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17764A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天井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天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17764A
CN115717764A CN202211467318.1A CN202211467318A CN115717764A CN 115717764 A CN115717764 A CN 115717764A CN 202211467318 A CN202211467318 A CN 202211467318A CN 115717764 A CN115717764 A CN 115717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mode
wind
machin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73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彦颉
李子颀
赵时俊
杜辉
朱江程
江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4673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177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17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7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天井机。其中,该方法应用于天井机,所述天井机包括主体框架和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主体框架之间形成高度差以形成出风口,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所述天井机所处的间室内存在人体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其中,所述出风模式包括风随人模式和风避人模式;根据所述天井机的出风模式控制所述出风口的高度,进行出风模式的切换。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整出风方向,使用户的体感温度快速变化,改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天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天井机。
背景技术
天井机,又称天花机或吸顶式、嵌入式空调。由于天井机可以节省空间也比较美观,其应用较为广泛。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天井机的出风组件为可升降结构,天井机在工作时,出风组件下降一定高度,利用出风组件与主体框架之间的高度差形成出风口,风机从天井机内部吹风经出风口水平出风,这样可以避免冷风直接吹人造成不适。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比如夏季刚刚开机室内还很热的时候,用户可能感觉燥热难耐,需要快速降温,因此需要调整出风方向,使冷风直吹人体,或者冬季刚刚开机室内还很冷的时候,用户可能感觉寒冷,需要快速升温,因此需要调整出风方向,使热风直吹人体,而目前的天井机只能水平出风,无法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出风方向,导致用户的体感温度变化缓慢,体验较差。
针对现有技术中天井机无法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出风方向,导致用户的体感温度变化缓慢,体验较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天井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天井机无法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出风方向,导致用户的体感温度变化缓慢,体验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天井机,所述天井机包括主体框架和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主体框架之间形成高度差以形成出风口,该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天井机所处的间室内存在人体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其中,所述出风模式包括风随人模式和风避人模式;
根据所述天井机的出风模式控制所述出风口的高度,进行出风模式的切换。
进一步地,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包括:
如果所述天井机处于制冷运行状态且所述人体的温度高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
如果所述天井机处于制冷运行状态且所述人体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
进一步地,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还包括:
如果所述天井机处于制热运行状态且所述人体的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
如果所述天井机处于制热运行状态且所述人体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天井机的出风模式控制所述出风口的高度,进行出风模式的切换,包括:
如果所述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则控制所述出风口的高度为第一预设高度;
如果所述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则控制所述出风口的高度为第二预设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
进一步地,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所述人体的温度控制所述天井机的出风风速。
进一步地,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所述人体的温度控制所述天井机的出风风速,包括:
如果所述天井机处于制冷运行状态,则所述人体的温度越高,控制所述天井机的出风风速越高;
如果所述天井机处于制热运行状态,则所述人体的温度越低,控制所述天井机的出风风速越高。
进一步地,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则控制所述天井机的出风方向朝向人体所在位置;
如果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则控制所述天井机的出风方向避开人体所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与用户的手动模式切换指令,控制所述天井机进入手动模式;其中,手动模式下,根据用户指令调整所述出风口的高度、出风风速和出风方向。
进一步地,控制所述天井机进入手动模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用户是否持续预设时长未输入出风口的高度、出风风速或出风方向的调整指令;
如果是,则退出所述手动模式,重新触发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天井机,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天井机所处的间室内存在人体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其中,所述出风模式包括风随人模式和风避人模式;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天井机的出风模式控制所述出风口的高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天井机,包括上述控制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检测到天井机所处的间室内存在人体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所述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还是风避人模式;根据天井机的出风模式控制出风口的高度,进行出风模式的切换,能够实现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整出风方向,使用户的体感温度快速变化,改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天井机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随人模式下天井机的出风口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避人模式下天井机的出风口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的天井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预设温度,但这些预设温度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不同预设温度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预设温度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预设温度,类似地,第二预设温度也可以被称为第一预设温度。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天井机,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天井机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上述天井机包括主体框架1和出风组件2,出风组件2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出风组件2与主体框架1之间形成高度差以形成出风口3,还包括用于采集人体位置和温度的采集装置4。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在检测到天井机所处的间室内存在人体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其中,出风模式包括风随人模式和风避人模式。
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包括制冷运行状态和制热运行状态,在制冷运行状态下,往往是炎热的夏季,此时,如果刚刚开机或者用户刚从室外进入室内,用户体表温度较高,需要快速降温,可以短暂地开启冷风直吹的模式,即在天井机制冷运行状态下开启风随人模式,快速缓解用户的不适;在制冷运行状态下,往往是寒冷的冬季,此时,如果刚刚开机或者用户刚从室外进入室内,用户体表温度较低,需要快速升温,可以短暂地开启热风直吹的模式,即在天井机制热运行状态下开启风随人模式,快速缓解用户的不适,综上所述,需要结合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
S102,根据天井机的出风模式控制出风口的高度,进行出风模式的切换。
如上文中提及的图1中所示,天井机的出风组件1为可升降结构,天井机在工作时,出风组件下降一定高度,利用出风组件与主体框架之间的高度差形成出风口,风机从天井机内部吹风经出风口水平出风,这样可以避免冷风直接吹人造成不适。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比如刚刚开机室内还很热的时候,用户可能感觉燥热难耐,希望让冷风直接吹到身上,可以尽快缓解炎热的不适,因此需要优化控制方式满足用户需求。出风组件下降的高度大则出风面积大,风速变小气流易下坠,下降行程小则出风面积小,风速变大气流偏向平吹,由此,可以通过改变出风组件下降的高度改变出风方向,进而实现风随人模式和风避人模式的切换。
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在检测到天井机所处的间室内存在人体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还是风避人模式;根据天井机的出风模式控制出风口的高度,进行出风模式的切换,能够实现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整出风方向,使用户的体感温度快速变化,改善用户体验。
根据上文所述,需要结合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了精准控制出风方向,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包括:如果天井机处于制冷运行状态且人体的温度高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如果天井机处于制冷运行状态且人体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
上述确定出风模式的方案为针对天井机制冷运行状态下的,在制热模式下,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具体可以包括:如果天井机处于制热运行状态且人体的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如果天井机处于制热运行状态且人体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
由于出风组件下降的高度大则出风面积大,风速变小气流易下坠,下降行程小则出风面积小,风速变大气流偏向平吹,因此,根据天井机的出风模式控制出风口的高度,进行出风模式的切换,包括:如果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则控制出风口的高度为第一预设高度。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随人模式下天井机的出风口示意图,如图3所示,风随人模式下,出风组件下降的高度较大,出风口的高度较高,风速变小气流易下坠,能够实现向下出风,最终实现“风随人”。
如果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则控制出风口的高度为第二预设高度;其中,第一预设高度大于第二预设高度。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避人模式下天井机的出风口示意图,如图4所示,风随人模式下,出风组件下降的高度较小,出风口的高度较小,风速变大气流偏向平吹,能够实现水平出风,最终实现“风避人”。
在天井机制冷时,用户的体表温度越高,降温的需求就越迫切,反之,在天井机制热时,用户的体表温度越低,升温的需求就越迫切,因此,在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后,上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控制天井机的出风风速。具体地,如果天井机处于制冷运行状态,则人体的温度越高,控制天井机的出风风速越高,以实现快速降温;如果天井机处于制热运行状态,则人体的温度越低,控制天井机的出风风速越高,以实现快速升温。
在三维空间内,存在三个平面,即水平面和两个相互垂直的竖直平面,上述方案控制的是出风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控制出风方向与竖直平面的夹角,才能真正实现“风随人”或者“风避人”,控制出风方向与竖直平面的夹角,具体可以通过控制出风口的扫风叶片的角度实现,因此,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如果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则控制天井机的出风方向朝向人体所在位置;如果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则控制天井机的出风方向避开人体所在位置。
上述方案为根据采集装置4采集到的人体位置信息和人体温度信息进行的自动控制,由于采集装置4或控制逻辑的不足,通过上述自动控制方式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甚至违背用户自身的舒适度体验,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手动调节出风方向与风速,因此,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与用户的手动模式切换指令,控制天井机进入手动模式;其中,手动模式下,根据用户指令调整出风口的高度、出风风速和出风方向。
为避免用户有可能在调整为冷风直吹或者热风直吹之后忙于其他事情忘记退出,导致不适后才想起从而导致感冒等问题,在一定时长(例如10分钟)中若无任何更改风向与风速的操作,系统自动切换为自动模式,控制天井机进入手动模式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监测用户是否持续预设时长未输入出风口的高度、出风风速或出风方向的调整指令;如果是,则退出手动模式,重新触发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退出手动模式也可以通过用户按键完成。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的天井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优选步骤:
S1,控制天井机进入制冷运行状态。
S2,判断是否接收到手动模式切换指令,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5,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3。
当空调开机制冷时,如用户没有发出手动模式切换指令,会默认处于自动模式。
S3,采集装置自动采集人体位置与人体温度,根据人体温度确定进入风随人模式还是风避人模式,以及出风风速。
例如如果人体温度较高时,系统会自动判断此时人体需要较大风速的冷风直吹以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即“风随人”。在冷风直吹时,人体温度会缓慢下降,直吹冷风也会随之降低风速;当人体温度降至一定程度后,系统则判断人体已经达到最舒适状态,冷风已无需直吹,即“风避人”。
S4,自动控制出风组件调节升降高度,进行出风模式切换,同时控制扫风叶片方向以及风机转速。
确定出风模式后与出风风速后,出风组件会自动调节升降高度,下降行程大则出风面积大,风速变小气流易下坠,下降行程小则出风面积小,风速变大气流即偏向平吹,同时扫风叶片方向与电机转速也会自动调整,从而更准确的实现“风随人”和“风避人”。
S5,根据用户指令控制出风组件调节升降高度,进行出风模式切换,同时控制扫风叶片方向以及风机转速,然后返回步骤S2。
采集装置自动检测人体位置,即与天井机上的任意参考点的三维距离,之后通过逻辑计算可以输出“风随人”模式下出风组件升降的具体高度与扫风叶片的具体角度。“风避人”模式则会将采集装置采集的三维距离进行修正(例如高度增加等)之后再进行计算,从而保证吹出的风不会吹向人体。
S6,监测用户是否持续预设时长未输入出风口的高度、出风风速或出风方向的调整指令,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如果否,则重复执行步骤S6。
S7,退出手动模式,返回步骤S2。
由于采集装置4或控制逻辑的不足,通过上述自动控制方式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甚至违背用户自身的舒适度体验,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手动调节出风方向与风速。为避免用户有可能在调整为冷风直吹之后忙于其他事情忘记退出,导致不适后才想起从而导致感冒等问题,在预设时长(例如10分钟)中若无任何更改风向与风速的操作,切换为自动模式,退出手动模式也可以通过用户按键完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天井机,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10,用于在检测到天井机所处的间室内存在人体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其中,出风模式包括风随人模式和风避人模式。
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包括制冷运行状态和制热运行状态,在制冷运行状态下,往往是炎热的夏季,此时,如果刚刚开机或者用户刚从室外进入室内,用户体表温度较高,需要快速降温,可以短暂地开启冷风直吹的模式,即在天井机制冷运行状态下开启风随人模式,快速缓解用户的不适;在制冷运行状态下,往往是寒冷的冬季,此时,如果刚刚开机或者用户刚从室外进入室内,用户体表温度较低,需要快速升温,可以短暂地开启热风直吹的模式,即在天井机制热运行状态下开启风随人模式,快速缓解用户的不适,综上所述,需要结合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
执行模块20,用于根据天井机的出风模式控制出风口的高度。
如上文中提及的图1中所示,天井机的出风组件1为可升降结构,天井机在工作时,出风组件下降一定高度,利用出风组件与主体框架之间的高度差形成出风口,风机从天井机内部吹风经出风口水平出风,这样可以避免冷风直接吹人造成不适。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比如刚刚开机室内还很热的时候,用户可能感觉燥热难耐,希望让冷风直接吹到身上,可以尽快缓解炎热的不适,因此需要优化控制方式满足用户需求。出风组件下降的高度大则出风面积大,风速变小气流易下坠,下降行程小则出风面积小,风速变大气流偏向平吹,由此,可以通过改变出风组件下降的高度改变出风方向,进而实现风随人模式和风避人模式的切换。
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在检测到天井机所处的间室内存在人体后,通过确定模块10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还是风避人模式;通过执行模块20根据天井机的出风模式控制出风口的高度,进行出风模式的切换,能够实现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整出风方向,使用户的体感温度快速变化,改善用户体验。
根据上文所述,需要结合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了精准控制出风方向,确定模块10具体执行的操作为:在天井机处于制冷运行状态且人体的温度高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在天井机处于制冷运行状态且人体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
上述确定出风模式的方案为针对天井机制冷运行状态下的,在制热模式下,确定模块10具体执行的操作为:在天井机处于制热运行状态且人体的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在天井机处于制热运行状态且人体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
由于出风组件下降的高度大则出风面积大,风速变小气流易下坠,下降行程小则出风面积小,风速变大气流偏向平吹,因此,执行模块20具体执行的操作为:在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时,控制出风口的高度为第一预设高度。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随人模式下天井机的出风口示意图,如图3所示,风随人模式下,出风组件下降的高度较大,出风口的高度较高,风速变小气流易下坠,能够实现向下出风,最终实现“风随人”。
在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时,控制出风口的高度为第二预设高度;其中,第一预设高度大于第二预设高度。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避人模式下天井机的出风口示意图,如图4所示,风随人模式下,出风组件下降的高度较小,出风口的高度较小,风速变大气流偏向平吹,能够实现水平出风,最终实现“风避人”。
在天井机制冷时,用户的体表温度越高,降温的需求就越迫切,反之,在天井机制热时,用户的体表温度越低,升温的需求就越迫切,因此,上述执行模块20还用于:在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控制天井机的出风风速。具体地,如果天井机处于制冷运行状态,则人体的温度越高,控制天井机的出风风速越高,以实现快速降温;如果天井机处于制热运行状态,则人体的温度越低,控制天井机的出风风速越高,以实现快速升温。
在三维空间内,存在三个平面,即水平面和两个相互垂直的竖直平面,上述方案控制的是出风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控制出风方向与竖直平面的夹角,才能真正实现“风随人”或者“风避人”,控制出风方向与竖直平面的夹角,具体可以通过控制出风口的扫风叶片的角度实现,因此,上述执行模块20还用于:在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之后,在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时,控制天井机的出风方向朝向人体所在位置;在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时,控制天井机的出风方向避开人体所在位置。
上述方案为根据采集装置4采集到的人体位置信息和人体温度信息进行的自动控制,由于采集装置4或控制逻辑的不足,通过上述自动控制方式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甚至违背用户自身的舒适度体验,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手动调节出风方向与风速,因此,上述执行模块20还用于:响应与用户的手动模式切换指令,控制天井机进入手动模式;其中,手动模式下,根据用户指令调整出风口的高度、出风风速和出风方向。
为避免用户有可能在调整为冷风直吹或者热风直吹之后忙于其他事情忘记退出,导致不适后才想起从而导致感冒等问题,在一定时长(例如10分钟)中若无任何更改风向与风速的操作,系统自动切换为自动模式,控制天井机进入手动模式后,上述执行模块20还用于:监测用户是否持续预设时长未输入出风口的高度、出风风速或出风方向的调整指令;如果是,则退出手动模式,重新触发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退出手动模式也可以通过用户按键完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天井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控制装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天井机,所述天井机包括主体框架和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主体框架之间形成高度差以形成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天井机所处的间室内存在人体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其中,所述出风模式包括风随人模式和风避人模式;
根据所述天井机的出风模式控制所述出风口的高度,进行出风模式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包括:
如果所述天井机处于制冷运行状态且所述人体的温度高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
如果所述天井机处于制冷运行状态且所述人体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还包括:
如果所述天井机处于制热运行状态且所述人体的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
如果所述天井机处于制热运行状态且所述人体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天井机的出风模式控制所述出风口的高度,进行出风模式的切换,包括:
如果所述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则控制所述出风口的高度为第一预设高度;
如果所述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则控制所述出风口的高度为第二预设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所述人体的温度控制所述天井机的出风风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所述人体的温度控制所述天井机的出风风速,包括:
如果所述天井机处于制冷运行状态,则所述人体的温度越高,控制所述天井机的出风风速越高;
如果所述天井机处于制热运行状态,则所述人体的温度越低,控制所述天井机的出风风速越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随人模式,则控制所述天井机的出风方向朝向人体所在位置;
如果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为风避人模式,则控制所述天井机的出风方向避开人体所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与用户的手动模式切换指令,控制所述天井机进入手动模式;其中,手动模式下,根据用户指令调整所述出风口的高度、出风风速和出风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天井机进入手动模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用户是否持续预设时长未输入出风口的高度、出风风速或出风方向的调整指令;
如果是,则退出所述手动模式,重新触发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
10.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天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天井机所处的间室内存在人体后,根据天井机的运行状态和人体的温度确定天井机的出风模式;其中,所述出风模式包括风随人模式和风避人模式;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天井机的出风模式控制所述出风口的高度。
11.一种天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467318.1A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天井机 Pending CN1157177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318.1A CN115717764A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天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318.1A CN115717764A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天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7764A true CN115717764A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55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7318.1A Pending CN115717764A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天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1776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61768B1 (ko) * 2006-12-29 2007-09-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천정형 에어컨
CN105485841A (zh) * 2015-12-15 2016-04-13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US20190353357A1 (en) * 2018-05-15 2019-11-21 Lg Electronics Inc. Ceil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12283925A (zh) * 2020-09-27 2021-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天井机面板组件及天井机
CN217274759U (zh) * 2022-03-24 2022-08-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配件及天井机
CN217763654U (zh) * 2022-04-13 2022-1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天井机
WO2023174437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天井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嵌入式空调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61768B1 (ko) * 2006-12-29 2007-09-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천정형 에어컨
CN105485841A (zh) * 2015-12-15 2016-04-13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US20190353357A1 (en) * 2018-05-15 2019-11-21 Lg Electronics Inc. Ceil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12283925A (zh) * 2020-09-27 2021-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天井机面板组件及天井机
WO2023174437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天井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嵌入式空调
CN217274759U (zh) * 2022-03-24 2022-08-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配件及天井机
CN217763654U (zh) * 2022-04-13 2022-1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天井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3978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CN110500743B (zh) 一种厨房空调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423502A (zh)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676935B (zh) 智能空调节能控制方法
CN110887175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2567183A (zh) 空调装置、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方法以及程序
CN106196471B (zh) 空调器湿度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5042794A (zh)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10887180B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06352476A (zh) 空调蒸发器自清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444327A (zh) 一种空调运行控制方法
WO2019075821A1 (zh) 一种多媒体教室空调控制方法
CN111578488A (zh) 一种卧室场景智慧送风方法及空调
CN111780323A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及室内空调器
JP2013088087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5202694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
JP6855152B1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管理装置
CN115077017A (zh)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空调
JP2018091544A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調制御方法
JP6392437B2 (ja) 室内空調システム
JPH061807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5066356A (zh) 一种基于养老环境热舒适区的空调自动调整方法
CN110186166B (zh) 空调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5717764A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天井机
WO2024007593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