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6244A -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6244A
CN103546244A CN201310532978.8A CN201310532978A CN103546244A CN 103546244 A CN103546244 A CN 103546244A CN 201310532978 A CN201310532978 A CN 201310532978A CN 103546244 A CN103546244 A CN 103546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cs
bler2
value
bler1
ma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329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6244B (zh
Inventor
俞锦
张艳欢
丁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329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462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46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6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6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6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根据UE当前的AMC状态,如果为正常状态,则执行正常流程,否则执行异常流程;正常流程包括判定是否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不需要则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相应的MCS基准值MCSinit,以及MCS调整值ΔMCS,确定MCS=MCSinit-ΔMCS;异常流程包括判定是否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不需要则根据大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2,当BLER2大于BLER2max时确定MCS=MCS-1,当BLER2小于BLER2min时确定MCS=MCS+1,其他情况下MCS不变,最后退出流程。并且判断AMC状态是否需要切换,以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式来确定MCS。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衡量系统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系统吞吐量。而决定系统吞吐量的因素包括:时频资源,信道质量,以及调制编码方式等。众所周知,无线通信发展到现在,时频资源已经非常有限。因此,要发展满足高数据速率要求,并且保证服务质量的通信系统,对时频资源的有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而选择合适的调制编码方式,是提高时频资源利用率的最直接方式。
自适应调制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的作用就是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调制编码方式。AMC的实现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根据信道质量,传输性能等会影响系统吞吐量的因素,来自适应地调整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我们希望AMC能够达到的效果为,当信道状态稳定时,MCS能够稳定,使得系统吞吐量达到能达到的最大值。当信道状态发送变化时,MCS能够根据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频率而改变。
在估计的信道质量非常准确的理想状态下,只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就能很好地进行MCS调整。然而,在实际传输中,并没有办法获得非常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实际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存在时延的,在信道状态快速变化的情况下,这样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是不能够保证选择的MCS最合适。因此,还需要结合能够直接反映传输性能的误块率(Block Error Ratio,BLER),来共同确定MCS。
现有的AMC方法主要分为三类:1.只根据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来确定MCS;2.根据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和BLER共同确定MCS调整;3.只根据BLER进行MCS调整。
第一种方法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只需要知道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就可以确定MCS,但是由于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存在时延并且精度受到限制,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度是不能够得到保证的。然而,MCS对信道状态信息非常敏感,在实际实现中一般不会采用这种对信道估计高度依赖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第一种方法存在的信道状态信息准确度有限的问题。通过引入BLER,由BLER和信道状态信息来共同确定MCS,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补偿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偏差。信道状态信息的作用与第一种方法相同,而BLER的作用就是对根据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MCS进行调整。这样如何采用BLER对MCS进行调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较为多见的方法为,确定BLER的上下两个门限,根据BLER与门限值的比较,直接对MCS进行调整。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性能更好,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由于BLER是一个统计量,这样直接的调整可能会引起短时间内吞吐量不必要的波动,而且对信道状态信息还是有较大的依赖性。
第三种方法则完全不依赖于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而是只通过BLER进行MCS调整。这种方式完全去掉了AMC对于信道状态估计的依赖性,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在UE数量较少,每个UE被频繁调度时,BLER和MCS相互作用,这种方法能够根据由于信道变化而导致的传输性能的影响,非常直接地进行MCS调整。但是在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数量较多的情况下,UE被调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就会导致BLER不能及时地反映信道变化对于传输性能的影响,这样进行的MCS调整会不及时,并且UE数目越多这种现象会越明显。
综上所述,上述方法一由于本身的缺陷,在实现中不能采用,方法二和方法三虽然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性能更好的AMC方法,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对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保证系统时频资源利用率的方法,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为提出一种AMC方法,能够提高时频资源利用率,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通过以下步骤确定MCS,
步骤1,根据UE当前的AMC状态,如果为正常状态,则进入步骤2执行正常流程,否则进入步骤4执行异常流程;
步骤2,根据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比较BLER1与相应最大值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快速调整方式为,如果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并退出流程;否则,进入步骤3;
步骤3,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相应的MCS基准值MCSinit,以及MCS调整值ΔMCS,确定MCS=MCSinit-ΔMCS,并退出流程;
步骤4,根据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比较BLER1与相应最大值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快速调整方式为,如果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并退出流程;否则,进入步骤5;
步骤5,根据大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2,将BLER2与相应最大值BLER2max和最小值BLER2min进行比较,当BLER2大于BLER2max时确定MCS=MCS-1,当BLER2小于BLER2min时确定MCS=MCS+1,其他情况下MCS不变,最后退出流程。
而且,所述AMC状态确定方式如下,
UE的AMC状态初始化时,默认是正常状态;
UE的AMC状态为正常状态时,由MCS调整值ΔMCS更新触发正常状态到异常状态的切换判断,判断方式为,当更新之后的MCS调整值ΔMCS大于设定的门限值时,则由正常状态切换到异常状态,否则保持正常状态;
UE的AMC状态为异常时,由信道状态信息更新触发异常状态到正常状态的切换判断,判断方式为,当更新之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MCS基准值MCSinit与异常流程所得的MCS的差值小于设定的相应门限值时,则由异常状态切换到正常状态,否则保持异常状态。
而且,所述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和大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2分别的滑动窗口长度为L1,L2,L1<L2,遗忘因子β1,β2与滑动窗口长度的关系为L1=β1/(1-β1),L2=β2/(1-β2),BLER1和BLER2由收到UE对应的ACK/NACK触发更新,ACK/NACK表示肯定确认或否定确认,更新根据如下公式进行,
Figure BDA0000406994140000031
所述MCS调整值ΔMCS是一个初始值为0的累积值,根据BLER2的目标值,以及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最大值Δmax、最小值Δmin;由BLER2的更新触发ΔMCS的更新,每次更新BLER2,根据BLER2的目标值以及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最大值Δmax、最小值Δmin实现ΔMCS的更新如下,
当BLER2大于或者等于BLER2目标值,计算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累积量Sum1,计算Δmax与BLER2连续大于或者等于BLER2目标值的次数的乘积Sum2,比较Sum1和Sum2的关系,如果Sum1大于Sum2,则ΔMCS=ΔMCS+1,否则ΔMCS不变;
当BLER2小于BLER2目标值,计算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累积量Sum1,计算Δmin与BLER2连续大于BLER2目标值的次数的乘积Sum2,如果Sum1小于Sum2,则ΔMCS=ΔMCS-1,否则ΔMCS不变。
而且,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由UE上报CQI触发,更新根据如下公式进行,
CQI=α·CQI+(1-α)CQIrep
其中,CQIrep表示UE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参数α取值范围为(0,1)。
本发明还相应提高了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包括MCS确定模块,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UE当前的AMC状态,如果为正常状态,则由正常状态MCS计算单元执行正常流程,由异常状态MCS计算单元执行异常流程;
正常状态MCS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比较BLER1与相应最大值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快速调整方式为,如果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并结束MCS获取;否则,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相应的MCS基准值MCSinit,以及MCS调整值ΔMCS,确定MCS=MCSinit-ΔMCS,并结束MCS获取;
异常状态MCS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比较BLER1与相应最大值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快速调整方式为,如果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并结束MCS获取;否则,根据大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2,将BLER2与相应最大值BLER2max和最小值BLER2min进行比较,当BLER2大于BLER2max时确定MCS=MCS-1,当BLER2小于BLER2min时确定MCS=MCS+1,其他情况下MCS不变,最后并结束MCS获取。
而且,设有AMC状态切换判断和存储模块,用于执行AMC状态确定,方式如下,UE的AMC状态初始化时,默认是正常状态;
UE的AMC状态为正常状态时,由MCS调整值ΔMCS更新触发正常状态到异常状态的切换判断,判断方式为,当更新之后的MCS调整值ΔMCS大于设定的相应门限值时,则由正常状态切换到异常状态,否则保持正常状态;
UE的AMC状态为异常时,由信道状态信息更新触发异常状态到正常状态的切换判断,判断方式为,当更新之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MCS基准值MCSinit与异常流程所得的MCS的差值小于设定的相应门限值时,则由异常状态切换到正常状态,否则保持异常状态。
而且,设有BLER统计及MCS调整值更新模块,用于统计得到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和大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2,以及获取MCS调整值ΔMCS,
所述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和大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2分别的滑动窗口长度为L1,L2,L1<L2,遗忘因子β1,β2与滑动窗口长度的关系为L1=β1/(1-β1),L2=β2/(1-β2),BLER1和BLER2由收到UE对应的ACK/NACK触发更新,ACK/NACK表示肯定确认或否定确认,更新根据如下公式进行,
如果收到ACK/NACK
Figure BDA0000406994140000051
所述MCS调整值ΔMCS是一个初始值为0的累积值,根据BLER2的目标值,以及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最大值Δmax、最小值Δmin;由BLER2的更新触发ΔMCS的更新,每次更新BLER2,根据BLER2的目标值以及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最大值Δmax、最小值Δmin实现ΔMCS的更新如下,
当BLER2大于或者等于BLER2目标值,计算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累积量Sum1,计算Δmax与BLER2连续大于或者等于BLER2目标值的次数的乘积Sum2,比较Sum1和Sum2的关系,如果Sum1大于Sum2,则ΔMCS=ΔMCS+1,否则ΔMCS不变;
当BLER2小于BLER2目标值,计算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累积量Sum1,计算Δmin与BLER2连续大于BLER2目标值的次数的乘积Sum2,如果Sum1小于Sum2,则ΔMCS=ΔMCS-1,否则ΔMCS不变。
而且,设有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UE上报的CQI更新信道状态信息,更新根据如下公式进行,
CQI=α·CQI+(1-α)CQIrep
其中,CQIrep表示UE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参数α取值范围为(0,1)。
本发明提出的AMC方法,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首先根据UE对应的AMC状态,确定是进入异常还是正常流程计算MCS,其次无论是进入正常还是异常流程都要根据小窗统计的BLER判断是否对MCS进行快速调整。如果需要进行快速调整,则直接对MCS进行调整,如果不需要进行快速调整,对于正常状态,则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和大窗统计的BLER确定MCS,而对于异常状态,则只根据大窗统计的BLER确定MCS。由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本发明全面地考虑了AMC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首先通过正常和异常状态的区分,对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性进行了判断。当信道状态信息不准确时,直接使用BLER确定MCS,这样避免了错误的信道估计,对系统吞吐量造成的影响。当信道状态信息较为准确时,除了使用信道信息之外,还使用BLER对信道估计结果进行修正。另外,在进行正常或者异常流程计算MCS之前,都通过小窗判断是否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这就避免了由于信道短时突变,MCS调整不及时,对系统吞吐量造成的影响。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提出的AMC方法,对于通信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了非常全面的考虑,可以很好地跟踪传输环境变化,稳定性比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提出的AMC方法总体实施思路阐述如下:根据估计的信道信息是否准确,对AMC定义了两种AMC状态:一种为正常状态,一种为异常状态。当估计的信道信息准确时,AMC处于正常状态。当估计的信道信息不准确时,AMC处于异常状态。可以设置状态标志位,通过查看状态标志位就可以确定当前的状态。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首先都需要根据短期的误块率(Block Error Ratio,BLER)判断是否需要快速下调MCS,如果需要调整则直接下调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如果判断之后不需要快速调整,则在正常状态下,UE对应的MCS根据估计的信道信息和BLER来确定;在异常状态下,UE对应的MCS只根据BLER确定。可以通过判断AMC状态是否需要切换,以自适应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式来确定MCS。
在LTE系统中,UE的下行数据是通过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下行共享信道)进行发送,而下行的MCS需要在基站端根据下行信道状态信息来确定,然后再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息)告知UE,UE根据MCS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下行的信道估计通过UE上报的CQI来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AMC方法,通过以下步骤确定MCS,
步骤1,根据UE当前的AMC状态,如果为正常状态,则进入步骤2执行正常流程,否则进入步骤4执行异常流程;
步骤2,根据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比较BLER1与相应最大值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快速调整方式为,如果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并退出流程;否则,进入步骤3;
步骤3,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相应的MCS基准值MCSinit,以及MCS调整值ΔMCS,确定MCS=MCSinit-ΔMCS,并退出流程;
步骤4,根据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比较BLER1与相应最大值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快速调整方式为,如果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并退出流程;否则,进入步骤5;
步骤5,根据大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2,将BLER2与相应最大值BLER2max和最小值BLER2min进行比较,当BLER2大于BLER2max时确定MCS=MCS-1,当BLER2小于BLER2min时确定MCS=MCS+1,其他情况下MCS不变,最后退出流程。
以上整体流程可在基站中根据系统的周期设定执行,例如每个TTI执行一次。其具体实施可采用软件模块化技术,如图2所示,相应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一共包括如下四个模块:1.MCS确定模块;2.BLER统计模块;3.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模块;4.AMC状态切换判断和存储模块。
MCS的以上计算流程主要是在模块1(MCS确定模块)中进行,但是在MCS确定模块中进行MCS计算时,需要读取另外三个模块中的数据。
相应地,MCS确定模块可进一步包括以下单元: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UE当前的AMC状态,如果为正常状态,则由正常状态MCS计算单元执行正常流程,由异常状态MCS计算单元执行异常流程;
正常状态MCS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比较BLER1与相应最大值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快速调整方式为,如果当前的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并且更新正常流程相关参数,并结束MCS获取;否则,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相应的MCS基准值MCSinit,以及MCS调整值ΔMCS,确定MCS=MCSinit-ΔMCS,并结束MCS获取;
异常状态MCS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比较BLER1与相应最大值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快速调整方式为,如果当前的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并且更新异常流程相关参数,并结束MCS获取;否则,根据大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2,将BLER2与相应最大值BLER2max和最小值BLER2min进行比较,当BLER2大于BLER2max时确定MCS=MCS-1,当BLER2小于BLER2min时确定MCS=MCS+1,其他情况下MCS不变,最后并结束MCS获取。
其中,还可将对MCS进行快速调整的工作独立出来作为MCS快速调整单元。
其他三个模块的作用分别为:
模块2、BLER统计及MCS调整值更新模块:用于统计窗长分别为L1,L2(L1<L2)的BLER1和BLER2,遗忘因子β1,β2与窗长的关系为L1=β1/(1-β1),L2=β2/(1-β2),BLER1和BLER2的更新由收到UE对应的ACK/NACK触发,ACK/NACK表示肯定确认或否定确认,具体根据如下公式进行:
Figure BDA0000406994140000081
Figure BDA0000406994140000082
此外,因为在正常状态下,还需要处理MCS调整值ΔMCS的更新,此模块也负责进行更新ΔMCS,ΔMCS的更新判断由BLER2的更新触发;
具体实施时,用于BLER1统计的小滑动窗口的窗长L1、用于BLER2统计的大滑动窗口的窗长L2可预先通过系统测试,根据配置不同的窗长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对比确定。
模块3、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UE上报的CQI,更新信道状态信息。
当UE上报CQI时,信道状态信息的更新,由UE上报CQI触发,具体更新如下:
CQI=α·CQI+(1-α)CQIrep
其中CQIrep表示UE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UE不上报的时候不需要更新状态信息,参数α取值范围为(0,1),建议取值为0.9;
模块4、AMC状态切换判断和存储模块:当UE的AMC处于正常状态,AMC状态切换由MCS调整值ΔMCS的更新触发,判断是否需要由正常切换到异常,其他时刻维持原状态不变;当UE的AMC处于异常状态时,AMC状态切换由CQI上报后信道状态信息的更新触发,判断是否需要由异常切换为正常,其他时刻维持原状态不变。
由以上各模块的功能介绍可知,MCS计算的主要流程在模块1中完成,但是模块1中MCS计算的流程需要依赖模块2,模块3,以及模块4提供的参数。模块2,模块3,中参数的更新和储存相互独立,参数更新的触发条件也不同。而模块4中参数的更新,则根据当前AMC状态,参数更新的触发条件,依赖于模块1或者模块3。具体实施时,各模块可并行实现各自流程,MCS确定时根据需求调用当前结果即可,为便于实施参考起见,下面基于模块介绍MCS确定的具体工作步骤,如图1所示:
步骤1,从模块4中读取UE当前的AMC状态,如果为正常状态,则进入步骤2,否则进入步骤4;
该步骤1,需要读取UE当前的AMC状态,模块4中AMC状态切换判断和存储包括下列具体操作内容:
UE的AMC状态初始化时,默认是正常状态;
UE的AMC状态为正常状态时,如果不发生状态切换会一直维持在正常状态。当模块2中的MCS调整值ΔMCS更新时,会触发正常状态到异常状态的切换判断,当更新之后的MCS调整值ΔMCS大于设定的门限值时,则由正常状态切换到异常状态,否则保持异常状态。门限值可预先通过系统测试确定。
UE的AMC状态为异常时,如果不发生状态切换会一直维持在异常状态。当模块3中的信道状态信息更新时,会触发异常状态到正常状态的切换判断,当更新之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MCS基准值MCSinit与根据异常流程计算出来的MCS的差值小于设定的相应门限值时,则由异常状态切换到正常状态,否则保持异常状态。可采用最近一次执行异常流程计算所得MCS,门限值可预先通过系统测试确定。
步骤2,从模块2中读取当前的BLER1,比较BLER1与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调整,具体的调整方式为,如果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实现MCS确定并退出流程;否则,进入步骤3;
一般最小值可参考3gpp协议规定,最小值为0。
该步骤2,需要读取BLER1,模块2中BLER1的更新具体为:
当收到UE上报的ACK/NACK,进行如下更新:
Figure BDA0000406994140000091
如果没有收到ACK/NACK,则保持不变。
具体实施时,BLER1的最大值BLER1max可预先通过系统测试确定当开始出现大量解码错误时的BLER得到,具体实现为现有技术。
步骤3,从模块3中读取当前信道状态信息,确定MCS基准值MCSinit,从模块2中读取MCS调整值ΔMCS,按照MCS=MCSinit-ΔMCS确定MCS,并退出流程;
确定MCSinit的实现方式可为,预先根据对多种终端的系统测试,得到信道状态信息与MCS之间映射表,这样每次获得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之后,可查表得到MCSinit。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系统测试,设定不同的信道状态,对MCS进行调整,直到选出最合适的MCS,以此来确定信道状态与最合适的MCS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映射表,具体实现为现有技术。
该步骤3,需要读取当前信道状态信息,模块3中信道状态信息的更新具体为:
当UE上报CQI时,信道状态信息的更新,由UE上报CQI触发,具体更新如下:
CQI=α·CQI+(1-α)CQIrep
其中CQIrep表示UE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UE不上报的时候信道状态信息保持不变。
该步骤3,需要读取MCS调整值,模块2中MCS调整值的更新具体为:
ΔMCS是一个初始值为0的累积值,ΔMCS的更新由BLER2的更新触发。每次更新BLER2,都根据BLER2与目标值的关系,计算两个值,以BLER2大于或者等于BLER2目标值为例,一个是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累积量Sum1,另一个则是Δmax与BLER2连续大于或者等于BLER2目标值的次数的乘积Sum2,比较Sum1和Sum2的关系,如果Sum1大于Sum2,则ΔMCS=ΔMCS+1,否则ΔMCS不变。例如BLER2目标值为10%,当前BLER2为10%,连续收到两次NACK后,使得BLER2连续两次都大于10%,那这个次数就是2,再与Δmax相乘得到Sum2。当BLER2小于BLER2目标时与此类似,不同之处就在于用Δmin代替Δmax,调整方式为ΔMCS=ΔMCS-1。即当BLER2小于BLER2目标值,计算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累积量Sum1,计算Δmin与BLER2连续大于BLER2目标值的次数的乘积Sum2,如果Sum1小于Sum2,则ΔMCS=ΔMCS-1,否则ΔMCS不变。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最大值Δmax和最小值Δmin,可根据系统测试,在一定的信道条件下,选择出最合适的MCS之后,将MCS向上或者向下调整,统计BLER的变化范围来确定。
步骤4,从模块2中读取当前的BLER1,比较BLER1与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调整,具体的调整方式为,如果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实现MCS确定并退出流程;否则,进入步骤5;
步骤5,从模块2中读取当前的BLER2,将BLER2与BLER2max和BLER2min进行比较。当BLER2大于BLER2max时MCS=MCS-1,当BLER2小于BLER2min时MCS=MCS+1,其他情况下MCS不变,实现确定MCS并退出流程。
该步骤5,需要读取BLER2,模块2中BLER2的更新具体为:
当收到UE上报的ACK/NACK,进行如下更新:
Figure BDA0000406994140000101
如果没有收到ACK/NACK,则保持不变。
BLER2的计算与BLER1的计算除了统计窗长不同之外,其他实现相同。具体实施时,BLER2的计算与BLER1的计算都是由同一个ACK/NACK触发的,HARQ取值相同。BLER1的最大值BLER1max和最小值BLER2min同样可预先通过系统测试确定。
本发明的上述实例仅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都可轻易想到其变化和替换,因此本发明保护范围都应涵盖在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确定MCS,
步骤1,根据UE当前的AMC状态,如果为正常状态,则进入步骤2执行正常流程,否则进入步骤4执行异常流程;
步骤2,根据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比较BLER1与相应最大值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快速调整方式为,如果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并退出流程;否则,进入步骤3;
步骤3,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相应的MCS基准值MCSinit,以及MCS调整值ΔMCS,确定MCS=MCSinit-ΔMCS,并退出流程;
步骤4,根据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比较BLER1与相应最大值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快速调整方式为,如果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并退出流程;否则,进入步骤5;
步骤5,根据大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2,将BLER2与相应最大值BLER2max和最小值BLER2min进行比较,当BLER2大于BLER2max时确定MCS=MCS-1,当BLER2小于BLER2min时确定MCS=MCS+1,其他情况下MCS不变,最后退出流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MC状态确定方式如下,UE的AMC状态初始化时,默认是正常状态;
UE的AMC状态为正常状态时,由MCS调整值ΔMCS更新触发正常状态到异常状态的切换判断,判断方式为,当更新之后的MCS调整值ΔMCS大于设定的门限值时,则由正常状态切换到异常状态,否则保持正常状态;
UE的AMC状态为异常时,由信道状态信息更新触发异常状态到正常状态的切换判断,判断方式为,当更新之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MCS基准值MCSinit与异常流程所得的MCS的差值小于设定的相应门限值时,则由异常状态切换到正常状态,否则保持异常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和大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2分别的滑动窗口长度为L1,L2,L1<L2,遗忘因子β1,β2与滑动窗口长度的关系为L1=β1/(1-β1),L2=β2/(1-β2),BLER1和BLER2由收到UE对应的ACK/NACK触发更新,ACK/NACK表示肯定确认或否定确认,更新根据如下公式进行,
Figure FDA0000406994130000021
Figure FDA0000406994130000022
所述MCS调整值ΔMCS是一个初始值为0的累积值,根据BLER2的目标值,以及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最大值Δmax、最小值Δmin;由BLER2的更新触发ΔMCS的更新,每次更新BLER2,根据BLER2的目标值以及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最大值Δmax、最小值Δmin实现ΔMCS的更新如下,
当BLER2大于或者等于BLER2目标值,计算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累积量Sum1,计算Δmax与BLER2连续大于或者等于BLER2目标值的次数的乘积Sum2,比较Sum1和Sum2的关系,如果Sum1大于Sum2,则ΔMCS=ΔMCS+1,否则ΔMCS不变;
当BLER2小于BLER2目标值,计算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累积量Sum1,计算Δmin与BLER2连续大于BLER2目标值的次数的乘积Sum2,如果Sum1小于Sum2,则ΔMCS=ΔMCS-1,否则ΔMCS不变。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由UE上报CQI触发,更新根据如下公式进行,
CQI=α·CQI+(1-α)CQIrep
其中,CQIrep表示UE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参数α取值范围为(0,1)。
5.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MCS确定模块,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UE当前的AMC状态,如果为正常状态,则由正常状态MCS计算单元执行正常流程,由异常状态MCS计算单元执行异常流程;
正常状态MCS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比较BLER1与相应最大值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快速调整方式为,如果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并结束MCS获取;否则,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相应的MCS基准值MCSinit,以及MCS调整值ΔMCS,确定MCS=MCSinit-ΔMCS,并结束MCS获取;
异常状态MCS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比较BLER1与相应最大值BLER1max大小,如果统计的BLER1大于BLER1max,则判定需要对MCS进行快速调整,快速调整方式为,如果MCS不是最小值,则将MCS调整为MCS-1,并结束MCS获取;否则,根据大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2,将BLER2与相应最大值BLER2max和最小值BLER2min进行比较,当BLER2大于BLER2max时确定MCS=MCS-1,当BLER2小于BLER2min时确定MCS=MCS+1,其他情况下MCS不变,最后并结束MCS获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AMC状态切换判断和存储模块,用于执行AMC状态确定,方式如下,
UE的AMC状态初始化时,默认是正常状态;
UE的AMC状态为正常状态时,由MCS调整值ΔMCS更新触发正常状态到异常状态的切换判断,判断方式为,当更新之后的MCS调整值ΔMCS大于设定的相应门限值时,则由正常状态切换到异常状态,否则保持正常状态;
UE的AMC状态为异常时,由信道状态信息更新触发异常状态到正常状态的切换判断,判断方式为,当更新之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MCS基准值MCSinit与异常流程所得的MCS的差值小于设定的相应门限值时,则由异常状态切换到正常状态,否则保持异常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BLER统计及MCS调整值更新模块,用于统计得到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和大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2,以及获取MCS调整值ΔMCS,
所述小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1和大滑动窗口统计的误块率BLER2分别的滑动窗口长度为L1,L2,L1<L2,遗忘因子β1,β2与滑动窗口长度的关系为L1=β1/(1-β1),L2=β2/(1-β2),BLER1和BLER2由收到UE对应的ACK/NACK触发更新,ACK/NACK表示肯定确认或否定确认,更新根据如下公式进行,
如果收到ACK/NACK
Figure FDA0000406994130000031
所述MCS调整值ΔMCS是一个初始值为0的累积值,根据BLER2的目标值,以及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最大值Δmax、最小值Δmin;由BLER2的更新触发ΔMCS的更新,每次更新BLER2,根据BLER2的目标值以及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最大值Δmax、最小值Δmin实现ΔMCS的更新如下,
当BLER2大于或者等于BLER2目标值,计算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累积量Sum1,计算Δmax与BLER2连续大于或者等于BLER2目标值的次数的乘积Sum2,比较Sum1和Sum2的关系,如果Sum1大于Sum2,则ΔMCS=ΔMCS+1,否则ΔMCS不变;
当BLER2小于BLER2目标值,计算BLER2与目标值差值的累积量Sum1,计算Δmin与BLER2连续大于BLER2目标值的次数的乘积Sum2,如果Sum1小于Sum2,则ΔMCS=ΔMCS-1,否则ΔMCS不变。
8.如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UE上报的CQI更新信道状态信息,更新根据如下公式进行,
CQI=α·CQI+(1-α)CQIrep
其中,CQIrep表示UE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参数α取值范围为(0,1)。
CN201310532978.8A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546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2978.8A CN103546244B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2978.8A CN103546244B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6244A true CN103546244A (zh) 2014-01-29
CN103546244B CN103546244B (zh) 2016-08-17

Family

ID=49969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2978.8A Active CN103546244B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46244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2639A (zh) * 2014-06-13 2014-10-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双参数自适应调制方法
CN106550392A (zh) * 2015-09-23 2017-03-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周期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973411A (zh) * 2017-05-27 2017-07-21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lte系统切换过程中的流量控制方法
CN108337068A (zh) * 2018-01-17 2018-07-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及相关产品
WO2018171603A1 (zh) * 2017-03-22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2583519A (zh) * 2019-09-10 202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自适应调整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73562A (zh) * 2020-06-30 2021-12-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WO2022121979A1 (zh) * 2020-12-09 2022-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内环值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23001160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7461A (zh) * 2007-12-10 2008-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门限值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51533A (zh) * 2009-08-27 2010-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制编码方式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2281119A (zh) * 2010-06-12 201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链路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基站
CN102377513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242909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7461A (zh) * 2007-12-10 2008-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门限值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51533A (zh) * 2009-08-27 2010-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制编码方式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2281119A (zh) * 2010-06-12 201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链路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基站
WO2011153729A1 (zh) * 2010-06-12 2011-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链路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基站
CN102377513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242909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2639B (zh) * 2014-06-13 2017-10-1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双参数自适应调制方法
CN104092639A (zh) * 2014-06-13 2014-10-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双参数自适应调制方法
CN106550392B (zh) * 2015-09-23 2020-09-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周期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550392A (zh) * 2015-09-23 2017-03-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周期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WO2018171603A1 (zh) * 2017-03-22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631972A (zh) * 2017-03-22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631972B (zh) * 2017-03-22 202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973411A (zh) * 2017-05-27 2017-07-21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lte系统切换过程中的流量控制方法
CN106973411B (zh) * 2017-05-27 2020-04-1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lte系统切换过程中的流量控制方法
CN108337068A (zh) * 2018-01-17 2018-07-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及相关产品
CN108337068B (zh) * 2018-01-17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及相关产品
CN112583519A (zh) * 2019-09-10 202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自适应调整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583519B (zh) * 2019-09-10 202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自适应调整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73562A (zh) * 2020-06-30 2021-12-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CN113873562B (zh) * 2020-06-30 2023-12-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双卡双通终端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WO2022121979A1 (zh) * 2020-12-09 2022-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内环值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23001160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6244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6244A (zh)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US20100157829A1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improved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KR101024052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용 채널 품질 지표 테이블 구축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761108B2 (en) Table based link adap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s with one codeword
CN101133587A (zh) 基于cqi时期的hsdpa参数调整
US2014029389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election (mcs) level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00015125A1 (en) Methods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network nod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computer programs
CN101635588B (zh)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WO2010076630A1 (en) Uplink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reduc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70717B (zh) 一种lte系统不同下行传输模式间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JP2011507387A (ja) 適応チャネル品質値に基づいた変調及び符号化方式の選択方法
US9686040B2 (en) Adaptive modulation 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534804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JP2010521827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チャネル品質を報告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2281119A (zh) 一种上行链路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基站
CN101621829B (zh)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符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US84328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the number of code words and power
CN103051430A (zh) 一种调整调制编码方案的方法及基站
CN105228234A (zh) 干扰控制方法和设备、基站
WO2010005988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ace-time power control for mimo transmissions
CN101674654A (zh) Pdcch信道编码率调整方法和演进基站
CN102611521B (zh)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调整方法
Delgado et al. Fast convergence outer loop link adaptation with infrequent updates in steady state
CN102377513A (zh)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23676B (zh) 一种调制方式控制方法、装置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074, No. 88, postal academy road, Hongshan District, Hubei, Wuhan

Patentee after: Wuh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74, No. 88, postal academy road, Hongshan District, Hubei, Wuhan

Patentee before: Wuhan Inst. of Post & Telecom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