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4543A - 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4543A
CN113824543A CN202111047152.3A CN202111047152A CN113824543A CN 113824543 A CN113824543 A CN 113824543A CN 202111047152 A CN202111047152 A CN 202111047152A CN 113824543 A CN113824543 A CN 113824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ization degree
pdcch
cell
value
cq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71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苑秋红
欧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471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45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4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4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小区内按照特定的指标设置不同的门限区间以区分UE所处的位置区间,根据UE所处的位置区间设置小区的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将每个位置区间内所有UE进行调度的PDCCH聚合度进行滤波,在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实时更新每个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当新的UE初始接入小区时,根据新的UE的SINR值确定新的UE在小区的位置区间,自适应调整所述新的UE的PDCCH聚合度为对应位置区间的聚合度。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更加快速精准匹配UE的PDCCH聚合度,提升了CCE的有效利用,减少了丢包率,进而提升用户的感知。

Description

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和NR(New Radio,新空口)系统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为了适应不同的信道条件,定义了不同的聚合度等级。一个PDCCH为n个连续的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元),称作聚合等级(Aggregation Level,AL)。NR系统中有5种聚合等级,分别为{1,2,4,8,16},LTE有4种聚合等级,分别为{1,2,4,8}。若聚合等级为8,则表示一个PDCCH是8个连续的CCE。
LTE和NR内部定义的CCE包含的RE数目有所差异,但不影响在LTE或者NR内部依据UE的具体信道条件,自适应使用不同的CCE数目。例如在NR系统中,若远近点位置都使用16个CCE,由于PDCCH资源数目是有限的,资源耗尽,将影响调度的用户数。若远近点位置都使用2个CCE,则在远点位置PDCCH检测不出,导致丢包。因此最佳状态是在近点位置使用2个CCE,远点位置使用16个CCE,中点位置使用4个CCE或者8CCE。
在无线通信中的理想状态为UE接入基站可直接得到与其信道最佳匹配的CCE数目,实际上由于接入后UE的实际的信道条件未知,需要自适应调整UE的PDCCH的CCE数目,因为UE的信道条件也不是固定是变化的,与实际信道情况匹配显得非常重要,PDCCH匹配不准,就会带来各种问题,设置的过大,会影响PDCCH的消耗,过小,会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方案能更加智能地在UE初始接入就配置最匹配的聚合度,同时使得整个小区长期统计消耗的CCE资源更少。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加智能地给初始接入的UE提供最匹配的聚合度且不浪费CCE资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基站侧,所述方法包括:
在小区内按照特定的指标设置不同的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区间,根据所述UE所处的位置区间设置小区的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
将每个位置区间内所有UE进行调度的PDCCH聚合度进行统计滤波,在所述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实时更新所述小区每个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更新后的小区聚合度为第二聚合度集合;
当新的UE初始接入小区时,根据所述新的UE的SINR值确定所述新的UE在小区的位置区间,自适应调整所述新的UE的PDCCH聚合度为所述第二聚合度集合中对应位置区间的聚合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每个位置区间内所有UE的PDCCH聚合度进行统计滤波,在所述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实时更新所述小区每个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进一步包括:
每个位置区间第一个UE采用所述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对应的聚合度进行初始接入;
每个位置区间内已接入的UE根据调度反馈,实时更新UE每次调度的PDCCH聚合度;
滤波统计每个位置区间内已接入UE调度的第N-1次PDCCH聚合度的历史值,按照预设的滤波系数,对每个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进行迭代更新,每个更新的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为所述第N-1次的PDCCH聚合度的历史值与第N次的聚合度的加权平均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每个位置区间内已接入的UE根据调度反馈,实时更新UE每次调度的PDCCH聚合度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UE的下行信道质量参数的初始值;
统计所述UE进行外环的调度反馈,根据所述调度反馈实时更新所述下行信道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更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参数映射到对应的更新的PDCCH聚合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行信道质量参数为CQI,统计每个UE进行外环的调度反馈,根据所述调度反馈实时更新所述下行信道质量参数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UE的CQI的历史值进行统计;
统计每个UE进行外环的调度反馈,当所述调度反馈为ACK时,CQI第一计数值M1加1,当所述调度反馈为NACK时,CQI第二计数值M2加1,当所述调度反馈为DTX时,CQI第三计数值M3加1,计算更改后的CQI=原始的CQI+M1*L1-M2*L2-M3*L3;其中L1、L2和L3为调整步长;
对CQI的值进行滤波迭代,所述更新后的CQI=CQI历史值*K1+更改后的CQI*(1-K1),其中K1为滤波系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行信道质量参数为MCS,统计每个UE进行外环的调度反馈,根据所述调度反馈更新所述下行信道质量参数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UE的MCS的历史值进行统计;
统计每个UE进行外环的调度反馈,当所述调度反馈为ACK时,MCS第四计数值M4加1,当所述调度反馈为NACK时,MCS第五计数值M5加1,当所述调度反馈为DTX时,MCS第六计数值M6加1,计算更改后的MCS=原始的MCS+M4*L4-M5*L5-M6*L6;其中L4、L5和L6为调整步长;
对MCS的值进行滤波迭代,所述更新后的MCS=MCS历史值*K2+更改后的MCS*(1-K2),其中K2为滤波系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更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参数映射到对应的更新的PDCCH聚合度进一步包括:
设置下行调度次数门限和统计窗口,在所述统计窗口内超过所述次数门限,则根据更新的MCS映射到对应的PDCCH聚合度,在所述统计窗口内未超过所述次数门限,则根据更新的CQI映射到对应的PDCCH聚合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在小区内按照特定的指标设置不同的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区间进一步包括:
根据RSRP门限值设置不同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或,
根据UE上报的CQI指标设置不同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或,
利用基站测量的PUSCH,计算出每个UE的路损,根据所述路损设置不同的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或,
利用基站测量的SINR值,根据SINR值设置不同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当新的UE初始接入小区时,根据所述新的UE的SINR值确定所述新的UE在小区的位置区间,自适应调整所述新的UE的PDCCH聚合度为所述第二聚合度集合中对应位置区间的聚合度进一步包括:
所述新的UE根据SINR门限值设置初始的PDCCH聚合度以保证接入的成功率;
在所述新的UE接入过程中,比较所述初始的PDCCH聚合度与所述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若所述初始的PDCCH聚合度大于所述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则选择初始的PDCCH聚合度进行接入;若所述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大于所述初始的PDCCH聚合度,则选择所述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进行接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和通信电路,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通信电路,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站,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小区内按照特定的指标设置不同的门限区间以区分小区内UE所处的远、中、近位置区间,根据UE所处的位置区间对应设置小区的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将每个位置区间内所有UE进行调度的PDCCH聚合度迭代到对应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从而实时更新了第二聚合度集合,当新的UE初始接入小区时,根据新的UE的SINR值确定新的UE在小区的位置区间,自适应调整新的UE的PDCCH聚合度为第二聚合度集合中对应位置区间的聚合度。通过上述方式,深入细化小区内不通位置的UE,将其历史的PDCCH聚合度进行迭代,从而更新不同位置的PDCCH聚合度,同时将该更新的PDCCH聚合度配置给对应位置新接入的UE使用,能够更加快速精准匹配UE的PDCCH聚合度,提升了CCE的有效利用,减少了丢包率,进而提升用户的感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更新迭代每个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根据UE根据调度反馈,实时更新UE的PDCCH聚合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一个实施例中UE接入过程中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执行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方法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执行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方法实施例的存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只统计单个UE的即时状态和单个UE的历史状态,即通过外环:UE的调度反馈ACK/NACK或者DTX,加内环:UE上报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信道质量指示)信息,进行统计滤波,维护一个值,用这一个值映射具体的CCE聚合度。由于小区中的UE位置、所做业务并不相同,在现有技术中并未引入大数据的学习观察,导致实际调整的PDCCH聚合度的效果并不好,比如调整周期长,PDCCH聚合度容易跑偏,浪费CCE资源,增大丢包率,所以小区中总有感知不好的用户出现。
在本申请中,从小区级别以及小区内UE接入的不同位置两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统计不同位置的UE历史CCE使用情况,同时针对UE的外环调度反馈进行CCE调整,从而使初始接入小区的UE实现快速自适应匹配到合适的PDCCH聚合度。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00:在小区内按照特定的指标设置不同的门限区间以区分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区间,根据UE的位置区间设置小区的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
一般来说,离基站比较近的UE需要的CCE数量相对来说较少,而离基站比较远的UE需要的CCE数量较多,因此,可以根据特定的指标来区分已接入小区的UE在小区中的远、中、近的相对位置。在NR系统中,PDCCH聚合度可为{1,2,4,8,16},因此可以根据离基站近、中、远的相对位置,设置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为{2,4,8,16}或者{1,4,8,16}。按照UE位置区间来设置对应的初始PDCCH聚合度,可以缩短后续UE调整PDCCH聚合度的周期。
在一实施例中,可根据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门限值设置不同门限区间以区分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例如采用RSRP[-80dbm,-90dbm,-100dbm,-110dbm]作为区分的门限。其中,RSRP≤-80dbm的位置区间离基站越近,而RSRP≤-110dbm的位置区间离基站位置最远。当然,可根据小区实际的RSRP情况,划分不同的门限区间,在这里不做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根据UE上报的CQI指标设置不同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特定BLER目标值要求下,UE测量每个PRB上接收功率以及干扰来获取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噪声比),并根据频谱效率需求,将SINR映射到相应的CQI,随后将CQI上报给gNB,从而使得系统侧根据上报的CQI(无线信道质量)选择合适的下行传输参数。也就是说,CQI的值越大,说明无线信道质量越好,即在小区范围内离基站的距离越近。例如采用CQI[12,9,6,3]作为区分的门限。CQI≥12的位置区间离基站位置最近,而CQI≤3的位置区间离基站位置最远。当然,可根据小区内所有UE上报的CQI情况,划分不同的门限区间,在这里不做限制。
在又一实施例中,可根据基站测量的PUSCH的上行功率,计算出每个UE的路损(Pathloss,PL),根据路损设置不同的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例如采用PL[80db,90db,100db,110db]作为区分的门限,PL≤80db的位置区间离基站位置最近,而PL≥110db的位置区间离基站位置最远。当然,可根据小区内所有UE路损情况,划分不同的门限区间,在这里不做限制。
在又一实施例中,可根据基站测量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信道探测参考信号)值或者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SINR值,根据SRS值或者PUSCH的SINR值设置不同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其中,PUSCH的SINR值是接收到的上行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上行干扰信号的强度的比值。而SRS在无线通信中,用于估计上行信道频域信息,做频率选择性调度。例如采用SINR[23db,15db,10db,5db]作为区分的门限,SINR≥23db的位置区间离基站位置最近,而SINR≤5db的位置区间离基站位置最远。当然,可根据小区内所有UE的SINR值或者SRS值,划分不同的门限区间,在这里不做限制。
S200:将每个位置区间内所有UE的PDCCH聚合度进行统计滤波,在所述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实时更新所述小区每个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更新后的小区聚合度为第二聚合度集合。
具体地,比如小区根据SINR[20db,12db,5db]作为区分的门限,划分了4个位置区间N1(>20db)、N2(12db~20db)、N3(5db~12db)、N4(<5db),其中4个位置区间N1、N2、N3、N4的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为{2,4,8,16}。其中N1位置区间的UE1进行了一次调度,将其使用的PDCCH聚合度值采用预设方案(比如按照滤波系数,加权平均算法)迭代到N1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进行更新。同样地,其他位置区间N2、N3、N4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把当前位置的UE进行的最新调度使用的PDCCH聚合度值迭代到当前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进行更新。4个位置区间N1、N2、N3、N4的PDCCH聚合度均进行更新后,则更新后的小区为第二聚合度集合,例如为{4,8,8,16}。由于每个位置区间都不停地有UE进行调度,因此,第二聚合度集合是实时变化的。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滤波统计进行迭代的方式,更新的PDCCH聚合度的值为迭代出来的PDCCH聚合度值向上一级取值。例如,迭代出来的PDCCH聚合度值为3.2,则更新的PDCCH聚合度为4。
S300:当新的UE初始接入小区时,根据所述新的UE的SINR值确定所述新的UE在小区的位置区间,自适应调整所述新的UE的PDCCH聚合度为所述第二聚合度集合中对应位置区间的聚合度。
具体地,当一个新的UE初始接入小区时,并没有RSRP和CQI等测量量,只能通过基站测得的该UE的SINR值确定该UE在小区的区间位置。继续上述的例子进行举例,基站测试该UE的SINR值为15db,则该UE处于N2(12db~20db)位置区间,更新后的小区为第二聚合度集合为{4,8,8,16},则N2位置区间的更新后PDCCH聚合度的值为8,自适应调整该UE的PDCCH聚合度为8。
在本申请的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在小区内按照特定的指标设置不同的门限区间以区分小区内UE所处的远、中、近位置区间,根据UE所处的位置区间对应设置小区的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将每个位置区间内所有UE进行调度的PDCCH聚合度迭代到对应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从而实时更新了第二聚合度集合,当新的UE初始接入小区时,根据新的UE的SINR值确定新的UE在小区的位置区间,自适应调整新的UE的PDCCH聚合度为第二聚合度集合中对应位置区间的聚合度。通过上述方式,深入细化小区内不通位置的UE,将其历史的PDCCH聚合度进行迭代,从而更新不同位置的PDCCH聚合度,同时将该更新的PDCCH聚合度配置给对应位置新接入的UE使用,能够更加快速精准匹配UE的PDCCH聚合度,提升了CCE的有效利用,减少了丢包率,进而提升用户的感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更新迭代每个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的流程示意图,步骤S200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S210:每个位置区间第一个UE采用所述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对应的聚合度进行初始接入。
S220:每个位置区间内已接入的UE根据调度反馈,实时更新UE每次调度的PDCCH聚合度。
S230:滤波统计每个位置区间内已接入UE调度的第N-1次PDCCH聚合度的历史值,按照预设的滤波系数,对每个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进行迭代更新,每个更新的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为所述第N-1次的PDCCH聚合度的历史值与第N次的聚合度的加权平均值。
具体地,每个位置区间初始接入的第一个UE直接采用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对应的聚合度进行初始接入,小区内位置区间有UE接入后,UE进行调度,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个UE的PDCCH聚合度的值。每个位置区间将小区调度的前一次PDCCH聚合度的值与当前调度的PDCCH聚合度的现值按照预设的滤波系数进行加权平均,可获取该位置区间的当前PDCCH聚合度,如当前PDCCH聚合度值=x*history+(1-x)*now,其中x为滤波系数,可进行自定义预设,history为前一次PDCCH聚合度的历史值,now为当前PDCCH聚合度的现值。
示例性地,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为{1,2,4,8},N2位置区间的第一个UE采用聚合度2进行初始接入,在接入后,第一个UE进行业务调度,根据调度反馈,更新UE每次调度的PDCCH聚合度为4。假设滤波系数为0.7,则N2位置区间的当前迭代的PDCCH聚合度值=0.7*2+(1-0.7)*4,为2.6,即N2位置区间的当前更新的PDCCH聚合度值向上取一级值,为4。因此,在N2位置区间第2个UE初始接入时,则基站自适应配置第2个UE的PDCCH聚合度为4。重复地,如上所述,每个更新的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为小区内该位置区间第N-1次的PDCCH聚合度的历史值与小区内该位置区间第N次的聚合度的加权平均值。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S220可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S221:获取所述UE的下行信道质量参数的初始值。
UE在接入进行调度后,会上报无线信道质量参数,其中包括CQI和MCS(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下行信道质量参数的初始值即为初次调度后上报的CQI值或者MCS值。
S222:统计所述UE进行外环的调度反馈,根据所述调度反馈实时更新所述下行信道质量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当下行信道质量参数为CQI时,根据调度反馈,按照如下方案进行CQI的更新:
S401:对所述UE的CQI的历史值进行统计;
S402:统计每个UE进行外环的调度反馈,当所述调度反馈为ACK时,CQI第一计数值M1加1,当所述调度反馈为NACK时,CQI第二计数值M2加1,当所述调度反馈为DTX时,CQI第三计数值M3加1,计算更改后的CQI=原始的CQI+M1*L1-M2*L2-M3*L3;其中L1、L2和L3为调整步长;
具体地,在UE进行调度,采用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时,有如下几种调度反馈:
当基站发送DCI给UE,UE收到PDCCH且解PDSCH成功,UE则给基站回复ACK。
当基站发送DCI给UE,UE收到PDCCH且解PDSCH失败,UE则给基站回复NACK。
当基站发送DCI给UE,UE未收到DCI信息(由于物理层未发送或者UE解调失败),或者收到了DCI信息,但是由于UE反馈错了,或者UE有反馈,但上行解调失败或者UE未反馈,则基站认为UE的反馈为DTX。
因此可以根据UE每次的调度反馈,来更新CQI的值。比如统计调度反馈为ACK的次数M1,NACK的次数M2,DTX的次数为M3,按照一定的权重对CQI进行更新,其中M1的权重小于M2的权重,而M3的权重则比M1和M2大,即调整步长L1<L2<L3。例如,原始的CQI为5,M1、M2和M3分别为46、3、1,L1、L2和L3分别为0.05、0.1、0.3,则更改后的CQI=5+46*0.05-3*0.1-1*0.3=6.7即更改后的CQI值为6.7。
S403:对CQI的值进行滤波迭代,所述更新后的CQI=CQI历史值*K1+更改后的CQI*(1-K1),其中K1为滤波系数。
具体地,继续上述例子进行举例说明K1为可自定义的滤波系数,若K1为0.7,则更新后的CQI=5*0.7+6.7*(1-0.7)=5.51,即更新后的CQI值为6。
在一实施例中,当下行信道质量参数为MCS时,根据调度反馈,按照如下方案进行MCS的更新:
S501:对所述UE的MCS的历史值进行统计;
S502:统计每个UE进行外环的调度反馈,当所述调度反馈为ACK时,MCS第四计数值M4加1,当所述调度反馈为NACK时,MCS第五计数值M5加1,当所述调度反馈为DTX时,MCS第六计数值M6加1,计算更改后的MCS=原始的MCS+M4*L4-M5*L5-M6*L6;其中L4、L5和L6为调整步长;
S503:对MCS的值进行滤波迭代,所述更新后的MCS=MCS历史值*K2+更改后的MCS*(1-K2),其中K2为滤波系数。
这里对于MCS的更新与上述CQI相同,就不再赘述。
S223:根据所述更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参数映射到对应的更新的PDCCH聚合度。
具体地,根据更新的CQI值或者更新的MCS值查找对应的PDCCH聚合度等级对照表,查询到对应的PDCCH聚合度等级即为更新的PDCCH聚合度。其中CQI与PDCCH聚合度的对照表及MCD与PDCCH聚合度的对照表如下表1所示,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CQI或MCS与PDCCH聚合度之间的映射表。
表1
Figure BDA0003250044740000121
Figure BDA0003250044740000131
在一实施例中,采用CQI与PDCCH聚合度映射还是采用MCS与PDCCH聚合度映射,可以根据UE的业务进行抉择。统计UE的上下行业务,例如UE只进行上行视频的传递,没有进行下行业务,这种情况下行的MCS迭代更新不及时,采用下行MCS映射PDCCH聚合度就会不准确,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CQI映射PDCCH聚合度。而UE下行业务比较多,MCS调整及时,可以用MCS映射对应的PDCCH聚合度。
因此,可以根据UE业务需求,更加灵活的选择PDCCH聚合度映射方式。步骤S223可进一步包括:
设置下行调度次数门限和统计窗口,在所述统计窗口内超过所述次数门限,则根据更新的MCS映射到对应的PDCCH聚合度,在所述统计窗口内未超过所述次数门限,则根据更新的CQI映射到对应的PDCCH聚合度。
具体地,一般来说,基站可以默认采用CQI的映射方式。设置一个CQI映射方式切换到MCS映射方式的条件。设置一个统计窗口,统计下行的调度次数,若调度次数超过了预设次数门限,则切换到MCS映射方式。比如,设置统计窗口为100,预设次数门限为15次,若100次统计中超过15次下行调度则切换到MCS映射方式,否则继续保持CQI映射方式。
本申请的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通过细分单UE的业务场景,对于只有大量的上行调度场景,选择CQI映射PDCCH聚合度的方式,对于大量下行调度场景选择MCS映射PDCCH聚合度的方式,因此可以确保PDCCH自适应调整的质量和匹配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当新的UE初始接入小区时,为了保障初始接入的成功率,可以设置一个最小的CCE门限值,如图4所示,步骤S300可以进一步包括:
S310:所述新的UE根据SINR门限值设置初始的PDCCH聚合度以保证接入的成功率;
S320:在所述新的UE接入过程中,比较所述初始的PDCCH聚合度与所述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若所述初始的PDCCH聚合度大于所述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则选择初始的PDCCH聚合度进行接入;若所述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大于所述初始的PDCCH聚合度,则选择所述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进行接入。
具体地,设置初始的PDCCH聚合度(预设CCE数量)是为了防止在迭代过程中因不确定因素导致迭代非常不准确,而导致UE初始接入失败。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一个CCE门限值,以保证UE成功初始接入。因此,可以在接入过程中,将迭代的CCE数量和预设的CCE数量进行比较,若迭代的CCE数量大于预设的CCE数量,则UE选择迭代的CCE数量进行接入,而迭代的CCE数量小于预设的CCE数量,则UE选择预设的CCE数量进行接入。例如,迭代的CCE数量为3.5CCE,向上取最近接的数值为4CCE,而预设的CCE数量为8,则UE采用8CCE进行接入,而当预设的CCE数量为2,则UE采用4CCE进行接入。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新的UE接入小区后,初始的业务调度可以直接采用迭代的CCE数量,后续以此为基础进行内外环调整从而实时更新CCE数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站,用于执行上述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执行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方法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基站10包括处理器12和通信电路11,处理器12连接通信电路11,处理器12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
处理器12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1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12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12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执行自适应物理资源调整方法实施例的基站的存储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20存储有指令/程序数据21,该指令/程序数据21被执行时实现本申请的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方法的任一实施例以及任意不冲突的组合所提供的方法。其中,该指令/程序数据21可以形成程序文件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存储在上述基站20的存储介质中,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或者是计算机、服务器、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基站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小区内按照特定的指标设置不同的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区间,根据所述UE所处的位置区间设置小区的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
将每个位置区间内所有UE进行调度的PDCCH聚合度进行统计滤波,在所述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实时更新所述小区每个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更新后的小区聚合度为第二聚合度集合;
当新的UE初始接入小区时,根据所述新的UE的SINR值确定所述新的UE在小区的位置区间,自适应调整所述新的UE的PDCCH聚合度为所述第二聚合度集合中对应位置区间的聚合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个位置区间内所有UE的PDCCH聚合度进行统计滤波,在所述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实时更新所述小区每个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进一步包括:
每个位置区间第一个UE采用所述第一PDCCH聚合度集合对应的聚合度进行初始接入;
每个位置区间内已接入的UE根据调度反馈,实时更新UE每次调度的PDCCH聚合度;
滤波统计每个位置区间内已接入UE调度的第N-1次PDCCH聚合度的历史值,按照预设的滤波系数,对每个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进行迭代更新,每个更新的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为所述第N-1次的PDCCH聚合度的历史值与第N次的聚合度的加权平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位置区间内已接入的UE根据调度反馈,实时更新UE每次调度的PDCCH聚合度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UE的下行信道质量参数的初始值;
统计所述UE进行外环的调度反馈,根据所述调度反馈实时更新所述下行信道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更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参数映射到对应的更新的PDCCH聚合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道质量参数为CQI,统计每个UE进行外环的调度反馈,根据所述调度反馈实时更新所述下行信道质量参数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UE的CQI的历史值进行统计;
统计每个UE进行外环的调度反馈,当所述调度反馈为ACK时,CQI第一计数值M1加1,当所述调度反馈为NACK时,CQI第二计数值M2加1,当所述调度反馈为DTX时,CQI第三计数值M3加1,计算更改后的CQI=原始的CQI+M1*L1- M2*L2-M3*L3;其中L1、L2和L3为调整步长;
对CQI的值进行滤波迭代,所述更新后的CQI=CQI历史值*K1+更改后的CQI*(1- K1),其中K1为滤波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道质量参数为MCS,统计每个UE进行外环的调度反馈,根据所述调度反馈更新所述下行信道质量参数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UE的MCS的历史值进行统计;
统计每个UE进行外环的调度反馈,当所述调度反馈为ACK时,MCS第四计数值M4加1,当所述调度反馈为NACK时,MCS第五计数值M5加1,当所述调度反馈为DTX时,MCS第六计数值M6加1,计算更改后的MCS=原始的MCS+M4*L4- M5*L5- M6*L6;其中L4、L5和L6为调整步长;
对MCS的值进行滤波迭代,所述更新后的MCS=MCS历史值* K2+更改后的MCS*(1- K2),其中K2为滤波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更新的下行信道质量参数映射到对应的更新的PDCCH聚合度进一步包括:
设置下行调度次数门限和统计窗口,在所述统计窗口内超过所述次数门限,则根据更新的MCS映射到对应的PDCCH聚合度,在所述统计窗口内未超过所述次数门限,则根据更新的CQI映射到对应的PDCCH聚合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小区内按照特定的指标设置不同的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区间进一步包括:
根据RSRP门限值设置不同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或,
根据UE上报的CQI指标设置不同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或,
利用基站测量的PUSCH的上行功率,计算出每个UE的路损,根据所述路损设置不同的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或,
利用基站测量的SRS值或者PUSCH的SINR值,根据SRS值或者PUSCH的SINR值设置不同门限区间以区分所述小区内UE所处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新的UE初始接入小区时,根据所述新的UE的SINR值确定所述新的UE在小区的位置区间,自适应调整所述新的UE的PDCCH聚合度为所述第二聚合度集合中对应位置区间的聚合度进一步包括:
所述新的UE根据SINR门限值设置初始的PDCCH聚合度以保证接入的成功率;
在所述新的UE接入过程中,比较所述初始的PDCCH聚合度与所述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若所述初始的PDCCH聚合度大于所述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则选择初始的PDCCH聚合度进行接入;若所述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大于所述初始的PDCCH聚合度,则选择所述位置区间的PDCCH聚合度进行接入。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电路,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通信电路,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10.一种基站,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047152.3A 2021-09-07 2021-09-07 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8245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7152.3A CN113824543A (zh) 2021-09-07 2021-09-07 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7152.3A CN113824543A (zh) 2021-09-07 2021-09-07 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4543A true CN113824543A (zh) 2021-12-21

Family

ID=78914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7152.3A Pending CN113824543A (zh) 2021-09-07 2021-09-07 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454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7108A (zh) * 2022-06-09 2022-08-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处理方法及基站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9106A (zh) * 2011-07-07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dcch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US20140119246A1 (en) * 2012-10-31 2014-05-0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905173A (zh) * 2014-04-21 2014-07-02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dtx和sinr的pdcch自适应传输方法和装置
US9490938B1 (en) * 2014-01-06 2016-11-0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itera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20210128062A1 (en) * 2019-11-05 2021-05-06 T-Mobile Usa, Inc. Wearable device with models for lifestyle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9106A (zh) * 2011-07-07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dcch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US20140119246A1 (en) * 2012-10-31 2014-05-0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490938B1 (en) * 2014-01-06 2016-11-0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itera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3905173A (zh) * 2014-04-21 2014-07-02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dtx和sinr的pdcch自适应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210128062A1 (en) * 2019-11-05 2021-05-06 T-Mobile Usa, Inc. Wearable device with models for lifestyle managemen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7108A (zh) * 2022-06-09 2022-08-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14867108B (zh) * 2022-06-09 2023-1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处理方法及基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30754B2 (ja) デバイス再開のためのアウターループリンク適応
US8934444B2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EP2529500B1 (en) Selection of transport forma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378255B (zh) 一种提高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性能的方法及装置
US9871642B2 (en) Enabling higher-order modul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WO2011119249A1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channel aggreg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091400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downlink power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726181B (zh)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13272A (zh) 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US10673558B2 (en)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in a cellular system
WO2019095315A1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a transport block siz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2636891B (zh) 资源调度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3369694A (zh) 一种自适应pdcch格式选择方法
US20210368450A1 (en) Uplink power adjustment for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duplication
US10075255B2 (e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inter-cell-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N113824543A (zh) 自适应调整pdcch聚合度的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WO2016119128A1 (zh) 调制编码方式的选择方法及基站
US11864158B2 (en) Distributed method for allocat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s to D2D terminals in a cellular access network
CN106922030B (zh) 调度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745079B (zh)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接入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35436A (zh) 外环初始值的调整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37442B (zh) 一种控制信道单元cce聚合等级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17088147A1 (zh) 实现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方法和基站
WO2015058725A1 (zh) 控制上行发送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US10856233B2 (en) Coverage extension for wireless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