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1510B - 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方法、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方法、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1510B
CN112671510B CN202011519750.1A CN202011519750A CN112671510B CN 112671510 B CN112671510 B CN 112671510B CN 202011519750 A CN202011519750 A CN 202011519750A CN 112671510 B CN112671510 B CN 112671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ti
receiving
interference
typ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97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1510A (zh
Inventor
安林峰
赵艳山
汪嘉文
喻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197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1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1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1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1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1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包括:计算连续时间段内来自同一个发送端的所有接收TTI的CQI值;在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并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将接收TTI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接收TTI的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分别计算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将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和每个接收TTI的类型发送给发送端;其中,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是发送端用于确定接收TTI的MCS的依据。由此,通过区分出了受干扰的TTI和无干扰的TTI,从而使得发送端可以基于每种TTI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TTI的MCS,从而提高数据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方法、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AMC(英文全称: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中文全称:自适应调制编码)对抗干扰问题,AMC技术通过接收端测量导频,得到信噪比估计,再由信噪比估计映射为CQI(英文全称:ChannelQualityIndicator,中文全称:信道质量指示)值,并通过反馈信道发送至发送端,发送端由此获知当前信道状态,从而选择合适的MCS(英文全称:ModulationandCoding Scheme,中文全称:调制编码机制),获得较高的信道容量。
采用AMC对抗干扰时,接收端会向发送端反馈接收TTI(英文全称: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中文全称:传输时间间隔)的CQI值,发送端会根据反馈的TTI的CQI值,选择每个TTI的MCS(英文全称: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中文全称:调制与编码策略)。针对周期性干扰,接收端会根据该周期内所有的接收TTI的CQI值的均值,确定要发送给发送端的TTI的CQI值,发送端也会基于该CQI值确定该TTI的MCS。这种情况下,若该周期内存在没有被干扰的TTI时,或者没有被干扰的TTI所占的比例较小,所有的TTI均会被认为是受到了干扰。那么,发送端也就无法基于TTI的真实情况确定MCS,也就无法选择出适合TTI的MCS,进而可能会影响数据的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选择方法和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传输性能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包括:
计算连续时间段内来自同一个发送端的所有接收TTI的CQI值;
在所述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并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将接收TTI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所述接收TTI的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
分别计算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
将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以及每个接收TTI的类型反馈给发送端;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是发送端用于确定TTI的MCS调制与编码策略的依据。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并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将TTI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
确定参考CQI值;所述参考CQI值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接收TTI中最大的CQ值;
针对连续时间段内任意一个接收TTI,若该接收TTI的CQI值与所述参考CQI值的差等于第一干扰阈值,则将该接收TTI划分为干扰类,若该接收TTI的CQI值与所述参考CQI值的差不等于第一干扰阈值,则将该接收TTI划分为无干扰类。
可选的,所述分别计算每种类型的TTI的CQI值,包括:
计算所有类型为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属于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计算所有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可选的,还包括:
在连续的时间段内不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将所述连续时间段内的所有接收TTI划分为无干扰类;
计算连续时间段内所有接收TTI的CQI值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无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将无干扰类的CQI值反馈给发送端以及每个接收TTI的类型;所述无干扰类的CQI值为发送端确定接收TTI调制编码格式的依据。
可选的,还包括:
计算所述连续时间段内接收TTI的最大的CQI值和最小的CQI值的差值;
若所述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干扰阈值,则表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
若所述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干扰阈值,则表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不存在干扰。
可选的,还包括:
基于接收TTI的类型,设置每个接收TTI的bitmap;所述bitmap用于指示接收TTI的类型。
可选的,所述将每个接收TTI的类型反馈给发送端,包括:
将指示接收TTI类型的btimap反馈给发送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接收TTI的CQI值以及接收TTI的类型;所述接收TTI的类型是接收端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确定的;
根据接收TTI的类型以及接收TTI的CQI值,确定所述接收TTI的MCS。
可选的,所述根据接收TTI的类型以及接收TTI的CQI值,确定所述接收TTI的MCS,包括:
若接收TTI的类型中包含干扰类的接收TTI,将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将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的结果作为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外环值,并基于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若接收TTI的类型中包含无干扰类,则将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外环值,并基于所述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可选的,所述根据接收TTI的类型以及接收TTI的CQI值,确定所述接收TTI的MCS,包括:
确定接收TTI的历史类型;
基于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以及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确定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
通过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接收TTI的MCS。
可选的,所述基于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以及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确定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包括:
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为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TTI的类型中包含无干扰类,则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为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TTI的类型中包含干扰类,则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只包含无干扰类,则无干扰类的TTI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则将接收TTI当前的类型与历史类型进行比较,判断接收TTI的类型是否发生了变化,未发生类型变化的接收TTI的AMC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外环值,发生类型变化的接收TTI的AMC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针对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的接收TTI,将所述接收TTI的CQI值作为AMC的内环值,将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的结果作为外环值。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接收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连续时间段内来自同一个发送端的所有接收TTI的CQI值;
分类单元,用于在所述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并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将接收TTI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所述接收TTI的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
第一反馈单元,用于将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以及每个接收TTI的类型反馈给发送端;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是发送端用于确定TTI的MCS的依据。
可选的,所述分类单元,包括:
参考CQI值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参考CQI值;所述参考CQI值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接收TTI中最大的CQI值;
第一分类子单元,用于针对连续时间段内任意一个接收TTI,若该接收TTI的CQI值与所述参考CQI值的差等于第一干扰阈值,则将该接收TTI划分为干扰类,若该接收TTI的CQI值与所述参考CQI值的差不等于第一干扰阈值,则将该接收TTI划分为无干扰类。
可选的,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所有类型为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属于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有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分类子单元,用于在连续的时间段内不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将所述连续时间段内的所有接收TTI划分为无干扰类;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连续时间段内所有接收TTI的CQI值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无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第二反馈单元,用于将无干扰类的CQI值以及每个接收TTI的类型反馈给发送端;所述无干扰类的CQI值为发送端确定接收TTI调制编码格式的依据。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连续时间段内接收TTI的最大的CQI值和最小的CQI值的差值;
第一干扰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干扰阈值,则表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若所述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干扰阈值,则表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不存在干扰。
可选的,还包括:
Bitmap设置单元,用于基于接收TTI的类型,设置每个接收TTI的bitmap;所述bitmap用于指示接收TTI的类型。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馈单元,包括:
第一反馈子单元,用于将指示接收TTI类型的btimap反馈给发送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接收TTI的CQI值以及接收TTI的类型;所述接收TTI的类型是接收端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确定的;
MCS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TTI的类型以及接收TTI的CQI值,确定所述接收TTI的MCS。
可选的,所述MCS确定单元,用于:
MCS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接收TTI的类型中包含干扰类的接收TTI,将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将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的结果作为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外环值,并基于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MCS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接收TTI的类型中包含无干扰类,则将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外环值,并基于所述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可选的,所述MCS确定单元,包括:
历史类型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接收TTI的历史类型;
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以及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确定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
MCS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通过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接收TTI的MCS。
可选的,所述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包括:
第一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为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TTI的类型中包含无干扰类,则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第二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为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TTI的类型中包含干扰类,则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第三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只包含无干扰类,则无干扰类的TTI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第四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既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则将接收TTI当前的类型与历史类型进行比较,判断接收TTI的类型是否发生了变化,未发生类型变化的接收TTI的AMC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外环值,发生类型变化的接收TTI的AMC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第五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的接收TTI,将所述接收TTI的CQI值作为AMC的内环值,将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的结果作为外环值。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所述发送端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接收端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网络抗干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方法,该方法包括:计算连续时间段内来自同一个发送端的所有接收TTI的CQI值;在该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并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将接收TTI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接收TTI的类型包括:受干扰的TTI和无干扰的TTI;分别计算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将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和每个接收TTI的类型发送给发送端;其中,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是发送端用于确定接收TTI的MCS的依据。这样,在接收端考虑了接收TTI受干扰的不同情况,区分出了受干扰的TTI和无干扰的TTI,从而使得发送端可以基于每种TTI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TTI的MCS,从而提高数据的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发送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接收端,该方法包括:
S101:计算连续时间段内来自同一个发送端的所有接收TTI的CQI值;
本实施例中,连续时间段可以理解为某个不间断的时间长度,例如可以为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在该连续的时间段内接收来自发送端的TTI的CQI值。
本实施例中,对CQI值的计算方法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采用LTE传统的基于MMB的计算方法,具体的,包括:
通过信道估计得到SINR(英文全称: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Ratio,中文全称: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去计算MI(英文全称:Mutual Information,中文全称:互信息量),进一步由MI得到CQI,其中,计算SINR可以采用滤波的方法,包括但是不限于采用Alpha滤波法。
其中,需要知道的是CQI表示信道质量指示,是用于表示信道质量的一种参数。
S102:在所述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并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将接收TTI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所述接收TTI的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
本实施例中,在连续时间段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接收TTI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也可能会存在没有被干扰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接收TTI的CQI确定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并基于受干扰的情况对接收TTI进行分类。其中,分类的类型可以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
本实施例中,属于干扰类的接收TTI可以理解为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的接收TTI,或者受到干扰的程度较大的接收TTI;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可以理解为,在传输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干扰的接收TTI或者受干扰程度较小的接收TTI。
其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对接收TTI受干扰情况的检测,可选的,可以通过每个接收TTI的CQI值确定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
针对采用CQI值确定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可以通过CQI值之间相互比较的方式,或者与某个阈值比较的方式,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
确定参考CQI值;所述参考CQI值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接收TTI中最大的CQI值;
针对连续时间段内任意一个接收TTI,若该接收TTI的CQI值与所述参考CQI值的差等于第一干扰阈值,则将该接收TTI划分为干扰类,若该接收TTI的CQI值与所述参考CQI值的差不等于第一干扰阈值,则将该接收TTI划分为无干扰类。
S103:分别计算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
本实施例中,将接收TTI分类后,为了反映出每种类型的TTI的CQI值的整体情况以及较为真实的情况,可以基于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重新计算每种类型的TTI的CQI值,可选的,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计算:
计算所有类型为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属于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计算所有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计算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例如可以采用加权取平均的方法计算。
S104:将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以及每个接收TTI的类型反馈给发送端;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是发送端用于确定TTI的MCS的依据。
本实施例中,将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以及每个TTI的类型反馈给发送端后,发送端可以基于接收到的TTI的类型,以及该类型的CQI值,选择适合该接收TTI的MCS。
这样就避免了即使没有被干扰的接收TTI,也会被当成干扰的TTI处理,从而降低数据传输效率,也避免了出现在固定TTI上持续解错的问题。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方法,该方法包括:计算连续时间段内来自同一个发送端的所有接收TTI的CQI值;在该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并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将接收TTI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接收TTI的类型包括:受干扰的TTI和无干扰的TTI;分别计算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将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和每个接收TTI的类型发送给发送端;其中,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是发送端用于确定接收TTI的MCS的依据。这样,在接收端考虑了接收TTI受干扰的不同情况,区分出了受干扰的TTI和无干扰的TTI,从而使得发送端可以基于每种TTI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TTI的MCS,从而提高数据的传输性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包括:
确定连续时间段是否存在干扰,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检测连续时间段内是否存在干扰:
计算所述连续时间段内接收TTI的最大的CQI值和最小的CQI值的差值;
若所述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干扰阈值,则表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
若所述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干扰阈值,则表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不存在干扰。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确定检测连续时间段内是否存在干扰,不仅仅限于上述描述的方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针对接收TTI的类型的表示,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具体的标识,说明每个TTI的类型。
为了不影响传输效率,本实施例中,通过bitmap(中文全称:位图)来表示每个TTI的类型,具体的,还包括:
基于接收TTI的类型,设置每个接收TTI的bitmap;该bitmap用于指示接收TTI属于干扰的TTI还是无干扰的TTI。
在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每种类型的TTI的CQI值时,将将指示接收TTI类型的btimap反馈给发送端,这样发送端可以基于bitmap识别出接收TTI的类型。
参考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S201: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接收TTI的CQI值以及接收TTI的类型;所述TTI的类型是接收端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确定的;
S202:根据接收TTI的类型以及接收TTI的CQI值,确定所述接收TTI的MCS。
本实施例中,发送端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中的至少一种。接收端可以基于TTI的类型以及接收TTI的CQI值,确定该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进而确定该接收TTI的MCS。
其中,根据接收TTI的类型以及接收TTI的CQI值,确定所述接收TTI的MCS,可以包括如下的两种实现方式:
实施方式一:
若接收TTI的类型中包含干扰类的TTI,将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将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的结果作为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外环值,并基于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若接收TTI的类型中包含无干扰类,则将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外环值,并基于所述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基于上述描述,具体的,可以包括如下的几种情况:
情况一:若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既包含干扰类也包含无干扰类,针对干扰类的接收TTI,将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AMC的内环值,将干扰类的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英文全称:Acknowledged/Non-Acknowledged,中文全称:肯定/否定应答)的结果作为AMC的外环值,并基于该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针对无干扰类的接收TTI,将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AMC的内环值,将无干扰类的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的结果作为AMC的外环值,并基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情况二:若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只包含无干扰类的接收TTI,则将该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AMC的外环值,并基于该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实施方式二:
为了使得MCS的结果更加的平稳、准确,在确定MCS的内环和外环值时,可以将接收TTI的历史内环值和外环值考虑在内,具体的,包括:
确定接收TTI的历史类型;
基于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以及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确定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
通过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接收TTI的MCS。
其中,历史接收TTI的类型可能只包含无干扰类,也可能既包含干扰类也包含无干扰类,针对历史接收TTI的不同类型,当前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的确定可以包括如下的几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
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为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TTI的类型中包含无干扰类,则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为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TTI的类型中包含干扰类,则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本实施例中,针对上述方式一介绍的方案,具体的,方案一可以包括如下的几种情况:
情况一、
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为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TTI的类型仅为无干扰类,则该接收TTI的AMC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情况二、
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为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TTI的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那么对于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外环值,对于属于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外环值。
方式二:
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只包含无干扰类,则无干扰类的TTI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既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则将接收TTI当前的类型与历史类型进行比较,判断接收TTI的类型是否发生了变化,未发生类型变化的接收TTI的AMC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外环值,发生类型变化的接收TTI的AMC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接收到的接收TTI的bitmap识别出接收TTI的类型,进而确定出接收TTI的类型是否发生了变化。
本实施例中,对于继承了历史内环值和外环值的接收TTI,可以包括如下的两种方法计算内环值和外环值:
方法一、针对内环值,基于当前接收TTI的CQI和历史内环值,确定当前接收TTI的内环值;
针对外环值,基于当前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的结果和历史接收TTI的外环值,确定当前接收TTI的AMC的外环值。
方法二、针对外环值,将历史接收TTI的内环值作为当前接收TTI的内环值;
针对外环值,将历史接收TTI的外环值作为当前接收TTI的外环值。
针对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介绍的方案,针对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的接收TTI,将所述接收TTI的CQI值作为AMC的内环值,将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的结果作为外环值。
本实施例中,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TTI受干扰的情况,既包含反应信道质量的CQI也包含接收TTI的类型,发送端再结合接收TTI的不同类型,确定接收TTI的MCS。这样可以得到更加适合接收TTI的MCS,避免了即使没有被干扰的接收TTI,也会被当成干扰的TTI处理,从而降低数据传输效率,也避免了出现在固定TTI上持续解错的问题,进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参考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S301:计算连续时间段内来自同一个发送端的所有接收TTI的CQI值;
S302:在所述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并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将接收TTI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所述接收TTI的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
S303:分别计算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
S304:将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以及每个接收TTI的类型反馈给发送端;
S305:根据接收TTI的类型以及接收TTI的CQI值,确定所述接收TTI的MCS;
S306:若接收TTI的类型中包含干扰类的TTI,将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将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的结果作为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外环值,并基于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S307:若接收TTI的类型中包含无干扰类,则将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外环值,并基于所述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本实施例中,接收端考虑了接收TTI受干扰的不同情况,区分出了受干扰的TTI和无干扰的TTI,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TTI受干扰的情况,既包含反应信道质量的CQI也包含接收TTI的类型,发送端再结合接收TTI的不同类型,确定接收TTI的MCS。这样可以得到更加适合接收TTI的MCS,避免了即使没有被干扰的接收TTI,也会被当成干扰的TTI处理,从而降低数据传输效率,也避免了出现在固定TTI上持续解错的问题,进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参考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应用于接收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401,用于计算连续时间段内来自同一个发送端的所有接收TTI的CQI值;
分类单元402,用于在所述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并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将接收TTI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所述接收TTI的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
第二计算单元403,用于分别计算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
第一反馈单元404,用于将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以及每个接收TTI的类型反馈给发送端;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是发送端用于确定TTI的MCS的依据。
可选的,所述分类单元,包括:
参考CQI值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参考CQI值;所述参考CQI值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接收TTI中最大的CQ值;
第一分类子单元,用于针对连续时间段内任意一个接收TTI,若该接收TTI的CQI值与所述参考CQI值的差等于第一干扰阈值,则将该接收TTI划分为干扰类,若该接收TTI的CQI值与所述参考CQI值的差不等于第一干扰阈值,则将该接收TTI划分为无干扰类。
可选的,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所有类型为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属于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有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分类子单元,用于在连续的时间段内不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将所述连续时间段内的所有接收TTI划分为无干扰类;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连续时间段内所有接收TTI的CQI值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无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第二反馈单元,用于将无干扰类的CQI值反馈给发送端;所述无干扰类的CQI值为发送端确定接收TTI调制编码格式的依据。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连续时间段内接收TTI的最大的CQI值和最小的CQI值的差值;
第一干扰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干扰阈值,则表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若所述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干扰阈值,则表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不存在干扰。
可选的,还包括:
Bitmap设置单元,用于基于TTI的类型,设置每个TTI的bitmap;所述bitmap用于指示接收TTI的类型。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馈单元,包括:
第一反馈子单元,用于将指示接收TTI类型的btimap反馈给发送端。
本实施例中,在接收端考虑了接收TTI受干扰的不同情况,区分出了受干扰的TTI和无干扰的TTI,从而使得发送端可以基于每种TTI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TTI的MCS,从而提高数据的传输性能。
参考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接收TTI的CQI值以及接收TTI的类型;所述接收TTI的类型是接收端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确定的;
MCS确定单元502,用于根据接收TTI的类型以及接收TTI的CQI值,确定所述接收TTI的MCS。
可选的,所述MCS确定单元,用于:
MCS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接收TTI的类型中包含干扰类的TTI,将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将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的结果作为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外环值,并基于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MCS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接收TTI的类型中包含无干扰类,则将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外环值,并基于所述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可选的,所述MCS确定单元,包括:
历史类型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接收TTI的历史类型;
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以及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确定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
MCS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通过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接收TTI的MCS。
可选的,所述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包括:
第一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为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TTI的类型中包含无干扰类,则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第二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为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TTI的类型中包含干扰类,则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第三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只包含无干扰类,则无干扰类的TTI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第四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既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则将接收TTI当前的类型与历史类型进行比较,判断接收TTI的类型是否发生了变化,未发生类型变化的接收TTI的AMC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外环值,发生类型变化的接收TTI的AMC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第五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的接收TTI,将所述接收TTI的CQI值作为AMC的内环值,将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的结果作为外环值。
本实施例中,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TTI受干扰的情况,既包含反应信道质量的CQI也包含接收TTI的类型,发送端再结合接收TTI的不同类型,确定接收TTI的MCS。这样可以得到更加适合接收TTI的MCS,避免了即使没有被干扰的接收TTI,也会被当成干扰的TTI处理,从而降低数据传输效率,也避免了出现在固定TTI上持续解错的问题,进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参考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601和接收端602:
所述发送端用于执行上述所述的一种信道指令指示的反馈方法;
所述接收端用于执行上述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
参考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接收端,所述接收端包括:
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上述所述的一种信道指令指示的反馈方法。
参考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发送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发送端,包括:
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上述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包括:
计算连续时间段内来自同一个发送端的所有接收TTI传输时间间隔的CQI信道质量指示值;
在所述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并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将接收TTI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所述接收TTI的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
分别计算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
将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以及每个接收TTI的类型反馈给发送端;每种类型的接收TTI的CQI值是发送端用于确定TTI的MCS调制与编码策略的依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确定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并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将TTI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
确定参考CQI值;所述参考CQI值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接收TTI中最大的CQI值;
针对连续时间段内任意一个接收TTI,若该接收TTI的CQI值与所述参考CQI值的差等于第一干扰阈值,则将该接收TTI划分为干扰类,若该接收TTI的CQI值与所述参考CQI值的差不等于第一干扰阈值,则将该接收TTI划分为无干扰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计算每种类型的TTI的CQI值,包括:
计算所有类型为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属于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计算所有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连续的时间段内不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将所述连续时间段内的所有接收TTI划分为无干扰类;
计算连续时间段内所有接收TTI的CQI值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无属于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
将无干扰类的CQI值以及每个接收TTI的类型反馈给发送端;所述无干扰类的CQI值为发送端确定接收TTI调制编码格式的依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所述连续时间段内接收TTI的最大的CQI值和最小的CQI值的差值;
若所述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干扰阈值,则表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存在干扰;
若所述差值小于预设的第二干扰阈值,则表示所述连续时间段内不存在干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接收TTI的类型,设置每个接收TTI的bitmap位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个接收TTI的类型反馈给发送端,包括:
将指示接收TTI类型的btimap反馈给发送端。
8.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接收TTI的CQI值以及接收TTI的类型;所述接收TTI的类型是接收端基于每个接收TTI受干扰的情况确定的;
根据接收TTI的类型以及接收TTI的CQI值,确定所述接收TTI的MCS。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TTI的类型以及接收TTI的CQI值,确定所述接收TTI的MCS,包括:
若接收TTI的类型中包含干扰类的接收TTI,将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自适应调制编码的内环值,将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肯定/否定应答的结果作为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外环值,并基于所述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若接收TTI的类型中包含无干扰类,则将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CQI值作为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的外环值,并基于所述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MCS的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TTI的类型以及接收TTI的CQI值,确定所述接收TTI的MCS,包括:
确定接收TTI的历史类型;
基于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以及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确定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
通过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确定接收TTI的MCS。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以及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确定接收TTI的AMC的内环值和外环值,包括:
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为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TTI的类型中包含无干扰类,则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为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TTI的类型中包含干扰类,则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只包含无干扰类,则无干扰类的TTI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若接收TTI的历史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当前接收到的接收TTI的类型包括干扰类和无干扰类,则将接收TTI当前的类型与历史类型进行比较,判断接收TTI的类型是否发生了变化,未发生类型变化的接收TTI的AMC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外环值,发生类型变化的接收TTI的AMC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
针对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的接收TTI,将所述接收TTI的CQI值作为AMC的内环值,将接收TTI反馈的ACK/NACK的结果作为外环值。
12.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所述发送端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接收端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 所述的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 。
14.一种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8-11任意一项 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 。
CN202011519750.1A 2020-12-21 2020-12-21 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方法、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671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9750.1A CN112671510B (zh) 2020-12-21 2020-12-21 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方法、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9750.1A CN112671510B (zh) 2020-12-21 2020-12-21 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方法、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1510A CN112671510A (zh) 2021-04-16
CN112671510B true CN112671510B (zh) 2022-11-18

Family

ID=75406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9750.1A Active CN112671510B (zh) 2020-12-21 2020-12-21 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方法、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151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890A (zh) * 2007-01-09 2008-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imo多码字通信方法
US8432873B2 (en) * 2009-01-12 2013-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ut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CQI)
EP2647149A1 (en) * 2010-12-02 2013-10-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feedback accurac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interference prediction
KR102006746B1 (ko) * 2013-01-08 2019-08-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amc 운용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3140940B1 (en) * 2014-05-07 2019-07-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radio network node
CN105471544B (zh) * 2014-08-08 2020-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状态指示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US20190098637A1 (en) * 2016-04-22 2019-03-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quality betwee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od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1510A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4985B2 (en) Radio link synchron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565350B2 (en)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failure and recovery in a radio link
CN107613553B (zh) 一种上行传输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A2944691C (en)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7660330B (zh) 无线/蜂窝通信网络中的节点和基站及其操作方法
CN111436033A (zh) 传输的操作方法及终端
EP4195538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398603B (zh) 波束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150685B1 (ko) 무선 인지 시스템에서 협력 스펙트럼 센싱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75214B (zh) 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终端及功率控制方法
EP2273710A1 (en)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the HSDPA downlink data rate received by a user equipment
CN112671510B (zh) 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方法、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9309549B (zh) 反馈时长指示、确认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US8891463B2 (en) Communications unit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588591B (zh) 时分双工系统中上行信道质量估计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2583519B (zh) 一种链路自适应调整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037442B (zh) 一种控制信道单元cce聚合等级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3824543A (zh) 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2953605B (zh) 单双流调度方法、装置、通信基站及存储介质
KR102575361B1 (ko) 기지국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7729639B (zh) 上行占空比调整方法、装置、设备、芯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73562B (zh) 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CN112104581A (zh) 调制解调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253877A1 (zh) 确定调制编码方式mcs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206731A (zh) 一种用于ack/nack报告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