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5941A - 单体电池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单体电池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5941A
CN115775941A CN202211666574.3A CN202211666574A CN115775941A CN 115775941 A CN115775941 A CN 115775941A CN 202211666574 A CN202211666574 A CN 202211666574A CN 115775941 A CN115775941 A CN 115775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battery cell
outer contour
batter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665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景升
于林
王利冠
牛亚琪
占莉
王玉玲
潘福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665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59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5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5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单体电池以及车辆。单体电池包括电芯、壳体和第一极柱组件。电芯包括第一极耳。电芯位于壳体内。第一极柱组件包括第一极柱。沿第一方向,第一极柱设置于壳体的一端。第一极柱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第一极柱的外轮廓靠近壳体的外轮廓设置。本申请的单体电池可以解决相互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过电流能力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单体电池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体电池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寻找新的储能装置已经成为新能源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循环性能好、无记忆效应等优势迅速发展成为新一代储能设备,用于信息技术、电动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动力支持。
单体电池包括电芯、壳体和极柱组件。电芯可以位于壳体的内部。极柱组件可以设置于壳体的一端。电芯的一端可以引出极耳。极柱组件可以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极耳与极柱组件可以在壳体的内部电连接。
多个单体电池可以串联或者并联以形成电池组。多个单体电池之间可以通过极柱组件实现电性导通。相关技术中,相互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容易出现过电流能力较低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单体电池以及车辆,可以解决相互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过电流能力较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单体电池,其包括:
电芯,包括第一极耳;
壳体,电芯位于壳体内;
第一极柱组件,包括第一极柱,沿第一方向,第一极柱设置于壳体的一端,第一极柱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第一极柱的外轮廓靠近壳体的外轮廓设置。
本申请提供的单体电池,第一极柱的外轮廓靠近于壳体的外轮廓,以使第一极柱用于连接外部电路的外表面面积可以更接近于或者等于壳体的外轮廓形成的表面的面积,从而当相互串联或并联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通过极柱实现电连接时,可以有效地增大过电流的面积。过电流面积增大可以提高单体电池的过电流能力,从而可以有利于提高单体电池的充放电速度。
尤其当一个单体电池的第一极柱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第一极柱直接连接时,若第一极柱的外轮廓远小于壳体的外轮廓,容易影响两个第一极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由于第一极柱与电芯电连接,因此第一极柱之间连接稳定性较弱时,容易损伤电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极柱具有足够大的外表面面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极柱的外轮廓不超出于壳体的外轮廓,第一极柱包括外部本体和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外部本体和第一极耳,外部本体的外轮廓与壳体的外轮廓相匹配。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沿第一方向,外部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远离电芯,第一表面的外轮廓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表面的外轮廓的正投影的内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沿第一极柱背向电芯的方向,外部本体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极柱组件还包括连接盖体和压板,连接盖体与壳体电连接,压板设置于连接盖体面向电芯的一侧,外部本体设置于连接盖体背向电芯的一侧,压板连接连接部和第一极耳,压板与连接盖体绝缘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连接部设置于外部本体面向电芯的表面,连接盖体设置有第一避让孔,连接部穿设于第一避让孔以连接压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单体电池包括两个第一极柱组件,沿第一方向,两个第一极柱组件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两端,电芯还包括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与两个第一极柱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单体电池还包括第二极柱组件,第一极柱组件和第二极柱组件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两端,第二极柱组件包括第二极柱,第二极柱的外轮廓与壳体的外轮廓相匹配,电芯还包括第二极耳,第二极柱与第二极耳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极柱设置有凹部,凹部向电芯的方向凹陷,沿第一方向,凹部的外轮廓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表面的外轮廓的正投影和第二表面的外轮廓的正投影之间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单体电池。单体电池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相互电性导通。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单体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单体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单体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单体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极柱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单体电池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单体电池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单体电池;100a、容纳空间;100b、容纳槽;
110、电芯;
111、第一极耳;112、第二极耳;
120、壳体;
130、第一极柱组件;
131、第一极柱;
1311、外部本体;13111、第一表面;13112、第二表面;
1312、连接部;
132、连接盖体;132a、第一避让孔;
133、压板;
134、第一绝缘件;134a、凸部;134b、第二避让孔;
135、第二绝缘件;
136、密封圈;
140、第二极柱组件;
141、第二极柱;141a、凹部;141b、隔热凹槽;
142、连接端盖;
143、固定板;
144、第三绝缘件;
145、第四绝缘件;
150、液冷板组件;
160、泄放通道板;
170、防爆阀;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电池100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硫电池或钠锂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0可以是固态电池或半固态电池。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单体电池100按封装的方式一般可以分成方形单体电池和软包单体电池。示例性地,本申请的单体电池100可以是方形单体电池。
本申请的多个单体电池100可以串联以形成电池模组,从而可以为车辆、船舶、小型飞机等设备提供能量。以车辆为例,本申请的车辆可以是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也可以是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
单体电池100可以作为汽车的驱动电源,替代或部分地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提供驱动动力。示例性地,单体电池100可以为驱动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车辆上的车轮连接从而驱动车辆行进。具体地,多个单体电池100串联后形成的电池模组可水平设置于车辆的底部。
单体电池100包括电芯110。电芯110包括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可以采用卷绕的加工工艺形成卷绕式电芯。或者,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和隔膜也可以依次叠放以形成叠片式电芯。或者,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可以采用卷绕工艺与叠片工艺相结合的形式形成电芯。
以单体电池100可以是锂离子电池为例。单体电池100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移动进行充电和放电。单体电池100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可以从正极片脱嵌,然后经过隔膜再嵌入负极片。
单体电池100还可以包括壳体120和极柱组件。沿第一方向X,极柱组件可以设置于壳体120的一端。极柱组件与壳体120连接以形成可以容纳电芯110的容纳空间100a。极柱组件可以包括极柱。
相关技术中,极柱的外轮廓尺寸远小于壳体的外轮廓的尺寸。即极柱背向电芯的表面面积远小于壳体外轮廓沿第一方向X正投影的面积。申请人发现,当多个单体电池之间通过极柱实现电性导通时,极柱用于电连接的表面面积较小容易影响单体电池的过电流能力。
基于上述问题,发明人对单体电池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本申请中,发明人将极柱的尺寸设置的较大,以使极柱的外轮廓可以更靠近于壳体120的外轮廓,从而当相互串联或并联的两个单体电池100之间通过极柱实现电连接时,极柱电连接的表面面积设计的较大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体电池100的过电流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极柱的外轮廓是指第一极柱131用于与其他单体电池100电性连接的表面沿第一方向X的周向的外轮廓。壳体120的外轮廓是指壳体120沿第一方向X的周向的外轮廓。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单体电池100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电池100包括电芯110、壳体120和第一极柱组件130。
电芯110包括第一极耳111。电芯110可以位于壳体120内。壳体120可以具有保护电芯110的作用。第一极柱组件130包括第一极柱131。沿第一方向X,壳体120的一端可以具有开口。电芯110可以从开口端放入壳体120的内部。第一极柱131设置于壳体120具有开口的一端。第一极柱131与第一极耳111电连接。第一极柱131的外轮廓靠近壳体120的外轮廓。
本申请以单体电池100可以是方形单体电池为例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申请的第一方向X可以是单体电池100的长度方向。第一极柱131的外轮廓可以是指第一极柱131背向电芯110的表面沿第一方向X的周向的外轮廓。壳体120的外轮廓可以是指壳体120沿第一方向X的周向的外轮廓。
第一极柱131的外轮廓靠近于壳体120的外轮廓,以使第一极柱131用于连接外部电路的外表面面积可以更接近于或者等于壳体120的外轮廓形成的表面的面积,从而当相互串联或并联的两个单体电池100之间通过极柱实现电连接时,可以适应高压电流通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增大过电流的面积。过电流面积增大可以提高单体电池100的过电流能力,从而可以有利于提高单体电池100的充放电速度。同时,过电流能力的增大,还有利于降低单体电池100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减小热管理的负担。
当一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极柱131与另一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极柱131直接连接时,若第一极柱131的外轮廓远小于壳体120的外轮廓,容易影响两个第一极柱13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由于第一极柱131与电芯110电连接,因此第一极柱131之间连接稳定性较弱时,容易损伤电芯110。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极柱131具有足够大的外表面面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极柱131的外轮廓不超出壳体120的外轮廓设置,从而可以减小第一极柱131占用的外部空间。尤其是多个单体电池100之间串联或者并联以形成电池模组时,可以降低第一极柱131占用外部空间而影响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的可能性。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2至图4所示,第一极柱131的外轮廓靠近于壳体120的外轮廓可以是指,第一极柱131的外轮廓与壳体120的外轮廓相重合;也可以是指第一极柱131的外轮廓位于壳体120的外轮廓的内部,并且第一极柱131的外轮廓的表面面积接近于壳体120的外轮廓形成的表面的面积。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极柱131包括外部本体1311和连接部1312。连接部1312连接外部本体1311和第一极耳111。外部本体1311的外轮廓与壳体120的外轮廓相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的外部本体1311背向第一极耳111的表面可以用于与其他单体电池100电连接。沿第一方向X,外部本体1311的外轮廓的正投影可以与壳体120的外轮廓的正投影相重合,以实现第一极柱131的最大化,提高单体电池100的过电流能力。
此外,参见图6所示,多个单体电池100电连接以形成电池模组后,可以通过第一极柱131采集单体电池100的电压等数据信息时。采集片可以与外部本体1311通过焊接工序连接。由于外部本体1311的外轮廓的正投影可以与壳体120的外轮廓的正投影相重合,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将采集片从外部与外部本体1311相连接,而不需要将采集片伸入至两个单体电池100电性连接后产生的缝隙内。从而有利于降低焊接工序的加工难度,提高单体电池100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外部本体1311可以是长条形结构。连接部1312的纵截面可以是矩形。或者,连接部1312的纵截面也可以是圆形。当连接部1312的纵截面形状为圆形时,第一极柱131可以包括多个连接部1312。多个连接部1312可以沿外部本体13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纵截面与第一方向相垂直。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6所示,多个单体电池100可以沿第一方向X串联以形成单体电池组。多个单体电池组可以沿第二方向Y串联以形成电池模组。相邻两个单体电池组之间通常设置有液冷板组件150。液冷板组件150可以与壳体120相接触,从而液冷板组件150可以对单体电池组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冷却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液冷板组件150可以包括液冷板和绝缘层。绝缘层可以将液冷板和单体电池组绝缘隔离。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沿第一方向X,外部本体13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3111和第二表面13112。第一表面13111远离电芯110设置。第二表面13112可以与连接部1312相连。第一表面13111的外轮廓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表面13112的外轮廓的正投影的内部。
第一表面13111的外轮廓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表面13112的外轮廓的正投影的内部,并且第一表面13111的面积小于第二表面13112的面积。
在一些示例中,外部本体1311和连接部1312可以是一体结构。或者,外部本体1311和连接部1312可以通过焊接等工序进行连接。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外部本体1311背向电芯11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倒角、台阶等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沿第一极柱131背向电芯110的方向,外部本体1311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6和图7所示,外部本体1311背向电芯11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倒角。两个单体电池100可以通过各自的第一极柱131相连以实现电连接。即一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极柱131与另一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极柱131可以直接相连。两个单体电池100各自的第一极柱131可以彼此相对设置,以使两个单体电池100各自的外部本体1311的倒角可以相对设置以形成容纳槽100b。
两个第一极柱13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粘接或者铆接。以两个第一极柱13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为例,两个第一极柱131的部分外部本体1311熔化后可以相互熔合。容纳槽100b可以存放两个单体电池100各自的外部本体1311熔化形成的液体,液体冷却后可以实现两个外部本体1311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可以提高两个第一极柱13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此外,容纳槽100b也可以降低液体溢流后冷却形成固体而占用外部空间,影响整个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极柱组件130还包括连接盖体132和压板133。连接盖体132与壳体120连接。压板133设置于连接盖体132面向电芯110的一侧。第一极柱131的外部本体1311设置于连接盖体132背向电芯110的一侧。即沿第一方向X,连接盖体132位于外部本体1311和压板133之间,并且压板133靠近电芯110设置。压板133连接第一极柱131的连接部1312和第一极耳111。压板133与连接盖体132绝缘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壳体120和第一极柱131可以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壳体120可以具有较高的强度,以降低单体电池100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壳体120被刺穿,损坏电芯110的可能性。
示例性地,壳体120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可以是铝、铝合金、钢或者是不锈钢。非金属材料可以是塑料。第一极柱131的材料可以是铝。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极柱131和壳体120之间可以是绝缘连接。第一极柱组件130还可以包括第一绝缘件134、第二绝缘件135。第一绝缘件134可以绝缘隔离连接盖体132和压板133。第二绝缘件135可以绝缘隔离第一极柱131和连接盖体132。
在一些示例中,压板133可以靠近电芯110设置。沿第一方向X,压板133面向电芯110的端面可以与第一极耳111或第二极耳112连接。压板133背向电芯110的端面可以与第一极柱131的连接部1312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盖体132的外轮廓的至少部分可以与壳体120的内壁电性导通。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盖体132的外轮廓可以是指连接盖体132沿第一方向X的周向的外轮廓。第一绝缘件134可以设置于连接盖体132和压板133之间。第一绝缘件134可以绝缘隔离连接盖体132和压板133,以降低壳体120与第一极柱131之间电性导通的可能性。
在一些示例中,沿第一方向X,第二绝缘件135可以设置于第一极柱131的外部本体1311和连接盖体132之间,以使第一极柱131和壳体120之间可以绝缘隔离。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绝缘件134和第二绝缘件135可以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自身不易发生变形。示例性地,第一绝缘件134和第二绝缘件135的材料均可以是塑料。
在一些示例中,壳体120与连接盖体132之间可以采用焊接工艺连接。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连接部1312设置于外部本体1311面向电芯110的表面。连接盖体132设置有第一避让孔132a。连接部1312穿设于第一避让孔132a以与压板133电连接。
第一绝缘件134可以包括凸部134a。凸部134a可以面向外部本体1311设置。凸部134a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避让孔134b。第一绝缘件134的凸部134a可以插入第一避让孔132a,并且第一极柱131的连接部1312可以穿设于凸部134a的第二避让孔134b,从而凸部134a可以绝缘隔离连接部1312和连接盖体132。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极柱组件130还可以包括密封圈136。密封圈136可以设5置于外部本体1311和第二绝缘件135之间,并且密封圈136可以套设于凸部134a的外壁。密封圈136可以密封单体电池100的内部环境,降低单体电池100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影响单体电池100的工作性能的可能性。
在一些示例中,单体电池100的组装过程可以是,将压板133、第一绝缘件134、连接盖体132、第二绝缘件135、密封圈136和第一极柱131组装为一个整体,0即第一极柱组件130。电芯110可以放入壳体120的内部。压板133与第一极耳111可以采用焊接工艺连接。最后,连接盖体132与壳体120进行密封连接。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电池100包括两个第一极柱组件130。沿第一方向X,两个第一极柱组件130分别设置于壳
体120的两端。电芯110还包括第二极耳112。第一极耳111和第二极耳112分别与5两个第一极柱131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沿第一方向X,壳体120可以设置有两个开口。两个第一极柱组件130可以分别封闭两个开口。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极耳111和第二极耳112的极性可以相反。两个第一极
柱组件130分别与第一极耳111和第二极耳112电连接,因此两个第一极柱131可0以具有相反的极性。
在一些示例中,由于第一极柱组件130包括第一绝缘件134和第二绝缘件135,以使壳体120和第一极柱131绝缘隔离,因此壳体120可以不带电。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2和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电池100还包括第二极柱组件140。第一极柱组件130和第二极柱组件140分别设置于壳体5 120的两端。第二极柱组件140包括第二极柱141。第二极柱141的外轮廓与壳体120的外轮廓相匹配。电芯110还包括第二极耳112。第二极柱141与第二极耳112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8所示,第二极柱141可以与壳体120绝缘连接。示例
性地,第二极柱组件140可以包括连接端盖142、固定板143、第三绝缘件144、0第四绝缘件145以及第二密封圈136。第二极柱141与第二极耳112之间可以通过
固定板143电性导通。连接端盖142与壳体120可以通过第三绝缘件144绝缘连接。
连接端盖142与固定板143之间可以通过第四绝缘件145绝缘隔离。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绝缘件144、第四绝缘件145与第一绝缘件134、第二绝缘件135可以是相同的材料制得。
在一些示例中,沿第一方向X,第二极柱141的外轮廓的正投影可以与壳体120的外轮廓的正投影相重合,从而可以使第二极柱141用于与其他单体电池100电性连接的表面最大化。当一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二极柱141与另一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极柱131或第二极柱141电连接时,可以有效地提高两个单体电池100之间的过电流能力。
同时,多个单体电池100电连接以形成电池模组后,当需要通过第二极柱141采集单体电池100的电压等数据信息时,可以较容易地将采集片与第二极柱141相连接。
在另一些示例中,参见图9所示,当第一极柱131与壳体120绝缘连接时,第二极柱141可以与壳体120电连接。壳体120可以与第二极柱141等电位。从而第二极柱141与壳体120可以直接相连,而不再需要设置第三绝缘件144或者第四绝缘件145等绝缘零件。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8至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极柱141背向电芯110的表面设置有凹部141a。凹部141a向电芯110的方向凹陷。沿第一方向X,凹部141a的外轮廓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表面13111的外轮廓的正投影和第二表面13112的外轮廓的正投影之间。
凹部141a的开口背向电芯110设置。当多个单体单体电池100沿第一方向X电连接时,一个单体电池100的部分外部本体1311可以位于另一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二极柱141的凹部141a内,从而沿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00串联后的尺寸可以小于两个单体电池100各自的尺寸之和。
因此,一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极柱131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另一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二极柱141的凹部141a内,可以有效地节省电池模组内沿第一方向X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示例中,凹部141a的截面形状可以与外部本体131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截面与第一方向X相垂直。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8至图10所示,凹部141a的底壁可以设置有隔热凹槽141b。隔热凹槽141b的开口背向电芯110设置。隔热凹槽141b可以向电芯110的方向凹陷。
一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一极柱131与另一个单体电池100的第二极柱141可以直接相连。当其中一个单体电池100异常而产生较大的热量时,热量可以通过隔热凹槽141b释放至单体电池100的外部,从而可以降低热量持续升高而影响与其相邻的单体电池100,甚至影响整个电池模组的工作性能的可能性。
在一些示例中,隔热凹槽141b的截面面积可以小于凹部141a的截面面积,以使一个单体电池100的外部本体1311背向电芯110的表面与隔热凹槽141b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单体电池100。单体电池100还可以包括泄放通道板160和防爆阀170。泄放通道板160可以位于壳体120的内部。防爆阀170可以位于壳体120的外部。泄放通道板160与防爆阀170可以对应设置。泄放通道板160可以用于支撑电芯110,以使电芯110与壳体120的内壁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从而当单体电池100发生异常时,电芯110不易封堵防爆阀170而导致防爆阀170失效。
单体电池1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单体电池100可以相互电性导通以形成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可以为车辆提供动力。
在一些示例中,电池模组可以位于车辆的底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包括第一极耳;
壳体,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壳体内;
第一极柱组件,包括第一极柱,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柱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一极柱的外轮廓靠近所述壳体的外轮廓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的外轮廓不超出于所述壳体的外轮廓,所述第一极柱包括外部本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外部本体和所述第一极耳,所述外部本体的外轮廓与所述壳体的外轮廓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外部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远离所述电芯,所述第一表面的外轮廓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外轮廓的正投影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极柱背向所述电芯的方向,所述外部本体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还包括连接盖体和压板,所述连接盖体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压板设置于所述连接盖体面向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外部本体设置于所述连接盖体背向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压板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极耳,所述压板与所述连接盖体绝缘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部本体面向所述电芯的表面,所述连接盖体设置有第一避让孔,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孔以连接所述压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极柱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还包括第二极柱组件,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和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包括第二极柱,所述第二极柱的外轮廓与所述壳体的外轮廓相匹配,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柱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柱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向所述电芯的方向凹陷,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凹部的外轮廓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外轮廓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外轮廓的正投影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单体电池相互电性导通。
CN202211666574.3A 2022-12-23 2022-12-23 单体电池以及车辆 Pending CN1157759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66574.3A CN115775941A (zh) 2022-12-23 2022-12-23 单体电池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66574.3A CN115775941A (zh) 2022-12-23 2022-12-23 单体电池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5941A true CN115775941A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92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66574.3A Pending CN115775941A (zh) 2022-12-23 2022-12-23 单体电池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59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74345B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battery module, and automobile including the battery pack
KR101560217B1 (ko) 냉각 효율이 향상된 전지모듈
EP3460871B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battery module, and automobile including the battery pack
CN210926080U (zh) 电池单元组件、电池模块、电池组和车辆
KR101058102B1 (ko) 배터리 팩
KR102211192B1 (ko) 단위전지모듈, 전지모듈과 전지팩 및 이들의 제조방법
JP6661769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自動車
KR102117076B1 (ko) 전지모듈의 어셈블리
CN218414641U (zh)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JP5929731B2 (ja) 蓄電装置及び接続部材
KR101761825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US20230335845A1 (en) Battery, power consu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N216389640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KR20230129053A (ko) 배터리, 전기 장치, 배터리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CN115775941A (zh) 单体电池以及车辆
CN218957971U (zh) 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CN218957868U (zh) 单体电池以及车辆
CN115775942A (zh) 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CN22058532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30163405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al device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battery cell
EP4071922A1 (en) Battery, electric apparatus, battery preparation method and battery preparation apparatus
WO2024045065A1 (zh)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US20240006695A1 (en) End cap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power consuming device
CN115911761A (zh) 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CN116093500A (zh) 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