮上限计算内径;
在步骤S443中,所述永磁轮上限计算内径为:
d计算4=D×k5
上式中,d计算4为永磁轮上限计算内径,D为永磁轮外径预设值,k5为上限修正值。
S444: 根据所述永磁轮上限计算内径和所述永磁轮理论内径进行比较,当永磁轮上限计算内径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时,根据所述永磁轮上限计算内径和预设承载系数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更新永磁轮实际内径。
通过上述步骤S43和上述步骤S44能够保证在第一预设修正系数和第二预设修正系数的基础上得到永磁轮计算内径值。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永磁轮极对数的计算方法,包括:
S1:获取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包括圆周角、永磁轮磁化角和永磁轮总单体数;
S2:根据所述圆周角和所述永磁轮磁化角计算,得到第七信息,所述第七信息为不同磁化方向的单体数;
在步骤S2中,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k是不同磁化方向的单体数;360°为圆周角;为永磁轮磁化角。
S3:根据所述永磁轮总单体数和所述第七信息计算,得到永磁轮极对数。
在步骤S3中,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kz是永磁轮总单体数;k是不同磁化方向的单体数; p为永磁轮极对数。
优先地,设定所述永磁轮磁化角为90°、45°、30°,此时,形成的磁场为正弦磁场或者准正弦磁场。
可将实施例3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实施1中的磁悬浮系统中,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本系统中永磁轮的极对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磁悬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浮架(1),所述悬浮架(1)的两侧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安装部(12);
轨道基座(2),所述轨道基座(2)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朝远离轨道基座(2)的中心面设置,且凹槽的侧壁与水平面形成有锐角;以及
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3)、导体板(4)和磁轮换向装置(5),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永磁轮(31)和旋转电机(32),所述旋转电机(32)连接在驱动装置安装部(12)上,旋转电机(32)的输出端通过磁轮换向装置(5)与永磁轮(31)传动连接,所述磁轮换向装置(5)通过支撑基座(61)连接在悬浮架(1)上,所述导体板(4)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且永磁轮(31)的回转中心面与导体板(4)的顶部平面平行设置;
所述磁轮换向装置(5)包括第一传动件(51)、第二传动件(52)和换向轴(53),所述第一传动件(51)与旋转电机(3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51)的外周设置有外齿;所述第二传动件(52)的外周设置有外齿,且第二传动件(52)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传动件(51)和第二传动件(52)外啮合;
所述支撑基座(61)包括固定板(610),所述固定板(610)上设置有定位基座(611),所述定位基座(611)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换向轴(53)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后与限位孔转动连接,换向轴(53)的另一端与永磁轮(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孔、限位孔与换向轴(53)的轴线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架(1)的底部包括安装内侧和安装外侧,所述安装内侧设置有基准平面,所述基准平面为水平面,且基准平面上设置有倾角传感器(7)和控制装置(8),所述倾角传感器(7)、驱动装置(3)与控制装置(8)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上支撑架(62)和下支撑架(63),所述悬浮架(1)设置有支撑装置连接部(14),所述支撑装置连接部(14)设置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导体板(4)的顶部平面平行设置,所述上支撑架(62)和下支撑架(63)固定连接在定位面上,上支撑架(62)和下支撑架(63)之间形成有永磁轮安装腔,所述永磁轮(31)设置在永磁轮安装腔内,上支撑架(62)和下支撑架(63)均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换向轴(53)与永磁轮(31)转动连接的一端同时与第二安装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换向轴(53)的轴线同轴设置。
4.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磁悬浮系统上,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永磁轮外径预设值,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预设径向比值;
根据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和第二信息中的一所述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得到永磁轮计算内径;
根据预设阈值与预设修正变化量计算,得到永磁轮理论内径;
根据所述永磁轮计算内径和所述永磁轮理论内径进行比较,当永磁轮计算内径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时,根据所述永磁轮计算内径和预设承载系数计算,得到永磁轮实际内径;
当永磁轮计算内径不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时,则根据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和另一所述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更新永磁轮计算内径,将更新后的永磁轮计算内径与永磁轮理论内径再进行比较判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凹槽侧壁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值;
在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所述凹槽侧壁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值和第二信息中的一所述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更新永磁轮计算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所述凹槽侧壁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值和第二信息中的一所述预设径向比值计算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预设角度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预设角度修正系数、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所述凹槽侧壁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值和第二信息中的一所述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更新永磁轮计算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永磁轮计算内径和所述永磁轮理论内径进行比较之后,包括:
获取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为第一预设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预设修正系数与最小的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得到下限修正值;
根据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和下限修正值计算,得到永磁轮下限计算内径;
根据所述永磁轮下限计算内径和所述永磁轮理论内径进行比较,当永磁轮下限计算内径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时,根据所述永磁轮下限计算内径和预设承载系数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更新永磁轮实际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永磁轮下限计算内径和所述永磁轮理论内径进行比较,当永磁轮计算内径不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时,包括:
获取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为第二预设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修正系数与最大的预设径向比值计算,得到上限修正值;
根据所述永磁轮外径预设值和上限修正值计算,得到永磁轮上限计算内径;
根据所述永磁轮上限计算内径和所述永磁轮理论内径进行比较,当永磁轮上限计算内径等于永磁轮理论内径时,根据所述永磁轮上限计算内径和预设承载系数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更新永磁轮实际内径。
CN202310075145.7A 2023-02-07 2023-02-07 磁悬浮系统及其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 Active CN115800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5145.7A CN115800816B (zh) 2023-02-07 2023-02-07 磁悬浮系统及其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5145.7A CN115800816B (zh) 2023-02-07 2023-02-07 磁悬浮系统及其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0816A CN115800816A (zh) 2023-03-14
CN115800816B true CN115800816B (zh) 2023-05-12

Family

ID=85430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75145.7A Active CN115800816B (zh) 2023-02-07 2023-02-07 磁悬浮系统及其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08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91102B (zh) * 2023-03-24 2023-05-2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磁浮汽车轨道交通系统及侧板高度计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2570A (ja) * 1996-10-25 1998-05-22 Tokimec Inc 起立装置及び回転体装置
KR20120125739A (ko) * 2011-05-09 2012-11-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CN205044569U (zh) * 2015-09-28 2016-02-2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磁浮车自导向转向架
CN109050576B (zh) * 2018-08-21 2020-07-31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轮径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45449B (zh) * 2018-11-12 2020-11-03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轴向分相磁悬浮开关磁阻飞轮电机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13415170A (zh) * 2021-06-30 2021-09-21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悬浮和导向的磁浮装置、磁浮列车及磁浮系统
CN115352283A (zh) * 2022-09-15 2022-11-18 江西理工大学 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0816A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45107B2 (en) Steering hub system driven by ball joint universal rotary motor
US8860343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5800816B (zh) 磁悬浮系统及其永磁轮内径尺寸计算方法
US5166566A (en) Magnetic bearings for a high speed rotary vacuum pump
US7391128B2 (en) Wind generator system using attractive magnetic forces to reduce the load on the bearings
CN104533945A (zh) 一种由轴向混合磁轴承实现转子五自由度悬浮结构
US20120229066A1 (en) Variable field magnet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10034707B (zh) 一种低速直驱永磁电机伺服系统的转矩脉动抑制方法
CN102425553B (zh) 磁悬浮分子泵的转子悬浮中心测定方法
CN106163837B (zh) 牵引悬挂系统
CN204371939U (zh) 一种由轴向混合磁轴承实现转子五自由度悬浮结构
US3929390A (en) Damper system for suspension systems
CN108599521A (zh) 一种具有轴向偏置磁通的混合式磁阻型磁悬浮直线电机
US2013020749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agnetic levitation in an energy storage flywheel
CN208445497U (zh) 旋转机械可调磁悬浮装置
JP3350109B2 (ja) 磁気浮上モータ
WO2006074069A2 (en) A bearing assembly having mechanical bearings and using attractive magnetic forces to relieve the load on the mechanical bearings
CN216002171U (zh) 自动导引运输车的底盘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591124A (zh) 磁悬浮车轮及汽车
CN104533946A (zh) 一种由轴向磁轴承实现转子五自由度悬浮结构
KR101712672B1 (ko) 선형전동기의 성능 시험장치
CN115991102B (zh) 一种磁浮汽车轨道交通系统及侧板高度计算方法
CN108832795A (zh) 一种方形双定子混合式磁阻型磁悬浮直线电机
CN212796518U (zh) 磁悬浮车轮及汽车
CN108282069B (zh) 超低速单元式拼接盘式磁悬浮力矩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