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4031A - 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4031A
CN115694031A CN202210836996.4A CN202210836996A CN115694031A CN 115694031 A CN115694031 A CN 115694031A CN 202210836996 A CN202210836996 A CN 202210836996A CN 115694031 A CN115694031 A CN 115694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holding
hole
bus
hol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69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柏田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94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40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汇流条的位置偏离的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汇流条模块(94)具备在第1方向(X)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在第2方向(Y)上排列配置的汇流条(10、20、30、40)、和将汇流条覆盖的保持构件(50)。汇流条分别具有在第1方向延伸的第1连接部(11、21、31)、在第3方向(Z)延伸的第2连接部(12、22、32)、以及在第1连接部与第2连接部之间在第2方向延伸的中间部。保持构件具有第1保持部(51)和第2保持部(56),第1保持部将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覆盖并且夹在第1汇流条与第2汇流条之间,第2保持部将第1保持部及第3汇流条覆盖。第3汇流条抵接于第1保持部。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使用于旋转电机用的定子的汇流条单元。该汇流条单元具有与定子的线圈电连接的汇流条、和保持汇流条的树脂制的保持构件。
线圈由第1相线圈、第2相线圈以及第3相线圈这三个相线圈构成。
汇流条具有与第1相线圈连接的第1汇流条、与第2相线圈连接的第2汇流条、与第3相线圈连接的第3汇流条、以及与线圈的中性线连接的中性线汇流条。
保持构件一体地保持第1汇流条、第2汇流条、第3汇流条以及中性线汇流条。
这样的汇流条单元通过以在将保持构件成型的成型模具内嵌入各汇流条的状态向由该成型模具和各汇流条形成的腔内填充熔融树脂而成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678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这样的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单元(以下为汇流条模块)中,通过保持构件夹在各汇流条间,从而汇流条彼此绝缘。但是,在汇流条彼此之间的间隙的截面积小的情况下,熔融树脂难以在该间隙流动。由此,在腔中隔着汇流条与上述间隙相反的一侧的流路的截面积与该间隙的截面积相比大的情况下,在该间隙流动的熔融树脂的流动压力和在该流路流动的熔融树脂的流动压力产生差。因此,有如下问题:由于这样的压力差,汇流条容易偏离正规的位置。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汇流条的位置偏离的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与构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线圈电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具备多个汇流条和保持构件,在将所述旋转电机的轴线方向、周向以及径向分别设为第1方向、第2方向以及第3方向时,所述多个汇流条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配置,所述保持构件利用电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将所述多个汇流条覆盖,所述多个汇流条包括第1汇流条、第2汇流条以及第3汇流条,所述第1汇流条、所述第2汇流条以及所述第3汇流条分别具有:第1连接部,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与电源电连接;第2连接部,在所述第3方向延伸,并且将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向所述定子供应;以及中间部,在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在所述第2方向延伸,所述保持构件具有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所述第1保持部将所述第1汇流条及所述第2汇流条覆盖,并且介于所述第1汇流条与所述第2汇流条之间,所述第2保持部将所述第1保持部及所述第3汇流条覆盖,所述第3汇流条抵接于所述第1保持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汇流条的位置偏离。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的一实施方式示出装配于定子的汇流条模块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汇流条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的汇流条模块的仰视图。
图4是对图1的汇流条模块示出第1汇流条及第2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5是对图1的汇流条模块示出第3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6是对图1的汇流条模块示出第4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7是对图1的汇流条模块示出初级模制体的立体图。
图8是对图1的汇流条模块示出初级模制体的仰视图。
图9是对图1的汇流条模块示出在第1成型模具的腔内填充有熔融树脂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对图1的汇流条模块将初级模制体、第3汇流条以及第4汇流条分解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对图1的汇流条模块示出在初级模制体装配有第3汇流条及第4汇流条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对图1的汇流条模块示出在初级模制体装配有第3汇流条及第4汇流条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3是对图1的汇流条模块示出在第2成型模具的腔内填充有熔融树脂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对图1的汇流条模块示出在第2成型模具的腔内填充有熔融树脂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
[1]与构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线圈电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具备多个汇流条和保持构件,在将所述旋转电机的轴线方向、周向以及径向分别设为第1方向、第2方向以及第3方向时,所述多个汇流条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配置,所述保持构件利用电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将所述多个汇流条覆盖,所述多个汇流条包括第1汇流条、第2汇流条以及第3汇流条,所述第1汇流条、所述第2汇流条以及所述第3汇流条分别具有:第1连接部,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与电源电连接;第2连接部,在所述第3方向延伸,并且将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向所述定子供应;以及中间部,在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在所述第2方向延伸,所述保持构件具有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所述第1保持部将所述第1汇流条及所述第2汇流条覆盖,并且夹在所述第1汇流条与所述第2汇流条之间,所述第2保持部将所述第1保持部及所述第3汇流条覆盖,所述第3汇流条抵接于所述第1保持部。
根据该构成,首先,在将第1汇流条及第2汇流条嵌入到第1成型模具的状态下,在第1成型模具的腔内填充熔融树脂,由此形成由第1汇流条、第2汇流条以及第1保持部构成的初级模制体。此时,与在将第1汇流条、第2汇流条以及第3汇流条嵌入到成型模具的状态下在成型模具的腔内填充熔融树脂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汇流条彼此之间的间隔。由此,可抑制熔融树脂的流动压力产生差。因此,可抑制第1汇流条及第2汇流条的位置偏离。
接着,在将初级模制体及第3汇流条嵌入到第2成型模具的状态下,在第2成型模具的腔内填充熔融树脂,由此形成由初级模制体、第3汇流条以及第2保持部构成的二级模制体。此时,第3汇流条抵接于第1保持部,因此在第3汇流条与第1保持部之间没有间隙。因此,熔融树脂不在第3汇流条与第1保持部之间流动。由此,与以在第3汇流条与第1保持部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填充熔融树脂的情况相比,可抑制第3汇流条的位置偏离。
因此,能够抑制汇流条的位置偏离。
[2]优选的是,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中间部是在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板状,所述第1保持部具有基座部和突起,所述基座部具有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第1连接部及所述中间部中至少一方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端面抵接的抵接面,在所述抵接面的所述第3方向的两侧分别从所述基座部突出有所述突起,所述突起夹持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第1连接部及所述中间部中至少一方。
根据该构成,利用突起限制如下:在形成二级模制体时,由于熔融树脂的流动压力,在第3方向上,第3汇流条相对于第1保持部、即初级模制体相对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3汇流条的位置偏离。
[3]优选的是,所述第1汇流条、所述第2汇流条以及所述第3汇流条中至少一个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贯穿的贯穿孔,所述保持构件具有与所述贯穿孔在所述第1方向上连通的连通孔。
例如,在第1汇流条及第2汇流条具有贯穿孔,第1保持部具有与这些贯穿孔分别连通的连通孔的构成中,能够采用以下制造方法。即,在第1成型模具合模时,在第1汇流条及第2汇流条各自的贯穿孔中插通定位用的销。在该状态下,将熔融树脂填充到第1成型模具的腔内。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第1汇流条及第2汇流条的位置偏离。此时,在第1保持部形成与贯穿孔各自连通的连通孔。
另外,例如在第3汇流条具有贯穿孔,第2保持部具有与该贯穿孔连通的连通孔的构成中,能够采用以下制造方法。即,在第2成型模具合模时,在第3汇流条的贯穿孔中插通定位用的销。在该状态下,将熔融树脂填充到第2成型模具的腔内。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第3汇流条的位置偏离。此时,在第2保持部形成与贯穿孔连通的连通孔。
因此,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第1汇流条、第2汇流条以及第3汇流条中至少一个的位置偏离。
[4]优选的是,所述第1汇流条、所述第2汇流条以及所述第3汇流条分别具有所述贯穿孔。
根据该构成,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第1汇流条、第2汇流条以及第3汇流条的位置偏离。
[5]优选的是,所述连通孔具有形成于所述第1保持部的第1孔和形成于所述第2保持部的第2孔,所述第2孔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1孔连通。
在形成于第2保持部的第2孔与形成于第1保持部的第1孔连通的构成中,能够采用以下的制造方法。即,在第2成型模具合模时,在设置于构成初级模制体的第1汇流条及第2汇流条中至少一方的贯穿孔及与该贯穿孔连通的第1孔中插通定位用的销。因此,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将在形成初级模制体时使用的贯穿孔及形成于第1保持部的第1孔利用于形成二级模制体时。
[6]优选的是,所述多个汇流条包括与所述线圈的中性线电连接的第4汇流条,所述第1保持部具备具基座部,所述基座部有第1抵接面和第2抵接面,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第1连接部及所述中间部中至少一方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端面抵接于所述第1抵接面,所述第2抵接面在所述第1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1抵接面相反的一侧,并且所述第4汇流条抵接于所述第2抵接面,所述第2保持部将所述第4汇流条覆盖。
根据该构成,在将初级模制体、第3汇流条以及第4汇流条嵌入到第2成型模具的状态下,通过在第2成型模具的腔内填充熔融树脂,从而形成由初级模制体、第3汇流条、第4汇流条以及第2保持部构成的二级模制体。此时,第4汇流条抵接于第1保持部,因此在第4汇流条与第1保持部之间没有间隙。因此,熔融树脂不在第4汇流条与第1保持部之间流动。由此,与以在第4汇流条与第1保持部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填充熔融树脂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第4汇流条的位置偏离。
[7]优选的是,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第1连接部在所述第2方向及所述第3方向双方,位于所述第1汇流条的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汇流条的所述第1连接部之间,所述第1保持部将所述第1汇流条及所述第2汇流条双方的所述第1连接部覆盖,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中间部从所述第1连接部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延伸,所述第3汇流条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第1连接部的基端向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中间部相反的一侧延伸,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中间部在所述第3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1保持部中将所述第1汇流条及所述第2汇流条的任一方覆盖的部分,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第3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1保持部中将所述第1汇流条及所述第2汇流条的另一方覆盖的部分。
根据该构成,在第1汇流条及第2汇流条双方的第1连接部与第3汇流条的中间部及延伸部之间夹着第1保持部。因此,第1汇流条及第2汇流条和第3汇流条电绝缘。
另外,利用第1保持部中将第1汇流条及第2汇流条双方的第1连接部覆盖的部分限制如下:在形成二级模制体时,由于熔融树脂的流动压力,在第3方向上,第3汇流条相对于第1保持部、即初级模制体相对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汇流条的位置偏离。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的具体例。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构成的一部分放大或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本说明书中的“正交”不仅包括严格为正交的情况,也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大致正交的情况。
<汇流条模块94的整体构成>
如图1至图3所示,汇流条模块94使用于例如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中的电动发电机等的旋转电机90。
旋转电机90由筒状的定子91和配置于定子91的径向内侧的转子(省略图示)构成,定子91具备形成有多个槽(省略图示)的定子芯92及插入到该槽的线圈9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90由3相交流来驱动。线圈93由与3相(U相、V相以及W相)分别对应的三个相线圈构成。
汇流条模块94配置于定子91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并且与线圈93电连接。
此外,以后将旋转电机90的轴线方向、周向以及径向分别设为第1方向X、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进行说明。
另外,在第1方向X上,将针对定子91配置汇流条模块94侧设为第1方向一侧X1,将其相反侧设为第1方向另一侧X2进行说明。
另外,在第3方向Z上,将旋转电机90的中心轴线侧设为第3方向内侧Z1,将其相反侧设为第3方向外侧Z2进行说明。
汇流条模块94具备与线圈93电连接的第1汇流条10、第2汇流条20、第3汇流条30以及第4汇流条40、将各汇流条10、20、30、40覆盖的保持构件50、以及温度传感器80。
温度传感器80通过检测与线圈93电连接的汇流条的温度而探测线圈93的温度,具备温度探测部81和从温度探测部81延伸的电线82。在温度探测部81设置有例如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80设置于汇流条模块94的第2方向Y的一侧的端部。
接着,对汇流条模块94的各构成详细地说明。
<第1汇流条10、第2汇流条20的构成>
如图4所示,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利用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形成。
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从第2方向Y的另一侧朝向一侧依次配置。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在第2方向Y上隔开间隔地排列。
此外,以后,在第2方向Y上,将第2汇流条20相对于第1汇流条10所处位置侧设为第2方向一侧Y1,将其相反侧设为第2方向另一侧Y2进行说明。
汇流条10、20具有与未图示的电源电连接的第1连接部11、21、和将来自该电源的电力向定子91供应的第2连接部12、22。
另外,汇流条10、20具有在第1连接部11、21与第2连接部12、22之间在第2方向Y延伸的中间部13、23。
中间部13、23的第2方向另一侧Y2的端部13a、23a的顶端弯折而向第3方向内侧Z1延伸。
第1连接部11、21设置于中间部13、23的第2方向一侧Y1的端部。第1连接部11、21从中间部13、23的上述端部的第3方向内侧Z1的端面突出,并且顶端立起而向第1方向一侧X1延伸。第1连接部11、21是在第1方向X、和与第1方向X及第3方向Z双方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板状。
第2连接部12、22从中间部13、23的端部13a、23a向第3方向Z延伸。第2连接部12、22具有在第3方向Z上位于端部13a、23a侧的平板状的平板部12a、22a、和位于顶端侧的棒状的端子部12b、22b。端子部12b、22b从平板部12a、22a的第3方向内侧Z1的端面中位于最靠第2方向另一侧Y2的部分突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部12b是与线圈93中与U相对应的线圈的动力线(省略图示)连接的部分。另外,端子部22b是与线圈93中与W相对应的线圈的动力线(省略图示)连接的部分。
在平板部12a、22a分别设置有在第1方向X贯穿的贯穿孔14、24。
<第3汇流条30的构成>
如图5所示,第3汇流条30利用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形成。
第3汇流条30具有与未图示的电源电连接的第1连接部31、和将来自该电源的电力向定子91供应的第2连接部32。
另外,第3汇流条30具有在第1连接部31与第2连接部32之间在第2方向Y延伸的中间部33、和从第1连接部31在第2方向Y上向与中间部33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35。
第1连接部31是在第1方向X、和与第1方向X及第3方向Z双方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板状。
中间部33从第1连接部31的第2方向一侧Y1的端面中位于最靠第1方向另一侧X2的部分向第2方向Y延伸。中间部33的第2方向一侧Y1的端部33a向第1方向另一侧X2弯折,并且顶端向第3方向内侧Z1延伸。
第2连接部32从中间部33的端部33a向第3方向内侧Z1延伸。第2连接部32具有在第3方向Z上位于端部33a侧的平板状的平板部32a、和位于顶端侧的棒状的端子部32b。端子部32b从平板部32a的第3方向内侧Z1的端面中位于最靠第2方向另一侧Y2的部分突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部32b是与线圈93中与V相对应的线圈的动力线(省略图示)连接的部分。
在平板部32a设置有在第1方向X贯穿的贯穿孔34。
延伸部35从第1连接部31的第2方向另一侧Y2的端面中位于最靠第1方向另一侧X2的部分向第2方向Y延伸。延伸部35的第2方向另一侧Y2的端部35a向第1方向另一侧X2弯折,并且顶端向第3方向外侧Z2延伸。
<第4汇流条40的构成>
如图6所示,第4汇流条40利用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形成。
第4汇流条40形成线圈93的中性点,具有在第2方向Y延伸的主体部41、和从主体部41突出并且与线圈93的中性线(省略图示)连接的三个第3连接部43A、43B、43C。
在主体部41的第2方向一侧Y1的端部设置有顶端折回而形成的折回部42。
折回部42具有在第2方向Y延伸的基端部42a、从基端部42a的顶端弯折的弯折部42b、以及从弯折部42b的顶端沿着基端部42a延伸的顶端部42c。
弯折部42b的第1方向一侧X1的端面是温度传感器80的温度探测部81的顶端部抵接的部分。即,温度传感器80的温度探测部81检测第4汇流条40的温度。
在弯折部42b的第2方向一侧Y1的端面设置有凹部42d,凹部42d由向第2方向Y突出的一对突部构成,并且形成于温度探测部81的突部(省略图示)与凹部42d嵌合。
第3连接部43A、43B、43C从第2方向另一侧Y2朝向第2方向一侧Y1依次排列。第3连接部43A、43B、43C在第2方向Y上相互以等间隔排列。
第3连接部43A、43B从主体部41的第3方向内侧Z1的端面突出。第3连接部43A、43B具有在第3方向Z上位于主体部41侧的平板状的平板部43a、和位于顶端侧的棒状的端子部43b。端子部43b从平板部43a的第3方向内侧Z1的端面中位于最靠第2方向另一侧Y2的部分突出。
第3连接部43C设置于折回部42的顶端部42c的顶端。第3连接部43C从顶端部42c的第3方向内侧Z1的端面突出。第3连接部43C具有位于顶端部42c侧并且在第2方向Y延伸的基部43c、和位于顶端侧的棒状的端子部43d。端子部43d从基部43c的突出端向第3方向内侧Z1突出。第3连接部43C在整体上为L字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部43b、43d是与线圈93的中性线(省略图示)连接的部分。
在第3连接部43A、43B的平板部43a设置有在第1方向X贯穿的贯穿孔44。
<保持构件50的基本构成>
如图2至图8所示,保持构件50利用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将汇流条10、20、30、40及温度传感器80覆盖。
保持构件50具有第1保持部51和第2保持部56,第1保持部51将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覆盖并且夹在两汇流条10、20之间,第2保持部56将第1保持部51、第3汇流条30、第4汇流条40以及温度传感器80的温度探测部81覆盖
另外,保持构件50具有与贯穿孔14、24、34、44在第1方向X上连通的多个连通孔70。连通孔70具有形成于第1保持部51的第1孔71和形成于第2保持部56的第2孔72。
接着,对保持构件50的各构成详细地说明。
<第1保持部51的构成>
如图4、图7以及图8所示,第1保持部51具有基座部52、将第1连接部11、21覆盖的第1围绕部53、将第2连接部12、22覆盖的第2围绕部54、以及突起60。
基座部52在第2方向Y延伸,并且将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的中间部13、23的整体一并覆盖。
如图7及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基座部52具有第3汇流条30的第1连接部31、中间部33以及延伸部35各自的第1方向另一侧X2的端面抵接的第1抵接面C1。第1抵接面C1设置于基座部52的第1方向一侧X1的端面52a。
如图8及图12所示,在基座部52的第1方向另一侧X2(图8的纸面正交方向上的外侧)的端面52b形成有第4汇流条40嵌合的嵌合凹部55。嵌合凹部55的底面构成第4汇流条40的第1方向一侧X1的端面抵接的第2抵接面C2。
如图4及图7所示,第1围绕部53从基座部52向第1方向一侧X1延伸,并且将第1连接部11、21的基端侧覆盖。第1连接部11、21的顶端侧向外方露出(参照图7)。
如图4及图8所示,第2围绕部54从基座部52向第3方向内侧Z1延伸,并且将第2连接部12、22的平板部12a、22a覆盖。第2连接部12、22的端子部12b、22b向外方露出(参照图8)。
在各第2围绕部54形成有各一个第1孔71。各第1孔71与第1汇流条10的贯穿孔14及第2汇流条20的贯穿孔24在第1方向X上连通。
如图7所示,突起60在第1抵接面C1的第3方向Z的两侧从基座部52向第1方向一侧X1突出。突起60具有位于第3方向内侧Z1的一对第1突起61和位于第3方向外侧Z2的第2突起62。
一对第1突起61从基座部52的第3方向内侧Z1的端面52c突出。第1突起61彼此在第2方向Y上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一对第1突起61的第1方向X上的基端侧与将第2连接部22覆盖的第2围绕部54的外表面相连。
第2突起62从基座部52的端面52a向第1方向X突出,并且向第2方向Y延伸。
<第2保持部56的构成>
如图2及图3所示,第2保持部56具有基座部57、将第3汇流条30的一部分覆盖的第3围绕部58、以及支承温度传感器80的温度探测部81的支承部59。
如图2至图8所示,基座部57在第2方向Y延伸,并且将第3汇流条30的端部33a、35a及第2连接部32的一部分覆盖。另外,基座部57将第1保持部51的第1方向另一侧X2的端面覆盖,并且将第4汇流条40的主体部41、折回部42以及第3连接部43A、43B、43C的一部分覆盖。详细地,基座部57将第2连接部32的平板部32a、第3连接部43A、43B的平板部43a以及第3连接部43C的基部43c覆盖。汇流条30、40的端子部32b、43b、43d向外方露出(参照图2及图3)。
如图3所示,在基座部57形成有四个第2孔72。
如图2至图6所示,各第2孔72与第2汇流条20的贯穿孔24、第3汇流条30的贯穿孔34以及第4汇流条40的两个贯穿孔44在第1方向X上连通。与贯穿孔24连通的第2孔72也与第1孔71在第1方向X上连通。
如图2及图5所示,第3围绕部58从基座部57向第1方向一侧X1延伸。第3围绕部58将第3汇流条30的第1连接部31的基端侧、和从第1连接部31延伸的中间部33及延伸部35中在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双方延伸的部分覆盖。第1连接部31的顶端侧向外方露出(参照图2)。
如图2及图6所示,支承部59设置于基座部57的第2方向一侧Y1的端部。支承部59在温度传感器80的温度探测部81的顶端部抵接于折回部42的弯折部42b的状态下将弯折部42b及温度探测部81的顶端部一并覆盖(参照图2)。
在第2保持部56形成有多个孔73。多个孔73设置于与第2孔72在第1方向X上不重叠的位置。
<汇流条模块94的制造方法>
接着,参照图9至图14对汇流条模块94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图9是与沿着图8的9-9线的剖视图对应的图,图13及图14是与沿着图11的13-13线及14-14线的剖视图对应的图。
首先,如图9所示,使定位用的销114插通于第2汇流条20的贯穿孔24。另外,图示省略,但是使定位用的销114插通于第1汇流条10的贯穿孔14。在该状态下,将第1成型模具110的上模111及下模112合模。由此,嵌入第1成型模具110的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相对于腔113定位。
接着,在第1成型模具110的腔113内填充熔融树脂R1。由此,形成由第1汇流条10、第2汇流条20以及第1保持部51构成的初级模制体94a。此时,在第1保持部51形成与贯穿孔14、24各自连通的第1孔71。
接着,如图10所示,将第3汇流条30及第4汇流条40装配于初级模制体94a。
如图10及图11所示,为了将第3汇流条30装配于基座部52的端面52a,将第3汇流条30的第1连接部31插入到从基座部52突出的一对第1突起61与第2突起62之间。并且,进行第3汇流条30的插入,直到第3汇流条30的第1连接部31、中间部33以及延伸部35各自的第1方向另一侧X2的端面抵接于基座部52的第1抵接面C1为止。由此,第3汇流条30装配于初级模制体94a。
此时,第3汇流条30的第1连接部31抵接于一对第1突起61及第2突起62。另外,第3汇流条30的第1连接部31在第2方向Y及第3方向Z双方位于第1汇流条10的第1连接部11与第2汇流条20的第1连接部21之间。第3汇流条30的中间部33与两个第1围绕部53中将第2汇流条20的第1连接部21覆盖的一方从第3方向外侧Z2抵接。第3汇流条30的延伸部35与两个第1围绕部53中将第1汇流条10的第1连接部11覆盖的一方从第3方向内侧Z1抵接。
如图10及图12所示,将第4汇流条40装配于在基座部52的第1方向另一侧X2的端面52b形成的嵌合凹部55。由此,第4汇流条40相对于初级模制体94a定位于正规的装配位置。此时,变为第4汇流条40的第1方向一侧X1的端面抵接于基座部52的第2抵接面C2(参照图8)的状态。
此外,此时第3汇流条30、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第4汇流条40变为在第1方向X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状态(参照图13及图14)。
接着,如图13所示,使定位用的销124插通于第2汇流条20的贯穿孔24。另外,图示省略,但是使定位用的销124插通于第3汇流条30及第4汇流条40的贯穿孔34、44。在该状态下,如图13及图14所示,将第2成型模具120的上模121及下模122合模。此时,初级模制体94a、第3汇流条30、第4汇流条40以及温度探测部81由从第1方向X的两侧夹持各汇流条10、20、30、40及温度探测部81的多个治具(省略图示)固定。由此,嵌入到第2成型模具120的初级模制体94a、第3汇流条30、第4汇流条40以及温度探测部81相对于腔123定位。
接着,在第2成型模具120的腔123内填充熔融树脂R2。由此,形成由初级模制体94a、第3汇流条30、第4汇流条40、第2保持部56以及温度传感器80构成的二级模制体94b。此时,如图13所示,在第2保持部56形成贯穿孔24及与贯穿孔24连通的第1孔71、贯穿孔34、以及与两个贯穿孔44分别连通的第2孔72。
另外,如图2所示,在第2保持部56利用上述多个治具(省略图示)形成多个孔73。
此外,此时第2连接部12、第3连接部43A、第2连接部22、第3连接部43B、第2连接部32以及第3连接部43C从第2方向另一侧Y2到第2方向一侧Y1依次配置,并且在第2方向Y上相互以等间隔排列。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嵌入到第1成型模具110的状态下,在第1成型模具110的腔113内填充熔融树脂R1。由此,形成由第1汇流条10、第2汇流条20以及第1保持部51构成的初级模制体94a。此时,与在将第1汇流条10、第2汇流条20、第3汇流条30以及第4汇流条40嵌入到成型模具的状态下在成型模具的腔内填充熔融树脂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汇流条10、20彼此之间的间隔。由此,可抑制熔融树脂R1的流动压力产生差。
接着,在将初级模制体94a、第3汇流条30以及第4汇流条40嵌入到第2成型模具120的状态下,在第2成型模具120的腔123内填充熔融树脂R2。由此,形成由初级模制体94a、第3汇流条30、第4汇流条40以及第2保持部56构成的二级模制体94b。此时,第3汇流条30及第4汇流条40抵接于第1保持部51,因此在第3汇流条30与第1保持部51之间及第4汇流条40与第1保持部51之间没有间隙。因此,熔融树脂R2不在第3汇流条30与第1保持部51之间及第4汇流条40与第1保持部51之间流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保持构件50具有第1保持部51和第2保持部56,第1保持部51将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覆盖并且夹在第1汇流条10与第2汇流条20之间,第2保持部56将第1保持部51、第3汇流条30以及第4汇流条40覆盖。第3汇流条30抵接于第1保持部51。
根据这样的构成,起到上述的作用。因此,能够抑制汇流条10、20、30的位置偏离。
(2)第3汇流条30的中间部33是在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延伸的板状。第1保持部51具有基座部52,基座部52具有第3汇流条30的第1连接部31、中间部33以及延伸部35各自的第1方向另一侧X2的端面抵接的第1抵接面C1。另外,第1保持部51具有突起60,突起60在第1抵接面C1的第3方向Z的两侧从基座部52突出,并且夹持第3汇流条30的第1连接部31。
根据这样的构成,利用突起60限制如下:在形成二级模制体94b时,由于熔融树脂R2的流动压力,在第3方向Z上,第3汇流条30相对于第1保持部51、即初级模制体94a相对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3汇流条30的位置偏离。
(3)第1汇流条10、第2汇流条20、第3汇流条30以及第4汇流条40分别具有贯穿孔14、24、34、44。保持构件50具有与贯穿孔14、24、34、44在第1方向X上连通的连通孔70。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第1成型模具110合模时,在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各自的贯穿孔14、24中插通定位用的销114。在该状态下,将熔融树脂R1填充到第1成型模具110的腔113内。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的位置偏离。此时,在第1保持部51形成与贯穿孔14、24各自连通的连通孔70。
另外,在第2成型模具120合模时,在第3汇流条30及第4汇流条40各自的贯穿孔34、44中插通定位用的销124。在该状态下,将熔融树脂R2填充到第2成型模具120的腔123内。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第3汇流条30及第4汇流条40的位置偏离。此时,在第2保持部56形成与贯穿孔34、44连通的连通孔70。
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第1汇流条10、第2汇流条20、第3汇流条30以及第4汇流条40的位置偏离。
(4)连通孔70具有形成于第1保持部51的多个第1孔71和形成于第2保持部56的多个第2孔72。多个第2孔72中的一个与和贯穿孔24连通的第1孔71在第1方向X上连通。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第2成型模具120合模时,在设置于构成初级模制体94a的第2汇流条20的贯穿孔24及与贯穿孔24连通的第1孔71中插通定位用的销124。因此,能够将在形成初级模制体94a时使用的贯穿孔24及形成于第1保持部51的第1孔71利用于形成二级模制体94b时。
(5)第1保持部51具备基座部52。基座部52具有第3汇流条30的第1连接部31、中间部33以及延伸部35各自的第1方向另一侧X2的端面抵接的第1抵接面C1。另外,基座部52具有第2抵接面C2,第2抵接面C2在第1方向X上位于与第1抵接面C1相反的一侧,并且第4汇流条40与第2抵接面C2抵接。第2保持部56将第4汇流条40覆盖。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将初级模制体94a、第3汇流条30以及第4汇流条40嵌入到第2成型模具120的状态下,在第2成型模具120的腔123内填充熔融树脂R2,由此形成二级模制体94b。此时,第4汇流条40抵接于第1保持部51,因此在第4汇流条40与第1保持部51之间没有间隙。因此,熔融树脂R2不在第4汇流条40与第1保持部51之间流动。由此,与以在第4汇流条40与第1保持部51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填充熔融树脂R2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第4汇流条40的位置偏离。
(6)第3汇流条30的第1连接部31在第2方向Y及第3方向Z位于第1汇流条10的第1连接部11与第2汇流条20的第1连接部21之间。第1保持部51的第1围绕部53将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双方的第1连接部11,21覆盖。第3汇流条30的中间部33从第1连接部31向第2方向一侧Y1延伸。第3汇流条30具有从第1连接部31的基端向在第2方向Y上与第3汇流条30的中间部33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35。第3汇流条30的中间部33在第3方向Z上抵接于第1保持部51中将第2汇流条20的第1连接部21覆盖的第1围绕部53。延伸部35在第3方向Z上抵接于第1保持部51中将第1汇流条10的第1连接部11覆盖的第1围绕部53。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双方的第1连接部11,21、与第3汇流条30的中间部33及延伸部35之间夹着第1保持部51中的第1围绕部53。因此,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和第3汇流条30电绝缘。
另外,利用将第1连接部11、21覆盖的第1围绕部53限制如下:在形成二级模制体94b时,由于熔融树脂R2的流动压力,在第3方向Z上,第3汇流条30相对于初级模制体94a相对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3汇流条30的位置偏离。
<变更例>
本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而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温度传感器80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那样设置于汇流条模块94的第2方向一侧Y1的端部,其配置可以根据向汇流条模块94向定子91的搭载要件适当变更。例如,既可以将温度传感器80设置于汇流条模块94的第2方向另一侧Y2的端部,也可以设置于第2方向Y上的汇流条模块94的中央。
·也可以将温度传感器80省略。在该情况下,能够从第2保持部56省略支承部59。
·各汇流条10、20、30、40的形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向定子91的搭载要件适当变更。例如,既可以从第3汇流条30省略延伸部35,也可以从第4汇流条40省略折回部42。另外,伴随这样的变更,也可以将汇流条模块94的第2连接部12、22、32及第3连接部43A、43B、43C的配置适当变更。
·第4汇流条40的数量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一个,例如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另外,也可以将第4汇流条40省略。在该情况下,能够从第1保持部51的端面52b省略嵌合凹部55。
·第2保持部56也可以具有与贯穿孔14及和贯穿孔14连通的第1孔71在第1方向X上连通的第2孔72。在该情况下,能够从第2保持部56省略与贯穿孔24及和贯穿孔24连通的第1孔71在第1方向X上连通的第2孔72。
■第2保持部56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那样具有在第1方向X上与第1孔71连通的第2孔72。即,也可以从第2保持部56省略在第1方向X上与第1孔71连通的第2孔72。
·贯穿孔14、24、34、44的数量及配置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数量及配置,也可以根据各汇流条10、20、30、40的形状适当变更。
·连通孔70不限定于具有第2孔72。即,也可以从第2保持部56省略第2孔72。在该情况下,能够从第3汇流条30及第4汇流条40省略贯穿孔34、44。另外,在该情况下,在形成二级模制体94b时,只要例如利用治具从第1方向X的两侧夹持第3汇流条30及第4汇流条40即可。此时,利用上述治具在第2保持部56形成孔73。此外,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也优选孔73设置于与原来的第2孔72相同的位置。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第3汇流条30及第4汇流条40的第2连接部32及第3连接部43A、43B、43C偏离正规的位置。
■也可以将第1孔71省略。在该情况下,能够从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省略贯穿孔14、24。另外,在该情况下,在形成初级模制体94a时,只要例如利用治具从第1方向X的两侧夹持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即可。此时,利用上述治具在第1保持部51形成孔73。此外,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也优选孔73设置于与原来的第1孔71相同的位置。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第1汇流条10及第2汇流条20的第2连接部12、22偏离正规的位置。
·也可以从保持构件50省略孔73。详细地,也可以在保持构件50成型后利用另外的树脂构件填埋孔73。
·突起60的形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形状。例如,突起60既可以是具有一个第1突起61的突起,也可以是多个第2突起62在第2方向Y隔开间隔地排列的突起。
·突起60的数量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一个。例如,也可以是多个突起60沿着第1抵接面C1的延伸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突起。在该情况下,突起60不限定于从第3方向Z的两侧仅夹持第3汇流条30的第1连接部31的突起,只要是从第3方向Z的两侧夹持第3汇流条30的第1连接部31及中间部33中至少一方的突起即可。
·第1抵接面C1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那样第3汇流条30的第1连接部31、中间部33以及延伸部35各自的第1方向另一侧X2的端面抵接的抵接面。例如,第1抵接面C1只要是第1连接部31及中间部33中至少一方抵接的抵接面即可。
·多个汇流条的配置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配置,能够根据向定子91的搭载要件适当变更。即使是该情况,多个汇流条只要是在第1方向X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在第2方向Y上排列配置的汇流条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C1 第1抵接面
C2 第2抵接面
R1、R2 熔融树脂
X 第1方向
X1 一侧
X2 另一侧
Y 第2方向
Y1 一侧
Y2 另一侧
Z 第3方向
Z1 内侧
Z2 外侧
10 第1汇流条
11 第1连接部
12 第2连接部
12a 平板部
12b 端子部
13 中间部
13a 端部
14 贯穿孔
20 第2汇流条
21 第1连接部
22 第2连接部
22a 平板部
22b 端子部
23 中间部
23a 端部
24 贯穿孔
30 第3汇流条
31 第1连接部
32 第2连接部
32a 平板部
32b 端子部
33 中间部
33a 端部
34 贯穿孔
35 延伸部
35a 端部
40 第4汇流条
41 主体部
42 折回部
42a 基端部
42b 弯折部
42c 顶端部
42d 凹部
43A、43B、43C 第3连接部
43a 平板部
43b 端子部
43c 基部
43d 端子部
44 贯穿孔
50 保持构件
51 第1保持部
52 基座部
52a 端面
52b 端面
52c 端面
53 第1围绕部
54 第2围绕部
55 嵌合凹部
56 第2保持部
57 基座部
58 第3围绕部
59 支承部
60 突起
61 第1突起
62 第2突起
70 连通孔
71 第1孔
72 第2孔
73 孔
80 温度传感器
81 温度探测部
82 电线
90 旋转电机
91 定子
92 定子芯
93 线圈
94 汇流条模块
94a 初级模制体
94b 二级模制体
110 第1成型模具
111 上模
112 下模
113 腔
114 销
120 第2成型模具
121 上模
122 下模
123 腔
124 销

Claims (7)

1.一种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与构成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线圈电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具备多个汇流条和保持构件,
在将所述旋转电机的轴线方向、周向以及径向分别设为第1方向、第2方向以及第3方向时,
所述多个汇流条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配置,
所述保持构件利用电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将所述多个汇流条覆盖,
所述多个汇流条包括第1汇流条、第2汇流条以及第3汇流条,所述第1汇流条、所述第2汇流条以及所述第3汇流条分别具有:
第1连接部,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与电源电连接;
第2连接部,在所述第3方向延伸,并且将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向所述定子供应;以及
中间部,在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在所述第2方向延伸,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第1保持部和第2保持部,
所述第1保持部将所述第1汇流条及所述第2汇流条覆盖,并且介于所述第1汇流条与所述第2汇流条之间,
所述第2保持部将所述第1保持部及所述第3汇流条覆盖,
所述第3汇流条抵接于所述第1保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其中,
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中间部是在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板状,
所述第1保持部具有基座部和突起,
所述基座部具有与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第1连接部及所述中间部中至少一方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端面抵接的抵接面,
在所述抵接面的所述第3方向的两侧分别从所述基座部突出有所述突起,所述突起夹持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第1连接部及所述中间部中至少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其中,
所述第1汇流条、所述第2汇流条以及所述第3汇流条中至少一个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贯穿的贯穿孔,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与所述贯穿孔在所述第1方向上连通的连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其中,
所述第1汇流条、所述第2汇流条以及所述第3汇流条分别具有所述贯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其中,
所述连通孔具有形成于所述第1保持部的第1孔和形成于所述第2保持部的第2孔,
所述第2孔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第1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其中,
所述多个汇流条包括与所述线圈的中性线电连接的第4汇流条,
所述第1保持部具备基座部,所述基座部具有第1抵接面和第2抵接面,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第1连接部及所述中间部中至少一方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端面抵接于所述第1抵接面,所述第2抵接面在所述第1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1抵接面相反的一侧,并且所述第4汇流条抵接于所述第2抵接面,
所述第2保持部将所述第4汇流条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其中,
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第1连接部在所述第2方向及所述第3方向双方,
位于所述第1汇流条的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汇流条的所述第1连接部之间,
所述第1保持部将所述第1汇流条及所述第2汇流条双方的所述第1连接部覆盖,
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中间部从所述第1连接部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延伸,
所述第3汇流条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第1连接部的基端向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中间部相反的一侧延伸,
所述第3汇流条的所述中间部在所述第3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1保持部中将所述第1汇流条及所述第2汇流条的任一方覆盖的部分,
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第3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1保持部中将所述第1汇流条及所述第2汇流条的另一方覆盖的部分。
CN202210836996.4A 2021-07-29 2022-07-15 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 Pending CN1156940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4637 2021-07-29
JP2021124637A JP2023019701A (ja) 2021-07-29 2021-07-29 回転電機用の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4031A true CN115694031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38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6996.4A Pending CN115694031A (zh) 2021-07-29 2022-07-15 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34343A1 (zh)
JP (1) JP2023019701A (zh)
CN (1) CN1156940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2224A (zh) * 2019-09-05 2022-04-1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测量机动车辆的电机中的温度的传感器紧固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2224A (zh) * 2019-09-05 2022-04-1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测量机动车辆的电机中的温度的传感器紧固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19701A (ja) 2023-02-09
US20230034343A1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9706B (zh) 母线单元
US20210050760A1 (en) Motor
JP5652004B2 (ja) 配電構造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623396B (zh) 电动助力转向电机的母线
US20190157934A1 (en) Bus bar unit and dynamo-electric machine
KR20060061834A (ko) 릴럭턴스 모터와 릴럭턴스 모터의 권취방법
US9608494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brush holder
JP4816017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用バスバ結合ユニット
US10707717B2 (en) Stator and resolver
JP7317471B2 (ja) 成形体及び成形型
CN115694031A (zh) 旋转电机用的汇流条模块
US20170331347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05341640A (ja) 電動機のステータ
US20220320970A1 (en) Stator unit and motor
US11228217B2 (en) Bus bar assembly and motor
JP2018148667A (ja) 回転電機
US11888371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bus bar unit, bus bar unit, and motor
CN110611389A (zh) 电子换向电机
WO2023210424A1 (ja) 回転電機用の端末モジュール
US20230246506A1 (en) Stator of an electric machine
CN114930693A (zh) 电机
JP7268542B2 (ja) 回転電機用配線部材の配置構造
JP2008086080A (ja) 集中配電部品
US20220416615A1 (en) Bus bar and motor
US11901792B2 (en) Bus bar unit, stator, and m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