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1171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01171A
CN115701171A CN202110838300.7A CN202110838300A CN115701171A CN 115701171 A CN115701171 A CN 115701171A CN 202110838300 A CN202110838300 A CN 202110838300A CN 115701171 A CN115701171 A CN 115701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node
data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sign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83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磊
程型清
何青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383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0117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5647 priority patent/WO2023000715A1/zh
Priority to EP22844887.4A priority patent/EP4369778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701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011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应用于短距通信,智能驾驶或辅助驾驶等领域。包括:在当前用于传输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从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及第一数据的第一数据包,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列号SN,在所述当前传输机会之前的连续M个用于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中,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是失败的,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若M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新数据包。本申请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减少数据重传合并的错误。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不再单纯用于传统的语音通信,还用于支持功能丰富多样的智能设备间的通信,例如,智能手机、智能运输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通信。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与多样性发展,在一定通信区域或范围内存在智能设备之间短距离通信的需求,因此短距离通信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蓝牙(bluetooth)或者ZigBee等无线通信技术。
然而,目前短距通信容易受到干扰,影响数据传输可靠性,传输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减少将新数据包误判为重传数据包而和之前接收的旧数据包进行重传合并的错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了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通信,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以分别是主节点和从节点,即第一节点可以是主节点,则相应地第二节点为从节点,或者,第一节点是从节点,则相应地第二节点为主节点,或者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为直联的两个从节点。该方法包括:
在当前传输机会从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及第一数据包,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列号SN,在所述当前传输机会之前的连续M个传输机会中,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是失败的,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连续M个传输机会及所述当前传输机会用于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若M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新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在超过第一阈值个传输机会中没有正确接收到第一节点的控制信息,因此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确定为新数据包,这种方式下,第一节点如果在这些传输机会中发送了一个或多个新数据包,导致SN变化多次,而将当前传输机会中发送的数据包指示成重传数据包,第二节点也不会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和缓存的前一次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合并,减少了重传合并的错误,并且即使第一节点在这些传输机会中没有发送新数据包,仍然进行重传,第二节点将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包当做新数据包处理,递交至上一协议层,也可以被上一协议层或更高的协议层通过检测重复数据包而进行过滤,不会发生错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了传输效率。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若M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的SN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重传数据包还是新数据包。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是系统预先定义,也可以是用户配置,或者是主节点配置。
其中,SN可用于指示本次第一节点传输的数据包是新数据包,还是重传数据包。SN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比特。为了节省信令开销,SN可以为1比特。
例如,可以通过SN取值是否改变来确定本次传输的数据包是否为新数据包。本次传输的数据包的SN和前一次传输的数据包的SN相同,则表示本次传输的数据包为重传数据包;本次传输的数据包的SN和前一次传输的数据包的SN不同,则表示本次传输的数据包为新数据包。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持重传合并,可以提高接收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重传数据包,将所述第一数据包与上一次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合并,或者,丢弃所述第一数据包;或者,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新数据包,对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校验,将校验成功的第一数据包作为新数据包递交,或者,将校验失败的第一数据包缓存。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发送新数据包还是重传数据包。
第二节点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发送新数据包还是重传数据包。
若第二节点接收控制信息失败,或者,数据包校验不通过,第二节点可以通过控制信息向第一节点反馈,指示第一节点重传数据包。
若第二节点接收控制信息成功,且数据包校验通过,第二节点可以通过控制信息向第一节点反馈,指示第一节点发送新数据包。
其中,第二节点发送的控制信息可以包括NESN,通过NESN指示第一节点发送新数据包或者重传数据包。
例如,可以将NESN设置成与接收到的控制信息不同的SN,使得第一节点发送新数据包,又例如,可以将NESN设置成与接收到的控制信息相同的SN,使得第一节点重传该数据包。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发送的控制信息可以包括肯定应答ACK或否定应答NACK,所述ACK或NACK用于向第一节点反馈当前传输机会中的数据传输是否成功,从而指示第一节点下一传输机会中发送新数据包还是重传数据包。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通信,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以分别是主节点和从节点,即第一节点可以是主节点,则相应地第二节点为从节点,或者,第一节点是从节点,则相应地第二节点为主节点,或者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为直联的两个从节点。该方法包括:
确定在连续N个用于发送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中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一数据包失败,所述N为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且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下一次传输机会中发送第二数据包或者停止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或者,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包。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以确定在多次传输同一数据包达到最小传输次数后,主动放弃对该数据包的传输,从而可以及时发送新数据包,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实时性。
其中,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可以是系统预先定义,也可以是用户配置,或者是主节点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二方面及相关的各实现方式,第一阈值可以根据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确定,例如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或者,第一阈值也可以和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为同一参数。又例如,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2n-1),n为SN的比特数,且n为大于0的整数。
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时,第一节点放弃重传的数据包至多为1个,SN最多发生一次变更,第二节点在当前传输机会接收到正确的控制信息后,可以根据SN判断为新传还是重传。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也可以由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在通信域的主节点针对第一数据确定。例如,可以根据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时延要求以及周期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的。其中,业务类型可以包括视频,语音,文本,网页浏览等,时延要求可以包括时延敏感以及时延不敏感。又例如可以结合业务类型,时延要求以及周期特征中的多项确定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要求的数据传输。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节点可以在配置传输资源时,将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通过配置信令指示给从节点。
例如,第一节点为主节点,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配置信令,或者,第一节点为从节点,第一节点可以接收主节点的配置信令,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主节点是第二节点,则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配置信令,如果主节点是其他节点,第一节点接收该其他节点的配置信令。
所述配置信令包括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的信息,所述配置信令还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步骤的单元。
在一种设计中,该数据传输装置为通信芯片,该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接口。
在另一种设计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通信设备(例如,第二设备等),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的发射机,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接收机。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步骤的单元。
在一种设计中,该数据传输装置为通信芯片,该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接口。
在另一种设计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通信设备(例如,第一设备等),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的发射机,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接收机。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还包括,发射机(发射器)和接收机(接收器)。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和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系统的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其中,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介绍。
图1至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机会示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短距传输协议层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见图1,图1示例性示出了三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域内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中的(a)、(b)和(c)所示。
通信域包括多个通信设备,通信设备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关系(即通信链路),且通信设备之间可以通过通信链路进行信息交互。在一种通信场景中,通信域包括一个主通信设备(可以简称为主设备)和至少一个从通信设备(可以简称为从设备)。其中,主设备管理通信域的传输资源(简称资源),具有为通信域中的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链路调度资源的功能。其中资源可以是时域资源或频域资源,或包括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通信设备也可以称为通信节点,简称节点,则主设备可以称为主节点,从设备可以称为从节点。
在图1中的(a),示出了一种通信域100内的系统架构示意图。通信域100中包括一个主节点101和m个从节点102,m为大于0的整数。其中,每个从节点102都可以和主节点101进行通信,但从节点102之间不进行通信。
在图1中的(b),示出了一种通信域110内的系统架构示意图。通信域110中包括一个主节点111和多个节点集合(图1中的(b)以两个节点集合即节点集合1和节点集合2为例示出),该多个节点集合的每个节点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从节点112,例如节点集合1中包括m1个从节点112,节点集合2中包括m2个从节点,其中,m1和m2均为大于0的整数。该多个节点集合内的每一个从节点112都可以与主节点111进行通信。每个节点集合内的从节点112之间可以进行通信或者不进行通信,但是每个节点集合内的每一个从节点112可以与另外的一个或多个节点集合内的从节点112进行通信。例如,节点集合1中的m1个从节点112可以与节点集合2中的每一个从节点112进行通信。
在图1中的(c),示出了一种通信域120内的系统架构示意图。通信域120中包括一个主节点121和m个从节点122,其中,该主节点121和m个从节点122中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均可以进行通信。
上述图1中的(a)、(b)和(c)所示的系统架构仅为示例,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域内的系统中,节点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信,例如可以通过WIFI、蓝牙或者ZigBee等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
为了方便理解,以智能座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域为例,结合图2进行描述。图2示出了一种智能座舱无线通信系统200的架构示意图。该智能座舱无线通信系统200可以包括通信域210、通信域220和通信域230。
其中,通信域210中包括主节点座舱域控制器(cockpit domain controller,CDC)211,以及包括从节点麦克风212、音箱213和手机214,主节点CDC 210可以与从节点麦克风212、音箱213和手机214进行无线通信。另外,在通信域210中,手机214与耳机215和穿戴节点216可以位于一个子通信域,该子通信域中手机214为主节点,耳机215和穿戴节点216为从节点,主节点手机214和从节点耳机215与穿戴节点216可以进行无线通信。
通信域220中包括主节点系统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passive entry passivestart,PEPS)221,以及包括从节点手机钥匙222和车钥匙223。主节点PEPS 221可以与从节点手机钥匙222和车钥匙223进行无线通信。
通信域230中包括主节点手机231,以及包括从节点耳机232和穿戴节点233。主节点手机231可以与从节点耳机232和穿戴节点233进行无线通信。
上述通信域210、通信域220和通信域230中主从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关系也可以是上述图1中的(b)和(c)所示的通信域中的连接关系,具体参见前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短距无线通信场景下,也可以有不同的示例。例如:短距无线通信场景为家居类无线通信场景时,主节点可以是家用无线网关,从节点可以是家用电器等。又例如,短距无线通信场景为工业短距无线通信场景时,主节点可以是工业无线网关,从节点可以是无人搬运车(automatic guided vehicle,AGV)、机床、机器手等。上述列举的主节点和从节点的示例仅仅为举例,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再以广域无线通信中的通信域为例,结合图3进行描述。图3示出了一种广域无线通信中的通信域300的架构示意图。该通信域300中可以包括基站310和多个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320。该UE 32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手持计算机、可穿戴电子节点和智能物联网家电等节点。该通信域300中基站310为主节点,UE 320为从节点,从节点UE 320可以与主节点基站310进行无线通信。
此外,在局域无线通信中的通信域中,上述图3中的基站310替换为接入点(accesspoint,AP)即得到该局域无线通信中的通信域的系统示意图。该AP可以是无线AP,例如可以是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关或者无线网桥等等。同样的,该AP可以是通信域中的主节点,UE又可以称为终端(station,STA),为从节点,UE可以与AP进行无线通信。
上述广域无线通信中的通信域和局域无线通信中的通信域中主从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关系也可以是上述图1中的(b)和(c)所示的通信域中的连接关系,具体参见前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上述列举的主节点和从节点的示例仅仅为举例,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当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场景为其他无线通信场景时,主节点和从节点还可以为其他可能,本申请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此外,主节点和从节点角色可以动态变化,例如主节点和从节点互换,或者主节点变为其它设备的从节点,从节点变成其它设备的主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主节点和从节点的个数仅仅为示例,在无线通信场景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节点,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主节点可以称为master,central,或grand,故可以简称为M节点或C节点或G节点,从节点可以称为slave,peripheral,或terminal,故可以简称为S节点或P节点或T节点。
通信域中,主节点可以和一个或多个从节点之间进行通信。通信域中的主节点可以管理和配置该通信域的传输资源,并具有为通信域中的通信节点间的通信链路调度资源的功能。示例性地,该主节点可以向通信域内的从节点发送配置信令,从节点接收来自主节点的配置信令后,可以根据其中的资源信息进行消息的传输。其中,主从节点之间发送的消息可以包括控制信息或者控制信息和数据包TB。配置信令中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的资源信息:
1)链路类型指示:例如可以指示该链路类型为直连链路、组播链路、等时链路、异步链路等;
2)链路的标识指示:该链路的标识可以在通信域内唯一标识一个通信链路;
3)传输资源指示:例如,包括传输机会的周期、长度、至少一个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等的指示;例如,还可以包括传输机会中采用的频点等频域资源的指示;例如,还可以包括传输机会中涉及通信的节点的传输次序和传输次数等等。为了便于理解该传输机会的周期和长度,举例说明:参见表1,假设该传输机会的周期为100毫秒,传输机会的长度为20毫秒,那么,每隔100毫秒为一个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每个传输机会占用20毫秒用于发送和接收消息。
表1
传输机会 传输机会1 传输机会2 …… 传输机会K
时间起点 0毫秒 100毫秒 …… (K-1)*100毫秒
时间终点 20毫秒 120毫秒 …… (K-1)*100+20毫秒
其中,传输机会可以简称为传输,用于为通信节点间的信息传输提供机会,其可以称为连接子事件,连接事件,传输事件,传输子事件或子事件等。在每个传输机会中,主节点和从节点交替作为发送方节点向对方节点发送消息,即主节点向从节点发送消息之后,经过收发转换时间,接收来自从节点的消息(即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消息)。如图4所示,给出了主节点M和从节点S之间在连续3个传输机会中交替传输的示例,更多传输机会中主从节点之间传输以此类推。
主从节点之间传输的消息可以通过节点中的多个协议层依次进行处理,图5为主从节点设备之间通信的协议栈的一种示例。每个节点从下至上可以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与传输层和应用层。其中物理层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信道,以及在这些物理信道上收发数据,实现比特流传输。以物理传输介质为一定频率范围下的频带资源为例,则物理信道可以通过频点和带宽来定义。例如,无线短距通信使用的一种频段,其频率范围为2.400-2.4835吉赫兹(GHz),为了同时支持多个设备,将整个频带分为40份,每份的带宽为2兆赫兹(MHz),相应地物理信道可以是频点分别是f=2402+k*2MHz,k=0,…,39,带宽为2MHz的40个物理信道。
数据链路层向上层协议,例如,网络与传输层,屏蔽物理层的信息。数据链路层用于实现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连接通信,可以进行资源管理、访问控制、数据分段、级联、工作模式等功能,保障数据的可靠传递。在有些实现中,数据链路层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媒体接入层和链路控制层。
网络与传输层可以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SDU进行重排等处理,并根据其对应的业务流递交至应用层处理。或者,网络与传输层将从应用层获取的业务数据进行划分和复用等处理。
应用层可以将获取到不同的数据区别为不同数据流,以供其下层协议处理。
通信设备中相关协议层的处理可以由相应协议层模块或者协议层实体来实现,协议层模块或实体可以是软件模块或者硬件模块。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为举例,实际通信设备中协议栈可以包括的协议层名称或者层次都可以有所不同,并不以此为限制。
本申请各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前述各种无线通信场景中,由其中的通信设备来执行,也可以是由能够设置于通信设备的芯片或芯片模组(或芯片系统)等执行。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将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通信设备及可设置于通信设备的芯片统称为通信设备。其中,通信设备也可以称为通信节点,简称节点,则主设备可以称为主节点,从设备可以称为从节点。
主节点为通信域中的从节点配置传输资源后,通信域中主从节点之间或者从节点和从节点之间可以开始数据传输。通常两个节点会通过为所传输的数据配置的多个传输机会进行数据传输。在每个传输机会中,主节点和从节点交替作为发送方节点向对方节点发送消息,即主节点向从节点发送消息之后,经过收发转换时间,接收来自从节点的消息(即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消息)。图6示出了两个节点之间在一个传输机会中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以分别是主节点和从节点,即第一节点可以是主节点,则相应地第二节点为从节点,或者,第一节点是从节点,则相应地第二节点为主节点,或者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为直联的两个从节点。
S601:第一节点在当前传输机会中向第二节点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控制信息及数据包TB。
第一节点根据主节点分配的传输资源在每个传输机会向第二节点发送控制信息及数据包TB,其中,控制信息包括本次传输的数据包TB的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
SN可用于指示本次第一节点传输的数据包是新数据包,还是重传数据包。SN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比特。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SN取值是否改变来确定本次传输的数据包是否为新数据包。例如,本次传输的数据包的SN和前一次传输的数据包的SN相同,则表示本次传输的数据包和前一次传输的数据包相同,为重传数据包;本次传输的数据包的SN和前一次传输的数据包的SN不同,则表示本次传输的数据包和前一次传输的数据包不同,为新数据包。例如,前一次传输数据包SN=0,若本次传输控制信息中SN=0,则表示本次传输的数据包和前一次传输的数据包相同,是重传数据包;若本次传输控制信息中SN=1,则表示本次传输的数据包和前一次不同,是新数据包。
控制信息还可以包括下一个期望的序列号(next expected sequence number,NESN)。NESN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接收到本次传输的数据包后,第一节点期望从第二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包的SN。和SN类似,NESN可以指示第一节点期望第二节点发送新数据包还是重传数据包。
S602:第二节点确定在当前传输机会中是否正确接收到控制信息。
第二节点在S601中第一节点发送控制信息及数据包的传输机会中接收控制信息。由于无线通信环境复杂多变,易受干扰,第二节点可能无法成功接收到控制信息,例如,第二节点在当前传输机会中没有检测到控制信息,或者虽然在当前传输机会中有检测到消息,但是接收功率没有达到预设门限,或者虽然在当前传输机会中接收到控制信息,但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校验失败等。第二节点确定在当前传输机会中是否正确接收到控制信息,若控制信息的接收功率达到预设门限且CRC校验成功,则确定正确接收到控制信息。若未检测到控制信息,或者控制信息接收功率未达到预设门限,或者CRC校验失败,则确定接收控制信息失败。在确定接收控制信息失败时,若第二节点为主节点,则执行步骤S605在下一传输机会中发送控制信息给第一节点,若第二节点是从节点,则第二节点在当前传输机会中不发送任何消息,结束当前传输机会对数据包的接收处理,等待下一次传输机会。
第二节点正确接收到控制信息后,可以根据其中SN确定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还是新数据包。对于新数据包,可以直接执行步骤S603。对于重传数据包,如果上一次接收到的数据包传输正确,递交至上一协议实体处理,则可以认为数据包接收正确,并丢弃本次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包,执行步骤S605;如果第二节点不支持重传合并或者第二节点支持重传合并但当前未缓存有上一次接收到的数据包,则可以对重传数据包执行步骤S603进行校验;第二节点支持重传合并,并且当前有缓存上一次接收到的数据包,则可以将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包和缓存的上一次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合并,执行步骤S603对合并后的数据包进行校验。
S603:第二节点进一步确定是否正确接收到数据包。
若第二节点确定在传输机会中正确接收到控制信息,第二节点对步骤S602的新数据包或者重传数据包,或者合并后的数据包进行CRC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则第二节点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604-S605;如果校验不通过,则可以丢弃校验不通过的数据包,第二节点执行步骤S605,或者,支持重传合并时,第二节点将校验不通过的数据包缓存,以得到重传合并的增益,并执行步骤S605。
S604:第二节点对校验通过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第二节点中负责对数据包进行校验的协议实体可以将校验通过的数据包递交至第二节点中的上一层协议实体处理。需要说明的是,负责对数据包进行校验的协议实体和其上一层协议实体是相对的,可以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通信的协议栈而定,以图5所示的协议栈为例,如果负责对数据包进行校验的协议实体为物理层实体,那么其上一层协议实体可以是数据链路层实体或者媒体接入层实体,如果负责对数据包进行校验的协议实体为数据链路层实体,其上一层协议实体可以是网络与传输层实体,以此类推。
S605: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发送新数据包还是重传数据包。相应地,第一节点从第二节点接收该控制信息。
第二节点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发送新数据包还是重传数据包。
若第二节点接收控制信息失败,或者,数据包校验不通过,第二节点可以通过控制信息向第一节点反馈,指示第一节点重传数据包。
若第二节点接收控制信息成功,且数据包校验通过,第二节点可以通过控制信息向第一节点反馈,指示第一节点发送新数据包。
由于在每个传输机会中,都是主节点先发送,从节点后发送,如果第二节点是从节点,那么第二节点在同一传输机会中向第一节点发送控制信息;如果第二节点是主节点,那么第二节点将在下一传输机会中发送控制信息。
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的控制信息可以看做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消息的反馈,其中,该控制信息可以包括NESN,通过NESN指示第一节点发送新数据包或者重传数据包。例如可以将NESN设置成与接收到的控制信息不同的SN,使得第一节点发送新数据包,又例如,可以将NESN设置成与接收到的控制信息相同的SN,使得第一节点重传该数据包。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信息中也可以包括肯定应答ACK或否定应答NACK,第二节点通过ACK或NACK向第一节点反馈当前传输机会中的数据传输是否成功。第一节点也可以根据ACK或NACK确定发送新数据包还是重传数据包,例如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二节点的ACK,认为当前传输机会中传输成功,那么下一传输机会可以发送新数据包,又例如,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二节点的NACK,认为当前传输机会中传输不成功,那么下一传输机会可以重传数据包。
第一节点在当前传输机会或下一传输机会接收第二节点的消息,确定发送重传数据包还是发送新数据包。
在上述过程中,第一节点如果正确接收到第二节点的控制信息,则可以根据控制信息确定在下一传输机会发送重传数据包还是新数据包。
第一节点如果接收第二节点的控制信息失败,则可以在下一传输机会发送重传数据包进行重传,并通过SN指示是否重传数据包。
如果第一节点无法收到第二节点的控制信息反馈,或者虽然能收到第二节点的控制信,但是控制信息指示重传数据包,那么第一节点根据第二节点的反馈将无法传输新数据包,可能导致数据传输超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以确定在多次传输同一数据包失败,并且传输该数据包次数达到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后,可以主动放弃对该数据包的传输。如图7所示:
S701:第一节点确定在连续N个传输机会中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一数据包失败。
所述N为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且为大于0的整数。
第一节点在多个用于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中发送第一数据包。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数据可以分割为一个或多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每个TB作为一个数据包可以在一次传输机会上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为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中的一个。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在时域上可能是不相邻的,但是如果两个传输机会中没有其他传输机会用于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那么这两个传输机会可以理解为连续的两个用于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以图4所示传输机会示意为例,如果传输机会1,传输机会2和传输机会3都是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则传输机会1,传输机会2和传输机会3应该认为是连续的3个传输机会,但是传输机会1和传输机会3之间由于有传输机会2的存在,传输机会1和传输机会3则被认为是不连续的。如果传输机会1和传输机会3是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传输机会2被分配为传输其他数据,传输机会1和传输机会3虽然在时域上不连续,但是传输机会1和传输机会3之间没有其它用于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传输机会1和传输机会3可以被认为是连续的2个用于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
步骤S701中连续N个传输机会均为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也可以说是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
根据前述传输过程可知,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包后,如果数据包传输成功,则会在当前传输机会或者下一传输机会收到第二节点反馈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进行肯定应答或者指示发送新数据包;或者,如果数据包传输失败,则可能不会收到第二节点的控制信息,或者虽然收到第二节点的控制信息,但是控制信息指示否定应答或重传数据包。
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是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一数据的数据包失败时确定发送该数据包的次数上限。若第一节点在连续N个传输机会中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一数据包失败,或者也可以说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一数据包失败的次数达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则第二节点可以放弃传输第一数据包,如步骤S702所示。若第一节点因为传输第一数据包失败而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一数据包次数未达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在某个传输机会中接收到第二节点的肯定应答或者指示传新数据包的控制信息,第一节点不需要重传数据包,可以传输新数据包。
例如,以第一节点为主节点,用于传输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是相邻的多个传输机会为例。第一节点在传输机会p向第二节点发送控制信息及第一数据包,传输机会p至传输机会p+N-1为连续N个用于传输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p为大于0的整数。在传输机会p至传输机会p+N-1中,第一节点或者没有收到第二节点反馈的控制信息,或者收到第二节点反馈的控制信息,但是反馈的控制信息均指示第一节点重传第一数据包或者否定应答,则第一节点在这N个传输机会中均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也就是说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达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N。
又例如,以第一节点为从节点,用于传输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是间隔一个传输机会的多个传输机会为例。第一节点在传输机会p向第二节点发送控制信息及第一数据包,传输机会p,传输机会p+2,…,传输机会p+2(N-1)为连续N个用于传输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p为大于0的整数。在传输机会p+2至传输机会p+2N中,第一节点或者没有收到第二节点反馈的控制信息,或者收到第二节点反馈的控制信息,但是反馈的控制信息均指示第一节点重传第一数据包或者否定应答,第一节点在这连续N个传输机会中均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也就是说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达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N。
第一节点可以在每次传输第一数据包或者只在需要重传第一数据包时判断发送第一数据包的次数,也可以说是发送第一数据包的传输机会数是否达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N,如果发送第一数据包的次数没有达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N,则可以在传输机会中发送第一数据包。如果发送第一数据包的次数达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N,则按照步骤S702处理。
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可以是系统预先定义的,还可以由用户配置。
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也可以由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在通信域的主节点针对第一数据确定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是根据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时延要求以及周期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的。其中,业务类型可以包括视频,语音,文本,网页浏览等,例如,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为视频,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可以设置较小,可靠性要求不高,实时性要求高,如1次;又例如,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为文本,可靠性要求高,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可以设置较大,如5次。时延要求可以包括时延敏感以及时延不敏感,例如,可以对时延敏感的数据设置较小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对时延不敏感的数据设置较大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又例如可以结合业务类型,时延要求以及周期特征中的多项确定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
S702:在下一次传输机会中发送第二数据包或者停止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或者,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包。
当发送第一数据包的次数达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N,第一节点可以主动放弃对第一数据包的传输。若第一数据包之后还有第二数据包需要发送,则第一节点可以开始传输第二数据包,若第一数据包之后没有其他第一数据的数据包需要发送,则第一节点停止发送,或者结束数据传输。
由于第一节点可以根据传输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主动放弃传输质量不佳的数据包,可以降低数据传输的时延,提高传输效率。
可选地,主节点可以在配置传输资源时,将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通过配置信令指示给从节点。
例如,第一节点为主节点,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配置信令,或者,第一节点为从节点,第一节点可以接收主节点的配置信令,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主节点是第二节点,则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配置信令,如果主节点是其他节点,第一节点接收该其他节点的配置信令。
所述配置信令包括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的信息,所述配置信令还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配置信令还可以包括其他资源信息,可参见前述对配置信令的描述。
上述方法中,第一节点可以确定在多次传输同一数据包失败,并且传输该数据包达到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后,主动放弃对该数据包的传输,从而可以及时发送新数据包,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实时性。
在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方法中,由于第一节点可以主动放弃对一个或多个数据包重传,SN发生多次变更,第二节点重新正确接收到控制信息后,获取到的SN有可能使得第二节点误判所接收到的数据包为重传数据包。如图8所示,第一节点在传输机会1中发送TB1,其中SN=0,第二节点正确接收到控制信息,如果数据包校验不通过,第二节点缓存校验不通过的TB1,向第一节点发送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节点重传TB1,其中NESN=0;第一节点放弃传输TB1,在传输机会2中发送TB2,其中SN=1,第二节点没有正确接收到控制信息及数据包TB2;第一节点在传输机会3和传输机会4中重传TB2,其中SN=1指示重传,第二节点仍然没有正确接收到控制信息及数据包TB2;第一节点在传输机会5中传输新数据包TB3,其中,SN=0,第二节点正确接收到控制信息,由于此时SN=0,对于第二节点来说,可能误判在传输机会5中接收到的数据包为重传数据包TB1,则会错误地将TB3和缓存的TB1进行合并,从而导致接收数据错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图6所示的节点之间的传输过程,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9所示,包括:
S901:第二节点在当前传输机会从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及第一数据包。
参考S601-S602,第二节点在每个传输机会中从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及第一数据的数据包并确定接收控制信息是否正确。在当前传输机会之前的连续M个传输机会中,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失败。当前传输机会及其之前的连续M个传输机会均为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
例如,第二节点在传输机会k接收控制信息是正确的,传输机会k+1至传输机会k+M中接收控制信息失败,当前传输机会为传输机会k+M+1,则在当前传输机会之前的连续M个传输机会接收控制信息是失败的。其中k和M为大于0的整数。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在时域上可能是不相邻的,但是如果两个传输机会中没有其他传输机会用于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那么这两个传输机会可以理解为连续的两个用于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以图4所示传输机会示意为例,如果传输机会1,传输机会2和传输机会3都是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则传输机会1,传输机会2和传输机会3应该认为是连续的3个传输机会,但是传输机会1和传输机会3之间由于有传输机会2的存在,传输机会1和传输机会3则被认为是不连续的。如果传输机会1和传输机会3是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传输机会2被分配为传输其他数据,传输机会1和传输机会3虽然在时域上不连续,但是传输机会1和传输机会3之间没有其它用于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传输机会1和传输机会3可以被认为是连续的2个用于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
第二节点在当前传输机会从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及第一数据包,并且确定接收到的控制信息是正确的。
S902:若M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节点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新数据包。
第二节点确定M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也就是说第二节点当前传输机会之前连续M个传输机会都没有正确接收到控制信息,则可确定接收到第一数据包为新数据包。其中第一阈值为大于0的整数,可以用于确定第一数据的数据包重传时可以进行合并的最大间隔。
由于第二节点在超过第一阈值个传输机会中没有正确接收到第一节点的控制信息,将超过第一阈值个传输机会后接收到的数据包确定为新数据包,这种方式下,第一节点如果在这些传输机会中发送了一个或多个新数据包,导致SN变化多次,而将当前传输机会中发送的数据包指示成重传数据包,第二节点也不会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和缓存的前一次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合并,减少了重传合并的错误,并且即使第一节点在这些传输机会中没有发送新数据包,仍然进行重传,第二节点将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包当做新数据包处理,递交至上一协议层,也可以被上一协议层或更高的协议层通过检测重复数据包而进行过滤,不会发生错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了传输效率。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是系统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由主节点配置的,还可以由用户配置。
可选地,第一节点可以根据步骤S701至S702所示的方法主动放弃对数据包的传输。第一阈值可以根据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确定,例如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或者,第一阈值也可以和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为同一参数。又例如,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2n-1),n为SN的比特数,且n为大于0的整数。
这是因为,当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传输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时,第一节点放弃重传的数据包至多为1个,SN最多发生一次变更,第二节点在当前传输机会接收到正确的控制信息后,可以根据SN判断为新传还是重传。以图8为例,数据包的最小传输次数为3,第一节点发送TB2三次后放弃发送,如果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数据包的最小传输次数,例如为2,当第二节点在传输机会5接收到TB3,SN=0时,即使SN相比于传输机会1不变,第二节点会将接收到的TB3确定为新数据包处理。反之,若第一阈值大于数据包的最小传输次数,例如,第一阈值为4,由于第二节点在传输机会5接收到TB3,SN=0时,连续3个传输机会接收控制信息失败,第二节点会根据SN误判TB3为TB1的重传数据包,引起处理错误,例如将TB3和已换存的TB1进行合并等。
进一步,第二节点还可以丢弃已缓存的前一次接收的数据包,从而节省缓存的空间。
可选地,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903:若M小于第一阈值,第二节点根据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还是新数据包。
若M小于第一阈值,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控制信息中的SN确定第一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还是新数据包,可以参考S601。
步骤S902以及S903中确定当前传输机会接收到的数据包为新数据包或者重传数据包后,对数据包的处理可以参考步骤S603-S605。
可选地,主节点可以在配置传输资源时,将第一阈值和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两个参数中至少一项通过配置信令指示给从节点。
例如,第一节点为主节点,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配置信令,或者,第一节点为从节点,第一节点可以接收主节点的配置信令,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主节点是第二节点,则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配置信令,如果主节点是其他节点,第一节点接收该其他节点的配置信令。
所述配置信令包括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的信息,所述配置信令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第一阈值。配置信令还可以包括其他资源信息,可参见前述对配置信令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可以减少数据包发生重传合并时,因为SN翻转多次引起误判,导致的合并错误,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效率。并且,当第一节点支持主动放弃数据包传输时,第一阈值可以根据传输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确定,可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要求的数据传输。
应理解,本申请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中。
以上,结合图6至图9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以下,结合图10至图11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相应地技术效果和方法实施例中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1000包括收发单元1010和处理单元1020。收发单元1010可以实现相应的通信功能,处理单元1020用于进行数据处理。收发单元1010还可以称为通信接口或通信单元。
可选地,该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单元1020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指令和/或数据,以使得装置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
该装置10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所执行的动作,具体的,收发单元10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侧的收发相关的操作,处理单元10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侧的处理相关的操作。
该装置1000可实现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侧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该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6、图7以及图9中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侧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6、图7以及图9中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侧中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6中第一节点执行的方法时,收发单元1010可用于执行步骤S601向第一节点发送控制信息和步骤S605接收第二节点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020可用于执行步骤S605。
当该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6中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时,收发单元1010可用于执行步骤S601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控制信息和步骤S605向第一节点发送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020可用于执行步骤S602至S604。
当该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7中第一节点执行的方法时,收发单元1010可用于执行步骤S702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包;处理单元1020可用于执行步骤S701。
处理单元1020可以用于确定在联系N个用于发送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中向第二的传输第一数据包失败,其中N为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且为大于0的整数;
收发单元1010可以用于在下一次传输机会中发送第二数据包或停止发送。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010还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配置信令,或者,从第二节点接收配置信令,其中,所述配置信令包括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包的最小传输次数,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包的最小传输次数。
当该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9中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时,收发单元1010可用于执行步骤S901从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及第一数据包;处理单元1020可用于执行步骤S902以及S903等。
收发单元1010用于在当前传输机会从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及第一数据包,其中,在当前传输机会之前的连续M个传输机会中,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是失败的,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连续M个传输机会及所述当前传输机会用于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
若M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处理单元1020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新数据包。
进一步地,若M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处理单元1020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的SN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重传数据包还是新数据包。
进一步地,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重传数据包,处理单元1020将所述第一数据包与上一次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合并,或者,丢弃所述第一数据包。
进一步地,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新数据包,处理单元102对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校验,将校验成功的第一数据包作为新数据包递交,或者,将校验失败的第一数据包缓存。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
可选地,收发单元1010还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配置信令,或者,从第一节点接收配置信令,其中,所述配置信令包括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包的最小传输次数,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包的最小传输次数。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收发单元可以集成设计,即同时包括接收和发送功能,也可以分离设计,即由具有接收功能的接收单元和具有发送功能的发送单元代替。
图10中的处理单元可以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实现。收发单元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实现。存储单元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存储器实现。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100。该装置1100包括收发器111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1120与存储器1130耦合。收发器1130用于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例如,处理器1120用于控制收发器1110进行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存储器11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器1120用于执行存储器113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数据,使得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12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所述处理器112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可选地,该装置1100包括的处理器1120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如图11所示,该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130。
可选地,该装置1100包括的存储器113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存储器1130可以与该处理器1120集成在一起,或者分离设置。
作为一种方案,该装置11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二节点执行的操作。
作为一种方案,该装置11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执行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当存储器存储的程序被执行时,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包括处理器的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与数据接口,处理器通过数据接口读取存储器上存储的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上述图10至图11中的任一种装置,该终端可以为车辆,包括具有智能驾驶和辅助驾驶技术的车辆。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当前传输机会从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及第一数据包,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列号SN,在所述当前传输机会之前的连续M个传输机会中,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是失败的,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连续M个传输机会及所述当前传输机会用于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
若M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新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M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的SN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重传数据包还是新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重传数据包,将所述第一数据包与上一次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合并,或者,丢弃所述第一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新数据包,对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校验,将校验成功的第一数据包作为新数据包递交,或者,将校验失败的第一数据包缓存。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包括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的信息,所述配置信令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所述第一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包括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的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所述第一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时延要求以及周期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的。
9.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在连续N个用于发送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中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一数据包失败,所述N为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且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下一次传输机会中发送第二数据包或者停止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或者,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包括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的信息,所述配置信令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包的最小传输次数,所述第一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的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包括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的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包的最小传输次数,所述第一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包的最小传输次数。
13.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在当前传输机会从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及第一数据包,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列号SN,在所述当前传输机会之前的连续M个传输机会中,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控制信息是失败的,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连续M个传输机会及所述当前传输机会用于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
处理单元,用于在M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新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M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的SN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重传数据包还是新数据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重传数据包,将所述第一数据包与上一次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合并,或者,丢弃所述第一数据包。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新数据包,对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校验,将校验成功的第一数据包作为新数据包递交,或者,将校验失败的第一数据包缓存。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包括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的信息,所述配置信令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所述第一阈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包括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的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所述第一阈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时延要求以及周期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的。
21.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在连续N个用于发送第一数据的传输机会中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一数据包失败,所述N为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包最小传输次数,且为大于0的整数;
收发单元,用于在下一次传输机会中发送第二数据包或者停止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或者,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包括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的信息,所述配置信令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包的最小传输次数,所述第一阈值。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的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包括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的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包的最小传输次数,所述第一阈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包的最小传输次数。
25.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和权利要求21或24所述的通信装置。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7.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介质,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838300.7A 2021-07-23 2021-07-23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157011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8300.7A CN115701171A (zh) 2021-07-23 2021-07-23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PCT/CN2022/085647 WO2023000715A1 (zh) 2021-07-23 2022-04-0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2844887.4A EP4369778A1 (en) 2021-07-23 2022-04-0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8300.7A CN115701171A (zh) 2021-07-23 2021-07-23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01171A true CN115701171A (zh) 2023-02-07

Family

ID=84978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8300.7A Pending CN115701171A (zh) 2021-07-23 2021-07-23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69778A1 (zh)
CN (1) CN115701171A (zh)
WO (1) WO202300071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22048A (ko) * 2007-08-29 2009-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기반 고정 자원할당을 위한하이브리드 자동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101990240B (zh) * 2009-08-03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的数据发送方法及数据发送系统
CN102143137A (zh) * 2010-09-10 201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媒体流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359968B (zh) * 2016-05-10 2020-05-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单层序列号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00715A1 (zh) 2023-01-26
EP4369778A1 (en) 2024-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405380B2 (en) Control signalling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11770428B (zh) 一种无线设备的监听方法
JP7305726B2 (ja) 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および端末
WO2017193946A1 (zh)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ue、基站和系统
USRE43151E1 (en) Acknowledging data transmissions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shared-communications channels
WO2018123956A1 (ja)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信号受信方法
CN111181706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的发送方法和终端
US20160173236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0167169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013089A1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控制节点
US200901817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Status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1615196A (zh) 资源配置方法、数据的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KR20220070004A (ko)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197317A1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节点
WO2021018068A1 (zh) 一种无线链路监测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960020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400802B (zh) 一种蓝牙接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5701171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20159500A1 (en) Sidelink measurement result obtaining method, sidelink measurement result sending method, and terminal
US2024016302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2804622B (zh) 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WO2020220962A1 (zh) 直通链路传输方法和终端
CN114503721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装置
KR20160117552A (ko) 기지국, 사용자 장비 및 적응 재전송 방법
CN113852446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