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83458B - 包装组件及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包装组件及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83458B
CN115783458B CN202310025493.3A CN202310025493A CN115783458B CN 115783458 B CN115783458 B CN 115783458B CN 202310025493 A CN202310025493 A CN 202310025493A CN 115783458 B CN115783458 B CN 115783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groove
product
sub
side edg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254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83458A (zh
Inventor
梁奕昆
符振达
傅秋佳
姚烨
邓志吉
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2549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834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83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3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83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3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包装组件及包装盒,包装组件包括:壳体,包括:底板,底板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延伸至第一侧边部,并贯穿第一侧边部;容纳腔和第一安装槽连通;第一折叠部与第三侧边连接,第一折叠部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至少部分重叠,第二安装槽贯穿至第一折叠部背离第三侧边的一侧;第二折叠部设有第三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至少部分重叠,第三安装槽贯穿至第二折叠部背离第四侧边的一侧;薄膜,薄膜覆盖底板,薄膜至少一端从底板延伸至第一折叠部和/或第二折叠部上薄膜和底板之间用于卡接产品本体。本申请包装组件提升了包装效率;减少原材料用量;装配时更简易方便,减少操作工时。

Description

包装组件及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产品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装组件及包装盒。
背景技术
现有大部分长高产品通过足够长的薄膜以及纸板进行全包裹包装,一方面造成薄膜以及纸板的浪费,另一方面包装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组件及包装盒,以解决大部分长高产品通过足够长的薄膜以及纸板进行全包裹包装,一方面造成薄膜以及纸板的浪费,另一方面包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包装组件,用于产品包装,产品包括产品本体以及连接产品本体的产品支架,包装组件包括:壳体,包括: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底板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用于穿设产品支架;第一侧边部,与第一侧边连接,第一安装槽延伸至第一侧边部,并贯穿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与第二侧边连接,第一侧边部及第二侧边部相对于底板朝同侧折叠后与底板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产品本体,容纳腔和第一安装槽连通;第一折叠部和/或第二折叠部,第一折叠部与第三侧边连接,第一折叠部可相对于底板朝背离容纳腔的一侧折叠,第一折叠部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至少部分重叠,重叠区域用于卡接产品支架,第二安装槽贯穿至第一折叠部背离第三侧边的一侧;第二折叠部与第四侧边连接,第二折叠部可相对于底板朝背离容纳腔的一侧折叠,第二折叠部设有第三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至少部分重叠,重叠区域用于卡接产品支架,第三安装槽贯穿至第二折叠部背离第四侧边的一侧;薄膜,薄膜覆盖底板,薄膜至少一端从底板延伸至第一折叠部和/或第二折叠部上薄膜和底板之间用于卡接产品本体。
其中,第一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不同,第一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不同。
其中,第一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安装槽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第二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安装槽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其中,重叠区域的形状与产品支架横向截面的形状相同。
其中,第一折叠部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且依次连接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第一方向与第一折叠部和底板的排布方向垂直;第二安装槽设置在第二子部,并穿至第二子部背离第三侧边的一侧;第二子部与第一子部及第三子部的连接处均形成有折痕,以使第一折叠部折叠于底板背离容纳腔后,第一子部可沿对应的折痕朝容纳腔的一侧折叠于第一侧边部背离容纳腔的一侧,第三子部可沿对应的折痕朝容纳腔的一侧折叠于第二侧边部背离容纳腔的一侧;第二折叠部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且依次连接第四子部、第五子部和第六子部,第一方向与第二折叠部和底板的排布方向垂直;第三安装槽设置在第五子部,并穿至第五子部背离第四侧边的一侧;第五子部与第四子部及第六子部的连接处均形成有折痕,以使第二折叠部折叠于底板背离容纳腔后,第四子部可沿对应的折痕朝容纳腔的一侧折叠于第一侧边部背离容纳腔的一侧,第六子部可沿对应的折痕朝容纳腔的一侧折叠于第二侧边部背离容纳腔的一侧。
其中,包装组件包括盖板,盖板包括顶盖部以及与顶盖部连接的插接部,顶盖部盖设于容纳腔背离底板的一侧上,顶盖部背离插接部的一侧与第二侧边部背离底板的一侧连接,插接部插接于第一侧边部与第一子部、和/或第一子部与第三子部之间。
其中,顶盖部设有通孔,通孔与容纳腔连通。
其中,第一折叠部与第三侧边之间设有第一缓冲部;第二折叠部与第四侧边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部。
其中,产品包括两个产品本体以及连接两个产品本体的产品支架,包装组件包括两个壳体及两个薄膜,壳体、薄膜及产品本体一一对应设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包装盒,用于安装于产品,产品包括两个产品本体以及连接两个产品本体的产品支架,包装盒包括:包装盒本体;上述包装组件,设置在包装盒本体内,且两个包装组件分别抵接于包装盒本体的两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组件及包装盒,包装组件用于产品包装,产品包括产品本体以及产品支架。包装组件包括壳体及薄膜。薄膜包括底板、第一侧边部及第二侧边部。底板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侧边部与底板的第一侧边连接,第一安装槽延伸至第一侧边部,并贯穿第一侧边部,以使得产品支架从第一侧边部穿设第一安装槽内。另外,第二侧边部与底板的第二侧边连接,第一侧边部及第二侧边部相对于底板朝同侧折叠后与底板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产品本体。容纳腔和第一安装槽连通。薄膜覆盖于底板朝向容纳腔的一侧面,薄膜和底板之间用于卡接产品本体,以使得产品本体能够紧固于容纳腔内。上述产品支架穿设第一侧边部以及第一安装槽过程中,同时带动产品本体卡入薄膜和底板之间,紧固产品本体。通过上述方式,提升了包装效率;减少原材料用量,节约材料成本;装配时更简易方便,贴近生产,减少操作工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一实施例用于装配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一实施例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二实施例用于装配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二实施例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二实施例展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二实施例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中(a)-(e)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包装盒第二实施例的简略示意图。
附图标号:10'、包装组件;1'、壳体;11'、底板;111'、第一安装槽;12'、第一侧边部;13'、第二侧边部;14'、容纳腔;2'、薄膜;3'、第一折叠部;4'、第二折叠部;5'、盖板;7'、定位板;71'、第二安装槽;72'、第一侧部;73'、第二侧部;20'、产品;201'、产品本体;202'、产品支架;10、包装组件;1、壳体;11、底板;11a、第一侧边;11b、第二侧边;11c、第三侧边;11d、第四侧边;111、第一安装槽;12、第一侧边部;121、第一侧边槽;13、第二侧边部;14、容纳腔;2、薄膜;3、第一折叠部;31、第一子部;32、第二子部;321、第二安装槽;33、第三子部;4、第二折叠部;41、第四子部;42、第五子部;421、第三安装槽;43、第六子部;5、盖板;51、顶盖部;511、通孔;52、插接部;61、重叠区域;62、第一缓冲部;63、第二缓冲部;20、产品;201、产品本体;202、产品支架;100、包装盒;101、包装盒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包装组件及包装盒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装组件10'。包装组件10'存在第一种实施例以及第二种实施例,下面将分别进行详细阐述。如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一实施例用于装配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一实施例展开的结构示意图。包装组件10'用于产品20'包装。该产品20'包括产品本体201'以及产品支架202'。产品本体201'以及产品支架202'使得产品20'自身具有一定高度。如产品20'可以为类“工”或“T”字型的支架型产品20'。
包装组件10'包括壳体1'、薄膜2'以及定位板7'。壳体1'包括底板11'、第一侧边部12'、第二侧边部13'、第一折叠部3'以及第二折叠部4'。底板1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1'。壳体1'折叠后形成容纳腔14'。容纳腔14'和第一安装槽111'连通。
定位板7'设有第二安装槽71'。第二安装槽71'延伸至定位板7'的侧边,同时第二安装槽71'贯穿侧边。定位板7'两侧设置有第一侧部72'以及第二侧部73'。第二安装槽71'与第一安装槽111'至少部分重叠,重叠区域61用于穿设产品支架202'。薄膜2'覆盖于底板11'朝向容纳腔14'的一侧面。
包装组件10'具体包装过程如下:将薄膜2'覆盖于底板11'上。产品支架202'沿第一侧边部12'卡入底板11'的第一安装槽111'内,此时产品本体201'随之卡入底板11'和薄膜2'之间。将定位板7'放置在底板11'背离薄膜2'的一侧面,将定位板7'旋转至适配的角度,使得定位板7'中的第二安装槽71'卡在产品支架202'上,同时第一侧部72'对应第一侧边部12',第二侧部73'对应第二侧边部13'。将第一折叠部3'以及第二折叠部4'相对底板11'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面折叠,将定位板7'固定于底板11'与第一折叠部3'或第二折叠部4'之间,同时第一折叠部3'以及第二折叠部4'卡接产品支架202'。而后,通过第一侧边部12'、第二侧边部13'以及盖板5'折叠后,以使得产品本体201'位于容纳腔14'内。即通过上述壳体1'、定位板7'以及薄膜2'相互配合实现了产品支架202'以及产品本体201'卡接,提升了包装组件10'包装效率,减少原材料用量,节约材料成本。
然而,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包装组件10'需要壳体1'以及定位板7'两个主体配合才能完成。使用时,使用者在操作时不容易区分壳体1'以及定位板7'之间相对位置放置,需要将壳体1'以及定位板7'旋转至适配的角度,才能将包装组件10'进行折叠成型,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
因此,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二种实施例。请参阅图3以及图4,图3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二实施例用于装配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二实施例展开的结构示意图。包装组件10用于产品20包装。该产品20包括产品本体201以及产品支架202。产品本体201和产品支架202连接。产品本体201以及产品支架202使得产品20自身具有一定高度。产品20可以为但不限于支架型产品20,如产品20可以为类“工”或“T”字型的支架型产品。包装组件10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底板11、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部13。底板11包括第一侧边11a以及第二侧边11b。第一侧边11a以及第二侧边11b相对设置。壳体1可以为硬质纸壳、硬性塑胶壳等,在此不做限定。
底板11设有第一安装槽111。第一安装槽111用于穿设产品支架202。即第一安装槽111能够引导产品支架202进入并限定产品支架202外周。第一侧边部12与第一侧边11a连接。第一安装槽111延伸至第一侧边部12,同时第一安装槽111并贯穿第一侧边部12。即产品支架202穿设第一侧边部12后,进入第一安装槽111内,进而限定产品20外周。
第二侧边部13与第二侧边11b连接。第一侧边部12及第二侧边部13相对于底板11朝相同侧折叠后,第一侧边部12、第二侧边部13与底板11形成容纳腔14。容纳腔14用于放置产品本体201。容纳腔14和第一安装槽111连通,以使得产品本体201以及产品支架202均能安装于包装组件10中。薄膜2覆盖于底板11朝向容纳腔14的一侧面。薄膜2具有一定弹性,薄膜2和底板11之间用于卡接产品本体201,以使产品20紧固。
上述产品支架202穿设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一安装槽111过程中,同时带动产品本体201卡入薄膜2和所述底板11之间,紧固产品本体201。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一安装槽111能够引导以及限定产品支架202,便于产品支架202快速装入包装组件10内,提升了包装效率。包装组件10仅需要对产品20中产品本体201进行包裹,对产品支架202进行限位即可。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薄膜2以及纸板全包裹而言,本实施例中能够减少原材料用量,节约材料成本。另外,相比于第一种实施例中需要通过两个纸板旋转至适配的角度,才能折叠成型,对使用者的折叠要求较高而言,本实施例中壳体1为一片成型,装配时更简易方便,贴近生产,减少操作工时,实现了防呆思路;同时,辅料更少,只需薄膜2覆盖在底板11上,就可以满足产品20的包装需求,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与仓库管理成本。
请参阅图5以及图6,图5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二实施例展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二实施例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以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底板11还包括第三侧边11c以及第四侧边11d。第三侧边11c和第四侧边11d相对设置。包装组件10还包括第一折叠部3以及第二折叠部4。第一折叠部3和第二折叠部4朝同侧折叠。通过第一折叠部3以及第二折叠部4同时提升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部13的整体强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包装组件10可以仅包括第一折叠部3。第一折叠部3与第三侧边11c连接。第一折叠部3可相对于底板11朝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折叠。在第一侧边部12相对底板11设置有薄膜2的一侧面折叠时,第一折叠部3能够提升第一侧边部12的整体强度。
在另一其他实施例中,包装组件10可以仅包括第二折叠部4。第二折叠部4与第四侧边11d连接。第二折叠部4可相对于底板11朝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折叠。在第二侧边部13相对底板11设置有薄膜2的一侧面折叠时,第二折叠部4能够提升第二侧边部13的整体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叠部3设有第二安装槽321。第二安装槽321贯穿至第一折叠部3背离第三侧边11c的一侧。在第一折叠部3相对底板11朝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面折叠过程中,第二安装槽321能够引导第一折叠部3向底板11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面设置。当第一折叠部3相对底板11朝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面折叠完成后,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二安装槽321至少部分重叠。重叠区域61用于卡接产品支架202。通过上述第一安装槽111以及第二安装槽321至少部分重叠,限位产品支架202外周,使产品20不易移位,同时也提升防护性能。
与此同时,第二折叠部4设有第三安装槽421。第三安装槽421贯穿至第二折叠部4背离第四侧边11d的一侧。在第二折叠部4相对底板11朝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面折叠过程中,第三安装槽421能够引导第二折叠部4向底板11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面设置。当第二折叠部4相对底板11朝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面折叠完成后,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三安装槽421至少部分重叠。重叠区域61用于卡接产品支架202。通过上述第一安装槽111以及第三安装槽421至少部分重叠,限位产品支架202外周,使产品20不易移位,同时也提升防护性能。
通过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二安装槽321至少部分重叠,同时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三安装槽421至少部分重叠相互配合,进一步提升了产品20四周限位,使得产品20不易移位。
由此,通过上述第一折叠部3和/或第二折叠部4能够提升第一侧边部12和/或第二侧边部13结构强度,进而提升包装组件10整体强度。另外,通过第一折叠部3和/或第二折叠部4折叠,以使得第一折叠部3上的第二安装槽321与第一安装槽111至少部分重叠;和/或,第二折叠部4上的第三安装槽421与第一安装槽111至少部分重叠,限位产品支架202外周。另外,薄膜2将产品本体201紧固在薄膜2和底板11之间,进而使得包装组件10能够全方位保护产品20。
继续参阅图3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安装槽321的延伸方向不同,进一步限定重叠区域61,全方位锁定产品支架202外周,使产品支架202不易晃动,提升产品20防护性能。第一安装槽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安装槽421的延伸方向不同,进一步限定重叠区域61,使产品支架202不易晃动,提升产品20防护性能。
具体地,第一安装槽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安装槽321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便于第一折叠部3快速折叠至底板11,提升包装效率,进一步限缩重叠区域61。第二安装槽3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安装槽421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便于第二折叠部4快速折叠至底板11,提升包装效率。通过第一安装槽111分别与第二安装槽321以及第三安装槽421垂直设置,进一步限缩重叠区域61,进一步减小产品支架202在重叠区域61的晃动,进而提升稳定性。
如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11、第二安装槽321以及第三安装槽421的形状均相同,均呈长槽状。且第一安装槽111、第二安装槽321以及第三安装槽421的末端均呈半圆形设置。通过第一安装槽111分别与第二安装槽321以及第三安装槽421垂直设置时,三者重叠区域61呈圆形设置。在实际过程中,第一安装槽111、第二安装槽321以及第三安装槽421的末端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能够满足产品支架202横向截面形状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重叠区域61的形状与产品支架202横向截面的形状相同,重叠区域61能够全方位限定产品支架202,进一步减小产品支架202晃动,进而提升产品20稳定性。如重叠区域61的形状呈圆形,产品支架202横向截面的形状呈圆形。如重叠区域61的形状为正多边形,产品支架202横向截面的形状为正多边形。当然,重叠区域61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继续参阅图3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薄膜2从底板11延伸至第一折叠部3以及第二折叠部4上,且覆盖部分第一折叠部3以及部分第二折叠部4。在另一实施例中,薄膜2一端从底板11延伸至第一折叠部3上,且覆盖部分第一折叠部3;薄膜2另一端设置于底板11上。在另一其他实施例中,薄膜2从底板11延伸至第二折叠部4上,且覆盖部分第二折叠部4;薄膜2另一端设置于底板11上。无论薄膜2延伸至第一折叠部3和/或第二折叠部4上,能够减小占用底板11面积,增大薄膜2和底板11之间空间,也能增大薄膜2接触面积。另外,当第一折叠部3相对底板11朝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折叠过程中,和/或第二折叠部4相对底板11朝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折叠过程中,第一折叠部3和/或第二折叠部4能够对薄膜2形成一定拉紧力,使得薄膜2更牢固地压紧在底板11上,进而提升产品20安装的稳定性。当产品本体201卡入薄膜2和底板11之间时,使薄膜2处于一定紧绷状态,薄膜2能够包裹产品本体201,进而能够紧固产品本体201。
上述薄膜2可以为但不限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具有高强度、耐磨、高韧性的优点,在包装产品20时,能够更好地拉伸,从而为产品20提供更好的紧固效果,且增加了包装组件10的使用寿命。当然,上述薄膜2还可以为其他材质,在此不做限定。
继续参阅图3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叠部3包括第一子部31、第二子部32以及第三子部33。第一子部31、第二子部32以及第三子部33沿第一方向排布且依次连接。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一折叠部3和底板11的排布方向垂直。上述第二安装槽321设置在第二子部32,同时第二安装槽321并穿至第二子部32背离第三侧边11c的一侧。第二子部32与第一子部31及第三子部33的连接处均形成有折痕。通过上述折痕使第一折叠部3折叠于底板11背离容纳腔14后,第一子部31可沿对应的折痕朝容纳腔14的一侧折叠于第一侧边部12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第三子部33可沿对应的折痕朝容纳腔14的一侧折叠于第二侧边部13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
上述第一子部31与第一侧边部12连接,第三子部33与第二侧边部13连接。当第一侧边部12和第二侧边部13相对折叠时,第一侧边部12能够带动第一子部31、第二侧边部13带动第三子部33运动,不仅能够锁紧第一折叠部3,而且也能增加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部13厚度,进而提升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部13强度,从而提升产品20安装的稳定性。
继续参阅图3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折叠部4包括第四子部41、第五子部42以及第六子部43。第四子部41、第五子部42以及第六子部43沿第一方向排布且依次连接。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折叠部4和底板11的排布方向垂直。上述第三安装槽421设置在第五子部42,同时第三安装槽421并穿至第五子部42背离第四侧边11d的一侧。第五子部42与第四子部41及第六子部43的连接处均形成有折痕。通过上述折痕使第二折叠部4折叠于底板11背离容纳腔14后,第四子部41可沿对应的折痕朝容纳腔14的一侧折叠于第一侧边部12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第六子部43可沿对应的折痕朝容纳腔14的一侧折叠于第二侧边部13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
上述第四子部41与第一侧边部12连接,第六子部43与第二侧边部13连接。当第一侧边部12和第二侧边部13相对折叠时,第一侧边部12能够带动第四子部41、第二侧边部13带动第六子部43运动,不仅能够锁紧第二折叠部4,而且也能增加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部13厚度,进而提升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部13强度,进而提升产品20安装的稳定性。
具体地,当上述第一折叠部3以及第二折叠部4同时折叠于底板11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面,且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部13同时向底板11朝向容纳腔14的一侧面折叠时,第一侧边部12、第一子部31以及第四子部41形成三层锁合防护。另外,第二侧边部13、第三子部33以及第六子部43也形成三层锁合防护。通过上述三层锁合防护能够提升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部13强度,进而提升包装组件10整体防护性能。
在一实施例过程中,第一折叠部3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尺寸等于底板1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尺寸。第二折叠部4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尺寸等于底板1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尺寸。通过上述方式,提升包装组件10中底板11处以及重叠区域61强度等。
继续参阅图3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包装组件10包括盖板5。盖板5包括顶盖部51以及插接部52。顶盖部51与插接部52连接。顶盖部51盖设于容纳腔14背离底板11的一侧上。顶盖部51背离插接部52的一侧与第二侧边部13背离底板11的一侧连接。插接部52插接于第一侧边部12与第一子部31之间间隙内,或者插接于第一侧边部12与第四子部41之间间隙内,或者插接于第一子部31与第四子部41之间间隙内。上述盖板5与壳体1成型成一个盒体,盒体能够保护容纳腔14内的产品本体201,提升包装组件10整体强度。
具体地,顶盖部51设有通孔511。通孔511与容纳腔14连通。在生产以及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杂乱,通过通孔511与定位柱相互配合,能够对更多壳体1起到定位作用。当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该通孔511可以方便使用者拿取。其中,通孔511形状以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添加,在此不做限定。
上述壳体1、第一折叠部3、第二折叠部4以及盖板5一体成型设置,相比于多个纸板相互配合而言,本实施例中装配时更简易方便,贴近生产,减少操作工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叠部3与底板11的第三侧边11c之间设有第一缓冲部62。第一缓冲部62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具有一定宽度,能够便于第一折叠部3相对底板11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面折叠。当第一折叠部3相对底板11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面折叠后,第一缓冲部62可以作为容纳腔14的底壁以及侧壁,使其底部以及侧壁具有一定宽度。当包装组件10受力时,第一缓冲部62能够起到缓冲作用,提升包装组件10防护性能。
第二折叠部4与底板11的第四侧边11d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部63。第二缓冲部63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具有一定宽度,能够便于第二折叠部4相对底板11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面折叠。当第二折叠部4相对底板11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面折叠后,第二缓冲部63可以作为容纳腔14的底壁以及侧壁,使其底部以及侧壁具有一定宽度。当包装组件10受力时,第二缓冲部63能够起到缓冲作用,提升包装组件10防护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产品20包括两个产品本体201以及产品支架202。两个产品本体201连接于产品支架202两端。两个产品本体20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定。包装组件10包括两个壳体1及两个薄膜2。一壳体1以及一薄膜2用于对一产品本体201进行紧固。另一壳体1以及另一薄膜2用于对另一产品本体201进行紧固。通过壳体1折叠限定产品支架202外周,壳体1以及薄膜2紧固产品本体201,使得两个产品本体201在容纳腔14内处于紧固悬空状态,产品20的受力面每个方向都能够实现足够的缓冲防护,进而实现产品20全方位保护。当包装组件10整体放入后续提及的包装盒体本体(图上未示意)内时,包装组件10均不直接接触包装盒本体内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边部12贯穿形成有第一侧边槽121,第一侧边槽121与第一安装槽111连通设置。产品支架202通过第一侧边槽121,进入第二侧边11b槽内。上述第一侧边槽121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另外,根据产品20形状大小相对应改变壳体1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改变第一安装槽111、第二安装槽321以及第三安装槽421的尺寸大小。
请参阅图7,图7中(a)-(e)是本申请包装组件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过程示意图。结合图3至图6,上述包装组件10具体包装过程如下。(1)将薄膜2从底板11延伸至第一折叠部3和第二折叠部4上,且覆盖第一折叠部3和第二折叠部4。(2)产品支架202沿第一侧边部12以及底板11卡入第一安装槽111内,产品本体201卡入底板11和薄膜2之间。(3)将第一折叠部3以及第二折叠部4相对底板11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面折叠,同时第一折叠部3中的第二安装槽321卡接产品支架202,第二折叠部4中的第三安装槽421卡接产品支架202。(4)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11b相对底板11朝向容纳腔14的一侧面折叠。(5)盖板5盖设于容纳腔14背离底板11的一侧面上,盖板5中的插接部52插接于第一侧边部12、第一子部31以及第四子部41中至少两个相邻间隙之间。
相比于现有技术,包装组件用于产品包装,产品包括产品本体以及产品支架。底板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侧边部与底板的第一侧边连接,第一安装槽延伸至第一侧边部,并贯穿第一侧边部,以使得产品支架从第一侧边部穿设第一安装槽内。另外,第二侧边部与底板的第二侧边连接,第一侧边部及第二侧边部相对于底板朝同侧折叠后与底板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产品本体。容纳腔和第一安装槽连通。薄膜覆盖于底板朝向容纳腔的一侧面,薄膜和底板之间用于卡接产品本体,以使得产品本体能够紧固于容纳腔内。上述产品支架穿设第一侧边部以及第一安装槽过程中,同时带动产品本体卡入薄膜和所述底板之间,紧固产品本体。通过上述方式,提升了包装效率;减少原材料用量,节约材料成本;装配时更简易方便,贴近生产,减少操作工时。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包装盒第二实施例的简略示意图。结合图3至图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装盒100。包装盒100用于安装于产品20。产品20包括两个产品本体201以及产品支架202,两个产品本体201连接于产品支架202两端。两个产品本体20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定。包装盒100包括包装盒本体101以及包装组件10。包装组件10设置在包装盒本体101内,两个包装组件10分别抵接于包装盒本体101的两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阐述的包装组件10为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包装组件10,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包装组件10包括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部13时,一包装组件10中的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部13远离底板11的一端抵接于包装盒本体101内的一端。另一包装组件10中的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部13远离底板11的一端抵接于包装盒本体101内的另一端。上述两个包装组件10中的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部13均起到固定以及支撑作用,以使包装组件10形成较稳定的容纳腔14,避免产品本体201直接与包装盒本体101内部接触,提升产品20防护性能。
进一步地,当包装组件10包括盖板5时,盖板5中的顶盖部51盖设在容纳腔14背离底板11的一侧上,同时插接部52插接在第一侧边部12、第一子部31以及第四子部41中至少两个相邻间隙之间。其中,盖板5直接与包装盒本体101内部接触,盖板5、第一侧边部12以及第二侧边部13形成了稳定的容纳腔14,进而提升了包装组件10的整体强度,进而使得包装组件10安装在包装盒本体101内更加稳定。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产品包装,所述产品包括产品本体以及连接所述产品本体的产品支架,所述包装组件包括:
壳体,包括:
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底板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穿设所述产品支架;
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延伸至所述第一侧边部,并贯穿所述第一侧边部;
第二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一侧边部及所述第二侧边部相对于所述底板朝同侧折叠后与所述底板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所述产品本体,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
第一折叠部和/或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三侧边连接,所述第一折叠部可相对于所述底板朝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折叠,所述第一折叠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至少部分重叠,重叠区域用于卡接所述产品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槽贯穿至所述第一折叠部背离所述第三侧边的一侧;
所述第二折叠部与所述第四侧边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部可相对于所述底板朝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折叠,所述第二折叠部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三安装槽至少部分重叠,重叠区域用于卡接所述产品支架,所述第三安装槽贯穿至所述第二折叠部背离所述第四侧边的一侧;
薄膜,所述薄膜覆盖所述底板,所述薄膜至少一端从所述底板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或所述第二折叠部上所述薄膜和所述底板之间用于卡接所述产品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区域的形状与所述产品支架横向截面的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且依次连接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底板的排布方向垂直;
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子部,并穿至所述第二子部背离所述第三侧边的一侧;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及所述第三子部的连接处均形成有折痕,以使所述第一折叠部折叠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容纳腔后,所述第一子部可沿对应的折痕朝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折叠于所述第一侧边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三子部可沿对应的折痕朝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折叠于所述第二侧边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所述第二折叠部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且依次连接第四子部、第五子部和第六子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折叠部和所述底板的排布方向垂直;
所述第三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五子部,并穿至所述第五子部背离所述第四侧边的一侧;所述第五子部与所述第四子部及所述第六子部的连接处均形成有折痕,以使所述第二折叠部折叠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容纳腔后,所述第四子部可沿对应的折痕朝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折叠于所述第一侧边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六子部可沿对应的折痕朝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折叠于所述第二侧边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组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包括顶盖部以及与所述顶盖部连接的插接部,所述顶盖部盖设于所述容纳腔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上,所述顶盖部背离所述插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边部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连接,所述插接部插接于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一子部、和/或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三子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三侧边之间设有第一缓冲部;
所述第二折叠部与所述第四侧边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包括两个产品本体以及连接所述两个产品本体的产品支架,所述包装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壳体及两个所述薄膜,所述壳体、所述薄膜及所述产品本体一一对应设置。
10.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于产品,所述产品包括两个产品本体以及连接所述两个产品本体的产品支架,所述包装盒包括:
包装盒本体;
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组件,设置在所述包装盒本体内,且所述两个包装组件分别抵接于所述包装盒本体的两端。
CN202310025493.3A 2023-01-09 2023-01-09 包装组件及包装盒 Active CN1157834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5493.3A CN115783458B (zh) 2023-01-09 2023-01-09 包装组件及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5493.3A CN115783458B (zh) 2023-01-09 2023-01-09 包装组件及包装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3458A CN115783458A (zh) 2023-03-14
CN115783458B true CN115783458B (zh) 2023-05-12

Family

ID=85428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25493.3A Active CN115783458B (zh) 2023-01-09 2023-01-09 包装组件及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83458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455545U (zh) * 2019-06-05 2020-05-0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包装防护内衬及包装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8695A (en) * 1995-10-11 1997-10-21 Sealed Air Corporation Packaging structure
JP3831991B2 (ja) * 1996-08-26 2006-10-11 川上産業株式会社 包装箱
US6302274B1 (en) * 1999-12-01 2001-10-16 Sealed Air Corporation (Us) Suspension and retention packaging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same
CN2501839Y (zh) * 2001-10-11 2002-07-24 百麒实业有限公司 包装防护衬
US20080110794A1 (en) * 2006-11-15 2008-05-15 Kpc-Master's Craft International, Inc. Retention packaging manufacture
US9309024B2 (en) * 2012-03-09 2016-04-12 Sealed Air Corporation (Us) Packaging assembly
CN206297843U (zh) * 2016-12-21 2017-07-04 苏州美盈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悬空缓冲包装盒
CN210618770U (zh) * 2019-09-30 2020-05-2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防护包装内衬、内衬组件、包装盒及产品包装结构
CN210823357U (zh) * 2019-10-30 2020-06-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盒
CN211970198U (zh) * 2020-04-27 2020-11-20 上海富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包装盒
CN113844744B (zh) * 2021-11-29 2022-05-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衬组件、包装箱及产品套装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455545U (zh) * 2019-06-05 2020-05-0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包装防护内衬及包装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3458A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26489B2 (en) Packaging box
US5223121A (en) Protective carton with progressive product clamping
CN210618770U (zh) 薄膜防护包装内衬、内衬组件、包装盒及产品包装结构
US6843374B1 (en) Buffer packing apparatus
CN115783458B (zh) 包装组件及包装盒
US6675969B1 (en) Packing box
CN219428559U (zh) 包装组件及包装盒
CN211167783U (zh) 一种一体式双层薄膜防护包装内衬及包装盒
US20090140033A1 (en) Packaging insert for products
CN210972038U (zh) 置物架
CN101468738B (zh) 缓冲托架
WO2009020276A1 (en) A 10 surface wrapping box
CN109573327B (zh) 包装部件、包装盒及包装盒组合
CN212100232U (zh) 一种托盘结构
US8016109B2 (en) Package box, cushion and plate material
CN218877870U (zh) 包装组件及包装盒
CN214608576U (zh) 多腔体包装纸卡内衬
US20060196805A1 (en) Packing box for accommodating and supporting goods
CN217805819U (zh) 一种包装体
CN220221547U (zh) 一种新型包装箱
CN211139976U (zh) 一种产品包装纸盒
CN210028293U (zh) 包装盒
CN112298808A (zh) 包材盘及装载电池连接盘的包装构造
CN209757866U (zh) 一种传动轮包装刀卡
CN218877869U (zh) 包装组件及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