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40814A - 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40814A
CN115740814A CN202211461405.6A CN202211461405A CN115740814A CN 115740814 A CN115740814 A CN 115740814A CN 202211461405 A CN202211461405 A CN 202211461405A CN 115740814 A CN115740814 A CN 115740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ain
horizontal
rack
hydraulic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14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磊
张厚祥
张翠
刘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anwei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anwei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anwei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anwei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614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408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40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08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所述主架从前至后依次安装有前加工区和后加工区,且上部安装有上加工区,所述前加工区设有前点焊部分和后点焊部分,且中部设有三组以上的加工部分,所述后加工区前部设有限位部分,且后部设有翻转部分,所述前点焊部分和后点焊部分均包括一号支撑架,两所述一号支撑架分别固定在主架前部和中部。本发明能够对翼板和腹板进行自动送料、翻料和自动对齐,并以点焊的方式进行H型钢的卧式快速组立,根据腹板的厚度自动选择采用“横角焊”或“船形焊”焊接模式,焊接时,由激光焊缝跟踪器进行焊缝的自动跟踪,焊序中可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翻转,经翻转焊接完成后采用液压为动力。

Description

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H型钢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
背景技术
H型钢是由钢板切割呈固定尺寸的翼板和腹板,然后进行组立和焊接,并最终通过矫正而制成的一种截面呈“H”型的型材。对于目前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的H型钢生产线而言,由于需要人工进行频繁的体力型处理和操作,因此普遍存在劳动强度高、焊缝成型差、工件转运麻烦、行车吊运翻转危险性大、对操作工依赖性大等难题,而对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H型钢生产线而言,往往是将一侧翼板先与腹板进行焊接,随后再焊接另一侧翼板,而这又会使得焊接效率得不到大幅提升,严重制约了各钢结构生产企业向批量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突出了其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包括主架、前加工区、后加工区、上加工区、前点焊部分、后点焊部分、加工部分、限位部分、翻转部分、一号支撑架、一号左电机、一号右电机、一号上升降架、一号下升降架、一号伺服电机、一号齿轮、一号左滑块、一号右滑块、一号齿条、点焊焊枪,所述主架从前至后依次安装有前加工区和后加工区,且上部安装有上加工区,所述前加工区设有前点焊部分和后点焊部分,且中部设有三组以上的加工部分,所述后加工区前部设有限位部分,且后部设有翻转部分,所述前点焊部分和后点焊部分均包括一号支撑架,两所述一号支撑架分别固定在主架前部和中部,两所述一号支撑架顶端从左到右分别依次固定有竖直的一号左电机和一号右电机,且从上至下依次上下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上升降架和一号下升降架,所述一号上升降架和一号下升降架中部分别固定有竖直的一号伺服电机,各所述一号伺服电机的转轴分别同轴固定有一号齿轮,所述一号上升降架和一号下升降架左部分别左右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左滑块,所述一号上升降架和一号下升降架右部分别左右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右滑块,所述一号左滑块和一号右滑块分别固定有水平的一号齿条,所述一号左滑块和一号右滑块分别安装有点焊焊枪。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一号左电机的转轴和一号右电机的转轴与一号支撑架上部相间隙插接,所述一号左电机的转轴和一号右电机的转轴与一号支撑架底部相转动连接,所述一号左电机的转轴与一号下升降架相螺纹连接,且与一号上升降架相间隙插接,所述一号右电机的转轴与一号上升降架相螺纹连接,且与一号下升降架相间隙插接,所述一号伺服电机固定在一号上升降架和一号下升降架背对的端面,所述一号左滑块的一号齿条和一号右滑块的一号齿条相较于一号伺服电机呈中心对称设置并与一号齿轮相啮合,所述一号左滑块的点焊焊枪的头部和一号右滑块的点焊焊枪的头部相较于一号伺服电机呈向外张开设置,所述点焊焊枪的头部位于在一号上升降架和一号下升降架的相邻空间内,所述一号左电机通电转动时能够带动一号下升降架沿着一号支撑架上下滑动,所述一号右电机通电转动时能够带动一号上升降架沿着一号支撑架上下滑动,所述一号伺服电机通电转动时通过一号齿轮和一号齿条能够带动一号左滑块和一号右滑块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所述一号上升降架和一号下升降架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一号左滑块和一号右滑块之间的左右水平距离,且通过测距传感器测量到彼此之间以及到一号支撑架之间的竖直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加工部分包括二号支撑座、二号左滑动座、二号右滑动座、二号推动座、二号连杆、二号夹板、支撑条、二号主液压缸、二号前托辊架、二号后托辊架、二号主托辊、二号副托辊、二号副液压缸、矫正部分,所述主架前部固定有二号支撑座,所述二号支撑座前部从左到右依次滑动连接有二号左滑动座和二号右滑动座,且前中部前后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推动座,所述二号左滑动座和二号右滑动座分别铰接有水平的二号连杆,所述二号连杆后部与二号推动座相铰接,所述二号左滑动座和二号右滑动座上部分别铰接有水平的二号夹板,所述二号夹板顶端靠近二号支撑座前中部在前后方向上固定有水平的支撑条,所述二号左滑动座和二号右滑动座中部分别铰接有二号主液压缸,所述二号主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其正上方的二号夹板相铰接,所述二号夹板前下部铰接有水平的二号前托辊架,且后下部铰接有水平的二号后托辊架,所述二号前托辊架和二号后托辊架分别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主托辊和二号副托辊,所述二号后托辊架铰接有二号副液压缸,所述二号副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二号前托辊架相铰接,所述二号支撑座安装有矫正部分。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二号支撑座顶端后部固定有水平的二号主电动推杆,所述二号主电动推杆的推杆前端与二号推动座后端相固定,所述二号夹板前下部和后下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传动轴,所述二号传动轴分别同轴固定有二号主齿轮,所述二号主托辊分别同轴固定有二号从齿轮,所述二号夹板底端中部分别固定有水平的二号前减速电机,所述二号前减速电机的转轴与正前部和正后部的二号传动轴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啮合进行同步传动,所述二号支撑座前部顶端固定有竖直的二号前支撑架和二号前液压缸,所述二号前支撑架上下滑动连接有竖直的二号前升降架,所述二号前升降架前后两部分别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前托辊,且上部底端与二号前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相固定,所述二号前液压缸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前升降架沿着二号前支撑架上下滑动,所述二号左滑动座和二号右滑动座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彼此之间的左右水平间距,所述二号夹板通过倾角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姿态,所述二号前托辊架和二号后托辊架通过倾角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姿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矫正部分包括二号后支撑架、二号后升降架、二号上升降架、二号下升降架、二号后托辊、二号后减速电机、二号后液压缸、二号下液压缸、二号上液压缸、二号挤压托辊,所述二号支撑座后部顶端固定有竖直的二号后支撑架,所述二号后支撑架前部上下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后升降架,且后部从上至下依次上下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上升降架和二号下升降架,所述二号后升降架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后托辊,且左部固定有水平的二号后减速电机,所述二号后减速电机的转轴分别与两二号后托辊通过直齿齿轮进行啮合传动,所述二号后支撑架后部铰接有二号后液压缸,所述二号后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二号后升降架相铰接,所述二号支撑座后部铰接有二号下液压缸,所述二号下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二号下升降架相铰接,所述二号后支撑架上部铰接有二号上液压缸,所述二号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二号上升降架相铰接,所述二号下升降架和二号上升降架的相邻部分分别转动连接有两水平的二号挤压托辊。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二号主电动推杆通电伸缩推杆时能够带动二号推动座前后滑动,所述二号推动座在前后滑动时通过二号连杆能够带动二号左滑动座和二号右滑动座沿着二号支撑座左右滑动着相互远离和相互靠近,所述二号主液压缸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夹板左右摆动,所述二号副液压缸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前托辊架和二号后托辊架能够相互张开着前后摆动和相互收缩着前后摆动,所述二号前托辊架和二号后托辊架相互张开着前后摆动时能够使得二号从齿轮与二号主齿轮相啮合,所述二号前托辊架和二号后托辊架相互收缩着前后摆动时能够使得二号从齿轮与二号主齿轮脱离啮合,所述二号从齿轮与二号主齿轮相啮合时二号主托辊的外圆周壁凸出二号夹板顶端面,所述二号从齿轮与二号主齿轮脱离啮合时二号副托辊的外圆周壁能够凸出二号夹板顶端面,所述二号主托辊的外圆周壁和二号副托辊的外圆周壁仅能够交替凸出二号夹板顶端面,所述二号主托辊的外圆周壁和二号副托辊的外圆周壁能够全部位于二号夹板顶端面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二号后托辊的转速相同,所述二号后液压缸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后升降架沿着二号后支撑架上下滑动,所述二号后升降架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其下方的二号后支撑架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所述二号下液压缸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下升降架沿着二号后支撑架上下滑动,所述二号下升降架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其下方的二号后支撑架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所述二号上液压缸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上升降架沿着二号后支撑架上下滑动,所述二号上升降架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其上方的二号后支撑架顶部之间的竖直距离,所述二号后支撑架内壁顶端固定有多组竖直的矫正测距传感器,所述矫正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其下方的遮挡物之间的竖直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限位部分包括三号支撑架、三号升降架、三号液压缸、三号托辊、三号挡板、三号上齿条、三号传动轴、三号大齿轮、三号小齿轮、三号电动推杆、三号下齿条,所述主架中后部固定有竖直的三号支撑架,所述三号支撑架前部上下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三号升降架,且前部顶端固定有竖直的三号液压缸,所述三号升降架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三号托辊,所述三号支撑架后部左右滑动连接有两竖直的三号挡板,两所述三号挡板的后端分别固定有水平的三号上齿条,所述三号支撑架左右两部各转动连接有竖直的三号传动轴,所述三号传动轴上部分别同轴固定有三号大齿轮,且底部分别同轴固定有三号小齿轮,两所述三号大齿轮与两三号上齿条相啮合,所述三号支撑架顶端左右两部各固定有水平的三号电动推杆,两所述三号电动推杆的推杆末端分别固定有水平的三号下齿条,所述三号下齿条与三号小齿轮相啮合,所述三号液压缸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三号升降架沿着三号电动推杆上下滑动,两所述三号电动推杆伸缩推杆时通过三号下齿条、三号小齿轮、三号传动轴、三号大齿轮和三号上齿条能够带动两三号挡板沿着三号支撑架相互远离着左右滑动滑动和相互靠近着左右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翻转部分包括四号支撑座、四号齿条、四号升降架、四号主液压缸、四号从托辊、四号主托辊、四号主减速电机、四号滑动座、四号伺服电机、四号齿轮、翻转动作部分,所述主架后部固定有水平的四号支撑座,且顶端前后两部各固定有水平的四号齿条,所述四号支撑座前部、中部和后部各上下滑动连接有竖直的四号升降架,所述四号支撑座前部、中部和后部各铰接有四号主液压缸,所述四号主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四号升降架相铰接,且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四号升降架沿着四号支撑座上下滑动,所述四号升降架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从托辊,且中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主托辊,所述四号升降架右端中部固定有水平的四号主减速电机,所述四号主减速电机的转轴与四号主托辊右部同轴固定,所述四号升降架前后两部的四号从托辊与其中部的四号主托辊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的啮合实现同步转动,所述四号支撑座前后两部各左右滑动连接有四号滑动座,两所述四号滑动座分别固定有水平的四号伺服电机,两所述四号伺服电机的转轴分别同轴固定有四号齿轮,两所述四号齿轮分别与四号齿条相啮合,两所述四号滑动座还安装有翻转动作部分。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翻转动作部分包括四号左翻转架、四号左液压缸、四号右液压缸、四号右翻转架、四号副托辊、四号左托辊、四号左减速电机、四号右托辊、四号右减速电机,两所述四号滑动座前部分别铰接有水平的四号左翻转架,且分别铰接有竖直的四号左液压缸和四号右液压缸,两所述四号左翻转架右部分别铰接有四号右翻转架,所述四号左翻转架和四号右翻转架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副托辊,所述四号左翻转架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左托辊,且左端前后两部各固定有四号左减速电机,所述四号左减速电机的转轴与四号左托辊左端相同轴固定,所述四号右翻转架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右托辊,且右端前后两部各固定有四号右减速电机,所述四号右减速电机的转轴与四号右托辊右部相同轴固定,所述四号左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四号左翻转架底部相铰接,所述四号右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四号右翻转架底部相铰接,所述四号左液压缸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四号左翻转架左右摆动,所述四号右液压缸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四号右翻转架左右摆动,两所述四号伺服电机通电正反转动时通过四号齿轮和四号齿条能够带动四号滑动座沿着四号支撑座左右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四号升降架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四号支撑座底部的竖直距离,所述四号滑动座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四号支撑座左右两部的左右水平距离,所述四号左翻转架通过倾角传感器测量其姿态,所述四号右翻转架通过倾角传感器测量其姿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加工区包括控制器、五号上齿条、五号滑动座、五号上伺服电机、五号前电动推杆、五号上齿轮、五号后电动推杆、送料装置、电控箱、收集装置、五号前升降架、五号后升降架、五号下伺服电机、五号下齿轮、五号左滑块、五号右滑块,所述主架前上部固定有竖直的控制器,且顶端左右两部各固定有水平的五号上齿条,所述主架上部前后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五号滑动座,所述五号滑动座顶端左右两部各固定有水平的五号上伺服电机,且顶端前部固定有竖直的五号前电动推杆,两所述五号上伺服电机的转轴分别同轴固定有五号上齿轮,所述五号滑动座顶端后部固定有竖直的五号后电动推杆,且顶端左部固定有竖直的送料装置,所述五号滑动座右端固定有电控箱和收集装置,所述五号滑动座前部上下滑动连接有竖直的五号前升降架,且后部上下滑动连接有竖直的五号后升降架,所述五号前升降架底部与五号前电动推杆的推杆底端相固定,且底部固定有竖直的五号下伺服电机,所述五号下伺服电机的转轴同轴固定有水平的两个五号下齿轮,所述五号前升降架底部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五号左滑块和五号右滑块,所述五号后升降架底部与五号后电动推杆的推杆底端相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五号前电动推杆伸缩推杆时能够带动五号前升降架沿着五号滑动座上下滑动,所述五号后电动推杆伸缩推杆时能够带动五号后升降架沿着五号滑动座上下滑动,所述五号上伺服电机通电正反转动时通过五号上齿轮和五号上齿条能够带动五号滑动座沿着主架前后滑动,所述五号前升降架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到下方遮挡物的竖直距离,所述五号后升降架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到下方遮挡物的竖直距离,所述五号滑动座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到主架前后两部的前后水平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五号左滑块和五号右滑块分别固定有五号下齿条,所述五号左滑块和五号右滑块从前至后依次固定有五号主送料管、五号主电焊枪和五号主回收管,所述五号后升降架底部从前至后依次固定有竖直的五号副送料管、五号副电焊枪和五号副回收管,所述五号左滑块的五号下齿条和五号右滑块的五号下齿条在俯视角度上相较于五号下伺服电机呈中心对称设置并与两五号下齿轮相啮合,所述五号左滑块的五号主送料管、五号主电焊枪和五号主回收管的头部与五号右滑块的五号主送料管、五号主电焊枪和五号主回收管的头部相较于五号下伺服电机呈向下和向外的扩张设置,所述五号下伺服电机正反转动时通过五号下齿条能够带动五号左滑块和五号右滑块沿着五号前升降架相互靠近着左右滑动和相互远离着左右滑动,所述五号左滑块和五号右滑块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两者之间的左右水平间距,所述五号主送料管和五号副送料管与送料装置相连接,所述五号主电焊枪和五号副电焊枪与电控箱相电性连接,所述五号主回收管和五号副回收管与收集装置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点焊焊枪、五号主电焊枪和五号副电焊枪通过激光焊缝传感器进行焊缝跟踪和识别,所述一号左电机、一号右电机、一号伺服电机、点焊焊枪、二号主电动推杆、二号前减速电机、二号后减速电机、矫正测距传感器、三号电动推杆、四号主减速电机、四号伺服电机、四号左减速电机、四号右减速电机、控制器、五号上伺服电机、五号前电动推杆、五号后电动推杆、送料装置、电控箱、收集装置、五号下伺服电机、测距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激光焊缝传感器相电性连接并通过控制器进行电性控制,所述点焊焊枪为含有送丝机气保焊焊枪,且外接气保焊机,所述五号主电焊枪和五号副电焊枪外接双弧双丝数字化焊接系统,所述控制器对外接的气保焊机和双弧双丝数字化焊接系统进行控制,所述矫正测距传感器和测距传感器为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二号主液压缸、二号副液压缸、二号前液压缸、二号后液压缸、二号下液压缸、二号上液压缸、四号主液压缸、四号左液压缸和四号右液压缸外接液压传动系统,所述控制器对外接的液压控制系统进行电性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能够对翼板和腹板进行自动送料、翻料和自动对齐,并以点焊的方式进行H型钢的卧式快速组立,根据腹板的厚度自动选择采用“横角焊”或“船形焊”焊接模式,焊接时,由激光焊缝跟踪器进行焊缝的自动跟踪,焊序中可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翻转,经翻转焊接完成后采用液压为动力,利用二号挤压托辊配合矫正测距传感器的测距同时对H型钢的两块翼缘板进行快速挤压矫正。
整条生产线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使得半成品H型钢在各加工区间流转,从而实现H型钢高效和智能的组立、焊接与矫正,且整条生产线对操作人员体力消耗低,且对操作人员的需求少,能够降低使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号支撑架与一号上升降架和一号下升降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加工部分的轴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二号夹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二号连杆与二号推动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二号后支撑架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三号支撑架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翻转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四号滑动座与四号左液压缸和四号右液压缸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五号滑动座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架,2、前加工区,3、后加工区,4、上加工区,5、前点焊部分,6、后点焊部分,7、加工部分,8、限位部分,9、翻转部分,10、一号支撑架,11、一号左电机,12、一号右电机,13、一号上升降架,14、一号下升降架,15、一号伺服电机,16、一号齿轮,17、一号左滑块,18、一号右滑块,19、一号齿条,20、点焊焊枪,21、二号支撑座,22、二号左滑动座,23、二号右滑动座,24、二号推动座,25、二号连杆,26、二号夹板,27、支撑条,28、二号主液压缸,29、二号前托辊架,30、二号后托辊架,31、二号主托辊,32、二号副托辊,33、二号副液压缸,34、矫正部分,35、二号主电动推杆,36、二号传动轴,37、二号主齿轮,38、二号从齿轮,39、二号前减速电机,40、二号前支撑架,41、二号前液压缸,42、二号前升降架,43、二号前托辊,44、二号后支撑架,45、二号后升降架,46、二号上升降架,47、二号下升降架,48、二号后托辊,49、二号后减速电机,50、二号后液压缸,51、二号下液压缸,52、二号上液压缸,53、二号挤压托辊,54、矫正测距传感器,55、三号支撑架,56、三号升降架,57、三号液压缸,561、三号托辊,58、三号挡板,59、三号上齿条,60、三号传动轴,61、三号大齿轮,62、三号小齿轮,63、三号电动推杆,64、三号下齿条,65、四号支撑座,66、四号齿条,67、四号升降架,68、四号主液压缸,69、四号从托辊,70、四号主托辊,71、四号主减速电机,72、四号滑动座,73、四号伺服电机,74、四号齿轮,75、翻转动作部分,76、四号左翻转架,77、四号左液压缸,78、四号右液压缸,79、四号右翻转架,80、四号副托辊,81、四号左托辊,82、四号左减速电机,83、四号右托辊,84、四号右减速电机,85、控制器,86、五号上齿条,87、五号滑动座,88、五号上伺服电机,89、五号前电动推杆,90、五号上齿轮,91、五号后电动推杆,92、送料装置,93、电控箱,94、收集装置,95、五号前升降架,96、五号后升降架,97、五号下伺服电机,98、五号下齿轮,99、五号左滑块,110、五号右滑块,111、五号下齿条,112、五号主送料管,113、五号主电焊枪,114、五号主回收管,115、五号副送料管,116、五号副电焊枪,117、五号副回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10所示,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包括主架1、前加工区2、后加工区3、上加工区4、前点焊部分5、后点焊部分6、加工部分7、限位部分8、翻转部分9、一号支撑架10、一号左电机11、一号右电机12、一号上升降架13、一号下升降架14、一号伺服电机15、一号齿轮16、一号左滑块17、一号右滑块18、一号齿条19、点焊焊枪20,所述主架1从前至后依次安装有前加工区2和后加工区3,且上部安装有上加工区4,所述前加工区2设有前点焊部分5和后点焊部分6,且中部设有三组以上的加工部分7,所述后加工区3前部设有限位部分8,且后部设有翻转部分9,所述前点焊部分5和后点焊部分6均包括一号支撑架10,两所述一号支撑架10分别固定在主架1前部和中部,两所述一号支撑架10顶端从左到右分别依次固定有竖直的一号左电机11和一号右电机12,且从上至下依次上下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所述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中部分别固定有竖直的一号伺服电机15,各所述一号伺服电机15的转轴分别同轴固定有一号齿轮16,所述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左部分别左右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左滑块17,所述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右部分别左右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右滑块18,所述一号左滑块17和一号右滑块18分别固定有水平的一号齿条19,所述一号左滑块17和一号右滑块18分别安装有点焊焊枪20。
所述一号左电机11的转轴和一号右电机12的转轴与一号支撑架10上部相间隙插接,所述一号左电机11的转轴和一号右电机12的转轴与一号支撑架10底部相转动连接,所述一号左电机11的转轴与一号下升降架14相螺纹连接,且与一号上升降架13相间隙插接,所述一号右电机12的转轴与一号上升降架13相螺纹连接,且与一号下升降架14相间隙插接,所述一号伺服电机15固定在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背对的端面,所述一号左滑块17的一号齿条19和一号右滑块18的一号齿条19相较于一号伺服电机15呈中心对称设置并与一号齿轮16相啮合,所述一号左滑块17的点焊焊枪20的头部和一号右滑块18的点焊焊枪20的头部相较于一号伺服电机15呈向外张开设置,所述点焊焊枪20的头部位于在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的相邻空间内,从而保证点焊焊枪20的头部能够指向腹板和翼板的缝隙,方便进行点焊,所述一号左电机11通电转动时能够带动一号下升降架14沿着一号支撑架10上下滑动,所述一号右电机12通电转动时能够带动一号上升降架13沿着一号支撑架10上下滑动,所述一号伺服电机15通电转动时通过一号齿轮16和一号齿条19能够带动一号左滑块17和一号右滑块18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所述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一号左滑块17和一号右滑块18之间的左右水平距离,且通过测距传感器测量到彼此之间以及到一号支撑架10之间的竖直距离,从而能够间接调节点焊焊枪20的上下位置和左右位置,并间接知晓其具体位置,从而方便对点焊焊枪20的位置进行控制。
所述加工部分7包括二号支撑座21、二号左滑动座22、二号右滑动座23、二号推动座24、二号连杆25、二号夹板26、支撑条27、二号主液压缸28、二号前托辊架29、二号后托辊架30、二号主托辊31、二号副托辊32、二号副液压缸33、矫正部分34,所述主架1前部固定有二号支撑座21,所述二号支撑座21前部从左到右依次滑动连接有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且前中部前后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推动座24,所述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分别铰接有水平的二号连杆25,所述二号连杆25后部与二号推动座24相铰接,所述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上部分别铰接有水平的二号夹板26,所述二号夹板26顶端靠近二号支撑座21前中部在前后方向上固定有水平的支撑条27,所述支撑条27用于对翼板进行支撑,在重力作用下通过使得翼板的边沿与其贴合,从而确定翼板的基准,继而方便调节翼板所在的上下位置,所述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中部分别铰接有二号主液压缸28,所述二号主液压缸28的活塞杆与其正上方的二号夹板26相铰接,所述二号夹板26前下部铰接有水平的二号前托辊架29,且后下部铰接有水平的二号后托辊架30,所述二号前托辊架29和二号后托辊架30分别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主托辊31和二号副托辊32,所述二号主托辊31用于对翼板进行支撑和拖动,所述二号副托辊32用于在矫正半成品H型钢时与翼板的外边沿进行接触,从而方便对半成品H型钢的前后滑动进行引导,所述二号后托辊架30铰接有二号副液压缸33,所述二号副液压缸33的活塞杆与二号前托辊架29相铰接,所述二号支撑座21安装有矫正部分34。
所述二号支撑座21顶端后部固定有水平的二号主电动推杆35,所述二号主电动推杆35的推杆前端与二号推动座24后端相固定,所述二号夹板26前下部和后下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传动轴36,所述二号传动轴36分别同轴固定有二号主齿轮37,所述二号主托辊31分别同轴固定有二号从齿轮38,所述二号夹板26底端中部分别固定有水平的二号前减速电机39,所述二号前减速电机39的转轴与正前部和正后部的二号传动轴36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啮合进行同步传动,所述二号支撑座21前部顶端固定有竖直的二号前支撑架40和二号前液压缸41,所述二号前支撑架40上下滑动连接有竖直的二号前升降架42,所述二号前升降架42前后两部分别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前托辊43,且上部底端与二号前液压缸41的活塞杆顶端相固定,所述二号前液压缸41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前升降架42沿着二号前支撑架40上下滑动,所述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彼此之间的左右水平间距,从而能够间接推导出两翼板之间的间距,便于根据腹板的宽度而调节两翼板之间的间距,所述二号夹板26通过倾角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姿态,所述二号前托辊架29和二号后托辊架30通过倾角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姿态。
所述矫正部分34包括二号后支撑架44、二号后升降架45、二号上升降架46、二号下升降架47、二号后托辊48、二号后减速电机49、二号后液压缸50、二号下液压缸51、二号上液压缸52、二号挤压托辊53,所述二号支撑座21后部顶端固定有竖直的二号后支撑架44,所述二号后支撑架44前部上下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后升降架45,且后部从上至下依次上下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上升降架46和二号下升降架47,所述二号后升降架45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后托辊48,且左部固定有水平的二号后减速电机49,所述二号后减速电机49的转轴分别与两二号后托辊48通过直齿齿轮进行啮合传动,所述二号后支撑架44后部铰接有二号后液压缸50,所述二号后液压缸50的活塞杆与二号后升降架45相铰接,所述二号支撑座21后部铰接有二号下液压缸51,所述二号下液压缸51的活塞杆与二号下升降架47相铰接,所述二号后支撑架44上部铰接有二号上液压缸52,所述二号上液压缸52的活塞杆与二号上升降架46相铰接,所述二号下升降架47和二号上升降架46的相邻部分分别转动连接有两水平的二号挤压托辊53,所述二号挤压托辊53用于对半成品H型钢的两侧翼板进行挤压纠正。
所述二号主电动推杆35通电伸缩推杆时能够带动二号推动座24前后滑动,所述二号推动座24在前后滑动时通过二号连杆25能够带动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沿着二号支撑座21左右滑动着相互远离和相互靠近,从而能够在组立时同时调节两翼板的左右位置,继而通过两翼板对腹板进行居中推动,从而使得组立后的H型钢能够处于主架1中部,所述二号主液压缸28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夹板26左右摆动,所述二号副液压缸33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前托辊架29和二号后托辊架30能够相互张开着前后摆动和相互收缩着前后摆动,所述二号前托辊架29和二号后托辊架30相互张开着前后摆动时能够使得二号从齿轮38与二号主齿轮37相啮合,所述二号前托辊架29和二号后托辊架30相互收缩着前后摆动时能够使得二号从齿轮38与二号主齿轮37脱离啮合,所述二号从齿轮38与二号主齿轮37相啮合时二号主托辊31的外圆周壁凸出二号夹板26顶端面,从而利用二号主托辊31对翼板进行支撑拖动,防止翼板与二号夹板26产生滑动摩擦,所述二号从齿轮38与二号主齿轮37脱离啮合时二号副托辊32的外圆周壁能够凸出二号夹板26顶端面,从而使得二号副托辊32对翼板边沿进行接触和引导,防止翼板边沿与二号夹板26产生滑动摩擦,所述二号主托辊31的外圆周壁和二号副托辊32的外圆周壁仅能够交替凸出二号夹板26顶端面,所述二号主托辊31的外圆周壁和二号副托辊32的外圆周壁能够全部位于二号夹板26顶端面下方。
所述二号后托辊48的转速相同,所述二号后液压缸50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后升降架45沿着二号后支撑架44上下滑动,所述二号后升降架45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其下方的二号后支撑架44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从而间接得知二号后托辊48的上下位置,所述二号下液压缸51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下升降架47沿着二号后支撑架44上下滑动,所述二号下升降架47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其下方的二号后支撑架44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从而间接得知二号后支撑架44上的二号挤压托辊53的上下位置,所述二号上液压缸52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上升降架46沿着二号后支撑架44上下滑动,所述二号上升降架46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其上方的二号后支撑架44顶部之间的竖直距离,从而间接得知二号上升降架46上的二号挤压托辊53的上下位置,所述二号后支撑架44内壁顶端固定有多组竖直的矫正测距传感器54,所述矫正测距传感器54能够测量到其下方的遮挡物之间的竖直距离,即在挤压矫正H型钢时便于得知顶部翼板是否水平。
所述限位部分8包括三号支撑架55、三号升降架56、三号液压缸57、三号托辊561、三号挡板58、三号上齿条59、三号传动轴60、三号大齿轮61、三号小齿轮62、三号电动推杆63、三号下齿条64,所述主架1中后部固定有竖直的三号支撑架55,所述三号支撑架55前部上下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三号升降架56,且前部顶端固定有竖直的三号液压缸57,所述三号升降架55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三号托辊561,所述三号支撑架55后部左右滑动连接有两竖直的三号挡板58,三号挡板58并拢时用于对腹板和翼板进行阻挡,从而使腹板和翼板后端对齐,便于进行制造和销售,两所述三号挡板58的后端分别固定有水平的三号上齿条59,所述三号支撑架55左右两部各转动连接有竖直的三号传动轴60,所述三号传动轴60上部分别同轴固定有三号大齿轮61,且底部分别同轴固定有三号小齿轮62,两所述三号大齿轮61与两三号上齿条59相啮合,所述三号支撑架55顶端左右两部各固定有水平的三号电动推杆63,两所述三号电动推杆63的推杆末端分别固定有水平的三号下齿条64,所述三号下齿条64与三号小齿轮62相啮合,所述三号液压缸57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三号升降架56沿着三号电动推杆63上下滑动,两所述三号电动推杆63伸缩推杆时通过三号下齿条64、三号小齿轮62、三号传动轴60、三号大齿轮61和三号上齿条59能够带动两三号挡板58沿着三号支撑架55相互远离着左右滑动滑动和相互靠近着左右滑动,从而便于快速调节三号挡板58的左右位置,使其快速并拢和分离。
所述翻转部分9包括四号支撑座65、四号齿条66、四号升降架67、四号主液压缸68、四号从托辊69、四号主托辊70、四号主减速电机71、四号滑动座72、四号伺服电机73、四号齿轮74、翻转动作部分75,所述主架1后部固定有水平的四号支撑座65,且顶端前后两部各固定有水平的四号齿条66,所述四号支撑座65前部、中部和后部各上下滑动连接有竖直的四号升降架67,所述四号支撑座65前部、中部和后部各铰接有四号主液压缸68,所述四号主液压缸68的活塞杆与四号升降架67相铰接,且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四号升降架67沿着四号支撑座65上下滑动,所述四号升降架67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从托辊69,且中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主托辊70,所述四号升降架67右端中部固定有水平的四号主减速电机71,所述四号主减速电机71的转轴与四号主托辊70右部同轴固定,所述四号升降架67前后两部的四号从托辊69与其中部的四号主托辊70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的啮合实现同步转动,所述四号支撑座65前后两部各左右滑动连接有四号滑动座72,两所述四号滑动座72分别固定有水平的四号伺服电机73,两所述四号伺服电机73的转轴分别同轴固定有四号齿轮74,两所述四号齿轮74分别与四号齿条66相啮合,两所述四号滑动座72还安装有翻转动作部分75。
所述翻转动作部分75包括四号左翻转架76、四号左液压缸77、四号右液压缸78、四号右翻转架79、四号副托辊80、四号左托辊81、四号左减速电机82、四号右托辊83、四号右减速电机84,两所述四号滑动座72前部分别铰接有水平的四号左翻转架76,且分别铰接有竖直的四号左液压缸77和四号右液压缸78,两所述四号左翻转架76右部分别铰接有四号右翻转架79,所述四号左翻转架76和四号右翻转架79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副托辊80,四号副托辊80用于配合四号左托辊81和四号右托辊83对H型钢进行辅助支撑,所述四号左翻转架76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左托辊81,且左端前后两部各固定有四号左减速电机82,所述四号左减速电机82的转轴与四号左托辊81左端相同轴固定,所述四号右翻转架79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右托辊83,且右端前后两部各固定有四号右减速电机84,所述四号左托辊81和四号右托辊83对H型钢进行主要支撑和拖动,所述四号右减速电机84的转轴与四号右托辊83右部相同轴固定,所述四号左液压缸77的活塞杆与四号左翻转架76底部相铰接,所述四号右液压缸78的活塞杆与四号右翻转架79底部相铰接,所述四号左液压缸77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四号左翻转架76左右摆动,所述四号右液压缸78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四号右翻转架79左右摆动,两所述四号伺服电机73通电正反转动时通过四号齿轮74和四号齿条66能够带动四号滑动座72沿着四号支撑座65左右滑动。
所述四号升降架67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四号支撑座65底部的竖直距离,从而能够间接推导出四号副托辊80的上下位置,所述四号滑动座72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四号支撑座65左右两部的左右水平距离,所述四号左翻转架76通过倾角传感器测量其姿态,所述四号右翻转架79通过倾角传感器测量其姿态。
所述上加工区4包括控制器85、五号上齿条86、五号滑动座87、五号上伺服电机88、五号前电动推杆89、五号上齿轮90、五号后电动推杆91、送料装置92、电控箱93、收集装置94、五号前升降架95、五号后升降架96、五号下伺服电机97、五号下齿轮98、五号左滑块99、五号右滑块110,所述主架1前上部固定有竖直的控制器85,且顶端左右两部各固定有水平的五号上齿条86,所述主架1上部前后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五号滑动座87,所述五号滑动座87顶端左右两部各固定有水平的五号上伺服电机88,且顶端前部固定有竖直的五号前电动推杆89,两所述五号上伺服电机88的转轴分别同轴固定有五号上齿轮90,所述五号滑动座87顶端后部固定有竖直的五号后电动推杆91,且顶端左部固定有竖直的送料装置92,所述五号滑动座87右端固定有电控箱93和收集装置94,所述五号滑动座87前部上下滑动连接有竖直的五号前升降架95,且后部上下滑动连接有竖直的五号后升降架96,所述五号前升降架95底部与五号前电动推杆89的推杆底端相固定,且底部固定有竖直的五号下伺服电机97,所述五号下伺服电机97的转轴同轴固定有水平的两个五号下齿轮98,所述五号前升降架95底部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五号左滑块99和五号右滑块110,所述五号后升降架96底部与五号后电动推杆91的推杆底端相固定。
所述五号前电动推杆89伸缩推杆时能够带动五号前升降架95沿着五号滑动座87上下滑动,所述五号后电动推杆91伸缩推杆时能够带动五号后升降架96沿着五号滑动座87上下滑动,所述五号上伺服电机88通电正反转动时通过五号上齿轮90和五号上齿条86能够带动五号滑动座87沿着主架1前后滑动,所述五号前升降架95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到下方遮挡物的竖直距离,所述五号后升降架96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到下方遮挡物的竖直距离,从而方便推导出五号前升降架95和五号后升降架96距离到下方H型钢的竖直距离,方便使得五号下齿条111、五号主送料管112、五号主电焊枪113、五号主回收管114、五号副送料管115、五号副电焊枪116和五号副回收管117在上下方向上靠近H型钢左右两侧的缝隙,所述五号滑动座87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到主架1前后两部的前后水平距离。
所述五号左滑块99和五号右滑块110分别固定有五号下齿条111,所述五号左滑块99和五号右滑块110从前至后依次固定有五号主送料管112、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主回收管114,所述五号后升降架96底部从前至后依次固定有竖直的五号副送料管115、五号副电焊枪116和五号副回收管117,所述五号左滑块99的五号下齿条111和五号右滑块110的五号下齿条111在俯视角度上相较于五号下伺服电机97呈中心对称设置并与两五号下齿轮98相啮合,所述五号左滑块99的五号主送料管112、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主回收管114的头部与五号右滑块110的五号主送料管112、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主回收管114的头部相较于五号下伺服电机97呈向下和向外的扩张设置,即使得五号主送料管112、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主回收管114的头部指向下方左右两侧的H型钢的缝隙,所述五号下伺服电机97正反转动时通过五号下齿条111能够带动五号左滑块99和五号右滑块110沿着五号前升降架95相互靠近着左右滑动和相互远离着左右滑动,从而方便使得五号主送料管112、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主回收管114的头部在左右方向上靠近H型钢的左右两侧的缝隙,所述五号左滑块99和五号右滑块110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两者之间的左右水平间距,所述五号主送料管112和五号副送料管115与送料装置92相连接,所述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副电焊枪116与电控箱93相电性连接,所述五号主回收管114和五号副回收管117与收集装置94相连接。
所述点焊焊枪20、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副电焊枪116通过激光焊缝传感器进行焊缝跟踪和识别,所述一号左电机11、一号右电机12、一号伺服电机15、点焊焊枪20、二号主电动推杆35、二号前减速电机39、二号后减速电机49、矫正测距传感器54、三号电动推杆63、四号主减速电机71、四号伺服电机73、四号左减速电机82、四号右减速电机84、控制器85、五号上伺服电机88、五号前电动推杆89、五号后电动推杆91、送料装置92、电控箱93、收集装置94、五号下伺服电机97、测距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激光焊缝传感器相电性连接并通过控制器85进行电性控制,所述点焊焊枪20为含有送丝机气保焊焊枪,且外接气保焊机,所述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副电焊枪116外接双弧双丝数字化焊接系统,所述控制器85对外接的气保焊机和双弧双丝数字化焊接系统进行控制,所述矫正测距传感器54和测距传感器为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二号主液压缸28、二号副液压缸33、二号前液压缸41、二号后液压缸50、二号下液压缸51、二号上液压缸52、四号主液压缸68、四号左液压缸77和四号右液压缸78外接液压传动系统,所述控制器85对外接的液压控制系统进行电性控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了方便描述运动状态,以下关于“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转动方向的描述均是以右视角度观察的,不再另行解释。
将待焊接的H型钢的数据输入控制器85内,随后控制器85自动控制三号电动推杆63伸出,从而利用三号下齿条64、三号小齿轮62、三号传动轴60、三号大齿轮61和三号上齿条59实现两三号挡板58的并拢,随后控制器85自动控制二号前液压缸41和二号后液压缸50的活塞杆伸出一定距离,并自动控制二号后减速电机49进行正向转动,实现二号前托辊43和二号后托辊48的外圆周壁的最高点共面,并实现二号后托辊48的顺时针转动,此时先将腹板呈前后方向的水平搬运至本装置的前方,然后将其从前向后放置于二号前托辊43和二号后托辊48顶端,期间顺时针转动的二号后托辊48能够加快腹板的向后移动,直至腹板后端被三号挡板58阻挡为止,随后人工通过控制器85控制二号后减速电机49停止转动,随后控制器85自动控制各二号主液压缸28伸出一定距离,并自动控制二号副液压缸33缩回,并自动控制二号前减速电机39进行转动,并自动控制二号后液压缸50缩回活塞杆,从而使得主架1左部的夹板和右部的夹板共同呈现适当角度的倒“八”型夹角,使得二号前托辊架29和二号后托辊架30相互收缩,从而使得二号主齿轮37与二号从齿轮38相啮合,从而利用二号前减速电机39、二号传动轴36、二号主齿轮37、二号从齿轮38、同步带和同步带轮带动二号主托辊31进行顺时针转动,此时将两翼板呈前后方向倾斜抬起,并从前向后送入二号主托辊31顶端,同时使得翼板的边沿在重力的作用下紧贴支撑条27,而转动的二号主托辊31可拖动翼板的向后移动,直至翼板后端被三号挡板58所阻挡,随后人工通过控制器85控制二号前减速电机39停止转动,随后控制器85自动控制二号主电动推杆35适当伸缩推杆,从而利用二号推动座24、二号连杆25、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调节两侧板的左右水平间距,随后控制器85控制二号主液压缸28继续伸出,直至各二号夹板26均处于竖直状态,从而使得两翼板处于竖直状态,并使得内侧与腹板左右两侧相贴合,从而自动对齐组立呈H型,随后控制器85控制一号左电机11、一号右电机12和一号伺服电机15进行动作,从而利用各点焊焊枪20对准两翼板和腹板的接缝处(左上接缝处、左下接缝处、右上接缝处和右下接缝处),并通过激光焊缝传感器对接缝进行识别,随后控制器85控制点焊焊枪20对接缝处进行点焊处理,即对腹板和翼板的相对位置进行了限定,点焊处理完毕后控制器85控制一号左电机11、一号右电机12和一号伺服电机15进行反向动作,实现复位,并控制三号电动推杆63缩回,从而利用三号下齿条64、三号小齿轮62、三号传动轴60、三号大齿轮61和三号上齿条59实现两三号挡板58的分离,从而方便点焊处理后的半成品H型钢通过三号支撑架55,随后控制器85自动控制三号液压缸57和四号主液压缸68伸出一定距离,从而利用三号托辊561对翼板底端进行托举支撑,并使得四号主托辊70和四号从托辊69的外圆周壁的最高点与三号托辊561的外圆周壁最高点等高,并自动控制二号前减速电机39和二号后减速电机49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对点焊处理完毕的半成品H型钢向后进行输送,直至半成品H型钢完全落在各四号主托辊70和四号从托辊69顶端为止,在此过程中控制器85将控制点焊焊枪20定点进行焊接,保证腹板和翼板的位置稳定,同时控制器85自动控制四号主减速电机71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四号主托辊70的顺时针转动,并利用同步带和同步带轮带动四号从托辊69进行顺时针转动,继而方便对半成品H型钢向后进行拖动,待半成品H型钢完全落在各四号主托辊70和四号从托辊69顶端时,工人通过控制器85控制二号前减速电机39、二号后减速电机49和四号主减速电机71停止转动,随后控制器85自动控制四号主液压缸68缩回活塞杆,从而使得半成品H型钢同时落在四号副托辊80、四号左托辊81和四号右托辊83顶端,随后控制器85对输入的腹板的厚度进行划分,当腹板的厚度≥12mm时自动选择进入“船形焊”模式,当腹板<12mm时,自动选择进入“平角焊”模式。在“船形焊”模式下,控制器85控制四号左液压缸77和四号右液压缸78伸出活塞杆,从而使得四号左翻转架76和四号右翻转架79向上摆动,形成九十度的夹角并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托举,此时四号左翻转架76和四号右翻转架79均与水平面呈四十五度夹角,从而实现“船形焊”的托举,随后工人通过控制器85控制五号上伺服电机88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利用五号齿轮90与五号齿条86的啮合实现五号滑动座87沿着主架1向后滑动,直至五号副送料管115的前后位置与半成品H型钢拼接的缝隙处的最后部的前后位置相同,随后控制器85控制五号后电动推杆91伸出,并控制四号伺服电机73进行转动,直至五号主送料管112恰好位于上方无翼板遮挡的焊缝的最后部的正上方,随后控制器85控制五号上伺服电机88进行顺时针转动,并控制送料装置92向五号副送料管115输送焊剂,并利用电控箱93控制五号副电焊枪116进行焊接,并控制收集装置94通过五号副回收管117抽吸焊接剩余的焊剂,从而实现对缝隙进行从后至前的移动式焊接,直至激光焊缝传感器识别该缝隙已焊接完毕为止,期间控制器通过激光焊缝传感器的识别结果自动控制四号伺服电机73进行转动,从而对半成品H型钢的左右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焊接位置的稳定,随后控制器85控制五号上伺服电机88和五号后电动推杆91复位,随后由工人控制控制器85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翻转操作,对其他缝隙进行焊接,直至四条缝隙完全焊接完毕为止。在“平角焊”模式下,工人通过控制器85控制五号上伺服电机88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利用五号齿轮90与五号齿条86的啮合实现五号滑动座87沿着主架1向后滑动,直至五号主送料管112的前后位置与半成品H型钢拼接的缝隙处的最后部的前后位置相同,随后控制器85控制五号前电动推杆89伸出,并控制五号下伺服电机97进行转动,从而调节两五号主送料管112的高度位置和左右位置,直至五号主送料管112恰好位于焊缝的最后部的正上方,随后控制器85控制五号上伺服电机88进行逆时针转动,并控制送料装置92向五号主送料管112输送焊剂,并利用电控箱93控制五号副电焊枪113进行焊接,并控制收集装置94通过五号主回收管114抽吸焊接剩余的焊剂,从而实现对缝隙进行从后至前的移动式焊接,直至激光焊缝传感器识别该缝隙已焊接完毕为止,期间控制器通过激光焊缝传感器的识别结果自动控制四号伺服电机73进行转动,从而对半成品H型钢的左右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焊接位置的稳定,随后控制器85控制五号上伺服电机88、五号前电动推杆89和五号下伺服电机97复位,随后由工人控制控制器85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翻转操作,再次对另两条缝隙进行焊接,直至四条缝隙完全焊接完毕为止。
当需要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翻转操作时,控制四号左液压缸77和四号右液压缸78伸出,从而使得四号左翻转架76和四号右翻转架79向上摆动呈现九十度的夹角,即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船形焊”的托举,随后根据翻转方向对四号左液压缸77和四号左液压缸77进行相应的操作,具体而言,当需要向右进行翻转时,控制四号左液压缸77继续伸出,而控制四号左液压缸77缩回,直至四号左翻转架76竖直,四号右翻转架79水平;当需要向左进行翻转时,控制四号右液压缸78继续伸出,而控制四号左液压缸77缩回,直至四号左翻转架76水平,四号右翻转架79竖直,从而实现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相应方向的九十度翻转,随后控制四号左液压缸77和四号右液压缸78缩回活塞杆,实现四号左翻转架76和四号右翻转架79处于水平状态,而当需要再次进行相同方向的九十度翻转时,控制四号伺服电机73进行转动,通过四号齿轮74与四号齿条66的啮合实现四号滑动座72的左右滑动,使得对半成品H型钢拖运至四号主托辊70和四号从托辊69的正上方,随后控制四号主液压缸68伸出活塞杆,实现四号主托辊70和四号从托辊69对半成品H型钢托举而脱离与四号副托辊80、四号左托辊81和四号右托辊83的接触,随后根据翻转方向控制四号伺服电机73进行相应的转动,从而使得四号滑动座72进行相应方向的移动,例如当需要向右继续进行翻转时,控制四号滑动座72向右滑动,使得半成品H型钢位于四号左翻转架76的上方,随后控制四号主液压缸68缩回活塞杆,实现四号左翻转架76的四号左托辊81和四号副托辊80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托举,随后控制四号左液压缸77和四号右液压缸78伸出活塞杆,实现对半成品H型钢的“船形焊”的托举,随后再控制四号左液压缸77伸出活塞杆,并控制四号右液压缸78缩回活塞杆,实现四号左翻转架76竖直和四号右翻转架79的水平,从而实现对半成品H型钢向右的九十度翻转,随后控制四号左液压缸77缩回活塞杆,使得四号左翻转架76的水平,此时再次翻转完毕,而向左的九十度翻转可以类推得到,不再过多叙述,经翻转和焊接完毕后,即可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矫正处理。
当焊接完成后需要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矫正处理时,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翻转使其处于“H”状的前后横置状态,随后控制四号主液压缸68伸出活塞杆,利用四号主托辊70和四号从托辊69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托举,同时控制三号液压缸57、二号后液压缸50和二号前液压缸41的活塞杆伸出,使得三号托辊561、二号后托辊48和二号前托辊43的外圆周壁的最高点与四号主托辊70和四号从托辊69的外圆周壁的最高点等高,随后控制四号左减速电机82、四号右减速电机84和二号后减速电机49进行转动,实现对半成品H型钢向前输送,待半成品H型钢底部的翼板完全与四号主托辊70和四号从托辊69脱离时,并与二号前托辊43和二号后托辊48的外圆周壁相接触后,控制四号左减速电机82、四号右减速电机84和二号后减速电机49停止转动,并控制二号主电动推杆35适当伸缩推杆,通过二号连杆25调节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之间的距离,同时控制二号主液压缸28和二号副液压缸33伸出,从而使得二号夹板26处于竖直状态,并使得二号副托辊32凸出二号夹板26上端面,从而利用主架1左右两部的二号副托辊32对半成品H型钢上下两部的翼板的左右边沿进行夹紧,从而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定位和接下来的引导,随后控制器85通过矫正测距传感器54自动检测到下方翼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对相应的二号上液压缸52和二号下液压缸51进行相应的伸缩,从而利用对应的二号挤压托辊53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挤压,期间可控制二号后减速电机49进行相应的转动,从而对半成品H型钢进行前后拖动,方便对不同的部位进行挤压矫正,待完全矫正完毕后,控制二号后减速电机49利用二号后托辊48对H型钢向前拖动,即彻底完成H型钢的生产加工。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包括主架(1)、前加工区(2)、后加工区(3)、上加工区(4)、前点焊部分(5)、后点焊部分(6)、加工部分(7)、限位部分(8)、翻转部分(9)、一号支撑架(10)、一号左电机(11)、一号右电机(12)、一号上升降架(13)、一号下升降架(14)、一号伺服电机(15)、一号齿轮(16)、一号左滑块(17)、一号右滑块(18)、一号齿条(19)、点焊焊枪(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1)从前至后依次安装有前加工区(2)和后加工区(3),且上部安装有上加工区(4),所述前加工区(2)设有前点焊部分(5)和后点焊部分(6),且中部设有三组以上的加工部分(7),所述后加工区(3)前部设有限位部分(8),且后部设有翻转部分(9),所述前点焊部分(5)和后点焊部分(6)均包括一号支撑架(10),两所述一号支撑架(10)分别固定在主架(1)前部和中部,两所述一号支撑架(10)顶端从左到右分别依次固定有竖直的一号左电机(11)和一号右电机(12),且从上至下依次上下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所述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中部分别固定有竖直的一号伺服电机(15),各所述一号伺服电机(15)的转轴分别同轴固定有一号齿轮(16),所述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左部分别左右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左滑块(17),所述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右部分别左右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右滑块(18),所述一号左滑块(17)和一号右滑块(18)分别固定有水平的一号齿条(19),所述一号左滑块(17)和一号右滑块(18)分别安装有点焊焊枪(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左电机(11)的转轴和一号右电机(12)的转轴与一号支撑架(10)上部相间隙插接,所述一号左电机(11)的转轴和一号右电机(12)的转轴与一号支撑架(10)底部相转动连接,所述一号左电机(11)的转轴与一号下升降架(14)相螺纹连接,且与一号上升降架(13)相间隙插接,所述一号右电机(12)的转轴与一号上升降架(13)相螺纹连接,且与一号下升降架(14)相间隙插接,所述一号伺服电机(15)固定在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背对的端面,所述一号左滑块(17)的一号齿条(19)和一号右滑块(18)的一号齿条(19)相较于一号伺服电机(15)呈中心对称设置并与一号齿轮(16)相啮合,所述一号左滑块(17)的点焊焊枪(20)的头部和一号右滑块(18)的点焊焊枪(20)的头部相较于一号伺服电机(15)呈向外张开设置,所述点焊焊枪(20)的头部位于在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的相邻空间内,所述一号左电机(11)通电转动时能够带动一号下升降架(14)沿着一号支撑架(10)上下滑动,所述一号右电机(12)通电转动时能够带动一号上升降架(13)沿着一号支撑架(10)上下滑动,所述一号伺服电机(15)通电转动时通过一号齿轮(16)和一号齿条(19)能够带动一号左滑块(17)和一号右滑块(18)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所述一号上升降架(13)和一号下升降架(14)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一号左滑块(17)和一号右滑块(18)之间的左右水平距离,且通过测距传感器测量到彼此之间以及到一号支撑架(10)之间的竖直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部分(7)包括二号支撑座(21)、二号左滑动座(22)、二号右滑动座(23)、二号推动座(24)、二号连杆(25)、二号夹板(26)、支撑条(27)、二号主液压缸(28)、二号前托辊架(29)、二号后托辊架(30)、二号主托辊(31)、二号副托辊(32)、二号副液压缸(33)、矫正部分(34),所述主架(1)前部固定有二号支撑座(21),所述二号支撑座(21)前部从左到右依次滑动连接有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且前中部前后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推动座(24),所述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分别铰接有水平的二号连杆(25),所述二号连杆(25)后部与二号推动座(24)相铰接,所述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上部分别铰接有水平的二号夹板(26),所述二号夹板(26)顶端靠近二号支撑座(21)前中部在前后方向上固定有水平的支撑条(27),所述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中部分别铰接有二号主液压缸(28),所述二号主液压缸(28)的活塞杆与其正上方的二号夹板(26)相铰接,所述二号夹板(26)前下部铰接有水平的二号前托辊架(29),且后下部铰接有水平的二号后托辊架(30),所述二号前托辊架(29)和二号后托辊架(30)分别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主托辊(31)和二号副托辊(32),所述二号后托辊架(30)铰接有二号副液压缸(33),所述二号副液压缸(33)的活塞杆与二号前托辊架(29)相铰接,所述二号支撑座(21)安装有矫正部分(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支撑座(21)顶端后部固定有水平的二号主电动推杆(35),所述二号主电动推杆(35)的推杆前端与二号推动座(24)后端相固定,所述二号夹板(26)前下部和后下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传动轴(36),所述二号传动轴(36)分别同轴固定有二号主齿轮(37),所述二号主托辊(31)分别同轴固定有二号从齿轮(38),所述二号夹板(26)底端中部分别固定有水平的二号前减速电机(39),所述二号前减速电机(39)的转轴与正前部和正后部的二号传动轴(36)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啮合进行同步传动,所述二号支撑座(21)前部顶端固定有竖直的二号前支撑架(40)和二号前液压缸(41),所述二号前支撑架(40)上下滑动连接有竖直的二号前升降架(42),所述二号前升降架(42)前后两部分别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前托辊(43),且上部底端与二号前液压缸(41)的活塞杆顶端相固定,所述二号前液压缸(41)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前升降架(42)沿着二号前支撑架(40)上下滑动,所述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彼此之间的左右水平间距,所述二号夹板(26)通过倾角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姿态,所述二号前托辊架(29)和二号后托辊架(30)通过倾角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姿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部分(34)包括二号后支撑架(44)、二号后升降架(45)、二号上升降架(46)、二号下升降架(47)、二号后托辊(48)、二号后减速电机(49)、二号后液压缸(50)、二号下液压缸(51)、二号上液压缸(52)、二号挤压托辊(53),所述二号支撑座(21)后部顶端固定有竖直的二号后支撑架(44),所述二号后支撑架(44)前部上下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后升降架(45),且后部从上至下依次上下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上升降架(46)和二号下升降架(47),所述二号后升降架(45)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后托辊(48),且左部固定有水平的二号后减速电机(49),所述二号后减速电机(49)的转轴分别与两二号后托辊(48)通过直齿齿轮进行啮合传动,所述二号后支撑架(44)后部铰接有二号后液压缸(50),所述二号后液压缸(50)的活塞杆与二号后升降架(45)相铰接,所述二号支撑座(21)后部铰接有二号下液压缸(51),所述二号下液压缸(51)的活塞杆与二号下升降架(47)相铰接,所述二号后支撑架(44)上部铰接有二号上液压缸(52),所述二号上液压缸(52)的活塞杆与二号上升降架(46)相铰接,所述二号下升降架(47)和二号上升降架(46)的相邻部分分别转动连接有两水平的二号挤压托辊(53);
所述二号主电动推杆(35)通电伸缩推杆时能够带动二号推动座(24)前后滑动,所述二号推动座(24)在前后滑动时通过二号连杆(25)能够带动二号左滑动座(22)和二号右滑动座(23)沿着二号支撑座(21)左右滑动着相互远离和相互靠近,所述二号主液压缸(28)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夹板(26)左右摆动,所述二号副液压缸(33)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前托辊架(29)和二号后托辊架(30)能够相互张开着前后摆动和相互收缩着前后摆动,所述二号前托辊架(29)和二号后托辊架(30)相互张开着前后摆动时能够使得二号从齿轮(38)与二号主齿轮(37)相啮合,所述二号前托辊架(29)和二号后托辊架(30)相互收缩着前后摆动时能够使得二号从齿轮(38)与二号主齿轮(37)脱离啮合,所述二号从齿轮(38)与二号主齿轮(37)相啮合时二号主托辊(31)的外圆周壁凸出二号夹板(26)顶端面,所述二号从齿轮(38)与二号主齿轮(37)脱离啮合时二号副托辊(32)的外圆周壁能够凸出二号夹板(26)顶端面,所述二号主托辊(31)的外圆周壁和二号副托辊(32)的外圆周壁仅能够交替凸出二号夹板(26)顶端面,所述二号主托辊(31)的外圆周壁和二号副托辊(32)的外圆周壁能够全部位于二号夹板(26)顶端面下方;
所述二号后托辊(48)的转速相同,所述二号后液压缸(50)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后升降架(45)沿着二号后支撑架(44)上下滑动,所述二号后升降架(45)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其下方的二号后支撑架(44)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所述二号下液压缸(51)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下升降架(47)沿着二号后支撑架(44)上下滑动,所述二号下升降架(47)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其下方的二号后支撑架(44)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所述二号上液压缸(52)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二号上升降架(46)沿着二号后支撑架(44)上下滑动,所述二号上升降架(46)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其上方的二号后支撑架(44)顶部之间的竖直距离,所述二号后支撑架(44)内壁顶端固定有多组竖直的矫正测距传感器(54),所述矫正测距传感器(54)能够测量到其下方的遮挡物之间的竖直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分(8)包括三号支撑架(55)、三号升降架(56)、三号液压缸(57)、三号托辊(561)、三号挡板(58)、三号上齿条(59)、三号传动轴(60)、三号大齿轮(61)、三号小齿轮(62)、三号电动推杆(63)、三号下齿条(64),所述主架(1)中后部固定有竖直的三号支撑架(55),所述三号支撑架(55)前部上下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三号升降架(56),且前部顶端固定有竖直的三号液压缸(57),所述三号升降架(55)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三号托辊(561),所述三号支撑架(55)后部左右滑动连接有两竖直的三号挡板(58),两所述三号挡板(58)的后端分别固定有水平的三号上齿条(59),所述三号支撑架(55)左右两部各转动连接有竖直的三号传动轴(60),所述三号传动轴(60)上部分别同轴固定有三号大齿轮(61),且底部分别同轴固定有三号小齿轮(62),两所述三号大齿轮(61)与两三号上齿条(59)相啮合,所述三号支撑架(55)顶端左右两部各固定有水平的三号电动推杆(63),两所述三号电动推杆(63)的推杆末端分别固定有水平的三号下齿条(64),所述三号下齿条(64)与三号小齿轮(62)相啮合,所述三号液压缸(57)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三号升降架(56)沿着三号电动推杆(63)上下滑动,两所述三号电动推杆(63)伸缩推杆时通过三号下齿条(64)、三号小齿轮(62)、三号传动轴(60)、三号大齿轮(61)和三号上齿条(59)能够带动两三号挡板(58)沿着三号支撑架(55)相互远离着左右滑动滑动和相互靠近着左右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部分(9)包括四号支撑座(65)、四号齿条(66)、四号升降架(67)、四号主液压缸(68)、四号从托辊(69)、四号主托辊(70)、四号主减速电机(71)、四号滑动座(72)、四号伺服电机(73)、四号齿轮(74)、翻转动作部分(75),所述主架(1)后部固定有水平的四号支撑座(65),且顶端前后两部各固定有水平的四号齿条(66),所述四号支撑座(65)前部、中部和后部各上下滑动连接有竖直的四号升降架(67),所述四号支撑座(65)前部、中部和后部各铰接有四号主液压缸(68),所述四号主液压缸(68)的活塞杆与四号升降架(67)相铰接,且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四号升降架(67)沿着四号支撑座(65)上下滑动,所述四号升降架(67)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从托辊(69),且中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主托辊(70),所述四号升降架(67)右端中部固定有水平的四号主减速电机(71),所述四号主减速电机(71)的转轴与四号主托辊(70)右部同轴固定,所述四号升降架(67)前后两部的四号从托辊(69)与其中部的四号主托辊(70)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的啮合实现同步转动,所述四号支撑座(65)前后两部各左右滑动连接有四号滑动座(72),两所述四号滑动座(72)分别固定有水平的四号伺服电机(73),两所述四号伺服电机(73)的转轴分别同轴固定有四号齿轮(74),两所述四号齿轮(74)分别与四号齿条(66)相啮合,两所述四号滑动座(72)还安装有翻转动作部分(75);
所述翻转动作部分(75)包括四号左翻转架(76)、四号左液压缸(77)、四号右液压缸(78)、四号右翻转架(79)、四号副托辊(80)、四号左托辊(81)、四号左减速电机(82)、四号右托辊(83)、四号右减速电机(84),两所述四号滑动座(72)前部分别铰接有水平的四号左翻转架(76),且分别铰接有竖直的四号左液压缸(77)和四号右液压缸(78),两所述四号左翻转架(76)右部分别铰接有四号右翻转架(79),所述四号左翻转架(76)和四号右翻转架(79)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副托辊(80),所述四号左翻转架(76)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左托辊(81),且左端前后两部各固定有四号左减速电机(82),所述四号左减速电机(82)的转轴与四号左托辊(81)左端相同轴固定,所述四号右翻转架(79)前后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四号右托辊(83),且右端前后两部各固定有四号右减速电机(84),所述四号右减速电机(84)的转轴与四号右托辊(83)右部相同轴固定,所述四号左液压缸(77)的活塞杆与四号左翻转架(76)底部相铰接,所述四号右液压缸(78)的活塞杆与四号右翻转架(79)底部相铰接,所述四号左液压缸(77)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四号左翻转架(76)左右摆动,所述四号右液压缸(78)伸缩活塞杆时能够带动四号右翻转架(79)左右摆动,两所述四号伺服电机(73)通电正反转动时通过四号齿轮(74)和四号齿条(66)能够带动四号滑动座(72)沿着四号支撑座(65)左右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号升降架(67)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四号支撑座(65)底部的竖直距离,所述四号滑动座(72)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到四号支撑座(65)左右两部的左右水平距离,所述四号左翻转架(76)通过倾角传感器测量其姿态,所述四号右翻转架(79)通过倾角传感器测量其姿态;
所述上加工区(4)包括控制器(85)、五号上齿条(86)、五号滑动座(87)、五号上伺服电机(88)、五号前电动推杆(89)、五号上齿轮(90)、五号后电动推杆(91)、送料装置(92)、电控箱(93)、收集装置(94)、五号前升降架(95)、五号后升降架(96)、五号下伺服电机(97)、五号下齿轮(98)、五号左滑块(99)、五号右滑块(110),所述主架(1)前上部固定有竖直的控制器(85),且顶端左右两部各固定有水平的五号上齿条(86),所述主架(1)上部前后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五号滑动座(87),所述五号滑动座(87)顶端左右两部各固定有水平的五号上伺服电机(88),且顶端前部固定有竖直的五号前电动推杆(89),两所述五号上伺服电机(88)的转轴分别同轴固定有五号上齿轮(90),所述五号滑动座(87)顶端后部固定有竖直的五号后电动推杆(91),且顶端左部固定有竖直的送料装置(92),所述五号滑动座(87)右端固定有电控箱(93)和收集装置(94),所述五号滑动座(87)前部上下滑动连接有竖直的五号前升降架(95),且后部上下滑动连接有竖直的五号后升降架(96),所述五号前升降架(95)底部与五号前电动推杆(89)的推杆底端相固定,且底部固定有竖直的五号下伺服电机(97),所述五号下伺服电机(97)的转轴同轴固定有水平的两个五号下齿轮(98),所述五号前升降架(95)底部滑动连接有水平的五号左滑块(99)和五号右滑块(110),所述五号后升降架(96)底部与五号后电动推杆(91)的推杆底端相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号前电动推杆(89)伸缩推杆时能够带动五号前升降架(95)沿着五号滑动座(87)上下滑动,所述五号后电动推杆(91)伸缩推杆时能够带动五号后升降架(96)沿着五号滑动座(87)上下滑动,所述五号上伺服电机(88)通电正反转动时通过五号上齿轮(90)和五号上齿条(86)能够带动五号滑动座(87)沿着主架(1)前后滑动,所述五号前升降架(95)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到下方遮挡物的竖直距离,所述五号后升降架(96)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到下方遮挡物的竖直距离,所述五号滑动座(87)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其到主架(1)前后两部的前后水平距离;
所述五号左滑块(99)和五号右滑块(110)分别固定有五号下齿条(111),所述五号左滑块(99)和五号右滑块(110)从前至后依次固定有五号主送料管(112)、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主回收管(114),所述五号后升降架(96)底部从前至后依次固定有竖直的五号副送料管(115)、五号副电焊枪(116)和五号副回收管(117),所述五号左滑块(99)的五号下齿条(111)和五号右滑块(110)的五号下齿条(111)在俯视角度上相较于五号下伺服电机(97)呈中心对称设置并与两五号下齿轮(98)相啮合,所述五号左滑块(99)的五号主送料管(112)、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主回收管(114)的头部与五号右滑块(110)的五号主送料管(112)、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主回收管(114)的头部相较于五号下伺服电机(97)呈向下和向外的扩张设置,所述五号下伺服电机(97)正反转动时通过五号下齿条(111)能够带动五号左滑块(99)和五号右滑块(110)沿着五号前升降架(95)相互靠近着左右滑动和相互远离着左右滑动,所述五号左滑块(99)和五号右滑块(110)通过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两者之间的左右水平间距,所述五号主送料管(112)和五号副送料管(115)与送料装置(92)相连接,所述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副电焊枪(116)与电控箱(93)相电性连接,所述五号主回收管(114)和五号副回收管(117)与收集装置(94)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焊焊枪(20)、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副电焊枪(116)通过激光焊缝传感器进行焊缝跟踪和识别,所述一号左电机(11)、一号右电机(12)、一号伺服电机(15)、点焊焊枪(20)、二号主电动推杆(35)、二号前减速电机(39)、二号后减速电机(49)、矫正测距传感器(54)、三号电动推杆(63)、四号主减速电机(71)、四号伺服电机(73)、四号左减速电机(82)、四号右减速电机(84)、控制器(85)、五号上伺服电机(88)、五号前电动推杆(89)、五号后电动推杆(91)、送料装置(92)、电控箱(93)、收集装置(94)、五号下伺服电机(97)、测距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激光焊缝传感器相电性连接并通过控制器(85)进行电性控制,所述点焊焊枪(20)为含有送丝机气保焊焊枪,且外接气保焊机,所述五号主电焊枪(113)和五号副电焊枪(116)外接双弧双丝数字化焊接系统,所述控制器(85)对外接的气保焊机和双弧双丝数字化焊接系统进行控制,所述矫正测距传感器(54)和测距传感器为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二号主液压缸(28)、二号副液压缸(33)、二号前液压缸(41)、二号后液压缸(50)、二号下液压缸(51)、二号上液压缸(52)、四号主液压缸(68)、四号左液压缸(77)和四号右液压缸(78)外接液压传动系统,所述控制器(85)对外接的液压控制系统进行电性控制。
CN202211461405.6A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 Pending CN1157408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1405.6A CN115740814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1405.6A CN115740814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0814A true CN115740814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34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1405.6A Pending CN115740814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408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2467A (zh) * 2023-07-06 2023-08-29 昆明市明利丰通信铁塔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板材厚度自动调整焊接深度的铁塔用焊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2467A (zh) * 2023-07-06 2023-08-29 昆明市明利丰通信铁塔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板材厚度自动调整焊接深度的铁塔用焊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2083A (zh) 自动化非标型钢焊接生产线
CN115213601B (zh) 一种矩形管拼接工装及焊接装置
CN110405386B (zh) 数控全自动钢筋焊接网片焊接机
CN115625534B (zh) 一种铁路隧道支护用钢拱架自动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111168289B (zh) T型梁纵缝自动焊接机
CN101318252B (zh) 波纹片焊接机
CN115740814A (zh) 一种h型钢自动生产线
CN206084217U (zh) 金属螺旋管自动焊接机
CN208408830U (zh) 一种支重轮焊接专机
CN107159814A (zh) 一种汽车门框内外板自动冲切流水线
CN207629375U (zh) 一种波纹腹板的全自动焊接设备
CN106141370A (zh) 粉碎轴刀座多功能点焊机器人
KR100962093B1 (ko) 다수의 리브 동시 용접 장치
CN211304971U (zh) 管材送料切割系统
CN217096593U (zh) 一种方形裙板的自动成型系统
CN213531312U (zh) 一种钢管束的焊接装置
CN212499195U (zh) 纸袋成型装置
CN103567760A (zh) 自动滚径打点设备
CN211763328U (zh) 一种宽幅聚合物铺网自动收拢喂料装置
CN114473531A (zh) 一种方形裙板的自动成型系统
CN209736884U (zh) 一种管类上料机
CN111975237A (zh) 一字形钢管束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CN204975749U (zh) 直管与套管调速定位滚动手工焊接流水线
CN112676382B (zh) 一种带钢上料用纠偏对正设备
CN204975747U (zh) 短直管与套管调速定位滚动半自动焊接流水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