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18386B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18386B
CN115718386B CN202211441554.6A CN202211441554A CN115718386B CN 115718386 B CN115718386 B CN 115718386B CN 202211441554 A CN202211441554 A CN 202211441554A CN 115718386 B CN115718386 B CN 1157183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ming
light
sub
display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15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18386A (zh
Inventor
朱九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415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183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18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8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18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8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传感显示区以及邻接于传感显示区的常规显示区,传感显示区包括至少一透光子区;显示模组还包括背光组件、显示面板以及调光组件;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组件的出光侧,并包括色阻层,色阻层包括设置于透光子区内的透光部以及设置于透光子区外的色阻部;调光组件与显示面板层叠设置于背光组件的出光侧,并包括位于透光子区内的第一调光部;其中,第一调光部在透光态和遮光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调光部处于透光态时,以使光线通过第一调光部,第一调光部处于遮光态时,以阻挡光线通过第一调光部。本发明可以降低显示模组在透光部处出现漏光的概率,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对比度和显示色域。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具有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智能手机行业高速发展,消费者对手机创新力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高屏占比手机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喜爱,全面屏手机越来越受到各大厂商的重视,成为了行业追逐的趋向,是未来智能手机发展的方向。全面屏手机不但具有良好的外观,而且还可以实现更多的内容显示,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但是因为需要在屏幕上留出前置摄像头透光的位置,现有的屏幕为前置摄像头留出了孔结构,大大降低了屏幕的屏占比。
目前,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中,为实现全面屏显示,通常在屏下摄像头区域设置RGB像素以及W像素,在进行正常显示时,开启RGB像素,而关闭W像素;在进行拍照时:关闭RGB像素,而开启W像素;即RGB像素实现显示功能,W像素实现拍照功能,以提高屏下摄像头区域的透过率。
但是,由于W像素一般为透明像素,且W像素面积占比较大,进而当显示器处于暗态显示或其他色彩显示时,容易产生漏光现象,从而影响显示器的对比度和显示色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改善传感显示区的漏光现象,提高显示模组的对比度和显示色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传感显示区以及邻接于所述传感显示区的常规显示区,所述传感显示区包括至少一透光子区;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背光组件;
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组件的出光侧,并包括色阻层,所述色阻层包括设置于所述透光子区内的透光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透光子区外的色阻部;
调光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层叠设置于所述背光组件的出光侧,并包括位于所述透光子区内的第一调光部;
其中,所述第一调光部在透光态和遮光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调光部处于所述透光态时,以使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调光部,所述第一调光部处于所述遮光态时,以阻挡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调光部;
所述显示模组在传感模式和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当所述显示模组处于所述传感模式时,所述第一调光部处于所述透光态,当所述显示模组处于所述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调光部处于所述遮光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色阻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传感显示区内的多个第一色阻部,所述调光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感显示区内的多个第二调光部,一所述第二调光部与一所述第一色阻部相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调光部在所述透光态和所述遮光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二调光部处于所述透光态时,以使光线通过所述第二调光部,所述第二调光部处于遮光态时,以阻挡光线通过所述第二调光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光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子部和第二电极子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子部和所述第二电极子部之间的第一电致变色子部;
所述第二调光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电极子部和第四电极子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极子部和所述第四电极子部之间的第二电致变色子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子部与所述第三电极子部同层且相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二调光部中的多个所述第三电极子部相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子部与所述第四电极子部同层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子部与所述第四电极子部相间隔或者相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二调光部中的多个所述第四电极子部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子部与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子部同层设置且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子部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子部和所述第二电极子部之间的第一电致变色材料子层、第一离子导体子层以及第一离子存储子层;
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子部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极子部和所述第四电极子部之间的第二电致变色材料子层、第二离子导体子层以及第二离子存储子层;
其中,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材料子层与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材料子层同层设置且相连接,所述第一离子导体子层与所述第二离子导体子层同层设置且相连接,所述第一离子存储子层与所述第二离子存储子层同层设置且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在传感模式和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且当所述显示模组处于所述传感模式时,所述第一调光部处于所述透光态,所述第二调光部处于所述透光态或所述遮光态,当所述显示模组处于所述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调光部处于所述遮光态,所述第二调光部处于所述透光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传感显示区内的第一背光件,且所述第一背光件沿所述背光组件指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呈透明状,以使得光线透过;
其中,当所述显示模组处于所述传感模式时,所述第一背光件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显示模组处于所述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背光件处于打开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色阻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常规显示区内的多个第二色阻部,所述调光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常规显示区内的多个第三调光部,一所述第三调光部与一所述第二色阻部相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三调光部在所述透光态和所述遮光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三调光部处于所述透光态时,以使光线通过所述第三调光部,所述第三调光部处于所述遮光态时,以阻挡光线通过所述第三调光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光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组件之间,或者,所述调光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背光组件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传感器、以及所述显示模组,且所述传感器对应所述传感显示区设置于所述背光组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调光组件的一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背光组件的出光侧设置调光组件,且调光组件包括设置于透光子区内的第一调光部,进而第一调光部可与位于透光子区内的透光部相对应,而第一调光部可以在透光态和遮光态之间进行切换,进而可以控制透光部是否进行出光,在显示模组处于显示模式时,可以降低在显示模组进行暗态显示或正常显示时透光部处出现漏光的概率,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对比度和显示色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平面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显示区内色阻层的一种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常规显示区内色阻层的一种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请参照图1和图2,该显示模组包括传感显示区101以及邻接于传感显示区101的常规显示区102,传感显示区101包括至少一透光子区1011。
进一步地,显示模组还包括背光组件10、显示面板20以及调光组件30;显示面板20设置于背光组件10的出光侧,显示面板20包括色阻层21,色阻层21包括设置于透光子区1011内的透光部211以及设置于透光子区1011外的色阻部;调光组件30与显示面板20层叠设置于背光组件10的出光侧并包括位于透光子区1011内的第一调光部31。
其中,第一调光部31在透光态和遮光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调光部31处于透光态时,以使光线通过第一调光部31,第一调光部31处于遮光态时,以阻挡光线通过第一调光部31。
显示模组在传感模式和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当显示模组处于传感模式时,第一调光部31处于透光态,当显示模组处于显示模式时,第一调光部31处于遮光态。
在实施应用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背光组件10的出光侧设置调光组件30,且调光组件30包括设置于透光子区1011内的第一调光部31,进而第一调光部31可与位于透光子区1011内的透光部211相对应,而第一调光部31可以在透光态和遮光态之间进行切换,进而可以控制透光部211是否进行出光,在显示模组处于显示模式时,可以降低在显示模组进行暗态显示或正常显示时透光部211处出现漏光的概率,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对比度和显示色域。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1以及图2,显示模组包括传感显示区101以及邻接于传感显示区101的常规显示区102,其中,传感显示区101可为显示模组用于对应传感器的区域,需要提高透光率,以提高传感器的传感效果。
显示模组还包括背光组件10、以及层叠设置于背光组件10出光侧的显示面板20和调光组件30;其中,调光组件30可设置于显示面板20和背光组件10之间,或者,调光组件30还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20远离背光组件10的一侧,而本发明实施例中以调光组件30位于显示面板20和背光组件10之间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显示面板2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2和彩膜基板25、设置于阵列基板22靠近彩膜基板25一侧的第一驱动电极层23、设置于彩膜基板25靠近阵列基板22一侧的色阻层21、设置于色阻层21靠近阵列基板22一侧的保护层26、设置于保护层26靠近阵列基板22一侧的第二驱动电极层27、以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电极层23和第二驱动电极层27之间的液晶层24。其中,阵列基板22位于彩膜基板25和背光组件10之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为了提高传感显示区101的透光率,常在传感显示区101内设置至少一透光子区1011,其中,色阻层21包括设置于透光子区1011内的透光部211以及设置于透光子区1011外的色阻部,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透光子区1011内设置透光部211以提高透光子区1011内的透光率,在透光子区1011外设置色阻部,具体色阻部可包括设置在传感显示区101内的第一色阻部212以及设置于常规显示区102内的第二色阻部213;且第一色阻部212和第二色阻部213皆包括红色色阻块、绿色色阻块以及蓝色色阻块,以实现传感显示区101和常规显示区102的正常显示。
其中,色阻层21包括黑色矩阵214,而黑色矩阵214中设置有多个开口,而透光部211、第一色阻部212以及第二色阻部213皆至少设置于各开口内。
请参照图4,为色阻层21在传感显示区101内的平面分布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色阻部212和透光部211呈阵列排布,且一个透光部211的面积大于一个第一色阻部212的面积,以有效提高传感显示区101的透光面积和透光率;请参照图5,为色阻层21在常规显示区102内的平面分布结构示意图,多个第二色阻部213呈阵列分布,而第二色阻部213的面积和形状皆可与第一色阻部212的面积和形状相同,以提高传感显示区101和常规显示区102的显示均一性。
背光组件10包括位于传感显示区101内的第一背光件11以及位于常规显示区102内的第二背光件12,且第一背光件11与第二背光件12分别独立控制,且第一背光件11为透明背光结构,具体地,第一背光件11沿背光组件10指向显示面板20的方向上呈透明状,以使得光线透过,即第一背光件11可为侧入式,即第一背光件11可包括透明衬底、以及层叠于透明衬底上的光学膜片组,而将光源设置于光学膜片组的侧面,避免光源影响第一背光件11的透过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在传感模式和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当显示模组处于传感模式时,传感显示区101需要进行透光,以实现传感功能,例如进行摄像头的拍照功能等,此时,第一背光件11为关闭状态,以避免第一背光件11的出光影响到传感过程,同时,第一驱动电极层23和第二驱动电极层27控制液晶层24中的液晶分子偏转,使得第一色阻部212对应的区域不透光,而透光部211对应的区域透光;此外,第二背光件12可以正常工作,而第二色阻部213对应的区域可进行正常透光和显示;当显示模组处于显示模式时,第一背光件11和第二背光件12皆正常发光,且第一驱动电极层23和第二驱动电极层27控制第一色阻部212和第二色阻部213对应的区域透光,而透光部211对应的区域不透光,进而第一色阻部212和第二色阻部213可以实现显示模组的显示功能。但是,由于传感显示区101内透光部211的面积较大,进而当显示模组处于显示模式时,第一背光件11发出的光线以及环境光容易从透光部211处出射,进而当显示模组处于暗态显示时,容易发生漏光现象,以及在显示模组显示画面时,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对比度和显示色域。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背光组件10的出光侧增设一调光组件30,且本发明实施例以调光组件30设置于背光组件10和显示面板20之间为例,进行说明。
调光组件30包括设置于透光子区1011内的第一调光部31,且每一个调光部31皆可对应一个透光部211设置,其中,第一调光部31可在透光态和遮光态之间进行切换,当第一调光部31处于透光态时,可使得光线通过第一调光部31,当第一调光部31处于遮光态时,可阻挡光线通过第一调光部31。进而当显示模组处于传感模式时,可控制第一调光部31处于透光态,以实现传感功能;当显示模组处于显示模式时,可控制第一调光部31处于遮光态,进而可以阻挡光线通过第一调光部31,进行可以阻挡第一背光件11发出的光线以及部分环境光到达透光部211,避免了透光部211出现漏光的现象,进而可以提高显示模组的暗态显示效果、对比度以及显示色域。
具体地,请结合图3以及图6,第一调光部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子部311和第二电极子部312、以及设置于第一电极子部311和第二电极子部312之间的第一电致变色子部313;即在第一调光部31中,可通过对第一电极子部311和第二电极子部312加载电压,以产生电场,进而可以控制第一电致变色子部313的颜色发生改变,以在透光态时呈透明,或者遮光态时呈现黑色。
进一步地,调光组件30还包括设置于传感显示区101内的多个第二调光部32,一个第二调光部32与一个第一色阻部212相对应设置,且第二调光部32在透光态和遮光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二调光部32处于所述透光态时,以使光线通过第二调光部32,第二调光部32处于遮光态时,以阻挡光线通过第二调光部32。进而当显示模组处于显示模式时,可使得第二调光部32处于透光态,以使得光线通过第一色阻部212;当显示模组处于传感模式时,可使得第二调光部32处于遮光态,且由于显示模组处于传感模式时,第一背光件11为关闭状态,进而当显示模组处于传感模式时,第二调光部32还可处于透光态。
具体地,第二调光部3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电极子部321和第四电极子部322、以及位于第三电极子部321和第四电极子部322之间的第二电致变色子部323;进而可以通过对第三电极子部321和第四电极子部322加载电压以产生电场,进而控制第二电致变色子部323的颜色发生改变,以在透光态时呈透明,或者遮光态时呈现黑色。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子部311可与第三电极子部321同层设置,且相间隔,第二电极子部312可与第四电极子部322同层设置,且相间隔或者相连接;且至少第一电极子部311和第三电极子部321相间隔设置,以实现第一调光部31和第二调光部32分开控制。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子部311、第二电极子部312、第三电极子部321以及第四电极子部322的材料皆可以为铟锡氧化物或者铟镓锌氧化物。
此外,多个第二调光部32中的多个第三电极子部321相连接,以及多个第二调光部32中的多个第四电极子部322相连接,以同时控制的多个第二调光部32的状态切换,并可以简化工艺工序。
第一电致变色子部313和第二电致变色子部323同层设置且相连接;具体地,第一电致变色子部313包括层叠设置于第一电极子部311和第二电极子部312之间的第一电致变色材料子层3131、第一离子导体子层3132以及第一离子存储子层3133,第二电致变色子部323包括层叠设置于第三电极子部321和第四电极子部322之间的第二电致变色材料子层3231、第二离子导体子层3232以及第二离子存储子层3233。其中,第一电致变色材料子层3131与第二电致变色材料子层3231同层设置且相连接,第一离子导体子层3132与第二离子导体子层3232同层设置且相连接,第一离子存储子层3133与第二离子存储子层3233同层设置且相连接;且第一电致变色材料子层3131与第二电致变色材料子层3231可以包括电致变色材料,例如镍氧化材料、或镍氧化材料与钨氧化材料的混合物,上述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得失电子使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的调光组件30,设有第一电极子部311的一侧可朝向背光组件10,也可为设有第二电极子部312的一侧朝向背光组件10,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色阻部还包括设置于常规显示区102内的多个第二色阻部213,调光组件30还包括设置于常规显示区102内的多个第三调光部33,一第三调光部33与一第二色阻部213相对应设置。其中,第三调光部33在透光态和遮光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三调光部33处于所述透光态时,以使光线通过第三调光部33,第三调光部33处于所述遮光态时,以阻挡光线通过第三调光部33。
第三调光部33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电极子部和第六电极子部、设置于第五电极子部和第六电极子部之间的第三电致变色子部,其中,第五电极子部可与第三电极子部321同层且一体成型设置,第六电极子部可与第四电极子部322同层且一体成型设置,第三电致变色子部可与第二电致变色子部323同层且一体成型设置;其中,第三调光部33和第二调光部32可在显示模组进行暗态显示时切换至遮光态,以提高显示模组的暗态显示效果,而第三调光部33和第二调光部32可在显示模组进行彩色显示时切换至透光态。
可以理解的是,第五电极子部可与第三电极子部321相间隔,和/或第六电极子部可与第四电极子部322相间隔,以实现第二调光部32与第三调光部33为分别独立控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背光组件10的出光侧设置调光组件30,且调光组件30包括设置于透光子区1011内的第一调光部31,进而第一调光部31可与位于透光子区1011内的透光部211相对应,而第一调光部31可以在透光态和遮光态之间进行切换,进而可以控制透光部211是否进行出光,在显示模组处于显示模式时,可以降低在显示模组进行暗态显示或正常显示时透光部211处出现漏光的概率,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对比度和显示色域。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传感器、以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模组,且传感器对应传感显示区101设置于背光组件10远离显示面板20和调光组件30的一侧。
其中,传感器可为光学传感器,具体可以包括摄像头等部件,而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增设调光组件30,进而可以在显示模组处于传感模式时,使得第一调光部31切换至透光态,以使得光线通过透光部211,提高传感显示区101的透光率,以提高传感器的传感效果,例如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在显示模组处于显示模式时,可使得第一调光部31切换至遮光态,以使得光线无法通过第一调光部31,降低光线由透光部211处露出的概率,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显示色域以及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传感显示区以及邻接于所述传感显示区的常规显示区,所述传感显示区包括至少一透光子区;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背光组件;
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组件的出光侧,并包括色阻层,所述色阻层包括设置于所述透光子区内的透光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透光子区外的色阻部,所述色阻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传感显示区内的多个第一色阻部;
调光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层叠设置于所述背光组件的出光侧,并包括位于所述透光子区内的第一调光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传感显示区内的多个第二调光部,一所述第二调光部与一所述第一色阻部相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调光部和所述第二调光部各自在透光态和遮光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调光部和所述第二调光部处于所述透光态时,以使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调光部和所述第二调光部,所述第一调光部和所述第二调光部处于所述遮光态时,以阻挡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调光部和所述第二调光部;
所述显示模组在传感模式和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当所述显示模组处于所述传感模式时,所述第一调光部处于所述透光态,所述第二调光部处于所述透光态或所述遮光态,当所述显示模组处于所述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调光部处于所述遮光态,所述第二调光部处于所述透光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子部和第二电极子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子部和所述第二电极子部之间的第一电致变色子部;
所述第二调光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电极子部和第四电极子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极子部和所述第四电极子部之间的第二电致变色子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子部与所述第三电极子部同层且相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二调光部中的多个所述第三电极子部相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子部与所述第四电极子部同层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子部与所述第四电极子部相间隔或者相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二调光部中的多个所述第四电极子部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子部与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子部同层设置且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子部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子部和所述第二电极子部之间的第一电致变色材料子层、第一离子导体子层以及第一离子存储子层;
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子部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极子部和所述第四电极子部之间的第二电致变色材料子层、第二离子导体子层以及第二离子存储子层;
其中,所述第一电致变色材料子层与所述第二电致变色材料子层同层设置且相连接,所述第一离子导体子层与所述第二离子导体子层同层设置且相连接,所述第一离子存储子层与所述第二离子存储子层同层设置且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传感显示区内的第一背光件,且所述第一背光件沿所述背光组件指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呈透明状,以使得光线透过;
其中,当所述显示模组处于所述传感模式时,所述第一背光件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显示模组处于所述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背光件处于打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常规显示区内的多个第二色阻部,所述调光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常规显示区内的多个第三调光部,一所述第三调光部与一所述第二色阻部相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三调光部在所述透光态和所述遮光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三调光部处于所述透光态时,以使光线通过所述第三调光部,所述第三调光部处于所述遮光态时,以阻挡光线通过所述第三调光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组件之间,或者,所述调光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背光组件的一侧。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传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且所述传感器对应所述传感显示区设置于所述背光组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调光组件的一侧。
CN202211441554.6A 2022-11-17 2022-11-17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7183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1554.6A CN115718386B (zh) 2022-11-17 2022-11-17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1554.6A CN115718386B (zh) 2022-11-17 2022-11-17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8386A CN115718386A (zh) 2023-02-28
CN115718386B true CN115718386B (zh) 2023-11-28

Family

ID=85255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1554.6A Active CN115718386B (zh) 2022-11-17 2022-11-17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1838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1161A (zh) * 2019-05-06 2019-07-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051810A1 (zh) * 2018-09-12 2020-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308810A (zh) * 2020-04-02 2020-06-1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器
CN112234083A (zh) * 2020-10-13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113031345A (zh) * 2021-03-24 2021-06-2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376901A (zh) * 2021-06-07 2021-09-10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WO2022217744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1810A1 (zh) * 2018-09-12 2020-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0071161A (zh) * 2019-05-06 2019-07-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08810A (zh) * 2020-04-02 2020-06-1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器
CN112234083A (zh) * 2020-10-13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113031345A (zh) * 2021-03-24 2021-06-2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2217744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13376901A (zh) * 2021-06-07 2021-09-10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8386A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945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6773379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0358668B1 (ko) 터치스크린과 함께 이용 가능한 정렬된 광학 셔터 및 배경조명 셀을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CN11067630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7713596B2 (en) Light shading structure, an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hereof
US920125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88299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2783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928148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9765717B (zh) 像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99284B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CN110632804A (zh) 调光膜、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840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终端器件
CN113725270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20071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718386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099338B1 (ko) 분할 전극을 갖춘 액정 디스플레이
CN11673659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312031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484341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764260A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14311203U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和终端
US20110141383A1 (en) Writing device
CN21581588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07207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