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83187A - 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83187A
CN115783187A CN202211307868.7A CN202211307868A CN115783187A CN 115783187 A CN115783187 A CN 115783187A CN 202211307868 A CN202211307868 A CN 202211307868A CN 115783187 A CN115783187 A CN 115783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air bag
shaped
arc
shape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078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章
黄景东
杨云涛
曾泽铨
曾建铭
韩奈泽
吴智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Priority to CN20221130786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831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83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31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涉及水下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包括依次连接的主机舱、伸缩机构和条形气囊,伸缩机构用于控制条形气囊折叠或展开,当条形气囊折叠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条形气囊展开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一种水下救援方法,基于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方法如下:1、搜寻并接近落水人员;2、条形气囊展开并充气;3、条形气囊脱离及机器人返航。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救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江、河、湖、水库、泳池等各类天然或人工水体中,溺水事件并不罕见,发生溺水事件时,对落水者进行快速有效的救援非常重要。目前,针对落水者的救援方式大多采用人工救援的方式,通过向水面上抛放漂浮物供落水者抓取,或由精通水性的救援人员跳入水中实施救援。其中,抛放漂浮物的救援方式需要落水者主动抓取漂浮物,但受到风力、波浪、落水者自身反应速度及身体状态的影响,无法保证落水者一定能抓取到漂浮物。其中,救援人员跳水施救的方式受救援人员自身身体素质、水温、光线及水质的影响,潜水深度及潜水时长存在不确定性,无法保证救援人员一定能找到落水者并将落水者带出水面。
基于人工救援落水者可靠性差的现状,水下救援机器人应运而生,授权公告号为CN215752942U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机械爪结构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工作原理是:当机器人潜入水下并靠近搜救对象后,利用舵机带动电磁铁和机械臂进行旋转,来对搜救对象进行夹紧,夹紧完成后利用自锁卡扣锁紧,然后电磁铁断电,使机械臂和电磁铁脱离机器人,机械臂上固定有自动膨胀的气囊,在机器人与机械臂脱离后,气囊迅速发生膨胀,将搜救对象带出水面。
上述水下救援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灵活性还有待提升,其四个推进器的布置方向均为竖直方向,虽然能实现水中上下移动和机身竖向倾斜,但水平转向和水平移动的驱动力较弱;
2、安全性还有待提升,救援时先通过两个机械臂合围抱住落水者的腰部,再通过两个机械臂末端的自锁卡扣锁紧;由于机械臂本身为刚性部件,机械臂与人体接触为“硬接触”,当落水者在水中挣扎时存在身体碰伤擦伤的可能性;由于落水者的体型胖瘦有别,当落水者体型偏胖腰围较大时,两个机械臂合拢时存在无法环抱住落水者的腰部的可能性,进而导致两个机械臂末端的自锁卡扣无法锁紧,或锁紧时夹伤落水者的腰部皮肉;
3、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两条机械臂为相对布置的C形构件,在张开或闭合的过程中需要占用一定的操作空间,对于体型偏胖的落水者,救援时两个机械臂张开或闭合的角度更大,所占用的操作空间将会更大,难以在狭窄水域环境中展开施救;
4、可靠性还有待提升,两条机械臂夹紧者落水者后,救援机构会整体与机器人框架脱离,两条机械臂在一端通过齿轮副啮合,在另一端通自锁卡扣锁紧,即机械臂两端都是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闭合形成“包围圈”,除了必要的气囊还包含了其它较多的部件,当落水者在水中因慌乱而挣扎时,容易导致两条机械臂连接处的齿轮损坏或自锁卡扣松脱,进而造成救援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它相比现有的水下救援机器人提升了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和适用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包括依次连接的主机舱、伸缩机构和条形气囊;主机舱内部设有元器件安装腔,主机舱外部设有用于提供竖直方向推进力的推进器A和用于提供水平方向推进力的推进器B;伸缩机构在一侧直接或间接与主机舱外壁连接,在另一侧与条形气囊可拆卸连接,其用于控制条形气囊折叠或展开,当条形气囊折叠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条形气囊展开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伸缩机构包括基座、活动板、内弧齿条、电机、齿轮、轴座A、轴座B和弧形剪叉支架;基座直接或间接与主机舱连接,基座上端设有呈弧形轨迹的滑槽;活动板下端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滚轮,活动板通过滚轮滑动安装在滑槽上端,其可沿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内弧齿条固定安装在基座上,其一侧为内弧形边,另一侧为外弧形边,内弧齿条的内弧形边朝向主机舱;电机固定安装在活动板上;齿轮固定安装在电机的机轴上,并与内弧齿条相啮合,当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时,带动活动板沿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轴座A固定安装在基座上,轴座B固定安装在活动板上;弧形剪叉支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菱形单元,每两个相邻的菱形单元之间设有一根铰接轴,每根铰接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磁铁,弧形剪叉支架中部两个相邻的铰接轴分别与轴座A和轴座B铰接,弧形剪叉支架随着轴座A的移动而发生变形进而折叠或展开,当弧形剪叉支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弧形剪叉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相应的,条形气囊外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固设有多个铁磁性材料块,条形气囊通过铁磁性材料块与电磁铁磁力连接,并且,铁磁性材料块与电磁铁一一对应。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弧形剪叉支架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30-60°,条形气囊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0-20°。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条形气囊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高压气瓶,高压气瓶用于向条形气囊内部充气,高压气瓶的瓶口处连接有拉绳,拉绳末端与条形气囊上的铁磁性材料块连接;当条形气囊处于折叠状态时,拉绳松弛,高压气瓶未放气,当条形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拉绳绷紧,高压气瓶触发放气。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设在在伸缩机构与主机舱之间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连接的端板A、底座、中心杆、端板B和弹簧;设定端板A与端板B分别相对的表面为内表面,设定端板A与端板B分别相背的表面为外表面,端板A的外表面与主机舱的外壁固定连接,端板B的外表面与伸缩机构的基座固连;底座固定安装在端板A的内表面中心处,其内设有球窝,其上设有开口,开口连通至球窝;中心杆一端设有与球窝形状相吻合的球头,中心杆一端通过球头活动安装在底座的球窝内,另一端从底座的开口伸出后,固定连接在端板B的内表面中心处;多根弹簧围绕中心杆呈环形均布在端板A与端板B之间,弹簧一端与端板A连接,另一端与端板B连接,弹簧通过弹力使中心杆与底座之间产生相互脱离的趋势,然而,中心杆的球头无法通过开口离开球窝。
本发明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端板A的内表面上设有呈环形均布的凸台A,端板B的内表面上设有呈环形均布的凸台B,凸台A与凸台B相对布置并一一对应,位置相对的凸台A和凸台B分别供一根弹簧的两端插入,从而实现弹簧两端分别与端板A和端板B连接。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主机舱外部相对的两侧壁上固设有耳板;推进器A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器A两两对称布置在两块耳板上,推进器B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器B呈矩形布置在主机舱底部,任意两个相邻的推进器B提供的推进力相互垂直。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视觉支持机构;视觉支持机构包括摄像头和照明模块;摄像头安装在主机舱上端和/或下端和/或侧壁上,其用于获取主机舱周边视野;照明模块安装在主机舱上端和/或下端和/或侧壁上,其用于照亮主机舱周边区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救援方法,基于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执行救援方法之前,条形气囊处于折叠和未充气状态,弧形剪叉支架处于折叠状态;
方法如下:
S01,搜寻并接近落水人员:将机器人放入水中,通过摄像头和照明模块辅助搜寻落水人员,搜寻到落水人员后,遥控机器人向靠近落水人员的方向移动,靠近落水人员后,调节机器人的姿态使条形气囊对准并贴住落水人员的腰部;
S02,条形气囊展开并充气:启动电机,驱动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带动活动板和轴座B沿基座的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弧形剪叉支架随着轴座B的移动而展开,进而带动条形气囊展开,使条形气囊环抱落水人员的腰部,随着条形气囊的展开,拉绳由松弛变为绷紧,拉绳绷紧后立即触发高压气瓶向条形气囊内部充气;
S03,条形气囊脱离及机器人返航:
a、高压气瓶放气的过程中,电磁铁断电,使条形气囊与弧形剪叉支架分离,条形气囊随即在浮力作用下带着落水人员上浮;
b、条形气囊与弧形剪叉支架分离后,启动电机,驱动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带动活动板和轴座B沿基座的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弧形剪叉支架随着轴座B的移动而折叠;然后在摄像头和照明模块的辅助下,遥控机器人向水面上移动,使机器人移动至岸边,通过岸边的工作人员回收机器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主机舱通过四个推进器A提供竖直方向的推进力,实现机器人上升、下降和竖向倾斜,通过四个推进器B提供水平方向的推进力,实现机器人前进、后退和水平转向。
2、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机器人的所有部件中,仅条形气囊与落水者身体发生接触,条形气囊展开和充气后,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并将落水者的腰部抱住;一方面,条形气囊与人体接触为“柔性接触”,当落水者在水中挣扎时不会碰伤或擦伤身体,另一方面,条形气囊会根据落水者的腰围自适应变形(对于腰围较小的落水者,条形气囊充气和展开后形成的C形开口角度相对较小,对于腰围较大的落水者,条形气囊充气和展开后形成的C形开口角度相对较大),不会出现夹伤落水者腰部皮肉的现象。
3、适用范围相对更广泛:救援落水者时,未充气且处于折叠状态的条形气囊与落水者的腰部相接触,在条形气囊充气和展开的过程中,能贴着落水者的腰部轮廓发生变形,直至环抱住落水者的腰部,整个救援过程所需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小,更有利于在狭窄水域开展救援任务。
4、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1、救援落水者时,当条形气囊环抱住落水者的腰部后,仅条形气囊这一个部件与机器人脱离,条形气囊与机器人脱离后通过浮力带着落水者上浮,不存在落水者挣扎而损坏刚性连接件的情况,相比于现有的水下救援机器人,上浮速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4.2、为满足条形气囊充气后与机器人完整脱离的设计要求,选用了气瓶拉绳式气囊结构,通过弧形剪叉支架的变形带动条形气囊从折叠变为展开,条形气囊展开后将拉绳绷紧,进而触发气瓶放气;也就是说,条形气囊的展开和充气这两个动作存在联动机制,不会出现充气时未展开,或展开后不充气的情况;
4.3、条形气囊充气后会立即产生浮力,从而给伸缩机构施加一个向上的弯矩,这会使伸缩机构产生相对于主机舱向上偏转的趋势,此时设置在伸缩机构与主机舱之间的缓冲机构可产生适应性弯曲(弹簧弯曲和中心杆球头在底座球窝内转动),将弯矩抵消,从而保证了伸缩机构与主机舱连接的可靠性。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机舱的仰视图;
图3为主机舱的俯视图;
图4为伸缩机构与条形气囊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装配图(视角1);
图5为伸缩机构与条形气囊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装配图(视角2);
图6为条形气囊充气后的状态图;
图7为伸缩机构在弧形剪叉支架折叠时的状态图
图8为伸缩机构在弧形剪叉支架展开时的状态图;
图9为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主机舱1;推进器A11;推进器B12;耳板13;端板A21;凸台A211;底座22;中心杆23;端板B24;凸台B241;弹簧25;基座31;滑槽311;活动板32;滚轮321;内弧齿条33;电机34;齿轮35;轴座A36;轴座B37;弧形剪叉支架38;电磁铁39;条形气囊4;铁磁性材料块41;高压气瓶42;排气口4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包括依次连接的主机舱1、缓冲机构、伸缩机构和条形气囊4。
主机舱1内部设有元器件安装腔,元器件安装腔用于提供给各类电器元件密闭防水的安装环境,主机舱1外部相对的两侧壁上固设有耳板13。主机舱1外部设有用于提供竖直方向推进力的推进器A11和用于提供水平方向推进力的推进器B12。推进器A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器A11两两对称布置在两块耳板13上,推进器B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器B12呈矩形布置在主机舱1底部,任意两个相邻的推进器B12提供的推进力相互垂直。
伸缩机构包括基座31、活动板32、内弧齿条33、电机34、齿轮35、轴座A36、轴座B37和弧形剪叉支架38。基座31上端设有呈弧形轨迹的滑槽311。活动板32下端设有与滑槽311相配合的滚轮321,活动板32通过滚轮321滑动安装在滑槽311上端,其可沿滑槽311做弧形轨迹移动。内弧齿条33固定安装在基座31上,其一侧为内弧形边,另一侧为外弧形边,内弧齿条33的内弧形边朝向主机舱1。电机34固定安装在活动板32上。齿轮35固定安装在电机34的机轴上,并与内弧齿条33相啮合,当齿轮35在电机34的驱动下沿内弧齿条33啮合滚动时,带动活动板32沿滑槽311做弧形轨迹移动。轴座A36固定安装在基座31上,轴座B37固定安装在活动板32上。弧形剪叉支架38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菱形单元,每两个相邻的菱形单元之间设有一根铰接轴,每根铰接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磁铁39,弧形剪叉支架38中部两个相邻的铰接轴分别与轴座A36和轴座B37铰接,弧形剪叉支架38随着轴座B37的移动而发生变形,进而折叠或展开,当弧形剪叉支架38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弧形剪叉支架38处于展开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
缓冲机构包括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连接的端板A21、底座22、中心杆23、端板B24和弹簧25。端板A21的外表面与主机舱1外壁固定连接,端板B24的外表面与伸缩机构的基座31固定连接,设定端板A21与端板B24分别相对的表面为内表面,设定端板A21与端板B24分别相背的表面为外表面。底座22固定安装在端板A21的内表面中心处,其内设有球窝,其上设有开口,开口连通至球窝。中心杆23一端设有与球窝形状相吻合的球头,中心杆23一端通过球头活动安装在底座22的球窝内,另一端从底座22的开口伸出后,固定连接在端板B24的内表面中心处。多根弹簧25围绕中心杆23呈环形均布在端板A21与端板B24之间,弹簧25一端与端板A21连接,另一端与端板B24连接,弹簧25通过弹力迫使中心杆23与底座22之间产生相互脱离的趋势,然而,中心杆23的球头无法通过开口离开球窝。
条形气囊4外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固设有多个铁磁性材料块41,条形气囊4通过铁磁性材料块41与电磁铁39磁力连接,并且,铁磁性材料块41与电磁铁39一一对应。条形气囊4随着弧形剪叉支架38的变形而折叠或展开,当条形气囊4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条形气囊4处于展开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
优选,条形气囊4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高压气瓶42,高压气瓶42用于向条形气囊4内部充气,高压气瓶42的瓶口处连接有拉绳(图中未示出),拉绳末端与条形气囊4上的铁磁性材料块41连接。当条形气囊4处于折叠状态时,拉绳松弛,高压气瓶42未放气,当条形气囊4处于展开状态时,拉绳绷紧,高压气瓶42触发放气。基于该结构,条形气囊4可在展开过程中自动充气,充分满足了条形气囊4充气后与机器人完整脱离的设计要求。
优选,条形气囊4外壁上设有排气口44,排气口44上螺纹连接有堵头。
优选,端板A21的内表面上设有呈环形均布的凸台A211,端板B24的内表面上设有呈环形均布的凸台B241,凸台A与凸台B相对布置并一一对应,位置相对的凸台A和凸台B分别供一根弹簧的两端插入,从而实现弹簧25两端分别与端板A21和端板B241连接。
优选,其还包括姿态控制机构,姿态控制机构包括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三轴磁力计、深度传感器和单片机。单片机的型号可选用STM32-F405F/F407,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三轴磁力计和深度传感器电连接,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推进器A11和推进器B12电连接。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三轴磁力计和单片机均安装在主机舱1的元器件安装腔内,深度传感器安装在主机舱1外部。姿态控制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机器人入水后,单片机实时获取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和三轴磁力计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四元数解算以获取实时融合姿态,融合姿态包含了三轴速度(包含X、Y、Z轴)、三轴角度和位移信息。深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深度信息和z轴速度信息,通过单片机将z轴速度信息更新至三轴速度信息中。单片机结合三轴速度信息,控制四个推进器A11的推力分配,实现机器人上升、下降和竖向倾斜,控制四个推进器B12的推力分配,实现机器人前进、后退和水平转向。
优选,弧形剪叉支架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30-60°,条形气囊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0-20°,基于此开口角度,可使拉伸后的条形气囊4大致呈环形,能够较好地“夹持”住落水者的腰部。
优选,其还包括摄像头、照明模块和蓄电池。摄像头安装在主机舱1上端和/或下端和/或侧壁上,其用于获取主机舱1周边视野;照明模块安装在主机舱1上端和/或下端和/或侧壁上,其用于照亮主机舱1周边区域。
一种水下救援方法,基于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执行救援方法之前,条形气囊处于折叠和未充气状态,弧形剪叉支架处于折叠状态。
救援方法如下:
S01,搜寻并接近落水人员:将机器人放入水中,通过摄像头和照明模块辅助搜寻落水人员,搜寻到落水人员后,遥控机器人向靠近落水人员的方向移动,靠近落水人员后,调节机器人的姿态使条形气囊对准并贴住落水人员的腰部。
S02,条形气囊展开并充气:启动电机34,驱动齿轮35沿内弧齿条33啮合滚动,带动活动板32和轴座B37沿基座31的滑槽311做弧形轨迹移动,弧形剪叉支架38随着轴座B37的移动而展开,进而带动条形气囊4展开,使条形气囊4环抱落水人员的腰部,随着条形气囊4的展开,拉绳由松弛变为绷紧,拉绳绷紧后立即触发高压气瓶41向条形气囊4内部充气。
S03,条形气囊脱离及机器人返航:
a、高压气瓶41放气的过程中,电磁铁39断电,使条形气囊4与弧形剪叉支架38分离,条形气囊4随即在浮力作用下带着落水人员上浮;
b、条形气囊4与弧形剪叉支架38分离后,启动电机34,驱动齿轮35沿内弧齿条33啮合滚动,带动活动板32和轴座B37沿基座31的滑槽311做弧形轨迹移动,弧形剪叉支架38随着轴座B37的移动而折叠;然后在摄像头和照明模块的辅助下,遥控机器人向水面上移动,使机器人移动至岸边,通过岸边的工作人员回收机器人。

Claims (9)

1.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接的主机舱、伸缩机构和条形气囊;主机舱内部设有元器件安装腔,主机舱外部设有用于提供竖直方向推进力的推进器A和用于提供水平方向推进力的推进器B;伸缩机构在一侧直接或间接与主机舱外壁连接,在另一侧与条形气囊可拆卸连接,其用于控制条形气囊折叠或展开,当条形气囊折叠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条形气囊展开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伸缩机构包括基座、活动板、内弧齿条、电机、齿轮、轴座A、轴座B和弧形剪叉支架;基座直接或间接与主机舱连接,基座上端设有呈弧形轨迹的滑槽;活动板下端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滚轮,活动板通过滚轮滑动安装在滑槽上端,其可沿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内弧齿条固定安装在基座上,其一侧为内弧形边,另一侧为外弧形边,内弧齿条的内弧形边朝向主机舱;电机固定安装在活动板上;齿轮固定安装在电机的机轴上,并与内弧齿条相啮合,当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时,带动活动板沿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轴座A固定安装在基座上,轴座B固定安装在活动板上;弧形剪叉支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菱形单元,每两个相邻的菱形单元之间设有一根铰接轴,每根铰接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磁铁,弧形剪叉支架中部两个相邻的铰接轴分别与轴座A和轴座B铰接,弧形剪叉支架随着轴座A的移动而发生变形进而折叠或展开,当弧形剪叉支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弧形剪叉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相应的,条形气囊外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固设有多个铁磁性材料块,条形气囊通过铁磁性材料块与电磁铁磁力连接,并且,铁磁性材料块与电磁铁一一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弧形剪叉支架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30-60°,条形气囊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0-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条形气囊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高压气瓶,高压气瓶用于向条形气囊内部充气,高压气瓶的瓶口处连接有拉绳,拉绳末端与条形气囊上的铁磁性材料块连接;当条形气囊处于折叠状态时,拉绳松弛,高压气瓶未放气,当条形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拉绳绷紧,高压气瓶触发放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其还包括设在在伸缩机构与主机舱之间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连接的端板A、底座、中心杆、端板B和弹簧;设定端板A与端板B分别相对的表面为内表面,设定端板A与端板B分别相背的表面为外表面,端板A的外表面与主机舱的外壁固定连接,端板B的外表面与伸缩机构的基座固连;底座固定安装在端板A的内表面中心处,其内设有球窝,其上设有开口,开口连通至球窝;中心杆一端设有与球窝形状相吻合的球头,中心杆一端通过球头活动安装在底座的球窝内,另一端从底座的开口伸出后,固定连接在端板B的内表面中心处;多根弹簧围绕中心杆呈环形均布在端板A与端板B之间,弹簧一端与端板A连接,另一端与端板B连接,弹簧通过弹力使中心杆与底座之间产生相互脱离的趋势,然而,中心杆的球头无法通过开口离开球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端板A的内表面上设有呈环形均布的凸台A,端板B的内表面上设有呈环形均布的凸台B,凸台A与凸台B相对布置并一一对应,位置相对的凸台A和凸台B分别供一根弹簧的两端插入,从而实现弹簧两端分别与端板A和端板B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主机舱外部相对的两侧壁上固设有耳板;推进器A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器A两两对称布置在两块耳板上,推进器B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器B呈矩形布置在主机舱底部,任意两个相邻的推进器B提供的推进力相互垂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其还包括视觉支持机构;视觉支持机构包括摄像头和照明模块;摄像头安装在主机舱上端和/或下端和/或侧壁上,其用于获取主机舱周边视野;照明模块安装在主机舱上端和/或下端和/或侧壁上,其用于照亮主机舱周边区域。
9.一种水下救援方法,基于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执行救援方法之前,条形气囊处于折叠和未充气状态,弧形剪叉支架处于折叠状态;
方法如下:
S01,搜寻并接近落水人员:将机器人放入水中,通过摄像头和照明模块辅助搜寻落水人员,搜寻到落水人员后,遥控机器人向靠近落水人员的方向移动,靠近落水人员后,调节机器人的姿态使条形气囊对准并贴住落水人员的腰部;
S02,条形气囊展开并充气:启动电机,驱动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带动活动板和轴座B沿基座的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弧形剪叉支架随着轴座B的移动而展开,进而带动条形气囊展开,使条形气囊环抱落水人员的腰部,随着条形气囊的展开,拉绳由松弛变为绷紧,拉绳绷紧后立即触发高压气瓶向条形气囊内部充气;
S03,条形气囊脱离及机器人返航:
a、高压气瓶放气的过程中,电磁铁断电,使条形气囊与弧形剪叉支架分离,条形气囊随即在浮力作用下带着落水人员上浮;
b、条形气囊与弧形剪叉支架分离后,启动电机,驱动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带动活动板和轴座B沿基座的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弧形剪叉支架随着轴座B的移动而折叠;然后在摄像头和照明模块的辅助下,遥控机器人向水面上移动,使机器人移动至岸边,通过岸边的工作人员回收机器人。
CN202211307868.7A 2022-10-25 2022-10-25 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 Pending CN1157831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7868.7A CN115783187A (zh) 2022-10-25 2022-10-25 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7868.7A CN115783187A (zh) 2022-10-25 2022-10-25 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3187A true CN115783187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33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7868.7A Pending CN115783187A (zh) 2022-10-25 2022-10-25 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8318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8342A (zh) * 2023-10-12 2023-11-17 中国海洋大学 航行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8342A (zh) * 2023-10-12 2023-11-17 中国海洋大学 航行器
CN117068342B (zh) * 2023-10-12 2024-02-06 中国海洋大学 航行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00557A1 (zh) 一种水下仿龟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219361294U (zh) 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
CN115783187A (zh) 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
CN101678883A (zh) 可充气救生泳衣
CN111152902A (zh) 一种水下滑翔机采用的升降台爪式auv释放与回收装置
CN104085515B (zh) 救捞装置及救捞方法
WO2020187265A1 (zh) 一种碰撞防护装置
CN113733070B (zh) 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58318B (zh) 基于伸缩翼的混合式双向垂直剖面仪及其双向定域方法
CN212099287U (zh) 一种用于海上救援的无人机
CN207594862U (zh) 一种汽车落水自救车门
CN208585393U (zh) 一种可遥控式救生圈
CN219361295U (zh) 水下救援机器人气囊控制总成
CN117508677B (zh) 一种应急救援无人机
CN219361301U (zh) 水下救援机器人气囊形态控制机构
WO2022117814A1 (de) Wasserrettungsroboter
CN114132459A (zh) 可控的潜水自航u型动力救生圈及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6022309A (zh) 一种落水人员救援机械爪
CN111017157B (zh) 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充气漂浮平台
CN214524339U (zh) 一种水面救生设备
KR20150001199U (ko) 가스 팽창식 튜브가 구비된 무인 구명보트
CN214451848U (zh) 一种搜救无人机
WO2020103307A1 (zh) 一种充气救生漂浮载体
CN207617940U (zh) 水上救援装置
CN207809728U (zh) 遥控救生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