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2105B - 一种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2105B
CN115692105B CN202310005090.2A CN202310005090A CN115692105B CN 115692105 B CN115692105 B CN 115692105B CN 202310005090 A CN202310005090 A CN 202310005090A CN 115692105 B CN115692105 B CN 1156921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fixed
fixing
spring
fixedly arra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50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92105A (zh
Inventor
曹晓花
李子傲
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Jiu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Jiu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Jiu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Jiu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050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21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2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2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92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21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所述绝缘壳体内腔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绝缘壳体内腔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本发明通过在衔铁的中部设置有复位组件,并将弹簧封装在固定管的内部,在使用过程中,弹簧始终被储气腔内部所储存的氮气所保护,不与空气进行接触,降低了氧化可能性,同时可将电磁线圈与衔铁相吸引的力量转变为绕衔铁的翻转力量并将绕轴转动的力量转变为竖直的上下运动,使得弹簧可竖直安装,且承受的力量为垂直施加,有效避免了传统装置在使用时弹簧出现的弯曲变形现象,降低断开延时和无法断开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由于继电器可实现自动化控制电路,所以继电器在电路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常规的继电器结构较为趋同,其主要通过电磁铁、衔铁、弹簧和动触点以及静触点构成,在使用时,电流通过电磁铁的线圈产生磁场,从而对衔铁产生引力,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工作电路闭合;当线圈中的电流消失,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动触点与静触点脱开,工作电路断开,采用这种工作原理的继电器其电路闭合主要依靠电磁铁的磁力,而电路断开则利用弹簧的弹力,而衔铁一般通过转轴安装在固定架处,并在衔铁的底端安装有弹簧,衔铁在受到电磁铁的作用时会相对转轴运动,此时弹簧会被压缩,并产生一定的弯曲,直至磁力消失弹簧自动复位,这种结构形式,弹簧的稳定性较差,其受到的力并非垂直于弹簧自身,导致弹簧顶端还受到弯曲的力量,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导致弹簧出现一定的弯曲形变,进而出现断开延时或无法断开的现象,同时由于继电器工作时需要进行散热,弹簧会与周围空气进行接触,导致弹簧出现氧化,加之长时间的弯曲形变也会导致弹簧的弹力下降,进而影响衔铁的复位效果,工作寿命较短。
在继电器的整个工作过程中,主要依靠静触点和动触点之间的接触来实现电路的开关,同时静触点和动触点吸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拉弧现象,产生电弧,进而发生电蚀磨损,导致触点表面氧化,碳化变黑,同时外部的空气长时间与触点接触也会导致触点出现氧化现象,最终会导致触点失效,所以如何处理静触点表面的氧化现象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继电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所述绝缘壳体内腔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绝缘壳体内腔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架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衔铁,所述衔铁位于电磁线圈的上方,所述固定柱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静触点,所述衔铁底端靠近右侧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动触点,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侧设有除氧化组件,所述衔铁中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底端均安装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位于电磁线圈的前后两侧,所述衔铁的中部安装有永磁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架和固定柱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输入引脚,所述输入引脚的底端贯穿底板的底端且位于底板的外侧面,所述电磁线圈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线圈引脚,所述线圈引脚的底端贯穿底板的底端且位于底板的外侧面。
在使用前,可通过线圈引脚将电磁线圈接入开关电路中,同时将输入引脚接入控制电路中,实现本装置的电路的控制,在使用时,通过线圈引脚接入的开关电路对电磁线圈进行供电,此时电磁线圈电源被接通产生磁力,并对上方的衔铁产生吸引力,此时衔铁随之相对固定架转动,并朝电磁线圈的顶端进行移动,直至衔铁底端的动触点与静触点相接触,此时控制电路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完成电路的控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延长杆远离衔铁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远离延长杆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一固定座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左侧设有暂存罐,所述固定管和暂存罐均通过安装杆与底板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杆远离第二固定座的一端贯穿固定管的顶端且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管内部的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固定管之间活动套接,所述活塞板的顶端和固定管内腔的顶端之间设有储气腔,所述活塞杆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管内腔的顶端和活塞板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储气腔的内部填充有氮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管靠近底端的左侧固定连通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的另一端与暂存罐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活塞板的底端和固定管内腔底端之间储存有液压油,所述暂存罐的内部开设有漏斗型的储油槽。
当电磁线圈启动时,由于对衔铁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此时可同步带动延长杆朝电磁线圈方向进行摆动,此时第一固定座随之移动,并对支撑杆施加力量,此时支撑杆逐渐向内侧发生摆动,并对第二固定座施加向下的压力,活塞杆随之向下位移,并对活塞板施加向下的压力,此时弹簧被压缩,位于活塞板底端的液压油受到来自活塞板的压力,随之通过输油管排出,并进入暂存罐的内部完成暂存,此时静触点和动触点相接触,电路处于闭合状态。
通过在衔铁的中部设置有复位组件,并将弹簧封装在固定管的内部,在使用过程中,弹簧始终被储气腔内部所储存的氮气所保护,不与空气进行接触,降低了氧化可能性,同时可将电磁线圈与衔铁相吸引的力量转变为绕衔铁的翻转力量并将绕轴转动的力量转变为竖直的上下运动,使得弹簧可竖直安装,且承受的力量为垂直施加,有效避免了传统装置在使用时弹簧出现的弯曲变形现象,降低断开延时和无法断开的可能性。
需要对控制电路进行断开时,可通过线圈引脚断开电磁线圈的电源,此时电磁线圈不再对衔铁施加吸引力,弹簧从拉伸状态逐渐恢复初始状态,并带动活塞板以及活塞杆上移,并对支撑杆施加向上的拉力,此时衔铁随之向上发生偏转,动触点与静触点不再接触,控制电路断开,同时当活塞板上移时会在固定管的内部产生负压,且活塞板的底端和固定管内腔的底端空间增加,活塞板对液压油所产生的压力不足以维持暂存罐内部的液压油所产生的重力势能,暂存罐内部的液压油在重力势能和固定管内部的负压作用下通过输油管流出并进入固定管的内部,恢复初始状态,此时液压油可对活塞板的底端施加向上的压力,辅助活塞板的上移以及弹簧的复位。
通过对电磁线圈与衔铁之间产生的吸引力进一步利用,将吸引力转变为活塞板向下压力的同时可对液压油施加压力,将液压油从低处运输至高处,完成动能的储存,配合弹簧的动能储存,使得装置在复位时,不仅可以依靠弹簧自身的弹性形变进行复位,同时还可对重力势能进行释放配合负压作用,利用液压油的反向作用辅助弹簧快速复位,不仅实现了电路的快速断开,避免断开延时,同时可避免传统装置弹簧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导致的弹力下降问题,提高弹簧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继电器整体的使用年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除氧化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贯穿衔铁的前后两侧且与衔铁之间固定套接,所述衔铁通过转轴与固定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前后两侧分别贯穿固定架的前后两侧且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远离转轴一端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杆远离转盘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除氧化组件还包括有位于固定柱顶端前后两侧的延长柱。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延长柱与固定柱的外侧面相连接,所述延长柱远离固定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轨,两个所述安装座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导向块,所述安装座通过导向块与导轨之间活动卡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块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相对靠近一端的中部活动卡接有橡皮擦,所述橡皮擦位于静触点的斜上方,所述动触点朝静触点靠近时,橡皮擦逐渐朝静触点进行位移。
当进行控制电路的闭合时,由于衔铁朝电磁线圈的顶端进行偏转,此时转轴可绕固定架进行旋转,并带动转盘进行转动,此时转盘随之顺时针旋转,并对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施加推力,此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随之增加,并对安装座施加向右侧的推力,此时在导轨的导向作用下即可带动导向块相对导轨位移,最终带动安装架以及橡皮擦向右侧进行位移,随着衔铁朝电磁线圈逐渐靠近,橡皮擦逐渐朝导轨的最右侧进行位移,当橡皮擦运动到静触点的上方时可与静触点进行摩擦接触,此时即可对静触点的表面进行擦拭,利用摩擦力对氧化层进行轻触,当动触点与静触点相接触时,此时橡皮擦位移至静触点的右侧,确保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电性连接,反之当电路断开时,衔铁向上偏转,转盘随之逆时针旋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夹角减小,橡皮擦随之左侧进行位移,当衔铁翻转到位时,此时橡皮擦运动至静触点的最左侧,在运动过程中亦可对静触点进行擦拭,进一步去除氧化层。
通过对电路闭合时衔铁朝电磁线圈方向进行移动的动力和电路断开时衔铁远离电磁线圈方向进行移动的动力进行利用,将二者转动的动力转变为水平向右的运动和水平向左的运动,且两种运动状态均可实现橡皮擦对静触点的擦拭,进而实现电路闭合前的去除氧化层和电路断开前的去除氧化层,有效避免了传统装置因触点接触所产生的电弧以及外部空气的氧化作用导致的触点失效现象,有效降低了人工检修的频率,设备故障率较低稳定性较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在衔铁的中部设置有复位组件,并将弹簧封装在固定管的内部,在使用过程中,弹簧始终被储气腔内部所储存的氮气所保护,不与空气进行接触,降低了氧化可能性,同时可将电磁线圈与衔铁相吸引的力量转变为绕衔铁的翻转力量并将绕轴转动的力量转变为竖直的上下运动,使得弹簧可竖直安装,且承受的力量为垂直施加,有效避免了传统装置在使用时弹簧出现的弯曲变形现象,降低断开延时和无法断开的可能性。
2、本发明通过对电磁线圈与衔铁之间产生的吸引力进一步利用,将吸引力转变为活塞板向下压力的同时可对液压油施加压力,将液压油从低处运输至高处,完成动能的储存,配合弹簧的动能储存,使得装置在复位时,不仅可以依靠弹簧自身的弹性形变进行复位,同时还可对重力势能进行释放配合负压作用,利用液压油的反向作用辅助弹簧快速复位,不仅实现了电路的快速断开,避免断开延时,同时可避免传统装置弹簧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导致的弹力下降问题,提高弹簧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继电器整体的使用年限。
3、本发明通过对电路闭合时衔铁朝电磁线圈方向进行移动的动力和电路断开时衔铁远离电磁线圈方向进行移动的动力进行利用,将二者转动的动力转变为水平向右的运动和水平向左的运动,且两种运动状态均可实现橡皮擦对静触点的擦拭,进而实现电路闭合前的去除氧化层和电路断开前的去除氧化层,有效避免了传统装置因触点接触所产生的电弧以及外部空气的氧化作用导致的触点失效现象,有效降低了人工检修的频率,设备故障率较低稳定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绝缘壳体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隐藏绝缘壳体后的三维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复位组件结构的单独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复位组件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除氧化组件结构的单独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除氧化组件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绝缘壳体;3、电磁线圈;4、线圈引脚;5、固定架;6、固定柱;7、输入引脚;8、衔铁;9、静触点;10、动触点;11、延长杆;12、复位组件;121、第一固定座;122、支撑杆;123、第二固定座;124、固定管;125、活塞杆;126、活塞板;127、储气腔;128、弹簧;129、输油管;1210、暂存罐;13、除氧化组件;131、转轴;132、转盘;133、第一连杆;134、第二连杆;135、安装座;136、导向块;137、导轨;138、延长柱;139、安装架;1310、橡皮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继电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绝缘壳体2,绝缘壳体2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3,绝缘壳体2内腔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5,绝缘壳体2内腔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柱6,固定架5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衔铁8,衔铁8位于电磁线圈3的上方,固定柱6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静触点9,衔铁8底端靠近右侧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动触点10,固定架5的左右两侧设有除氧化组件13,衔铁8中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延长杆11,延长杆11的底端均安装有复位组件12,复位组件12位于电磁线圈3的前后两侧,衔铁8的中部安装有永磁体,固定架5和固定柱6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输入引脚7,输入引脚7的底端贯穿底板1的底端且位于底板1的外侧面,电磁线圈3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线圈引脚4,线圈引脚4的底端贯穿底板1的底端且位于底板1的外侧面。
在使用前,可通过线圈引脚4将电磁线圈3接入开关电路中,同时将输入引脚7接入控制电路中,实现本装置的电路的控制,在使用时,通过线圈引脚4接入的开关电路对电磁线圈3进行供电,此时电磁线圈3电源被接通产生磁力,并对上方的衔铁8产生吸引力,此时衔铁8随之相对固定架5转动,并朝电磁线圈3的顶端进行移动,直至衔铁8底端的动触点10与静触点9相接触,此时控制电路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完成电路的控制。
如图3和图4以及图5和图6所示,复位组件12包括第一固定座121,第一固定座121与延长杆11远离衔铁8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固定座121远离延长杆11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22,支撑杆122远离第一固定座121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123,复位组件12还包括固定管124,固定管124的左侧设有暂存罐1210,固定管124和暂存罐1210均通过安装杆与底板1的顶端相连接,第二固定座123远离支撑杆1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25,活塞杆125远离第二固定座123的一端贯穿固定管124的顶端且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管124内部的活塞板126,活塞板126与固定管124之间活动套接,活塞板126的顶端和固定管124内腔的顶端之间设有储气腔127,活塞杆125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弹簧128,弹簧12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管124内腔的顶端和活塞板126的顶端相连接,储气腔127的内部填充有氮气,固定管124靠近底端的左侧固定连通有输油管129,输油管129的另一端与暂存罐1210的内部相连通,活塞板126的底端和固定管124内腔底端之间储存有液压油,暂存罐1210的内部开设有漏斗型的储油槽。
第一实施例:
当电磁线圈3启动时,由于对衔铁8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此时可同步带动延长杆11朝电磁线圈3方向进行摆动,此时第一固定座121随之移动,并对支撑杆122施加力量,此时支撑杆122逐渐向内侧发生摆动,并对第二固定座123施加向下的压力,活塞杆125随之向下位移,并对活塞板126施加向下的压力,此时弹簧128被压缩,位于活塞板126底端的液压油受到来自活塞板126的压力,随之通过输油管129排出,并进入暂存罐1210的内部完成暂存,此时静触点9和动触点10相接触,电路处于闭合状态。
通过在衔铁8的中部设置有复位组件12,并将弹簧128封装在固定管124的内部,在使用过程中,弹簧128始终被储气腔127内部所储存的氮气所保护,不与空气进行接触,降低了氧化可能性,同时可将电磁线圈3与衔铁8相吸引的力量转变为绕衔铁8的翻转力量并将绕轴转动的力量转变为竖直的上下运动,使得弹簧128可竖直安装,且承受的力量为垂直施加,有效避免了传统装置在使用时弹簧128出现的弯曲变形现象,降低断开延时和无法断开的可能性。
第二实施例:
需要对控制电路进行断开时,可通过线圈引脚4断开电磁线圈3的电源,此时电磁线圈3不再对衔铁8施加吸引力,弹簧128从拉伸状态逐渐恢复初始状态,并带动活塞板126以及活塞杆125上移,并对支撑杆122施加向上的拉力,此时衔铁8随之向上发生偏转,动触点10与静触点9不再接触,控制电路断开,同时当活塞板126上移时会在固定管124的内部产生负压,且活塞板126的底端和固定管124内腔的底端空间增加,活塞板126对液压油所产生的压力不足以维持暂存罐1210内部的液压油所产生的重力势能,暂存罐1210内部的液压油在重力势能和固定管124内部的负压作用下通过输油管129流出并进入固定管124的内部,恢复初始状态,此时液压油可对活塞板126的底端施加向上的压力,辅助活塞板126的上移以及弹簧128的复位。
通过对电磁线圈3与衔铁8之间产生的吸引力进一步利用,将吸引力转变为活塞板126向下压力的同时可对液压油施加压力,将液压油从低处运输至高处,完成动能的储存,配合弹簧128的动能储存,使得装置在复位时,不仅可以依靠弹簧128自身的弹性形变进行复位,同时还可对重力势能进行释放配合负压作用,利用液压油的反向作用辅助弹簧128快速复位,不仅实现了电路的快速断开,避免断开延时,同时可避免传统装置弹簧128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导致的弹力下降问题,提高弹簧128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继电器整体的使用年限。
如图3和图4以及图7和图8所示,除氧化组件13包括转轴131,转轴131贯穿衔铁8的前后两侧且与衔铁8之间固定套接,衔铁8通过转轴131与固定架5之间转动连接,转轴131的前后两侧分别贯穿固定架5的前后两侧且固定安装有转盘132,转盘132远离转轴131一端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133,第一连杆133远离转盘132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34,第二连杆134远离第一连杆133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安装座135,除氧化组件13还包括有位于固定柱6顶端前后两侧的延长柱138,延长柱138与固定柱6的外侧面相连接,延长柱138远离固定柱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轨137,两个安装座135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导向块136,安装座135通过导向块136与导轨137之间活动卡接,导向块13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39,两个安装架139相对靠近一端的中部活动卡接有橡皮擦1310,橡皮擦1310位于静触点9的斜上方,动触点10朝静触点9靠近时,橡皮擦1310逐渐朝静触点9进行位移。
第三实施例:
当进行控制电路的闭合时,由于衔铁8朝电磁线圈3的顶端进行偏转,此时转轴131可绕固定架5进行旋转,并带动转盘132进行转动,此时转盘132随之顺时针旋转,并对第一连杆133以及第二连杆134施加推力,此时第一连杆133和第二连杆134之间的夹角随之增加,并对安装座135施加向右侧的推力,此时在导轨137的导向作用下即可带动导向块136相对导轨137位移,最终带动安装架139以及橡皮擦1310向右侧进行位移,随着衔铁8朝电磁线圈3逐渐靠近,橡皮擦1310逐渐朝导轨137的最右侧进行位移,当橡皮擦1310运动到静触点9的上方时可与静触点9进行摩擦接触,此时即可对静触点9的表面进行擦拭,利用摩擦力对氧化层进行轻触,当动触点10与静触点9相接触时,此时橡皮擦1310位移至静触点9的右侧,确保动触点10与静触点9之间的电性连接,反之当电路断开时,衔铁8向上偏转,转盘132随之逆时针旋转,第一连杆133和第二连杆134之间夹角减小,橡皮擦1310随之左侧进行位移,当衔铁8翻转到位时,此时橡皮擦1310运动至静触点9的最左侧,在运动过程中亦可对静触点9进行擦拭,进一步去除氧化层。
通过对电路闭合时衔铁8朝电磁线圈3方向进行移动的动力和电路断开时衔铁8远离电磁线圈3方向进行移动的动力进行利用,将二者转动的动力转变为水平向右的运动和水平向左的运动,且两种运动状态均可实现橡皮擦1310对静触点9的擦拭,进而实现电路闭合前的去除氧化层和电路断开前的去除氧化层,有效避免了传统装置因触点接触所产生的电弧以及外部空气的氧化作用导致的触点失效现象,有效降低了人工检修的频率,设备故障率较低稳定性较高。
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在使用前,可通过线圈引脚4将电磁线圈3接入开关电路中,同时将输入引脚7接入控制电路中,实现本装置的电路的控制,在使用时,通过线圈引脚4接入的开关电路对电磁线圈3进行供电,此时电磁线圈3电源被接通产生磁力,并对上方的衔铁8产生吸引力,此时衔铁8随之相对固定架5转动,并朝电磁线圈3的顶端进行移动,直至衔铁8底端的动触点10与静触点9相接触,此时控制电路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完成电路的控制;
当电磁线圈3启动时,由于对衔铁8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此时可同步带动延长杆11朝电磁线圈3方向进行摆动,此时第一固定座121随之移动,并对支撑杆122施加力量,此时支撑杆122逐渐向内侧发生摆动,并对第二固定座123施加向下的压力,活塞杆125随之向下位移,并对活塞板126施加向下的压力,此时弹簧128被压缩,位于活塞板126底端的液压油受到来自活塞板126的压力,随之通过输油管129排出,并进入暂存罐1210的内部完成暂存,此时静触点9和动触点10相接触,电路处于闭合状态;
需要对控制电路进行断开时,可通过线圈引脚4断开电磁线圈3的电源,此时电磁线圈3不再对衔铁8施加吸引力,弹簧128从拉伸状态逐渐恢复初始状态,并带动活塞板126以及活塞杆125上移,并对支撑杆122施加向上的拉力,此时衔铁8随之向上发生偏转,动触点10与静触点9不再接触,控制电路断开,同时当活塞板126上移时会在固定管124的内部产生负压,且活塞板126的底端和固定管124内腔的底端空间增加,活塞板126对液压油所产生的压力不足以维持暂存罐1210内部的液压油所产生的重力势能,暂存罐1210内部的液压油在重力势能和固定管124内部的负压作用下通过输油管129流出并进入固定管124的内部,恢复初始状态,此时液压油可对活塞板126的底端施加向上的压力,辅助活塞板126的上移以及弹簧128的复位;
当进行控制电路的闭合时,由于衔铁8朝电磁线圈3的顶端进行偏转,此时转轴131可绕固定架5进行旋转,并带动转盘132进行转动,此时转盘132随之顺时针旋转,并对第一连杆133以及第二连杆134施加推力,此时第一连杆133和第二连杆134之间的夹角随之增加,并对安装座135施加向右侧的推力,此时在导轨137的导向作用下即可带动导向块136相对导轨137位移,最终带动安装架139以及橡皮擦1310向右侧进行位移,随着衔铁8朝电磁线圈3逐渐靠近,橡皮擦1310逐渐朝导轨137的最右侧进行位移,当橡皮擦1310运动到静触点9的上方时可与静触点9进行摩擦接触,此时即可对静触点9的表面进行擦拭,利用摩擦力对氧化层进行轻触,当动触点10与静触点9相接触时,此时橡皮擦1310位移至静触点9的右侧,确保动触点10与静触点9之间的电性连接,反之当电路断开时,衔铁8向上偏转,转盘132随之逆时针旋转,第一连杆133和第二连杆134之间夹角减小,橡皮擦1310随之左侧进行位移,当衔铁8翻转到位时,此时橡皮擦1310运动至静触点9的最左侧,在运动过程中亦可对静触点9进行擦拭,进一步去除氧化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继电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绝缘壳体(2),所述绝缘壳体(2)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3),所述绝缘壳体(2)内腔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5),所述绝缘壳体(2)内腔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柱(6),所述固定架(5)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衔铁(8),所述衔铁(8)位于电磁线圈(3)的上方,所述固定柱(6)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静触点(9),所述衔铁(8)底端靠近右侧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动触点(10),所述固定架(5)的左右两侧设有除氧化组件(13),所述衔铁(8)中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延长杆(11),所述延长杆(11)的底端均安装有复位组件(12),所述复位组件(12)位于电磁线圈(3)的前后两侧,所述衔铁(8)的中部安装有永磁体;所述固定架(5)和固定柱(6)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输入引脚(7),所述输入引脚(7)的底端贯穿底板(1)的底端且位于底板(1)的外侧面,所述电磁线圈(3)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线圈引脚(4),所述线圈引脚(4)的底端贯穿底板(1)的底端且位于底板(1)的外侧面;所述复位组件(12)包括第一固定座(121),所述第一固定座(121)与延长杆(11)远离衔铁(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121)远离延长杆(11)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22),所述支撑杆(122)远离第一固定座(121)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123);所述复位组件(12)还包括固定管(124),所述固定管(124)的左侧设有暂存罐(1210),所述固定管(124)和暂存罐(1210)均通过安装杆与底板(1)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123)远离支撑杆(1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25);所述活塞杆(125)远离第二固定座(123)的一端贯穿固定管(124)的顶端且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管(124)内部的活塞板(126),所述活塞板(126)与固定管(124)之间活动套接,所述活塞板(126)的顶端和固定管(124)内腔的顶端之间设有储气腔(127),所述活塞杆(125)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弹簧(128),所述弹簧(12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管(124)内腔的顶端和活塞板(126)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储气腔(127)的内部填充有氮气;所述固定管(124)靠近底端的左侧固定连通有输油管(129),所述输油管(129)的另一端与暂存罐(1210)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活塞板(126)的底端和固定管(124)内腔底端之间储存有液压油,所述暂存罐(1210)的内部开设有漏斗型的储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化组件(13)包括转轴(131),所述转轴(131)贯穿衔铁(8)的前后两侧且与衔铁(8)之间固定套接,所述衔铁(8)通过转轴(131)与固定架(5)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31)的前后两侧分别贯穿固定架(5)的前后两侧且固定安装有转盘(132),所述转盘(132)远离转轴(131)一端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1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33)远离转盘(132)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34),所述第二连杆(134)远离第一连杆(133)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安装座(135),所述除氧化组件(13)还包括有位于固定柱(6)顶端前后两侧的延长柱(13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柱(138)与固定柱(6)的外侧面相连接,所述延长柱(138)远离固定柱(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轨(137),两个所述安装座(135)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导向块(136),所述安装座(135)通过导向块(136)与导轨(137)之间活动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13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39),两个所述安装架(139)相对靠近一端的中部活动卡接有橡皮擦(1310),所述橡皮擦(1310)位于静触点(9)的斜上方,所述动触点(10)朝静触点(9)靠近时,橡皮擦(1310)逐渐朝静触点(9)进行位移。
CN202310005090.2A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继电器 Active CN1156921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5090.2A CN115692105B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5090.2A CN115692105B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继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2105A CN115692105A (zh) 2023-02-03
CN115692105B true CN115692105B (zh) 2023-04-28

Family

ID=85056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5090.2A Active CN115692105B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921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98786B (zh) * 2023-08-24 2023-11-24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服务器电力故障报警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477211U (zh) * 2020-12-18 2021-10-22 浙江安迅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CN215578383U (zh) * 2021-05-26 2022-01-18 宁波甬友电子有限公司 防爆型高电气耐久继电器
CN114334549B (zh) * 2022-03-11 2022-12-13 大唐苏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滑动式触点自清洁继电器及触点自清洁方法
CN114678229A (zh) * 2022-03-22 2022-06-28 江苏迈克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开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2105A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92105B (zh) 一种继电器
CN202217627U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110098094B (zh) 一种断路器电磁操作机构
CN203882906U (zh) 一种缓冲式接触的继电器
JPWO2014109092A1 (ja) 電磁操作機構の手動開閉装置
CN106847606B (zh) 一种高压断路器用分段驱动永磁操动机构及分合闸方法
CN204144166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111415838A (zh) 一种新型双驱动双线圈单相接触器
CN218631798U (zh) 直流断路器的开关以及直流断路器
CN209418438U (zh) 一种驱动线圈带自动断电功能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07282416U (zh) 一种电磁线圈改良式继电器
CN201717198U (zh) 一种电磁接触器
CN208478255U (zh) 一种继电器
CN203055797U (zh) 衔铁动簧片组件水平平置的电磁继电器
CN113394054B (zh) 一种继电器
CN210110660U (zh) 一种用于接触器的辅助触头组
CN109473320B (zh) 一种驱动线圈带自动断电功能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20106374U (zh)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系统
CN220796595U (zh) 电磁继电器及电力设备
CN217009099U (zh) 一种断路器后备保护装置以及断路器
CN2906899Y (zh) 一种直流高压灭弧继电器
CN212587423U (zh) 陶瓷密封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机构
CN216818229U (zh) 一种常闭触点接触器
CN200953324Y (zh) 断路器电磁式脱扣机构
CN219040366U (zh) 带有辅助触点的直流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