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3675A -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电致变色元件及防眩目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电致变色元件及防眩目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3675A
CN115723675A CN202111020019.9A CN202111020019A CN115723675A CN 115723675 A CN115723675 A CN 115723675A CN 202111020019 A CN202111020019 A CN 202111020019A CN 115723675 A CN115723675 A CN 115723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substrate
rearview mirror
layer
mirror lens
electrochro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00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坤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200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236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23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36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电致变色元件及防眩目后视镜,该镜片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基板,并使用密封部封闭电致变色层,将第二透明基板和电致变色层的至少相同一边朝向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形成弯曲边,从而使得设置在该弯曲边的用于密封电致变色层的密封部隐藏在后视镜镜片的侧面,密封部在第二透明基板平面上的投影距离减小,从而当从后视镜镜片正面观察时,不可变色区域的宽度减小,增大了后视镜镜片的防眩区域的占比,提高了安全性,并改善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电致变色元件及防眩目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电致变色元件及防眩目后视镜。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现象是指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可逆的变色现象。电致变色的实质是材料在外电场及电流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其结构改变,进而使吸收光谱和光学性能(如吸收率、透射率、反射率)发生变化,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及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的现象。近年来,电致变色器件被广泛应用于节能窗、汽车后视镜、显示器件、移动终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由于电致变色材料对水汽极其敏感,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密封,以避免外界环境的水汽进入电致变色器件内部而导致电致变色材料损坏以及器件失效,因此会在电致变色材料的四周设置密封部。但密封部无法变色,因而电致变色材料在应用于汽车后视镜时,当从汽车后视镜镜面观察时,会影响产品的外观一致性。因此,现有技术中,会进一步在镜面上设置装饰环,用以遮挡密封部。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汽车防眩目后视镜结构示意图,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内侧的第一透明基板20’,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20’表面的反射镀层22’,与第一透明基板20’间隔设置的第二透明基板30’,封闭在第一透明基板20’和第二透明基板30’之间的电致变色层50’,以及用于封闭电致变色层50’的密封部40’,还有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30’上的用于遮挡密封部40’的装饰环32’。
在现有防眩目后视镜中,尽管装饰环32’的颜色一般和第一透明基板20’上的反射镀层22’颜色一致,以使装饰环32’和反射镀层22’尽量在颜色和反射率上贴近,但该装饰环32’还是无法实现变色,导致装饰环32’遮挡的区域无法实现防眩功能,且遮挡区域较大,安全性不足,同时视觉体验不佳。尤其在电致变色层50’颜色改变后,装饰环32’和第一透明基板30’其它区域的颜色差异会很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旨在减小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由于密封部带来的遮挡区域,增大防眩区域,提高安全性,并改善用户的视觉体验。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反射镀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
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层叠设置,以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形成间隔空间;
密封部,用以封闭所述间隔空间的四周,以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密封部形成容置空间;
电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所在的一面为所述后视镜镜片的背面,所述第二透明基板所在的一面为所述后视镜镜片的正面,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至少相同一边朝向所述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形成弯曲边,以减小所述密封部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平面的投影长度,增大所述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防眩区域的占比。
后视镜镜片包括相对的背面和正面,其中,从用户观察后视镜方向来定义,正面为朝向用户的一面,为透光面;背面为背向用户的一面,为反射面。第一透明基板由于设置有反射镀层,从而形成镜面反射,做为后视镜镜片的背面,第二透明基板做为后视镜镜片的正面。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例如可以为玻璃基板。
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为背向第二透明基板的一面,第二表面为朝向第二透明基板的一面,也即第一表面为后视镜镜片的背面所在的一面。
本申请将第二透明基板和电致变色层的至少相同一边朝向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形成弯曲边,从而使得设置在该弯曲边的用于密封电致变色层的密封部隐藏在后视镜镜片的侧面,密封部在第二透明基板平面上的投影长度减小,从而当从后视镜镜片正面观察时,不可变色区域的宽度减小,增大了后视镜镜片的防眩区域的占比,提高了安全性,并改善了用户的视觉体验。并且通过本申请的后视镜镜片方案可以在满足防眩区域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后视镜的尺寸。
可以理解的是,汽车后视镜包括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对于内后视镜而言,由于眩光一般来自后方车辆的车灯,且车灯光线基本都是穿过汽车的后挡风玻璃射到内后视镜表面,并发生反射进入人眼。而后视镜的两侧边部基本都不会接收到穿过汽车后挡风玻璃的光线,因此两侧边部对防眩功能要求没有下边部和上边部高,从而第二透明基板和电致变色层朝向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的边优选为内后视镜的下边或上边,或者为下边和上边。
对于汽车外后视镜而言,外后视镜的内侧(左后视镜的右侧,右后视镜的左侧)由于视野原因易被遮挡,因此外后视镜的内侧对防眩功能要求没有上下侧和外侧的要求高,从而第二透明基板和电致变色层朝向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的边优选为外后视镜的上侧或下侧或外侧,或上侧、下侧和外侧的任意组合。
由于第二透明基板和电致变色层弯曲设置的工艺难度较大,影响产能,成本较高,因此,对后视镜防眩功能要求不高的边不进行弯曲,可以节省成本,减小工艺难度,提高产能。
第一透明基板、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可以通过粘接层连接,粘接层为光学透明粘接材料,例如可以是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olyVinyl Butyral,PVB)、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OCA(Optically ClearAdhesive)光学胶、SCA光学胶、离子性中间膜(Surper Safe Glas,SGP)、液态光学胶LOCA(Liqu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等。
反射镀层为镜面反射层,例如可以为镉层、银层、铝层、二氧化硅层、铑层等。
以下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达到和实现本申请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申请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至少朝向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一面在对应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弯曲边的位置处也朝向所述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即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和电致变色层的至少一相同边均朝向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
其中,第一透明基板朝向第二透明基板的一面为第二表面,本方案第一透明基板的弯曲方式包括仅将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弯曲设置,或者将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均弯曲设置。通过至少将第二表面弯曲设置,使得第一透明基板、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基板均为弯曲贴合设置,提高后视镜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固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对应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弯曲边的位置处均朝向所述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以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以相同形状依次层叠设置。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第二透明基板和电致变色层的弯曲边均朝向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可以减小第一透明基板的厚度,从而减少成本。
优选地,请参阅图11,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背向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一面的曲率半径为R1,且2.5mm≤R1≤5mm。
由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曲率半径越小,曲面贴合的难度就越大,同时,当电致变色层为柔性多层结构时,也会由于曲率半径过小进而容易发生膜层分离等问题,影响器件的可靠性;但是,若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曲率半径越大,后视镜就越厚,又会影响后视镜结构设计。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二透明基板背向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一面的曲率半径R1限定为2.5mm≤R1≤5mm,可以大大降低3D贴合的难度,同时保证后视镜的镜片厚度N合适。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透明基板为平直板时,第二透明基板背向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一面的曲率半径也优选为R1,使其弯曲难度降低,器件可靠性更高。
更优选地,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述密封部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平面的投影长度为M,且M≤3mm。
为了降低后视镜的镜片厚度N,可以在曲率半径R1的条件下缩短第一透明基板、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基板的弯曲长度,此时密封部在第二透明基板平面的投影长度M会增大,因此,为了保证后视镜的防眩功能,M应在≤3mm范围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朝向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一面在对应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弯曲边的位置处朝向所述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背向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一面为平面。
本实施例中,平面相对于弯曲而言,不进行弯曲的面为本实施例的平面的含义,也即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不进行弯曲,使得本实施例的第一透明基板制造难度降低,进而减小了第一透明基板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后视镜的制造成本。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为柔性基板,例如可以为柔性玻璃、PET膜、PI膜(聚酰亚胺)、水氧阻隔膜、柔性塑料板等。
当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都是硬质基板时,由于两基板的边缘是弯曲的,因此两基板对合时,一般需要采用硬对硬曲面对合的工艺,众所周知,硬对硬对合工艺对设备的要求很高,尤其在进行曲面对合时,对两基板的对位精度要求也相当高,稍有偏移,两基板就不能很好的对合,从而导致产品良率很低,产能难以提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透明基板设置为柔性基板,使其在与第二透明基板进行曲面对合时的难度大大降低,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的后视镜的工艺难度大大降低,可以大幅度提高产能。
优选地,请参阅图6,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置有缓冲层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明基板为柔性基板的方案不仅适用于图6所示的实施例,还适用于上述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以及其它任一实施例。由于第一透明基板为柔性基板,因此形成的后视镜镜片再与后视镜背板或壳体等结构安装配合时,背板和壳体等结构很容易对柔性背板造成损伤,因此通过设置缓冲层,可以在保证柔性基板的安装稳定性的同时,避免柔性基板与背板或壳体等结构直接接触而造成损伤。
优选地,请参阅图7,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朝向所述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的边均包括水平段和弯曲段,所述密封部设置在所述水平段之间。
本实施例中,将密封部设置在水平段之间,此时密封部在第二透明基板平面的投影长度可以进一步减小,从而不变色区域的宽度进一步减小,防眩区域的占比进一步增大。
优选地,请参阅图8,所述密封部部分设置在所述水平段之间,部分设置在所述弯曲段之间。
将密封部部分设置在水平段,部分设置在弯曲段,可以减小后视镜镜片的整体厚度,同时密封部在第二透明基板平面的投影长度也不至于过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密封部设置在水平段之间的方式不仅限于图7和图8所示的方案,在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为平面、第二表面形成弯曲边的方案中同样也是可行的。
优选地,请参阅图9和图14,所述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边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边侧是相对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而言的,密封部只要不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层叠位置之间的情况均为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边侧。
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密封部是在后视镜镜片的其余部件完全组装完成并安装在后视镜的壳体后,再填充到预设位置内,密封部固化后形成整个后视镜产品,此时密封部不仅对电致变色层有密封作用,同时,还加强了镜片组件和后视镜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后视镜产品可靠性。
由于电致变色层的有效密封距离为电致变色层与外界环境的最短距离,因此,为保证密封强度,此实施例的第二透明基板的厚度应为>2mm。
图14所示实施例中的密封部不会直接与环境接触,密封性能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密封部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边侧的方式同样不仅限于图9和图14所示的方案,在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为平面、第二表面形成弯曲边的方案,以及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为平面的方案中同样也是可行的。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优选技术方案,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为平面,所述电致变色层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之间设置有填充层。
本方案中平面相对于弯曲而言,不进行弯曲的面为本方案的平面的含义,也即第一透明基板不进行弯曲,使得该后视镜镜片的工艺难度减小,成本降低。
优选地,所述填充层包括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olyVinyl Butyral,PVB)、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OCA(Optically ClearAdhesive)光学胶、SCA光学胶、离子性中间膜(Surper Safe Glas,SGP)、液态光学胶LOCA(Liqu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层为柔性电致变色器件。
请参阅图15,电致变色层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层、第一导电层、变色层、第二导电层、第二衬底层。其中,第一衬底层与第一透明基板相连接,第二衬底层与第二透明基板相连接。
其中,变色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变色材料层、电解质层和对电极层。其中,变色材料层靠近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电致变色层中的各层材料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的材料,在此不做赘述。
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材料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透明导电材料即可,例如可以是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氧化锌铝(aluminum zinc oxide,AZO)、氟掺杂氧化锡(fluorine doped tin oxide,FTO)、银纳米线、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网格或银纳米颗粒等材料。
第一衬底层和第二衬底层为柔性光学级透明材料,例如PET(Polyester Film)、环烯烃共聚物或三醋酸纤维素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元件,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层叠设置,以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形成间隔空间;
密封部,用以封闭所述间隔空间的四周,以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密封部形成容置空间;
电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所在的一面为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背面,所述第二透明基板所在的一面为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正面,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至少相同一边朝向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背面弯曲设置形成弯曲边,以减小所述密封部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平面的投影长度,增大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有效变色区域的占比。
该电致变色元件可以用于制备电子设备的背壳,由于电致变色元件可以进行变色,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观赏性。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的相对的相同两边均朝向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背面弯曲设置形成弯曲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所有改进方案均适用于对该电致变色元件的进一步改进,由于该电致变色元件采用了上述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所有改进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改进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用于制备防眩目后视镜,防眩目后视镜除了镜片以外还包括壳体,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第一透明基板安装在壳体内。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构成后视镜的整体外形结构,起到支撑的作用,后视镜的正面为镜片,与镜片相对的是后视镜的背面,壳体内侧是指朝向后视镜正面的一侧,壳体外侧即为后视镜的背面。
第一透明基板朝向壳体内侧的第一表面可以与壳体内侧贴合,也可以与壳体内侧分离,具体安装方式依据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结构决定。例如第一透明基板为柔性基板时,可以在第一透明基板和壳体之间设置缓冲层,起到支撑作用。
本申请的防眩目后视镜由于使用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不可变色区域的宽度减小,增大了后视镜的防眩区域,提高了安全性,并改善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可选地,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还可以包括装饰环,装饰环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相对的一面,以覆盖所述密封部和与所述密封部连接的部分电致变色层。
由于本申请方案的防眩目后视镜的密封部在第二透明基板平面的投影距离减小,因此,装饰环在第二透明基板平面的投影距离也减小,设置装饰环可以提高后视镜的外观一致性,同时不影响后视镜的防眩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防眩目后视镜,该防眩目后视镜可以是汽车内后视镜,也可以是汽车外后视镜。
使用了本申请防眩目后视镜的汽车,由于后视镜的防眩功能更好,在汽车后面有强光照射的时候,驾乘人员不会受到强光干扰,提高了驾乘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将第二透明基板和电致变色层的至少相同一边朝向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形成弯曲边,从而使得设置在该弯曲边的用于密封电致变色层的密封部隐藏在后视镜镜片的侧面,密封部在第二透明基板平面上的投影距离减小,从而当从后视镜镜片正面观察时,不可变色区域的宽度减小,增大了后视镜镜片的防眩区域,提高了安全性,并改善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定。
图1为现有技术的后视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5至实施例6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0至实施例11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2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3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5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6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7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8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电致变色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20-第一透明基板;22-反射镀层;24-缓冲层;30-第二透明基板;32-装饰环;40-密封部;50-电致变色层;501-第一衬底层;502-第一导电层;503-变色层;504-第二导电层;505-第二衬底层;52-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为汽车内后视镜,如图2所示,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壳体10的镜片,所述镜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20、电致变色层50和第二透明基板30,其中,第一透明基板20设置在壳体10上,反射镀层22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20朝向第二透明基板30的一面。其中,电致变色层50通过聚乙烯醇缩丁醛酯与第一透明基板20和第二透明基板30相连接。
其中,请参阅图15,电致变色层50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层501、第一导电层502、变色层503、第二导电层504、第二衬底层505。其中,第一衬底层501与第一透明基板20相连接,第二衬底层505与第二透明基板30相连接。
其中,变色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变色材料层、电解质层和对电极层。其中,变色材料层靠近第一导电层。
其中,电致变色层50通过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20和第二透明基板30之间的密封部40进行密封。
本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第一透明基板20、电致变色层50和第二透明基板30均朝向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形成弯曲边,且弯曲边为后视镜的下边部的一边。
实施例1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密封部40在第二透明基板30平面投影的长度小于2.5mm,相较于现有技术,大大减小了密封部40带来的遮挡区域,增大了后视镜的防眩区域,提高了安全性,并改善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实施例2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透明基板20、电致变色层50和第二透明基板30的弯曲边为后视镜的两侧边。
实施例3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为汽车左后视镜,第一透明基板20、电致变色层50和第二透明基板30的弯曲边为左后视镜的上边部和下边部。
实施例4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为汽车右后视镜。
实施例5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还在第二透明基板30朝向第一透明基板20的一面设置了装饰环32,装饰环32用于遮挡密封部40。该装饰环32在第二透明基板30平面的投影长度小于2.5mm,遮挡区域大大减小,防眩区域增大,提高了安全性,并改善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实施例6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3,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第一透明基板20为柔性基板,工艺难度大大降低,大幅度提高产能。
实施例7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第一透明基板20设置在壳体10的一面为平面,从而壳体10和第一透明基板20的制作工艺都更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8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第一透明基板20没有发生弯曲,为平直玻璃板,并且在第一透明基板20和电致变色层50之间设置有填充层52用于固定电致变色层50,填充层52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由于第一透明基板20为平直基板,其制作工艺难度大大降低,可以提高产能。
实施例9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6,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的壳体10内侧为平面,在第一透明基板20和壳体10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层24,缓冲层24为缓冲泡棉。从而可以降低工艺难度,保证柔性基板的安装稳定性,同时,避免柔性基板与壳体10结构直接接触而造成损伤。
实施例10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7,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第一透明基板20和第二透明基板30的弯曲边均包括弯曲段和水平段,水平段大致与壳体10的边部齐平,密封部40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20的水平段和第二透明基板30的水平段之间。
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可以进一步减小密封部40在第二透明基板30平面的投影距离,从而减小不变色区域的宽度,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不变色区域宽度约为1mm,相比于现有技术大大降低。
实施例11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7,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没有设置装饰环32,由于不变色区域宽度很小,装饰环32的有无对产品性能几乎无影响。
实施例12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8,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密封部40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20和第二透明基板30的弯曲段,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20和第二透明基板30的水平段。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不可变色区域只是稍微增大,但是可以减小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整体长度。
实施例13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9,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密封部40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20和第二透明基板30的外侧,而不是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20和第二透明基板30之间。为保证密封强度,第二透明基板30的厚度为5mm。
此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的密封部40是在第一透明基板20、电致变色层50和第二透明基板30贴合粘接完成后,再粘贴在壳体10内侧,完全组装完成后,再将密封部40填充到预设位置内,密封部40固化后形成整个防眩目后视镜产品。此时密封部40不仅对电致变色层50有密封作用,同时,还加强了镜片玻璃组件和壳体10之间的连接强度。
实施例14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10,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反射镀层22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20背向第二透明基板30的一面。
实施例15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1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第二透明基板30的曲率半径为R1。相比于实施例1,第二透明基板30的曲率半径为R0。R1>R0,由于第二透明基板30的曲率半径越小,3D曲面贴合的难度就越大,同时,当电致变色层为柔性多层结构时,也会由于曲率半径过小进而容易发生膜层分离等问题,影响器件的可靠性,因此需要设置合适的第二透明基板30的曲率半径。
实施例16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12,与实施例15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第一透明基板20和第二透明基板30进行缩短,密封部40朝向电致变色层50移动。此时虽然密封部40在第二透明基板30平面的投影长度M稍微增大,但大大降低了玻璃基板的3D贴合难度,同时降低了后视镜镜片的整体厚度N。
实施例17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13,与实施例16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第一透明基板20和第二透明基板30进一步进行缩短,密封部40进一步朝向电致变色层50移动。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后视镜镜片的整体厚度N,但是应保证密封部40在第二透明基板30平面的投影长度M小于等于3mm。
实施例18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及由其制备得到的防眩目后视镜,请参阅图14,与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的密封部40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30和壳体10之间,相对于实施例13,将第二透明基板30延伸至与壳体10连接,从而密封部40不会直接和环境接触,可以增强密封效果。
应用例1
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设置在汽车车身内的实施例1的防眩目后视镜、和设置在汽车车身前左侧的实施例3的防眩目后视镜,以及设置在汽车车身前右侧的实施例4的防眩目后视镜。
其中,防眩目后视镜通过从电致变色层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引出电极线与汽车车身电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1)

1.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反射镀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
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层叠设置,以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形成间隔空间;
密封部,用以封闭所述间隔空间的四周,以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密封部形成容置空间;
电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所在的一面为所述后视镜镜片的背面,所述第二透明基板所在的一面为所述后视镜镜片的正面,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至少相同一边朝向所述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形成弯曲边,以减小所述密封部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平面的投影长度,增大所述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的防眩区域的占比;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的相对的相同两边均朝向所述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形成弯曲边;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背向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一面的曲率半径为R1,且2.5mm≤R1≤5mm;
更优选地,所述密封部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平面的投影长度为M,且M≤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至少朝向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一面在对应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弯曲边的位置处也朝向所述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对应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弯曲边的位置处均朝向所述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以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以相同形状依次层叠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朝向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一面在对应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弯曲边的位置处朝向所述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设置,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背向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一面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为柔性基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置有缓冲层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朝向所述后视镜镜片的背面弯曲的边均包括水平段和弯曲段,所述密封部设置在所述水平段之间;
优选地,所述密封部部分设置在所述水平段之间,部分设置在所述弯曲段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边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为平面,所述电致变色层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之间设置有填充层;
优选地,所述填充层包括聚乙烯醇缩丁醛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OCA光学胶、SCA光学胶、离子性中间膜、液态光学胶LOCA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为柔性电致变色器件;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层、第一导电层、变色层、第二导电层、第二衬底层;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层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衬底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相连接。
10.一种电致变色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层叠设置,以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形成间隔空间;
密封部,用以封闭所述间隔空间的四周,以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密封部形成容置空间;
电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所在的一面为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背面,所述第二透明基板所在的一面为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正面,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至少相同一边朝向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背面弯曲设置形成弯曲边,以减小所述密封部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平面的投影长度,增大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有效变色区域的占比;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电致变色层的相对的相同两边均朝向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背面弯曲设置形成弯曲边。
11.一种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CN202111020019.9A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电致变色元件及防眩目后视镜 Pending CN1157236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0019.9A CN115723675A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电致变色元件及防眩目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0019.9A CN115723675A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电致变色元件及防眩目后视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3675A true CN115723675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2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0019.9A Pending CN115723675A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电致变色元件及防眩目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236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8662B2 (ja) 積層グレージング
EP2848993B1 (en) Electrode plate, and electrochromic plate, electrochromic mirror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534518B (zh) Electrochromic device
US9494840B2 (en) Electrochromic mirror and room mirror module for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EP3035118B1 (en) Touch sensing mirror structure
US20160325529A1 (en) Glazed vehicle roof
CN201383065Y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US11110857B2 (en) Luminous laminated automotive glazing comprising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KR102488847B1 (ko) 세그먼트로 전환될 수 있고 전기적으로 제어 가능한 광학 특성을 갖는 기능 요소가 있는 복합 판유리
CN205644479U (zh) 触控装置
CN114502370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玻璃件和具有该发光玻璃件的机动车辆
JP2018532675A (ja) 車両用窓ガラス
CN216139915U (zh)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电致变色元件及防眩目后视镜
CN210894937U (zh) 电致变色后视镜组件
CN115723675A (zh)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电致变色元件及防眩目后视镜
EP3125082A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ensing structure
CN215971324U (zh) 一种后视镜及车辆
CN214295775U (zh)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用的电致变色镜片元件及其组件
CN219533575U (zh) 一种玻璃背板导光的显示模组
CN211603799U (zh)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盒
CN216002398U (zh) 一种光致防眩目后视镜
CN220340521U (zh) 反射镜片结构及反射镜
CN210062832U (zh) 一种无边框的防眩目后视镜
CN212749489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N217099836U (zh)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内后视镜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