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7762A - 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及具备该滑轮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及具备该滑轮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7762A
CN115667762A CN202180037946.3A CN202180037946A CN115667762A CN 115667762 A CN115667762 A CN 115667762A CN 202180037946 A CN202180037946 A CN 202180037946A CN 115667762 A CN115667762 A CN 115667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belt
cam
type continuously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79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竞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5667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77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 F16H9/06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stepped pulle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 F16H9/1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 F16H9/125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geometrical interrelationship of pulleys and the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e.g. belt alignment or position of the resulting axial pulley force in the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ulley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32Friction members
    • F16H55/36Pulle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32Friction members
    • F16H55/52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 F16H55/56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of which the bearing parts are relatively axially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1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F16H1/1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获得宽变速比幅度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及具有其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包括:旋转轴;固定滑轮,其以固定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移动滑轮,其以与固定滑轮相对向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并且为了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可形成供皮带缠绕的皮带槽,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其中,内侧滑轮在旋转轴的外面沿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外侧滑轮在内侧滑轮的外侧沿径向叠层安装,并且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以及移动滑轮定位单元,其在第一移动模式的情况下,同时结合至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或在第二移动模式的情况下,仅结合至外侧滑轮,由此决定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的相对位置,以便追踪轴距变化变速方式或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引起的皮带的张力变化,从而可执行使得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同时移动的第一移动模式和外侧滑轮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模式。

Description

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及具备该滑轮的皮 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获得宽变速比幅度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及其结构以及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
背景技术
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作为变速装置的一个种类,其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被广泛用于运输工具及各种机器。
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在安装于驱动轴的驱动滑轮和安装于从动轴的被动滑轮缠绕有皮带,并将动力从驱动轴传递至从动轴,驱动滑轮及被动滑轮中至少一个滑轮由可改变其节距直径的可变节距滑轮构成。
如图1所示,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的可变节距滑轮安装于旋转轴10,一个滑轮20由沿与该旋转轴的轴线成直角的方向半分割并且以滑轮面相互面对的形式配置的两个滑轮21、22构成。
在这两个滑轮中,一个是固定于旋转轴的固定滑轮21,另一个是以在与固定滑轮21之间形成缠绕有皮带30的皮带槽的形式配置,并通过变速控制装置(未示出)(参照图2a和图2b中的附图标号“40”及图3a和图3b中的附图标号“40”)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强制移动的移动滑轮22。
当像这样构成的可变节距滑轮的移动滑轮22通过变速控制装置相对于固定滑轮21沿旋转轴10以接近或远离的形式移动时,可变节距滑轮的节距直径变化随在与固定滑轮21之间形成的皮带槽宽幅的变化而变化。变速控制装置如公知一样,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轴距变化(Adjustab le Center-to-Center Di stance)变速方式”及
-“轴距无变化(Fixed Center-to-Center Di stance)变速方式”。
在轴距变化变速方式下,在变速过程中驱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相反,在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下,在变速过程中驱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的距离没有变化。
例如,“轴距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参照图2a和图2b的附图标号“40”)适用于当可变节距滑轮安装于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的驱动轴,并且在从动轴安装有非可变节距滑轮(滑轮的节距直径不能变化,即,滑轮的节距直径固定的滑轮)的情况(即,在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中仅安装有一个可变节距滑轮的所谓“单可变节距滑轮”的情况)。
相反,“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参照图3a和图3b的附图标号“40”)适用于当可变节距滑轮全部安装于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的驱动轴和从动轴的情况(即,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中安装有两个可变节距滑轮的所谓“双可变节距滑轮”的情况)。
以下,参照图2a至图3b,对通过“轴距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驱动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及通过“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驱动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分别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考图2a至图2b,安装有单可变节距滑轮并且通过“轴距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驱动移动滑轮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包括:第1旋转轴10;固定滑轮21,其安装于第1旋转轴10;移动滑轮22,其以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形成皮带槽的形式安装于第1旋转轴10,通过轴距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相对于固定滑轮21沿第1旋转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以及可变节距滑轮20,其由支撑于第1旋转轴10,并沿第1旋转轴10的轴线方向向固定滑轮21侧加压移动滑轮22的弹性部件S构成;以及第2旋转轴10',其相对于第1旋转轴10平行地配置;非可变节距滑轮20',其安装于第2旋转轴10',并且在其外周面形成有皮带槽;皮带30,其缠绕在可变节距滑轮20的皮带槽和非可变节距滑轮20'的皮带槽,并将可变节距滑轮20的旋转力传递至非可变节距滑轮20'。
在此,第1旋转轴10可以是驱动轴,或者也可连接到驱动轴,并且第2旋转轴10'可以是从动轴,或者也可连接到从动轴。
众所周知,移动滑轮22可沿第1旋转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但是其圆周方向移动,即,旋转移动受到限制。
为了实现相对于第1旋转轴10的移动滑轮22的如上所述的移动特性,在第1旋转轴10的外周面和移动滑轮22的内周面之间提供了公知的键、花键或滚珠花键(未示出)结构,以下相同的结构显而易见,因此省略其说明。
可变节距滑轮20总是通过弹性部件S,例如,通过弹簧向固定滑轮21侧加压移动滑轮,因此被称为“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之后将进行后述,但是所谓的“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也可适用于在通过“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进行驱动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中安装于与从动轴而不是驱动轴相应的第2旋转轴10'的形态。)
弹性部件S通过一直向固定滑轮21侧加压移动滑轮22来赋予皮带30张力,并且通过变速控制装置40对根据移动滑轮22的移动而产生的皮带30的张力变化进行即时追踪并发生收缩或膨胀变形,从而起到使得移动滑轮22移动的作用。
轴距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安装有与第1旋转轴10相结合的驱动源M,例如马达M,并且使得已安装的马达M移动,从而改变第1旋转轴10和第2旋转轴10'之间的轴距的公知的移动台40可成为一个例子。
在此,移动台40可通过马达、把手(或杠杆)等调整,以便使得第1旋转轴10与第2旋转轴10'保持平行地接近或隔开,因为是在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领域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适用具有这种结构的轴距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如下来实现变速。
首先,如图2a所示,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在其运转之前,使得第1旋转轴10通过移动台40移动,以最大程度地远离第2旋转轴10',因此,移动滑轮22向图上左侧移动以压缩弹性部件S,并且使得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的节距直径最小化,从而使得处于低速变速比状态。
此后,如图2b所示,在通过驱动源M旋转第1旋转轴10的状态下,当使得移动台40向第2旋转轴10'侧移动时,第1旋转轴10和第2旋转轴10'的轴距变得接近了。
因此,虽然要削弱皮带30的张力,但弹性部件S要即时对皮带30的张力变化进行追踪,并将移动滑轮22向固定滑轮21侧推,在保持皮带30张力的同时,将缠绕在可变节距滑轮20的皮带槽中的皮带30推到可变节距滑轮20的径向外侧。
根据如上所述的移动滑轮22的驱动,安装在作为驱动轴的第1旋转轴10的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的节距直径增大,并且安装在作为从动轴的第2旋转轴10'的非可变节距滑轮20'的直径没有变化,因此实现了增速变速。
相反,如图2b所示,在实现增速的状态下,如图2a所示,当通过移动台40使得第1旋转轴10以相对于第2旋转轴10'远离的形式移动时,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那样实现了减速变速。
以下,参照图3a及图3b,对安装有双可变节距滑轮,并且通过“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0'驱动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进行说明时,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包括:第1可变节距滑轮20-1,其包括第1旋转轴10、第1固定滑轮21-1及第1移动滑轮22-1,其中,第1固定滑轮21-1安装于第1旋转轴10,第1移动滑轮22-1配置为在与第1固定滑轮21-1之间形成有皮带槽,并通过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相对于第1固定滑轮21-1沿第1旋转轴10移动;以及第2可变节距滑轮20-2,其包括第2旋转轴10'、第2固定滑轮21-2、第2移动滑轮22-2和弹性部件S,其中,第2旋转轴10'相对于第1旋转轴10平行配置,第2固定滑轮21-2配置为安装于第2旋转轴10',并沿与第1固定滑轮21-1的滑轮面相反的方向形成滑轮面,第2移动滑轮22-2配置为在与第2固定滑轮21-2之间形成有皮带槽,虽然随着第1移动滑轮22-1的移动而联动,并相对于第2固定滑轮21-2沿第2旋转轴10'移动,但以沿与第1移动滑轮22-1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的形式安装,弹性部件S支撑于第2旋转轴10',并向第2固定滑轮21-2侧加压第2移动滑轮22-2;皮带30,其缠绕在第1可变节距滑轮20-1的皮带槽和第2可变节距滑轮20-2的皮带槽,并将第1可变节距滑轮20-1的旋转力传递至第2可变节距滑轮20-2。
在此,第1旋转轴10可以是驱动轴,或者也可连接至驱动轴,并且第2旋转轴10'可以是从动轴,或者也可连接至从动轴。
在上述构成中,驱动滑轮侧的第1可变节距滑轮20-1和被动滑轮侧的第2可变节距滑轮20-2,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2固定滑轮21-2和第2移动滑轮22-2的配置以与第1固定滑轮21-1和第1移动滑轮22-1的配置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对称的形态配置。
换句话说,第1可变节距滑轮20-1的第1移动滑轮22-1配置于第1旋转轴10上第1固定滑轮21-1的左侧,相反,第2可变节距滑轮20-2的第2移动滑轮22-2配置于第2旋转轴10'上第2固定滑轮21-2的右侧。
第1可变节距滑轮20-1和第2可变节距滑轮20-2像这样对称地配置,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当变速时,第1旋转轴10的第1移动滑轮22-1和第2旋转轴10'的第2移动滑轮22-2同时沿相同方向(即,在增速变速时,从图3a至图3b向右侧,在减速变速时,从图3b至图3a向左侧)移动,使得皮带30一直相对于第1旋转轴10和第2旋转轴10'保持直角状态,从而在第1可变节距滑轮20-1和第2可变节距滑轮20-2间实现最佳动力传递。
另一方面,由于第2可变节距滑轮20-2总是通过弹性部件S,例如弹簧,向第2固定滑轮21-2侧加压第2移动滑轮22-2,因此被称为所谓“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如前所述,在关于通过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驱动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的本说明书的现有技术的说明中,已经记述了“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在通过“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驱动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中可适用安装于从动轴的形态,而不是驱动轴。)
弹性部件S通过一直向第2固定滑轮21-2侧加压第2移动滑轮22-2来赋予皮带30张力,并且对根据第1移动滑轮22-1的移动的皮带30的张力变化进行追踪而发生收缩或膨胀变形,从而起到使得第2移动滑轮22-2移动的作用。
另外,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通过第1旋转轴10和主体(未示出)支撑,构成为强制将第1移动滑轮22-1沿第1旋转轴10移动,并且可根据要使用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的设计特性,以如图4a至图4c所示的公知的控制方式驱动。
换句话说,通过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可控制设置于第1旋转轴的移动滑轮沿第1旋转轴方向的移动。例如,如图4a至图4c所示,变速控制装置可以是液压控制装置、旋转控制装置、离心力控制装置等。
-图4a:液压控制
利用液压汽缸C等变速控制装置来控制第1移动滑轮22-1沿第1旋转轴1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
-图4b:旋转控制
通过手动拨号盘/把手或马达M'等旋转控制装置,将单独的变速轴TS螺旋结合至第1移动滑轮22-1,并将变速轴TS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机械的直线运动,从而控制第1移动滑轮22-1沿第1旋转轴1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
-图4c:离心力控制
当为了像移动滑轮22-1一样旋转,安装于第1移动滑轮22-1的背面的重量体W(例如,轧辊或球)沿着倾斜板P沿第1旋转轴10的径向移动时,利用通过重量体W沿第1旋转轴10的轴线方向产生的分力控制第1移动滑轮22-1的移动。
适用具有这种结构的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如图3a和图3b所示实现变速(在图3a和图3b中,适用例如图4b所示的旋转控制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
首先,图3a中所示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在其运转前,通过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使得第1移动滑轮22-1移动而最大程度地远离第1固定滑轮21-1,并使得第1可变节距滑轮20-1的节距直径最小化,与此相反,第2移动滑轮22-2由于弹性部件S的膨胀而以最大程度地向第2固定滑轮21-2侧接近的形式加压,使得第2可变节距滑轮20-2的节距直径最大化,从而使得处于低速变速比状态。
此后,在通过未示出的驱动源使得第1旋转轴10旋转的状态下,驱动变速控制装置40',当将第1移动滑轮22-1向第1固定滑轮21-1侧移动时,则如图3b所示,第1可变节距滑轮20-1的节距直径变大,并且据此,将缠绕在第1可变节距滑轮20-1的皮带槽的皮带30推向第1可变节距滑轮20-1的径向外侧。
与此同时,由于皮带张力增强,因此皮带30通过第2移动滑轮22-2加压弹性部件S,并使得第2移动滑轮22-2沿远离第2固定滑轮21-2侧的方向移动。
因此,第2可变节距滑轮20-2的节距直径变小,并且将缠绕在第2可变节距滑轮20-2的皮带槽的皮带30推向第2可变节距滑轮20-2的径向内侧的皮带槽。
如上所述,安装在相当于驱动轴的第1旋转轴10的第1可变节距滑轮20-1的节距直径变大,并且设置在相当于从动轴的第2旋转轴10'的第2可变节距滑轮20-2的节距直径变小,因此实现了增速变速。
相反,当在如图3b所示实现增速的状态下,通过变速控制装置40'实现如图3a所示的第1移动滑轮22-1的移动时,即,当第1移动滑轮22-1以远离第1固定滑轮21-1侧的形式移动时,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那样实现了减速变速。
另一方面,如果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中的变速比幅度变大,则加速性就会提高,可高速运转,可最佳地使用动力,因此一直对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幅度增加提出要求。
为了应对这种变速比幅度增加的要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US 2017/0261078A1(2017年9月14日公开)公开了一种可通过使得移动滑轮的轴线方向变位形成为比皮带宽幅大来使得变速比幅度增加的多个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
上述公报公开了一种相面对的两个滑轮的滑轮面可以以类似手指交叉的形态结合而构成的可变节距滑轮(本说明书中与公报的图11相应的实施例示出在图5)。
图5中公开的可变节距滑轮作为所谓的“交错滑轮(inter l acing sheaves)”或“交叉滑轮(interd igitat ing sheaves)”式的可变节距滑轮,是本行业公知的技术。
当交错滑轮式的可变节距滑轮将移动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固定滑轮移动时,固定滑轮和移动滑轮不发生干扰,因此移动滑轮的轴线方向移动距离比皮带宽幅大,因此可使得变速比幅度增加。
但是,交错滑轮式的可变节距滑轮的问题在于,因形成于滑轮面的多个凹槽,驱动时皮带的磨损增加了,不仅缩短了皮带寿命,并且产生了驱动噪音,并且变速时皮带移动不顺畅。
另外,上述公报的图27至图32(参照本说明书的图6a至图6f)公开了一种将在本发明的现有技术中说明的可变节距滑轮的移动滑轮沿其轴方向径向分割成两部分的形态的由内侧部分(inner sect ion)和外侧部分(outer sect ion)构成的圆锥形半部(con ical ha l f)。
特别是,在上述公报的图31(参照本说明书的图6e)中示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在观察其结构时,作为在驱动轴和从动轴分别安装有可变节距滑轮的双可变节距滑轮方式,由以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驱动的结构构成。[在此,如本发明的现有技术部分(参照图3a及图3b)中充分说明的那样,在以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驱动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中,安装在从动轴的可变节距滑轮,为了赋予皮带适当的张力,由通过弹性部件,即,弹簧一直向固定滑轮侧加压移动滑轮的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构成。]
但是,上述公报的图31(参照本说明书的图6e)的结构性问题在于,不是仅通过弹簧力加压与安装在从动轴的可变节距滑轮相应的圆锥形半部,即,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来赋予皮带张力,而是通过多个弹簧S的弹簧力与链节L和轧辊R的离心力相结合,对皮带施加超过必要的张力。
另外,通过驱动轴的轧辊重量(RW,ro l ler weight)施加的离心力和通过从动轴的链节L和轧辊R生成的离心力更加加重了皮带的张力。
因此,在其动力传递中,由于上述结构赋予皮带所需以上过度的张力,因此具有动力传递效率低下、皮带损坏或磨损加快等问题。
如上所述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上述公报的图32(参见本说明书图6f)中。
上述公报的图32(参照本说明书的图6f)中示出的无级变速器是在观察其结构时,在作为第1旋转轴的驱动轴安装有可变节距滑轮,并且在作为第2旋转轴的从动轴安装有可变节距滑轮,并以轴距变化变速方式驱动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参照上述公报的段落[0084])[另一方面,如本发明的现有技术部分(参考图2a和图2b)中充分说明的那样,在以轴距变化变速方式驱动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中,安装在驱动轴的可变节距滑轮为了赋予皮带30适当的张力,由仅通过弹簧力一直向固定滑轮21侧加压移动滑轮22的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构成。]
但是,图32(参照本说明书的图6f)的结构的问题在于,与安装在驱动轴的可变节距滑轮相应的圆锥形半部,即,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具有通过弹簧S的弹簧力及轧辊重量RW的离心力来驱动的结构,因此对皮带施加必要以上的过度张力,从而变速变得不顺畅。
另外,公报在图23至图24(参照本说明书的图7a和图7b)中公开了用于控制由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构成的圆锥形半部的液压控制方式,在图25至图26(参照本说明书的图8a和图8b)公开了液压-机械式控制方式及液压-电磁式控制方式(参照公报段落[0099]和[0100]),在图27至图32公开了(参照本说明书的图6a至图6f)公开了机械式控制方式,但尚未公开以可精确控制圆锥形半部的旋转控制方式(参照本说明书的图3a、图3b和4b)驱动的技术。
另外,当为了驱动公报的图23至图26(参照本说明书的图7a至图8b)中示出的实施例而使用液压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理所当然地需要工作流体、液压泵、液压控制阀、液压管等,因此缺点在于,不仅会诱发变速控制装置的复杂化及大型化的问题,而且禁止工作流体接触的橡胶带不能作为动力传递带使用。
另外,公报提出在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的边界部消除断差(step less),以便可使得皮带能够平稳地在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的边界部移动,但这不仅要求对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的边缘部进行非常精密的加工,而且边缘部尖锐地形成,因此问题在于,当因皮带的张力而在边界部出现缝隙的情况,反而会在皮带和边界部之间发生干扰,导致皮带移动不顺畅或皮带损坏。
除上述公报以外,韩国公开专利公报10-2004-0033893号中记载的自动变速器用多级变速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其与旋转轴相结合,并以一体的形式旋转;变速齿轮,其在前端周围以楔形形成倾斜的齿轮齿的同心圆状的多个单齿轮依次联动,并沿轴方向以可进退移动的形式组合的状态下,与旋转轴相结合,并与驱动轴以一体的形式旋转;链带,其在内面形成与单齿轮的齿轮齿相对应的齿轮齿,并在沿放射方向以可滑动移动的形式紧贴于固定板的状态下,选择性地安装在变速齿轮的单齿轮中的任意一个;变速装置,其通过在变速齿轮背面选择性地推开该变速齿轮单齿轮中的任意一个来使得其与链带啮合。
这种多级变速滑轮使得多个单齿轮通过在其背面旋转的凸轮选择性地沿轴方向前进,并使得其前端的齿轮齿与链带啮合,从而可转换变速比和扭矩比。
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多级变速滑轮作为变速装置,包括在变速器的背面沿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旋转的凸轮轴,凸轮的结构非常复杂,用于驱动凸轮的驱动要素的结构和控制也很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获得宽变速比幅度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及其结构以及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皮带磨损,减少因与皮带的摩擦而产生的噪音,并且顺利地实现变速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或轴距变化方式进行变速,并且由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构成的移动滑轮以简单的结构仅通过弹簧一直向固定滑轮侧加压,从而赋予皮带适当的张力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及适用该滑轮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成为通过用简单的结构的旋转控制而不是复杂结构的液压控制的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对由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构成的移动滑轮进行变速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及适用该可变节距滑轮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中,当皮带经过外侧滑轮和内侧滑轮的边界部时,用于使得皮带的损坏最小化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不限于以上说明的目的,一般的技术人员可从以下的记载中理解未提及的其他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第1至第3实施例。
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相关的权利要求第1项至权利要求第17项及权利要求第50项至权利要求第55项、权利要求第69项至第74项与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有关。
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可包括:旋转轴;固定滑轮,其以固定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移动滑轮,其以与固定滑轮相对向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并且为了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可形成供皮带缠绕的皮带槽,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其中,内侧滑轮在旋转轴的外面沿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外侧滑轮在内侧滑轮的外侧沿径向叠层安装,并且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以及移动滑轮定位单元,其在第一移动模式的情况下,同时结合至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或在第二移动模式的情况下,仅结合至外侧滑轮,由此决定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的相对位置,以便追踪轴距变化变速方式或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引起的皮带的张力变化,从而可执行使得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同时移动的第一移动模式和外侧滑轮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模式。
在此,第一移动模式是在内侧滑轮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的滑轮面以形成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的状态下,在皮带与内侧滑轮的滑轮面和固定滑轮的滑轮面相接触,或内侧滑轮的滑轮面及外侧滑轮的滑轮面的边界部与固定滑轮的滑轮面相接触的情况下执行的,并且第二移动模式是在皮带与外侧滑轮的滑轮面和固定滑轮的滑轮面相接触的情况下执行的。
本发明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还可包括第1弹性部件,其支撑于旋转轴,并向固定滑轮侧加压移动滑轮,以便向在形成于移动滑轮和固定滑轮之间的皮带槽中缠绕的皮带赋予张力。
在此,移动滑轮定位单元可包括:第1旋转部件,其在旋转轴同心轴线上以可旋转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周围,并配置于外侧滑轮和第1弹性部件之间,将第1弹性部件的弹力传递至外侧滑轮,并且通过变速控制装置和外侧滑轮一起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第1凸轮结合结构,其被提供至第1旋转部件和旋转轴,以便当第1旋转部件通过变速控制装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使得第1旋转部件沿旋转轴的轴线周围旋转;以及第2凸轮结合结构,其被提供至第1旋转部件和内侧滑轮,以便根据通过第1凸轮结合结构的第1旋转部件旋转,执行使得第1旋转部件结合于内侧滑轮,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与第1旋转部件一起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同时移动的第一移动模式,或执行将第1旋转部件从内侧滑轮解除,只有外侧滑轮和第1旋转部件一起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模式。
第1旋转部件可以是第1圆柱凸轮。
第1凸轮结合结构包括:第1凸轮孔,其沿第1圆柱凸轮的轴线方向在第1圆柱凸轮的圆周面倾斜形成;第1销,其一端固定于旋转轴,另一端结合于第1凸轮孔,并当第1圆柱凸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使得第1圆柱凸轮旋转。
当根据旋转轴的旋转,将第1销支撑在形成有第1凸轮孔的第1圆柱凸轮的壁面时,第1凸轮孔的倾斜方向为朝向固定滑轮侧加压第1圆柱凸轮的方向倾斜。
另外,还包括第2弹性部件,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介于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之间,一端支撑于内侧滑轮,并以与固定滑轮隔开的形式加压外侧滑轮,另一端支撑于外侧滑轮,并向固定滑轮侧加压内侧滑轮。
优选地,第1弹性部件的弹力大于第2弹性部件的弹力。
第2凸轮结合结构包括:第2凸轮孔,其包括排料孔及支撑孔,排料孔在第1圆柱凸轮的圆周面沿第1圆柱凸轮的轴线方向形成,支撑孔在第1圆柱凸轮的圆周面沿第1圆柱凸轮的圆周方向形成,并与和固定滑轮相邻的排料孔的前端连续连接;以及第2销,其一端固定于内侧滑轮,并且根据第1圆柱凸轮旋转,将另一端结合于排料孔或支撑孔。
第2销可从内侧滑轮的背面沿其轴线方向延长,并固定于以可移动的形式支撑在旋转轴上的第1套筒。
第1圆柱凸轮可相对于外侧滑轮以可旋转的形式安装。
另外,还可包括:挂接孔,其沿第1圆柱凸轮的圆周方向形成于第1圆柱凸轮的圆周面;挂接销,其一端固定于外侧滑轮,并且另一端结合于挂接孔。
挂接销从外侧滑轮的背面沿其轴线方向延长,并固定于以可移动的形式支撑在第1套筒上的第2套筒。
在此,根据第1圆柱凸轮的旋转,使得第2销位于第1圆柱凸轮的支撑孔,并当第1圆柱凸轮和内侧滑轮结合时,执行第1圆柱凸轮通过第2销向固定滑轮侧加压内侧滑轮的第一移动模式,根据第1圆柱凸轮的旋转,使得第2销位于第1圆柱凸轮的排料孔,当解除第1圆柱凸轮和内侧滑轮的结合时,执行第1圆柱凸轮通过挂接销向固定滑轮侧加压外侧滑轮的第二移动模式。
在第1圆柱凸轮和第1弹性部件之间可安装有用于减少因第1圆柱凸轮的旋转而产生的摩擦的摩擦减少部件。
在第1套筒可沿第1套筒的轴线方向形成有第1长孔,以便当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可防止第1套筒受到固定于旋转轴的第1销的干扰。
另外,在第2套筒可沿第2套筒的轴线方向形成有第2-1长孔,以便当外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可防止第2套筒受到固定于旋转轴的第1销的干扰,在第2套筒可沿第2套筒轴线方向形成有第2-2长孔,以便当外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内侧滑轮移动时,可防止第2套筒受到固定于内侧滑轮的第2销的干扰。
另一方面,关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当变速控制装置以轴距变化变速方式驱动时,旋转轴为驱动轴或与驱动轴相结合,在从动轴结合有非可变节距滑轮,在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和非可变节距滑轮缠绕有皮带,从而可构成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
另外,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可包括:旋转轴;固定滑轮,其固定于旋转轴;移动滑轮,其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形成挂有皮带的皮带槽,并且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固定滑轮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移动滑轮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其中,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外侧滑轮配置于内侧滑轮的外侧,并且相对于内侧滑轮沿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第1弹性部件,其向固定滑轮侧加压移动滑轮,并且通过变速控制装置追踪皮带的张力变化,并沿轴线方向位移;以及移动滑轮定位单元,其将第1弹性部件的弹力一并传递至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或只传递至外侧滑轮。
在此,移动滑轮定位单元还可包括:第1凸轮结合结构,其将沿第1弹性部件的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施加的弹力或从变速控制装置赋予的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推力转换为以旋转轴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运动和沿轴线方向移动的直线运动;以及第2凸轮结合结构,其根据第1凸轮结合结构,将力量一并传递至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或只将力量传递至外侧滑轮。
第1凸轮结合结构包括:第1圆柱凸轮,其具有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的第1凸轮孔;以及第1销,其一端固定于旋转轴,并且另一端位于第1凸轮孔,第2凸轮结合结构包括:第2凸轮孔,其设置于第1圆柱凸轮;第2销,其一端固定于内侧滑轮,并且另一端位于第2凸轮孔,第2凸轮孔也可包括排料孔和支撑孔,其中,排料孔沿轴线方向设置,支撑孔与排料孔相连接,并且沿圆周方向设置。
另外,第2凸轮孔可以是沿轴线方向设置的排料孔以及与排料孔相连接并且沿圆周方向设置的支撑孔。
具备安装于第1圆柱凸轮的挂接孔和一端固定于外侧滑轮、另一端位于挂接孔的挂接销,并且挂接孔可沿圆周方向设置。
另外,在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之间可设置有第2弹性部件。
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还可包括:旋转轴;固定滑轮,其以固定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移动滑轮,其配置为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形成挂有皮带的皮带槽,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其中,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外侧滑轮安装于内侧滑轮的外侧,并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第1弹性部件,其向固定滑轮侧加压移动滑轮;旋转体,其追踪通过轴距变化变速方式或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引起的皮带的张力变化,并沿旋转轴的周旋以可移动及旋转的形式安装在移动滑轮和第1弹性部件之间;第1凸轮结合结构,其被提供至旋转体和旋转轴,以便可根据旋转体的轴线方向移动,使得旋转体沿旋转轴的周围旋转;第2凸轮结合结构,其被提供至旋转体和内侧滑轮,以便可根据第1凸轮的旋转,使得与外侧滑轮及内侧滑轮相结合或只与外侧滑轮相结合。
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即权利要求第19项至权利要求第43项及权利要求第56项至权利要求第66项,尤其涉及在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中以旋转控制方式进行驱动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
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可包括:旋转轴;固定滑轮,其以固定的形式安装在旋转轴;移动滑轮,其以与固定滑轮相对向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并且为了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可形成供皮带缠绕的皮带槽,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其中,内侧滑轮在旋转轴的外面沿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外侧滑轮在内侧滑轮的外侧沿径向叠层安装,并且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以及旋转控制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其根据第三移动模式下的旋转,使得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构成为可同时移动,并且根据第四移动模式下的旋转,使得内侧滑轮空转以维持其位置的同时,只有外侧滑轮构成为可移动,从而决定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的相对位置,以便可执行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同时移动的第三移动模式和只有外侧滑轮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四移动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在此,第三移动模式是在将内侧滑轮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的滑轮面以形成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的状态下,在皮带与内侧滑轮的滑轮面和固定滑轮的滑轮面在皮带槽中相接触,或内侧滑轮的滑轮面及外侧滑轮的滑轮面的边界部与固定滑轮的滑轮面相接触的情况下执行的,并且第四移动模式可在皮带与外侧滑轮的滑轮面和固定滑轮的滑轮面在皮带槽中相接触的情况下执行。
在此,变速控制装置包括:第2旋转部件,其包括产生旋转力的旋转控制装置,并且通过旋转控制装置旋转,在旋转轴同心轴线上以可空转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第1从动部件,其一侧与第2旋转部件进行凸轮结合,并且另一侧以可空转的形式安装在内侧滑轮;第2从动部件,其一侧与第2旋转部件进行凸轮结合,并且另一侧以可空转的形式安装在外侧滑轮,根据第2旋转部件的旋转,执行第三移动模式和第四移动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第2旋转部件可以是第2圆柱凸轮。
另外,在第2圆柱凸轮的圆周面形成有:第3凸轮孔,其使得第1从动部件以凸轮的形式相结合;第4凸轮孔,其使得第2从动部件以凸轮的形式相结合。
另外,第3凸轮孔包括:第3-1凸轮孔,其沿第2圆柱凸轮的轴线方向倾斜地形成于第2圆柱凸轮的圆周面;第3-2凸轮孔,其与和固定滑轮相邻的第3-1凸轮的前端连续连接,并且沿第2圆柱凸轮的圆周方向形成于第2圆柱凸轮的圆周面,第4凸轮孔沿第2圆柱凸轮的轴线方向倾斜地形成于第2圆柱凸轮的圆周面。
第3-2凸轮孔是为了限制当第2圆柱凸轮旋转时,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而形成的。
第3-1凸轮孔和第4凸轮孔可具有相同的倾斜度。
另外,还可包括第3弹性部件,其沿旋转轴的方向介于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之间,一端支撑于内侧滑轮,并以与固定滑轮隔开距离的形式加压外侧滑轮,另一端支撑于外侧滑轮,并向固定滑轮侧加压内侧滑轮。
第1从动部件固定在安装于内侧滑轮同心轴线上的第2轴承,以便可相对于内侧滑轮空转,第2从动部件可固定在安装于外侧滑轮同心轴线上的第3轴承,以便可相对于外侧滑轮空转。
第2轴承可从内侧滑轮的背面沿轴线方向延长,并安装于以可移动的形式支撑在旋转轴上的第3套筒,并且第3轴承可从外侧滑轮的背面沿轴线方向延长,并固定于以可移动的形式支撑在第3套筒上的第4套筒。
第1从动部件可以是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3凸轮孔相结合的第1从动销,并且第2从动部件可以是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4凸轮孔向结合的第2从动销。
第1从动部件可包括:第1从动销,其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3凸轮孔相结合;以及第1传动部件,其一端部固定在第1从动销,并且另一端部固定在第2轴承,并且第2从动部件可包括:第2从动销,其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4凸轮孔相结合;以及第2传动部件,其一端部固定在第2从动销,并且另一端部固定在第3轴承。
第1传动部件及第2传动部件分别形成为圆柱形,并且可配置于旋转轴同心轴线上。
在第1传动部件沿第1传动部件的轴线方向可形成有第3长孔,以便当第2传动部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可防止受到第2从动销的干扰。
在第2传动部件沿第2传动部件的轴线方向可形成有第4长孔,以便当第2传动部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可防止受到第1从动销的干扰。
优选地,为了防止第1从动销和第2从动销相对于旋转轴沿圆周方向移动,并且为了使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直线移动,通过安装在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套管,或者安装在安装有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基座(未示出)或安装有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场所的地面,或者安装在固定在安装有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基座或固定在安装有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场所的地面的固定金具的导向部件进行引导。
导向部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配置,并且形成有插入第1从动销的第1导向孔和插入第2从动销的第2导向孔。
第1导向孔和第2导向孔可形成为一个孔。
根据第2圆柱凸轮的旋转,当第1从动销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3-1凸轮孔相结合,并且第2从动销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4凸轮孔相结合时,执行第2圆柱凸轮通过第1从动销及第2从动销同时使得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移动至固定滑轮侧的第三移动模式,在第2从动销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4凸轮孔相结合的状态下,第2圆柱凸轮持续旋转,从而第1从动销从第2圆柱凸轮的第3-1凸轮孔解除后,如果第2圆柱凸轮的第3-2凸轮孔与第1从动销相结合的话,则固定在第1从动销的内侧滑轮通过沿圆周方向形成的第3-2凸轮孔,对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相反,则执行第2圆柱凸轮通过第2从动销使得外侧滑轮移动至固定滑轮侧的第四移动模式。
第2圆柱凸轮固定于安装在旋转轴同心轴线上的第4轴承,并相对于旋转轴空转。
旋转控制装置可以是以马达或手动操作的旋转把手。
旋转控制装置及第2圆柱凸轮进行蜗杆齿轮结合。
蜗杆齿轮结合包括:蜗杆,其安装于旋转控制装置的轴;蜗轮,其与蜗杆相结合,并且安装于第2圆柱凸轮,将蜗杆的旋转控制装置的旋转力传递至第2圆柱凸轮。
旋转轴可以是驱动轴或结合到驱动轴。
另一方面,关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当旋转轴为驱动轴或结合到驱动轴时,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的旋转轴是从动轴或结合至从动轴,由此可构成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
包括关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旋转控制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可包括:旋转轴;固定滑轮,其固定于旋转轴;移动滑轮,其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形成挂有皮带的皮带槽,并且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固定滑轮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移动滑轮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其中,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外侧滑轮配置于内侧滑轮的外侧,并且相对于内侧滑轮沿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旋转控制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可构成为,产生旋转力,并且将产生的旋转力转换为与旋转轴平行的直线运动,并一并传递至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或只传递至外侧滑轮。
在此,旋转控制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包括:第2圆柱凸轮,其具备产生旋转力的旋转控制装置,在旋转轴以可空转的形式设置,并且具有第3凸轮槽及第4凸轮槽;第1从动销,其一侧以可空转的形式连接到内侧滑轮,并且另一侧位于第3凸轮槽;以及第2从动销,其一侧以可空转的形式连接到外侧滑轮,并且另一侧位于第4凸轮槽。
另外,第3凸轮孔包括:第3-1凸轮孔,其沿第2圆柱凸轮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第3-2凸轮孔,其与和固定滑轮相邻的第3-1凸轮孔相连接,并且沿第2圆柱凸轮的圆周方向设置,第4凸轮孔可沿第2圆柱凸轮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第3-1凸轮孔和第4凸轮孔可具有相同的倾斜度。
另外,为了使得第1从动销相对于内侧滑轮空转,而在内侧滑轮设置有第2轴承,为了使得第2从动销相对于外侧滑轮空转,也可在外侧滑轮设置有第3轴承。
另外,在内侧滑轮设置有从内侧滑轮的背面沿其轴线方向延长的第3套筒,并且在第3套筒设置有第2轴承,在外侧滑轮设置有从外侧滑轮的背面沿其轴线方向延长的第4套筒,并且可在第4套筒设置有第3轴承。
在此,为了防止第1从动销及第2从动销相对于旋转轴沿圆周方向移动,可在第3圆柱凸轮的外侧设置有导向部件。
导向部件可包括:第1导向孔,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配置,并且内插有第1从动销;第2导向孔,其内插有第2从动销。
另外,旋转控制装置可以是以马达或手动操作的旋转把手。
优选地,旋转控制装置及第2圆柱凸轮进行蜗杆齿轮结合。
关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权利要求第44项至权利要求第49项、权利要求第66项及权利要求第67项与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结构有关。
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包括:旋转轴;固定滑轮,其安装于旋转轴;移动滑轮,其配置为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形成缠绕有皮带的皮带槽,通过轴距变化变速方式或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移动滑轮包括:内侧滑轮,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以及外侧滑轮,其在支撑于内侧滑轮的外周面的状态下,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当通过变速控制装置使得外侧滑轮的滑轮面和内侧滑轮的滑轮面以形成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时,内侧滑轮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的滑轮面之间的边界部沿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的圆周方向形成为相互咬合的多个齿形。
在此,当通过变速控制装置使得外侧滑轮的滑轮面和内侧滑轮的滑轮面以形成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时,内侧滑轮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的滑轮面之间的边界部沿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的圆周方向形成为相互咬合的多个齿形。
齿形可以是连续相接的曲线型。
形成边界部的内侧滑轮的滑轮面的边缘部和外侧滑轮的滑轮面的边缘部可加工为曲面。
优选地,通过内侧滑轮的齿和外侧滑轮的啮合形成的边界部的径向变化幅度以小于皮带的高度的形式形成。
形成于内侧滑轮的齿和形成于外侧滑轮的齿成对形成,并且至少具有三对齿数。
在与移动滑轮的边界部相对应的固定滑轮的滑轮面形成有与边界部同一形状的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可变节距滑轮的结构可包括:旋转轴;固定滑轮,其固定于旋转轴;移动滑轮,其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其中,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外侧滑轮相对于内侧滑轮沿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在内侧滑轮的外周面设置有凸起部或凹陷部,并且在外侧滑轮内周面设置有与凸起部或凹陷部相对应的凸起部或凹陷部。
在此,凸起部或凹陷部可构成为曲线的组合。
除非与其他实施例有矛盾或排斥性,否则上述实施例的各个特征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综合地体现出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及适用该滑轮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在获得宽变速比幅度的同时,通过简单构成的第1圆柱凸轮,仅通过弹簧将由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组成的移动滑轮向固定滑轮侧加压,从而可赋予皮带适当的张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及适用该可变节距滑轮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在获得宽变速比幅度的同时,不通过具有复杂结构的液压控制方式控制由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构成的移动滑轮,并且可通过简单结构的旋转控制方式进行精密地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结构的效果在于,获得宽变速比幅度的同时,尤其,由于具有将内侧滑轮填充在外侧滑轮的内侧的结构,因此与根据现有技术的交错滑轮式的可变节距滑轮相比,当皮带从内侧滑轮移动至外侧滑轮或从外侧滑轮移动至内侧滑轮时可实现平稳的行驶,不仅可顺利地实现变速,而且可减少该驱动噪音,尤其是减少皮带在边界部的损伤及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概略图。
图2a是示出设置有单可变节距滑轮并且通过“轴距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驱动的现有技术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在低速变速比状态下的示例图。
图2b是示出图2a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在高速变速比状态下的示例图。
图3a是示出设置有双可变节距滑轮并且通过“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驱动的现有技术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在低速变速比状态下的示例图。
图3b是示出图3a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在高速变速比状态下的示例图。
图4a是通过液压控制进行驱动的现有技术的“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的示例图。
图4b是通过旋转控制进行驱动的现有技术的“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的示例图。
图4c是通过离心力控制进行驱动的现有技术的“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的示例图。
图5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交错滑轮(inter l acing sheaves)”或“交叉滑轮(interd igitat ing sheaves)”式的可变节距滑轮的图。
图6a至图6f是示出为了增加变速比幅度而具备内侧部分(inner sect ion)和外侧部分(outer sect ion)的现有技术的圆锥形半部的图。
图7a至图7b示出用于以液压控制方式控制具备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的圆锥形半部的现有技术的实施例的图。
图8a至图8b是示出用于以液压-机械式控制方式及液压-电磁式控制方式控制具备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的圆锥形半部的现有技术的实施例的图。
图9a至图9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的操作状态的示例图。
图10是示出适用于图9a至图9c的第1圆柱凸轮的实施例的示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的变形实施例的示例图。
图12是示出适用于图11的第1圆柱凸轮的变形实施例的示例图。
图13a是示例可适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至第3实施例的可变节距滑轮的第1挂接结构的图。
图13b是示例可适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至第3实施例的阻挡器结构的图。
图14a至图14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操作状态的示例图。
图15是示出适用于图14a的第2圆柱凸轮的实施例的示例图。
图16a至图16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变形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的示例图。
图17a是可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结构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示例图。
图17b是在图17a中沿着线段I-I按箭头A-A方向看见的安装于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移动滑轮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以下所说明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另外,在附图中,为了帮助理解发明,特定构成要素可夸张或缩小来示出,并不限于本发明图上所示的形态。
首先,为了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参照图9a至9c,对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原理进行说明。
可变节距滑轮200可包括旋转轴10、固定于旋转轴10的固定滑轮210、可沿旋转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移动滑轮220。当将可变节距滑轮200作为无级变速器的构成要素使用时,在固定滑轮210和移动滑轮220之间可使用皮带300。
在旋转轴10的一定位置可设置有对皮带300的张力进行追踪并改变弹力的第1弹性部件S1。
移动滑轮220可包括可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内侧滑轮221和在内侧滑轮221的外面可相对于内侧滑轮221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外侧滑轮222。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在第1弹性部件S1和移动滑轮220之间可介入有移动滑轮定位单元。移动滑轮定位单元可选择性地将第1弹性部件S1的轴线方向的弹力或根据来自未图示的变速控制装置的张力变化产生的推力传递给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
例如,通过移动滑轮定位单元,第1弹性部件S1的轴线方向的弹力或来自未示出的变速控制装置的推力可一起被传递至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以下简称为“第一移动模式)或仅传递至外侧滑轮222(以下简称为“第二移动模式”)。
在轴线方向第一移动模式下,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可沿轴线方向一起移动。(以下简称为“第一移动模式”)
在轴线方向第二移动模式下,只有外侧滑轮222可沿轴线方向移动。(以下简称为“第二移动模式”)
对移动滑轮定位单元的例子进行说明。
移动滑轮定位单元可包括第1凸轮结合结构和第2凸轮结合结构。
第1凸轮结合结构的作用是将沿第1弹性部件S1的旋转轴10的轴线方向施加的弹力或从未示出的变速控制装置赋予的旋转轴10的轴线方向推力转换为以旋转轴10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运动和沿旋转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直线运动。第2凸轮结合结构的作用是根据第1凸轮结合结构的旋转,沿轴线方向将力量一并传递至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或者仅将力量传递至外侧滑轮222。
参照图9a及图10,对第1凸轮结合结构和第2凸轮结合结构的例子进行简单的说明。
第1凸轮结合结构可包括第1旋转部件C1和第1销411。
第1旋转部件C1可由例如,第1圆柱凸轮C1构成。在第1圆柱凸轮C1可具有沿轴线方向倾斜设置的第1凸轮孔410。第1销411的一端固定于旋转轴100,并且另一端可位于第1凸轮孔410。
在圆柱凸轮C1,第1弹性部件S1的弹力沿轴线方向向固定滑轮210侧施加,并且从未示出的变速控制装置赋予的推力向通过移动滑轮沿轴线方向传递的第1弹性部件S1侧施加。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推力,只对由第1弹性部件S1的弹力造成的圆柱凸轮C1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将第1弹性部件的弹力S1沿轴线方向传递至第1圆柱凸轮C1时,由于第1凸轮孔410在轴线方向上倾斜,因此通过第1凸轮孔410和第1销411的相互作用实现第1圆柱凸轮C1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第2凸轮结合结构可包括设置于第1圆柱凸轮C1的第2凸轮孔420及连接到第2凸轮孔420的第2销421。
第2凸轮孔420可包括沿轴线方向设置的排料孔420-1、与排料孔420-1相连接并且沿圆周方向设置的支撑孔420-2。第2销421的一端固定于内侧滑轮221,并且另一端可位于第2凸轮孔420。
另外,在第1圆柱凸轮C1可设置有挂接孔430,并且更加具体地,可沿圆周方向设置。
挂接销431可位于挂接孔430,挂接销431的一端固定于外侧滑轮222,并且另一端可位于挂接孔430。
另一方面,如上所说明的,第2销421的一端和挂接销431的一端可分别固定于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
第1凸轮孔410、第2凸轮孔420、挂接孔430的位置不限于图10所示的位置或个数,并且与此相对应的第1销411、第2销421以及挂接销431的位置或个数也不限于图10所示的位置和个数,可根据设计条件进行任何变形。
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可分别包括向各自滑轮面的后方延长的第1套筒221S和第2套筒222S。另外,第2销421的一端和挂接销431的一端可分别固定于第1套筒221S和第2套筒222S。
另外,如果第1套筒221S的长度和第2套筒222S的长度在轴线方向上较长,则在第1套筒221S可设置有第2销421以及/或挂接销431通过的长孔221T、221T'-1、221T1-2(参照图9a、图11)。
例如,如果第1套筒221S延长至第1圆柱凸轮C1的内部,则在第1套筒221S可设置有第1销421贯通的长孔(参照图9a)。另外,如果第2套筒222S也延长至第1圆柱凸轮C1的内部,则在第1套筒221S可设置有挂接销431贯通的长孔(参照图11)。
长孔221T、221T'-1、221T1-2可设置为与对应第1挂接槽410和第2挂接槽220的位置相对应的大小。
另一方面,在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之间可设置有第2弹性部件S2。第2弹性部件S2可辅助在第一移动模式中,保持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排列成一列的状态的作用。在第二移动模式中,第1弹性部件S1的弹力可大于第2弹性部件S2,以便可使得外侧滑轮222战胜第2弹性部件S2的弹力,并且从内侧滑轮221向固定滑轮210侧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可变节距滑轮在用于通过轴距变化方式的未示出的变速控制装置进行驱动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的情况下,参照图9a至图9c,对本发明的操作的概略说明如下。
图9a是可变节距滑轮200的节距直径最小且低速变速比状态。在该状态下,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是以形成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的状态。
如果驱动轴10向从动轴10'侧接近,则作为驱动轴的旋转轴100与从动轴10'的轴距变近。因此,要削弱皮带300的张力,第1弹性部件S1要对皮带300的张力变化进行追踪。换句话说,通过第1弹性部件S1的弹力,将第1圆柱凸轮C1向固定滑轮210方向推。
另一方面,在该状态下,第1销411、第2销421和挂接销431的位置如图10所示。
第1圆柱凸轮C1借助第1销411旋转。但是,第2销421位于支撑孔420-2区域,并且挂接销431位于挂接孔430。因此,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借助第2销421和挂接销431一起沿固定滑轮210方向移动。因此,皮带300上升至内侧滑轮221的径向外侧。
图9b示出了第一移动模式结束的状态。在第一移动模式结束后,内侧滑轮221的下端几乎与移动滑轮220的下端相接触,并且皮带300位于外侧滑轮222的下部,但是不触及边界部224。
如图9c所示,如果在图9b的状态下,驱动轴10向从动轴10'侧更加靠近,则作为驱动轴的旋转轴100和从动轴10'的轴距会更近。
因此,要想进一步削弱皮带300的张力,第1弹性部件S1要对皮带300的张力变化进行追踪。换句话说,通过第1弹性部件S1的弹力,进一步将第1圆柱凸轮C1向固定滑轮210方向推。
但是,在第一移动模式结束的状态下,第2销421脱离支撑孔420-2而位于排料孔420-1区域。因此,第2销421位于沿轴线方向设置的排料孔420-1,因此不能再推内侧滑轮221。但是,由于挂接销431继续位于沿圆周方向设置的挂接槽430,因此通过圆柱凸轮C1施加的弹性部件411的弹力传至挂接销431,因此挂接销431将外侧滑轮222向固定滑轮210方向推。因此,皮带300上升至外侧滑轮222的径向外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仅使用第1弹性部件S1的轴线方向的弹力及从变速控制装置赋予的轴线方向的推力以及移动滑轮定位单元,可使得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1一起移动或仅使得外侧滑轮221移动。因此,根据本发明,可通过简单的结构获得宽变速比。
以下,对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1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9a至图13b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9a至图9c,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包括:旋转轴100;固定滑轮210,其安装于旋转轴100;移动滑轮220,其配置为在与固定滑轮210之间形成缠绕有皮带300的皮带槽,并通过轴距变化变速方式变速控制装置40(参照图2a及图2b)或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参照图3a及图3b)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100;以及第1弹性部件S1,其支撑于旋转轴100,并将移动滑轮220向固定滑轮210侧加压,以便一直将张力赋予给缠绕于皮带槽的皮带300。
在此,移动滑轮220包括:内侧滑轮221,其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和外侧滑轮222,其在支撑于内侧滑轮221的外周面的状态下,相对于内侧滑轮221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
除了上述构成之外,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包括移动滑轮定位单元,其对变速控制装置(未示出)引起的皮带300的张力变化进行追踪,执行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同时移动的第一移动模式和只有外侧滑轮222相对于内侧滑轮221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模式中的任意一个,从而引起皮带的位置变化而变速。
在该实施例中,移动滑轮定位单元可包括:第1旋转部件C1,其在旋转轴100同心轴线上以可旋转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100周围,配置于外侧滑轮222和第1弹性部件S1之间,以将第1弹性部件S1的弹力传递至外侧滑轮222的形式支撑于第1弹性部件S1,并且通过变速控制装置(未示出)和外侧滑轮222一起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第1凸轮结合结构,其被提供至第1旋转部件C1和旋转轴100,以便当第1旋转部件C1与外侧滑轮222一起通过变速控制装置(未示出)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时,第1旋转部件C1沿旋转轴100周围旋转;以及第2凸轮结合结构,其被提供至第1旋转部件C1和内侧滑轮221,以便具有根据通过第1凸轮结合结构的第1旋转部件C1的旋转,使得第1旋转部件C1结合于内侧滑轮221,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与第1旋转部件C1一起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同时移动的第一移动模式,并且具有将第1旋转部件C1从内侧滑轮221解除,并只有外侧滑轮222和第1旋转部件C1一起相对于内侧滑轮221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模式。
在此,第一移动模式是在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以形成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的状态下,皮带300在皮带槽中与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固定滑轮210的滑轮面相接触,或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及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的边界部224与固定滑轮210的滑轮面相接触的情况下执行的,并且第二移动模式是皮带300在皮带槽中与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和固定滑轮210的滑轮面相接触的情况下执行的。
如参考现有技术的图2a及图2b所说明的,当变速控制装置40以轴距变化变速方式进行驱动时,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的旋转轴100可由驱动轴构成或作为可安装于该驱动轴的结构构成,或者如参照现有技术的图3a和图3b所说明的,当变速控制装置(未示出)以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进行驱动时,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的旋转轴100可由从动轴构成或由安装于从动轴的结构构成。
另一方面,内侧滑轮221可像根据现有技术的移动滑轮一样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但是其圆周方向移动,即旋转移动受到限制。
为了内侧滑轮221的如上所述的移动特性,在旋转轴100的外周面和内侧滑轮221的内周面之间提供了键、花键或滚珠花键结构(未示出),并且相同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以下省略其说明。
同样,以同一构成方式,外侧滑轮222可相对于内侧滑轮221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但是其圆周方向移动,即旋转移动受到限制。
如图10所示,第1旋转部件C1可由第1圆柱凸轮构成。
第1弹性部件S1可以是弹簧,并且一端支撑于固定在旋转轴100的支撑部件110,另一端以向固定滑轮210侧加压第1圆柱凸轮C1的形式支撑于第1圆柱凸轮C1。
参照图10,当将第1旋转部件C1如前面所述的一样,作为第1圆柱凸轮C1构成时,第1凸轮结合结构包括:第1凸轮孔410,其沿第1圆柱凸轮C1的轴线方向倾斜形成于第1圆柱凸轮C1的圆周面;第1销411,其将一端固定于旋转轴100,并且将另一端结合于第1凸轮孔410,当第1圆柱凸轮C1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时,使得第1圆柱凸轮C1旋转。
第1销411通过第1圆柱凸轮C1的第1凸轮孔410起到引导第1圆柱凸轮C1的旋转的一种引导销的作用。
第1凸轮孔410的倾斜方向为通过旋转轴100的旋转,当第1销411支撑在形成有第1凸轮孔410的第1圆柱凸轮C1的壁面时,朝着向固定滑轮210侧加压第1圆柱凸轮C1的方向倾斜形成。
如上所述,以倾斜的形式形成第1凸轮孔410,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理解的一样,当旋转轴100旋转时,第1圆柱凸轮C1可获得所谓的“扭矩凸轮”的特性。
另一方面,参照图9a至图9c,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在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之间还具备弹簧,即第2弹性部件S2,第2弹性部件S2一端支撑在内侧滑轮221,以与固定滑轮210隔开的形式加压外侧滑轮222,并且另一端支撑在外侧滑轮222,以向固定滑轮210侧加压内侧滑轮221的形式介入。
第2弹性部件S2具有如下作用:在将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与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排列成一列的状态下,即在以构成一个滑轮面的第一移动模式排列的状态下,抑制外侧滑轮222向固定滑轮210侧移动,从而维持第一移动模式状态。
第1弹性部件S1的弹力可轻易地使第2弹性部件S2收缩,并且优选地,具有可赋予传动所需的皮带300张力程度的弹力。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在将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排列成一列的状态下,即,在以构成一个滑轮面的第一移动模式排列的状态下,用于防止外侧滑轮222与固定滑轮210隔开的第1挂接结构。
第1挂接结构虽然可以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水平多种多样地构成,但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图13a所示,包括:内法兰(inner f l ange)222F,其从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前端朝着其滑轮面的顶点延长,并且沿外侧滑轮222的轴方向具有一定厚度;和互补形状的安装槽221H,在与之相对应的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222F,安装槽221H可合并安装内法兰222F。
在此,当内法兰221F与安装槽221H合并时,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精密加工为可形成一个滑轮面,并且在第一移动模式下,内法兰222F通过第2弹性部件S2以紧贴的形式支撑于安装槽221H。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1挂接结构,在第一移动模式下,不会发生前述的外侧滑轮222与固定滑轮210比设定的位置隔开更远的位置的情况。
另外,上述结构也可适用于后述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和第3实施例。
但是,在后述的图14a至图14c中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情况下,当向外侧滑轮222'的背面延长的第4套筒222'S的端部通过形成于向内侧滑轮222'的背面延长的第3套筒221'S的端部的支撑块体223进行支撑时,提供以使得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及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形成为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的第2挂接结构,因此不必一定适用第1挂接结构。
另一方面,第2凸轮结合结构包括:第2凸轮孔420,其包括排料孔420-1和支撑孔420-2,排料孔420-1沿第1圆柱凸轮C1的轴线方向形成于第1圆柱凸轮C1的圆周面,支撑孔420-2沿第1圆柱凸轮C1的圆周方向形成于第1圆柱凸轮C1的圆周面,与和固定滑轮210相邻的排料孔420-1的前端连续连接并支撑内侧滑轮221;以及第2销421,其一端固定于内侧滑轮221,并且根据第1圆柱凸轮C1旋转,另一端结合于排料孔420-1或支撑孔420-2。
由于第1圆柱凸轮C1具有与外侧滑轮222一起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同时旋转的结构,因此当第1圆柱凸轮C1的支撑孔420-2与内侧滑轮221的第2销421结合时,第1圆柱凸轮C1与内侧滑轮221间不会发生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并且如后所述,由于第1圆柱凸轮C1具有允许相对于外侧滑轮222空转,但不发生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结构,因此具有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作为一个滑轮动作的第一移动模式。
在此,沿第1圆柱凸轮C1的圆周方向在第1圆柱凸轮C1的圆周面形成的支撑孔420-2可通过调节其长度来设置第一移动模式的持续区间,在此,第一移动模式区间可根据内侧滑轮221的节距半径而变化。
排料孔420-1作为用于提供当第1圆柱凸轮C1直线移动时,不支撑第2销421的排料空间的孔,当第1圆柱凸轮C1旋转并位于排料孔420-1上的第2销421时,第1圆柱凸轮C1的支撑孔420-2不再通过第2销421支撑内侧滑轮221,因此允许外侧滑轮222相对于内滑轮221移动,即,允许第二移动模式。
第2销421从内侧滑轮221的背面(内侧滑轮221面的相反面)沿其轴线方向延长并固定于以可移动的形式支撑在旋转轴100上的第1套筒221S。
第1套筒221S也可以以插入第1圆柱凸轮C1的内周面的形式构成。
另一方面,当通过第1圆柱凸轮C1的旋转,第1圆柱凸轮C1的支撑孔420-2脱离内侧滑轮221的第2销421时,第1圆柱凸轮C1可具有允许相对于外侧滑轮222空转,即,允许旋转的同时向固定滑轮210侧加压外侧滑轮222的结构。
为此,第1圆柱凸轮C1和外侧滑轮222以通过未被示出的轴承结合的形式构成,或者如图10所示,沿第1圆柱凸轮C1的圆周方向在圆周面形成挂接孔430,并且可提供将一端固定于外侧滑轮222,并且将另一端结合到挂接孔430的挂接销431。
挂接销431也可构成为固定在外侧滑轮222的背面侧的形态。
更详细的是,挂接销431从外侧滑轮222的背面沿其轴线方向延长,并固定在第1套筒221S的外周面上以可移动的形式支撑的第2套筒222S。
第2套筒222S也可构成为插入第1圆柱凸轮C1的内周面。
挂接孔430的作用在于,虽然第1圆柱凸轮C1可相对于外侧滑轮222旋转,但限制相对于外侧滑轮222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即,限制第1圆柱凸轮C1和外侧滑轮222间发生的相对移动。
通过这种结构,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执行如下第一移动模式:在挂接销挂接于挂接孔430的状态下,随着第1圆柱凸轮C1的旋转,第2销421位于第1圆柱凸轮C1的支撑孔420-2,从而使得第1圆柱凸轮C1通过第2销421与内侧滑轮221相结合时,借助第1弹性部件S1第1圆柱凸轮C1通过第2销421将内侧滑轮221向固定滑轮210侧加压,与此同时,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借助第1挂接结构及第2弹性部件S2与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排列成一列。
并且,执行如下第二移动模式:随着第1圆柱凸轮C1的旋转,支撑孔420-2从内侧滑轮221的第2销421脱离后,第2销421位于排料孔420-1的话,形成排料孔420-1的壁面不通过第2销421支撑内侧滑轮221,因此第1圆柱凸轮C1和内侧滑轮221的结合被解除,由此形成第1圆柱凸轮C1的挂接孔430的壁面通过挂接销431将外侧滑轮222向固定滑轮210侧加压。
在此,优选地,第二移动模式的开始时间点在内侧滑轮221的前端尽可能接近固定滑轮210的相面对的前端的状态下形成,这样可以获得较大的变速比幅度。
如图13b所示,在第二移动模式的开始时间点上,为了防止内侧滑轮221进一步向固定滑轮210侧移动,在内侧滑轮221的前端和固定滑轮210的前端接触之前,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那样,可以提供一种通过在内侧滑轮221和旋转轴100之间分别形成段差而构成的限位器结构ST。
当然,不仅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而且在将要后述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及第3实施例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所述限位器结构ST。
另外,在第1圆柱凸轮C1和第1弹性部件S1之间可设置第1轴承B1等摩擦降低部件B1,其用于降低由于第1圆柱凸轮C1的旋转而引起摩擦。
在第1套筒221S可沿着第1套筒221S的轴线方向形成第1长孔221T(参照图10),以便当内侧滑轮221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时,能够防止第1套筒221S受到固定于旋转轴100的第1销411的干扰。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的变形实施例,其操作原理与第1实施例相同,但是外侧滑轮的第2套筒222S'和第1圆柱凸轮C1'的形状与第1实施例不同,更加具体地,第2套筒222S'的情况,第2套筒222S'比根据第1实施例的第2套筒222S长,从而外侧滑轮222稳定地支撑于内侧滑轮221,在第2套筒222S'沿着第2套筒222S'的轴线方向形成第2-1长孔222T'-1,以便当外侧滑轮222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时,能够防止第2套筒222S'受到固定于旋转轴100的第1销411的干扰。并且,在第2套筒222S'可沿着第2套筒222S'的轴线方向形成第2-2长孔222T'-2,以便当外侧滑轮222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内侧滑轮221移动时,能够防止第2套筒222S'受到固定于内侧滑轮221的第2销421的干扰,这一点与第1实施例不同。
此时,如图所示,第2-1长孔222T'-1和第2-2长孔222T'-2可形成为一个长长的长孔。
此外,第1圆柱凸轮C1"的情况,其内周面整体具有支撑于第2套筒222S'的外周面的结构,挂接槽430'及挂接销431'的位置不同。
如前所述,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可适用于驱动轴及从动轴中任意一个,适用于驱动轴的情况,借助轴距变化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进行驱动,适用于从动轴的情况,借助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进行驱动,以上两种方式都追踪根据变速控制装置变化的皮带的张力,使得第1弹性部件S1收缩或者膨胀,因此实现移动滑轮220,即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的移动。
以下,参照图9a至图10,对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的变速动作进行说明,为了方便说明,举例说明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的情况,其中,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适用于驱动轴,即旋转轴100,借助轴距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参照图2a及图2b),使得移动滑轮220驱动,在从动轴设置非可变节距滑轮10'。
首先,如图9a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在运转之前,借助未示出的轴距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参照图2a及图2b)以与从动轴10'相隔开的形式设置,由此旋转轴100和未示出的从动轴10'的轴距相隔开,使得皮带300的张力增加。
由此,就移动滑轮220而言,第1圆柱凸轮C1向左侧移动,挤压第1弹性部件S1,此时,使得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的节距直径最小化,处于低速变速比状态。
如图9a所示,该状态为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以形成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的状态。
第一移动模式保持该状态直到皮带300在皮带槽中接触到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固定滑轮210的滑轮面。
另外,第1圆柱凸轮C1具有借助第1凸轮结构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的同时进行旋转的结构,因此第1圆柱凸轮C1的旋转位置根据第1圆柱凸轮C1相对于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位置而不同,在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的低速变数比状态下,第1销411、第2销421、与挂接销431相对应的第1圆柱凸轮C1的第1凸轮孔410、第2凸轮孔420、挂接孔430的旋转位置如图10所示。
对图9a及图10进行观察的话,在第1圆柱凸轮C1的支撑孔420-2结合有内侧滑轮221的第2销421,因此限制内侧滑轮221相对于第1圆柱凸轮C1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同样,外侧滑轮222的情况,在第1圆柱凸轮C1的挂接孔430结合有外侧滑轮222的挂接销431,因此限制外侧滑轮222相对于第1圆柱凸轮C1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在可变节距滑轮200的低速变速比状态下,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分别结合于第1圆柱凸轮C1,以便限制相对于第1圆柱凸轮C1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因此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彼此没有相对移动。
由此,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作为通过第1圆柱凸轮C1结合的一个一体化的移动滑轮220发挥作用。
从更严谨的意义上来看上述结合的话,在第1圆柱凸轮C1的挂接孔430和外侧滑轮222的挂接销431存在公差,因此在外侧滑轮222和第1圆柱凸轮C1之间可能存在间隔,但是借助前述的第1挂接结构及第2弹性部件S2,外侧滑轮222的内法兰222F紧贴地安装于内侧滑轮221的安装槽221H,外侧滑轮222及内侧滑轮221以形成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因此外侧滑轮222和第1圆柱凸轮C1可保持无间隙地结合的状态。
此后,旋转轴100借助未示出的驱动源进行旋转的状态下,如果使得轴距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参照图2a及图2b)以向从动轴10'侧靠近的形式移动,则作为驱动轴的旋转轴100和从动轴10'的轴距变近。
由此,皮带300的张力虽然要减弱,但是第1弹性部件S1立即追踪皮带300的张力变化,从而将第1圆柱凸轮C1推向固定滑轮210侧,由此,通过第1圆柱凸轮C1使得一体化的移动滑轮220,即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同时向固定滑轮210侧移动,换句话说,以第一移动模式状态移动,将缠绕于皮带槽的皮带300推向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的半径方向外侧,设置于作为驱动轴的旋转轴100的可变节距滑轮200的节距直径变得更大。
在上述过程中,第1圆柱凸轮C1沿着如前所述的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向固定滑轮侧210移动的同时进行旋转,直到皮带300接触到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固定滑轮210的滑轮面或接触到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及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的边界部224和固定滑轮210的滑轮面为止,第2销421位于第1圆柱凸轮C1的支撑孔420-2区域,因此继续保持第一移动模式状态。
但是,如图9b所示,移动滑轮220以更靠近固定滑轮210侧的形式移动,皮带300经过边界部224后接触到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和固定滑轮210的滑轮面的话,第1圆柱凸轮C1的支撑孔420-2脱离第2销421,第2销421位于排料孔420-1区域。
在此,排料孔420-1沿着第1圆柱凸轮C1的轴方向形成,因此第1圆柱凸轮C1无法通过第2销421以将内侧滑轮221向固定滑轮210侧加压的形式支撑。
相反,在第1圆柱凸轮C1的挂接孔430结合有外侧滑轮222的挂接销431,借助因第1弹性部件S1而向固定滑轮210侧加压的第1圆柱凸轮C1,只有外侧滑轮222处于向固定滑轮210侧被加压的状态,即第二移动模式。
在第二移动模式时间点上,限制内侧滑轮221与旋转轴100的限位器ST(参照图13)相接触后向固定滑轮210侧相对于旋转轴100沿着轴线方向移动。
此后,如图9c所示,通过轴距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参照图2a及图2b),根据本发明的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以更靠近从动轴10'侧的形式移动的话,作为驱动轴的旋转轴100和从动轴10'的轴距变得很近。
由此,皮带300的张力虽然要减弱,但是第1弹性部件S1立即追踪皮带300的张力变化,从而将第1圆柱凸轮C1推向固定滑轮210侧,与此同时,第1圆柱凸轮C1通过挂接销241将外侧滑轮222推向固定滑轮210侧。
由此,外侧滑轮222使得第2弹性部件S2压缩的同时,向固定滑轮210侧移动,据此,设置于作为驱动轴的旋转轴100的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200的节距直径变得更大,从动轴10'的非可变节距滑轮20'的直径没有变化,因此实现增速变速。
相反,在实现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的增速的状态下,使得移动滑轮220,即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通过未示出的轴距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向前述内容的相反方向移动时,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到的那样,实现减速变速。
第2实施例
为了更加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技术,观察与第1实施例的差异点。
第1实施例中,借助追踪皮带的张力的变化的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及由移动滑轮定位单元赋予的推力,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一起移动或者只有外侧滑轮移动。
与此相比较,本实施例中,在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中,借助旋转控制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可一起移动或者只有外侧滑轮移动。此外,变速控制装置可包括通过自动或者手动方式产生旋转力的旋转控制装置。旋转控制装置可以是马达、手动旋转把手等。
此外,第1实施例中,移动滑轮定位单元沿轴线方向同时移动和旋转(即,自转)。本实施例中,作为移动滑轮定位单元的旋转控制装置沿轴线方向移动或不自转,只有用于赋予变速力的轴(例如,马达的轴)进行旋转。
以下,参照图14a至14c、图15及图16a至16c,对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参照图14a,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极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200′包括:旋转轴100′;固定滑轮210′,其设置于旋转轴100′;移动滑轮220′,其配置为在与固定滑轮210′之间形成供皮带300缠绕的皮带槽,并且以借助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中旋转控制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0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可移动的形式设置于旋转轴100′,移动滑轮220′包括:内侧滑轮221′,其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以及外侧滑轮222′,其在支撑于内侧滑轮221′的外周面的状态下,相对于内侧滑轮221′,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
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旋转控制变速控制装置400为了能够执行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同时移动的第三移动模式和只有外侧滑轮222′相对于内侧滑轮221′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四移动模式中任意一个,在第三移动模式时,随着旋转控制变速控制装置400的旋转,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以可同时移动的形式构成,在第四移动模式时,随着旋转控制变速控制装置400的旋转,内侧滑轮221′进行空转,从而保持其位置的同时,只有外侧滑轮222′以可移动的形式构成,从而决定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的相对位置。
为此的旋转控制变速控制装置400可包括:第2旋转部件C2,其借助旋转控制装置460进行旋转,并且以相对于旋转轴100′可进行空转的形式设置于旋转轴100′周围;第1从动部件441,其一侧以凸轮的形式结合于第2旋转部件C2,另一侧以可空转的形式设置于内侧滑轮221′,以便随着第2旋转部件C2的旋转,内侧滑轮221′能够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第2从动部件451,其一侧以凸轮的形式结合于第2旋转部件C2,另一侧以可空转的形式设置于外侧滑轮222′,以便随着第2旋转部件C2的旋转,外侧滑轮222′能够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
并且,随着第2旋转部件C2的旋转,具有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同时移动的第三移动模式,或具有只有外侧滑轮222′相对于内侧滑轮221′沿着旋转轴222′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四移动模式。
在此,第三移动模式定义为,在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以形成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的状态下,皮带300在皮带槽中接触到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固定滑轮210′的滑轮面或接触到内侧滑轮221′滑轮面及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的边界部224′和固定滑轮210′的滑轮面的情况下执行,第四移动模式定义为,皮带300在皮带槽中接触到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和固定滑轮210′的滑轮面的情况下执行。
旋转轴100′可以是驱动轴或者设置于驱动轴,旋转控制变速控制装置400设置于作为驱动轴的旋转轴100′,并且在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中,尤其,构成为通过控制相当于变速轴的第2旋转部件C2的旋转来控制移动滑轮220′的移动。
如图14a及图15所示,第2旋转部件C2可相对于旋转轴100′配置于同心轴线上,其形状可形成为圆柱形的第2圆柱凸轮。
另外,在第2圆柱凸轮C2的圆柱面可形成有第3凸轮孔440和第4凸轮孔450,第1从动部件441以凸轮的形式结合于第3凸轮孔440,第2从动部件451以凸轮的形式结合于第4凸轮孔450。
在此,第3凸轮孔440可包括:第3-1凸轮孔440-1,其沿着第2圆柱凸轮C2的轴线方向倾斜地形成于第2圆柱凸轮C2的圆柱面;第3-2凸轮孔440-2,其与和固定滑轮210′相邻的第3-1凸轮孔440-1的前端连续连接,沿着第2圆柱凸轮C2的圆周方向形成于第2圆柱凸轮C2的圆周面。
第3-2凸轮孔440-2是为了限制在第2圆柱凸轮C2旋转时内侧滑轮221′相对于外侧滑轮222′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而形成的。
并且,第4凸轮孔450可沿着第2圆柱凸轮C2的轴线方向倾斜地形成于第2圆柱凸轮C2的圆周面。
第3-1凸轮孔440-1和第4凸轮孔450可以以具有相同的倾斜的形式构成,这是为了在第2圆柱凸轮C2旋转时,形成有第3-1凸轮孔440-1的第2圆柱凸轮C2的壁面加压第1从动部件441,形成有第4凸轮孔450的第2圆柱凸轮C2的壁面加压第2从动部件451,从而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同时移动时,使得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以排列成一列的状态移动,即以第三移动模式移动。
在此,第4凸轮孔450可以以具有比第3-1凸轮孔440-1更大的公差的形式制作,这是为了在第三移动模式下,形成有第3-1凸轮孔440-1的第2圆柱凸轮C2的壁面只加压第1从动部件441,从而使得内侧滑轮221′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
此时,换句话说,以具有比第3凸轮孔更大的公差的形式制作第4凸轮孔450的情况,借助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部分中陈述的第2挂接结构及即将后述的第3弹性部件,即弹簧S3,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保持在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排列成一列的状态,因此仅通过移动内侧滑轮221′,就可以同时移动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
所述第2挂接结构是用于在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排列成一列,即形成一个滑轮面的第三移动模式状态下,防止外侧滑轮222′从固定滑轮210′脱离的构成,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在此省略该说明。
并且,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在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之间还设置有刚刚前述的弹簧,即第3弹簧部件S3,一端支撑于内侧滑轮221′,以与固定滑轮210相隔开的形式加压外侧滑轮222′,另一端支撑于外侧滑轮222′,以向固定滑轮210′侧加压内侧滑轮221′的形式介入。
第3弹性部件S3还发挥如下作用:借助第2挂接结构,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排列成一列,即形成一个滑轮面的第三移动模式状态下,抑制外侧滑轮222′向固定滑轮210′侧移动,保持第三移动模式状态,防止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之间的间隙。
通过这种构成,在第2圆柱凸轮C2旋转时,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可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因此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可以像一个滑轮一样操作。
另外,第1从动部件441可固定地构成于在内侧滑轮221′设置于同心轴线上的第2轴承B2,以便能够相对于内侧滑轮221′进行空转。
同样,第2从动部件451可固定地构成于在外侧滑轮222′设置的第3轴承B3,以便能够相对于外侧滑轮222′进行空转。
在此,第2轴承B2设置于第3套筒221'S,更加详细地设置于支撑块体223,第3套筒221'S从内侧滑轮221′的背面沿着其轴线方向延长,以能够移动的形式支撑于旋转轴100′上。第3轴承B3可固定地构成于第4套筒222'S,其从外侧滑轮222′的背面沿着其轴线方向延长,以能够移动的形式支撑于第3套筒221'S上。
此外,第2圆柱凸轮C2可构成为固定于在旋转轴100′设置的第4轴承B4,相对于旋转轴100′进行空转。
此外,第3轴承B5可固定地构成于第4套筒222'S,其可从外侧滑轮222′的背面沿着其轴线方向延长,以能够移动的形式支撑于第3套筒221'S。
第3轴承B5起到使得第2圆柱凸轮C2和第4套筒222'S进行空转的作用,第2圆柱凸轮C2的长度较短的情况,也可以省略。
第3轴承B5构成为相对于第4套筒222'S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可移动,但是其圆周方向移动,即旋转移动受限。
为了如上所属的移动特性,尤其,在第3轴承B5的外轮和圆柱凸轮的内周面之间提供键、花键、滚珠花键结构(未示出),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省略该示出。
另外,如图14a所示,第1从动部件441可由与第2圆柱凸轮C2的第3凸轮孔440′相结合的第1从动销构成,第2从动部件451可由与第2圆柱凸轮C2的第4凸轮孔450相结合的第2从动销构成。
换句话说,图14a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第1从动部件441及第2从动部件451分别由单一的构成品,即第1从动销和第2从动销构成。
如图16a至图16c所示的第2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的情况,第1从动部件441可包括:第1从动销441'-1,其结合于第2圆柱凸轮C2的第3凸轮孔440′;第1传动部件441'-2,其一端部固定于第1从动销441'-1,另一端部固定于第2轴承B2′,第2从动部件451包括:第2从动销451'-1,其结合于第2圆柱凸轮C2的第4凸轮孔450;第2传动部件451'-2,其一端部固定于第2从动销451'-1,另一端部固定于第3轴承B3′。
第1传动部件441'-2及第2传动部件451'-2像第2圆柱凸轮C2′一样构成为圆柱形,相对于旋转轴100′可配置于同心轴线上。
此时,构成为第1传动部件441'-2的直径大于第2圆柱凸轮C2′的直径,第2传动部件451'-2的直径大于第1传动部件441'-2的直径。
但是,根据设计,第2圆柱凸轮C2′的直径不受实施例的限制,可以进行变更。
此外,在第1传动部件441'-2也可以沿着第1传动部件441'-2的轴线方向形成第3长孔241-2T,以便能够防止第2传动部件451'-2沿着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受到第2从动销451'-1的干扰。
同样,在第2传动部件451'-2也可以沿着第2传动部件451'-2的轴线方向形成第4长孔251-2T,以便能够防止第2传动部件451'-2沿着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受到第1从动销441'-1的干扰。
另外,随着旋转轴100′的旋转,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向和旋转轴100′相同的方向旋转时,旋转力传递至第1从动销441或者441'-1及第2从动销451或者451'-1,从而借助旋转控制装置460设定的第2圆柱凸轮C2或者C2′的旋转位置可能发生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及其变形实施例考虑到这一点,为了能够防止第1从动销441或者441'-1及第2从动销451或者451'-1借助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的旋转向和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相同的方向旋转,并且只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进行直线移动,提供固定设置于下面构成中任意一个的导向部件480。
-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200′的套管(未示出)
-设置有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200′的基座(未示出),或者设置有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200′的场所的地面
-固定于设置有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200′的底座(未示出)的固定金具(未示出),或者固定于设置有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200′的场所的地面的固定金具(未示出)
第1从动销441或者441'-1及第2从动销451或者451'-1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考虑到这一点,导向部件480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配置。
在导向部件480形成供第1从动销441或者441'-1插入的第1导向孔481和供第2从动销451或者451'-1插入的第2导向孔482,只要不影响引导第1从动销441或者441'-1及第2从动销451或者451'-1,第1导向孔481和第2导向孔482也可以形成为一个孔。
参照图14a至图14c,根据具有如上所示的构成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200′执行如下第三移动模式:随着第2圆柱凸轮C2的旋转,第1从动销441结合于第2圆柱凸轮C2的第3-1凸轮孔440-1,第2从动销451结合于第2圆柱凸轮C2的第4凸轮孔450时,第2圆柱凸轮C2通过第1从动销441及第2从动销451使得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同时向固定滑轮210′侧移动。
并且,执行如下第四移动模式:第2从动销451结合于第2圆柱凸轮C2的第4凸轮孔450的状态下,第2圆柱凸轮C2继续旋转,第2圆柱凸轮C2的第3-1凸轮孔440-1从第1从动销441脱离后,第2圆柱凸轮C2的第3-2凸轮孔440-2结合于第1从动销441的话,通过沿圆周方向形成的第3-2凸轮孔440-2限制固定有第1从动销441的内侧滑轮221′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相反,第2圆柱凸轮C2通过第2从动销451使得外侧滑轮222′向固定滑轮210′侧移动。
在此,内侧滑轮221′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被第3-2凸轮孔440-2限制,因此在第2实施例中不一定要适用如前所述的限位器结构ST,但是作为用于应对第1从动销441等损坏等的安全装置,根据设计者,也可以在第2实施例中适用限位器结构ST。
此外,沿着第2圆柱凸轮C2或者C2′的轴线方向倾斜地形成于第2圆柱凸轮C2或者C2′的圆周面的第3-1凸轮孔440-1可通过调节其长度来设定第三移动模式的持续区间,在此,第三移动模式区间可根据内侧滑轮221′的节距半径而不同。
旋转控制装置460可以由通过马达或者手动来操作的旋转把手构成。
另外,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的驱动中,借助皮带300的张力施加到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的推力通过第1从动销441或者441'-1及第2从动销451或者451'-1传递至第2圆柱凸轮C2或者C2′,从而借助旋转控制装置460设定的第2圆柱凸轮C2或者C2′的旋转位置可能发生变化。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参照图14a至图14c)及其变形实施例(参照图16a至图16c)中,可通过对旋转控制装置460及第2圆柱凸轮C2或者C2′进行蜗杆齿轮结合,防止第2圆柱凸轮C2或者C2′的设定的位置因前述的施加到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的推力而发生变化。
具体地,旋转控制装置460及第2圆柱凸轮C2的蜗杆齿轮结合可构成为设置于旋转控制装置460的轴的蜗杆471及与蜗杆471相结合并设置于第2圆柱凸轮C2从而将蜗杆471的旋转控制装置460的旋转力传递至第2圆柱凸轮C2的蜗轮472等形态。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200′的变速动作进行说明,并且举例说明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的情况,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200′适用于作为驱动轴的旋转轴100′,借助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旋转控制变速控制装置400使得移动滑轮220′驱动,在从动轴10适用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未示出)。
当然,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设置于从动轴的情况,正如现有的技术中充分说明的那样,其移动滑轮及固定滑轮配置为与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固定滑轮221′及移动滑轮222′的配置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对称的形态,这是该领域从业人员可以理解的。
首先,如图14a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200′在运转之前,移动滑轮220′借助旋转控制变速控制装置400的旋转控制装置460以尽可能远离固定滑轮210′的形式移动,使得其节距直径最小化。
该状态为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以形成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的状态,即第三移动模式中皮带300在皮带槽中与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接触的状态。
与此同时,虽然未示出,但可以理解到,根据设置于从动轴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在第二移动模式下,移动滑轮的外侧滑轮尽量接近固定滑轮侧,使得其节距直径最大化。
如上所述,使得驱动轴的节距直径最小化,使得从动轴的节距直径最大化,因此变速比处于低速变速。
此后,在作为驱动轴的旋转轴100′借助未示出的驱动源旋转的状态下,随着旋转控制装置460的旋转,蜗杆471及蜗轮472依次旋转,第2圆柱凸轮C2相对于旋转轴100′以空转的形式进行旋转的话,随着第2圆柱凸轮C2的旋转,如图14b所示,形成有第3-1凸轮孔440-1的第2圆柱凸轮C2的壁面通过第1从动销441使得内侧滑轮221向固定滑轮221′侧移动的同时,形成有第4凸轮孔450的第2圆柱凸轮C2的壁面通过第2从动销451使得外侧滑轮222′向固定滑轮221′侧移动。
在此,第1从动销441及第2从动销451位于在导向部件480形成的导向孔481、482,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引导的同时,向固定滑轮210′侧移动。
第3-1凸轮孔440-1和第4凸轮孔450′具有相同的倾斜,随着第2圆柱凸轮C2的旋转,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同时向固定滑轮210′侧移动相同的距离,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作为一个移动滑轮220′进行移动。
随着如上所述的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的移动,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可变节距滑轮200′的节距直径变大,皮带300向可变节距滑轮200′的外侧移动,之后达到在第三移动模式下皮带300在皮带槽中同时与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及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的边界部224′和固定滑轮210′的滑轮面接触的状态。
与此同时,虽然未示出,但可以理解到,根据设置于从动轴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的外侧滑轮向和设置于驱动轴100′的移动滑轮220′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从而处于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以形成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的状态,即在第一移动模式下皮带300在皮带槽中与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的边界部和固定滑轮的滑轮面接触的状态。
之后,如果通过旋转控制装置460使得第2圆柱凸轮C2继续向相同方向旋转,则在第2从动销451′结合于第2圆柱凸轮C2的第4凸轮孔450′的状态下,第3-1凸轮孔440-1脱离第1从动销441,之后第1从动销441结合于第3-2凸轮孔440-2。
在此,第3-2凸轮孔440-2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因此形成有第2圆柱凸轮C2的第3-2凸轮孔440-2的壁面通过第1从动销441限制内侧滑轮221′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移动,相反,形成有第4凸轮孔450的第2圆柱凸轮C2的壁面通过第2从动销451使得外侧滑轮222′继续向固定滑轮210′侧移动,在执行这种第四移动模式之后,使得可变节距滑轮200′的节距直径最大化(参照图14c)。
与此同时,虽然未示出,但可以理解到,根据设置于从动轴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在第一移动模式下,皮带300在皮带槽中与内侧滑轮的滑轮面和固定滑轮的滑轮面接触的状态下,内侧滑轮尽可能与固定滑轮侧隔开,从而使得其节距直径最小化。
如上所述,使得作为驱动轴的旋转轴100′侧的可变节距滑轮200′的节距直径最大化,使得根据未示出的从动轴侧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的节距直径最小化,因此实现增速变速。
相反,在实现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的增速的状态下,使得移动滑轮220′,即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通过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旋转控制变速控制装置400向前述内容的相反方向移动时,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到的那样,实现减速变速。
第3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皮带在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的边界可平滑地移动的结构。换句话说,皮带可从内侧滑轮平滑地移动到外侧滑轮或者从外侧滑轮平滑地移动到内侧滑轮,从而可减少皮带的损伤、减少噪音等。
本实施例中,在构成内侧滑轮的边界部的内侧滑轮的外侧即外周面,设置凸起部或者凹陷部,在外侧滑轮的内侧即内周面,设置对应的凹陷部或者凸起部。凸起部或者凹陷部的形状不受限制,可以由曲线的组合形成。
以下,参照图17a及图17b对本发明的优选的第3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结构包括:旋转轴100″;固定滑轮210″,其设置于旋转轴100″;移动滑轮220″,其配置为在与固定滑轮210″之间形成供皮带300缠绕的皮带槽,并且以借助轴距变化变速方式或轴距无非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400″沿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可移动的形式设置于旋转轴100″。
在此,移动滑轮220″包括:内侧滑轮221″,其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以及外侧滑轮222″,其在支撑于内侧滑轮221″的外周面的状态下,相对于内侧滑轮221″,沿着旋转轴100″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
并且,借助变速控制装置400″,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和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以形成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时,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之间的边界部224″可形成为沿着内侧滑轮221″和外侧滑轮222″的圆周方向彼此啮合的多个齿形。
变速控制装置400″可以是像图17a一样的形式的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虽然没有示出,但也可以是轴距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结构,尤其,因为具有在外侧滑轮222″内侧填充有内侧滑轮221″的结构,所以与根据现有技术的交错滑轮式的可变节距滑轮相比,当皮带300从内侧滑轮221″移动到外侧滑轮222″或者从外侧滑轮222″移动到内侧滑轮221″时,不仅可实现平滑的行驶,还可以减少因皮带的行驶而产生的噪音。
如上所述,将边界部224″形成为齿形,即凸起部和凹陷部连续的曲线组合的情况,有利于皮带300进入或者进出边界部224″,这是因为由于旋转轴100″、内侧滑轮221″、外侧滑轮222″、键、花键或者滚珠花键等细微的制作公差或者组装公差而在边界部224″部分产生短坎或者缝隙的情况,与如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及第2实施例所示边界部224″形成为圆形的情况相比,如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所示形成为齿形时,皮带300不会一下子接触短坎或者缝隙,而是部分地接触,因此可以在皮带300进入或者进出边界部224″时,可以成为有利于皮带300的行驶的因素。
此外,为了皮带300的更加平滑的行驶,边界部224″的齿形可以是连续连接的曲线形,例如可以形成为渐开线曲线。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优选地,形成边界部224″的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的边缘部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的边缘部形成为曲面,以便借助形成边界部224″的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的边缘部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的边缘部,不仅可以使得皮带300的磨损或者破损最小化,而且使得皮带300平滑地通过边界部224″。
另外,在内侧滑轮221″的外周面形成的齿221″T和在外侧滑轮222″的内周面形成的齿222″T成对形成,可以以具有至少三对齿数的形式构成。
在此,在形成为曲线的边界部224″形成的齿221″T、222″T的个数越少,内侧滑轮221″及外侧滑轮222″的加工更容易,皮带300和边界部224″之间的阻力变小,因此皮带300可以在固定滑轮210″和移动滑轮200″的边界部224″轻易行驶。
优选地,通过内侧滑轮221″的齿221″T和外侧滑轮222″的齿222″T的啮合而形成的边界部224″的半径方向变化幅度比皮带300的高度形成得小,这是因为皮带300所经过的边界部224″的半径方向幅度越小,就越有利于快速的变速。
此外,在与内侧滑轮221″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222″的滑轮面之间的边界部224″相对应的固定滑轮210″的滑轮面也可以形成和边界部224″相同的形状的槽214″。
如上所述的构成可以发挥如下作用:在由固定滑轮210″及移动滑轮200″形成的皮带槽中缠绕的皮带300的行驶面两面不仅可以借助由边界部224″形成的槽和形成于固定滑轮210″的槽214″均匀地被磨损,而且向皮带300的两面赋予相同的摩擦。
在记述本说明书时,记载了多个凸轮孔,其可以变形实施为凸轮槽,应理解为凸轮孔和凸轮槽是均等的。
此外,在说明本发明的附图中,以示例的形式将本发明的附图示出为上下对称的形态,但是各构成的配置可以是在旋转轴旋转时能够保持旋转平衡的构成配置,例如,以旋转轴为中心,可以根据180度、120度或者90度等设计条件自由配置。
此外,上述的发明的详细说明及附图是为了提供发明的整体理解而提出的,不应解释为这些说明和附图限制本说明书中附上的权利要求书的权利。
产业上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使用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传递旋转动力的大部分领域,尤其,可以立即适用于车辆、小型摩托车、雪上摩托车、玩具、农业机械及借助皮带-滑轮式传递动力的各种机器。

Claims (74)

1.一种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
固定滑轮,其以固定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
移动滑轮,其以与固定滑轮相对向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并且为了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可形成供皮带缠绕的皮带槽,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其中,内侧滑轮在旋转轴的外面沿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外侧滑轮在内侧滑轮的外侧沿径向叠层安装,并且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以及
移动滑轮定位单元,其在第一移动模式的情况下,同时结合至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或在第二移动模式的情况下,仅结合至外侧滑轮,由此决定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的相对位置,以便追踪轴距变化变速方式或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引起的皮带的张力变化,从而可执行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同时移动的第一移动模式和外侧滑轮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1弹性部件,其支撑于旋转轴,并向固定滑轮侧加压移动滑轮,以便向在形成于移动滑轮和固定滑轮之间的皮带槽中缠绕的皮带赋予张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移动滑轮定位单元包括:
第1旋转部件,其在旋转轴同心轴线上以可旋转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周围,并配置于外侧滑轮和第1弹性部件之间,将第1弹性部件的弹力传递至外侧滑轮,并且通过变速控制装置和外侧滑轮一起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
第1凸轮结合结构,其被提供至第1旋转部件和旋转轴,以便当第1旋转部件通过变速控制装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使得第1旋转部件沿旋转轴的轴线周围旋转;以及
第2凸轮结合结构,其被提供至第1旋转部件和内侧滑轮,以便根据通过第1凸轮结合结构的第1旋转部件旋转,执行使得第1旋转部件结合于内侧滑轮,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与第1旋转部件一起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同时移动的第一移动模式,或执行将第1旋转部件从内侧滑轮解除,只有外侧滑轮和第1旋转部件一起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1旋转部件为第1圆柱凸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第1凸轮结合结构包括:
第1凸轮孔,其沿第1圆柱凸轮的轴线方向在第1圆柱凸轮的圆周面相对于轴线方向以倾斜一定角度的形式形成;
第1销,其一端固定于旋转轴,另一端结合于第1凸轮孔,当第1圆柱凸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使得第1圆柱凸轮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当根据旋转轴的旋转,将第1销支撑在形成有第1凸轮孔的第1圆柱凸轮的壁面时,第1凸轮孔的倾斜方向为朝着向固定滑轮侧加压第1圆柱凸轮的方向倾斜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2弹性部件,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介于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之间,
一端支撑于内侧滑轮,并以与固定滑轮隔开的形式加压外侧滑轮,
另一端支撑于外侧滑轮,并向固定滑轮侧加压内侧滑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1弹性部件的弹力比第2弹性部件的弹力大。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第2凸轮结合结构包括:
第2凸轮孔,其包括排料孔及支撑孔,排料孔在第1圆柱凸轮的圆周面沿轴线方向形成,支撑孔在第1圆柱凸轮的圆周面沿圆周方向形成,并与和固定滑轮相邻的排料孔的前端连续连接;以及
第2销,其一端固定于内侧滑轮,并且根据第1圆柱凸轮旋转,将另一端结合于排料孔或支撑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2销从内侧滑轮的背面沿其轴线方向延长,并固定于以可移动的形式支撑在旋转轴上的第1套筒。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1圆柱凸轮相对于外侧滑轮以可旋转的形式安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挂接孔,其沿第1圆柱凸轮的圆周方向形成于第1圆柱凸轮的圆周面;
挂接销,其一端固定于外侧滑轮,并且另一端结合于挂接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挂接销从外侧滑轮的背面沿其轴线方向延长,并固定于以可移动的形式支撑在第1套筒上的第2套筒。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随着第1圆柱凸轮的旋转,使得第2销位于第1圆柱凸轮的支撑孔,当第1圆柱凸轮和内侧滑轮结合时,执行第1圆柱凸轮通过第2销向固定滑轮侧加压内侧滑轮的第一移动模式,
随着第1圆柱凸轮的旋转,使得第2销位于第1圆柱凸轮的排料孔,当解除第1圆柱凸轮和内侧滑轮的结合时,执行第1圆柱凸轮通过挂接销向固定滑轮侧加压外侧滑轮的第二移动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在第1圆柱凸轮和第1弹性部件之间安装有用于减少因第1圆柱凸轮的旋转而产生的摩擦的摩擦减少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在第1套筒沿第1套筒的轴线方向形成有第1长孔,以便当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可防止第1套筒受到固定于旋转轴的第1销的干扰。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在第2套筒沿第2套筒的轴线方向形成有第2-1长孔,以便当外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可防止第2套筒受到固定于旋转轴的第1销的干扰,
在第2套筒沿第2套筒轴线方向形成有第2-2长孔,以便当外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内侧滑轮移动时,可防止第2套筒受到固定于内侧滑轮的第2销的干扰。
18.一种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
当变速控制装置以轴距变化变速方式驱动时,
旋转轴为驱动轴或与驱动轴相结合,
在从动轴结合有非可变节距滑轮,
在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和非可变节距滑轮缠绕有皮带。
19.一种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
固定滑轮,其以固定的形式安装在旋转轴;
移动滑轮,其以与固定滑轮相对向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并且为了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可形成供皮带缠绕的皮带槽,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其中,内侧滑轮在旋转轴的外面沿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外侧滑轮在内侧滑轮的外侧沿径向叠层安装,并且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以及
旋转控制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其根据第三移动模式下的旋转,使得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构成为可同时移动,并且根据第四移动模式下的旋转,使得内侧滑轮空转以维持其位置的同时,只有外侧滑轮构成为可移动,从而决定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的相对位置,以便可执行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同时移动的第三移动模式和只有外侧滑轮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四移动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变速控制装置包括:
第2旋转部件,其包括产生旋转力的旋转控制装置,并且通过旋转控制装置旋转,在旋转轴同心轴线上以可空转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
第1从动部件,其一侧与第2旋转部件进行凸轮结合,并且另一侧以可空转的形式安装在内侧滑轮;
第2从动部件,其一侧与第2旋转部件进行凸轮结合,并且另一侧以可空转的形式安装在外侧滑轮,
根据第2旋转部件的旋转,执行第三移动模式和第四移动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2旋转部件为第2圆柱凸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在第2圆柱凸轮的圆周面形成有:
第3凸轮孔,其使得第1从动部件以凸轮的形式相结合;
第4凸轮孔,其使得第2从动部件以凸轮的形式相结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3凸轮孔包括:
第3-1凸轮孔,其沿第2圆柱凸轮的轴线方向倾斜地形成于第2圆柱凸轮的圆周面;
第3-2凸轮孔,其与和固定滑轮相邻的第3-1凸轮孔的前端连续连接,并且沿第2圆柱凸轮的圆周方向形成于第2圆柱凸轮的圆周面,
第4凸轮孔沿第2圆柱凸轮的轴线方向倾斜地形成于第2圆柱凸轮的圆周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3-2凸轮孔是为了限制当第2圆柱凸轮旋转时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而形成的。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3-1凸轮孔和第4凸轮孔具有相同的倾斜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3弹性部件,其沿旋转轴的方向介于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之间,
一端支撑于内侧滑轮,并以与固定滑轮隔开距离的形式加压外侧滑轮,
另一端支撑于外侧滑轮,并向固定滑轮侧加压内侧滑轮。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1从动部件固定在安装于内侧滑轮同心轴线上的第2轴承,以便可相对于内侧滑轮空转,
第2从动部件固定在安装于外侧滑轮同心轴线上的第3轴承,以便可相对于外侧滑轮空转。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2轴承从内侧滑轮的背面沿轴线方向延长,并安装于以可移动的形式支撑在旋转轴上的第3套筒,
第3轴承从外侧滑轮的背面沿轴线方向延长,并固定于以可移动的形式支撑在第3套筒上的第4套筒。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1从动部件是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3凸轮孔相结合的第1从动销,
第2从动部件是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4凸轮孔相结合的第2从动销。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1从动部件包括:
第1从动销,其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3凸轮孔相结合,以及
第1传动部件,其一端部固定在第1从动销,并且另一端部固定在第2轴承;
第2从动部件包括:
第2从动销,其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4凸轮孔相结合,以及
第2传动部件,其一端部固定在第2从动销,并且另一端部固定在第3轴承。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1传动部件及第2传动部件分别形成为圆柱形,并且配置于旋转轴同心轴线上。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在第1传动部件沿第1传动部件的轴线方向形成有第3长孔,以便当第2传动部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可防止受到第2从动销的干扰。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在第2传动部件沿第2传动部件的轴线方向形成有第4长孔,以便当第2传动部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可防止受到第1从动销的干扰。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为了防止第1从动销及第2从动销相对于旋转轴沿圆周方向移动,并且为了使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直线移动,通过导向部件进行引导。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导向部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配置,并且形成有插入第1从动销的第1导向孔和插入第2从动销的第2导向孔。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1导向孔和第2导向孔形成为一个孔。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根据第2圆柱凸轮的旋转,当第1从动销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3-1凸轮孔相结合,并且第2从动销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4凸轮孔相结合时,执行第2圆柱凸轮通过第1从动销及第2从动销同时使得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移动至固定滑轮侧的第三移动模式,
在第2从动销与第2圆柱凸轮的第4凸轮孔相结合的状态下,第2圆柱凸轮持续旋转,第1从动销从第2圆柱凸轮的第3-1凸轮孔解除后,如果第2圆柱凸轮的第3-2凸轮孔与第1从动销相结合的话,则固定在第1从动销的内侧滑轮通过沿圆周方向形成的第3-2凸轮孔,对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相反,则执行第2圆柱凸轮通过第2从动销使得外侧滑轮移动至固定滑轮侧的第四移动模式。
38.根据权利要求21至3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2圆柱凸轮固定于安装在旋转轴同心轴线上的第4轴承,并相对于旋转轴空转。
39.根据权利要求20至3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旋转控制装置为以马达或手动操作的旋转把手。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旋转控制装置及第2圆柱凸轮进行蜗杆齿轮结合。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蜗杆齿轮结合包括:
蜗杆,其安装于旋转控制装置的轴;
蜗轮,其与蜗杆相结合,并且安装于第2圆柱凸轮,将蜗杆的旋转控制装置的旋转力传递至第2圆柱凸轮。
42.根据权利要求19至3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旋转轴为驱动轴或结合到驱动轴。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根据权利要求1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的旋转轴为从动轴或结合到从动轴。
44.一种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
固定滑轮,其安装于旋转轴;
移动滑轮,其配置为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形成有缠绕皮带的皮带槽,通过轴距变化变速方式或轴距非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
移动滑轮包括:
内侧滑轮,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以及
外侧滑轮,其在支撑于内侧滑轮的外周面的状态下,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
当通过变速控制装置使得外侧滑轮的滑轮面和内侧滑轮的滑轮面以形成一个滑轮面的形式排列时,内侧滑轮的滑轮面和外侧滑轮的滑轮面之间的边界部沿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的圆周方向形成为相互咬合的多个齿形。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齿形是连续相接的曲线型。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形成边界部的内侧滑轮的滑轮面的边缘部和外侧滑轮的滑轮面的边缘部加工为曲面。
47.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通过内侧滑轮的齿和外侧滑轮的啮合形成的边界部的径向变化幅度以小于皮带的高度的形式形成。
48.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内侧滑轮的齿和形成于外侧滑轮的齿成对形成,并且至少具有三对齿数。
49.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与移动滑轮的边界部相对应的固定滑轮的滑轮面形成有与边界部同一形状的槽。
50.一种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
固定滑轮,其固定于旋转轴;
移动滑轮,其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形成挂有皮带的皮带槽,并且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固定滑轮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
移动滑轮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其中,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外侧滑轮配置于内侧滑轮的外侧,并且相对于内侧滑轮沿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
第1弹性部件,其向固定滑轮侧加压移动滑轮,并且通过变速控制装置追踪皮带的张力变化,并沿轴线方向位移;以及
移动滑轮定位单元,其将第1弹性部件的弹力一并传递至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或只传递至外侧滑轮。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移动滑轮定位单元包括:
第1凸轮结合结构,其将沿第1弹性部件的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施加的弹力或从变速控制装置赋予的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推力转换为以旋转轴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运动和沿轴线方向移动的直线运动;以及
第2凸轮结合结构,其根据第1凸轮结合结构,将力量一并传递至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或只将力量传递至外侧滑轮。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1凸轮结合结构包括:第1圆柱凸轮,其具有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的第2凸轮孔;以及第1销,其一端固定于旋转轴,并且另一端位于第1凸轮孔,
第2凸轮结合结构包括:第2凸轮孔,其设置于第1圆柱凸轮;第2销,其一端固定于内侧滑轮,并且另一端位于第2凸轮孔,
第2凸轮孔包括排料孔和支撑孔,其中,排料孔沿轴线方向设置,支撑孔与排料孔相连接,并且沿圆周方向设置。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第2凸轮孔包括:
排料孔,其沿轴线方向设置;以及
支撑孔,其与排料孔相连接,并且沿圆周方向设置。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置于第1圆柱凸轮的挂接孔以及一端固定于外侧滑轮并且另一端位于挂接孔的挂接销,并且挂接孔沿圆周方向设置。
55.根据权利要求50至5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在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之间设置有第2弹性部件。
56.一种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
固定滑轮,其固定于旋转轴;
移动滑轮,其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形成挂有皮带的皮带槽,并且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固定滑轮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
移动滑轮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其中,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外侧滑轮配置于内侧滑轮的外侧,并且相对于内侧滑轮沿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
旋转控制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其产生旋转力,并且将产生的旋转力转换为与旋转轴平行的直线运动,并一并传递至内侧滑轮及外侧滑轮或只传递至外侧滑轮。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变速控制装置包括:
第2圆柱凸轮,其具备产生旋转力的旋转控制装置,在旋转轴以可空转的形式设置,并且具有第3凸轮槽及第4凸轮槽;
第1从动销,其一侧以可空转的形式连接到内侧滑轮,并且另一侧位于第3凸轮槽;以及
第2从动销,其一侧以可空转的形式连接到外侧滑轮,并且另一侧位于第4凸轮槽。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3凸轮孔包括:第3-1凸轮孔,其沿第2圆柱凸轮的轴线方向倾斜地设置;第3-2凸轮孔,其与和固定滑轮相邻的第3-1凸轮孔相连接,并且沿第2圆柱凸轮的圆周方向设置,
第4凸轮孔沿第2圆柱凸轮的轴线方向倾斜地设置。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第3-1凸轮孔和第4凸轮孔具有相同的倾斜度。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为了使得第1从动销相对于内侧滑轮空转,而在内侧滑轮设置有第2轴承,
为了使得第2从动销相对于外侧滑轮空转,而在外侧滑轮设置有第3轴承。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在内侧滑轮设置有从内侧滑轮的背面沿其轴线方向延长的第3套筒,并且在第3套筒设置有第2轴承,
在外侧滑轮设置有从外侧滑轮的背面沿其轴线方向延长的第4套筒,并且在第4套筒设置有第3轴承。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为了防止第1从动销及第2从动销相对于旋转轴沿圆周方向移动,在第3圆柱凸轮的外侧设置有导向部件。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导向部件包括:
第1导向孔,其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配置,并且内插有第1从动销;
第2导向孔,其内插有第2从动销。
64.根据权利要求56至6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旋转控制装置为以马达或手动操作的旋转把手。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旋转控制装置及第2圆柱凸轮进行蜗杆齿轮结合。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在旋转控制装置侧设置有蜗杆,并且在第2圆柱凸轮设置有蜗轮。
67.一种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滑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
固定滑轮,其固定于旋转轴;
移动滑轮,其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其中,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外侧滑轮相对于内侧滑轮沿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
在内侧滑轮的外周面设置有凸起部或凹陷部,并且在外侧滑轮内周面设置有与凸起部或凹陷部相对应的凸起部或凹陷部。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的滑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凸起部或凹陷部为曲线的组合。
69.一种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
固定滑轮,其以固定的形式安装于旋转轴;
移动滑轮,其配置为在与固定滑轮之间形成挂有皮带的皮带槽,并且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其中,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外侧滑轮安装于内侧滑轮的外侧,并相对于内侧滑轮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以可移动的形式安装;
第1弹性部件,其向固定滑轮侧加压移动滑轮;
旋转体,其追踪轴距变化变速方式或轴距无变化变速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引起的皮带的张力变化,并沿旋转轴的轴线以可移动及旋转的形式安装在移动滑轮和第1弹性部件之间;
第1凸轮结合结构,其被提供至旋转体和旋转轴,以便可根据旋转体的轴线方向移动,使得旋转体向旋转轴的周围旋转;
第2凸轮结合结构,其被提供至旋转体和内侧滑轮,以便可根据第1凸轮的旋转,使得与外侧滑轮及内侧滑轮相结合或只与外侧滑轮相结合。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旋转体为圆柱凸轮。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第1凸轮结合结构包括:
第1圆柱凸轮,其具有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的第1凸轮孔;以及第1销,其一端固定于旋转轴,并且另一端位于第1凸轮孔。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第2凸轮结合结构包括:
第2凸轮孔,其安装于第1圆柱凸轮;第2销,其一端固定于内侧滑轮,并且另一端位于第2凸轮孔,
第2凸轮孔包括排料孔和支撑孔,其中,排料孔沿轴线方向设置,支撑孔与排料孔相连接,并且沿圆周方向设置。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第2凸轮孔包括:
排料孔,其沿轴线方向设置;以及
支撑孔,其与排料孔相连接,并且沿圆周方向设置。
74.根据权利要求70至7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弹簧加压式可变节距滑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挂接孔和挂接销,其中,挂接孔设置于第1圆柱凸轮,挂接销的一端固定于外侧滑轮,并且另一端位于挂接孔,并且挂接孔沿圆周方向设置。
CN202180037946.3A 2020-06-11 2021-06-11 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及具备该滑轮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 Pending CN1156677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200070938 2020-06-11
KR10-2020-0070938 2020-06-11
PCT/KR2021/007356 WO2021251802A1 (ko) 2020-06-11 2021-06-11 벨트-풀리 타입 무단변속기용 가변 피치 풀리 및 이를 갖는 벨트-풀리 타입 무단변속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7762A true CN115667762A (zh) 2023-01-31

Family

ID=78845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7946.3A Pending CN115667762A (zh) 2020-06-11 2021-06-11 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及具备该滑轮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84312A1 (zh)
EP (1) EP4166815A1 (zh)
JP (1) JP2023529779A (zh)
KR (1) KR20230040982A (zh)
CN (1) CN115667762A (zh)
WO (1) WO202125180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3558B2 (ja) * 1991-08-06 2000-08-07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変速プーリのクラッチ装置
JP3982236B2 (ja) * 2001-11-02 2007-09-2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用プーリ幅調節装置
KR100444481B1 (ko) 2002-10-16 2004-08-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용 다단 변속풀리
JP6577843B2 (ja) * 2015-11-20 2019-09-18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プーリ装置
GB201603940D0 (en) 2016-03-08 2016-04-20 Pattakos Manousos And Pattakos Efthimios And Pattakos Emmanouel Conical pulley for belt CVT
EP3521659B1 (en) * 2016-09-27 2020-11-11 Honda Motor Co., Ltd. Driven pulley device for v-belt typ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40982A (ko) 2023-03-23
US20230184312A1 (en) 2023-06-15
WO2021251802A1 (ko) 2021-12-16
EP4166815A1 (en) 2023-04-19
JP2023529779A (ja) 2023-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7475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0523550C (zh) 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和跨乘式车辆
CN1102710C (zh) 用于连续变速传动装置的传动带
US20090270209A1 (en) Gear assembly and cons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omprising gear assembly
JP5877900B2 (ja) 金属ベルト用エレメント
CN109690135B (zh) 变速器和设置有这种变速器的车辆
KR20120010629A (ko) 가변디스크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단변속기
US10221925B2 (en) Conical pulley for belt CVT
CN115667762A (zh) 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用可变节距滑轮及具备该滑轮的皮带-滑轮式无级变速器
CN202402581U (zh) 基于变节圆半径的星形链传动无级变速装置
JP4685603B2 (ja) 作業車両用変速装置
US8790199B2 (en) Radial diaphragm spring clutch
WO2005083299A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ith easily changeable transmission ratio
JPWO2005078313A1 (ja) 無段変速装置
WO2008118083A1 (en) Gear assembly an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omprising such gear assembly
JP4939040B2 (ja)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装置
KR101937637B1 (ko) 무단변속기
JP4685612B2 (ja) 作業車両用変速装置
KR20130013028A (ko) 원심볼이 적용된 무단변속기
RU2318146C1 (ru) Передача с гибкой связью
CN114932801A (zh) 全地形车
KR20190057023A (ko) 무단 변속기
KR20170079744A (ko) 무단 변속기
JP2009002489A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2006200688A (ja) 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