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4717A -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4717A
CN115694717A CN202110837783.9A CN202110837783A CN115694717A CN 115694717 A CN115694717 A CN 115694717A CN 202110837783 A CN202110837783 A CN 202110837783A CN 115694717 A CN115694717 A CN 115694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bler
amc
abnormal
adaptive mod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77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帅
姚春峰
付瑞颖
张德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83778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471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6594 priority patent/WO202300116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4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47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信号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周期性统计各时隙对应的误块率BLER;根据统计的BLER值筛选出异常时隙和正常时隙,其中,正常时隙为BLER位于预设门限区间内的时隙,异常时隙为BLER位于预设门限区间外的时隙;为异常时隙单独维护一套不同于正常时隙的AMC逻辑,其中,正常时隙共用同一套AMC逻辑,AMC逻辑用于获取时隙的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外环MCS值用于对时隙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在周期结束时,检测各异常时隙的BLER是否收敛至门限区间内,并更新BLER收敛至门限区间内的异常时隙所对应的自适应调制编码调整量值。能够解决部分时隙对应BLER偏低或偏高的现象,保证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信号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自适应调制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Control,AMC),是应用于通信传输的处理技术,包括内环(inner-loop)和外环(outer-loop)处理过程,对于下行AMC内环是指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该终端对应下行信号的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对于上行AMC,内环是指基站根据对接收信号的测量来确定该终端对应上行信号的MCS;外环则是指基站根据真实调度的反馈结果(解对ACK/解错NACK)及目标误块率(Block Error Ratio,BLER)值来更新外环值,内环+外环值最终决定终端的调度MCS,外环的目的是将信号传输的实际BLER维持在目标BLER附近。
然而,目前无线通信中,由于基站硬件、终端、或者特定时隙Slot上存在干扰等问题,会存在不同时隙间的解调能力差异很大的现象,传统的AMC方案所有时隙共用一套AMC机制,这样对于某些解调能力较弱的时隙会出高BLER现象,而对于其它正常时隙而言,会出现BLER偏低的现象,最终影响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时隙(Slot)级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保证系统的整体吞吐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包括:
周期性统计各时隙对应的误块率BLER;
根据统计的所述BLER筛选出异常时隙和正常时隙,其中,所述正常时隙为BLER位于预设的门限区间内的时隙,所述异常时隙为BLER位于所述门限区间外的时隙;
为所述异常时隙单独维护一套不同于所述正常时隙的AMC逻辑,其中,所述正常时隙共用同一套AMC逻辑,所述AMC逻辑用于获取时隙的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所述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用于对时隙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
在周期结束时,检测所述异常时隙的BLER是否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并更新BLER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的所述异常时隙的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周期性统计各时隙对应的误块率BLER;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统计的所述BLER筛选出异常时隙和正常时隙,其中,所述正常时隙为BLER位于预设的门限区间内的时隙,所述异常时隙为BLER位于所述门限区间外的时隙;
自适应调制编码模块,用于为所述异常时隙单独维护一套不同于所述正常时隙的AMC逻辑,其中,所述正常时隙共用同一套AMC逻辑,所述AMC逻辑用于获取时隙的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所述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用于对时隙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
检测模块,用于在周期结束时,检测所述异常时隙的BLER是否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
更新模块,用于更新BLER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的所述异常时隙的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
本申请提出的方案,通过在线统计各时隙对应的BLER指标,周期性的将异常时隙进行识别,并对异常时隙另外进行AMC逻辑学习,待异常时隙的AMC逻辑学习收敛后,将该异常时隙与其它正常时隙放在一起进行公共AMC逻辑的维护。对于异常时隙通过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来保障其在公共AMC机制中的初始调度MCS等于另外AMC机制中的收敛MCS值,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窗口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数值指标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方法执行前数据指标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方法执行后数据指标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部件或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部件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部件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部件或单元。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步骤101,周期性统计各时隙对应的误块率BLER;
步骤102,根据统计的BLER筛选出异常时隙和正常时隙,其中,正常时隙为BLER位于预设的门限区间内的时隙,异常时隙为BLER位于门限区间外的时隙;
步骤103,为异常时隙单独维护一套不同于正常时隙的AMC逻辑,其中,正常时隙共用同一套AMC逻辑,AMC逻辑用于获取时隙的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用于对时隙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
步骤104,在周期结束时,检测异常时隙的BLER是否收敛至门限区间内,并更新BLER收敛至门限区间内的异常时隙的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线统计各时隙对应的BLER指标,周期性的将异常时隙进行识别,并对异常时隙另外进行AMC逻辑学习,待异常时隙另外的AMC逻辑学习收敛后,更新异常时隙对应的AMC调整量值,并将该异常时隙与其它正常时隙放在一起进行公共AMC逻辑的维护。对于异常时隙通过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来保障其在公共AMC机制中的初始调度MCS等于另外AMC机制中的收敛MCS值,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在步骤101中,周期性统计各时隙对应的误块率BLER;即,统计当前实际情况中时隙的BLER,使得能够针对当前的时隙配置进行适应性的优化调整。
在一个例子中,周期性统计各时隙对应的误块率BLER,例如:实时统计第一窗口内的各时隙分别对应的调度解错次数以及调度总次数;根据时隙的调度解错次数与调度总次数,获取时隙对应的BLER。
例如,实时统计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及第二窗长(WindowTime-Thr2)内各时隙对应的BLER值,可以采用截窗方式统计,在窗长末端统计出各时隙对应的BLER值,当新的窗到来时要将BLER清空重新统计新窗对应的BLER值。其中,各时隙可以属于不同的用户终端。计算一个窗长时间内的BLER对应的值,例如通过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3177789920000031
在一个例子中,根据时隙的调度解错次数与调度总次数,获取时隙对应的BLER之前,还包括:检测调度总次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调度总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则再执行根据时隙的调度解错次数与调度总次数,获取时隙对应的BLER。即,对于分母(调度总次数)小于预设阈值的BLER值,认为是非可靠BLER,该时隙将被当做正常时隙对待。另外,预设阈值是支持自定义配置的。
在一个例子中,在周期结束时,检测异常时隙的BLER是否收敛至门限区间内,例如:统计在第一窗口结束之前的第二窗口内的异常时隙对应的调度解错次数以及调度总次数;根据异常时隙对应的调度解错次数与调度总次数,获取异常时隙对应的BLER;检测获取的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BLER是否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其中,第二窗口的窗长小于第一窗口的窗长。可以知道的是,窗长即为该窗口的时长,且第二窗口的起止时间均不超过第一窗口的起止时间,第一窗口与第二窗口的关系如图2所示。
本步骤中通过筛选一定条件下的时隙,作为对当前状况进行适应性优化调整的基础。
在步骤102中,根据统计的BLER筛选出异常时隙和正常时隙,其中,正常时隙为BLER位于预设的门限区间内的时隙,异常时隙为BLER位于门限区间外的时隙;
在一个例子中,定义异常时隙对应高BLER门限(BLER_H_Thr),异常时隙对应低BLER门限(BLER_L_Thr),当第一窗长内统计的时隙对应BLER大于高门限(BLER_H_Thr)或者小于低门限(BLER_L_Thr)时,将把该时隙当做异常时隙。若第一窗长内统计的所有时隙对应的BLER均大于高门限(BLER_H_Thr)或者均小于低门限(BLER_L_Thr)时,将不进行异常时隙的筛选,也就是把所有时隙都当做正常时隙进行处理。高于高门限则意味着误块率过高,需要进行调整;低于低门限时,传输速率偏保守,也需要进行调整。
在步骤103中,为异常时隙单独维护一套不同于正常时隙的AMC逻辑,其中,正常时隙共用同一套AMC逻辑,AMC逻辑用于获取时隙的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用于对时隙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
在一个例子中,为各异常时隙分别独立维护一套不同于正常时隙的AMC逻辑,不同的异常时隙对应的AMC逻辑不相同。例如,系统共维护n+1套AMC逻辑,其中n为异常时隙个数,1代表非异常时隙对应的AMC逻辑,即非异常的时隙对应的公共AMC逻辑。待本周期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结束时,若存在异常时隙,在接下来的另一个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内将对每个异常时隙各自维护一套AMC逻辑,进而得到各时隙对应的Slot级外环(外环MCS4Slot_id);同时对于所有非异常时隙维护一套公共外环(外环MCS4Comn时隙)。若不存在异常时隙,在接下来的另一个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内,只需对所有时隙维护一套公共外环(外环MCS4ComnSlot)。以达到对系统进行针对性维护的目的,保证系统的吞吐量。
在另一个例子中,包括,对异常时隙进行分组;为同一组的异常时隙维护同一套不同于正常时隙的AMC逻辑,不同组的异常时隙对应的AMC逻辑不相同。也就是说,在检测到异常时隙的时候,对各异常时隙进行分组处理,各组采用不同的AMC逻辑,相较于相关技术仍能够进一步保证系统的吞吐量,并且相较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减少需要维护的AMC逻辑。例如,根据异常时隙的异常程度对各异常时隙划分不同的异常等级,每个等级作为一个异常时隙组,存在一套需要维护的AMC逻辑。减少需要维护的AMC逻辑的同时也能保证系统的吞吐量。
在步骤104中,在周期结束时,检测异常时隙的BLER是否收敛至门限区间内,并更新BLER收敛至门限区间内的异常时隙的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
在一个例子中,将周期结束时异常时隙的外环MCS值与所述周期结束时所述异常时隙所对应的AMC调整量值求和,得到和值,将所述和值与所述正常时隙的外环MCS值作差,得到更新后的所述BLER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的所述异常时隙的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
例如:系统初始化各时隙对应的AMC调整量(AMC_Ajust4Slot)为0,系统的调度MCS=内环MCS+外环MCS4Slot+AMC_Ajust4Slot。待本周期的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结束时,判断上一周期内是否筛选出异常时隙,或本周期内是否存在另外维护的AMC逻辑,若存在,则进行如下操作:
首先判断当前周期内另外维护的AMC逻辑,在本周期结束时是否收敛:统计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结束之前的第二窗长(WindowTime-Thr2)内该时隙对应的BLER是否趋于收敛BLER区间,其中收敛BLER区间为[BLER_Thr1,BLER_Thr2],若第二窗长内该时隙对应的BLER趋于区间[BLER_Thr1,BLER_Thr2]内,即对应的BLER值位于区间[BLER_Thr1,BLER_Thr2]内,则该时隙对应的AMC已收敛;否则该时隙对应的BLER不收敛。其中第一窗长与第二窗长的关系见图2。
若收敛,则对当前周期正在处理的异常时隙Slot_id采取如下操作:更新该时隙对应的AMC调整量(AMC_Ajust4Slot_id):
AMC_Ajust4Slot_id新=外环MCS4Slot_id+AMC_Ajust4Slot_id-外环MCS4ComnSlot;其中,外环MCS4Slot_id为当前周期维护的异常时隙对应的AMC在本周期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结束时对应的收敛外环值。外环MCS4ComnSlot代表:非异常时隙共同维护的AMC在本周期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结束时对应的外环值。AMC_Ajust4Slot_id代表:该异常时隙在单独维护AMC逻辑时使用的旧AMC调整量值。在接下来的新周期的第一窗长内,将该异常时隙放入正常时隙队列,与其它正常时隙共同维护一套AMC逻辑,所有正常时隙对应的ACK/NACK(调度解对/调度解错)数据共同维护一套公共外环(外环MCS4ComnSlot)。
若不收敛,则对当前周期正在处理的异常时隙Slot_id采取如下操作:在新周期的第一窗长内,该异常时隙继续保留保持另外AMC维护逻辑,不更新其对应AMC调整量值(AMC_Ajust4Slot_id),不将其放入正常时隙队列。待下一个周期的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结束时,再重复上述流程。
使得各时隙能够调度与其性能相匹配的MCS,改善部分时隙对应BLER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进而使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改善。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以一个下行AMC过程中的示例性实施过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上行AMC过程中,本申请不对其相关的应用过程进行限制:
首先,参数变量设置: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2s;第二窗长WindowTime-Thr2:1s;高BLER门限:BLER_H_Thr:30%;低BLER门限:BLER_L_Thr:2%;收敛BLER区间为[BLER_Thr1,BLER_Thr2],BLER_Thr1:8%;BLER_Thr2:15%;总调度次数的预设阈值N:50。采用T-NR制式,5ms单周期配置,时隙配比为[D D D D D D D D U U D D D D D D D D U U],下行AMC逻辑,当然该发明同样适用于上行AMC逻辑。其中D代表down,表示下行时隙,U代表up,表示上行时隙。
Step0:统计量。
BLER4WindowTime1_1=[1%,2%,40%,8%,9%,10%,8%,8%,8%,8%,10%,8%,8%,8%,10%,10%];
BLER4WindowTime1_2=[5%,10%,10%,8%,9%,10%,8%,8%,8%,8%,10%,8%,8%,8%,10%,50%];
BLER4WindowTime2_2=[3%,10%];
N1_1=[200,40,200,200,200,200,190,192,199,200,200,200,200,200,200,200];
N1_2=[200,200,200,200,200,200,190,192,199,200,200,200,200,200,200,200];
n1_2=[200,200];外环MCS4Slot_0_2=13;外环MCS4Slot_2_2=-3;外环MCS4ComnSlot_2=7。其中:BLER4WindowTime1_1:代表第一个周期,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内,各下行时隙对应的BLER值;BLER4WindowTime1_2:代表第二个周期,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内,各下行时隙对应的BLER值;BLER4WindowTime2_2:代表第二个周期,第二窗长(WindowTime-Thr2)内,异常时隙(该异常时隙由统计量BLER4WindowTime1_1确定)对应的BLER值;N1_1:代表第一个周期,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内,各下行时隙对应的调度次数;N1_2:代表第二个周期,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内,各下行时隙对应的调度次数;n1_2:代表第二个周期,第二窗长(WindowTime-Thr2)内,各异常时隙对应的调度次数;外环MCS4Slot_0_2:代表第二个周期,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结束时,异常Slot0维护的外环值;外环MCS4Slot_2_2:代表第二个周期,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结束时,异常Slot2维护的外环值;外环MCS4ComnSlot_2:代表第二个周期,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结束时,所有有正常时隙共同维护的外环值。
Step1:周期性统计各时隙对应的BLER。第一个周期,调度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内,各下行时隙对应的BLER为[1%,2%,40%,8%,9%,10%,8%,8%,8%,8%,10%,8%,8%,8%,10%,10%];各下行时隙对应的调度次数为:[200,40,200,200,200,200,190,192,199,200,200,200,200,200,200,200];T-NR,5ms单周期配置下,下行时隙共16个,其对应Slot_id分别为0,1,2,3,4,5,6,7,10,11,12,13,14,15,16,17。
Step2:异常时隙筛选。由Step1的统计可知;Slot0,1,2对应的BLER异常,但是由于Slot1对应的调度次数未满足门限值N(50),认为Slot1对应的BLER统计不可靠,所以最终的异常时隙为时隙0和时隙2。
Step3:对于异常时隙单独进行AMC逻辑维护。在接下来的第二个周期,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内系统将维护2+1套AMC逻辑,其中2套分别维护异常Slot0和异常Slot2,另外一套维护所有的非异常时隙。进而得到Slot0及Slot2对应的时隙级外环(外环MCS4Slot_0,外环MCS4Slot_2),及所有非异常时隙共同理维护一套公共外环(外环MCS4ComnSlot)。
Step4:更新异常时隙对应的AMC调整量。由于第一个周期内,未进行异常时隙的AMC逻辑维护,所以在第一个周期第一窗长结束时,未对异常时隙对应的AMC调整量进行更新。在第二个周期第一窗长结束时,更新异常时隙对应的AMC调整量;AMC_Ajust4Slot_id新=外环MCS4Slot_id+AMC_Ajust4Slot_id-外环MCS4ComnSlot;所以:AMC_Ajust4Slot_0新=13+0-7=6;AMC_Ajust4Slot_2新=-3+0-7=-10;系统内每个时隙对应的调度MCS为:MCS_Slot_id=内环MCS+外环MCS4Slot_id+AMC_Ajust4Slot_id。同时,在第二个周期第一窗长结束时,根据各时隙统计的BLER信息筛选新的异常时隙,重复上述操作。
Step5:周期性统计各时隙对应的BLER。第二个周期,调度第一窗长(WindowTime-Thr1)内,各下行时隙对应的BLER为:[5%,10%,10%,8%,9%,10%,8%,8%,8%,8%,10%,8%,8%,8%,10%,50%];各下行时隙对应的调度次数为:[200,200,200,200,200,200,190,192,199,200,200,200,200,200,200,200];T-NR,5ms单周期配置下,下行时隙共16个,其对应Slot_id分别为0,1,2,3,4,5,6,7,10,11,12,13,14,15,16,17。
Step6:异常时隙筛选。由Step5的统计可知,此刻不存在异常时隙,所以在第三个周期内无需维护异常时隙对应的AMC逻辑,在第三个周期结束时也无需更新AMC调整量,只需维护正常时隙对应的公共AMC逻辑即可。
如图3至图5所示,上述功能关闭时,Slot2对应的BLER较高,功能开启后,Slot2的BLER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整体流量提升4.6%,当然,流量增益的大小与异常时隙的个数及对应BLER的异常程度强相关。其中,图3为功能开关流量及其他指标对比,图4为功能关各时隙对应BLER,图5为功能开各时隙对应BLER。
在第三个周期结束时,需要根据各时隙新的BLER统计值,继续筛选异常时隙,并重复上述步骤。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线统计各时隙对应的BLER指标,周期性的将异常时隙进行识别,并对异常时隙另外进行AMC逻辑学习,待异常时隙另外的AMC逻辑学习收敛后,更新异常时隙对应的AMC调整量值,并将该异常时隙与其它正常时隙放在一起进行公共AMC逻辑的维护。对于异常时隙通过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来保障其在公共AMC机制中的初始调度MCS等于另外AMC机制中的收敛MCS值,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统计模块201,用于周期性统计各时隙对应的误块率BLER;
筛选模块202,用于根据统计的BLER筛选出异常时隙和正常时隙,其中,正常时隙为BLER位于预设的门限区间内的时隙,异常时隙为BLER位于门限区间外的时隙;
自适应调制编码模块203,用于为异常时隙单独维护一套不同于正常时隙的AMC逻辑,其中,正常时隙共用同一套AMC逻辑,AMC逻辑用于获取时隙的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用于对时隙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
检测模块204,用于在周期结束时,检测异常时隙的BLER是否收敛至门限区间内;
更新模块205,用于更新BLER收敛至门限区间内的异常时隙的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
在统计模块201中,所述周期性统计各时隙对应的误块率BLER,包括:实时统计第一窗口内的各时隙分别对应的调度解错次数以及调度总次数;根据所述时隙的所述调度解错次数与所述调度总次数,获取所述时隙对应的BLER。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根据所述时隙的所述调度解错次数与所述调度总次数,获取所述时隙对应的BLER之前,还包括:检测所述调度总次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所述调度总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则再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时隙的所述调度解错次数与所述调度总次数,获取所述时隙对应的BLER。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在周期结束时,检测所述异常时隙的BLER是否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包括:统计在所述第一窗口结束之前的第二窗口内的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调度解错次数以及调度总次数;根据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所述调度解错次数与所述调度总次数,获取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BLER;检测获取的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BLER是否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其中,所述第二窗口的窗长小于所述第一窗口的窗长。
在自适应调制编码模块203中,所述为所述异常时隙单独维护一套不同于所述正常时隙的AMC逻辑,包括:为各所述异常时隙分别独立维护一套不同于所述正常时隙的AMC逻辑,不同的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AMC逻辑不相同。
或者所述为所述异常时隙单独维护一套不同于所述正常时隙的AMC逻辑,包括:对所述异常时隙进行分组;为同一组的所述异常时隙维护同一套不同于所述正常时隙的AMC逻辑,不同组的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AMC逻辑不相同。
在更新模块205中,所述更新BLER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的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包括:将周期结束时所述异常时隙的外环MCS值与所述周期结束时所述异常时隙所对应的AMC调整量值求和,得到和值;将所述和值与所述正常时隙的外环MCS值作差,得到更新后的所述BLER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的所述异常时隙的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线统计各时隙对应的BLER指标,周期性的将异常时隙进行识别,并对异常时隙另外进行AMC逻辑学习,待异常时隙另外的AMC逻辑学习收敛后,将该异常时隙与其它正常时隙放在一起进行公共AMC逻辑的维护。对于异常时隙通过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来保障其在公共AMC机制中的初始调度MCS等于另外AMC机制中的收敛MCS值,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上述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302;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
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周期性统计各时隙对应的误块率BLER;
根据统计的所述BLER筛选出异常时隙和正常时隙,其中,所述正常时隙为BLER位于预设的门限区间内的时隙,所述异常时隙为BLER位于所述门限区间外的时隙;
为所述异常时隙单独维护一套不同于所述正常时隙的AMC逻辑,其中,所述正常时隙共用同一套AMC逻辑,所述AMC逻辑用于获取时隙的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所述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用于对时隙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
在周期结束时,检测所述异常时隙的BLER是否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并更新BLER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的所述异常时隙的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BLER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的所述异常时隙的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包括:
将周期结束时所述异常时隙的外环MCS值与所述周期结束时所述异常时隙所对应的AMC调整量值求和,得到和值;
将所述和值与所述正常时隙的外环MCS值作差,得到更新后的所述BLER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的所述异常时隙的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异常时隙单独维护一套不同于所述正常时隙的AMC逻辑,包括:
为各所述异常时隙分别独立维护一套不同于所述正常时隙的AMC逻辑,不同的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AMC逻辑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异常时隙单独维护一套不同于所述正常时隙的AMC逻辑,包括:
对所述异常时隙进行分组;
为同一组的所述异常时隙维护同一套不同于所述正常时隙的AMC逻辑,不同组的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AMC逻辑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统计各时隙对应的误块率BLER,包括:
实时统计第一窗口内的各时隙分别对应的调度解错次数以及调度总次数;
根据所述时隙的所述调度解错次数与所述调度总次数,获取所述时隙对应的BLER。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隙的所述调度解错次数与所述调度总次数,获取所述时隙对应的BLER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调度总次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所述调度总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则再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时隙的所述调度解错次数与所述调度总次数,获取所述时隙对应的BLER。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周期结束时,检测所述异常时隙的BLER是否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包括:
统计在所述第一窗口结束之前的第二窗口内的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调度解错次数以及调度总次数;
根据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所述调度解错次数与所述调度总次数,获取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BLER;
检测获取的所述异常时隙对应的BLER是否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
其中,所述第二窗口的窗长小于所述第一窗口的窗长。
8.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周期性统计各时隙对应的误块率BLER;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统计的所述BLER筛选出异常时隙和正常时隙,其中,所述正常时隙为BLER位于预设的门限区间内的时隙,所述异常时隙为BLER位于所述门限区间外的时隙;
自适应调制编码模块,用于为所述异常时隙单独维护一套不同于所述正常时隙的AMC逻辑,其中,所述正常时隙共用同一套AMC逻辑,所述AMC逻辑用于获取时隙的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所述外环调制编码方式MCS值用于对时隙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
检测模块,用于在周期结束时,检测所述异常时隙的BLER是否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
更新模块,用于更新BLER收敛至所述门限区间内的所述异常时隙的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调整量值。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
CN202110837783.9A 2021-07-23 2021-07-23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6947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7783.9A CN115694717A (zh) 2021-07-23 2021-07-23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106594 WO2023001160A1 (zh) 2021-07-23 2022-07-19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7783.9A CN115694717A (zh) 2021-07-23 2021-07-23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4717A true CN115694717A (zh) 2023-02-03

Family

ID=84980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7783.9A Pending CN115694717A (zh) 2021-07-23 2021-07-23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94717A (zh)
WO (1) WO20230011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97476A (zh) * 2024-03-29 2024-05-07 极芯通讯技术(安吉)有限公司 基于大步长的快速amc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8147B (zh) * 2011-02-01 2013-06-1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qi调整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US9713189B2 (en) * 2012-11-07 2017-07-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ple outer loop link adaptation
US9590878B2 (en) * 2013-01-16 2017-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design for long-term evolution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CN103546244B (zh) * 2013-11-01 2016-08-17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EP3503655B1 (en) * 2016-09-13 2021-11-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12448789B (zh) * 2019-09-02 2023-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制方式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01160A1 (zh)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827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election (MCS) level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7055619A1 (en) Selection of radio resourc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05020621A1 (en) Per user rate control for the reverse link in cdma networks
CN115694717A (zh)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929259A (zh) 认知ofdm系统中的一种基于信任度的多比特判决协作自适应频谱感知方法
US75458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ye-opening based optimization
CN103139835B (zh) 定标确定装置、纠错解码器、接收装置及定标确定方法
EP2426983B1 (en)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20110019754A1 (en)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521853B (zh) 一种数据包的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8023676B (zh) 一种调制方式控制方法、装置及基站
US20090286486A1 (en) Transmit channel in wideband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 using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 and method thereof
CN107231161B (zh) 数字信号接收机及其信号处理的控制方法
CN115208511B (zh) 调制与编码策略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81081A (zh) 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111235B (zh) Td-scdma系统信道质量指示上报方法
CN110086486A (zh) 信号接收抗干扰方法、装置、无线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153852B1 (ko) 하나의 리소스로 멀티캐스트 통신과 유니캐스트 통신을 모두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2583519B (zh) 一种链路自适应调整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110228740A1 (en) Communications unit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1355557B (zh) 一种调整调制编码方式mcs的方法及装置
CN112838907B (zh)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基站及终端
JP7328943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12671510B (zh) 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方法、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16112124B (zh) 自适应调节编码中上行共享信道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