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9669B -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9669B
CN115669669B CN202211440614.2A CN202211440614A CN115669669B CN 115669669 B CN115669669 B CN 115669669B CN 202211440614 A CN202211440614 A CN 202211440614A CN 115669669 B CN115669669 B CN 1156696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conazole
tebuconazole
mixing
composition
re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06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69669A (zh
Inventor
凌江涛
沈建良
钱海宾
赵辉
陈根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evencontinent Green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evencontinent Gree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evencontinent Green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evencontinent Gree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406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696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69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9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69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96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氟茚唑菌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溶剂混合,然后再与水和乙二胺混合,制成第一试剂;(2)将戊唑醇、分散剂、崩解剂、填料与水混合制成第二试剂;(3)将所述第一试剂与所述第二试剂混合,再进行喷雾干燥,制成所述组合物。在添加相同量的活性成分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组合物相较于市面上由氟茚唑菌胺和戊唑醇形成的水乳剂、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不仅持效期佳、杀菌时间长,而且具备更佳的防治效果;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组合物还具有稳定性佳、起效快、运输方便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氟茚唑菌胺结构式为:
其是一种广谱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杀菌谱涵盖所有噻呋酰胺和露娜森杀菌剂,除对立枯丝核菌特效外,对炭疽、锈病、早疫病、白粉病、叶霉病、稻曲病都有很好的防效,尤其在白粉病方面比露娜森、绿妃活性都要高。
戊唑醇是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褐斑病、白粉病、轮纹病、梨黑星病、葡萄白腐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生产优质高档出口水果的首选杀菌剂。其对油菜菌核病、水稻病害、棉花苗期病害等,不仅防效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作用明显等特点,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麦类、蔬菜和一些经济作物上(如花生、葡萄、棉花、香蕉、茶叶等)。
氟茚唑菌胺、戊唑醇的单独施药存在整体使用量过大,持效期不够长,施药次数过多等问题。专利CN 108294012 A通过使氟茚唑菌胺和戊唑醇复配,可以有效提高药效,降低使用量。具体地,该专利通过使20%氟茚唑菌胺、1%戊唑醇、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0%芳烃溶剂油、0.1%黄原胶、纯化水补足100%制成水乳剂,或使3%氟茚唑菌胺、15%戊唑醇、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木质素磺酸钠、0.2%羧甲基纤维素、0.1%硅酸镁铝、0.1%消泡剂、纯化水补足100%制成悬浮剂,或使5%氟茚唑菌胺、15%戊唑醇、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木质素磺酸钠、5%聚醋酸乙烯酯、15%硫酸铵、高岭土补足100%制成水分散粒剂。但是,实际研究中发现,该专利使氟茚唑菌胺和戊唑醇复配制得的水乳剂、悬浮剂或者水分散粒剂,均存在持效性差、杀菌周期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的组合物持效性佳、杀菌周期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氟茚唑菌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溶剂混合,然后再与水和乙二胺混合,制成第一试剂;(2)将戊唑醇、分散剂、崩解剂、填料与水混合制成第二试剂;(3)将所述第一试剂与所述第二试剂混合,再进行喷雾干燥,制成所述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氟茚唑菌胺与所述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投料质量比为10:(1~4),例如10:1、10:1.5、10:2、10:2.5、10:3、10:3.5、10:4。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氟茚唑菌胺与所述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投料质量比为10:(2.5~3.5)。
优选地,所述氟茚唑菌胺与所述乙二胺的投料质量比为10:(1~3),例如10:1、10:1.5、10:2、10:2.5、10:3。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氟茚唑菌胺与所述乙二胺的投料质量比为10:(1.5~2.5)。
优选地,所述氟茚唑菌胺、所述溶剂、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投料质量比为10:(5~10):(2~5),例如10:5:2、10:5:3、10:5:4、10:5:5、10:6:2、10:6:3、10:6:4、10:6:5、10:7:2、10:7:3、10:7:4、10:7:5、10:8:2、10:8:3、10:8:4、10:8:5、10:9:2、10:9:3、10:9:4、10:9:5、10:10:2、10:10:3、10:10:4、10:10:5等。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氟茚唑菌胺、所述溶剂、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投料质量比为10:(8.5~9.5):(3.5~4.5)。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将所述氟茚唑菌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溶剂混合、加热、搅拌至澄清透明液体,然后再加入水剪切成乳化状液体,然后再与乙二胺的水溶液混合,在pH为5.5~6.5的条件下反应,之后再升温至50~70℃保温,即可制成所述第一试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0~30min,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5~35℃。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保温的时间为1.5~2.5h。
优选地,所述溶剂选自环己酮、二甲基亚砜、癸酰胺、1-甲基-2-吡咯烷酮、N-辛基吡咯烷酮、α-吡咯烷酮、1,2,3-三甲基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分散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钠、1-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苄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钠、脱糖木质素磺酸钠、脱糖缩合木质素磺酸钠、丁二酸酯磺酸钠、磷酸酯类化合物、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聚羧酸盐、萘磺酸盐、EO-PO嵌段共聚物、拉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戊唑醇与所述分散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0:(2~7),例如10:2、10:3、10:4、10:5、10:6、10:7等。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分散剂为聚羧酸盐和EO-PO嵌段共聚物。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戊唑醇、聚羧酸盐、EO-PO嵌段共聚物的投料质量比为10:(3.5~4.5):(1.5~2.5)。
优选地,所述填料选自白炭黑、硅藻土、膨润土、硅藻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的崩解剂选自柠檬酸、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戊唑醇、所述崩解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0:(0.5~2),例如10:0.5、10:1、10:1.5、10:2等。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使戊唑醇、分散剂、崩解剂及填料混合并进行砂磨至95%以上的固体物料至10μm以下,所述砂磨的速度为500~1000转/min。
优选地,所述组合物中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质量比为1:(0.1~10),例如1:0.1、1:0.5、1:1、1:1.5、1:2、1:3、1:4、1:5、1:6、1:7、1:8、1:9、1:10等。
优选地,所述氟茚唑菌胺在所述微囊颗粒剂中的质量占比为5~15%,例如5%、8%、10%、12%、15%等。
优选地,所述喷雾干燥的温度为70~100℃,例如70℃、75℃、80℃、85℃、90℃、95℃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成的组合物。
优选地,以所述组合物的质量为100%计,所述组合物包括:
氟茚唑菌胺5~15%;
戊唑醇5~15%;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4%;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5%;
溶剂5~10%;
乙二胺1~3%;
分散剂2~7%;
崩解剂0.5~2%;
填料余量。
进一步优选地,以所述组合物的质量为100%计,所述组合物包括:
氟茚唑菌胺9~10%;
戊唑醇9~10%;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5~3.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4.5%;
溶剂8.5~9.5%;
乙二胺1.5~2.5%;
分散剂5.5~6.5%;
崩解剂0.5~1%;
填料余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组合物在防治白腐病、锈病、霜霉病、颖枯病中的应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在添加相同量的活性成分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组合物相较于市面上由氟茚唑菌胺和戊唑醇形成的水乳剂、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不仅持效期佳、杀菌时间长,而且具备更佳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组合物还具有稳定性佳、起效快、运输方便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复配剂型主要是水乳剂、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这类的剂型存在持效性差、杀菌周期短的问题。微囊利用天然的或合成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统称为囊材),将固态或液态活性成分包裹其中,微囊中包载的活性成分可在特定的部位和介质中释放。与上述剂型相比,其持效性长。但是,本发明人实际研究中发现,将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制成微囊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由于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两者的性质并不相同等原因,在制备微囊时需要大量的溶剂溶解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并不环保(正常情况下,溶剂溶解原药的比例在1~2:1,否则无法全溶,比如戊唑醇用量按10%算,氟茚唑菌胺按5%计算,两者制成微囊则至少需要15%的溶剂,用量过大不环保)。
第二、目前,农药领域的微囊主要以微囊悬浮剂为主,即微囊是悬浮分散在水中的,所占空间大,运输不便。尽管通过高温干燥可以形成微囊颗粒剂,但既要保证囊壁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不破解,又要保证使用时易于破解,从而释放活性成分,十分之困难。因此,目前并未有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微囊颗粒剂。
第三、由于微囊中的活性成分需要破囊以后才能释放出来,而囊壁的破解不可控,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破囊,因此,微囊的起效时间慢。
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提供了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使氟茚唑菌胺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乙二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的复配制成具有微囊结构的第一试剂,以及使戊唑醇与分散剂、崩解剂和填料等的复配制成第二试剂,然后再通过喷雾干燥制成该组合物。该组合物同时兼具微囊以及悬浮剂的优点,不仅持效期佳、杀菌时间长、防治效果佳;而且,起效快、环境友好、运输方便。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的不同要求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为本行业中的常规条件。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试验例: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复配对葡萄白腐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葡萄白腐病病菌。
本试验采用盆栽法,插种葡萄白腐病品种,盆栽生长至15公分真叶期,编号备用。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根据药剂活性,设置多个系列质量浓度。每处理4盆,将10ml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备用;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药剂处理24h后,用作物喷雾机在葡萄叶片上均匀喷洒接种葡萄白腐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
葡萄白腐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配制过程如下:试验用病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至产生大量孢子后,用无菌水将孢子洗下,用双层纱布过滤,镜检后调制成1×105个孢子/mL孢子悬浮液(加少许表面活性剂,以利附着)。接种后移至保湿箱中(相对湿度95%以上,温度20~22℃)黑暗条件下培养24h,然后在20~25℃、相对湿度80%~90%条件下培养7天。
统计每株葡萄叶片上的病斑面积,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每处理调查16片叶,分级方法为:葡萄白腐病分级标准
0级:叶片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见下表1。
表1
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不同重量比对葡萄白腐病的盆栽试验毒力测定结果参见表2。
表2
试验结果表明,以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为有效成分进行复配防治葡萄白腐病,重量比在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在129.6以上,具有增效作用;含量比在10:1~1:10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210,增效作用更明显;其中,含量比为10:10时,共毒系数为311.2,增效作用最大。因此配方最优选地配比:氟茚唑菌胺和戊唑醇含量比为10:10,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下述实施例以及对比例中的氟茚唑菌胺和戊唑醇含量分别为10%和10%。
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下述对比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原料均可市购,其中: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购自上海久是化工有限公司;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江苏普乐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江苏豪隆化工有限公司;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山东豪顺化工有限公司;
乙二胺,购自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1-甲基-2-吡咯烷酮,购自常州同享化工有限公司;
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购自盼得(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牌号为1007;
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购自金坛宏恒纺织原料有限公司,牌号为SF-133;
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购自江苏普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牌号为7575-62-4;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购自南通润丰是有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AE03;
EO-PO嵌段聚醚,购自上海特斯克化学有限公司,牌号为35600;
聚羧酸盐,购自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牌号为SD-816;
柠檬酸,购自常州升益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实施例1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10g氟茚唑菌胺原药(折百)、3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9g 1-甲基-2-吡咯烷酮和4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依次经加热、搅拌,至澄清透明液体,将上述液体缓慢倒入30g去离子水中剪切5min形成乳化状液体;滴加2g乙二胺和10g去离子水(不计入总质量)混合液到上述乳化状液体中,在pH值为6,温度为30℃条件下反应20min,然后升温至60℃继续保温2h,最后降温出料得到氟茚唑菌胺微囊悬浮剂。
(2)将10g戊唑醇(折百)、4g聚羧酸盐、2gEO-PO嵌段共聚物、1g柠檬酸、硅藻土补足至100%(以组合物总质量为100%计,戊唑醇、氟茚唑菌胺的质量占比分别为10%和10%)、100g去离子水(不计入总质量),经过砂磨机进行砂磨至95%以上物料粒径4μm以下,砂磨速度为800转/min,得到戊唑醇悬浮剂。
(3)将所得氟茚唑菌胺微囊悬浮剂和戊唑醇悬浮剂搅拌混合均匀,并送入干燥塔进行喷雾干燥,进风温度控制在85-95℃,最后筛分得组合物。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2)中,不使用EO-PO嵌段共聚物。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2)中,不使用聚羧酸盐,EO-PO嵌段共聚物的用量为3g。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2)中,使用磷酸酯替代聚羧酸盐和嵌段共聚物,磷酸酯的用量为2g。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1)中,1-甲基-2-吡咯烷酮的用量为8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用量为3g;
步骤(2)中,使用磷酸酯替代聚羧酸盐和嵌段共聚物,磷酸酯的用量为2g。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1)中,1-甲基-2-吡咯烷酮的用量为7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用量为2g;
步骤(2)中,使用磷酸酯替代聚羧酸盐和嵌段共聚物,磷酸酯的用量为2g。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1)中,1-甲基-2-吡咯烷酮的用量为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用量为2g;
步骤(2)中,使用磷酸酯替代聚羧酸盐和嵌段共聚物,磷酸酯的用量为2g。
本发明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研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用量增加对组合物效果的影响,例如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增加到6g,结果发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用量增加导致体系粘度增加,比重过大入水时沉降速度过快,入水分散性能反而下降。随着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进一步增加,入水分散性能不合格。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1)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用量为2g,1-甲基-2-吡咯烷酮的用量为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用量为2g;
步骤(2)中,使用磷酸酯替代聚羧酸盐和嵌段共聚物,磷酸酯的用量为2g。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1)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用量为1.5g,1-甲基-2-吡咯烷酮的用量为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用量为2g;
步骤(2)中,使用磷酸酯替代聚羧酸盐和嵌段共聚物,磷酸酯的用量为2g。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1)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用量为1g,1-甲基-2-吡咯烷酮的用量为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用量为2g;
步骤(2)中,使用磷酸酯替代聚羧酸盐和嵌段共聚物,磷酸酯的用量为2g。
本发明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研究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用量增加对组合物效果的影响,例如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增加到4g,结果发现,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用量增加导致囊壁太厚会形成堆积现象,并且影响后期施药后的囊壁破裂时间,从而影响药效。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1)中,使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替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其中,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用量为1g,1-甲基-2-吡咯烷酮的用量为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用量为2g;
步骤(2)中,使用磷酸酯替代聚羧酸盐和嵌段共聚物,磷酸酯的用量为2g。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1)中,使用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替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其中,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用量为1g,1-甲基-2-吡咯烷酮的用量为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用量为2g;
步骤(2)中,使用磷酸酯替代聚羧酸盐和嵌段共聚物,磷酸酯的用量为2g。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1)中,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替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其中,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用量为1g,1-甲基-2-吡咯烷酮的用量为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用量为2g;
步骤(2)中,使用磷酸酯替代聚羧酸盐和嵌段共聚物,磷酸酯的用量为2g。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1)中,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替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使用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替代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其中,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用量为1g,1-甲基-2-吡咯烷酮的用量为5g,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的用量为2g;
步骤(2)中,使用磷酸酯替代聚羧酸盐和嵌段共聚物,磷酸酯的用量为2g。
对比例5
步骤(1)中,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替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使用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替代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其中,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用量为1g,1-甲基-2-吡咯烷酮的用量为5g,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的用量为2g;
步骤(2)中,使用磷酸酯替代聚羧酸盐和嵌段共聚物,磷酸酯的用量为2g。
上述实施例及对比例的实验情况参见下表3。
表3
其中,热贮14天的测试条件及方法为54℃热贮14d(天),无分层无结底、粒径符合标准(通常4μm以下)即合格;冷贮冻融合格的测试条件及方法为零下14℃存7d后放置常温能恢复常态,无结块析料等现象即为合格。
对比例6
10%氟茚唑菌胺+10%戊唑醇乳油
其原料配比为:氟茚唑菌胺10%,戊唑醇10%,N-吡咯烷酮10%,农乳602#(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5%,农乳5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1-甲基-2-吡咯烷酮补足至100%。
将上述原料按照常规生产方法按制成乳油。
对比例7
10%氟茚唑菌胺+10%戊唑醇水乳剂
其原料配比为:氟茚唑菌胺10%,戊唑醇10%,二甲亚砜10%,异丙酮10%,农乳602#15%,农乳500#8%,水补足至100%。
将上述原料按照常规生产方法制备成水乳剂。
对比例8
10%氟茚唑菌胺+10%戊唑醇悬浮剂
其原料配比为:氟茚唑菌胺10%,戊唑醇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硅酸镁铝1%,白炭黑1%,乙二醇4%,水补足至100%。
根据农药制剂常规生产方法制得悬浮剂。
对比例9
10%氟茚唑菌胺+1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其原料配比为:氟茚唑菌胺10%,戊唑醇10%,聚羧酸盐2%,木质素磺酸钠5%,萘磺酸盐3%,硅藻土补足至100%。
按照原料配比加在一起,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10
氟茚唑菌胺、戊唑醇、溶剂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加热至澄清透明状,然后缓慢倒入水中搅拌20分钟,再加入明胶继续搅拌30分钟得10%氟茚唑菌胺+10%戊唑醇微囊剂。
该对比例溶解氟茚唑菌胺和戊唑醇需要大量溶剂,不环保。此外,该对比例制得的制剂由于囊壁的破裂需要一定时间,起效时间慢。并且,本发明人发现:相较于本发明的组合物,该制剂由于两者混合在一起,当囊壁破裂一起作用于作物时无法长期保护作用,而采用本申请的组合物,戊唑醇能够先作用,然后氟茚唑菌胺随着囊壁破裂再与戊唑醇协同作用,作用效果更佳、持效时间更长。
在镇江市丹徒区某葡萄地,分别采用对比例6-9和实施例1的产品在田间对葡萄白腐病进行药效试验,实验结果见下表4。
表4
上述表格中的有效成分指:氟茚唑菌胺和戊唑醇。
本发明制得的组合物于7-42天内对葡萄白腐病菌的防治效果均高于85%,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在持效性表现方面,该组合物在28天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在42天的防治效果也可达87.6%,普遍优于对照药剂,该组合物的缓释性能优异。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氟茚唑菌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溶剂混合,然后再与水和乙二胺混合,制成第一试剂;
(2)将戊唑醇、分散剂、崩解剂、填料与水混合制成第二试剂;
(3)将所述第一试剂与所述第二试剂混合,再进行喷雾干燥,制成所述组合物;
所述氟茚唑菌胺与所述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投料质量比为10:(2.5~3.5),所述氟茚唑菌胺与所述乙二胺的投料质量比为10:(1.5~2.5),所述氟茚唑菌胺、所述溶剂、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投料质量比为10:(8.5~9.5):(3.5~4.5),
所述组合物中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质量比为1:(0.1~10),
所述戊唑醇与所述分散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0:(2~7),所述分散剂为聚羧酸盐和/或EO-PO嵌段共聚物,或者所述分散剂为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当所述分散剂为聚羧酸盐和EO-PO嵌段共聚物时,所述戊唑醇、聚羧酸盐、EO-PO嵌段共聚物的投料质量比为10:(3.5~4.5):(1.5~2.5),
所述戊唑醇、所述崩解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0:(0.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将所述氟茚唑菌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溶剂混合、加热、搅拌至澄清透明液体,然后再加入水剪切成乳化状液体,然后再与乙二胺的水溶液混合,在pH为5.5~6.5的条件下反应,之后再升温至50~70℃保温,即可制成所述第一试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环己酮、二甲基亚砜、癸酰胺、1-甲基-2-吡咯烷酮、N-辛基吡咯烷酮、α-吡咯烷酮、1,2,3-三甲基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填料选自白炭黑、硅藻土、膨润土、硅藻土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柠檬酸、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使戊唑醇、分散剂、崩解剂及填料混合并进行砂磨至95%以上的固体物料至10μm以下,所述砂磨的速度为500~1000转/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氟茚唑菌胺在所述微囊颗粒剂中的质量占比为5~15%;和/或,
所述喷雾干燥的温度为70~100℃。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成的组合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在防治白腐病中的应用。
CN202211440614.2A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56696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0614.2A CN115669669B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0614.2A CN115669669B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9669A CN115669669A (zh) 2023-02-03
CN115669669B true CN115669669B (zh) 2024-04-23

Family

ID=8505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0614.2A Active CN115669669B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6966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0229A (zh) * 2009-12-16 2011-06-22 联合国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 农药微囊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65458A (zh) * 2014-07-18 2016-01-27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复配的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14685A (zh) * 2016-12-26 2017-05-10 安徽省四达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微囊悬浮剂型三唑类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94012A (zh) * 2017-01-11 2018-07-20 燕化永乐(乐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13598186A (zh) * 2021-09-16 2021-11-05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0229A (zh) * 2009-12-16 2011-06-22 联合国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 农药微囊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65458A (zh) * 2014-07-18 2016-01-27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复配的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14685A (zh) * 2016-12-26 2017-05-10 安徽省四达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微囊悬浮剂型三唑类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94012A (zh) * 2017-01-11 2018-07-20 燕化永乐(乐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13598186A (zh) * 2021-09-16 2021-11-05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9669A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6460B (zh)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047573B (zh) 纳米噻唑锌单剂、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689123A (zh) 一种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74799A (zh)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和氯氟醚菌唑复配杀菌剂
CN107853310A (zh)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4370A (zh) 一种含金核霉素和梧宁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15669669B (zh)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10948A (zh) 一种防治果树病害的杀菌剂
CN113243366A (zh) 一种复配纳米凝胶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54284A (zh) 一种有机铜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394056A (zh) 一种含噻霉酮和梧宁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6172451A (zh) 含克菌丹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麦类赤霉病上的应用
CN102150671A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和制剂及其应用
AU2020100515A4 (en) Potato seed coating agent
CN108378040A (zh) 一种安全型嘧菌酯悬浮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442476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在农业上的用途
CN108450480B (zh) 一种农用细菌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5613511A (zh) 一种农业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689181B (zh) 一种含有胺苯吡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9964960A (zh) 含有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和尿囊素的组合物
CN112823630B (zh) 一种杀菌用种子处理剂
CN108651447A (zh) 一种含戊唑醇和百菌清的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5195A (zh) 四霉素复配物及应用
CN102150658A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和制剂及其应用
CN1324969C (zh) 一种水果保鲜悬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