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4622B - 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4622B
CN112804622B CN202010527727.0A CN202010527727A CN112804622B CN 112804622 B CN112804622 B CN 112804622B CN 202010527727 A CN202010527727 A CN 202010527727A CN 112804622 B CN112804622 B CN 1128046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e
roles
packets
packet
audio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77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04622A (zh
Inventor
谢明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f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f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f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fa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04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04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6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12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distributing signals to two or more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包括:多个音频输出单元,该些音频输出单元的一第一音频输出单元被设定为一第一角色,该些音频输出单元的一第二音频输出单元被设定为一第二角色,其中:该第一角色,用以与一来源装置建立一多播链路,以通过该多播链路接收来自该来源装置的一或多个媒体封包,并与该来源装置进行双向通信;以及该第二角色,用以加入该多播链路,以通过该多播链路接收来自该来源装置的该一或多个媒体封包,与该来源装置进行单向通信,以及与该第一角色进行单向通信及/或双向通信,其中,于发送延展封包时,一时槽被分割以让该第一角色与该第二角色在该时槽内进行延展封包的收发。

Description

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可说是十分普及。在这些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周边设备中,音频输出装置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音频输出装置通常包括耳机及扬声器。为了提高方便性,音频输出装置的无线化将是未来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音频输出装置。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包括:多个音频输出单元,该些音频输出单元的一第一音频输出单元被设定为一第一角色,该些音频输出单元的一第二音频输出单元被设定为一第二角色,其中:该第一角色,用以与一来源装置建立一多播链路,以通过该多播链路接收来自该来源装置的一或多个媒体封包,并与该来源装置进行双向通信;以及该第二角色,用以加入该多播链路,以通过该多播链路接收来自该来源装置的该一或多个媒体封包,与该来源装置进行单向通信,以及与该第一角色进行单向通信及/或双向通信,其中,于发送延展封包时,一时槽被分割以让该第一角色与该第二角色在该时槽内进行延展封包的收发。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音频输出装置的操作方法,该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包括多个音频输出单元,该些音频输出单元的一第一音频输出单元被设定为一第一角色,该些音频输出单元的一第二音频输出单元被设定为一第二角色,该操作方法包括:该第一角色与一来源装置建立一多播链路,以通过该多播链路接收来自该来源装置的一或多个媒体封包,并与该来源装置进行双向通信;该第二角色加入该多播链路,以通过该多播链路接收来自该来源装置的该一或多个媒体封包,与该来源装置进行单向通信,以及与该第一角色进行单向通信及/或双向通信;其中,于发送延展封包时,一时槽被分割以让该第一角色与该第二角色在该时槽内进行延展封包的收发。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的示意图。
图2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封包的传送及接收的时序示意图。
图3A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角色传送链路建立封包示意图。
图3B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角色接收链路建立封包示意图。
图3C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语音封包恢复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封包恢复示意图,其中,回应于伙伴角色所发出的封包恢复请求,代理者角色可以送出恢复用封包。
图5绘示错误更正封包的一例。
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减少额外延迟的时序图。
图7显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由代理者角色发出多个冗余封包的情境。
图8显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封包恢复的情况。
图9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角色换手操作。
附图标记
10:无线音频输出装置
102A:第一音频输出单元
102B~102D:第二音频输出单元
R1~R4:角色
ML:多播链路
S:来源装置
T1~T10,T41~T46,T61~T66,T71~T74,T81~T89A:时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的示意图。无线音频输出装置10包括一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02A及一或多个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02B~102D。无线音频输出装置10例如是扬声器,其中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02A为主声道输出,各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02B~102D为副声道输出或重低音输出。或者是,于另一可能实施例中,音频输出单元102A~102D为无线蓝牙耳机。
音频输出单元102A~102D之一会被设定为一第一角色R1,而其余的三个音频输出单元则分别会被设定为一第二角色R2、一第三角色R3与一第四角色R4。在以下,为方便解释,以音频输出单元102A被设定为第一角色R1,而音频输出单元102B~102D则分别被设定为第二角色R2、第三角色R3与第四角色R4为例做说明,但当知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多个角色:代理者(agent)角色,客户端(client)角色,伙伴(partner)角色与追随者(follower)角色。代理者角色(亦可用符号A代表)是从蓝牙通信协定所延伸出角色,用以连接至来源装置S,其中,来源装置S例如是智能型行动装置(如智能型手机)。客户端角色(亦可用符号C代表)是从蓝牙通信协定所延伸出角色,在「多播链路(multicast link)」中只能当成接收端的角色。伙伴角色(亦可用符号P代表)是从蓝牙通信协定所延伸出角色(特别是,从客户端角色所延伸出),可跟代理者角色之间交换数据。追随者角色(亦可用符号F代表)是从蓝牙通信协定所延伸出角色,特别是,从客户端角色所延伸出,可跟代理者角色之间支援媒体数据恢复(recovery)。
为方便解释,在以下以第一角色R1例如为代理者角色为例做说明,但当知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第一角色R1(代理者角色)用以与一来源装置S建立一多播链路ML。来源装置S例如是智能型行动装置(如智能型手机)在蓝牙通信协定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所谓「多播链路(multicast link)」是指一种允许传送节点于一次传输中将信息/封包传送至特定多个接收节点的链路,亦即传送端可通过多播链路将数据一次发送给特定的多个接收端。在本实施例中,多播链路ML是以蓝牙(Bluetooth)为基础。代理者角色可通过多播链路ML接收来自来源装置S的一或多个媒体封包,其中媒体封包可包括同步连接导向(SynchronousConnection-Oriented,SCO)封包、延伸同步连接导向(Extended SynchronousConnection-Oriented,eSCO)封包、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profile,A2DP)封包及类似的多播性质封包,其中语音(voice)可用同步连接导向封包及延伸同步连接导向封包来传输,音频(audio)可用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来传输。或者,同步连接导向封包及延伸同步连接导向封包亦可称为语音封包。第一角色R1(代理者角色)亦可通过多播链路ML与来源装置S进行双向通信(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举例来说,第一角色R1(代理者角色)与来源装置S之间的通信协定可为交握式通信协定,亦即第一角色R1(代理者角色)与来源装置S可通过多播链路ML向对方传递控制信号以及回应收到的控制信号。
第二角色R2例如是客户端角色,但当知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第二角色R2(客户端角色)可通过多播链路ML接收来自来源装置S的媒体封包。第二角色R2(客户端角色)亦可通过多播链路ML与来源装置S进行单向(un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通信,以及与第一角色R1(代理者角色)进行单向通信及/或双向通信。换言之,第二角色R2(客户端角色)可通过多播链路ML接收来自来源装置S的控制信号及媒体封包,但不须进行回应。第二角色R2(客户端角色)与第一角色R1(代理者角色)则可通过多播链路ML向对方传递控制信号、封包以及回应收到的控制信号及封包。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角色R2(客户端角色)与第一角色R1(代理者角色)之间的通信中,接收方并非强制性地被要求必须要进行回应。
在以下,为方便说明,在图式中所出现的「R1(A)」代表第一角色R1被当成代理者角色,其余可依此类推。例如,图式中所出现的「R2(C)」代表第二角色R2被当成客户端角色。同样地,F1与F2代表第一追随者角色与第二追随者角色,C1与C2代表第一客户端角色与第二客户端角色。
请参照图2,图2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封包的传送及接收的时序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来源装置S是一标准蓝牙装置,亦即来源装置S的时槽设计是根据标准蓝牙规范。第一角色R1与第二角色R2(P)、第三角色R3(F1,其为追随者角色)与第四角色R4(F2,其为追随者角色)的时槽设计则是基于标准蓝牙规范并进行扩展。假设无线音频输出装置10与来源装置S已完成配对,并已建立多播链路ML。亦即,无线音频输出装置10与来源装置S可被视为一封包传输系统。
来源装置S发出封包给第一角色R1、第二角色R2(P)、第三角色R3(F1)与第四角色R4(F2)。回应于此,第一角色R1发出确认信号(ACK)或未确认信号(NAK)给来源装置S。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时域上来说,此封包传输系统的时轴可分为两种类型的封包传输时间,包括标准封包时间(GE)以及延展封包时间(IF)。在标准封包时间GE内,来源装置S可发送控制信号及媒体封包至第一角色R1至第四角色R4;第一角色R1可接收来源装置S的控制信号、媒体封包,以及回应于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媒体封包而发送回复给来源装置S。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可接收来源装置S的控制信号、媒体封包。在延展封包时间IF内,第一角色R1至第四角色R4之间可进行一或多个延展封包的交换,延展封包的细节将于下文进一步说明。
举例来说,时间T1期间,来源装置S传送控制信号或媒体封包(传送时槽(TXslot)),第一角色R1至第四角色R4接收控制信号或媒体封包(接收时槽(RX slot))。时间T2期间,第一角色R1基于控制信号或媒体封包发送回应给来源装置S(传送时槽),来源装置S接收来自第一角色R1的回应(接收时槽)。需注意的是,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不会收到第一角色R1基于控制信号发送给来源装置S的回应(接收时槽)。
在时间T3期间,第一角色R1发送延展(IF)封包(传送时槽),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接收延展封包(接收时槽)。在之后的时槽,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可回应地发送延展封包给第一角色R1。例如,在时间T4期间,第三角色R3发送延展封包(传送时槽),第一角色R1接收延展封包(接收时槽)。在时间T5期间,第二角色R2发送延展封包(传送时槽),第一角色R1接收延展封包(接收时槽)。在时间T6期间,第四角色R4发送延展封包(传送时槽),第一角色R1接收延展封包(接收时槽)。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于发送IF封包时,可将时槽分割,以让不同角色(如第一角色R1至第四角色R4)可以在该些时槽内进行IF封包的收发,以改良效率。
此外,于本发明实施例中,于传送IF封包(时间T3-T6期间)时,第一角色R1~第四角色R4可以送出各自的缓冲器报告。或者是,于传送IF封包(时间T3-T6期间)时,第一角色R2~第四角色R4可以将本身的封包丢失状态告知第一角色R1。
在接收到由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的状态后,第一角色R1可以确定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之中至少有一个角色已丢失封包,故而,第一角色R1可以开始重传封包。
于时间T7期间,第一角色R1重传IF封包(或可称为错误校正封包)给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于时间T8期间,第二角色R2(其为伙伴角色)回复确认信号或未确认信号给第一角色R1。于时间T9期间,第三角色R3与第四角色(其皆为追随者角色)可以共享同一个时槽来回复确认信号或未确认信号给第一角色R1。如果第一角色R1再次接收到未确认信号的话,则于时间T10期间,第一角色R1再次重传封包给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角色R1于时间T7期间与时间T10期间所重传的封包,其内容有所不同,但皆是让第二角色至第四角色进行恢复封包。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角色R1至第四角色R4进行延展封包的交换时,发送延展封包的起始时间可不对齐于来源装置S所用的接收时槽的起始时间。因此,来源装置S不会接收到第一角色R1至第四角色R4所发送的延展封包,而能够维持标准蓝牙规范的操作。换言之,无线音频输出装置10能够支援来源装置S为标准蓝牙装置。
接下来将说明关于延展封包的细节。图3A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角色传送链路建立封包示意图。图3B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角色接收链路建立封包示意图。延展封包可包括链路建立(link setup)封包、链路更新(link update)封包以及链路重建(link re-setup)封包。以下的说明以第二角色R2为例做说明,但当知,第三角色R3与第四角色R4亦可适用。
链路建立封包是由第一角色R1所发送,用以使第二角色R2能够找到并加入多播链路ML。更详细来说,由于本实施例的多播链路ML是基于蓝牙规范建立,故多播链路ML可使用蓝牙规范的特定频段(例如2402MHz~2480MHz)中的多个频道(每1MHz的频宽为一个频道),而链路建立前导码Preamble及链路建立封包LS会被发送到多播链路ML当前所使用的频道(在本例中为2404MHz)。链路建立前导码Preamble例如是一串二位元序列「10101」。
第二角色R2会对多播链路ML所使用的特定频段反复进行宽带(wideband)扫描。举例来说,第二角色R2在第一次宽带扫描期间,每次检测所述特定频段中的多个(例如二个)频道,直到将所述特定频段的频道皆扫描过一次,其余宽带扫描亦类似。假设链路建立前导码及链路建立封包已由第一角色R1发送,第二角色R2可在宽带扫描期间于检测频道2404MHz及2405MHz时检测到序列。因此,第二角色R2可判定链路建立封包LS会被发送到频道2404MHz、2405MHz的其中之一。接着,第二角色R2可开启二个全接收时槽full RX1、fullRX2,其中全接收时槽full RX1用以尝试从频道2404MHz接收链路建立封包LS,全接收时槽full RX2用以尝试从频道2405MHz接收链路建立封包LS。在这个例子中,第二角色R2藉由全接收时槽full RX1从频道2404MHz成功接收到链路建立封包LS。藉由上述的方式,第二角色R2便可藉由所接收到的链路建立封包LS的内容成功加入多播链路ML。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缩短第二角色R2搜寻链路建立前导码Preamble及链路建立封包LS所要耗费的时间,上述实施例采用了宽带扫描的方式来搜寻。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角色R2也可采用窄带(narrowband)扫描来搜寻链路建立前导码及链路建立封包所在的频道。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当第一角色R1还未与来源装置S建立多播链路ML时,第二角色R2会反复进行宽带扫描以尝试加入多播链路ML,将会增加无线音频输出装置10的电力消耗。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一实施例中,当多播链路ML未被建立时(例如当第一角色R1检测不到来源装置S),第一角色R1可建立一伪链路(dummy link),其中伪链路不会对应到任何来源装置。第一角色R1可通过伪链路发送链路建立前导码及链路建立封包。第二角色R2可藉由类似于加入多播链路ML的方式加入伪链路。相似地,第一角色R1与第二角色R2也可通过伪链路进行单向通信及/或双向通信,例如延展封包的交换。
进一步地,第一角色R1可通过多播链路ML或伪链路发送一睡眠通知至第二角色R2,以使第二角色R2进入一睡眠模式。在睡眠模式下,第二角色R2可处于低电力消耗状态。当一睡眠计时器逾时,第二角色R2可离开睡眠模式,以接收来自第一角色R1的链路更新封包或接收来自来源装置S的媒体封包。
链路更新封包是由第一角色R1发送至第二角色R2。链路更新封包包括第一角色R1的一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例如包括第一角色R1的状态机(state machine)的当前状态。由于第二角色R2不会接收到第一角色R1发送给来源装置S的封包,故第二角色R2无法明确得知第一角色R1的当前状态。因此,第二角色R2依据所接收到的链路更新封包来更新自身的状态机,以同步于第一角色R1。举例来说,当来源装置S与第一角色R1共同确认完成一项任务(例如结束一通电话或完成媒体封包的传输)之后,第一角色R1便会发送链路更新封包至第二角色R2,以通知第二角色R2释放(release)资源(resource)。
链路重建封包是由第一角色R1发送至第二角色R2。链路重建封包是用以要求第二角色R2中断(或离开)当前所加入的链路,并重新加入另一条链路。在一个例子中,当第二角色R2加入第一角色R1所建立的伪链路之后,第一角色R1检测到来源装置S并与来源装置S建立多播链路ML,第一角色R1便可发送链路重建封包至第二角色R2。回应于链路重建封包,第二角色R2会先中断伪链路,再加入多播链路ML。在另一个例子中,当第二角色R2加入第一角色R1与来源装置S所建立的多播链路ML之后,第一角色R1检测到第一来源装置(不同于来源装置S)并与第一来源装置建立第一多播链路(不同于多播链路ML),第一角色R1便可发送链路重建封包至第二角色R2。回应于链路重建封包,第二角色R2会先中断多播链路ML,再加入第一多播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角色R1(A)接收到来自来源装置S的同步连接导向封包、延伸同步连接导向封包及/或控制信号时,第一角色R1可请求来源装置S以一特定次数重传所述语音封包及/或控制信号。
请参照图3C,其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语音封包恢复示意图。在第一角色R1接收到来自来源装置S的同步连接导向封包、延伸同步连接导向封包及/或控制信号后,第一角色R1会回复「未确认(NAK)」给来源装置S。回应于「未确认」,来源装置S会重传一次所述同步连接导向封包、延伸同步连接导向封包及/或控制信号,使得第一角色R1(A)及第二角色R2(C)皆有多次机会可收到所述同步连接导向封包、延伸同步连接导向封包及/或控制信号。也就是说,第一角色R1可发出「未确认」信号给来源装置S,以让恢复第二角色R2所丢失的封包。一般来说,「未确认」信号的数量可以为1,或是更多,取决于网络状态,亦即,如果网络状态不佳的话,则第一角色R1(代理者角色)可以发出更多次「未确认」信号给来源装置S。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封包恢复示意图,其中,回应于第二角色R2所发出的封包恢复请求,第一角色R1可以送出恢复用封包。于时间T41期间,第一角色R1接收来自来源装置S的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且第一角色R1会将来自来源装置S的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储存至一缓冲器(设置于第一角色R1中),但第二角色R2则由于其他原因而未接收到来源装置S的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于时间T42期间,第一角色R1发出回复信号(确认或未确认)给来源装置S。
当来自来源装置S的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被储存至缓冲器之后,第一角色R1可通过IF封包来发送一缓冲器报告(BR(bufferreport))至第二角色R2,如时间T43所示。缓冲器报告用以记载储存于第一角色R1的缓冲器中的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的信息,例如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的编号、类型、大小等。当第二角色R2依据第一角色R1传送的缓冲器报告比对第二角色R2的一缓冲器内储存的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以判断第二角色R2收到的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是否完全。当第二角色R2判断有部分的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遗失或不完整,第二角色R2发送一封包恢复请求(PLR(Packet Loss Recovery)request)(在时间T44期间),以将遗失或不完整的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的编号回报给第一角色R1。
由于第二角色R2发出封包恢复请求,第一角色R1可解析恢复请求。在时间T45期间,第一角色R1根据封包恢复请求将第二角色R2所回报的编号将对应的恢复报告(RR(Recovery Report))重传给第二角色R2。在时间T46期间,第二角色R2发出确认/未确认信号给第一角色R1。
举例来说,在一次传输中,来源装置S发送十个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至第一角色R1及第二角色R2。若第二角色R2依据来自第一角色R1的缓冲器报告发现编号二及五的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遗失,该第二角色R2便会发送封包恢复请求,以使第一角色R1将编号二及五的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重传给第二角色R2。
如果是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当中有两个角色或更多个角色发生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遗失的话,则发生封包遗失的那些角色可以发送封包恢复请求(在时间T44期间),以将遗失或不完整的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的数量回报给第一角色R1。由于会有二个以上的角色发出封包恢复请求,这些封包恢复请求可能会在第一角色R1接收时发生碰撞。在此情况下,回应于这些封包恢复请求,第一角色R1会依据一错误更正机制以及从来源装置S处接收到的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封包产生一或多个错误更正封包,并将所述错误更正封包发送至所有的角色(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错误更正机制可包括但不限于互斥或(XOR)、GF-16及里德-所罗门码(Reed-Soloman code,RS code)。例如,若第二角色R2丢失第二封包而第三角色R3丢失第四封包,则第二角色R2与第三角色R3回复各丢失1个封包给第一角色R1。第一角色R1将第一封包至第四封包以XOR等方式产生错误更正封包,并送至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以让第二角色R2可以据此来恢复第二封包且让第三角色R3可以据此来恢复第四封包。
请参照图5,图5绘示错误更正封包的一例。SN代表封包编号。L2CAP Header代表逻辑链路控制与适应协定(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LayerProtocol)标头。RTP Header代表实时传输协定(Real Time Protocol)标头。SBC Header代表副频带编译码(SBC,subband codec)标头。SBC Frame代表SBC格式的码框。FEC数据代表错误更正(forward error correction)数据,系依据错误更正机制及封包编号1~3的封包所产生。图5所示的四个封包可被第一角色R1用作错误更正封包发送至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
例如,以图2而言,由于在IF封包传送期间,通过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的状态回传,第一角色R1可得知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的封包遗失状态。例如,根据所回传的状态,第二角色R2(P)遗失第n个封包而第三角色R3遗失第m个封包,则第一角色R1可以产生FEC封包给第二角色R2至第四角色R4,以辅助第二角色R2(P)恢复第n个封包,且辅助第三角色R3恢复第m个封包,其中,该FEC封包即如图5的封包。例如,该FEC封包包括第n个封包与第m个封包的XOR逻辑运算结果。
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减少额外延迟的时序图。如图6所示,当处于高传输量或出现噪声封包时,本发明实施例可减少额外延迟。于时间T61期间,来源装置S发出封包给第一角色R1与第二角色R2。于时间T62期间,第一角色R1发出确认/未确认信号给来源装置S。在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角色R1发出确认/未确认信号给来源装置S之后,其他角色(如R2至R4)可以利用空时槽(亦即,第一角色R1与来源装置S皆未发出信号/封包的空时槽)来发出伙伴请求(partner request),以让其他角色能够触发重传。于时间T63期间,第二角色R2(P)利用空时槽来发出伙伴请求(其为IF)给第一角色R1。
于时间T64期间,(1)如果第一角色R1在时间T62期间发出未确认信号,则来源装置S重传封包;以及(2)如果第一角色R1在时间T62期间发出确认信号,则来源装置S传送出新的封包。于时间T65期间,第一角色R1发出确认/未确认信号给来源装置S。
于时间T66期间,回应于第二角色R2所发出的伙伴请求,第一角色R1重传封包给第二角色。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来源装置S处于高传输量状态下,由不是第一角色R1的其他角色(如第二角色R2~第四角色R4)来触发重传,以减少额外延迟。
图7显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由第一角色R1发出多个冗余封包的情境。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角色R1可以送出多个冗余封包(如图5的FEC封包),以让第二角色R2~第四角色R4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该些冗余封包来进行封包恢复。于时间T71期间,来源装置S发出封包,第一角色R1有成功接收,但第二角色R2(C1)与第三角色R3(C2)的封包接收失败。于时间T72期间,第一角色R1发出确认/未确认信号给来源装置S。于时间T73与T74期间,第一角色R1主动发出FEC封包,以辅助其他角色(如第二角色R2(C1)与第三角色R3(C2))来恢复先前接收失败的封包(例如来源装置S在于时间T71期间所发出的封包)。也就是说,以图7而言,即便是第一角色R1未确认其他角色是否有发生封包丢失情况,第一角色R1主动发出FEC封包,以辅助其他角色来恢复先前可能接收失败的封包。
图8显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封包恢复的情况。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于时间T81期间,来源装置S发出封包,第一角色R1有成功接收,但第二角色R2(C1)与第三角色R3(C2)的封包接收失败。于时间T82期间,第一角色R1发出确认/未确认信号给来源装置S。于时间T83期间,第一角色R1发出IF封包(包括缓冲器状态)给第二角色R2(C1)与第三角色R3(C2)。于时间T84至T86期间,第二角色R2(C1)与第三角色R3(C2)发出本身的状态报告(其为IF封包,可利用不同的编码方式来指示本身所丢失的封包数量)给第一角色R1。例如,第二角色R2(C1)或第三角色R3(C2)可利用具有不同编码方式的多个指示码:AccessCode、HDR、Payload与CRC来分别指示本身丢失1个封包,2个封包,3个封包或4个封包。在接收到这些指示码后,于时间T87期间,第一角色发出FEC封包给第二角色R2(C1)与第三角色R3(C2)。于时间T88期间,第二角色R2(C1)发出「上一群回应信号」给第一角色R1(A),其中,「上一群回应信号」用以指示第二角色R2(C1)在上一群所丢失的封包。在此,例如,以4个封包为一个群。通过「上一群回应信号」,可以让第一角色得知有角色丢失了上一群封包。于时间T89期间,第三角色R3(C2)发出「回应信号」给第一角色R1(A),用以指示要重传目前群封包。于时间T89A期间,第一角色R1(A)发出FEC封包给第二角色R2(C1)与第三角色R3(C2),以辅助第二角色R2(C1)与第三角色R3(C2)能恢复上一群封包或目前群封包。
在一些情况下,第一角色R1可在运行(runtime)状态下(例如未进入睡眠模式)执行一角色换手程序,以跟其他角色互换角色。
请参照图9,其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角色换手操作。于第一角色R1检测到第二角色R2被使用者从收纳模块(如充电盒)取出时所进行但第一角色R1未被取出时的换手操作。第一角色R1会发送请求Lreq至来源装置S。当接收到请求Lreq,来源装置S会于一特定时间内每隔一段时间发送一回应Lr(共发送多个回应Lr)至第一角色R1及第二角色R2。回应于回应Lr,第一角色R1发送一角色换手封包RHO至第二角色R2。接着,第一角色R1会被设定为第二角色候选者,第二角色R2则会被设定为第一角色候选者。收到角色换手封包RHO后,第一角色候选者会尝试回应来源装置S所发出的回应Lr。若第一角色候选者发出的回应封包Rs有成功被来源装置S收到,且第一角色候选者与第二角色候选者接下来收到来自来源装置S的封包不是回应Lr,则第一角色R1被设定为第二角色,第二角色R2则会被设定为第一角色,而完成角色互换。如果角色互换失败,第一角色R1与第二角色R2将维持原设定。
另外,第二角色候选者不需要对回应Lr进行回应。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出现客户端角色时,代表处于扬音器模式(speaker mode)下。而当出现伙伴角色或追随者角色时,代表处于多耳机模式(earbud mode)下。
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可支援来源装置为标准蓝牙装置。换言之,在不改变来源装置原始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也能够兼容使用。此外,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具有恢复遗失封包的功能,故而能够提高输出音频的质量。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音频输出单元,该多个音频输出单元的一第一音频输出单元被设定为一第一角色,该多个音频输出单元的多个第二音频输出单元被设定为多个第二角色,其中:
该第一角色,用以与一来源装置建立一多播链路,以通过该多播链路接收来自该来源装置的一或多个媒体封包,并与该来源装置进行双向通信;以及
该些第二角色,用以加入该多播链路,以通过该多播链路接收来自该来源装置的该一或多个媒体封包,与该来源装置进行单向通信,以及与该第一角色进行单向通信及/或双向通信;
其中,于发送一延展封包时,一时槽被分割以让该第一角色向该些第二角色在该时槽内发送该延展封包,以及各该第二角色分别在该时槽的不同时序向该第一角色回传该延展封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第二角色包括:一客户端角色,一伙伴角色与一追随者角色,其中,该客户端角色在该多播链路中当成一接收端角色,该伙伴角色跟该第一角色之间交换数据,该追随者角色跟该第一角色之间支援媒体数据恢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第一角色与该些第二角色进行一或多个延展封包的交换时,发送该一或多个延展封包的起始时间不对齐于该来源装置所用的接收时槽的起始时间;
该第一角色发送多个第一延展封包给该些第二角色,该第一延展封包指示该第一角色的一缓冲器报告;
回应于该第一延展封包,该些第二角色发送一第二延展封包给该第一角色,该第二延展封包指示该些第二角色的一封包丢失状态,
回应于该第二延展封包,该第一角色送出多个第一错误校正封包,该些第二角色据以进行封包恢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第一角色发出一确认信号或一未确认信号给该来源装置之后,该些第二角色利用一空时槽来发出一伙伴请求给该第一角色,以使得该第一角色重传封包给该些第二角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角色主动送出多个冗余封包,以让该些第二角色根据所接收到的该些冗余封包来进行封包恢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些第二角色有封包接收失败时,该些第二角色利用具有不同编码方式的多个指示码来指示所丢失的一封包数量给该第一角色;
在接收到该多个指示码后,该第一角色发出多个第二错误校正封包给该些第二角色,以让该些第二角色进行封包恢复。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各该第二角色发出一上一群回应信号给该第一角色,其中,该上一群回应信号用以指示各该第二角色在一上一群所丢失的一封包;以及
该第一角色发出多个第三错误校正封包给该些第二角色,以让该些第二角色恢复在该上一群所丢失的该封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角色执行一角色换手程序,以跟该些第二角色互换角色。
9.一种无线音频输出装置的操作方法,该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包括多个音频输出单元,该多个音频输出单元的一第一音频输出单元被设定为一第一角色,该多个音频输出单元的多个第二音频输出单元被设定为多个第二角色,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方法包括:
该第一角色与一来源装置建立一多播链路,以通过该多播链路接收来自该来源装置的一或多个媒体封包,并与该来源装置进行双向通信;
该些第二角色加入该多播链路,以通过该多播链路接收来自该来源装置的该一或多个媒体封包,与该来源装置进行单向通信,以及与该第一角色进行单向通信及/或双向通信;
其中,于发送一延展封包时,一时槽被分割以让该第一角色向该些第二角色在该时槽内发送该延展封包,以及各该第二角色分别在该时槽的不同时序向该第一角色回传该延展封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第二角色包括:一客户端角色,一伙伴角色与一追随者角色,其中,该客户端角色在该多播链路中当成一接收端角色,该伙伴角色跟该第一角色之间交换数据,该追随者角色跟该第一角色之间支援媒体数据恢复。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第一角色与该些第二角色进行一或多个延展封包的交换时,发送该一或多个延展封包的起始时间不对齐于该来源装置所用的接收时槽的起始时间;
该第一角色发送多个第一延展封包给该些第二角色,该第一延展封包指示该第一角色的一缓冲器报告;
回应于该第一延展封包,该些第二角色发送一第二延展封包给该第一角色,该第二延展封包指示该些第二角色的一封包丢失状态,
回应于该第二延展封包,该第一角色送出多个第一错误校正封包,该些第二角色据以进行封包恢复。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第一角色发出一确认信号或一未确认信号给该来源装置之后,该些第二角色利用一空时槽来发出一伙伴请求给该第一角色,以使得该第一角色重传封包给该些第二角色。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角色主动送出多个冗余封包,以让该些第二角色根据所接收到的该些冗余封包来进行封包恢复。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些第二角色有封包接收失败时,该些第二角色利用具有不同编码方式的多个指示码来指示所丢失的一封包数量给该第一角色;
在接收到该多个指示码后,该第一角色发出多个第二错误校正封包给该些第二角色,以让该些第二角色进行封包恢复。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各该第二角色发出一上一群回应信号给该第一角色,其中,该上一群回应信号用以指示各该第二角色在一上一群所丢失的一封包;以及
该第一角色发出多个第三错误校正封包给该些第二角色,以让该些第二角色恢复在该上一群所丢失的该封包。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音频输出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角色执行一角色换手程序,以跟该些第二角色互换角色。
CN202010527727.0A 2019-11-13 2020-06-11 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Active CN1128046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34528P 2019-11-13 2019-11-13
US62/934,528 2019-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4622A CN112804622A (zh) 2021-05-14
CN112804622B true CN112804622B (zh) 2022-03-15

Family

ID=75806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7727.0A Active CN112804622B (zh) 2019-11-13 2020-06-11 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04622B (zh)
TW (1) TWI7919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49863A (zh) * 2021-06-29 2022-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重传音频数据包的方法、音频接收器、存储介质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951A (zh) * 2018-02-13 2019-08-23 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音讯输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14392B2 (en) * 2008-03-11 2011-09-0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vertising bluetooth multicast feature
US8041051B2 (en) * 2008-03-24 2011-10-18 Broadcom Corporation Dual streaming with exchange of FEC streams by audio sinks
US8768252B2 (en) * 2010-09-02 2014-07-01 Apple Inc. Un-tethered wireless audio system
US10912146B2 (en) * 2017-09-22 2021-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forming a reliable broadcast to a plurality of nodes
US10990349B2 (en) * 2017-09-29 2021-04-27 Apple Inc. Wireless audio splitt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951A (zh) * 2018-02-13 2019-08-23 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音讯输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4622A (zh) 2021-05-14
TWI791997B (zh) 2023-02-11
TW202119793A (zh) 2021-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8785B2 (en) Wireless stereo headset with diversity
JP5215413B2 (ja) 再送プロトコルのためのステータス報告
JP2020092440A (ja) Ttiバンドリングによるアップリンク送信の強化
US1015386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adopting a reliable stop-and-wait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CN110166951B (zh) 无线音讯输出装置
JP201110135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アンカーネットワーク局、補助ネットワーク局
JP5372640B2 (ja) Harq機能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WO2019001406A1 (zh)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770428B (zh) 一种无线设备的监听方法
US20170288742A1 (e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US1145200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of a protocol data unit using selective relay
JP2016518749A (ja) 限定されたharqプロセスを伴う分散型ネットワークトポロジにおけるより多くの伝送機会を使用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901817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Status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2804622B (zh) 无线音频输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US200502135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nits of messag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53038B2 (en) MIC recovery of BR/EDR links
WO2009127141A1 (zh) 数据传输方法
US20220311539A1 (en)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and ran retransmission
US20050276224A1 (en) Multiple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device
US11601297B2 (en) Wireless audio output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259803B (zh) 一种无线耳机组件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13852446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US11546100B2 (en) Ope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WO2023098464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EP4144010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acket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cience Park, Hsinchu, Taiwan, China Road 6-5, building 5

Applicant after: Daf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th floor, No. 6-5, Duxing Road, Science Park, Hsinchu City

Applicant before: AIROHA TECHNOLOGY CORP.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