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4750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4750A
CN115694750A CN202110839073.XA CN202110839073A CN115694750A CN 115694750 A CN115694750 A CN 115694750A CN 202110839073 A CN202110839073 A CN 202110839073A CN 115694750 A CN115694750 A CN 115694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cch
cell
time domain
domain resource
tim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90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
焦淑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390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475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6030 priority patent/WO2023001075A1/zh
Priority to EP22845240.5A priority patent/EP4366430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694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47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以期在多个小区传输PUCCH的场景下保证数据调度的有序性。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第一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第一PDSCH和第一PUCCH,第二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第二PDSCH和第二PUCCH,第二PDSCH的时域资源在第一PDSCH之后,PUCCH用于承载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在不同小区上;不期望出现如下调度结果:第二PUCCH位于第一PUCCH之前;或,第一PUCCH与第二PUCCH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且第二PUCCH位于第一PUCCH之前;或,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位于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传输可靠性是通信系统中重要的性能指标,在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终端设备通常会向网络设备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ment,HARQ)信息。HARQ信息也可以称为HARQ反馈信息或HARQ-确认(acknowledgement,ACK)信息,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HARQ反馈信息确定数据是否传输成功,以此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通常会使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承载HARQ反馈信息。
现有技术中,定义一个PUCCH组(PUCCH group),该PUCCH组对应一个或者多个小区,可以认为该一个或多个小区被打包在一起,在传输HARQ反馈信息时,只允许PUCCH在该PUCCH组对应的多个小区中的其中一个小区传输。但是,传输PUCCH只能在小区的上行时隙或者灵活时隙,在小区的下行时隙不能传输PUCCH,这样会导致HARQ反馈信息的反馈时延增大。基于此,为了降低HARQ反馈信息的反馈时延,可以增加PUCCH组中用于传输PUCCH的小区数量,例如,使用两个小区传输PUCCH,这样,在其中一个小区的下行时隙上,可以使用另一个小区的上行时隙来发送PUCCH,从而增加PUCCH的发送机会,降低HARQ反馈信息的反馈时延。
当允许在多个小区传输HARQ-ACK信息的PUCCH时,数据的调度可能乱序,导致终端处理复杂。当允许在多个小区传输HARQ-ACK信息的PUCCH时,如何保证数据调度的有序性,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以期在多个小区传输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的场景下保证数据调度的有序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终端设备的部件执行。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该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时域资源和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时域资源,该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二PDS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该第二PDSCH的时域资源在该第一PDSCH的时域资源之后,该第一PUCCH用于承载该第一PD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反馈信息,该第二PUCCH用于承载该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该第一PUCCH在第一小区上、该第二PUCCH在第二小区上;当条件满足时,确定为调度错误;其中,该条件为:(1)该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该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或者,(2)该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与该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且该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该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或者,(3)该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该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其中,该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预设的或者该网络设备指示的。当在多个小区传输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的场景下,通过设定条件能够判断数据调度是否为有序调度,当设定条件满足时确定为调度错误,当设定条件不满足时确定为有序调度即调度正确。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设定的条件避免数据调度结果出现乱序,从而保证数据调度的有序性。其中,条件(1)只需要根据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的位置关系来判断,不需要判断两个时域资源是否在同一个时间单元内,这样终端设备的判断逻辑较为简单,易于实现。条件(2)和条件(3)通过参考时间单元来判断,能够在传输PUCCH的多个小区的时间单元长度不同的场景下,实现是否乱序的判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小区组包含的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该小区组包括该第一小区和该第二小区,该小区组中包括的每个小区均为允许传输PUCCH的小区,M为正整数,M大于1。可选的,如果M个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包含的符号个数是相同的,那么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也可以是M个小区中子载波间隔最大的小区。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在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就可以调度正常。可以以参考时间单元为粒度,切换传输PUCCH的小区,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越小,PUCCH的发送机会更多,HARQ-ACK信息的反馈时延更低。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小区组包含的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长度最大的时间单元,该小区组包括该第一小区和该第二小区,该小区组中包括的每个小区均为允许传输PUCCH的小区,M为正整数。可以以参考时间单元为粒度,切换传输PUCCH的小区,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越大,切换传输PUCCH的小区的粒度越大,终端设备的实现复杂度越低。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当该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与该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时,使用该第一PUCCH和该第二PUCCH中较晚被调度的PUCCH,来承载该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和该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可以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出现多个PUCCH时,通过只传输一个PUCCH可以避免乱序的现象,以保证调度的顺利进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和终止符号位于两个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则:将该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该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或者,将该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的终止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该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该第三PUCCH为该第一PUCCH或该第二PUCCH。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若该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和终止符号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和/或,该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和终止符号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则确定为调度错误。这样,通过设计不允许PUCCH的时域资源跨越两个参考时间单元,能够有利于上述条件的判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向该网络设备发送PUCCH个数信息,该PUCCH个数信息指示在一个该参考时间单元内至多发送的用于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的个数。这样可以灵活设置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发送的PUCCH的个数,当需要增加PUCCH传输机会时可以增加传输PUCCH的个数。当设置PUCCH的个数较少时,例如1个,可以节省传输资源,降低终端设备的实现复杂度。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网络设备的部件执行。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生成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在此不予赘述。网络设备在生成并发送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时,需要按照规则进行调度,该规则即不允许出现满足条件的调度结果,这里的条件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对“条件”的描述。
第二方面的各个可能的设计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各个可能的设计的描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位于终端设备中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电路)。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示例性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当条件满足时确定为调度错误。上述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第三方面以及各个可能的设计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对应部分的描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位于网络设备中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电路)。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示例性地: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上述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第二方面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第四方面以及各个可能的设计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二方面对应部分的描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口电路和处理器,处理器和接口电路之间相互耦合。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各个可能的设计所描述的方法。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所述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或者所述处理器包括所述存储器。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口电路和处理器,处理器和接口电路之间相互耦合。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各个可能的设计所描述的方法。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所述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或者所述处理器包括所述存储器。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序或可读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如上述各方面或各方面各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或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或代码,以实现上述各方面或各方面各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如第各方面或各方面各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场景1中PUCCH传输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场景1中PUCCH传输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场景1中PUCCH传输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场景1中PUCCH传输示意图之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四;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五;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六;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七;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八;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九;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十;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十一;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十二;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十三;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十四;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十五;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十六;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十七;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十八;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十九;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度示意图之二十;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以期在多个小区传输PUCCH的场景下保证数据调度的有序性。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相同或相似技术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也可以应用于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例如5G新空口(new radio,NR),也可以应用于未来演进的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或者空天海地一体化通信系统。可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和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1000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无线接入网100和核心网200,可选的,通信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互联网300。其中,无线接入网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如图1中的110a和110b),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如图1中的120a-120j)。终端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相连,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连接。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终端和终端之间以及无线接入网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相互连接。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1中未画出。
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第六代(6th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也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也可以是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这里的CU完成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和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的功能,还可以完成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的功能;DU完成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功能,还可以完成部分物理层或全部物理层的功能,有关上述各个协议层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相关技术规范。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宏基站(如图1中的110a),也可以是微基站或室内站(如图1中的110b),还可以是中继节点或施主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以基站作为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例子进行描述。
终端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移动终端等。终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物(vehicleto 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辆、无人机、直升机、飞机、轮船、机器人、机械臂、智能家居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基站和终端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基站和终端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基站和终端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基站和终端的角色可以是相对的,例如,图1中的直升机或无人机120i可以被配置成移动基站,对于那些通过120i接入到无线接入网100的终端120j来说,终端120i是基站;但对于基站110a来说,120i是终端,即110a与120i之间是通过无线空口协议进行通信的。当然,110a与120i之间也可以是通过基站与基站之间的接口协议进行通信的,此时,相对于110a来说,120i也是基站。因此,基站和终端都可以统一称为通信装置,图1中的110a和110b可以称为具有基站功能的通信装置,图1中的120a-120j可以称为具有终端功能的通信装置。
基站和终端之间、基站和基站之间、终端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可以通过6千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通信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站的功能也可以由基站中的模块(如芯片)来执行,也可以由包含有基站功能的控制子系统来执行。这里的包含有基站功能的控制子系统可以是智能电网、工业控制、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上述应用场景中的控制中心。终端的功能也可以由终端中的模块(如芯片或调制解调器)来执行,也可以由包含有终端功能的装置来执行。本申请在描述具体通信方法时,以实现基站功能的设备为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以实现终端功能的设备为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或下行信息,下行信息承载在下行信道上;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或上行信息,上行信息承载在上行信道上。终端设备为了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需要与网络设备控制的小区建立无线连接。
上述内容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和可能的应用场景,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介绍一下PUCCH组的概念。
PUCCH组为小区的组合,一个PUCCH组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小区。PUCCH组对应的小区可以是为终端设备服务的小区,例如载波聚合的应用场景或者双连接的应用场景中,可能会有多个小区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一个PUCCH组对应L个小区,L为正整数,L个小区中的M个小区可以传输PUCCH,L个小区中的其余(L-M)个小区不允许传输PUCCH。允许传输PUCCH的M个小区可以定义为一个小区组。该小区组中包括的每个小区均为允许传输PUCCH的小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PUCCH组的信息,PUCCH组的信息可以包括PUCCH组中的小区以及允许传输PUCCH的小区组中的小区。举例来说,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8个小区,8个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一个PUCCH组,该PUCCH组对应该8个小区,其中2个小区为允许传输PUCCH的小区,这2个小区组成小区组,其余6个小区不允许传输PUCCH。终端设备可能会接收到PUCCH组对应的8个小区的下行数据,终端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HARQ反馈,终端设备只能在允许传输PUCCH的小区上传输HARQ反馈信息,即上述其余6个小区的HARQ反馈信息需要在允许传输PUCCH的这2个小区上进行传输。
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至多两个PUCCH组,两个PUCCH组可以包括主PUCCH组和辅PUCCH组。举例来说,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8个小区,分别记为小区1、小区2、……、小区8,该8个小区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两个PUCCH组,记为PUCCH组1和PUCCH组2。其中,PUCCH组1对应小区1~小区4,例如,PUCCH组1中允许传输PUCCH的小区为小区1,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小区1~小区4的下行数据,且只能在小区1上传输小区1~小区4的下行数据的HARQ反馈信息。PUCCH组2对应小区5~小区8。例如,PUCCH组2中允许传输PUCCH的小区为小区5,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小区5~小区8的下行数据,且只能在小区5上传输小区5~小区8的下行数据的HARQ反馈信息。
在载波聚合场景中,终端设备可能接入同一个网络设备下的多个小区,多个小区中可以包括主小区(PCell)和辅小区(SCell),例如,可以设置主小区和一个辅小区为允许传输PUCCH的小区。上述PUCCH组的应用场景仅仅为举例说明,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使用的应用场景的限制,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应用到其它多个小区构成PUCCH组的应用场景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HARQ反馈信息是通过PUCCH承载的。可选的,PUCCH上还可以承载其它上行控制信息,例如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或者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 information,CSI)等。
在一个场景1中,允许传输PUCCH的小区组中可以只包括一个小区,即只允许在一个小区上发送PUCCH。例如,如图2所示,在载波聚合的场景中,PUCCH组中包括一个主小区和一个辅小区,只允许在主小区上发送PUCCH。并且在一个时隙内至多传输一个承载HARQ-ACK的PUCCH。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PUCCH只能在主小区传输,且在主小区的一个时隙内只能传输一个PUCCH。考虑到主小区的某个时隙可能是下行时隙,下行时隙不能发送PUCCH。这样只能等到下一个上行时隙才能发送PUCCH,导致HARQ-ACK信息的反馈时延较大。基于此,为了降低HARQ-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可以在场景1方案的基础上改变规定,增加PUCCH组中用于传输PUCCH的小区数量,允许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传输PUCCH。例如,如图3所示,在载波聚合的场景中,PUCCH组中包括一个主小区和一个辅小区,允许在主小区和该辅小区上发送PUCCH。如果按照场景1的方案,只允许一个小区(例如主小区)上发送PUCCH,假设主小区的时隙1为下行时隙,那么在主小区的时隙1上是不能发送PUCCH的。当允许主小区和辅小区上发送PUCCH时,如果辅小区的时隙1为上行时隙,则终端设备可以在与主小区的时隙1对齐的辅小区的时隙1上发送PUCCH,这样可以降低HARQ-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一个PUCCH组中,当PUCCH允许在多个小区上发送时,PUCCH的发送可以在多个小区之间切换,从而增加PUCCH的发送机会,降低HARQ-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数据的调度必须按照顺序进行,即不能乱序。数据调度的有序性是保证终端能够正确接收以及解析数据的重要前提。以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1和PDSCH 2的调度为例,PUCCH 1用于承载PDSCH 1的HARQ反馈信息,PUCCH2用于承载PDSCH 2的HARQ反馈信息。在上述场景1的方案的基础上,即只允许在一个小区上发送PUCCH。网络设备需要按顺序进行数据调度,即要保证数据调度的有序性。如图4所示,为正常顺序调度数据的举例。网络设备通过DCI 1来指示PDSCH 1的时域资源以及PUCCH 1的时域资源,通过DCI 2来指示PDSCH 2的时域资源以及PUCCH 2的时域资源。PDS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DSCH 1的时域资源之后,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后。这样,终端设备能够按照顺序依次接收PDSCH 1和PDSCH 2,并依次发送PUCCH 1和PUCCH 2,UE实现复杂度低,并且能够保证数据的正常收发。
如果数据调度不按照顺序进行,就会造成乱序。在上述场景1的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定义乱序为:PDSCH 2的时域资源在PDSCH 1的时域资源之后,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且PUCCH 2的时域资源和PUCCH 1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时隙。如图5所示,网络设备通过DCI 1来指示PDSCH 1的时域资源以及PUCCH 1的时域资源,通过DCI 2来指示PDSCH 2的时域资源以及PUCCH 2的时域资源。PDS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DSCH 1的时域资源之后,而PUCCH 2的时域资源却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且PUCCH 2的时域资源和PUCCH 1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时隙,那么这种情况就造成了乱序。网络设备对PDSCH 1和PDSCH 2的调度结果不应出现上述乱序的情况,终端设备也不期望接收到出现乱序的调度。一旦调度结果出现乱序的情况,终端设备在接收PDSCH 1准备PUCCH 1时,又需要去接收PDSCH 2准备PUCCH 2,会导致终端设备的实现变得复杂。
上述数据调度以及乱序的定义是基于场景1的,即只能在一个小区上发送PUCCH。当PUCCH组中的多个小区可以传输PUCCH时,如何进行数据调度以及如何定义乱序,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PUCCH组中的多个小区可以传输PUCCH时,由于不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可能不同,因此不同小区的时隙长度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有的小区采用子时隙来作为传输PUCCH的单位,即一个子时隙内至多传输一个承载HARQ-ACK的PUCCH。为方便叙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用时间单元表示传输PUCCH的单位,在一个小区的一个时间单元内至多只能发送一个用于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时间单元可以是时隙或者子时隙。一个时隙的长度可以为14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一个子时隙的长度可以为7个OFDM符号或者2个OFDM符号。OFDM符号也可以简称为符号。
当PUCCH组中的多个小区可以传输PUCCH时,若存在不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长度不同,那么无法判断两个PUCCH是否在同一个时间单元内,也就无法判断数据调度是否存在乱序。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如图6所示,该通信方法的具体流程如下所述。该方法由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来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电路或芯片系统等)执行。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电路或芯片系统等)执行。以下对方法步骤的描述,以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为例进行介绍。
S600.网络设备生成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
S6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对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
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SCH的时域资源和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二PDS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调度信息可以是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第一调度信息可以记为第一DCI,第二调度信息可以记为第二DCI。又例如,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都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者,第一调度信息是DCI,第二调度信息是RRC信令。或者,第一调度信息是RRC信令,第二调度信息是DCI。应理解,第一调度信息和或第二调度信息,还可以包括DCI以及RRC信令,例如,RRC配置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的相关参数,例如周期等,然后用DCI激活SPS的调度。PDSCH可以是DCI调度的,也可以是半静态调度的。
应理解,第一调度信息指示第一PDSCH的时域资源和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时,具体可以包括,例如,DCI指示第一PDSCH的时域资源,同时DCI又指示第一PDSCH与第一PUCCH之间的间隔,即中间间隔的时间单元的个数,在3GPP协议中,该间隔可以是PDSCH到HARQ-ACK反馈之间的间隔。具体可以是,间隔为0,即表示PDSCH和PUCCH在同一个时间单元,或者,传输PDSCH的小区的时间单元长度与传输PUCCH的小区的时间单元长度不同时,传输PDSCH的小区一个时间单元与传输PUCCH的小区的多个时间单元重叠,则间隔为0表示PUCCH在与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重叠的多个时间单元内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上,此时PUCCH所在的时间单元的索引记为X;间隔为1,则表示PUCCH在时间单元X+1,即在以间隔为0确定的时间单元的后一个时间单元;间隔为2,则表示PUCCH在时间单元X+2。第二调度信息指示第二PDS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的方法与第一调度信息一样,不再赘述。
第二PDSCH的时域资源在第一PDSCH的时域资源之后,或者说,第二PDSCH的资源在时域上的起始位置位于第一PDSCH的资源在时域上的结束位置之后。
第一PUCCH用于承载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第二PUCCH用于承载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HARQ反馈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或者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
第一PUCCH在第一小区上、第二PUCCH在第二小区上。即,若传输第一PUCCH,则将会在第一小区上传输第一PUCCH。若传输第二PUCCH,则将会在第二小区上传输第二PUCCH。小区还可以理解为载波,即第一PUCCH在第一载波上、第二PUCCH在第二载波上。一个小区可以配置一个载波,也可以配置多个载波,例如一个小区同时配置上行(uplink,UL)载波和辅助上行(supplementary uplink,SUL)载波。
S602.当条件满足时,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
条件可以包括以下几种,为方便说明,可以将S602中所述的“条件”分别用第一条件、第二条件、第三条件来说明。
第一条件为: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可以理解的是,只要是满足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即确定为调度错误,不需要考虑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与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是否位于不同的时间单元。当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所述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不期望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所述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网络设备不应该这样调度,即不应该让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所述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涉及到“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的描述时,可以理解为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的结束位置在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之前,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的结束位置在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的结束位置之前。
第二条件为: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与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且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当第二条件满足,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不期望这样调度,即不期望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与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且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网络设备不应该这样调度。
第三条件为: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可以理解的是,当满足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时,即确定为调度错误,不需要考虑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是否位于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当第三条件满足,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不期望这样调度,即不期望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网络设备不应该这样调度。第三条件还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在第一小区上传输第一PUCCH,且在第二小区上传输第二PUCCH。
需要说明的是,S602中的条件可以是第一条件、第二条件或第三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是同时满足其中的多个条件,例如,若同时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三条件,则在满足“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且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时,终端确定为调度错误。
S602中,条件满足时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该条件可以认为是判定为乱序的条件。协议中可以规定网络设备对数据信道的调度不应该出现上述乱序的情况,或者说终端设备不期望接收出现上述乱序情况的数据调度。
基于此,上述几个条件也可以作如下理解。
基于第一条件,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可以调度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在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这样即为顺序调度,满足数据调度的有序性。
基于第二条件,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调度: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与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且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这样即为顺序调度,满足数据调度的有序性。或者,网络设备还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调度: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与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参考时间单元。
基于第三条件,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调度: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只调度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期望按照如下方式发送PUCCH: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只发送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中的一个。
上述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中涉及到参考时间单元的概念,该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可以是预设的,例如通过协议提前规定好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存储该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该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的,例如可以通过RRC信令或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或DCI指示。该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可能是一个时隙,也可以是一个子时隙,该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可以是N个符号,例如N的值可以是2、7、或14。该参考时间单元可以是根据小区组中某个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长度来确定的,或者根据小区组中的某个小区的子载波间隔来确定的。
如上文中对小区组的概念的说明,PUCCH组中包括L个小区,L个小区中只允许其中M个小区传输PUCCH,这M个小区组成小区组。结合上述图6实施例,M个小区中可以包括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网络设备可能会调度M个小区中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来传输终端设备的PUCCH。M、L为正整数,L大于或者等于M。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PUCCH组中可以传输PUCCH的M个小区的信息,通过DCI向终端设备指示在M个小区中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上传输PUCCH。
M个小区中的每个小区都会对应各自的用于传输PUCCH的时间单元,在一个用于传输PUCCH的时间单元里该小区只会传输至多一个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例如,M个小区中的小区A对应用于传输PUCCH的时间单元为时间单元A,时间单元A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在一个时间单元A上要么会传输一个PUCCH,要么不传输PUCCH。
小区组包含的M个小区对应M个时间单元,该M个时间单元的长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参考时间单元可以是根据小区组中某个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长度来确定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可以是M个时间单元中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可以是M个时间单元中长度最大的时间单元。下面在不同长度的参考时间单元的基础上,结合上述第二条件,对图6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由于第一PUCCH在第一小区上、第二PUCCH在第二小区上,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可能与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不同,这样无法判断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是否在不同的时间单元内,从而不便于定义是否调度乱序。参考时间单元的定义,可以有利于判断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是否在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这样,若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与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且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即第二条件满足,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方便示意,第一PDSCH可以用PDSCH 1表示,第二PDSCH可以用PDSCH 2表示,第一PUCCH可以用PUCCH 1表示,第二PUCCH可以用PUCCH 2表示。第一调度信息用DCI 1表示,第二调度信息用DCI 2表示。
下面结合场景,对第二条件是否满足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7所示,假设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这样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长度为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长度的二倍。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是M个小区中的两个小区。假设参考时间单元为小区组中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时间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且M个时间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30kHz下的一个时隙,则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第二小区的一个时隙的长度。第一小区的时隙0与第二小区的时隙0和时隙1对齐。可以看出,PUCCH 2和PUCCH 1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隙内,且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这样,图7所示的调度即满足第二条件,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
如图8所示,假设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假设参考时间单元为小区组中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时间长度最大的时间单元,且M个时间长度最大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时隙,则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第一小区的一个时隙的长度。第一小区的时隙0与第二小区的时隙0和时隙1对齐,第一小区的时隙1与第二小区的时隙2和时隙3对齐。可以看出,PUCCH 2和PUCCH 1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且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这样,图8所示的调度即满足第二条件,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
可以看出,当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M个时间单元中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时,PUCCH的发送机会更多,HARQ-ACK信息的反馈时延更低。例如,网络设备调度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与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时,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这样,可以以参考时间单元为粒度,切换传输PUCCH的小区,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越小,PUCCH的发送机会更多,HARQ-ACK信息的反馈时延更低。假设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是0.5ms,在第一个0.5ms在第一小区上发送PUCCH 1,在第二个0.5ms在第二小区上发送PUCCH 2,也就是说可以以0.5ms的粒度来切换发送PUCCH的小区。
以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参考时间长度下,基于第二条件的具体实现方法。第二条件具有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为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与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在这个条件下,才需要考虑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与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的位置。如果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与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那么可以采用覆盖(override)的方法来避免乱序,以保证调度的顺利进行,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PUCCH的更新的方法。具体地,如果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与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使用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中较晚被调度的PUCCH,来承载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和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应理解,PUCCH上承载的HARQ反馈信息可以称为一个HARQ-ACK码本(codebook)。其中,较晚被调度是指,接收调度该PUCCH的DCI的时刻比另一个DCI的时刻较晚,即接收第二DCI的时刻晚于接收第一DCI的时刻,或者理解为,承载第二DCI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资源在时域上的结束位置位于承载第一DCI的PDCCH的资源在时域上的结束位置之后,或者承载第二DCI的PDCCH的资源在时域上的起始位置位于承载第一DCI的PDCCH的资源在时域上的起始位置之后。当第一PUCCH是半静态调度SPS的PUCCH,第二PUCCH是DCI调度的PUCCH,则较晚被调度的PUCCH是指第二PUCCH,即DCI调度的PUCCH,此时,用DCI调度的PUCCH(即第二PUCCH)来承载半静态调度的HARQ反馈信息(即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以及动态调度的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即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
如果较晚被调度的PUCCH为第二PUCCH,则只发送第二PUCCH,不发送第一PUCCH,使用第二PUCCH,来承载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和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可以理解为第二PUCCH覆盖第一PUCCH。由于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只发送了其中一个,因此不会存在乱序的问题。
以下结合场景对覆盖的实施例进行举例。
如图9所示,假设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假设参考时间单元为小区组中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时间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且M个时间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30kHz下的一个时隙,则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第二小区的一个时隙的长度。PUCCH 2和PUCCH 1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且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由于PUCCH 2较晚被调度,因此,使用PUCCH 2承载PDSCH 1的HARQ反馈信息和PDSCH 2的HARQ反馈信息,不发送PUCCH 1。
图9是以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时间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为例进行描述的。可以理解的是,当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时间长度最大的时间单元时,同样可以采样上述覆盖的方法,在此不予赘述。
假设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中较晚被调度的为第二PUCCH,以下结合一些场景,对第二条件和覆盖方法进一步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0所示,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时隙,一个时隙包括14个符号。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子时隙,子时隙包括7个符号。这样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长度为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长度的二倍。PUCCH 2在图10中用2表示,PUCCH 1在图10中用1表示。假设参考时间单元为小区组中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时间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且M个时间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包括7个符号的子时隙,则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第二小区的一个子时隙的长度。第一小区的时隙0与第二小区的两个子时隙对齐。
如图11所示,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子时隙,一个子时隙包括7个符号。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子时隙,子时隙包括2个符号。PUCCH 2在图11中用2表示,PUCCH 1在图11中用1表示。假设参考时间单元为小区组中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时间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且M个时间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包括2个符号的子时隙,则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第二小区的一个子时隙的长度。
结合图10和图11,圆圈外为一个例子,圆圈内为另一个例子。在一个例子中,PUCCH2的时域资源和PUCCH 1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即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二小区的一个子时隙内,PUCCH 1的时域资源的位置包含于与第二小区的一个子时隙重叠的时间内。则采用覆盖的方法,使用PUCCH 2传输PDSCH 1的HARQ反馈信息和PDSCH 2的HARQ反馈信息,不发送PUCCH 1。这样,即便是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由于不发送PUCCH 1,因此不会存在数据调度乱序的问题。在另一个例子中,PUCCH 2的时域资源和PUCCH 1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且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满足第二条件,则为乱序,即调度错误。
以上给出各个场景中,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都全部落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或者,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落在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在一些场景中,可能会出现PUCCH的时域资源只有部分落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另一部分在另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即PUCCH的时域资源跨两个参考时间单元的情况,为方便描述,跨参考时间单元的PUCCH可以记为第三PUCCH。第三PUCCH跨参考时间单元也可以认为是,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和终止符号位于两个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或者,将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的终止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都有可能跨参考时间单元,当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跨参考时间单元时,可以将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或者,将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的终止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当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跨参考时间单元时,可以将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或者,将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的终止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可以使用相同的规则确定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例如,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都符合:将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PUCCH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又例如,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都符合:将PUCCH的时域资源的终止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PUCCH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
当然,除起始符号和终止符号之外,还可以将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的任意指定的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
下面给出跨参考时间单元的场景举例。
如图12所示,假设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假设参考时间单元为小区组中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时间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且M个时间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30kHz下的一个时隙,则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第二小区的一个时隙的长度。PUCCH 2的时域资源跨越第二小区的时隙0和时隙1,可以将PUCCH 2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PUCCH2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即认为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二小区的时隙0对应的参考时间单元,那么PUCCH 2的时域资源就与PUCCH 1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如果将PUCCH 2的时域资源的终止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PUCCH 2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二小区的时隙1对应的参考时间单元,那么PUCCH 2的时域资源与PUCCH 1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参考时间单元。进一步地,根据PUCCH 2的时域资源与PUCCH 1的时域资源位于相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则可以采用覆盖的方法。或者,根据PUCCH 2的时域资源与PUCCH 1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则当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时,符合第二条件,即调度错误;当PUCCH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后时,调度符合有序性,即调度正确。
如图13所示,在图12实施例的基础上,假设在第二小区的时隙1还传输PUCCH 3,调度的顺序依次为PUCCH 1、PUCCH 2和PUCCH 3。PUCCH 3在图13中用3表示。PUCCH 2的时域资源跨越第二小区的时隙0和时隙1。若将PUCCH 2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PUCCH 2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即认为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二小区的时隙0对应的参考时间单元,那么PUCCH 2的时域资源就与PUCCH 1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参考时间单元,PUCCH 2被调度晚于PUCCH 1,PUCCH 2覆盖PUCCH 1,只发送PUCCH 2,不发送PUCCH 1。在第二小区的时隙1,只有PUCCH 3,则发送PUCCH 3即可。若将PUCCH 2的时域资源的终止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PUCCH 2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即认为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二小区的时隙1对应的参考时间单元,那么PUCCH 2的时域资源就与PUCCH 3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参考时间单元,PUCCH 3被调度晚于PUCCH 2,PUCCH 3覆盖PUCCH 2,只发送PUCCH3,不发送PUCCH 2。在第二小区的时隙0,只有PUCCH 1,则发送PUCCH 1即可。
以上描述了当一个PUCCH的时域资源跨参考时间单元时的解决方案,更一般的来讲,一个小区上的PUCCH的时域资源可能会跨另一个小区的时间单元,即跨时间单元的场景,跨时间单元是指跨越一个小区的时间单元,并非上文中的参考时间单元。如果一个小区上的PUCCH的时域资源跨另一个小区的时间单元,这种情况下,那么该另一个小区的被跨的两个时间单元上都不能发送PUCCH。例如,如图14所示,假设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PUCCH 1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二小区的时隙0和时隙1,那么第二小区的时隙0和时隙1上都不允许发送PUCCH。那么第二小区只能在下一个未被跨越的时隙上发送PUCCH 2。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例如记为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PUCCH,则在其它小区的与第一时间单元重叠的时间单元上,不允许发送PUCCH。重叠可以理解为是时域部分重叠,或者全部重叠。
基于跨时间单元的场景下,需要额外的规则,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规定PUCCH的时域资源不允许跨时间单元,或者说,网络设备不允许调度一个小区的PUCCH的时域资源跨越其他小区的两个时间单元。从终端设备角度来讲,终端设备不期望一个小区上的PUCCH的时域资源与其他小区的两个时间单元重叠。结合图6实施例,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不应在第二小区的两个时间单元上,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不应在第一小区的两个时间单元上。若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和终止符号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或,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和终止符号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则确定为调度错误。
以下在不同长度的参考时间单元的基础上,结合上述第三条件,对图6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条件为: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可以是M个时间单元中长度最大的时间单元。
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只要是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都被调度在这同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则认为调度错误。网络设备不允许这样调度,终端设备也不期望这样调度,即终端设备不期望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只允许在一个小区上发送PUCCH。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在不同的小区上传输PUCCH,网络设备不允许在一个参考时间内调度在不同的小区上传输PUCCH。
以下在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M个时间单元中长度最大的时间单元的基础上,结合第三条件,对图6实施例的几种场景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5所示,假设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假设参考时间单元为小区组中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时间长度最大的时间单元,且M个时间长度最大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时隙,则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第一小区的一个时隙的长度。第一小区的时隙0与第二小区的时隙0和时隙1对齐。第一小区的时隙1与第二小区的时隙2和时隙3对齐。图15中,在第一小区的时隙0对应的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发送PUCCH 1的基础上,不期望还在第二小区上发送PUCCH 2。在第一小区的时隙1对应的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发送PUCCH2的基础上,不期望还在第一小区上发送PUCCH 1。即,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不期望发生PUCCH传输小区的切换。如果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在第一小区上传输第一PUCCH,且在第二小区上传输第二PUCCH,那么,认为调度错误。
从图15中可以看出,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在第二小区上可以在两个时间单元上发送PUCCH,当然,也可以在第二小区上在其中一个时间单元上发送PUCCH。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除图15实施例之外的其他应用场景下,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一个小区也可能会发送一个或多个PUCCH。基于此,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PUCCH个数信息,该PUCCH个数信息指示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至多发送的用于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的个数。例如,可以规定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至多发送一个用于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那么,基于图15的实施例,当规定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至多发送一个PUCCH时,可以如图16所示,在第一小区的时隙1对应的参考时间单元内,第二小区上只发送一个PUCCH。应理解,该PUCCH个数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的一个能力,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能力上报的信令将该信息告诉给网络设备。
在图6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提供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可以包括PUCCH个数信息和或小区个数信息。PUCCH个数信息指示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至多发送的用于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的个数。小区个数信息可以指示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至多使用的传输PUCCH的小区的个数,当然,这里传输PUCCH是指传输用于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
如图17所示,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包括7个符号的子时隙,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30KHz下的一个包括7个符号的子时隙。假设参考时间单元为小区组中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时间长度最大的时间单元,且M个时间单元中时间长度最大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子时隙,则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第一小区的一个子时隙的长度。图17中,在第一小区的第一个子时隙对应的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只在第一小区上发送PUCCH;在第一小区的第二个子时隙对应的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只在第一小区上发送PUCCH;在第一小区的第三个子时隙对应的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只在第二小区上发送PUCCH;在第一小区的第四个子时隙对应的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只在第二小区上发送PUCCH。同样的,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不期望发生PUCCH传输小区的切换。如果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在第一小区上传输第一PUCCH,且在第二小区上传输第二PUCCH,那么,认为调度错误。
第三条件为: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可以是M个时间单元中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只要是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都被调度在这同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则认为调度错误。网络设备不允许这样调度,终端设备也不期望这样调度。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只允许在一个小区上发送PUCCH。终端设备不期望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在不同的小区上传输PUCCH,网络设备不允许在一个参考时间内调度在不同的小区上传输PUCCH。基于第三条件,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只允许在一个小区上传输PUCCH。可以理解的是,基于第三条件的约束下,网络设备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只允许调度在一个小区上传输PUCCH,或者,基于第三条件的约束下,终端设备只期望在一个小区上传输PUCCH。在第三条件的约束调度下,若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在不同小区上都调度了PUCCH的传输,则可以采用覆盖的方法,具体覆盖的方法可以参考上文中的描述。或者,在第三条件的约束调度下,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只在一个小区发送PUCCH,那么可以结合第二条件或第一条件,来判断是否为调度错误,具体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可以参考本文相关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以下对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M个时间单元中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的基础上,结合第三条件,对图6实施例的场景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8所示,假设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假设参考时间单元为小区组中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时间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且M个时间单元中时间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时隙,则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第一小区的一个时隙的长度。图18中,在第二小区的时隙0对应的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发送PUCCH的基础上,不期望还在第二小区上发送PUCCH。在第二小区的时隙1对应的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发送PUCCH的基础上,不期望还在第一小区上发送PUCCH。换句话说,在第二小区的时隙0对应的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只在第一小区上发送PUCCH,不在第二小区上发送PUCCH;在第二小区的时隙1对应的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只在第二小区上发送PUCCH,不在第一小区上发送PUCCH;在第二小区的时隙2对应的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只在第二小区上发送PUCCH,不在第一小区上发送PUCCH;在第二小区的时隙3对应的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只在第一小区上发送PUCCH,不在第二小区上发送PUCCH。即,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终端设备不期望发生PUCCH传输小区的切换。如果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在第一小区上传输第一PUCCH,且在第二小区上传输第二PUCCH,那么,认为调度错误。
至此,完成了对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的各种实施例的说明。
下面结合第一条件对应的实施例,对可选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条件为: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不考虑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和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是否在不同的时间单元内。第二小区的时间单元可以和第一小区的时间单元的长度相同,也可以不同。
以下结合场景,对第一条件是否满足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种场景下,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时间单元都是时隙,一个时隙内包含的符号个数是相同的。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时隙,一个时隙包含14个符号;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30kHz下的一个时隙,一个时隙包含14个符号。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长度为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长度的二倍。基于此场景,如图19所示,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图19所示的调度即满足第一条件,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如图20所示,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后,则不满足第一条件,为正常调度,满足调度的有序性。
在另一个场景下,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但是第一小区的时间单元和第二小区的时间单元不同。
如图21所示,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时隙,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包含7个符号的子时隙。图21中,PUCCH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图21所示的调度即满足第一条件,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
如图22所示,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包含7个符号的子时隙,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包含2个符号的子时隙。图22中,PUCCH 2用2表示。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图22所示的调度即满足第一条件,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
如图23所示,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包含7个符号的子时隙,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包含7个符号的子时隙。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长度与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长度相同。图23中,PUCCH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图23所示的调度即满足第一条件,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
在又一个场景下,第一小区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时间单元都是子时隙,一个子时隙内包含的符号个数也是相同的。
如图24所示,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子时隙,一个子时隙包含7个符号;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30kHz下的一个子时隙,一个子时隙包含7个符号。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长度为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长度的二倍。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图24所示的调度即满足第一条件,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
如图25所示,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子时隙,一个子时隙包含2个符号;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30kHz下的一个子时隙,一个子时隙包含2个符号。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长度为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长度的二倍。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图25所示的调度即满足第一条件,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
在又一个场景下,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子载波间隔相同,且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时间单元都是时隙,一个时隙内包含的符号个数是相同的。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时隙,一个时隙包含14个符号;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下的一个时隙,一个时隙包含14个符号。第一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长度与第二小区对应的时间单元的长度相同。基于此场景,如图26所示,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即满足第一条件,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即在一个时间单元内,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也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PUCCH 2的时域资源位于PUCCH 1的时域资源之前,终端设备确定为调度错误。此时PUCCH 2并没有覆盖PUCCH 1,即PUCCH之间的覆盖只能在一个小区内进行,不能在小区间进行。
以上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被调度可以在两个小区上传输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还可以被调度在更多数量的小区上传输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传输规则或者方法可以参考在两个小区上的方法,可以认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是被调度的多个小区中的任意两个小区。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小区上用于传输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在时域上不重叠。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功能,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27和图2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120a-120j中的一个,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基站110a或110b,还可以是应用于终端或基站的模块(如芯片)。
如图27所示,通信装置2700包括处理单元2710和收发单元2720。通信装置2700用于实现上述图6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270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2720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处理单元2710用于当条件满足时确定为调度错误。
当通信装置270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处理单元2710用于生成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收发单元272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
有关上述处理单元2710和收发单元2720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直接参考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如图28所示,通信装置2800包括处理器2810和接口电路2820。处理器2810和接口电路28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28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2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830,用于存储处理器28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28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28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280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28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单元2710的功能,接口电路2820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单元2720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的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的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的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模块时,网络设备模块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模块从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终端发送给网络设备的;或者,该网络设备模块向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的。这里的网络设备模块可以是网络设备的基带芯片,也可以是DU或其他模块,这里的DU可以是开放式无线接入网(openradio access network,O-RAN)架构下的DU。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基站或终端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基站或终端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两种类型的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时域资源和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时域资源,所述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二PDSCH的时域资源和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所述第二PDSCH的时域资源在所述第一PDSCH的时域资源之后,所述第一PUCCH用于承载所述第一PD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反馈信息,所述第二PUCCH用于承载所述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所述第一PUCCH在第一小区上、所述第二PUCCH在第二小区上;
当条件满足时,确定为调度错误;其中,所述条件为:所述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所述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或者,所述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且所述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所述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之前;或者,所述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其中,所述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预设的或者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小区组包含的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长度最小的时间单元,所述小区组包括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所述小区组中包括的每个小区均为允许传输PUCCH的小区,M为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考时间单元的长度为小区组包含的M个小区对应的M个时间单元中长度最大的时间单元,所述小区组包括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所述小区组中包括的每个小区均为允许传输PUCCH的小区,M为正整数。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参考时间单元内时,使用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中较晚被调度的PUCCH,来承载所述第一PDSCH的HARQ反馈信息和所述第二PDSCH的HARQ反馈信息。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和终止符号位于两个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则:将所述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所述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或者,将所述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的终止符号所在的参考时间单元作为所述第三PUCCH的时域资源所位于的参考时间单元,所述第三PUCCH为所述第一PUCCH或所述第二PUCCH。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和终止符号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和/或,所述第二PUC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符号和终止符号位于不同的参考时间单元内,则确定为调度错误。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PUCCH个数信息,所述PUCCH个数信息指示在一个所述参考时间单元内至多发送的用于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的个数。
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839073.XA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6947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9073.XA CN115694750A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106030 WO2023001075A1 (zh) 2021-07-23 2022-07-15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22845240.5A EP4366430A1 (en) 2021-07-23 2022-07-15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9073.XA CN115694750A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4750A true CN115694750A (zh) 2023-02-03

Family

ID=84978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9073.XA Pending CN115694750A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66430A1 (zh)
CN (1) CN115694750A (zh)
WO (1) WO202300107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90753B1 (ko) * 2015-10-17 2019-06-20 콤캐스트 케이블 커뮤니케이션스 엘엘씨 부분 서브프레임 및 전체 서브프레임에서의 제어 채널 구성
WO2017155290A1 (ko) * 2016-03-07 2017-09-1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하향링크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20204528A1 (ko) * 2019-03-29 2020-10-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사용자기기, 장치, 저장 매체, 그리고 상향링크 수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기지국
US11470588B2 (en) * 2019-08-27 2022-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grouping for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66430A1 (en) 2024-05-08
WO2023001075A1 (zh)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1587B (zh) 用于上行链路资源的策略性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48642B (zh) 执行发送和接收操作的用户设备和系统
US20210400677A1 (en) Operation method of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supporting same
CN108370571A (zh) 用于低延迟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CN113544991B (zh) 用于在nr v2x中发送psfch的方法和设备
US20230023982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027440B2 (ja) アップリンク伝送方法、装置、端末装置、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2023015674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dc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402639A (zh) 用于在nr v2x中确定反馈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72658A1 (en) Service based uplink retransmission
US9374810B2 (en) Scheduling of downlink data resources
CN11488543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144103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a for communication
WO2023011542A1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569475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271181A (zh)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4342429A (zh) 用于在nr v2x的并发模式中测量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18372B (zh)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CN116471680A (zh) Harq-ack信息反馈方法和装置
EP428077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3533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3123609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US202303533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913477A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7675147A (zh) Harq-ack码本反馈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