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3531A - 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3531A
CN115663531A CN202211425960.3A CN202211425960A CN115663531A CN 115663531 A CN115663531 A CN 115663531A CN 202211425960 A CN202211425960 A CN 202211425960A CN 115663531 A CN115663531 A CN 115663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uide
air guide
power supply
contac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259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63531B (zh
Inventor
张方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isheng Wan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isheng Wan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isheng Wan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isheng Wan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259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635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63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3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63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35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传输装置、第二传输装置,第一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绝缘体、垫胶双峰、安装孔、第一定位组件、第一连接组件,第二传输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连接组件,绝缘体和第一壳体一侧紧固连接,第一定位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一壳体另一侧紧固连接,垫胶双峰设置在第一壳体两侧,安装孔嵌入到第一壳体内部,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二壳体紧固连接。本发明的导向部件通过插入鱼眼针过程中的压力在密封板和活动板之间形成负压,使得导向板被固定在了PCB板的表面,鱼眼针的插入过程获得了固定导向,一方面提升了插入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插入完成后还提升了连接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种借助电信号或光信号和机械力量的作用使电路或光通道接通、断开或转换的功能元件,用作器件、组件、设备、系统之间的电信号或光信号连接,传输信号或电磁能量,并且保持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损失的变化。凡需光电信号连接的地方都要使用光电连接器,连接器作为构成整机电路系统电气连接必需的基础元件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装备、通讯、计算机、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等领域。目前PCB板分为载板端和核心板端,作用于板与板之间连接的连接器仍然存在较多的缺陷,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常规的PCB板连接器在和板端连接时,通常会使用鱼眼针插入的方式,但鱼眼针的结构强度较低,在插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反复插拔后鱼眼针的输出效果容易受到影响,不利于连接装置寿命的持续。
传统的PCB板连接器缺少传输散热装置,容易产生热量的堆积,小部分传输装置虽然设置了散热结构,但这种散热方式会按照次序流经各个发热位置,无法实现前后顺序位置散热效果的等同,在局部位置出现热量异常情况时,现有的散热装置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对散热部分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包括第一传输装置、第二传输装置,第一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绝缘体、垫胶双峰、安装孔、第一定位组件、第一连接组件,第二传输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连接组件,绝缘体和第一壳体一侧紧固连接,第一定位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一壳体另一侧紧固连接,垫胶双峰设置在第一壳体两侧,安装孔嵌入到第一壳体内部,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二壳体紧固连接。第一壳体一侧还设置有鱼眼孔,PCB子板端通过鱼眼孔、安装孔和第一壳体连接,PCB子板端外侧设置有屏蔽罩,屏蔽罩的扣合处设置有O型圈作防水处理,垫胶双峰作为PCB子板的减震缓冲。PCB母板和第二壳体远离第二连接组件的一侧连接,当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时,PCB子板端呈直角插接在PCB母板上。本发明的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还可以分别设置为两组,通过双腔板将两组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固定,形成双腔结构,双腔结构能够实现更加稳固的连接效果,双腔板上还可以设置光接口,以扩展连接装置的数据传输途径。本发明的导向部件通过插入鱼眼针过程中的压力在密封板和活动板之间形成负压,使得导向板被固定在了PCB板的表面,鱼眼针的插入过程获得了固定导向,一方面提升了插入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插入完成后还提升了连接性能。
进一步的,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销、识别销,第二壳体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的一面上设置有凹槽,定位销、识别销和第一壳体紧固连接。当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结合时,定位销插入到凹槽中,对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的连接关系进行导向,识别销可收缩,感应器根据收缩状态判定插接和断开的位置。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差分接触件、第一电源接触件、接触套、垫圈,第一差分接触件、第一电源接触件和绝缘体紧固连接,接触套套在第一差分接触件、第一电源接触件外侧,垫圈一端和绝缘体紧固连接,垫圈另一端和接触套紧固连接;
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差分接触件、第二电源接触件、绝缘板,绝缘板嵌入到第二壳体中,第二差分接触件、第二电源接触件和绝缘板紧固连接。第一电源接触件和第二电源接触件连通为PCB板供电,第一差分接触件和第二差分接触件连通进行信号传输,接触套对插接部位进行保护,垫圈对插接过程进行减震防护。
进一步的,第二差分接触件、第二电源接触件远离绝缘板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头,第二差分接触件、第二电源接触件靠近绝缘板的一端设置有鱼眼孔,第二差分接触件、第二电源接触件表层镀金,第一差分接触件、第一电源接触件设置为孔洞,当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连接时,第二差分接触件插入第一差分接触件内部,第二电源接触件插入第一电源接触件内部。导向头引导第二差分接触件、第二电源接触件的插入过程,鱼眼孔在插入过程中先收缩再扩开,以保证插入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差分接触件、第二电源接触件表面镀金,一方面保证了良好的导电性能,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第二差分接触件、第二电源接触件的耐腐蚀性,提升了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第二壳体远离第二连接组件的一侧还设置有插板单元,插板单元包括鱼眼针、活动腔、导向部件、连接块、密封板、伸缩卡块,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活动腔,连接块和活动腔侧壁紧固连接,鱼眼针和连接块远离活动腔的一侧紧固连接,导向部件和活动腔滑动连接,密封板和连接块紧固连接,伸缩卡块嵌入到第二壳体侧壁中。鱼眼针在插入PCB板之前被导向部件包裹,导向部件对插入过程进行防护,导向部件会沿着活动腔向第二壳体内部移动,直到鱼眼针完全插入PCB板中,伸缩卡块通过手动按压可将收入到第二壳体内部的导向部件卡住,再次按压可松开卡合状态,伸缩卡块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具体结构不作描述。
进一步的,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板、导向孔、连接杆、活动板,导向板和活动腔滑动连接,导向孔设置在导向板中间位置,鱼眼针从导向孔中穿过,导向板远离活动腔的一端设置有吸盘,连接杆一端和导向板紧固连接,连接杆另一端和活动板紧固连接,活动板和活动腔滑动连接,吸盘连接有管道,管道延伸到活动板朝向密封板一侧。当鱼眼针被插向PCB板时,导向板贴合在PCB板表面,随着鱼眼针的持续压入,导向板也向活动腔内部收缩,活动板和密封板之间形成密封腔,在导向板移动时,活动板也随之移动,密封腔内部的气体压强降低,会通过吸盘将导向板吸附在PCB板表面,鱼眼针的插入过程得到导向板的固定导向,不会出现插入弯折,等到完全插入时,按下伸缩卡块,将活动板的位置卡住,吸盘的吸力作为连接装置连接的进一步保障,等到需要拔下鱼眼针时,只需要再次按动伸缩卡块,导向板就会在负压力的作用下向外侧顶出,鱼眼针被自动拔出,并且在拔出过程中吸盘吸附PCB板,知道鱼眼针完全拔出。本发明的导向部件通过插入鱼眼针过程中的压力在密封板和活动板之间形成负压,使得导向板被固定在了PCB板的表面,鱼眼针的插入过程获得了固定导向,一方面提升了插入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插入完成后还提升了连接性能。
进一步的,绝缘体内部设置有传输杆、散热扇、导风腔、导风管、排气缝、承接单元,传输杆和第一差分接触件、第一电源接触件连接,绝缘体内部被绝缘介质填充,导风腔设置在绝缘体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散热扇设置在导风腔中,导风管一端伸出导风腔内部,导风管另一端和排气缝连接,排气缝设置在绝缘体的侧壁上,导风管设置有多根,每根导风管连接的排气缝都不相同,承接单元和导风管伸入导风腔的一端连接。传输杆传输电流和信号,同时将连接装置的热量输送导绝缘体处。散热扇向导风管内部输送气流,气流进入各个导风管,对绝缘体内部各处进行散热,每个导风管的输入气流受到承接单元控制,气流从排风缝处排出。本发明通过面式进风和多条独立风道的设置,使得散热气流在绝缘体各种能够以相同速度温度散热,避免了由于散热先后顺序而导致的局部温度差异,极大程度的提升了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承接单元包括换气环管、调控管、活塞块、拉扯绳、弹力绳、弯折杆、扇形折叠板,换气环管环绕在导风管外侧,调控管和换气环管紧固连接,活塞块和调控管滑动连接,换气环管内部填充有气体,调控管和换气环管连通,拉扯绳一端和活塞块紧固连接,拉扯绳另一端和弯折杆紧固连接,弯折杆远离拉扯绳的一端和导风管铰接,导风管中心位置设置有立柱,弹力绳一端和立柱连接,弹力绳另一端和弯折杆远离导风管的一端紧固连接,弯折杆设置有多根,多根弯折杆围绕导风管均匀分布,扇形折叠板两侧分别和相邻的两根弯折杆紧固连接。当局部热量较大时,该位置对应的导风管温度上升,换气环管内部气体受热膨胀,压强提升,调控管内部气压上升,活塞块被向下推动,拉扯绳被拖动,弯折杆被拉扯,弯曲角度加大,弹力绳被拉长,扇形折叠板的展开程度增大,多根弯折杆和扇形折叠板组成的承风漏斗的范围增大,更多的气流直冲向导风腔底部时被承风漏斗引导,进入到对应的导风管中,该导风管气流流速加快,散热速度加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导向部件通过插入鱼眼针过程中的压力在密封板和活动板之间形成负压,使得导向板被固定在了PCB板的表面,鱼眼针的插入过程获得了固定导向,一方面提升了插入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插入完成后还提升了连接性能。本发明的第二差分接触件、第二电源接触件表面镀金,一方面保证了良好的导电性能,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第二差分接触件、第二电源接触件的耐腐蚀性,提升了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发明通过面式进风和多条独立风道的设置,使得散热气流在绝缘体各种能够以相同速度温度散热,避免了由于散热先后顺序而导致的局部温度差异,极大程度的提升了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发明通过局部热量的差异对承风漏斗的展开度进行调整,使得受到倾斜导向的气流范围在温度异常位置出现变化,促进了绝缘体内部温度的局部平衡,极大程度的提升了连接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传输装置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传输装置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插板单元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绝缘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绝缘体侧剖图;
图8是本发明的导向部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双腔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绝缘体、21-传输杆、22-散热扇、23-导风腔、24-导风管、25-排气缝、26-承接单元、261-换气环管、262-调控管、263-活塞块、264-拉扯绳、265-弹力绳、266-弯折杆、267-扇形折叠板、3-垫胶双峰、4-安装孔、5-第一定位组件、51-定位销、52-识别销、53-凹槽、6-第一连接组件、61-第一差分接触件、62-第一电源接触件、63-接触套、64-垫圈、7-第二壳体、71-插板单元、72-鱼眼针、73-活动腔、74-导向部件、741-导向板、742-导向孔、743-连接杆、744-活动板、75-连接块、76-密封板、8-第二连接组件、81-第二差分接触件、82-第二电源接触件、83-绝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9所示,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包括第一传输装置、第二传输装置,第一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绝缘体2、垫胶双峰3、安装孔4、第一定位组件5、第一连接组件6,第二传输装置包括第二壳体7、第二连接组件8,绝缘体2和第一壳体1一侧紧固连接,第一定位组件5、第一连接组件6和第一壳体1另一侧紧固连接,垫胶双峰3设置在第一壳体1两侧,安装孔4嵌入到第一壳体1内部,第二连接组件8和第二壳体7紧固连接。第一壳体1一侧还设置有鱼眼孔,PCB子板端通过鱼眼孔、安装孔4和第一壳体连接,PCB子板端外侧设置有屏蔽罩,屏蔽罩的扣合处设置有O型圈作防水处理,垫胶双峰3作为PCB子板的减震缓冲。本发明的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还可以分别设置为两组,通过双腔板将两组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固定,形成双腔结构,双腔结构能够实现更加稳固的连接效果,双腔板上还可以设置光接口9,以扩展连接装置的数据传输途径。PCB母板和第二壳体7远离第二连接组件8的一侧连接,当第一连接组件6和第二连接组件8连接时,PCB子板端呈直角插接在PCB母板上。本发明的导向部件74通过插入鱼眼针过程中的压力在密封板和活动板744之间形成负压,使得导向板被固定在了PCB板的表面,鱼眼针的插入过程获得了固定导向,一方面提升了插入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插入完成后还提升了连接性能。
如图1-图4所示,第一定位组件5包括定位销51、识别销52,第二壳体7和第二连接组件8连接的一面上设置有凹槽53,定位销51、识别销52和第一壳体1紧固连接。当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结合时,定位销51插入到凹槽53中,对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的连接关系进行导向,识别销52可收缩,感应器根据收缩状态判定插接和断开的位置。
如图1-图4所示,第一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差分接触件61、第一电源接触件62、接触套63、垫圈64,第一差分接触件61、第一电源接触件62和绝缘体2紧固连接,接触套63套在第一差分接触件61、第一电源接触件62外侧,垫圈64一端和绝缘体2紧固连接,垫圈64另一端和接触套63紧固连接;
第二连接组件8包括第二差分接触件81、第二电源接触件82、绝缘板83,绝缘板83嵌入到第二壳体7中,第二差分接触件81、第二电源接触件82和绝缘板83紧固连接。第一电源接触件62和第二电源接触件82连通为PCB板供电,第一差分接触件61和第二差分接触件81连通进行信号传输,接触套63对插接部位进行保护,垫圈64对插接过程进行减震防护。
如图2所示,第二差分接触件81、第二电源接触件82远离绝缘板83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头,第二差分接触件81、第二电源接触件82靠近绝缘板83的一端设置有鱼眼孔,第二差分接触件81、第二电源接触件82表层镀金,第一差分接触件61、第一电源接触件62设置为孔洞,当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连接时,第二差分接触件81插入第一差分接触件61内部,第二电源接触件82插入第一电源接触件62内部。导向头引导第二差分接触件81、第二电源接触件82的插入过程,鱼眼孔在插入过程中先收缩再扩开,以保证插入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差分接触件81、第二电源接触件82表面镀金,一方面保证了良好的导电性能,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第二差分接触件81、第二电源接触件82的耐腐蚀性,提升了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4、图5所示,第二壳体7远离第二连接组件8的一侧还设置有插板单元71,插板单元71包括鱼眼针72、活动腔73、导向部件74、连接块75、密封板76、伸缩卡块,第二壳体7上设置有活动腔73,连接块75和活动腔73侧壁紧固连接,鱼眼针72和连接块75远离活动腔73的一侧紧固连接,导向部件74和活动腔73滑动连接,密封板76和连接块75紧固连接,伸缩卡块嵌入到第二壳体7侧壁中。鱼眼针在插入PCB板之前被导向部件74包裹,导向部件74对插入过程进行防护,导向部件74会沿着活动腔73向第二壳体7内部移动,直到鱼眼针72完全插入PCB板中,伸缩卡块通过手动按压可将收入到第二壳体7内部的导向部件74卡住,再次按压可松开卡合状态,伸缩卡块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具体结构不作描述。
如图5所示,导向部件74包括导向板741、导向孔742、连接杆743、活动板744,导向板741和活动腔73滑动连接,导向孔742设置在导向板741中间位置,鱼眼针72从导向孔742中穿过,导向板741远离活动腔73的一端设置有吸盘,连接杆743一端和导向板741紧固连接,连接杆743另一端和活动板744紧固连接,活动板744和活动腔73滑动连接,吸盘连接有管道,管道延伸到活动板744朝向密封板76一侧。当鱼眼针72被插向PCB板时,导向板741贴合在PCB板表面,随着鱼眼针72的持续压入,导向板742也向活动腔73内部收缩,活动板744和密封板76之间形成密封腔,在导向板741移动时,活动板744也随之移动,密封腔内部的气体压强降低,会通过吸盘将导向板吸附在PCB板表面,鱼眼针72的插入过程得到导向板741的固定导向,不会出现插入弯折,等到完全插入时,按下伸缩卡块,将活动板的位置卡住,吸盘的吸力作为连接装置连接的进一步保障,等到需要拔下鱼眼针时,只需要再次按动伸缩卡块,导向板就会在负压力的作用下向外侧顶出,鱼眼针被自动拔出,并且在拔出过程中吸盘吸附PCB板,知道鱼眼针完全拔出。本发明的导向部件74通过插入鱼眼针过程中的压力在密封板和活动板744之间形成负压,使得导向板被固定在了PCB板的表面,鱼眼针的插入过程获得了固定导向,一方面提升了插入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插入完成后还提升了连接性能。
如图6-图8所示,绝缘体2内部设置有传输杆21、散热扇22、导风腔23、导风管24、排气缝25、承接单元26,传输杆和第一差分接触件、第一电源接触件连接,绝缘体2内部被绝缘介质填充,导风腔23设置在绝缘体2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侧,散热扇22设置在导风腔23中,导风管24一端伸出导风腔23内部,导风管24另一端和排气缝25连接,排气缝25设置在绝缘体2的侧壁上,导风管24设置有多根,每根导风管24连接的排气缝25都不相同,承接单元26和导风管24伸入导风腔23的一端连接。传输杆传输电流和信号,同时将连接装置的热量输送导绝缘体处2。散热扇22向导风管24内部输送气流,气流进入各个导风管24,对绝缘体2内部各处进行散热,每个导风管24的输入气流受到承接单元26控制,气流从排风缝25处排出。本发明通过面式进风和多条独立风道的设置,使得散热气流在绝缘体2各种能够以相同速度温度散热,避免了由于散热先后顺序而导致的局部温度差异,极大程度的提升了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6-图8所示,承接单元26包括换气环管261、调控管262、活塞块263、拉扯绳264、弹力绳265、弯折杆266、扇形折叠板267,换气环管261环绕在导风管24外侧,调控管262和换气环管261紧固连接,活塞块263和调控管262滑动连接,换气环管261内部填充有气体,调控管262和换气环管261连通,拉扯绳264一端和活塞块263紧固连接,拉扯绳264另一端和弯折杆266紧固连接,弯折杆266远离拉扯绳264的一端和导风管24铰接,导风管24中心位置设置有立柱,弹力绳265一端和立柱连接,弹力绳265另一端和弯折杆266远离导风管24的一端紧固连接,弯折杆266设置有多根,多根弯折杆266围绕导风管24均匀分布,扇形折叠板267两侧分别和相邻的两根弯折杆266紧固连接。当局部热量较大时,该位置对应的导风管24温度上升,换气环管261内部气体受热膨胀,压强提升,调控管262内部气压上升,活塞块263被向下推动,拉扯绳264被拖动,弯折杆266被拉扯,弯曲角度加大,弹力绳265被拉长,扇形折叠板267的展开程度增大,多根弯折杆266和扇形折叠板267组成的承风漏斗的范围增大,更多的气流直冲向导风腔底部时被承风漏斗引导,进入到对应的导风管24中,该导风管24气流流速加快,散热速度加快。本发明通过局部热量的差异对承风漏斗的展开度进行调整,使得受到倾斜导向的气流范围在温度异常位置出现变化,促进了绝缘体2内部温度的局部平衡,极大程度的提升了连接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当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结合时,定位销51插入到凹槽53中,对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的连接关系进行导向,识别销52可收缩,感应器根据收缩状态判定插接和断开的位置。当第二传输装置和PCB板要结合时,导向部件74对插入过程进行防护,导向部件74会沿着活动腔73向第二壳体7内部移动,直到鱼眼针72完全插入PCB板中,伸缩卡块通过手动按压可将收入到第二壳体7内部的导向部件74卡住,再次按压可松开卡合状态。传输杆传输电流和信号,同时将连接装置的热量输送导绝缘体处2。散热扇22向导风管24内部输送气流,气流进入各个导风管24,对绝缘体2内部各处进行散热,每个导风管24的输入气流受到承接单元26控制,气流从排风缝25处排出。当局部热量较大时,该位置对应的导风管24温度上升,换气环管261内部气体受热膨胀,压强提升,调控管262内部气压上升,活塞块263被向下推动,拉扯绳264被拖动,弯折杆266被拉扯,弯曲角度加大,弹力绳265被拉长,扇形折叠板267的展开程度增大,多根弯折杆266和扇形折叠板267组成的承风漏斗的范围增大,更多的气流直冲向导风腔底部时被承风漏斗引导,进入到对应的导风管24中,该导风管24气流流速加快,散热速度加快。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传输装置、第二传输装置,所述第一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绝缘体(2)、垫胶双峰(3)、安装孔(4)、第一定位组件(5)、第一连接组件(6),所述第二传输装置包括第二壳体(7)、第二连接组件(8),所述绝缘体(2)和第一壳体(1)一侧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组件(5)、第一连接组件(6)和第一壳体(1)另一侧紧固连接,所述垫胶双峰(3)设置在第一壳体(1)两侧,所述安装孔(4)嵌入到第一壳体(1)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8)和第二壳体(7)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组件(5)包括定位销(51)、识别销(52),所述第二壳体(7)和第二连接组件(8)连接的一面上设置有凹槽(53),所述定位销(51)、识别销(52)和第一壳体(1)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差分接触件(61)、第一电源接触件(62)、接触套(63)、垫圈(64),所述第一差分接触件(61)、第一电源接触件(62)和绝缘体(2)紧固连接,所述接触套(63)套在第一差分接触件(61)、第一电源接触件(62)外侧,所述垫圈(64)一端和绝缘体(2)紧固连接,所述垫圈(64)另一端和接触套(63)紧固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8)包括第二差分接触件(81)、第二电源接触件(82)、绝缘板(83),所述绝缘板(83)嵌入到第二壳体(7)中,所述第二差分接触件(81)、第二电源接触件(82)和绝缘板(83)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分接触件(81)、第二电源接触件(82)远离绝缘板(83)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头,第二差分接触件(81)、第二电源接触件(82)靠近绝缘板(83)的一端设置有鱼眼孔,所述第二差分接触件(81)、第二电源接触件(82)表层镀金,所述第一差分接触件(61)、第一电源接触件(62)设置为孔洞,当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连接时,第二差分接触件(81)插入第一差分接触件(61)内部,第二电源接触件(82)插入第一电源接触件(62)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7)远离第二连接组件(8)的一侧还设置有插板单元(71),所述插板单元(71)包括鱼眼针(72)、活动腔(73)、导向部件(74)、连接块(75)、密封板(76)、伸缩卡块,所述第二壳体(7)上设置有活动腔(73),所述连接块(75)和活动腔(73)侧壁紧固连接,所述鱼眼针(72)和连接块(75)远离活动腔(73)的一侧紧固连接,所述导向部件(74)和活动腔(73)滑动连接,所述密封板(76)和连接块(75)紧固连接,所述伸缩卡块嵌入到第二壳体(7)侧壁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74)包括导向板(741)、导向孔(742)、连接杆(743)、活动板(744),所述导向板(741)和活动腔(73)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孔(742)设置在导向板(741)中间位置,所述鱼眼针(72)从导向孔(742)中穿过,所述导向板(741)远离活动腔(73)的一端设置有吸盘,所述连接杆(743)一端和导向板(741)紧固连接,所述连接杆(743)另一端和活动板(744)紧固连接,所述活动板(744)和活动腔(73)滑动连接,所述吸盘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延伸到活动板(744)朝向密封板(76)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2)内部设置有传输杆(21)、散热扇(22)、导风腔(23)、导风管(24)、排气缝(25)、承接单元(26),所述传输杆(21)和第一差分接触件(61)、第一电源接触件(62)连接,所述绝缘体(2)内部被绝缘介质填充,所述导风腔(23)设置在绝缘体(2)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侧,所述散热扇(22)设置在导风腔(23)中,所述导风管(24)一端伸出导风腔(23)内部,导风管(24)另一端和排气缝(25)连接,所述排气缝(25)设置在绝缘体(2)的侧壁上,所述导风管(24)设置有多根,每根导风管(24)连接的排气缝(25)都不相同,所述承接单元(26)和导风管(24)伸入导风腔(23)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单元(26)包括换气环管(261)、调控管(262)、活塞块(263)、拉扯绳(264)、弹力绳(265)、弯折杆(266)、扇形折叠板(267),所述换气环管(261)环绕在导风管(24)外侧,所述调控管(262)和换气环管(261)紧固连接,所述活塞块(263)和调控管(262)滑动连接,所述换气环管(261)内部填充有气体,所述调控管(262)和换气环管(261)连通,所述拉扯绳(264)一端和活塞块(263)紧固连接,拉扯绳(264)另一端和弯折杆(266)紧固连接,所述弯折杆(266)远离拉扯绳(264)的一端和导风管(24)铰接,所述导风管(24)中心位置设置有立柱,所述弹力绳(265)一端和立柱连接,弹力绳(265)另一端和弯折杆(266)远离导风管(24)的一端紧固连接,所述弯折杆(266)设置有多根,多根弯折杆(266)围绕导风管(24)均匀分布,所述扇形折叠板(267)两侧分别和相邻的两根弯折杆(266)紧固连接。
CN202211425960.3A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 Active CN1156635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5960.3A CN115663531B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5960.3A CN115663531B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3531A true CN115663531A (zh) 2023-01-31
CN115663531B CN115663531B (zh) 2023-07-18

Family

ID=85020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25960.3A Active CN115663531B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6353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6728A (zh) * 2011-06-28 2013-01-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向卡扣及具有该导向卡扣的端子护套
CN209571594U (zh) * 2019-04-23 2019-11-01 东莞市裕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防端子变形的rj45网络连接器
CN210006960U (zh) * 2019-08-20 2020-01-31 湖北云万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cb插板固定连接器
CN111009752A (zh) * 2019-11-25 2020-04-1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CN212062856U (zh) * 2020-05-26 2020-12-01 安费诺凯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大容差射频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6728A (zh) * 2011-06-28 2013-01-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向卡扣及具有该导向卡扣的端子护套
CN209571594U (zh) * 2019-04-23 2019-11-01 东莞市裕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防端子变形的rj45网络连接器
CN210006960U (zh) * 2019-08-20 2020-01-31 湖北云万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cb插板固定连接器
CN111009752A (zh) * 2019-11-25 2020-04-1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CN212062856U (zh) * 2020-05-26 2020-12-01 安费诺凯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大容差射频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3531B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8282A (zh) 一种呼吸式高散热性电缆
WO2023236867A1 (zh)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CN115663531A (zh) 一种便携插拔式pcb板连接装置
CN211854241U (zh) 连接管组件和空调器
CN111271779A (zh) 连接管组件和空调器
CN109003720A (zh) 一种铜带屏蔽控制电缆
CN113488254A (zh) 一种用于信息传输的抗压型电缆
CN208656100U (zh) 一种防水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4476624U (zh) 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材质工业防火电缆
CN113035414B (zh) 一种矿物质绝缘防火电缆
CN208690027U (zh) 一种均压环金具
CN212392030U (zh) 一种通信用电缆
CN214930105U (zh) 一种汽车用具有散热结构的发动机盖板
CN217160232U (zh) 一种usot直流耦合的光模块参数调节设备
CN211854242U (zh) 连接管组件和空调器
CN210443953U (zh) 一种射频电缆组件的安装结构
CN218334472U (zh) 一种易于防水的转接线
CN219203579U (zh) 一种带有防护效果的电缆组件
CN217880930U (zh) 一种柔软耐高温传输信号电缆
CN110652057A (zh) 一种荒漠型伪装服
CN211854243U (zh) 连接管组件和空调器
CN212968288U (zh) 四线组同轴电缆组装件
CN213459131U (zh) 一种抗压耐火型通信电缆
CN217882065U (zh) 一种耐用型电子线束
CN220337684U (zh) 一种耐高温的硅胶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