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4757A - 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4757A
CN115684757A CN202110877278.7A CN202110877278A CN115684757A CN 115684757 A CN115684757 A CN 115684757A CN 202110877278 A CN202110877278 A CN 202110877278A CN 115684757 A CN115684757 A CN 115684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version
conversion device
power
discharging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72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84757B (zh
Inventor
王春法
赵燕明
但志敏
颜昱
姚远
王潇
左希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72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4757B/zh
Priority to JP2023524167A priority patent/JP2023546215A/ja
Priority to PCT/CN2022/101835 priority patent/WO2023011051A1/zh
Priority to EP22851767.8A priority patent/EP4224176A1/en
Priority to KR1020237014059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71186A/ko
Publication of CN115684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4757A/zh
Priority to US18/310,065 priority patent/US2023038439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84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4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02M5/45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45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40Testing power suppl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40Testing power supplies
    • G01R31/42AC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67Converter structures employing plural converter units, other than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the units on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属于老化测试技术领域。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供电电网还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如此,供电电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之间可以形成测试回路。在该测试回路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既可以充当负载还可以充当电源,所以在测试时并不需要额外配备直流电源和负载,节省投资成本和能耗。控制单元可以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所以可以同时对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进行老化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老化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已成为汽车业发展的趋势,在每年销售的电动汽车数量中,新能源车的占比不断呈现上升趋势。为了将新能源车作为储能单元在电网中起到消波填谷的作用,电源转换装置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其中,电源转换装置指的是双向的AC(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电)DC(Direct Current,直流电),即可由电网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输出给电动车电池充电,也可将电动车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回馈到电网中。
为保障电源转换装置的可靠性,避免因物料本身缺陷造成的早期失效,电源转换装置需要进行100%老化测试。相关技术中,需要为待老化电源转换装置配备直流电源和负载,若大批量同时老化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直流电源,投资成本和能耗都很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测试投资成本低、能耗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包括:
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
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
评估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测试数据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配对,两者既可以充当负载还可以充当电源,也就是说,可以用一个待测试电源转换装置作为另一个待测试电源转换装置的电源和负载,在测试时并不需要额外配备直流电源和负载,节省投资成本,系统自身能耗小,更加省电。另外,在同一个测试回路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所以可以同时对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进行老化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再者,测试系统中不需要额外配备直流电源,设备占用空间较小,也不会影响测试系统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或者,
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通过上述方案,在同一个测试回路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可以同时对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进行老化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控制板卡和多个继电器;
该多个继电器设置在继电器控制板卡上,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分别与不同的继电器连接,继电器用于切换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
通过上述方案,将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分别与不同的继电器连接,通过继电器改变第一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的通信状态,以及改变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的通信状态,控制起来比较简单,可以提高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效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
分别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
连接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
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
获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根据测试数据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
通过上述方案,供电电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之间可以形成测试回路。在该测试回路中,电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既可以充当负载还可以充当电源,所以在测试时并不需要额外配备直流电源和负载,节省投资成本和能耗。另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所以可以同时对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进行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或者,
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通过上述方案,在同一个测试回路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可以同时对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进行老化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控制板卡和多个继电器;
该多个继电器设置在继电器控制板卡上,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分别与不同的继电器连接,继电器用于切换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
通过上述方案,将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分别与不同的继电器连接,通过继电器改变第一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的通信状态,以及改变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的通信状态,控制起来比较简单,可以提高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包括:
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
在第一段充放电结束时,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
通过上述方案,控制单元可以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可以同时对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进行老化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包括:
控制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一继电器闭合,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一开启指令,以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
控制第一继电器断开并控制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二继电器闭合,向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二开启指令,以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
通过上述方案,控制单元通过继电器来切换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便于控制,且控制效率高。另外,在控制时先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再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即先上电后上负载,操作安全性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包括:
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
向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一开启指令,以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
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二开启指令,以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
通过上述方案,先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再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即先下负载再下电,操作安全性高。在开启第二段充放电时,先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再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即先上电后上负载,操作安全性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包括:
控制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二继电器闭合,向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一断开指令,以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
控制第二继电器断开并控制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一继电器闭合,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二断开指令,以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
通过上述方案,控制单元通过继电器来切换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便于控制,且控制效率高。并且先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再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即先下负载再下电,操作安全性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根据测试数据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包括:
获取第一充放电数据,根据第一充放电数据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第一充放电数据是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
获取第二充放电数据,根据第二充放电数据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第二充放电数据是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
通过上述方案,根据第一充放电数据可以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根据第二充放电数据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后续便于据此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是否为失效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充放电数据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包括:
如果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一阈值范围,则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
如果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一阈值范围,则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
通过上述方案,当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一阈值范围时,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当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一阈值范围时,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判断方式简单易行,可以提高判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充放电数据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包括:
如果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二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二阈值范围,则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
如果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二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二阈值范围,则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
通过上述方案,当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二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二阈值范围时,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当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二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二阈值范围时,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判断方式简单易行,可以提高判断效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供电电网还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如此,供电电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之间可以形成测试回路。之后,通过控制单元可以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通过评估单元可以获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测试数据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由于在该测试回路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既可以充当负载还可以充当电源,所以在测试时并不需要额外配备直流电源和负载,节省投资成本和能耗。另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所以可以同时对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进行老化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获取的测试数据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而不排除其它的内容。单词“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存在多个。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机械结构的“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例如,物理上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栓或其它固定件固定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相互卡接或卡合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例如,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形成连接进行连接。电路结构的“相连”或“连接”除了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还可以是指电连接或信号连接,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即物理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至少一个元件间接相连,只要达到电路相通即可,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信号连接除了可以通过电路进行信号连接外,也可以是指通过媒体介质进行信号连接,例如,无线电波。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保障电源转换装置的可靠性,避免因物料本身缺陷造成的早期失效,电源转换装置需要进行100%老化测试。本申请中的测试可以理解为是老化测试。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的相关技术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常将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直流电源的一端连接,将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和直流电源的另一端均与电网连接,构成测试回路,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在图1中指电源转换装置的DC侧,直流电源在图1中指DC source,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在图1中指电源转换装置的AC侧。通过控制单元00控制各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来对电源转换装置进行老化测试。其中,当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直流电源用于充当电源转换装置的电子负载,第一工作模式指的是交流输入直流输出模式。当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直流电源用于充当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电源,第二工作模式指的是直流输入交流输出模式。其中,图1示出了多个电源转换装置,在图1中依次标记为产品1、产品2、产品3、…、产品N。
可见,相关技术中,在对电源转换装置进行老化测试时需要额外接入直流电源来提供直流电和负载。尤其是大批量测试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直流电源并需要开发直流电源的控制软件,一套10千瓦的直流电源预估10万元,如果同时需要测试150套电源转换装置才能满足产能需求,则需要150套直流电源,因此需要投入1500万元的直流电源购置费,投资成本很大,能耗也很大。另外,一个测试回路只能对一个电源转换装置进行测试,测试效率低。再者,直流电源的体积为500毫米*500毫米*800毫米,占用空间较大,导致测试系统中的设备占用空间大,经济效益差。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供电电网还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如此,供电电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之间可以形成测试回路。之后,通过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通过评估单元4可以获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测试数据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
在本申请的测试回路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配对,两者既可以充当负载还可以充当电源,也就是说,本申请可以用一个待测试电源转换装置作为另一个待测试电源转换装置的电源和负载,在测试时并不需要额外配备直流电源和负载,节省投资成本,系统自身能耗小,更加省电。另外,在同一个测试回路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所以可以同时对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进行老化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再者,测试系统中不需要额外配备直流电源,设备占用空间较小,也不会影响测试系统的稳定性。
下面提供一些试验数据,以方便对比。假设电源转换装置的效率为93%,直流电源作为电子负载的效率为70%,直流电源作为电源的效率是80%,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分别工作5小时。
相关技术中,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系统效率P1=93%*70%=65.1%,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系统效率P2=93%*80%=74.4%,由此可见,相关技术中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的系统效率P=(P1+P2)/2=69.75%。
本申请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系统效率P1=93%*93%=86.49%,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系统效率P2=93%*93%=86.49%,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的系统效率P=(P1+P2)/2=86.49%。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的效率相比于相关技术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高出了16.74%(86.49%-69.75%=16.74%)。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有效提高了系统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2至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测试系统包括: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控制单元3和评估单元4。其中,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控制单元3用于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评估单元4用于获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测试数据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指的是双向的交流电直流电转换装置,一方面,可以充当负载接收交流电,将接收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后再充当电源输出直流电,另一方面,可以充当负载接收直流电,将接收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后再充当电源输出交流电。也就是说,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既可以充当负载还可以充当电源,既可以接收交流电输出直流电,还可以接收直流电输出交流电。
另外,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和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可以是交流电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将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起来,通过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将供电电网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起来,再将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起来,供电电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之间便可以形成测试回路。其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称为背靠背的连接方式。
形成测试回路之后,在一些示例中,电网可以充当电源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输出交流电。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可以充当负载,接收电网传输的交流电,将接收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之后充当电源将转换的直流电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可以充当负载,接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传输的直流电,将接收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之后充当电源将转换的交流电输出给电网。电网可以充当负载接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传输的交流电。
在另一些示例中,电网可以充当电源向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输出交流电。例如,电网可以提供220V的交流电,可以简写为如图2所示的AC220V。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可以充当负载,接收电网传输的交流电,将接收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之后充当电源将转换的直流电输出给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可以充当负载,接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传输的直流电,将接收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之后充当电源将转换的交流电输出给电网。电网可以充当负载接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传输的交流电。
在上面两个示例中,电网既可以充当电源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或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输出交流电,还可以充当负载接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或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传输的交流电。
再者,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可以是交流输入直流输出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是直流输入交流输出模式。
控制单元3分别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连接。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或者,控制单元3还可以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简言之,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其中,工作可以指充放电。示例地,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指的是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交流充电和直流放电,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指的是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直流充电和交流放电。
最后,评估单元4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评估单元4通过控制单元3分别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连接。评估单元4可以获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根据这些测试数据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评估单元4还可以获取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根据这些测试数据评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
其中,测试数据可以是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一定测试条件下的老化数据,因此,评估单元4基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数据可以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老化性能,从而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是否存在异常。同理,评估单元4基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数据可以评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老化性能,从而判断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是否存在异常。
本申请实施例中,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供电电网还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如此,供电电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之间可以形成测试回路。之后,通过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通过评估单元4可以获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测试数据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由于在该测试回路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既可以充当负载还可以充当电源,所以在测试时并不需要额外配备直流电源和负载,节省投资成本和能耗。另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所以可以同时对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进行老化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可以包括:继电器控制板卡和多个继电器。该多个继电器设置在继电器控制板卡上,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分别与不同的继电器连接,继电器用于切换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与其对应的继电器连接,通过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继电器可以切换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和与其对应的继电器连接,通过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继电器可以切换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为了便于控制,可以对继电器进行编号,并且对继电器的编号可以与其对应的电源转换装置对应。例如,可以将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继电器编号为第一继电器,将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继电器编号为第二继电器。
其中,切换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指的是改变第一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3的通信状态。切换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指的是改变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3的通信状态。示例地,当控制第一继电器闭合时,可以将第一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3的通信状态由不通信切换为通信,当控制第一继电器断开时,可以将第一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3的通信状态由通信切换为不通信。当控制第二继电器闭合时,可以将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3的通信状态由不通信切换为通信,当控制第二继电器断开时,可以将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3的通信状态由通信切换为不通信。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满足生产需要,通常一次需要老化上百套产品,传统的方法是在控制单元3与每个电源转换装置之间均增加控制器局域网CAN卡,也就是说,CAN卡与电源转换装置一一对应,控制单元3通过CAN卡控制与CAN卡对应的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此方法成本相当高。而本申请仅需要在控制单元3与继电器板卡之间设置一个CAN卡,继电器板卡上设置有多个继电器,这多个继电器与对应的电源转换装置连接,控制单元3通过这个CAN卡切换继电器,或者说控制继电器的开合,来改变与各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状态,有效降低了成本,且控制起来比较简单,可以提高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效率。并且继电器板卡上设置的继电器的数量可以扩展,因此,本申请的测试系统可以进行扩展,也就是说,可以便于扩展同时测试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数量。
上面图2实施例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包括了一组电源转换装置,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两个背靠背串联的电源转换装置,在图2中指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图2实施例可以同时对两个电源转换装置进行老化测试。然而,实际中常需要对大批量电源转换装置进行老化测试,为了能实现同时对大批量电源转换装置进行老化测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外三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下面结合图3、图4和图5对这三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与图2实施例所示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相同的是,该测试系统也包括: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控制单元3和评估单元4,且该测试系统也包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然而,与图2实施例所示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不同的是,图2实施例所示测试系统中一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一对电源转换装置,这一对电源转换装置包括两个背靠背串联的电源转换装置,而图3实施例所示测试系统中一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多对电源转换装置,该多对电源转换装置中每对电源转换装置包括两个背靠背串联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图3示出了多个电源转换装置,在图3中依次标记为产品1、产品2、…、产品N-1、产品N。如此看来,图3实施例所示测试系统中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可以包括4个、6个、8个或更多偶数个电源转换装置。但是,由于电源转换装置有能耗,为了保证所有电源转化装置在进行老化测试时都能全功率运行,以符合老化测试条件,通常一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数量不宜过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背靠背串联次序排序第一的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如图3中产品1的AC侧,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背靠背串联次序排序最后的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如图3中产品N的AC侧。本实施例中背靠背串联指的每对电源转换装置中的两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互相连接,相邻两对电源转换装置的相邻两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互相连接。
示例性地,假设图3所示测试系统中包括两对,或者说四个,电源转换装置,按照背靠背串联次序对这四个电源转换装置进行编号,排序第一的称为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排序第二的称为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排序第三的称为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排序第四的称为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是第一对电源装置中的相邻两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是第二对电源装置中的相邻两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是这相邻两对电源转换装置的相邻两个电源转换装置。则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和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和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和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
控制单元3用于控制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和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评估单元4用于获取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和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测试数据评估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
继续上面的举例,上述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是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是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则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或者,控制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评估单元4可以获取目标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根据这些测试数据评估目标电源转换装置。其中,目标电源转换装置是这四个电源转换装置中的任意一个。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与图2实施例所示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相同的是,该测试系统也包括: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控制单元3和评估单元4。然而,与图2实施例所示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不同的是,图2实施例所示测试系统包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而图4实施例所示测试系统中包括多组电源转换装置。这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每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如图2实施例所示的两个背靠背串联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图4示出了多个电源转换装置,在图4中依次标记为产品1、产品2、…、产品N-1、产品N。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需要大批量同时进行老化测试,为平衡电网,测试系统采用三相供电,图4中的L1、L2、L3和N表示三相四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
示例性地,假设图4所示测试系统中包括两组电源转换装置,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包括两个背靠背串联的电源转换装置。如果对该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中包括的四个电源转换装置进行编号,可以是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还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还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和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直流端和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
控制单元3用于控制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评估单元4用于获取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测试数据评估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
继续上面的举例,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或者,控制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为了便于控制,当测试系统中包括多组电源转换装置时,通常控制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一个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另一个工作模式下工作。
评估单元4可以获取目标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根据这些测试数据评估目标电源转换装置。其中,目标电源转换装置是这四个电源转换装置中的任意一个。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与图4实施例所示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相同的是,该测试系统也包括: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控制单元3、评估单元4和多组电源转换装置。然而,与图4实施例所示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不同的是,图4实施例所示测试系统中每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一对电源转换装置,这一对电源转换装置指的是两个背靠背串联的电源转换装置,而图5实施例所示测试系统中每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多对电源转换装置,该多对电源转换装置中每对电源转换装置包括两个背靠背串联的电源转换装置,这一点与图3实施例所示的测试系统中一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多对电源转换装置相类似。其中,图5示出了多个电源转换装置,在图5中依次标记为产品11、产品12、…、产品1(N-1)、产品1N、产品21、产品22、…、产品2(N-1)、产品2N、产品N1、产品N2、…、产品N(N-1)、产品NN。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的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背靠背串联次序排序第一的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用于连接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背靠背串联次序排序最后的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本实施例中背靠背串联指的每组电源转换装置的每对电源转换装置中的两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互相连接,每组电源转换装置的相邻两对电源转换装置的相邻两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互相连接。
示例性地,假设图5所示测试系统中包括两组电源转换装置,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包括两对电源转换装置。如果对该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中包括的多个电源转换装置进行编号,可以是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则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还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还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和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与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四个电源转换装置间的连接与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四个电源转换装置间的连接相类似,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控制单元3用于控制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的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和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评估单元4用于获取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的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和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测试数据评估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每个电源转换装置。
继续上面的举例,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以及控制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三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以及控制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四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控制方式,控制单元3还可以以其他控制方式控制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的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和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评估单元4可以获取目标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根据这些测试数据评估目标电源转换装置。其中,目标电源转换装置是这八个电源转换装置中的任意一个。
对应于图2实施例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图6实施例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步骤可以由上位机执行,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如下所述。
步骤601:分别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
可以通过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将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起来,通过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将供电电网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起来。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1和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2均已在图2实施例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该步骤,供电电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之间便可以形成测试回路。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采用背靠背的方式与电网连接。形成测试回路之后,便可以由控制单元3通过控制交流接触器控制电网向电源转换装置上交流电。之后,由上位机借助该测试回路对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进行测试。
步骤602:通过控制单元3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该测试系统中包括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内的所有电源转换装置都具有唯一对应的条码,每个电源转换装置在进行老化测试时所处的老化车上的老化位置也具有唯一对应的条码。上位机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的启动指令,基于该启动指令启动测试系统之后,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各电源转换装置的条码和老化车各老化位置对应的条码,并将接收的所有条码显示出来以便于技术人员查看核对。
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执行该步骤时,示例性地,控制单元3可以基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条码和第一电源转换装置所处老化位置对应的条码,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基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条码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所处老化位置对应的条码,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或者,控制单元3还可以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值得指出的是,控制单元3可以先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然后再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然,控制单元3也可以先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然后再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通过控制单元3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时,以先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然后再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为例,其示例性的实现方式可以如下面的步骤(一)和步骤(二)所述。
步骤(一):通过控制单元3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
在一些示例中,由于控制单元3可以包括继电器控制板卡和多个继电器。该多个继电器设置在继电器控制板卡上,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分别与对应的继电器连接,因此控制单元3可以通过继电器来切换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示例性地,在执行步骤(一)时,可以控制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一继电器闭合,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一开启指令,以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然后,控制第一继电器断开并控制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二继电器闭合,向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二开启指令,以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作模式是交流输入直流输出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是直流输入交流输出模式,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电源转换装置相当于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电源,而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电源转换装置相当于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负载,为了安全操作起见,一般遵循先上电后上负载的原则。因此,要先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再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
当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一继电器闭合之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3的通信状态由不通信切换为通信,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单元3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一开启指令。其中,第一开启指令可以是预先设置在上位机中用于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工作的指令。示例地,第一开启指令可以是ID180180A0指令61009411000009411与指令65009411D0079411。
当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后,可以断开第一继电器闭合第二继电器,使得第一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3的通信状态由通信切换为不通信,且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3的通信状态由不通信切换为通信,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单元3向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二开启指令。其中,第二开启指令可以是预先设置在上位机中用于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工作的指令。示例地,第二开启指令可以是ID180180A0指令E100941100009411与指令E5009411DC059411。
通过步骤(一),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便可以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当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基于第一开启指令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时,可以接收电网输送的交流电,将该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给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当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基于第二开启指令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时,可以接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输出的直流电,将该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输出给电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步骤(一)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可以获取第一充放电数据,根据第一充放电数据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这部分内容的解释将在后面步骤6031处解释,此处不详细展开。
但是,如果通过步骤6031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一方面为了节省不必要的能耗,可以不再通过步骤(二)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另一方面,当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则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将不能为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提供电源或充当负载,则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将无法正常进行测试,因此也不用再通过步骤(二)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也就是说,如果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则停止第一段充放电以结束老化测试,不用再执行步骤(二)。同理,如果通过步骤6031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则停止第一段充放电以结束老化测试,不用再执行步骤(二)。其中,停止第一段充放电以结束老化测试的操作将在下面的步骤(二)中详细介绍。
步骤(二):在第一段充放电结束时,通过控制单元3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在老化测试时,每个电源转换装置需要在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在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一段时间。第一段充放电的时长可以是总测试时长的一半,例如,第一段充放电持续的时长可以是5h(小时),则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充放电5h,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充放电5h之后,便可执行步骤(二)。结合上面的描述,本实施例可以在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均不存在异常,且第一段充放电结束时执行步骤(二),继续老化测试。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方面,如果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或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可以对该异常进行标记。例如,如果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或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则将第一数据标志位置为1。其中,第一数据标志位为0表示没有异常。一般上位机启动测试系统后会对数据标志位置0,第一数据标志位用于标记第一段充放电时的异常。另一方面,在第一段充放电测试期间,如果存在异常情况,技术人员可以按下停止按钮以触发停止测试指令。相应地,上位机可以接收该停止测试指令,并通过第一数据标志位对停止测试的事件进行记录。示例地,如果第一数据标志位当前为1,上位机可以对第一数据标志位不作修改。如果第一数据标志位当前为0,上位机可以将第一数据标志位置为1。结合上面的描述,本实施例可以在确定第一数据标志位为0,且第一段充放电结束时通过步骤(二)进行第二段充放电,继续老化测试。否则,停止老化测试。
在一些示例中,在执行步骤(二)时,可以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然后,向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一开启指令,以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最后,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二开启指令,以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一)中指出,为了安全操作起见,一般遵循先上电后上负载的原则。而在下电时一般要遵循先下负载再下电的原则,因此,在步骤(二)中,要先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再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然后再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最后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
在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时,可以先控制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二继电器闭合,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3的通信状态由不通信切换为通信,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单元3向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一断开指令,以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其中,第一断开指令可以是预先设置在上位机中用于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工作的指令。示例地,第一断开指令可以是ID180180A0指令E2009411000009411。
然后,控制第二继电器断开并控制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一继电器闭合,第一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3的通信状态由不通信切换为通信,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单元3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二断开指令,以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其中,第二断开指令可以是预先设置在上位机中用于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工作的指令。示例地,第二断开指令可以是ID180180A0指令6200941100009411。
由此,便结束了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以及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
在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可以先控制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二继电器闭合,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3的通信状态由不通信切换为通信,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单元3向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一开启指令,以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其中,第一开启指令还可以是预先设置在上位机中用于使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工作的指令。
然后,控制第二继电器断开并控制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一继电器闭合,第一电源转换装置与控制单元3的通信状态由不通信切换为通信,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单元3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二开启指令,以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其中,第二开启指令还可以是预先设置在上位机中用于使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工作的指令。
由此,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便可以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当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基于第一开启指令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时,可以接收电网输送的交流电,将该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给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当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基于第二开启指令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时,可以接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输出的直流电,将该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输出给电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602之前,上位机可以对测试系统进行通讯预检,以便于对测试系统进行问题排查。示例性地,继电器可以控制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一继电器闭合,判断生命帧是否有数据变化。如果该生命帧有数据变化则表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通讯正常,否则表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通讯异常。之后,可以控制第一继电器断开并控制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二继电器闭合,判断生命帧是否有数据变化。如果该生命帧有数据变化则表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通讯正常,否则表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通讯异常。同理,按照该方式可以判断其他电源转换装置是否通讯正常。
步骤603:获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根据测试数据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
在执行该步骤时,可以将评估单元4通过控制单元3分别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连接。当控制单元3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通过评估单元4可以获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并获取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当控制单元3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时,通过评估单元4可以获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并获取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之后,评估单元4可以根据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和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根据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评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可以是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是否存在充放电异常,评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可以是判断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是否存在充放电异常。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所示,步骤603的示例性实现方式可以如下所述。
步骤6031:获取第一充放电数据,根据第一充放电数据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
其中,第一充放电数据是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测试数据的数据量比较庞大,为了节省数据处理压力以及节省数据存储压力,上位机可以每隔预设时间间隔以轮询的方式采集一次所有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例如,可以每隔5分钟采集一次所有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在获取第一充放电数据时,可以控制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一继电器闭合,采集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所有测试数据。然后,控制第一继电器断开并控制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二继电器闭合,采集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所有测试数据。当然,也可以先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二继电器闭合,采集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所有测试数据。然后,控制第二继电器断开并控制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一继电器闭合,采集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所有测试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上位机在获取到第一充放电数据后,可以对该第一充放电数据进行存储。当然,也可以将获取的第一充放电数据显示出来,便于技术人员查看。示例性地,在存储和显示第一充放电数据时均可以采取表格或图表等的形式,这样,可以提高存储效率,提高数据的直观性和可读性。
在获取第一充放电数据之后,可以根据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还可以根据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判断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老化配置表中包括各老化参数的阈值,且可以分别包括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各老化参数的第一阈值范围。上位机在启动测试系统之后可以接收该老化配置表,并可以基于老化配置表获取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各老化参数的第一阈值范围和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各老化参数的第一阈值范围,然后将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即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与在第一工作模式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相应老化参数的第一阈值范围作比较,来判断第一电源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将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即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与在第二工作模式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相应老化参数的第一阈值范围作比较,来判断第二电源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
示例地,如果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一阈值范围,则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如果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一阈值范围,则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
例如,当老化参数包括2个时,可以命名为第一老化参数和第二老化参数,第一阈值范围包括第一老化参数的第一阈值范围和第二老化参数的第一阈值范围。在该示例中,如果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中的第一老化参数超出第一老化参数的第一阈值范围,和/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中的第二老化参数超出第二老化参数的第一阈值范围,则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也就是说,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任一老化参数超出该参数对应的第一阈值范围,便可以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存在异常。同理,如果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中的第一老化参数超出第一老化参数的第一阈值范围,和/或,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充放电数据中的第二老化参数超出第二老化参数的第一阈值范围,则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也就是说,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任一老化参数超出该参数对应的第一阈值范围,便可以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存在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可以先根据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还可以先根据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判断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如果先确定出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就不用再判断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如果先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就不用再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并且,本实施例中,只要确定出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中任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则后面的老化测试步骤将不再执行。
步骤6032:获取第二充放电数据,根据第二充放电数据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
其中,第二充放电数据是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6032可以紧接步骤(二)执行。该步骤也可以如步骤6031那样每隔预设时间间隔以轮询的方式采集一次所有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二充放电数据。例如,可以每隔5分钟采集一次所有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二充放电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在获取第二充放电数据时,可以控制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一继电器闭合,采集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所有测试数据。然后,控制第一继电器断开并控制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二继电器闭合,采集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所有测试数据。当然,也可以先控制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二继电器闭合,采集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所有测试数据。然后,控制第二继电器断开并控制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一继电器闭合,采集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所有测试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上位机在获取到第二充放电数据后,可以对该第二充放电数据进行存储。当然,也可以将获取的第二充放电数据显示出来,便于技术人员查看。示例性地,在存储和显示第二充放电数据时均可以采取表格或图表等的形式,这样,可以提高存储效率,提高数据的直观性和可读性。
在获取第二充放电数据之后,可以根据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判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还可以根据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判断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老化配置表中还分别包括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各老化参数的阈值。上位机可以基于老化配置表获取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各老化参数的第二阈值范围和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各老化参数的第二阈值范围,然后将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即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二充放电数据,与在第二工作模式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相应老化参数的阈值作比较,来判断第一电源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将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即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二充放电数据,与在第一工作模式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相应老化参数的阈值作比较,来判断第二电源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
示例地,如果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二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二阈值范围,则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如果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二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二阈值范围,则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其具体示例与步骤6031中相关示例类似,此处不再展开举例说明。
如果通过步骤6031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没有异常,且通过步骤6032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段充放电时没有异常,则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没有失效。否则,确定第一电源转换装置为失效产品。同理,如果通过步骤6031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没有异常,且通过步骤6032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段充放电时没有异常,则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没有失效。否则,确定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为失效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可以将根据测试数据对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评估结果上传MES系统,以便于MES系统对流水线上的管控工作进行监督。其中,MES系统对流水线上的管控工作进行监督的方式请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供电电网还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如此,供电电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之间可以形成测试回路。然后,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最后,获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测试数据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由于在该测试回路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既可以充当负载还可以充当电源,所以在测试时并不需要额外配备直流电源和负载,节省投资成本和能耗。另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所以可以同时对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进行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对应于图3实施例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
不同于图3实施例的是,本方法的第一步是:分别连接供电电网与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背靠背串联次序排序第一的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背靠背串联次序排序最后的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每对电源转换装置中的两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以及连接相邻两对电源转换装置的相邻两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
本方法的第二步是:通过控制单元3控制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和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可以先控制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控制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偶数位/奇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在第一段充放电结束时,可以控制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控制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偶数位/奇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
本方法的第三步是:获取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和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时的测试数据,根据测试数据评估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如步骤6031至步骤6032那样,获取第一充放电数据和第二充放电数据,根据第一充放电数据和第二充放电数据,判断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任一电源转换装置是否存在充放电异常。
不同于步骤6031至步骤6032的是,第一充放电数据是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和按串联次序的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第二充放电数据是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和按串联次序的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
值得指出的是,图2实施例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包括了一组电源转换装置,这一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一对电源转换装置,在图6实施例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中指出,如果第一电源转换装置或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则停止第一段充放电以结束老化测试,不用再进行第二段充放电。而图3实施例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中一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多对电源转换装置,如果某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则不用停止所有第一段充放以结束老化测试,而是可以仅停止存在充放电异常的电源转换装置以及与其配对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段充放电,不用再进行这对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二段充放电,其他对电源转换装置的老化测试可以正常进行。
对应于图4实施例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三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
不同于图3实施例的是,本方法的第一步是:分别连接供电电网与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
本方法的第二步是:通过控制单元3控制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可以先控制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控制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在第一段充放电结束时,可以控制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控制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
值得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不一定每组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就是这组中排序最靠前的电源转换装置,也不一定每组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就是这组中排序最靠后的电源转换装置。以图4实施例中的例子为例,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可能是第一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排序最靠前的电源转换装置,而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可能是第二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排序最靠后的电源转换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方法的第三步是:获取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时的测试数据,根据测试数据评估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每个电源转换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如步骤6031至步骤6032那样,获取第一充放电数据和第二充放电数据,根据第一充放电数据和第二充放电数据,判断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每个电源转换装置是否存在充放电异常。
不同于步骤6031至步骤6032的是,第一充放电数据是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和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第二充放电数据是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一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和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第二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
值得指出的是,图4实施例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中包括多组电源转换装置,这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每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如图2实施例所示的两个背靠背串联的电源转换装置。如果某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则不用停止所有第一段充放以结束老化测试,而是可以仅停止存在充放电异常的电源转换装置以及与其同组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段充放电,不用再进行这组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二段充放电,其他组电源转换装置的老化测试可以正常进行。
对应于图5实施例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四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
不同于图3实施例的是,本方法的第一步是:分别连接供电电网与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的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背靠背串联次序排序第一的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背靠背串联次序排序最后的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每组电源转换装置的每对电源转换装置中的两个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每组电源转换装置的相邻两对电源转换装置的相邻两个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
本方法的第二步是:通过控制单元3控制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的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和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可以先控制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控制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偶数位/奇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在第一段充放电结束时,可以控制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控制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偶数位/奇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
本方法的第三步是:获取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的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和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时的测试数据,根据测试数据评估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每个电源转换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如步骤6031至步骤6032那样,获取第一充放电数据和第二充放电数据,根据第一充放电数据和第二充放电数据,判断该多组电源转换装置中的每个电源转换装置是否存在充放电异常。
不同于步骤6031至步骤6032的是,第一充放电数据是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和按串联次序的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第二充放电数据是每组电源转换装置中按串联次序的奇数位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和按串联次序的偶数位上的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
值得指出的是,图5实施例所示测试系统中每组电源转换装置包括多对电源转换装置,该多对电源转换装置中每对电源转换装置包括两个背靠背串联的电源转换装置。如果某个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则不用停止所有第一段充放以结束老化测试,而是可以仅停止存在充放电异常的电源转换装置以及与其配对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一段充放电,不用再进行这对电源转换装置的第二段充放电,其他对和其他组电源转换装置的老化测试可以正常进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在此并不限定。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8,该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装置包括:处理器810,存储器820,和接口830,处理器810、存储器820和接口830通过总线840连接,该总线可以通过连接电路来实现。其中,存储器820用于存储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810调用时,可以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装置执行的方法。接口830用于实现与其它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装置的通信,且接口830可以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与其他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装置进行通信。
以上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装置各个单元的功能可以通过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820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即,以上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装置包括处理器810和存储器820,存储器820用于存储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810调用,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这里的处理器8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还可以是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810可以被配置成实施以上实施例中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装置执行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等。再如,当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器8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单片机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的形式实现。
存储器820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存储器820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或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flash memory)、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RAM可以包括静态RAM或动态RAM。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820可以是该装置的内部存储器,例如,该装置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820也可以是该装置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装置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或闪存卡(Flash Card)等。当然,存储器820还可以既包括该装置的内部存储器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820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该装置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的程序代码等。此外,存储器820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总线840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840可以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或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该处理器810通常用于控制该装置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存储器820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或指令,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处理器810用于执行存储器820存储的程序代码或指令或者处理数据,例如运行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的程序代码。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供电电网还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连接,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如此,供电电网、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之间可以形成测试回路。之后,通过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通过评估单元4可以获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测试数据评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由于在该测试回路中,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既可以充当负载还可以充当电源,所以在测试时并不需要额外配备直流电源和负载,节省投资成本和能耗。另外,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所以可以同时对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第二电源转换装置进行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包括:
第一交流电输入输出部,用于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
第二交流电输入输出部,用于连接所述供电电网与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连接;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
评估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所述测试数据评估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或者,
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控制板卡和多个继电器;
多个所述继电器设置在所述继电器控制板卡上,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继电器连接,所述继电器用于切换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
4.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连接供电电网与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交流端;
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直流端;
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
获取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根据所述测试数据评估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或者,
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控制板卡和多个继电器;
多个所述继电器设置在所述继电器控制板卡上,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继电器连接,所述继电器用于切换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同时工作,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
在所述第一段充放电结束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包括:
控制与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一继电器闭合,向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一开启指令,以使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
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断开并控制与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二继电器闭合,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二开启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
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一开启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
向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二开启指令,以使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控制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包括:
控制与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二继电器闭合,向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一断开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
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断开并控制与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对应的第一继电器闭合,向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发送第二断开指令,以使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停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第一段充放电。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工作时的测试数据,根据所述测试数据评估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包括:
获取第一充放电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充放电数据判断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所述第一充放电数据是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一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
获取第二充放电数据,根据所述第二充放电数据判断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所述第二充放电数据是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进行第二段充放电时的测试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充放电数据判断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是否存在异常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的所述第一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一阈值范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
如果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的所述第一充放电数据超出第一阈值范围,则确定所述第二电源转换装置在第一段充放电时存在异常。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4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4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方法。
CN202110877278.7A 2021-07-31 2021-07-31 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684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7278.7A CN115684757B (zh) 2021-07-31 2021-07-31 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3524167A JP2023546215A (ja) 2021-07-31 2022-06-28 電源変換装置のテストシステム、方法、電子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
PCT/CN2022/101835 WO2023011051A1 (zh) 2021-07-31 2022-06-28 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2851767.8A EP4224176A1 (en) 2021-07-31 2022-06-28 Te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0237014059A KR20230071186A (ko) 2021-07-31 2022-06-28 전원 변환 장치의 테스트 시스템, 방법, 전자 기기 및 저장 매체
US18/310,065 US20230384395A1 (en) 2021-07-31 2023-05-01 Te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version devic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7278.7A CN115684757B (zh) 2021-07-31 2021-07-31 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4757A true CN115684757A (zh) 2023-02-03
CN115684757B CN115684757B (zh) 2024-04-09

Family

ID=85059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7278.7A Active CN115684757B (zh) 2021-07-31 2021-07-31 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84395A1 (zh)
EP (1) EP4224176A1 (zh)
JP (1) JP2023546215A (zh)
KR (1) KR20230071186A (zh)
CN (1) CN115684757B (zh)
WO (1) WO2023011051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9884A (en) * 2003-03-17 2004-10-01 Phoenixtec Ind Co Ltd Control method of UPS module connected in parallel and system thereof
CN201238203Y (zh) * 2008-07-30 2009-05-13 上海根兴电气成套有限公司 微机控制型不间断电源柜
US20090140680A1 (en) * 2007-11-20 2009-06-04 Lg Electronics Inc. Motor controller of air conditioner
CN201479019U (zh) * 2009-08-24 2010-05-19 上海根兴电气成套有限公司 微机控制型不间断多输出电源柜
US20100182809A1 (en) * 2008-10-13 2010-07-22 Matthew John Cullinane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Energy Converting Devices
CN203537240U (zh) * 2013-11-22 2014-04-09 哈尔滨宏宇整流开关厂 一种模压台变频电源智能温控装置
CN107696863A (zh) * 2016-08-08 2018-02-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电动汽车
CN110341517A (zh) * 2019-06-06 2019-10-18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能双向转换装置、电动车以及电动车供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34939A1 (en) * 1994-06-15 1995-12-21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ower supply compris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power factor
CN101834527B (zh) * 2009-03-12 2012-12-1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级交换式电源转换电路
EP2645552B1 (en) * 2012-02-09 2020-04-22 Hitachi, Ltd. Switching element, power converter,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 current control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urrent in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CN206149013U (zh) * 2016-11-17 2017-05-03 青岛创统新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老化自检测的不间断电源
JP6802826B2 (ja) * 2018-09-13 2020-12-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9884A (en) * 2003-03-17 2004-10-01 Phoenixtec Ind Co Ltd Control method of UPS module connected in parallel and system thereof
US20090140680A1 (en) * 2007-11-20 2009-06-04 Lg Electronics Inc. Motor controller of air conditioner
CN201238203Y (zh) * 2008-07-30 2009-05-13 上海根兴电气成套有限公司 微机控制型不间断电源柜
US20100182809A1 (en) * 2008-10-13 2010-07-22 Matthew John Cullinane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Energy Converting Devices
CN201479019U (zh) * 2009-08-24 2010-05-19 上海根兴电气成套有限公司 微机控制型不间断多输出电源柜
CN203537240U (zh) * 2013-11-22 2014-04-09 哈尔滨宏宇整流开关厂 一种模压台变频电源智能温控装置
CN107696863A (zh) * 2016-08-08 2018-02-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电动汽车
CN110341517A (zh) * 2019-06-06 2019-10-18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能双向转换装置、电动车以及电动车供电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贺虎成主编: "《电力电子技术》", vol. 978,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pages: 12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46215A (ja) 2023-11-01
CN115684757B (zh) 2024-04-09
US20230384395A1 (en) 2023-11-30
EP4224176A1 (en) 2023-08-09
WO2023011051A1 (zh) 2023-02-09
KR20230071186A (ko)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6499B (zh) 机柜与其电源控制方法
CN110233517A (zh) 不断电系统及其电池活化操作方法
CN107064823A (zh) 一种测试电源板的系统及其测试电源板的方法
CN105356561A (zh) 双电池充放电系统及方法
CN113922440A (zh) 一种储能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和储能系统及储能设备
CN109283472B (zh) 一种电源设备智能化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209961891U (zh) 一种电源设备智能化测试系统
CN114142550A (zh) 储能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储能装置
CN115684757B (zh) 电源转换装置的测试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18872B (zh) Ups控制方法及ups
CN114421581B (zh) 一种备份电池单元的控制电路、方法、装置及存储系统
CN112039052B (zh) 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39060B (zh) 应用于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3258661B (zh) 双向充放电便携式储能装置的交流并机系统及方法
CN111596148B (zh) 核电站应急母线失电启动柴油机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834535A (zh) Soc芯片系统及其开机方法
CN114217216A (zh) 继电器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9791173B (zh) 一种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2162201A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20188626U (zh) 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
CN212693989U (zh) 一种ups性能测试系统
CN113093035B (zh) 一种电池模块数量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CN220040699U (zh) 用于对锂电池进行存储测试和交叉测试的检测设备
CN103439671B (zh) 一种用于可并机的逆变电源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220492694U (zh) 高效双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