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75134A -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站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75134A
CN115675134A CN202110868753.4A CN202110868753A CN115675134A CN 115675134 A CN115675134 A CN 115675134A CN 202110868753 A CN202110868753 A CN 202110868753A CN 115675134 A CN115675134 A CN 115675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s
charging head
charging
coil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87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仁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per Group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per Group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per Group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per Group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87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751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75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51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站,无线充电系统包含一电力发送模块与一电力接收模块。电力发送模块包含一第一充电头及多个第一线圈。这些第一线圈位于第一充电头上,且彼此并联连接。电力接收模块包含一第二充电头及多个第二线圈。这些第二线圈位于第二充电头上,且彼此并联连接。当第一充电头对接第二充电头,每个第一线圈面对并感应其中一第二线圈。如此,以上架构能够缩小供电线圈的体积,不须采用将供电线圈埋设于地面的工程,进而降低成本与工时,以及提高使用者安装意愿。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尤指一种透过线圈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线充电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动车的充电工作上。举例来说,当电动车停靠至充电站时,充电站的供电线圈与电动车的接收线圈产生感应,从而提供所需电力。
然而,为了快速提供大量电力,充电站的供电线圈难免伴随庞大体积,进而衍生占用空间及妨碍美观等问题。如此,业者通常将所述供电线圈埋入停靠区域的地面,而对上方的电动车进行充电工作。
然而,安装庞大体积的供电线圈的工程相当复杂且耗时,不仅需要进行刨挖、拉线与恢复等施作工程,所产生大量的噪音也难以接受,更需要突破难关以取得管理单位的施工允许。
由此可见,上述技术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良。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解决上述不便与缺陷,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站,用以解决以上先前技术所提到的困难。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无线充电系统包含一电力发送模块与一电力接收模块。电力发送模块包含一第一充电头及多个第一线圈。这些第一线圈位于第一充电头上,且彼此并联连接。电力接收模块包含一第二充电头及多个第二线圈。这些第二线圈位于第二充电头上,且彼此并联连接。当第一充电头对接第二充电头,每个第一线圈面对并感应其中一第二线圈。
依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第一充电头具有一第一表面,这些第一线圈依序排列于第一表面,且这些第一线圈的轴心彼此平行。第二充电头具有一第二表面,这些第二线圈依序排列于第二表面,且这些第二线圈的轴心彼此平行。如此,当第一充电头对接第二充电头时,每个第一线圈的轴心与该些第二线圈其中之一的轴心共轴。
依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这些第一线圈排列于第一充电头内,且这些第一线圈具有相同轴心。这些第二线圈排列于第二充电头内,且这些第二线圈具有相同轴心。如此,当第一充电头对接第二充电头时,这些第一线圈介于这些第二线圈之间,且这些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具有相同轴心。
依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第二充电头包含一插槽。这些第二线圈位于第二充电头内,插槽介于这些第二线圈之间。第一充电头包含一插件,这些第一线圈位于插件内,且这些第一线圈具有相同轴心。如此,当第一充电头对接第二充电头时,插件伸入插槽内,使得各第一线圈与相对应的第二线圈具有相同轴心。
依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这些第二线圈分别面对插槽的二相对内面。这些第一线圈分别面对插件的二相对外侧。
依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第二充电头包含多个插槽,且这些插槽依序排列于第二充电头的一面。每个插槽的二相对内面分别配置这些第二线圈其中之一。第一充电头包含多个插件,每个插件配置有这些第一线圈其中之一。如此,当这些插件分别伸入这些插槽内,每第一线圈介于二个第二线圈之间。
依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第二充电头包含多个插槽,且这些插槽依序排列于第二充电头的一面上。每个插槽的二相对内面分别配置有这些第二线圈其中之一。第一充电头包含多个插件,每个插件的一侧配置有这些第一线圈其中之一。如此,当这些插件分别伸入这些插槽内,各插槽中的第二线圈面向相对应的插件上的第一线圈。
依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相邻二个第一线圈之间或是相邻二个第二线圈之间具有一隔离实体。
依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第一充电头包含一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表面。这些第一线圈分别固定于第一壳体内,且这些第一线圈的轴心是垂直于第一表面。第二充电头包含一第二壳体及一狭长凹槽。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表面。狭长凹槽形成于第二表面,以容纳第一壳体。这些第二线圈分别固定于第二壳体内,这些第二线圈的轴心是垂直于第二表面。
依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第一充电头包含多个第一凹部。这些第一凹部位于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上,每个第一线圈埋藏于第一壳体内且面对这些第一凹部其中之一。第二充电头还包含多个第二凹部,这些第二凹部位于狭长凹槽内,每个第二线圈埋藏于第二壳体内且面对这些第二凹部其中之一。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站。充电站包含一基座及多个第一线圈。基座包含一充电头。这些第一线圈位于充电头上,且彼此并联连接,用以面对并感应一移动设备的一第二线圈。
依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这些第一线圈依序排列于充电头内,且这些第一线圈的轴心彼此平行。
依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这些第一线圈依序排列于充电头内,且这些第一线圈的轴心彼此共轴。
依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充电站还包含一容置槽。容置槽位于基座上,使得充电头可更换地位于容置槽内。
依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基座还包含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及一移动模块。充电头位于第一部分上,移动模块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用以带动充电头与第二部分相对移动。
如此,透过以上各实施例的所述架构,本发明能够缩小供电线圈的体积,可以不须采用包覆于地面的工程,进而降低成本与工时,以及提高使用者安装意愿。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电子方块图;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充电头与第二充电头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第一充电头与第二充电头相互对接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充电头与第二充电头从一视角观察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第一充电头与第二充电头从另一视角观察的示意图;
图4C为图4A的第一充电头与第二充电头相互对接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充电头与第二充电头从一视角观察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第一充电头与第二充电头从另一视角观察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充电头与第二充电头相互对接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充电头与第二充电头从一视角观察的示意图;
图7B为图7A的第一充电头与第二充电头从另一视角观察的示意图;
图7C为图7A的第一充电头与第二充电头相互对接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站的立体图;以及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站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11:无线充电系统
100:电力发送模块
200、201:充电站
210:基座
220:底座
230:支架
240:移动模块
241:滑柱
242:滑道
250:侦测器
260:动力马达
270:容置槽
280:第一充电头
281:第一壳体
282:第一表面
300、301、302、303:第一充电头
310:插件
320:第一壳体
320S:外侧
321:第一凹陷区
322:底面
323:第一壳体
324:第一表面
325:第一壳体
330:第一凹部
330B:底面
340:第一线圈
350:控制电路
410:固定框
420:滑轨件
430:折叠模块
431:第一臂体
431S:条状凹槽
432:第二臂体
433:第三臂体
440:连接肋
500:电力接收模块
600:移动设备
700:第二充电头
710:第二壳体
711:第二表面
800、801、802、803:第二充电头
810:第二壳体
811:单一插槽
812:内面
813:第二表面
820:第二壳体
821:第二凹陷区
822:插槽
823:底面
824:第二表面
825:底面
830:第二壳体
831:狭长凹槽
832:底面
833:第二凹部
833B:底面
834:第二表面
840:第二线圈
900:电力储存装置
A:轴心
P:电源
T1~T5:枢轴
W:墙面
X、Y、Z: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10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无线充电系统10的电子方块图。如图1至图2所示,无线充电系统10包含一电力发送模块100与一电力接收模块500。电力发送模块100包含一第一充电头280、多个第一线圈340与一控制电路350。这些第一线圈340间隔排列于第一充电头280上,且这些第一线圈340彼此并联连接。控制电路350电连接这些第一线圈340,并连接外部的一电源P,用以转换电源P的电力并传送至这些第一线圈340。电力接收模块500包含一第二充电头700、多个第二线圈840与一电力储存装置900。这些第二线圈840位于第二充电头700上,且彼此并联连接。电力储存装置900电连接这些第二线圈840。
如此,当第一充电头280对接第二充电头700时,第一线圈340能够分别面对并感应这些第二线圈840,从而让第二线圈840产生并发送电力至电力储存装置900进行充电,从而对电力储存装置900进行充电。
举例来说,无线充电系统10还包含一充电站200与一移动设备600。充电站200包含一基座210与一容置槽270。容置槽270位于基座210上,用以容置第一充电头280,且第一充电头280可更换地位于容置槽270内。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充电头280也可能固定于容置槽270内。移动设备600为一电动车,第二充电头700可埋设于电动车的后车厢或固定于后车厢之外,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需定义的是,第一线圈340以及第二线圈840分别呈螺旋状或同心圆状,分别围绕出具有轴心A的开口,相互面对的第一线圈340以及第二线圈840彼此相互重叠且具有共轴的轴心A。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充电头280与第二充电头700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第一充电头280与第二充电头700相互对接的示意图。如图3A与图3B所示,第一充电头280具有一第一壳体281。第一壳体281具有一狭长状的第一表面282。这些第一线圈340依序排列于第一壳体281的第一表面282附近。举例来说,第一表面282沿着一第一延伸方向(如X轴方向)延伸,这些第一线圈340沿着第一延伸方向(如X轴方向)单列排列于第一表面282附近,且这些第一线圈340的轴心A彼此平行,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排列方式。每个第一线圈340的轴心A是垂直于第一表面282。第二充电头700具有一第二壳体710。第二壳体710具有一狭长状的第二表面711。这些第二线圈840依序排列于第二壳体710的第二表面711附近。举例来说,第二表面711沿着一第二延伸方向(如X轴方向)延伸,这些第二线圈840沿着第二延伸方向(如X轴方向)单列排列于第二表面711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排列方式。每个第二线圈840的轴心A是垂直于第二表面711。
需了解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线圈340依序排列于第一表面282是指这些第一线圈340配置于第一壳体281的内部空间,且接触或相当接近第一表面282的对应位置,或者,包覆于第一壳体281内,且接触或相当接近第一壳体281的第一表面282的对应位置。上述的第二线圈840依序排列于第二表面711是指这些第二线圈840配置于第二壳体710的内部空间,且接触或相当接近第二表面711的对应位置,或者,包覆于第二壳体710内,且接近第二壳体710的第二表面711的对应位置。
如此,如图3B所示,当第一充电头280对接第二充电头700时,第一壳体281的第一表面282面向第二壳体710的第二表面711,且第一壳体281的第一表面282与第二壳体710的第二表面711保持间距,且每个第一线圈340对齐其中一第二线圈840,且第二线圈840与第一线圈340相互重叠且保持间隔,并且每组相互对齐的第一线圈340与第二线圈840具有共同的轴心A。
在一实施例中,若是第一线圈340埋藏于第一表面282的内侧,第二线圈840埋藏于第二表面711的内侧,第一表面282亦可以紧贴于第二表面71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710可透过磁吸、卡合等固定方式固定于第一壳体281,使第一线圈340对准第二线圈840,以提升充电效率。在一实施例中,本案的无线充电系统可采用磁共振充电技术,以符合大功率车用充电的需求。对于磁共振充电技术而言,第一线圈340与第二线圈840间需维持一定距离,以提供较佳的充电效率,第一线圈340太过靠近第二线圈840反而会导致充电效率下降。本发明的第一线圈340至第一表面282的距离以及第二线圈840至第二表面711的距离,即可参考此距离进行调整。
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充电头300与第二充电头800从一视角观察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第一充电头300与第二充电头800从另一视角观察的示意图。图4C为图4A的第一充电头300与第二充电头800相互对接的示意图。如图4A与图4B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第二充电头800包含单一插槽811。单一插槽811开设于第二壳体810的第二表面813上。二个第二线圈840分别位于单一插槽811的二相对内面812。更具体地,此些第二线圈840彼此并列地位于第二壳体810内,意即,第二线圈840彼此相互重叠,且具有共轴的轴心A,单一插槽811介于这些第二线圈840之间,且此轴心A穿过上述单一插槽811的二相对内面812。须了解到,上述第二线圈840分别位于单一插槽811的二相对内面812是指每个第二线圈840配置于第二壳体810的内部空间,且接触或相当接近单一插槽811的其中一内面812的对应位置,或者,包覆于第二壳体810内,且接触或相当接近对应的内面812的对应位置。
二个第一线圈340分别并列地位于第一充电头300的第一壳体320的二相对外侧320S,意即,第一线圈340彼此相互重叠且具有共轴的轴心A。须了解到,上述第一线圈340分别位于第一壳体320的二相对外侧320S是指每个第一线圈340配置于第一壳体320的内部空间,且接触或相当接近第一壳体320的其中一外侧320S的对应位置。
如此,如图4C所示,当第一壳体320当作一插件而插入单一插槽811时,这些第一线圈340恰好介于这些第二线圈840之间,使得第一壳体320的一侧的第一线圈340与第二线圈840彼此重叠,且保持间隔,第一壳体320的另侧的第一线圈340与另一第二线圈840的正投影彼此重叠且保持间隔,且这些第一线圈340与第二线圈840共同具有单一轴心A。如此,能够让第一充电头300更有效地定位于第二充电头800上。
更具体地,如图4A与图4B所示,第一壳体320的二相对外侧320S分别凹设有一第一凹陷区321,且每个第一线圈340分别固定于第一壳体320内,且面向其中一第一凹陷区321的底面322。单一插槽811的二相对内面812分别凹设有一第二凹陷区821,且每个第二线圈840分别固定于第二壳体810内,面向其中一第二凹陷区821的底面823。如图4B与图4C所示,当第一壳体320插入第二壳体810的单一插槽811时,第一壳体320各侧的第一凹陷区321接通对应的第二凹陷区821,使得相互接通的第一凹陷区321与第二凹陷区821所共同形成介于第二线圈840与第一线圈320之间的一空气间隔。
需了解到,第一壳体320具有足够的厚度以阻绝线圈之间的感应干扰,换句话说,位于第一壳体320不同侧的第一线圈340之间具有一隔离实体(例如金属)。
图5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充电头301与第二充电头801从一视角观察的示意图。图5B为图5A的第一充电头301与第二充电头801从另一视角观察的示意图。如图5A与图5B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第二充电头801包含多数个(如三个)插槽822,且这些插槽822沿着第二表面824的第二延伸方向(如X轴方向)依序排列于第二壳体820的第二表面824上。三个第二线圈840相互重叠于第二壳体820的内部,且这些第二线圈840具有共轴的轴心A。每个插槽822的其中一内面812配置有其中一个第二线圈840,更具体地,每个插槽822内的同侧的内面812的内部固设有其中一第二线圈840。第一充电头301还具有多数个(如三个)插件310。这些插件310沿第一表面324的第一延伸方向(如X轴方向)依序排列于第一壳体323的第一表面324上。每个第一线圈340配置于其中一插件310的内部,面向且接近对应的插件310的外侧。这些第一线圈340相互重叠,且具有共轴的轴心A。换句话说,这些插件310的同侧内配置有其中一第一线圈340。第一线圈340的数量与第二线圈840的数量相同。如此,当这些插件310分别伸入这些插槽822内,每个第二线圈840恰好面向对应第一线圈340。
须了解到,位于其中一插槽822内的第一线圈340以及位于另一插槽822内的第二线圈840之间具有一隔离实体,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需隔离实体,仅以夹设一空气间隔,以阻绝线圈之间的感应干扰。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充电头302与第二充电头802相互对接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每个插槽822的二相对内面分别配置有第二线圈840,更具体地,每个插槽822内的二相对内面812的内部分别固设有一第二线圈840。每个插件的一侧配置有第一线圈340,更具体地,这些插件310的内部分别仅配置有一第一线圈340。第二线圈840的数量大于第一线圈340的数量。举例来说,第一线圈340的数量为3个,第二线圈840的数量为6个。
如此,当这些插件310分别伸入这些插槽822内,使得这些插件310分别抵靠对应的插槽822的底面825,每个插槽822中的第一线圈340介于二个第二线圈840之间。
须了解到,由于每个第一线圈340位于对应的插件310内部的中间位置,此第一线圈340与其两相对侧的第二线圈840之间具有合适的相隔距离,故,第一充电头302的对应位置可以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凹陷区,第二充电头802的对应位置可以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第二凹陷区。
图7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充电头303与第二充电头803从一视角观察的示意图。图7B为图7A的第一充电头303与第二充电头803从另一视角观察的示意图。图7C为图7A的第一充电头303与第二充电头803相互对接的示意图。如图7A与图7B所示,第一充电头303包含一第一壳体325及多个第一凹部330。第一壳体325具有一第一表面324。第一表面324沿着第一延伸方向(如X轴方向)延伸,这些第一凹部330沿着第一延伸方向(如X轴方向)依序单列排列于第一表面324。这些第一线圈340分别固定(例如埋设或锁固)于第一壳体325的内部,且这些第一线圈340分别一对一地面对且对齐这些第一凹部330的底面330B,且接触或位于相当接近这些第一凹部330的底面330B的对应位置,换句话说,这些第一线圈340的轴心A彼此平行,每个第一线圈340的轴心A垂直于第一表面282的底面833B。每个第一线圈340设置于第一凹部330的后方位置,有助于隔离各个线圈彼此间的干扰。
第二充电头803包含一第二壳体830、一狭长凹槽831及多个第二凹部833。第二壳体830具有一第二表面834。狭长凹槽831形成于第二表面834上,且狭长凹槽831的尺寸等于第一壳体325的尺寸。这些第二凹部833沿着狭长凹槽831的一长轴方向(如X轴方向)依序排列于狭长凹槽831的底面832。这些第二线圈840分别固定(例如埋设或锁固)于第二壳体830内,且这些第二线圈840的轴心A彼此平行,并且正交狭长凹槽831的长轴方向(如X轴方向)。这些第二线圈840分别一对一地面对且对齐这些第二凹部833的底面833B,且接触或位于相当接近这些第二凹部833的底面的833B对应位置。换句话说,这些第一线圈340的轴心A彼此平行,每个第一线圈340的轴心A垂直于第一表面282的底面833B。将第二线圈840分别设置于第二凹部833的后方位置,有助于隔离各个线圈彼此间的干扰。如此,当第一壳体325可移除地伸入狭长凹槽831内,每个第二凹部833接通其中一第一凹部330。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11的充电站201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基座210还包含一底座220、一支架230及一移动模块240。支架230分别连接第一充电头280与底座220。移动模块240广义地连接底座220与支架230,以便带着第一充电头280于底座220上进行相对移动。更具体地,移动模块240能够带着第一充电头280沿着三维方向(如X、Y及Z轴)至少其中之一进行相对移动。
举例来说,移动模块240包含滑柱241与滑道242。滑道242开设于支架230上,滑柱241穿过滑道242,且固接至底座220上。如此,通过支架230沿着滑柱241直线移动,支架230上的第一充电头280能够沿着X轴进行相对移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模块240也能够透过类似方式满足支架230上的第一充电头280沿着Z轴方向移动。
基座210还包含一动力马达260。充电头280上的侦测器250能够侦测出移动设备600的即时停靠位置。动力马达260连接移动模块240与侦测器250,用以依据侦测器250的侦测信号,驱动移动模块240沿着三维方向(如X、Y及Z轴)至少其中之一进行相对移动。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站200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充电站200还包含一固定框410、一滑轨件420、一折叠模块430及一连接肋440。固定框410用以固定至一物体(例如墙面W)。滑轨件420可滑移地位于固定框410上。折叠模块430包含一第一臂体431、一第二臂体432与一第三臂体433。第一臂体431的一端透过枢轴T1枢设至滑轨件420上,另端透过枢轴T2枢设至第二臂体432的一端。第三臂体433的一端透过枢轴T3枢设至第二臂体432的另端,且第二臂体432与第三臂体433彼此正交。连接肋440呈L型,其一端透过枢轴T4枢设至第三臂体433的另端,其另端透过枢轴T5枢设至基座210的第一充电头280。连接肋440能够相对第三臂体433转动,以带动第一充电头280。
如此,透过滑轨件420相对固定框410进行滑动,滑轨件420能够沿横向方向(如X轴)带动折叠模块430、连接肋440及第一充电头280进行直线移动。
依据绕着枢轴T1、T2的转动方式,第一臂体431与第二臂体432能够转动,以拉大或缩短第一臂体431与第二臂体432,以让第一充电头280沿着Y轴方向接近或远离固定框410。此外,将滑轨件420、第一臂体431与第二臂体432共同叠合在一起时,第二臂体432能够收入第一臂体431的条状凹槽431S内,以缩小体积及节省收纳空间。再者,透过绕着枢轴T3转动第三臂体433的方式,第三臂体433能够带动连接肋440及第一充电头280转动。透过绕着枢轴T4转动连接肋440的方式,连接肋440带着第一充电头280转动。透过第一充电头280绕着枢轴T5转动的方式,第一充电头280能够相对连接肋440转动。
如此,使用者能够操作上述滑轨件420、折叠模块430及连接肋440至少其中之一以对齐移动设备的第二充电头(如图1)。
最后,上述所揭露的各实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皆可被保护于本发明中。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力发送模块,包含:
一第一充电头;
多个第一线圈,位于该第一充电头上,且彼此并联连接;以及一电力接收模块,包含:
一第二充电头;以及
多个第二线圈,位于该第二充电头上,且彼此并联连接,
其中当该第一充电头对接该第二充电头时,各该第一线圈面对并感应该些第二线圈至少其中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充电头具有一第一表面,该些第一线圈依序排列于该第一表面,且该些第一线圈的轴心彼此平行;以及
该第二充电头具有一第二表面,该些第二线圈依序排列于该第二表面,且该些第二线圈的轴心彼此平行,
其中当该第一充电头对接该第二充电头时,该第一表面面对该第二表面,且各该第一线圈的轴心与该些第二线圈其中之一的轴心共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线圈排列于该第一充电头内,且该些第一线圈具有相同轴心,该些第二线圈排列于该第二充电头内,且该些第二线圈具有相同轴心,
其中当该第一充电头对接该第二充电头时,该些第一线圈介于该些第二线圈之间,且该些第一线圈与该些第二线圈具有相同轴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充电头包含一插槽,该些第二线圈位于该第二充电头内,该插槽是介于该些第二线圈之间;以及
该第一充电头包含一插件,该些第一线圈位于该一插件内,且该些第一线圈具有相同轴心,
其中当该第一充电头对接该第二充电头时,该插件伸入该插槽内,使得各该第一线圈与相对应的该第二线圈具有相同轴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线圈分别面对该插槽的二相对内面,该些第一线圈分别面对该插件的二相对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充电头包含多个插槽,且该些插槽依序排列于该第二充电头的一面,各该插槽的二相对内面分别配置有该些第二线圈其中之一;以及
该第一充电头包含多个插件,各该插件配置有该些第一线圈其中之一,
其中当该些插件分别伸入该些插槽内,各该第一线圈介于二个该些第二线圈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充电头包含多个插槽,且该些插槽依序排列于该第二充电头的一面,各该插槽的二相对内面其中之一配置有该些第二线圈其中之一;以及
该第一充电头包含多个插件,各该插件的一侧配置有该些第一线圈其中之一,
其中当该些插件分别伸入该些插槽内,各该插槽中的该第二线圈面向相对应的该插件上的该第一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二个该些第一线圈之间或是相邻二个该些第二线圈之间具有一隔离实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充电头包含:
一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表面,
其中该些第一线圈分别固定于该第一壳体内,且该些第一线圈的轴心是垂直于该第一表面;以及
该第二充电头包含:
一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表面;以及
一狭长凹槽,形成于该第二表面,以容纳该第一壳体,
其中该些第二线圈分别固定于该第二壳体内,且该些第二线圈的轴心是垂直于该第二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充电头包含多个第一凹部,该些第一凹部位于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表面上,其中各该第一线圈埋藏于该第一壳体内且面对该些第一凹部其中之一;以及
该第二充电头还包含多个第二凹部,该些第二凹部位于该狭长凹槽内,其中各该第二线圈埋藏于该第二壳体内且面对该些第二凹部其中之一。
11.一种充电站,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包含一充电头;以及
多个第一线圈,位于该充电头上,且彼此并联连接,用以面对并感应一移动设备的第二线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线圈依序排列于该充电头内,且该些第一线圈的轴心彼此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线圈依序排列于该充电头内,且该些第一线圈的轴心彼此共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含:
一容置槽,位于该基座上,以供该充电头可更换地位于该容置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含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及一移动模块,该充电头位于该第一部分上,该移动模块连接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用以带动该充电头与该第二部分相对移动。
CN202110868753.4A 2021-07-30 2021-07-30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站 Pending CN1156751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8753.4A CN115675134A (zh) 2021-07-30 2021-07-30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8753.4A CN115675134A (zh) 2021-07-30 2021-07-30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5134A true CN115675134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59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8753.4A Pending CN115675134A (zh) 2021-07-30 2021-07-30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751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88211A2 (en) A connection system and a connection method
CN109895649A (zh) 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CN105313081A (zh) 电动工具
WO2016107608A1 (zh) 摄像头装置
CN110058379B (zh) 镜头驱动装置以及潜望式镜头机构
JP2018537298A (ja) 手動工作機械および工具システム
US20170297437A1 (en) Charging connection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CN104283256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设备组件
CN115675134A (zh)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站
TW201500241A (zh) 車載輔助裝置及採用車載輔助裝置之汽車
EP1988690B1 (en) Acoustic device
KR102081413B1 (ko) 전력손실 추적 기반의 자율 무선충전 시스템 및 방법
TWI804939B (zh) 無線充電系統及其充電站
CN219552635U (zh) 局部线圈适配器及头颈线圈组件
CN208241412U (zh) 一种无线输电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激光雷达
CN216162420U (zh) 充电座
CN215120240U (zh) 一种大功率无线充电电源
CN113900114A (zh) 传电动力模组和激光雷达系统
CN215067291U (zh) 一种毫米波倒车雷达
CN219191927U (zh)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自主移动载具
JP3589780B2 (ja) アダプタ装置
JP3243973U (ja) ワイヤレス充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自律移動キャリア
CN112510924B (zh) 电机及激光雷达
CN220400971U (zh) 拓展装置
CN218412905U (zh) 一种便携式激光雷达单元及激光雷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