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6862A - 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6862A
CN115776862A CN202180048555.1A CN202180048555A CN115776862A CN 115776862 A CN115776862 A CN 115776862A CN 202180048555 A CN202180048555 A CN 202180048555A CN 115776862 A CN115776862 A CN 115776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endoscope
light source
lens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85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边大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776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68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6Optic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7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light-conductive means, e.g. optical fib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11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 A61B1/0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using wireless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6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optical, e.g. for light supply c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3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wavelength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61Endoscope light sources
    • A61B1/0669Endoscope light sources at proximal end of an endosco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6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using light gu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55Control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61Endoscope light sources
    • A61B1/0684Endoscope light sources us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论内窥镜的动作状态如何,都能够防止照明光的光量降低及配光劣化的内窥镜系统。内窥镜(12)具有插入部(21)、连接器(25)及导光部(26)。光源装置(14)具有光源部(42)。导光部(26)包括:光导件(51、52),在内窥镜(12)连接到光源装置(14)的情况下,将来自光源部(42)的照明光引导到插入部(21)的前端部(21A);及透镜部件(53),抑制从前端部(21A)射出的照明光的、各种颜色相对于配光角的相对强度的偏差。透镜部件(53)设置在具有刚性的连接器(25)的内部。

Description

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内窥镜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中被广泛利用。内窥镜具有插入到受检体内的插入部,从插入部的前端部将照明光照射于观察对象。在内窥镜的内部具备将从光源装置供给的照明光引导到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导光部。导光部引导照明光,并通过照亮观察对象能够观察受检体内部。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内窥镜中,导光部具备多个光导件。光导件例如由将石英类光纤或多成分类光纤捆束而成的光纤束构成。在这种光纤束中,由石英类光纤构成的光纤束的挠性优异,但光衰减率高。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内窥镜中,在多个光导件之间配置有透镜。通过使用该透镜,防止光量降低及配光劣化,将来自光源侧光导件的端部的光传输到前端部侧光导件的端部。
另一方面,在内窥镜中,为了以各种角度来观察观察部位,或者为了容易插入,在插入部的前端设置有可弯曲的弯曲部。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内窥镜中,在弯曲部的内部配置有光导件的端部和透镜。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965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内窥镜中,由于将光导件的端部和透镜配置在弯曲部的内部,因此有可能产生光轴偏移。即,在弯曲部弯曲的情况下,由于与透镜对置的光源侧及前端部侧的光导件的端部的中心轴和光量降低及配光劣化防止用透镜的中心轴不一致,因此产生光量降低及配光劣化等性能降低的可能性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内窥镜的动作状态如何,都能够防止照明光的光量降低及配光劣化的内窥镜系统。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是具备:内窥镜,具有插入部、照明光射出端及导光部;及光源装置,导光部包括光导件和光学部件,光学部件设置在内窥镜的内部的比照明光射出端更靠基端侧且具有刚性的部位。插入部插入到受检体内。照明光射出端设置于插入部的前端部。导光部引导照明光。光源装置与内窥镜连接,并具有发出彼此不同色光的多个光源,由光源发出将多个色光混合而成的照明光。在内窥镜连接到光源装置的情况下,光导件将来自光源的照明光引导到照明光射出端。光学部件抑制由光导件引导并从照明光射出端射出的照明光的、各种颜色相对于配光角的相对强度的偏差。
优选为,导光部具有多个光导件,光学部件是配置在多个光导件之间的透镜部件。
优选为,光导件及透镜部件配置在由光导件引导的照明光的发光点比透镜部件的入射侧的焦点更靠近透镜部件的位置。
优选为,透镜部件的透镜面相对于光导件的射出端及入射端隔开间隔地配置。
优选为,内窥镜具有与光源装置连接的连接器,光学部件配置在连接器的内部。进一步优选为,连接器具有在与光源装置连接时插入到光源装置的内部的光导棒,光学部件配置在光导棒的内部。
优选为,插入部具有改变前端部的朝向的弯曲部,光学部件设置在内窥镜的内部的除弯曲部以外的部位。
优选为,内窥镜具备与插入部连接设置的操作部,光学部件设置于操作部。
优选为,多个光导件中的位于光学部件的入射侧的光导件在光轴方向上的入射端到射出端的尺寸为5mm以上。优选为,透镜部件在透镜面上形成有防反射膜。
优选为,透镜部件在以光源发出的多种色光中的一种色光的相对强度为基准的情况下,使其他色光的相对强度与设为基准的色光的相对强度之差在±5%以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内窥镜系统,无论内窥镜的动作状态润滑,都能够防止照明光的光量降低及配光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内窥镜系统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内窥镜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3是光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6是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连接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8是放大图7的一部分并表示透镜部件周边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9是间隔部件、透镜部件及0形环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1光导件、第2光导件及透镜部件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第1光导件的入射端中的端面形状的端面图。
图12是表示第2光导件的射出端中的端面形状的端面图。
图13是在导光部中的照明光穿过透镜部件之前的位置上,表示各种颜色照明光相对于配光角的相对强度的照明特性。
图14是在导光部中的照明光穿过透镜部件之后的位置上,表示各种颜色照明光相对于配光角的相对强度的照明特性。
图1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内窥镜的结构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内窥镜系统的概略结构]
如图1所示,内窥镜系统10具有内窥镜12、光源装置14、处理器装置16、监视器18及控制台20。内窥镜12例如是腹腔镜等硬性内窥镜,具备插入到受检体内的细长的硬性插入部21、与插入部21的基端部连接设置的L字形手柄部22、基端部经由手柄部22连接到插入部21的软性通用电缆23、以及设置在通用电缆23的中途部分的开关配置部件24。
在通用电缆23的基端部设置有连接器25,内窥镜12经由连接器25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光源装置14的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通用电缆23是引导光源装置14发出的照明光的导光部26(参考图2)、控制设置在插入部21的前端部21A上的摄像传感器33的控制线、在拍摄到被照射照明光的观察对象时发送摄像传感器33输出的图像信号的信号线、向摄像传感器等各部分供给电力的电力线等成为一体的电缆。另外,在图2中,为了避免附图的复杂化,省略了控制线、信号线及电力线。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0中,具备如下结构:在内窥镜12与光源装置14之间,经由连接器25和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以非接触方式传输电力及光信号等。并且,作为配置在前述开关配置部件24上的操作开关24A,例如,能够适用将显示于监视器18上的图像切换为通常的摄像图像和特殊光的图像(例如,WL(whiteLight:白光)图像、BLI(BLueLASERImaging:蓝色激光成像)图像、LCI(LinkedCoLorImaging:联动成像)图像或低氧成像图像)的图像切换开关。并且,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适用图像静止开关、摄影开关、具备望远和广角的按钮的变焦开关、插入部前端部的清洗开关、光强度调整开关或灵敏度调整开关等。
[内窥镜的概略结构]
如图2所示,在插入部21的前端部21A设置有观察部27和照明光射出端(以下,简称为射出端。)28。观察部27具备观察窗29、配置在观察窗29的背部的摄像透镜组31及棱镜32、以及摄像传感器33。
摄像传感器33例如是具有原色系滤色器的颜色传感器,具备具有蓝色滤色器的B像素(蓝色像素)、具有绿色滤色器的G像素(绿色像素)、以及具有红色滤色器的R像素(红色像素)这三种像素。蓝色滤色器主要透射紫色到蓝色的光。绿色滤色器主要透射绿色光。红色滤色器主要透射红色光。如上所述,若使用原色系摄像传感器33拍摄观察对象,则最大能够同时得到从B像素得到的B图像(蓝色图像)、从G像素得到的G图像(绿色图像)、以及从R像素得到的R图像(红色图像)这三种图像。
另外,作为摄像传感器33,能够适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摄像传感器33是原色系颜色传感器,但也能够使用补色系颜色传感器。补色系颜色传感器例如具有设置有青色滤色器的青色像素、设置有品红色滤色器的品红色像素、设置有黄色滤色器的黄色像素、以及设置有绿色滤色器的绿色像素。在使用补色系颜色传感器的情况下,从上述各种颜色的像素得到的图像若进行补色-原色颜色转换,则能够转换为B图像、G图像及R图像。并且,代替颜色传感器,也可以使用未设置有滤色器的单色传感器作为摄像传感器33。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BGR等各种颜色的照明光依次拍摄观察对象,能够得到上述各种颜色的图像。
[处理器装置的概略结构]
处理器装置16控制光源装置14发出的照明光的光量或发光时刻、摄像传感器33的动作等,并使用拍摄被照射照明光的观察对象而得到的图像信号生成内窥镜图像。并且,处理器装置16与监视器18及控制台20电连接。监视器18显示处理器装置16生成的内窥镜图像、与内窥镜图像有关的信息等。控制台20是接受功能设定等输入操作的用户界面。
[光源装置的概略结构]
如图2所示,光源装置14具备光源部42、光源控制部43、无线通信部44及无线供电部45。光源部42发出用于照亮观察对象的照明光。光源控制部43控制光源部42。另外,虽热省略图示,但光源装置14具备处理器装置16和进行控制信号及图像信号等的传输的信息传输部。
光源部42是多色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半导体光源。光源控制部43通过LED的接通/断开、或LED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的调整来控制照明光的发光量。另外,作为构成光源部42的半导体光源,并不限定于LED,也可以是LD(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等。
光源部42具有V-LED(VioletLight Emitting Diode:紫光发光二极管)42a、B-LED(BlueLight Emitting Diode:蓝光发光二极管)42b、G-LED(GreenLight Emitting Diode:绿光发光二极管)42c及R-LED(RedLightEmitting Diode:红光发光二极管)42d这四种颜色的LED。
LED42a~42d发出彼此不同的色光。例如,V-LED42a发出波长带为380nm~420nm的紫色光V。B-LED42b发出波长带为420nm~500nm的蓝色光B。G-LED42c发出达到波长带为480nm~600nm的绿色光G。R-LED42d发出波长带达到600nm~650nm的红色光R。另外,从每个LED42a~42d发出的光各自的中心波长与峰值波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光源控制部43通过独立地控制每个LED42a~42d的点亮或熄灭、以及点亮时的发光量等,进行照明光的发光时刻、发光期间、光量及分光光谱的调节。光源控制部43中的点亮及熄灭的控制在每个观察模式中不同。另外,基准亮度可以通过控制台20等来设定。
在正常模式下,光源控制部43使V-LED42a、B-LED42b、G-LED42c、R-LED42d全部点亮。由此,在正常模式中,从光源装置14发出包括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的正常模式用多色光作为正常光。正常光混合有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由于从蓝色频带到红色频带具有恒定以上的强度,因此几乎是白色的白色光。另外,白色光如氙灯发出的白色光那样,不仅包括将蓝色成分、绿色成分、红色成分的波长带全部包括在内的宽频带光,而且还包括将蓝色成分、绿色成分、红色成分的至少三种颜色各自的波长带的光混合而成的照明光。
在特殊模式的情况下,光源控制部43使V-LED42a、B-LED42b、G-LED42c及R-LED42d全部点亮,但此时设定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间的光量比,以增大紫色光所占比例。由此,特殊光变成蓝色调光。另外,以下,主要对发出白色光作为照明光的正常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
并且,光源装置14与处理器装置16电连接,内窥镜12的连接器25经由光源装置14与处理器装置16连接。光源装置14和连接器25的图像信号等的收发是无线通信。因此,光源装置14将以无线方式与连接器25收发的图像信号等传输到处理器装置16。此外,光源装置14向连接器25供给用于驱动摄像传感器33等的电力,但该电力供给也以无线方式进行。
如图3所示,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设置有卡止部41A、41B、抵接面41C、嵌合凹部41D及连接孔41E。抵接面41C为与后述连接器25的前表面61A抵接的平坦面。卡止部41A、41B位于相对于抵接面41C突出的位置,在连接有连接器25的情况下,卡止连接器25而维持连接。嵌合凹部41D是比抵接面41C凹陷一级的凹部,供后述连接器25的嵌合凸部61B嵌合。连接孔41E是设置在嵌合凹部41D的内部的贯穿孔,供连接器25的光导棒65插入。
在将连接器25连接于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的情况下,通过将光导棒65插入到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的连接孔41E中,第1光导件51的入射端51A对置于光源装置14的光源部42。由此,来自光源部42的照明光经由第1光导件51及透镜部件53传输,并从第2光导件52的射出端28照射到插入部21的前方。
并且,在抵接面41C的下部的背后,设置有与连接器25的无线通信部63以无线方式通信的无线通信部44、以及向连接器25的无线受电部64供给电力的无线供电部45。无线通信部44包括图像信号接收部46(参考图2)。图像信号接收部46从连接器25的图像信号发送部66接收图像信号。无线通信部44的连接孔44A成为插入连接器25的连接销63A的形状的孔部。无线供电部45例如是线圈(所谓的初级线圈),以电磁感应方式、磁共振方式等非接触电力传输方式向无线受电部64供给电力。
在将内窥镜12的连接器25连接到光源装置14的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的情况下,光源部42发出的照明光例如通过棱镜、导光杆等导光部件(未图示)入射于内窥镜12的导光部26。
导光部26内置于包括通用电缆23及连接器25的内窥镜12内,并将照明光引导至内窥镜12的前端部21A。在前端部21A中设置有射出端28。射出端28配置在观察窗29的周围,是后述第2光导件52的前端。在本实施方式中,观察窗29及射出端28从前端部21A的前端面露出。光源部42发出的照明光由导光部26从光源部42引导,并从射出端28照射到观察对象。
导光部26具有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作为光导件51、52,是将光纤捆束而成的光纤束。透镜部件53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光学部件。构成光导件51、52的光纤例如是石英类光纤或多成分类光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的一部分及透镜部件53设置在连接器25的内部,更具体而言,设置在光导棒65(参考图7)的内部。另外,对光导棒65的结构进行后述。
[连接器的概略结构]
如图4所示,连接器25具有外壳61、屏蔽壳62(参考图6)、无线通信部63、无线受电部64及光导棒65。以下,将连接器25正确地连接于光源装置14的姿势设为“连接姿势”,将以连接姿势将连接器25连接于光源装置14的连接方向设为Z方向,将连接姿势的连接器25的铅垂方向设为Y方向,并且将与Z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水平面内方向设为X方向。Z方向的正侧设为从连接器25观察时光源装置14所在一侧,Y方向的正侧设为铅垂上方,并且X方向的正侧设为从Z方向的负侧向正侧观察时的左方向。另外,以下,有时将连接器25的连接方向即Z方向的正侧称为基端侧、基端部,将Z方向的负侧称为前端侧、前端部。
外壳61容纳无线通信部63及无线受电部64,在连接姿势下,光导棒65从位于光源装置14侧的前表面61A突出。无线通信部63与光源装置14进行无线通信。无线受电部64从光源装置14以无线方式接受电力供给。光导棒65突出的位置是在连接姿势下位于铅垂上方的一侧,因此外壳61在连接姿势下位于铅垂下方的一侧容纳无线通信部63及无线受电部64。
在光导棒65的基端部分设置有与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的嵌合凹部41D嵌合的嵌合凸部61B,该嵌合凸部61B从前表面61A突出。光导棒65的中心轴LLG平行于Z方向。
如图5所示,光导棒65配置在前表面61A的X方向上的中央。并且,在外壳61中,在连接姿势下位于铅垂上方的上表面61C为曲面,在连接姿势下位于铅垂下方的下表面61D为平面。光导棒65设置在前表面61A的上表面61C侧。相对于此,无线通信部63及无线受电部64左右并排地收纳于前表面61A的下表面61D侧。
无线通信部63包括图像信号发送部66(参考图2)。构成图像信号发送部66的基板等电子零件容纳于金属制屏蔽壳62的内部。图像信号发送部66将拍摄被照射照明光的观察对象而得到的图像信号以无线方式发送到光源装置14的图像信号接收部46。无线通信部63进行的无线通信是光通信,例如,优选为使用了近红外光(波长为约0.7μm至2.5μm左右的光)的近红外通信。
无线通信部63具有连接销63A。连接销63A在前端部具有光信号的射出端,通过将连接销63A连接于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的连接孔44A,可以与光源装置14的无线通信部44进行光信号的收发。由此,图像信号发送部66的光信号以非接触方式光发送到光源装置14的图像信号接收部46。光发送到图像信号接收部46的图像信号发送到处理器装置16。从内窥镜12经由光源装置14发送到处理器装置16的图像信号被实施图像处理,并作为内窥镜图像显示于监视器18上。另外,作为光源装置14的无线通信部44及连接器25的无线通信部63的功能,并不限定于上述功能,例如,也可以收发控制内窥镜12的摄像传感器33等的控制信号。
无线受电部64例如是线圈(所谓的次级线圈),从设置在光源装置14中的无线供电部45以非接触电力传输方式接受电力供给。
无线受电部64固定于屏蔽壳62。另外,利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进行电力供给的内窥镜是通过日本特开2016-67534号公报而公知的,因此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无线受电部64由于设置在前表面61A的背后,因此穿过前表面61A从光源装置14接受电力供给。无线受电部64向摄像传感器33等内窥镜12的各部分供给电力。
在连接器25连接到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的情况下,通过在外壳61的上表面61C及下表面61D上卡止而卡止连接器25并维持连接。如上所述,在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上设置有卡止部41A、41BB。相应地,在连接器25的上表面61C上设置有供光源装置14的卡止部41A嵌合的槽61E,在连接器25的下表面61D上设置有供光源装置14的卡止部41B嵌合的槽61F。
如图6所示,外壳61具有壳体主体68和壳体盖69,通过使壳体盖69结合于壳体主体68的基端部而构成为中空状。构成外壳61的壳体主体68及壳体盖69由耐热性及耐化学性高的树脂制成。
壳体盖69设置有上述前表面61A及嵌合凸部61B,具有上表面61C及下表面61D的一部分。在壳体盖69的后端部外周面上嵌合有作为密封部件的O形环71。该O形环71是密封外壳61的内部的多个密封部件之一。
在嵌合凸部61B的中央部形成有将光导棒65导出到外部的导出孔61G。光导棒65其基端部固定于配置在外壳61的内部的托架72。托架72形成为L字形,固定在壳体主体68的内侧。通过托架72固定于壳体盖69的内周面69A(参考图7),光导棒65被壳体主体68及壳体盖69支撑。
在光导棒65的外周面上嵌合有具有弹性的O形环73,光导棒65经由O形环73嵌合于导出孔61G。与0形环71同样,该O形环73也是密封外壳61的内部的多个密封部件之一。
[光导棒的概略结构]
如图7所示,光导棒65具备第1光导棒74和第2光导棒75。第1光导棒74及第2光导棒75由刚性高的金属等形成为圆筒形状。第1光导棒74在内侧容纳入射窗76、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入射窗76是透明的盖玻璃,固定于第1光导棒74的基端部。来自光源部42的照明光经由该入射窗76穿过,照明光入射于第1光导件51。在第1光导棒74的基端部内周面上嵌合有具有弹性的O形环81。0形环81在入射窗76与第1光导棒74之间变形并密合于两者,由此确保第1光导棒74的基端部上的气密性。
第1光导件51以由第1套圈(ferrule)77保持的状态,第2光导件52以由第2套圈78保持的状态,透镜部件53以由间隔件79保持的状态固定在第1光导棒74的内部。
如图8所示,第1套圈77呈圆筒形状,其在中心设置有沿着轴向贯穿的光导插入孔77A。在光导插入孔77A中插入有第1光导件51。第1光导件51例如通过粘接剂等粘接而固定于光导插入孔77A。在第1套圈77的外周面上嵌合有具有弹性的0形环82。
第1套圈77与第1光导件51及O形环82一同从第1光导棒74的前端侧插入至靠近入射窗76的位置,并嵌合于第1光导棒74的内周面。由此,第1光导件51与第1套圈77一同固定于第1光导棒74。并且,O形环82在第1套圈77与第1光导棒74之间变形并密合于两者,由此确保第1套圈77与第1光导棒74之间的气密性。
第2套圈78呈圆筒形状,其在中心设置有沿着轴向贯穿的光导插入孔78A。在光导插入孔78A中插入有第2光导件52的基端部。第2光导件52从光导插入孔78A的前端侧突出,并穿过第2光导棒75、连接器25、通用电缆23、手柄部22及插入部21固定于内窥镜12的前端部21A。
第2光导件52的基端部例如通过粘接剂等粘接而固定于光导插入孔78A。第2套圈78在与第1套圈77对置的基端面上设置有开口部78B。开口部78B是形成为内径比光导插入孔78A大的圆形开口部。在开口部78B上嵌合有间隔件79。并且,在开口部78B上形成有卡止槽78C。
在第2套圈78的外周面上,具有形成为外径大一级的大径部78D和外径小于大径部78D的小径部78E。大径部78D嵌合于第1光导棒74的内周面。由此,第2光导件52的基端部与第2套圈78一同固定于第1光导棒74。另外,第2光导件52的基端从光导插入孔78A的基端侧突出到开口部78B的内部。并且,小径部78E在与第1光导棒74的内周面之间具有间隙。
如图9所示,间隔件79呈圆板形状,其在中心设置有沿着轴向贯穿的贯穿孔79A。间隔件79在贯穿孔79A的前端侧具有透镜部件保持部79B、O形环容纳部79C。透镜部件保持部79B是比贯穿孔79A大一圈的开口部,内径与透镜部件53的外径匹配地形成。透镜部件保持部79B通过嵌合透镜部件53的外周面而保持透镜部件53。
0形环容纳部79C是形成为内径比透镜部件保持部79B大一圈的开口部。O形环容纳部79C在内部容纳具有弹性的O形环83。另外,0形环83的内径小于透镜部件53的外径及第2光导件52的基端部中的外径。
间隔件79在外周面79D上形成有被卡止部79E。被卡止部79E可以是沿着外周面79D的圆环状突起部,也可以是从外周面79D突出的多个突起部。被卡止部79E卡止于开口部78B的卡止槽78C。间隔件79的外周面79D与开口部78B的内周面匹配地形成。
在将透镜部件53保持于透镜部件保持部79B,并且在0形环容纳部79C中容纳有O形环83的状态,间隔件79固定于第2套圈78的开口部78B。外周面79D嵌合于开口部78B的内周面,并且被卡止部79E卡止于卡止槽78C。由此,间隔件79相对于开口部78B的位置受到限制,因此不会从开口部78B脱离。
如上所述,第2光导件52的基端突出到开口部78B的内部。因此,在间隔件79固定于第2套圈78的开口部78B的情况下,第2光导件52的基端突出到间隔件79的内部,并将O形环83向基端侧按压。透镜部件53通过从第2光导件52经由O形环83受到的按压而被按压到间隔件79的基端侧。
透镜部件53经由间隔件79固定于第2套圈78,进而通过第2套圈78嵌合于第1光导棒74而固定于第1光导棒74。透镜部件53受到由O形环83朝向基端侧的按压,并且抵接于贯穿孔79A的端缘。由此,透镜部件53相对于间隔件79的轴向位置受到限制。
如图8所示,第2光导棒75结合于第1光导棒74的前端侧。第2光导棒75在基端部具有嵌合部75A。嵌合部75A形成为外径小于第2光导棒75的外径最大部分的外周面的外径,并嵌合于第1光导棒74的内周面。并且,嵌合部75A的最基端侧的端部75B形成为厚度小,并插入到在第2套圈78的小径部78E与第1光导棒74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中。
通过嵌合部75A与第1光导棒74的内周面的嵌合,第1光导棒74与第2光导棒75结合,并且第2套圈78的位置受到限制。由此,第2套圈78不会向前端侧脱离。另外,第1光导棒74与第2光导棒75的结合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使用粘接剂或连接部件等能够连接两者的结构即可。
并且,在嵌合部75A上嵌合有具有弹性的O形环84。O形环84在第1光导棒74的内周面与嵌合部75A之间变形并密合于两者,由此确保第1光导棒74与第2光导棒75之间的气密性。如上所述,通过在第1光导棒74及第2光导棒75上安装O形环81、82、84等,当内窥镜12由高压釜进行杀菌处理时,防止高温及高压的饱和水蒸气进入到第1光导棒74及第2光导棒75的内部。
如上所述,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经由第1套圈77、第2套圈78及间隔件79固定于第1光导棒74的内部。由此,透镜部件53配置在第1光导件51与第2光导件52之间。并且,由于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分别保持在第1套圈77、第2套圈78及间隔件79的中心,因此光导棒65的中心轴LLG、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的中心轴一致。
如图10所示,透镜部件53是入射侧的透镜面53A为平面状且射出侧的透镜面53B为凸状的平凸透镜。另外,并不限定于此,透镜部件53也可以是双凸透镜、弯月形透镜等。优选为,透镜部件53在透镜面53A、53B上形成被称为AR(anti-reflective coating:抗反射涂层)涂层的防反射膜。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导光部26中的照明光的光量降低。另外,图10表示构成导光部26的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的位置关系,为了防止附图的复杂化,省略了第1光导件51及第2光导件52的包覆等。
由于透镜面53A抵接于贯穿孔79A的端缘、且透镜面53B从O形环83受到按压,因此透镜部件53的轴向位置受到限制。由此,透镜部件53的透镜面53A、53B与第1光导件51的射出端51B及第2光导件52的入射端52A隔开间隔地配置。具体而言,透镜面53A相对于第1光导件51的射出端51B具有间隙D1的间隔。另外,间隙D1大于0mm,优选为0.5mm以下。
另一方面,由于在透镜部件53与第2光导件52之间夹持有0形环83的至少一部分,因此透镜面53B相对于第2光导件52的入射端52A具有间隙D2的间隔。另外,间隙D2大于0mm,优选为0.5mm以下。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导光部26中,与光源部42对置的第1光导件51的入射端51A呈圆形状端面,但如图12所示,为了便于前端部21A的组件配置,前端部21A中的第2光导件52的射出端28形成为位于观察部27的周围的圆弧状。因此,难以在前端部21A上配置透镜部件53。相对于此,由于光导棒65的内部没有阻碍透镜部件53的配置的组件,因此容易配置。
在第1光导件51及透镜部件53中,第1光导件51的发光点配置在比透镜部件53的入射侧的焦点P更靠近透镜面53A的位置。由此,从第1光导件51发光点发出的照明光若穿过透镜部件53,则向扩散的方向行进。因此,使用了透镜部件53的导光部26能够获得防止光量降低及防止配光劣化的效果。另外,第1光导件51在射出端51B上形成发光点。因此,第1光导件51的从入射端51A到射出端51B在轴向上的尺寸L1优选为5mm以上。
如上所述,在连接器25连接到光源装置14的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的情况下,第1光导件51及第2光导件52将光源部42发出的照明光引导到射出端28。如上所述,透镜部件53是防止由第1光导件51及第2光导件52引导并从射出端28射出的照明光的光量降低及配光劣化的透镜。具体而言,透镜部件53是抑制由第1光导件51及第2光导件52引导并从射出端28射出的照明光的、各种颜色相对于配光角的相对强度的偏差的透镜。
图13及图14所示的曲线图是在导光部26中照明光穿过透镜部件53之前的位置(图13)和照明光穿过透镜部件53之后的位置(图14)上,测定出表示各种颜色的照明光(LED光)相对于配光角的相对强度的照明特性的结果。另外,在此所说的相对强度是指,关于各种颜色的LED光,将配光角为0°时的光强度设为1,将配光角为0°以外的光强度以相对于0°时的光强度的比率来表示。另外,光强度是光在光束的单位立体角内的密度。
在穿过透镜部件53之前的位置上,具体而言,在第1光导件51的射出端51B上,如图13所示,在由光源部42发光并由导光部26引导的LED光即紫色光V、蓝色光B、绿色光G、红色光R的相对于配光角的相对强度中存在偏差。尤其,在配光角为±25°附近的相对强度的偏差大。
另一方面,在穿过透镜部件53之后的位置,具体而言,在第2光导件52的射出端28上,如图14所示,由光源部42发光且由导光部26引导的LED光,即紫色光V、蓝色光B、绿色光G、红色光R的相对于配光角的相对强度一致。即,能够抑制相对强度的偏差。另外,在此所说的相对强度一致是指,各种颜色相对于配光角的相对强度的差异非常少,优选为,在以绿色光G的相对强度为基准的情况下,使紫色光V、蓝色光B、红色光R的相对强度与绿色光G的相对强度之差均在±5%以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构成导光部26,并且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固定于具有刚性的第1光导棒74的内部。因此,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的光轴的位置不会偏移。因此,无论内窥镜12的动作状态如何,导光部26都能够由透镜部件53防止照明光的光量降低及配光劣化。
并且,内窥镜12每次使用时需要进行杀菌处理。在该情况下,通常使用高压釜进行杀菌处理。在该杀菌处理时,包括光导棒65的连接器25在高温及高压(例如,135℃、5大气压)的饱和水蒸气中暴露20分钟左右。
如果在透镜部件53与第1光导件51及第2光导件52抵接的情况下,若反复实施基于高压釜的杀菌处理,则由于透镜部件53的热膨胀系数与第1光导件51及第2光导件52的热膨胀系数的不同而从第1光导件51及第2光导件52受到按压,有可能损伤透镜部件53。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透镜部件53相对于第1光导件51及第2光导件52的端面具有间隙D1、D2,因此即使内窥镜12被实施杀菌处理,透镜部件53与第1光导件51及第2光导件52也不会抵接,不会损伤透镜部件53。即,即使反复进行杀菌处理,也能够防止由导光部26引起的照明光的光量降低及配光劣化。并且,通过具有上述间隙D1、D2,为了固定第1光导件51及第2光导件52而使用的粘接剂不会附着于透镜部件53。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将光量降低及配光劣化防止用透镜部件53配置于光导棒65的内部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配置于除了光导棒65以外的连接器25的内部。在图15所示例中,在构成连接器90的外壳91的内部配置有透镜部件53。另外,连接器90以外的结构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0相同的结构,对相同的部件等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5同样,连接器90设置于通用电缆23的基端部,并与光源装置14的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装卸自如地连接。连接器90具备外壳91、光导棒92及透镜部件保持部93。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5中的外壳61同样,外壳91容纳无线通信部63及无线受电部64等,光导棒92从位于光源装置14侧的前表面61A突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5中的光导棒65不同,光导棒92仅保持第1光导件51,而不保持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光导棒74同样,透镜部件保持部93经由第1套圈77、第2套圈78及间隔件79将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固定于内部。由此,透镜部件53配置在第1光导件51与第2光导件52之间。并且,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1光导件51的入射端51A与光源部42对置,第2光导件52的射出端28位于前端部21A。因此,导光部26将光源部42发出的照明光引导至内窥镜12的前端部21A。并且,在间隔件79的内部容纳有O形环83,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透镜部件53与第2光导件52之间夹持有O形环83。因此,透镜部件53与第2光导件52隔开间隔地配置。
透镜部件保持部93固定于外壳91的内部。外壳91及透镜部件保持部93例如由树脂组件构成,并具有高刚性。并且,在构成外壳91的组件彼此的间隙中设置有O形环等(未图示),确保了气密性。因此,透镜部件保持部93不需要确保气密性的结构。即,不需要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光导棒74那样设置用于确保气密性的O形环81、82、84等,能够减少组件数量。
由于外壳91及透镜部件保持部93具有刚性,因此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的光轴位置不会偏移。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无论内窥镜的动作状态如何,导光部26都能够由透镜部件53防止照明光的光量降低及配光劣化。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将光量降低及配光劣化防止用透镜部件53配置在连接器25、90的内部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配置在构成内窥镜且具有刚性的其他组件的内部。在图16所示的内窥镜100的例子中,具备与插入部101连接设置的操作部102,在操作部102的内部配置有透镜部件53。另外,内窥镜100以外的结构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0相同的结构,对相同的组件等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2同样,内窥镜100例如是腹腔镜等硬性内窥镜,具备插入到受检体内的细长的硬性插入部101、与插入部101的基端部连接设置的操作部102、以及与操作部102连接的软性通用电缆23。在通用电缆23的基端部设置有连接器103,内窥镜100经由连接器103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光源装置14的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5、90不同,连接器103仅保持第1光导件51,而不保持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
插入部101具有前端部101A和弯曲部101B。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2的前端部21A同样,在前端部101A设置有观察部27及射出端28。弯曲部101B连接设置于前端部101A,并弯曲自如地设置。操作部102设置有弯曲操作杆102A、操作按钮(未图示)等。弯曲操作杆102A是用于使弯曲部101B弯曲的操作部件。通过弯曲部101B弯曲,能够改变前端部101A的朝向。
操作部102例如由树脂组件构成,并具有高刚性。透镜部件53优选设置在内窥镜100的内部的除弯曲部101B以外的部位。更具体而言,透镜部件53设置在操作部102的内部。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部件保持部93同样,在操作部102中一体地设置有将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固定于内部的保持部(未图示)。
如果在透镜部件53设置于弯曲部101B的情况下,若弯曲部101B弯曲,则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的光轴位置偏移。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部件53设置在操作部102的内部。操作部102由于具有刚性,因此第1光导件51、第2光导件52及透镜部件53的光轴位置不会偏移。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无论内窥镜的动作状态如何,导光部26都能够由透镜部件53防止照明光的光量降低及配光劣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用作腹腔镜的内窥镜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例如工业用途等其他用途中使用的内窥镜等。
符号说明
10-内窥镜系统,12-内窥镜,14-光源装置,16-处理器装置,18-监视器,20-控制台,21-插入部,21A-前端部,22-手柄部,23-通用电缆,24-开关配置部件,24A-操作开关,25-连接器,26-导光部,27-观察部,28-照明光射出端,29-观察窗,31-摄像透镜组,32-棱镜,33-摄像传感器,41-光源装置侧连接器,41A-卡止部,41B-卡止部,41C-抵接面,41D-嵌合凹部,41E-连接孔,42-光源部,42a-V-LED,42b-B-LED,42c-G-LED,42d-R-LED,43-光源控制部,44-无线通信部,44A-连接孔,45-无线供电部,46-图像信号接收部,51-第1光导件,51A-入射端,51B-射出端,52-第2光导件,52A-入射端,53-透镜部件,53A、53B-透镜面,61-外壳,61A-前表面,61B-嵌合凸部,61C-上表面,61D-下表面,61E、61F-槽,61G-导出孔,62-屏蔽壳,63-无线通信部,63A-连接销,64-无线受电部,65-光导棒,66-图像信号发送部,68-壳体主体,69-壳体盖,71-0形环,72-托架,73-O形环,74-第1光导棒,75-第2光导棒,75A-嵌合部,75B-端部,76-入射窗,77-第1套圈,77A-光导插入孔,78-第2套圈,78A-光导插入孔,78B-开口部,78C-卡止槽,78D-大径部,78E-小径部,79-间隔件,79A-贯穿孔,79B-透镜部件保持部,79C-环容纳部,79D-外周面,79E-被卡止部,81、82、83、84-O形环,90-连接器,91-外壳,92-光导棒,93-透镜部件保持部,100-内窥镜,101-插入部,101A-前端部,101B-弯曲部,102-操作部,102A-弯曲操作杆,103-连接器,D1、D2-间隙,LLG-中心轴,P-焦点。

Claims (11)

1.一种内窥镜系统,其具备:
内窥镜,具有插入到受检体内的插入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照明光射出端、以及引导照明光的导光部;及
光源装置,与所述内窥镜连接,具有发出彼此不同色光的多个光源,由所述光源发出将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照明光,
所述导光部包括:
光导件,在所述内窥镜连接到所述光源装置的情况下,将来自所述光源的照明光引导到所述照明光射出端;及
光学部件,抑制由所述光导件引导并从所述照明光射出端射出的所述照明光的、各种颜色相对于配光角的相对强度的偏差。
所述光学部件设置在所述内窥镜的内部的比所述照明光射出端更靠基端侧且具有刚性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所述导光部具有多个所述光导件,所述光学部件是配置在多个所述光导件之间的透镜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所述光导件及所述透镜部件配置在由所述光导件引导的所述照明光的发光点比所述透镜部件的入射侧的焦点更靠近所述透镜部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所述透镜部件的透镜面相对于所述光导件的射出端及入射端隔开间隔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所述内窥镜具有与所述光源装置连接的连接器,
所述光学部件配置在所述连接器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所述内窥镜具有与所述光源装置连接的连接器,
所述连接器具有在与所述光源装置连接时插入到所述光源装置的内部的光导棒,
所述光学部件配置在所述光导棒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所述插入部具有改变所述前端部的朝向的弯曲部,
所述光学部件设置在所述内窥镜的内部的除所述弯曲部以外的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所述内窥镜具备与所述插入部连接设置的操作部,
所述光学部件设置于所述操作部。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多个所述光导件中的位于所述光学部件的入射侧的光导件在光轴方向上的入射端到射出端的尺寸为5mm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所述透镜部件在透镜面上形成有防反射膜。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中,
所述透镜部件在以所述光源发出的多种所述色光中的一种色光的相对强度为基准的情况下,使其他色光的相对强度与设为基准的色光的相对强度之差在±5%以内。
CN202180048555.1A 2020-07-08 2021-03-18 内窥镜系统 Pending CN1157768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7762 2020-07-08
JP2020117762 2020-07-08
PCT/JP2021/011184 WO2022009480A1 (ja) 2020-07-08 2021-03-18 内視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6862A true CN115776862A (zh) 2023-03-10

Family

ID=79552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8555.1A Pending CN115776862A (zh) 2020-07-08 2021-03-18 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35724A1 (zh)
JP (1) JP7447268B2 (zh)
CN (1) CN115776862A (zh)
DE (1) DE112021003652T5 (zh)
WO (1) WO20220094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1583A1 (ja) * 2017-08-31 2018-02-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コネク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6584A (ja) 1993-04-19 1994-10-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3872852B2 (ja) * 1996-02-26 2007-01-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tv観察システム、内視鏡tv観察システムに使用される光源ユニット、及び内視鏡用小型光源ユニット
JP2000131521A (ja) 1998-10-27 2000-05-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干渉膜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4406130B2 (ja) 1999-10-26 2010-01-27 Hoya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に用いる照明用光ケーブル
JP5554288B2 (ja) 2011-06-13 2014-07-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プロセッサ装置及び画像補正方法
JP2015211727A (ja) 2014-05-01 2015-11-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6106142B2 (ja) 2014-09-29 2017-03-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用コネクタ
WO2018235166A1 (ja) 2017-06-20 2018-12-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009480A1 (zh) 2022-01-13
DE112021003652T5 (de) 2023-04-27
WO2022009480A1 (ja) 2022-01-13
US20230135724A1 (en) 2023-05-04
JP7447268B2 (ja) 2024-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18931B1 (en) Endofluorescence imaging module for an endoscope
EP3239760B1 (en) Light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light to optical scopes
EP1423042B1 (en) Endoscopic system with a solid-state light source
US8821381B2 (en) Electronic endoscope
EP2514352B1 (en) Endoscope
EP2792933A1 (en) Light source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conducting routes
JP2002301014A (ja) 内視鏡装置
US20030107652A1 (en) Dental video camera
CN111031882B (zh) 具有光源和光转换机构的照明设备
US20090062616A1 (en) Image pickup unit
US20230135724A1 (en) Endoscope system
US20220378284A1 (en) Endoscop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ght quantity adjusting method
JPWO2022009480A5 (zh)
US20230103104A1 (en)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system
JP2016202441A (ja)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19030743A (ja)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位置調整方法
JP7054401B2 (ja)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US20220087510A1 (en) Plug, connector, endoscope apparatus, and endoscope
CN113543693A (zh) 内窥镜的连接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