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89636A - 风冷旋流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风冷旋流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89636A
CN115789636A CN202211507197.9A CN202211507197A CN115789636A CN 115789636 A CN115789636 A CN 115789636A CN 202211507197 A CN202211507197 A CN 202211507197A CN 115789636 A CN115789636 A CN 115789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hell
housing
cyclone burner
guid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71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石
程鹏
陈隆
李立新
李爽
王实朴
王志星
裘星
王乃继
纪任山
崔豫泓
王学文
于世雷
张鑫
程晓磊
牛芳
段璐
李美军
王志强
龚艳艳
魏琰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di Suna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di Suna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di Suna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di Suna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071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896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89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96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风冷旋流燃烧器,该风冷旋流燃烧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燃烧腔。第二壳体设于第一壳体的外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相互间隔布置,以形成容纳冷却风的冷却腔。其中,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风口,燃烧腔与冷却腔之间通过第一风口连通,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风口,冷却腔与大气通过第二风口连通,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在第一壳体的延伸方向和/或第一壳体的周向上间隔布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冷旋流燃烧器可以降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温度,避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变形或损坏,而且该风冷旋流燃烧器具有体积小和重量轻等优点。

Description

风冷旋流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风冷旋流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主要针对生物质、工业固废和城市垃圾等多种固体燃料或可燃固体废弃物进行燃烧。在相关技术中,燃烧器的内壁和外壁之间通常填充耐火泥,以防止热量散失和外壁、内壁超温引起事故。但是,耐火泥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针对燃烧器,如何防止燃烧器的热量散失以及外壁、内壁超温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风冷旋流燃烧器,该风冷旋流燃烧器可以降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温度,避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变形或损坏,而且该风冷旋流燃烧器具有体积小和重量轻等优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冷旋流燃烧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第一壳体具有燃烧腔;
第二壳体设于第一壳体的外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相互间隔布置,以形成容纳冷却风的冷却腔;
其中,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风口,燃烧腔与冷却腔之间通过第一风口连通,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风口,冷却腔与大气通过第二风口连通,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在第一壳体的延伸方向和/或第一壳体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冷旋流燃烧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相互间隔布置,可以形成冷却腔,再通过向冷却腔内通入冷却风,冷却风可以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换热,从而降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温度,保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温度始终低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温度上限,防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温度过高,从而避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因温度过高而变形或者损坏,延长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使用寿命,即,延长了风冷旋流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冷却腔中可以不断地通入冷却风,以降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温度。与此同时,提高了燃烧腔的燃烧温度上限。此外,相对于耐火泥的燃烧器,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冷旋流燃烧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可选地,第一风口设在第一壳体的第一端,第二风口设在第二壳体的第二端,第一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壳体的第二端位于风冷旋流燃烧器的不同侧。
可选地,风冷旋流燃烧器还包括第一导流件,第一导流件螺旋设在第一壳体的外周面且形成螺旋通道,螺旋通道与冷却腔连通,第一导流件与第二壳体的内周面相互抵接。
可选地,第一导流件的螺旋中心线与第一壳体的中心线平行。
可选地,第一导流件、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分别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导流件之间相互间隔布置,且至少两个第一导流件之间的螺旋方向相同,以形成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螺旋通道,第一导流件的数量与螺旋通道的数量相对应,每个螺旋通道与至少一个第一风口和至少一个第二风口对应连通。
可选地,风冷旋流燃烧器还包括第二导流件,第二导流件螺旋设在第一壳体的外周面上且位于螺旋通道内,第二导流件与第二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相互间隔布置,第二导流件的螺旋方向与第一导流件的螺旋方向一致。
可选地,螺旋通道内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导流件,至少两个第二导流件之间相互间隔布置。
可选地,第二壳体的纵截面上,第一导流件的投影与第一壳体的投影之间成第一预设角度;和/或第二导流件的投影与第一壳体的投影之间成第二预设角度。
可选地,风冷旋流燃烧器还包括导向件,导向件的至少部分与第一风口相互配合,且导向件与第一壳体相连,导向件具有出风口,出风口与第一风口连通,导向件用于调节出风方向,出风方向为沿从第一壳体的第一端朝向第一壳体的第二端的方向,且出风方向与第一壳体的延伸方向成第三预设角度,第三预设角度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90度;和/或出风方向与第一壳体的周向的切向成第四预设角度,第四预设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可选地,风冷旋流燃烧器还包括防逆凸起,防逆凸起设于第一壳体的内周面,防逆凸起位于第一风口的远离第二风口的一侧;和/或
风冷旋流燃烧器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设于第二壳体的外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冷旋流燃烧器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风冷旋流燃烧器、100-第一壳体、110-燃烧腔、120-第一风口、200-第二壳体、210-第二风口、300-冷却腔、400-第一导流件、500-第二导流件、600-防逆凸起、700-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包括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
第一壳体100具有燃烧腔110。第二壳体200设于第一壳体100的外侧,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相互间隔布置,以形成容纳冷却风的冷却腔300。其中,第一壳体100上设有第一风口120,燃烧腔110与冷却腔300之间通过第一风口120连通,第二壳体200上设有第二风口210,冷却腔300与大气通过第二风口210连通,第一风口120和第二风口210在第一壳体100的延伸方向和/或第一壳体100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相互间隔布置,可以形成冷却腔300,再通过向冷却腔300内通入冷却风,冷却风可以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进行换热,从而降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保证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始终低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上限,防止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过高,从而避免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因温度过高而变形或者损坏,延长了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使用寿命,即,延长了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的使用寿命。另外,冷却腔300中可以不断地通入冷却风,以降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与此同时,提高了燃烧腔110的燃烧温度上限。此外,相对于耐火泥的风冷旋流燃烧器,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如图1所示,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加容易被理解,下面以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的具体实施方式,更加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可以是直接燃烧原料的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也可以是用于二次燃烧的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例如,二次燃烧的风冷旋流燃烧器可以与回转锅炉相连,在回转锅炉中未充分燃烧的烟气可以流入二次燃烧的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内,进而未充分燃烧的烟气可以在该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中进一步充分的燃烧,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燃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包括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第一壳体100具有燃烧腔110,该燃烧腔110用于燃烧原料或者原料未完全燃烧形成的烟气。第二壳体200设于第一壳体100的外侧,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相互间隔布置,以形成容纳冷却风的冷却腔300,该冷却腔300可以通入冷却风,利用冷却风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进行换热,从而降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保证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始终低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上限,防止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过高,从而避免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因温度过高而变形或者损坏,延长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使用寿命,即,延长了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冷却腔300内可以不断地通入冷却风,以维持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进而提高了燃烧腔110的燃烧温度上限,间接地提高原料或者烟气的利用率和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的燃烧效率。例如,正常情况下,燃烧腔110内的温度上限是1000度,如果燃烧腔110内的超过1000度,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会因为高温而变形或者损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冷却腔300可以不断地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进行换热,从而降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在燃烧腔110内的超过1000度(如,1300度)的情况下,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在冷却腔300的作用下,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可以始终维持在1000度一下。也就是说,传统风冷旋流燃烧器的燃烧腔110内的温度上限是1000度,如果燃烧腔110超过1000,则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会变形或损坏。但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冷却腔300的作用将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维持在1000度一下,当燃烧腔110内的温度上限超过1000时,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也不会变形或损坏。
换言之,本发明实施例冷却腔300可以降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还可以将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不会变形或损坏的同时,可以提高燃烧腔110内的燃烧温度上限,从而提高了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的燃烧效率和原料的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相互配合的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相对于传统的耐火泥的风冷旋流燃烧器,该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而且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方便安装和拆卸,以便于维修和更换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00上设有第一风口120,燃烧腔110与冷却腔300之间通过第一风口120连通,第二壳体200上设有第二风口210,冷却腔300与大气通过第二风口210连通。具体地,冷却风可以从第二风口210通入冷却腔300,然后冷却风再通过第一风口120从冷却腔300进入燃烧腔110。冷却风可以在冷却腔300内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进行换热,以降低或维持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温度。与此同时,换热后的冷却风温度可以通过第一风口120进入燃烧腔110,温度升高后的冷却风不仅可以源源不断地给燃烧腔110内提供氧气,以提高燃烧腔110的燃烧效率,而且温度升高后的冷却风相对于未换热的冷却风,更有助于原料或者烟气在燃烧腔110内燃烧,进一步提高了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的燃烧效率。与此同时,冷却风可以将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热量带入燃烧腔110内,减少了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的热量散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风口120和第二风口210在第一壳体100的延伸方向和/或第一壳体100的周向上间隔布置。具体地,第一风口120和第二风口210之间相互间隔布置,可以确保冷却风在冷却腔300内进行充分换热。优选地,第一风口120和第二风口210之间的位置相对错开,避免冷却风还未在冷却腔300内进行充分换热,就直接通过第二风口210进入燃烧腔110。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风口120位于右上,第二风口210位于左下,确保冷却风从第一风口120流动到第二风口210之间有一定的流动距离,保证冷却风可以在冷却腔300进行内充分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风口120设在第一壳体100的第一端,第二风口210设在第二壳体200的第二端,第一壳体100的第一端和第二壳体200的第二端位于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的不同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还包括第一导流件400,第一导流件400螺旋设在第一壳体100的外周面且形成螺旋通道,螺旋通道与冷却腔300连通,第一导流件400与第二壳体200的内周面相互抵接。
具体地,第一导流件400可以形成螺旋通道,使得冷却风可以在螺旋通道内流动,增加冷却风在冷却腔300内的流动距离和流动时间,让冷却风可以在冷却腔300内进行充分换热。另外,第一导流件400设置在第一壳体100的外周面上,第一导流件400的与冷却风的接触面可以和冷却风进行换热,进一步提高了冷却风的换热效率。此外,第一导流件400设置在第一壳体100的外周面上,同时第一导流件400与第二壳体200的内周面相互抵接,第一导流件400可以对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强了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机械强度,即,增大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热应力,防止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因热应力过大而损坏。换言之,第一导流件400具有类似于加强筋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导流件400的螺旋中心线与第一壳体100的中心线平行。具体地,例如,第一壳体100的中心线为附图1的上下方向,第一导流件400可以螺旋向上设置在第一壳体100上或者也可以螺旋向下设置在第一壳体100上。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导流件400的螺旋起点可以位于第二壳体200的第二端(即,在图1中,第二壳体200的下端),第一导流件400的螺旋终点可以位于第一壳体100的第一端(即,在图1中,第一壳体200的上端),使得位于冷却腔300中的螺旋通道的距离相对较长,进一步增加冷却风在冷却腔300内的流动距离和流动时间,使得冷却风可以在冷却腔300进行充分换热。此外,第一导流件400的螺旋角度越小,位于冷却腔300中的螺旋通道的距离越长,改变第一导流件400的螺旋角度,就可以螺旋通道的距离越长,进而可以让冷却风在冷却腔300内进行充分的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400、第一风口120和第二风口210分别有至少两个,即,第一导流件400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风口120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风口210可以设置有多个。其中,第一导流件400可以设置有多个,在第一导流件400可以与冷却风进行换热的情况下,多个第一导流件400同时与冷却风进行换热,可以提高了冷却风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至少两个第一导流件400之间相互间隔布置,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流件400之间的螺旋方向相同,以形成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螺旋通道,第一导流件400的数量与螺旋通道的数量相对应。换言之,例如,在第一壳体100上设置两个第一导流件400,这两个第一导流件400可以在冷却腔300内形成两个螺旋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个螺旋通道与至少一个第一风口120和至少一个第二风口210对应连通。具体地,螺旋通道可以与第一风口120和第二风口210连通,保证冷却风在螺旋通道内流动。此外,一个螺旋通道可以连通多个第一风口120,一个螺旋通道也可以连通多个第二风口2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还包括第二导流件500,第二导流件500螺旋设在第一壳体100的外周面上且位于螺旋通道内,第二导流件500与第二壳体200的内周面之间相互间隔布置,第二导流件500的螺旋方向与第一导流件400的螺旋方向一致。具体地,第二导流件500在螺旋通道内可以对冷却风进行导流,使得冷却风沿着螺旋通道进行流动。另外,第二导流件500设在第一壳体100的外周面上,第二导流件500可以与冷却风进行换热,提高了冷却风的换热效率。此外,第二导流件500还增强了第一壳体100的机械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旋通道内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导流件,至少两个第二导流件之间相互间隔布置。具体地,第二导流件设有多个,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冷却风的导流效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了冷却风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400和第二导流件500可以为片状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壳体200的纵截面上,第一导流件400的投影与第一壳体100的投影之间成第一预设角度和/或第二导流件的投影与第一壳体的投影之间成第二预设角度。具体地,例如,在第二壳体200的纵截面上,第一导流件400的投影与第一壳体100的投影成直角,第一导流件400的投影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的相对长度是最短的,即,第一导流件400的侧面与冷却风的接触面积是最小的。当第一预设角度越小,第一导流件400的侧面与冷却风的接触面积越大,更有利于第一导流件400与冷却风进行换热。此外,第二导流件500的原理与第一导流件400的原理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还包括导向件,导向件的至少部分与第一风口120相互配合,且导向件与第一壳体100相连,导向件具有出风口,出风口与第一风口120连通,导向件用于调节出风方向。具体地,导向件可以安装在第一壳体100上,并且导向件的出风口与第一风口120连通,导向件可以朝燃烧腔110内导入换热后的冷却风,其中,导向件还可以调节出风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向件的出风方向的总体方向为从第一壳体100的第一端朝向第一壳体100的第二端的方向,且导向件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壳体100的延伸方向成第三预设角度,第三预设角度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90度。具体地,第一壳体100的延伸方向为如图1的上下方向,导向件的出风方向的总体流向可以是由上至下或者由下至上。导向件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壳体100的周向的切向成第四预设角度,第四预设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例如,附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定烟气的流动方向为由下至上流动,第一壳体100的第一端是指图1中的第一壳体100的上端,第一风口120位于第一壳体100的上端,第一壳体100的第二端是指图1中的第一壳体100的下端。第二风口210位于第二壳体200的下端,冷却风通过第一风口120进入冷却腔300,然后再通过第二风口210进入燃烧腔,即,冷却风在壳体内的流动方向是由下至上。与此同时,从导向件流出的冷却风可以沿着第一壳体100的内周面螺旋向下流动,旋流的冷却风可以在第一壳体100的下端处产生负压,从而负压可以将烟气抽吸至燃烧腔110内,加快烟气进入燃烧腔110的流速。此外,旋流的冷却风紧贴沿着第一壳体100的内周面螺旋向下流动,在第一壳体100的下端处,旋流的冷却风向内燃烧腔110的中心流动,从而与由下至上的烟气融合,旋流的冷却风可以带动烟气旋转流动,即,旋流的冷却风紧贴沿着第一壳体100的内周面螺旋向下流动,烟气在燃烧腔110的中间由下至上旋转流动。在烟气由下至上旋转流动过程中,烟气中未燃尽的可燃物在离心力作用下进入沿着第一壳体100的内周面螺旋向下流动的冷却风,从而让未燃尽的可燃物在燃烧腔110内循环流动,使其充分燃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还包括防逆凸起600,防逆凸起600设于第一壳体100的内周面,防逆凸起600位于第一风口120的远离第二风口210的一侧。具体地,防逆凸起600主要是防止第一风口120流出的冷却风将位于第一壳体100的上端处的烟气带入到燃烧腔110内,确保烟气能够正常的从第一壳体100的上端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还包括保温层700,保温层700设于第二壳体200的外周面。具体地,保温层700可以为轻质保温材料,例如,耐火岩棉等等,保温层700可以避免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的热量散失。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冷却风从位于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下端的第二风口210进入,在冷却腔300内的螺旋通道内流动,然后从位于风冷旋流燃烧器1000上端的第以风口120流出,然后冷却风紧贴第一壳体100的内周面向下螺旋流动,最后与位于燃烧腔300内的由下至上流动的烟气融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冷旋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燃烧腔;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相互间隔布置,以形成容纳冷却风的冷却腔;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风口,所述燃烧腔与所述冷却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风口,所述冷却腔与大气通过所述第二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延伸方向和/或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旋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风口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风冷旋流燃烧器的不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旋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螺旋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且形成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与所述冷却腔连通,所述第一导流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相互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旋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的螺旋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旋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分别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流件之间相互间隔布置,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流件之间的螺旋方向相同,以形成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所述螺旋通道,所述第一导流件的数量与所述螺旋通道的数量相对应,每个所述螺旋通道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风口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风口对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旋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二导流件螺旋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上且位于所述螺旋通道内,所述第二导流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相互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导流件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导流件的螺旋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冷旋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内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流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流件之间相互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冷旋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纵截面上,所述第一导流件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投影之间成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所述第二导流件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投影之间成第二预设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旋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风口相互配合,且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所述导向件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第一风口连通,所述导向件用于调节出风方向,所述出风方向为沿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的方向,且所述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延伸方向成第三预设角度,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90度;和/或所述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的切向成第四预设角度,所述第四预设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旋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逆凸起,所述防逆凸起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周面,所述防逆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风口的远离所述第二风口的一侧;和/或
所述风冷旋流燃烧器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周面。
CN202211507197.9A 2022-11-29 2022-11-29 风冷旋流燃烧器 Pending CN1157896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7197.9A CN115789636A (zh) 2022-11-29 2022-11-29 风冷旋流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7197.9A CN115789636A (zh) 2022-11-29 2022-11-29 风冷旋流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9636A true CN115789636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42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7197.9A Pending CN115789636A (zh) 2022-11-29 2022-11-29 风冷旋流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896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16184B2 (ja) 燃焼装置
US9372011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gas-fired furna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2460567B (zh) 一种同心单管圈水冷燃烧及换热的燃气锅炉
CN220119365U (zh) 稳燃器
CN104312633B (zh) 顶置式多喷嘴气化炉
CN105805947A (zh) 全预混燃烧换热装置
CN115789636A (zh) 风冷旋流燃烧器
CN219264305U (zh) 燃烧器
CN202082934U (zh) 拆流板扁管式自身预热烧嘴
CN111829179A (zh) 一种耦合预混水冷燃烧的单锅片串接铸铝硅热水炉
CN116379420A (zh) 倾斜旋转锥与鼓泡床联合燃烧器
CN111435034A (zh) 换热设备
CN113991153B (zh) 一种尾气燃烧器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
CN211177449U (zh)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CN112880185B (zh) 全预混换热器、热交换结构及导流管
JP4400921B2 (ja) 多管式貫流ボイラ
CN211260782U (zh) 一种耳帽式抗高温预混燃烧喷嘴
CN219589166U (zh) 换热器和热水器
CN219841532U (zh) 炉膛天然气进气结构
CN218178871U (zh) 一种大功率多孔介质燃烧器
CN112050209B (zh) 强制风冷全氧多级燃烧器
CN219473791U (zh) 燃气采暖炉
CN220017444U (zh) 一种家用炉具的高温气化式燃烧不断火炉芯及家用炉具
CN112577198B (zh)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CN219589158U (zh) 换热器和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