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3562B - 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3562B
CN113873562B CN202010611293.2A CN202010611293A CN113873562B CN 113873562 B CN113873562 B CN 113873562B CN 202010611293 A CN202010611293 A CN 202010611293A CN 113873562 B CN113873562 B CN 1138735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cs
bler
value
base station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12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3562A (zh
Inventor
张婷
吴海波
戴国华
肖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12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35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3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3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3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3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公开的方法包括:基站检测第一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误块率BLER值,作为第一BLER值;基站在第一BLER值低于目标值的情况下,根据BLER值将双卡双通终端下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第一调制与编码策略MCS调整为第二MCS,并将第二MCS发送至双卡双通终端,其中,第二MCS对应的速率低于第一MCS对应的速率;基站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和第一BLER值,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基站根据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

Description

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终端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少厂家推出了支持两张手机卡的终端,即双卡终端。
目前市面上的双卡终端主要可分为双卡双待单通终端和双卡双待双通终端两种形态。双卡双待是指两张卡都等待网络寻呼,都可用。单通是指待机时两张卡共享一个通道,手机快速切换确保两张卡都能与基站交互信息,但一张卡进行通话时,另一张卡不能与基站进行交互。而双通是指两张卡分别实时与基站交互信息,当一张卡进行通话时,不影响另一张卡的交互和使用。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针对双卡双通终端(即双卡双待双通终端)功能和性能进行评估时发现,虽然终端支持两张卡的业务并发,但业务并发时,数据业务速率会下降约80%。进行日志分析后发现,业务并发期间终端存在大量的丢包和误包,基站下行调度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对应的速率也陡降。原因在于单发双收终端通过发射通路在两张卡间时分复用实现“双卡双通”,共享发射通路导致业务并发时抢占资源,终端优先保障语音业务,因此数据业务的部分包不得不丢弃,导致下行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提高。基站在选取下行MCS时会根据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ion,信道质量指示)和BLER,如果BLER高于目标值,基站会调整MCS降低速率,导致数据业务速率陡降。但是,由于BLER高是由于语音业务抢占资源导致的,调整MCS并不能降低BLER,并且会导致数据业务的速率变得很低,进一步影响数据业务的传输。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控制MCS的调整,减少双卡双通终端业务并发时对数据业务速率的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包括:基站检测第一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误块率BLER值,作为第一BLER值;基站在第一BLER值低于目标值的情况下,根据BLER值将双卡双通终端下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第一调制与编码策略MCS调整为第二MCS,并将第二MCS发送至双卡双通终端,其中,第二MCS对应的速率低于第一MCS对应的速率;基站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和第一BLER值,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基站根据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和第一BLER值,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包括:基站记录第一MCS,第二MCS,当前信道质量指示CQI;基站检测第二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作为第二BLER值;基站确定第二预设时间内CQI的变化值,第一BLER值和第二BLER值的差值,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基站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CQI的变化值,第一BLER值和第二BLER值的差值,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CQI的变化值,第一BLER值和第二BLER值的差值,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包括:在CQI的变化值小于CQI阈值,第一BLER值和第二BLER值的差值小于BLER阈值,以及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大于MCS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低于预设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根据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对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包括:基站在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影响程度低于预设程度的情况下,确定不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基站将第一MCS作为初始值,并在下一次MCS的调整中,根据双卡双通终端上报的CQI值和第一MCS,确定第三MCS。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在下一次MCS的调整中,根据双卡双通终端上报的CQI值和第一MCS,确定第三MCS包括:基站在下一次MCS的调整中,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当前上报的CQI值和上一次上报的CQI值,查询CQI与MCS的映射表,确定当前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和上一次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基站确定当前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和上一次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的差距,并根据该差距与第一MCS,确定第三MCS。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基站持续检测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响应于BLER恢复到大于目标值,确定恢复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对MCS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基站根据终端发送的能力上报信息,确定终端为双卡双通终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误块率BLER值,作为第一BLER值;调整模块,用于在第一BLER值低于目标值的情况下,根据BLER值将双卡双通终端下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第一调制与编码策略MCS调整为第二MCS,并将第二MCS发送至双卡双通终端,其中,第二MCS对应的速率低于第一MCS对应的速率;影响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和第一BLER值,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耦接至处理器的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前述任意实施例的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意实施例的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站或前述任意实施例的编码控制装置;以及双卡双通终端,用于接收基站或编码控制装置发送的下行数据,并向基站或编码控制装置返回确认或否认消息;以及接收基站或编码控制装置发送的MCS,MCS包括第二MCS。
本公开中基站检测到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低于目标值的情况下,会根据BLER值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第二MCS对应的速率低于第一MCS对应的速率。基站进一步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的变化,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从而基站可以根据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基站根据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可以确定调整MCS是否可以降低BLER值,从而确定BLER值的较低是否由于双卡双通终端业务并发导致的,如果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很低,则可以不再根据BLER值调整MCS,减少对业务速率的影响,避免导致编码效率下降,数据业务速率大幅降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编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编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提供一种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下面结合图1进行描述。
图1为本公开的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102~S108。
在步骤S102中,基站检测第一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作为第一BLER值。
基站可以按块(Block)向终端发送数据。基站可以使用块中的数据计算出一个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并随着该块一起发送到终端。终端根据收到的数据计算出一个CRC,并与接收到的CRC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相等,终端就认为成功地收到了正确的数据,并向基站回复一个ACK(确认)信息;如果二者不相等,终端就认为收到了错误的数据,并向发送端回复一个NACK(否认)信息。BLER值可以根据第一预设时间内的基站收到的ACK的块的数量、NACK的块的数量和DTX(非连续传输)的块的数量确定。基站可以周期性检测终端对应的BLER值,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104中,基站在第一BLER值低于目标值的情况下,根据BLER值将双卡双通终端下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并将第二MCS发送至双卡双通终端。
第二MCS对应的速率低于第一MCS对应的速率。标准中规定了多种MCS,每种MCS对应的速率不同,并且每种MCS对应设置调制方式,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标准,在此不再赘述。基站可以接收双卡双通终端上报的CQI,根据PC约束和ICIC(小区间干扰协调)约束以及第一BLER值对CQI进行调整,然后将CQI映射成为对应的MCS。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根据BLER值调整MCS的方法,不限于所举示例。终端上报CQI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基站根据BLER值确定第二MCS,该MCS与之前双卡双通终端下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第一MCS不同。基站可以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将第二MCS发送至双卡双通终端,终端接收到第二MCS之后可以查表得到调制方式和TBS(Transport Block Size,传输块大小),根据调制方式和TBS进行下行解调。
在步骤S106中,基站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和第一BLER值,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记录第一MCS,第二MCS,当前CQI。例如,基站第i-1次MCS的调整得到的是第一MCS,记为MCSi-1,第i次MCS的调整得到的是第二MCS,记为MCSi,i为正整数。当前CQI可以记为CQIi。基站检测第二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作为第二BLER值,可以记为BLERi,第一BLER值,可以记为BLERi-1。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长可以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基站确定第二预设时间内CQI的变化值,基站在第二预设时间内可能接收到双卡双通终端上报的CQI,确定与CQIi之间的变化值ΔCQI。基站还可以确定第一BLER值和第二BLER值的差值BLERi-1-BLERi,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可以是第一MCS对应的速率和第二MCS对应的速率的差值,也可以是第一MCS的索引与第二MCS的索引的差值,可以记为MCSi-1-MCSi
进一步,基站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CQI的变化值,第一BLER值和第二BLER值的差值,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例如,在CQI的变化值小于CQI阈值,第一BLER值和第二BLER值的差值小于BLER阈值,以及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大于MCS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影响程度低于预设程度。ΔCQI<ThCQI,表示信道质量变化很小,信道环境稳定,在ΔCQI<ThCQI的情况下,如果BLERi-1-BLERi<ThBLER,即BLER值下降很少,MCSi-1-MCSi>ThMCS,即MCS调整幅度很大,则表示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影响程度很小甚至无影响。
在步骤S108中,基站根据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在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影响程度低于预设程度的情况下,确定不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基站发现MCS调整对BLER没有明显的影响,则后续MCS调整不再根据BLER值,避免进一步影响双卡双通终端的数据业务的速率。
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基站检测到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低于目标值的情况下,会根据BLER值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第二MCS对应的速率低于第一MCS对应的速率。基站进一步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的变化,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从而基站可以根据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基站根据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可以确定调整MCS是否可以降低BLER值,从而确定BLER值的较低是否由于双卡双通终端业务并发导致的,如果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很低,则可以不再根据BLER值调整MCS,减少对业务速率的影响,避免导致编码效率下降,数据业务速率大幅降低。
下面结合图2描述本公开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
图2为本公开的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202~S220。
在步骤S202中,终端向基站发送能力上报信息,基站根据终端发送的能力上报信息,确定终端为双卡双通终端。
例如,基站可以通过UE Capability Enquiry(终端能力查询)字段请求验证终端的能力,终端可以通过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_r8字段响应请求,上报双卡双通能力。基站可以保存终端的双卡能力。
在步骤S204中,基站检测第一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作为第一BLER值。
在步骤S206中,基站判断第一BLER值是否低于目标值,如果是,则启动针对双卡双通终端的MCS调制机制,执行步骤S208。
在步骤S208中,基站根据BLER值将双卡双通终端下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并将第二MCS发送至双卡双通终端。
在步骤S210中,基站记录第一MCS,第二MCS,当前CQI。
基站可以在每次调整MCS时记录调整后的MCS,例如,基站第i-1次MCS的调整得到的是第一MCS,记为MCSi-1,第i次MCS的调整得到的是第二MCS,记为MCSi,i为正整数。当前CQI可以记为CQIi
在步骤S212中,基站检测第二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作为第二BLER值。
第二BLER值,可以记为BLERi,第一BLER值,可以记为BLERi-1
在步骤S214中,基站在CQI的变化值小于CQI阈值,第一BLER值和第二BLER值的差值小于BLER阈值,以及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大于MCS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低于预设程度。
ΔCQI<ThCQI,表示信道质量变化很小,信道环境稳定,在ΔCQI<ThCQI的情况下,如果BLERi-1-BLERi<ThBLER,即BLER值下降很少,MCSi-1-MCSi>ThMCS,即MCS调整幅度很大,则表示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影响程度很小甚至无影响。
在步骤S216中,基站针对该双卡双通终端进入特殊调度模式,确定不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基站将第一MCS作为初始值。
MCS的初始值回退到调整之前的MCS。
在步骤S218中,基站在下一次MCS的调整中,根据双卡双通终端上报的CQI值和第一MCS,确定第三MCS。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在下一次MCS的调整中,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当前上报的CQI值和上一次上报的CQI值,查询CQI与MCS的映射表,确定当前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和上一次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基站确定当前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和上一次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的差距,并根据该差距与第一MCS,确定第三MCS。
例如,双卡双通终端当前上报的CQI值和上一次上报的CQI值分别记为CQIi+1和CQIi。分别根据CQIi+1和CQIi查询CQI与MCS的映射表得到和/>进而得到第三MCS则可以表示为MCSi+1=MCSi-1+ΔMCS。如果MCSi+1超过预设门限值,则将MCSi+1设置为CQIi+1对应的最大/>基站可以通过DCI将第三MCS发送至终端。
在步骤S220中,基站持续检测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响应于BLER恢复到大于目标值,确定恢复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对MCS进行调整。
BLER恢复正常,小于目标值时,基站可以切换至正常的MCS调度模式。
上述实施例的方法针对双卡双通终端业务并发时的场景,提出一种BLER处于异常状态时的MCS调整模式。当下行BLER增加并超过目标值,基站降低MCS时,通过判断MCS降低对BLER的影响来调整MCS。在信道环境无明显变化,即CQI变化很小,MCS降低对BLER的无明显影响,基站则选择当前CQI所对应的MCS取值范围中较高的值来调度下行数据,后续调整MCS时不参考上一次的BLER,直至BLER恢复正常。
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解决了双卡双通终端业务并发时,BLER异常导致网络下行MCS判断不准确导致的速率下降的问题,能够使基站在双卡终端业务并发时合理的选择下行MCS,优化下行传输效率和提升数据性能。对基站的下行业务调度新增一个简单的判断逻辑即可有效的处理双卡双通终端业务并发时的异常场景,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基站,下面结合图3进行描述。
图3为本公开基站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基站30包括:检测模块302,调整模块304,影响确定模块306,控制模块308。
检测模块302,用于检测第一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误块率BLER值,作为第一BLER值。
调整模块304,用于在第一BLER值低于目标值的情况下,根据BLER值将双卡双通终端下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第一调制与编码策略MCS调整为第二MCS,并将第二MCS发送至双卡双通终端,其中,第二MCS对应的速率低于第一MCS对应的速率。
影响确定模块306,用于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和第一BLER值,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影响确定模块306用于记录第一MCS,第二MCS,当前信道质量指示CQI;检测第二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作为第二BLER值;确定第二预设时间内CQI的变化值,第一BLER值和第二BLER值的差值,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CQI的变化值,第一BLER值和第二BLER值的差值,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影响确定模块306用于在CQI的变化值小于CQI阈值,第一BLER值和第二BLER值的差值小于BLER阈值,以及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大于MCS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低于预设程度。
控制模块308,用于根据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8用于在确定将第一MCS调整为第二MCS对BLER影响程度低于预设程度的情况下,确定不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8还用于将第一MCS作为初始值,并在下一次MCS的调整中,根据双卡双通终端上报的CQI值和第一MCS,确定第三MCS。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8还用于在下一次MCS的调整中,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当前上报的CQI值和上一次上报的CQI值,查询CQI与MCS的映射表,确定当前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和上一次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确定当前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和上一次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的差距,并根据该差距与第一MCS,确定第三MCS。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302还用于持续检测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控制模块308还用于响应于BLER恢复到大于目标值,确定恢复根据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对MCS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30还包括:接收模块310,用于根据终端发送的能力上报信息,确定终端为双卡双通终端。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编码控制装置可各由各种计算设备或计算机系统来实现,下面结合图4以及图5进行描述。编码控制装置可以设置于基站中。
图4为本公开编码控制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装置40包括:存储器410以及耦接至该存储器410的处理器420,处理器420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410中的指令,执行本公开中任意一些实施例中的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
其中,存储器410例如可以包括系统存储器、固定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等。系统存储器例如存储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数据库以及其他程序等。
图5为本公开的编码控制装置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装置50包括:存储器510以及处理器520,分别与存储器410以及处理器420类似。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530、网络接口540、存储接口550等。这些接口530,540,550以及存储器510和处理器520之间例如可以通过总线560连接。其中,输入输出接口530为显示器、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输入输出设备提供连接接口。网络接口540为各种联网设备提供连接接口,例如可以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或者云端存储服务器等。存储接口550为SD卡、U盘等外置存储设备提供连接接口。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下面结合图6进行描述。
图6为本公开的通信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系统6包括:前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站30或者编码控制装置40/50;以及双卡双通终端62。
双卡双通终端62用于接收基站或编码控制装置发送的下行数据,并向基站或编码控制装置返回确认或否认消息;以及接收基站或编码控制装置发送的MCS,MCS包括第二MCS。
双卡双通终端62还用于向基站30或者编码控制装置40/50发送能力上报信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为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包括:
基站检测第一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误块率BLER值,作为第一BLER值;
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BLER值低于目标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BLER值将所述双卡双通终端下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第一调制与编码策略MCS调整为第二MCS,并将所述第二MCS发送至所述双卡双通终端,其中,所述第二MCS对应的速率低于所述第一MCS对应的速率;
所述基站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和所述第一BLER值,确定将所述第一MCS调整为所述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
所述基站根据将所述第一MCS调整为所述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根据所述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包括:所述基站在确定将所述第一MCS调整为所述第二MCS对BLER影响程度低于预设程度的情况下,确定不根据所述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基站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和所述第一BLER值,确定将所述第一MCS调整为所述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包括:
所述基站记录所述第一MCS,第二MCS,当前信道质量指示CQI;
所述基站检测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作为第二BLER值;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CQI的变化值,所述第一BLER值和所述第二BLER值的差值,所述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CQI的变化值,所述第一BLER值和所述第二BLER值的差值,所述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确定将所述第一MCS调整为所述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CQI的变化值,所述第一BLER值和所述第二BLER值的差值,所述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确定将所述第一MCS调整为所述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CQI的变化值小于CQI阈值,所述第一BLER值和所述第二BLER值的差值小于BLER阈值,以及所述第一MCS和第二MCS的差异大于MCS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将所述第一MCS调整为所述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低于预设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MCS作为初始值,并在下一次MCS的调整中,根据所述双卡双通终端上报的CQI值和所述第一MCS,确定第三MC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码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基站在下一次MCS的调整中,根据所述双卡双通终端上报的CQI值和所述第一MCS,确定第三MCS包括:
所述基站在下一次MCS的调整中,根据所述双卡双通终端当前上报的CQI值和上一次上报的CQI值,查询CQI与MCS的映射表,确定当前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和上一次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
所述基站确定当前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和上一次上报的CQI值对应的MCS的差距,并根据该差距与所述第一MCS,确定所述第三MC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基站持续检测所述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响应于所述BLER恢复到大于所述目标值,确定恢复根据所述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对MCS进行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终端发送的能力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终端为双卡双通终端。
8.一种基站,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预设时间内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误块率BLER值,作为第一BLER值;
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BLER值低于目标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BLER值将所述双卡双通终端下行数据传输对应的第一调制与编码策略MCS调整为第二MCS,并将所述第二MCS发送至所述双卡双通终端,其中,所述第二MCS对应的速率低于所述第一MCS对应的速率;
影响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双卡双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BLER值和所述第一BLER值,确定将所述第一MCS调整为所述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将所述第一MCS调整为所述第二MCS对BLER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根据所述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包括:在确定将所述第一MCS调整为所述第二MCS对BLER影响程度低于预设程度的情况下,确定不根据所述双卡双通终端对应的BLER值进行下一次MCS的调整。
9.一种编码控制装置,包括:
处理器;以及
耦接至所述处理器的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
10.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码控制装置;以及
双卡双通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基站或所述编码控制装置发送的下行数据,并向所述基站或所述编码控制装置返回确认或否认消息;以及接收基站或所述编码控制装置发送的MCS,所述MCS包括第二MCS。
CN202010611293.2A 2020-06-30 2020-06-30 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Active CN113873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1293.2A CN113873562B (zh) 2020-06-30 2020-06-30 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1293.2A CN113873562B (zh) 2020-06-30 2020-06-30 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3562A CN113873562A (zh) 2021-12-31
CN113873562B true CN113873562B (zh) 2023-12-22

Family

ID=78981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1293.2A Active CN113873562B (zh) 2020-06-30 2020-06-30 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356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8704A (zh) * 2012-12-28 2013-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调制编码方式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46244A (zh) * 2013-11-01 2014-01-29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3828279A (zh) * 2013-09-09 2014-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初传误块率目标值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WO2017088147A1 (zh) * 2015-11-26 2017-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方法和基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8704A (zh) * 2012-12-28 2013-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调制编码方式的方法和系统
CN103828279A (zh) * 2013-09-09 2014-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初传误块率目标值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3546244A (zh) * 2013-11-01 2014-01-29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WO2017088147A1 (zh) * 2015-11-26 2017-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方法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3562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40415B (zh) 一种终端及数据上报方法、服务器及数据接收方法
US789482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cellular network
IL26949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3133878A1 (en) Power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686040B2 (en) Adaptive modulation 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506994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active congestion detection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03828279A (zh) 下行初传误块率目标值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JP2016500494A (ja) 受信機の停止イベント後の修正されたアウターループ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4448569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2231454B1 (ko) 적응적 변조 및 코딩 방법 및 기지국
CN104468152A (zh) 一种网络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2804718A (zh) 网络切换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73562B (zh) 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WO2023116178A1 (zh) 无线侧网络根因定位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104571B1 (en)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data using a designated device
US9642092B2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depending on communication speed
US8942119B1 (en) Determining a burstiness profile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259381A1 (zh) 对lte系统消息的mib消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3055123B (zh) 盲检方法、系统以及终端
US10177929B1 (en)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data to multiple devices
CN103249068A (zh) 基于群组用户终端的下行链路质量检测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920021B (zh) 基于蜂窝链路聚合的链路优选方法
CN111130739B (zh) 空口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11151738A (ja) 端末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EP3962158A1 (en) Network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