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5456A - 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5456A
CN115655456A CN202211312141.8A CN202211312141A CN115655456A CN 115655456 A CN115655456 A CN 115655456A CN 202211312141 A CN202211312141 A CN 202211312141A CN 115655456 A CN115655456 A CN 115655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frequency band
vibration signal
signal
reson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121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新宇
潘可
王明冬
戚武江
陈浩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G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G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G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G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121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54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5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54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采集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对第一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第一振动加速度和第三振动加速度;若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对第一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制冷机系统振动的第一频率带和第三频率带;对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共振频率带;基于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和共振频率带,确定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该方案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制冷机系统的振动大小及共振频率,以便对后续制冷机系统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振动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制冷机(refrigerating machine)是一种将具有较低温度的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转移给环境介质从而获得冷量的机器。其中,用于红外探测器的制冷机系统对自身的振动输出是有一定要求的,振动过大时传递给焦平面会导致成像模糊或不能成像,导致红外探测器的分辨力和定位精度下降,甚至引起其他设备和结构的机械共振,因此需要对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进行测试分析,以便对后续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但是制冷机系统内部构造复杂,通过传统的仿真手段难以获得准确的频率带范围,因此并不能有效的测试出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解决因为制冷机系统内部构造复杂,通过传统的仿真手段难以获得准确的频率带范围,因此并不能有效的测试出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
为实现以上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包括:
采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
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与所述第一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一振动加速度以及与所述第三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三振动加速度;
若所述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或所述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一频率带以及第三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三频率带;
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基于所述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以及共振频率带,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
优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包括:
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在各个预设转速下对应的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特征;
基于各个所述预设转速、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特征,得到与所述第二振动信号对应的三维谱图;
从所述三维谱图中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优选地,基于所述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以及共振频率带,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包括:
将所述第一频率带与所述共振频率带进行差值计算,得到与所述第一频率带对应的第一差值;
将所述第三频率带与所述共振频率带进行差值计算,得到与所述第三频率带对应的第三差值;
若所述第一差值或第三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来自共振。
优选地,所述采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包括:
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分别在第一转速、第二转速和第三转速下进行工作;
采集所述制冷机系统在所述第一转速下工作时的第一模拟信号、在所述第二转速下工作时的第二模拟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三转速下工作时的第三模拟信号;
分别对所述第一模拟信号、第二模拟信号以及第三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
优选地,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差值与第三差值均不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不来自共振。
第二方面,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
时域分析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与所述第一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一振动加速度以及与所述第三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三振动加速度;
频域分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或所述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一频率带以及第三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三频率带;
共振频率带得到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振动贡献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以及共振频率带,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
优选地,所述共振频率带得到模块包括:
阶次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在各个预设转速下对应的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特征;
三维谱图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预设转速、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特征,得到与所述第二振动信号对应的三维谱图;
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三维谱图中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优选地,所述振动贡献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差值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频率带与所述共振频率带进行差值计算,得到与所述第一频率带对应的第一差值;
第三差值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频率带与所述共振频率带进行差值计算,得到与所述第三频率带对应的第三差值;
共振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差值或第三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来自共振。
第三方面,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的各个步骤。
第四方面,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的各个步骤。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采集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对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第一振动加速度以及第三振动加速度;若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对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制冷机系统振动的第一频率带以及第三频率带;对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基于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和共振频率带,确定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该方案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制冷机系统的振动大小及共振频率,以便对后续制冷机系统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的可选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系统机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机系统的转速与各振动信号之间的关系图示意;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消声箱;2、麦克风;3、三向振动加速度传感器;4、海绵垫;5、制冷机系统;6、信号采集系统;7、数据分析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制冷机(refrigerating machine)是一种将具有较低温度的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转移给环境介质从而获得冷量的机器。其中,用于红外探测器的制冷机系统对自身的振动输出是有一定要求的,振动过大时传递给焦平面会导致成像模糊或不能成像,导致红外探测器的分辨力和定位精度下降,甚至引起其他设备和结构的机械共振,因此需要对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进行测试分析,以便对后续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但是制冷机系统内部构造复杂,通过传统的仿真手段难以获得准确的频率带范围,因此并不能有效的测试出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在各种计算机终端或是智能终端中,其执行主体可以为计算机终端或是智能终端的处理器或服务器,所述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
S1:采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
本申请中的制冷机系统可以是旋转式斯特林制冷机。优选地,可以利用信号采集仪或者信号采集系统对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采集。
在一个示例中,利用信号采集仪或者信号采集系统对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采集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时采集制冷机系统的在全速运转过程、降频过程和稳定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信号,具体地:
采集制冷机系统的第一噪音信号、第三噪音信号。
分别对第一噪音信号以及第三噪音信号进行倍频程分析,得到与第一噪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倍频程谱图以及与第三噪音信号对应的第三倍频程谱图。
根据第一倍频程谱图得到与第一噪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声压级总值,根据第三倍频程谱图得到与第三噪音信号对应的第三声压级总值。
可以理解的是,声压级总值即为噪音值,在本申请中,可以对制冷机系统在全速运转过程中的噪声时域原始信号进行倍频程分析,得到与所述第一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一倍频程谱图;对制冷机系统在稳定过程中的噪声时域原始信号进行倍频程分析,得到与第三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三倍频程谱图。第一倍频程谱图和第三倍频程谱图均可以为1/3倍频程谱图。利用这两个谱图即可分别得到制冷机系统在全速运转过程和稳定过程中的噪音值。如图2所示,将制冷机系统5放置于消声箱1右下角的海绵垫4上,设置消声箱的作用是为了减少外部噪音,消声箱1的尺寸可以设置为0.8m*0.8m*0.8m,然后在消声箱1的左上角布置两个麦克风2,麦克风2与制冷机系统5的直线距离为1m。另外,在制冷机系统5的压缩端、膨胀缸体以及电机壳处布上三向振动加速度传感器3,然后将麦克风2和加速度传感器3同时接入信号采集系统6,将制冷机系统5的转速信号线接入信号采集系统6的转速通道。将采样频率设置为12800HZ,打开制冷机,首先让制冷机系统5在3200rpm的转速下进行全速运转,等制冷机到达一个预设的温度时,其会逐渐降频到大约为1500rpm的稳定转速,上述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全速运转过程t1、降频过程t2和稳定过程t3这三个过程,等达到稳定转速1500rpm的1min后停止制冷机系统5的转动,在制冷机系统5转动的过程中,一直利用信号采集系统6对制冷机系统5的三个过程的信号进行采集,得到全速运转过程的第一振动信号、降频过程的第二振动信号以及稳定过程的第三振动信号。
S2:分别对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与第一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一振动加速度以及与第三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三振动加速度。
在本申请中,第一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可以为制冷机系统在全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时域原始信号和在稳定过程中的振动时域原始信号,因此可以对制冷机系统在全速运转过程中的振动时域原始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全速运转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即与第一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一振动加速度;同时可以对制冷机系统在稳定过程中的振动时域原始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稳定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即与第三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三振动加速度。
S3:若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分别对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一频率带以及第三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三频率带。
具体地,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若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三振动加速度不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三预设阈值,则制冷机系统在全速运转过程振动超标,即确定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若第一振动加速度不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三预设阈值,则制冷机系统在稳定过程振动超标,即确定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若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三预设阈值,则制冷机系统在全速运转过程和稳定过程都振动超标,即可以更加确定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三预设阈值可以依据制冷机系统的具体参数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如图3所示,分别利用数据分析系统7或者服务器对它们进行频域分析,可以得到全速运转过程中振动贡献的主要频率点或者是频率带,即第一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一频率带以及第三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三频率带。
S4:对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旋转式机械的阶次主要是指旋转部件每旋转一圈,其目标时间发生的次数。作为一个处于旋转状态的部件,它会产生一定幅值的响应,比如振动或者噪声。而随着转速的变化,这个响应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对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可以得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S5:基于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以及共振频率带,确定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
可以判断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是否都分布在共振频率带附近,若是,则可以判定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为系统共振;若否,则可以判定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不是系统共振。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振动贡献为造成制冷机系统振动的主要贡献。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采集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对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第一振动加速度以及第三振动加速度;若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对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制冷机系统振动的第一频率带以及第三频率带;对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基于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和共振频率带,确定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该方案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制冷机系统的振动大小及共振频率,以便对后续制冷机系统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的过程,具体说明如下所述:
S31: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在各个预设转速下对应的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特征。
S32:基于各个所述预设转速、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特征,得到与所述第二振动信号对应的三维谱图。
S33:从所述三维谱图中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具体地,对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可以得到制冷机系统在各个预设转速下对应的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基于各个预设转速、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可以将频率作为横轴,将转速作为纵轴,以此建立振动-转速-频率三维谱图,在三维谱图中,将谱图颜色的深浅代表振动大小,并且将垂直于频率轴的亮带所在的频率范围作为共振频率点或者共振频率带。
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中的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的过程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申请的基于所述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以及共振频率带,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S41:将所述第一频率带与所述共振频率带进行差值计算,得到与所述第一频率带对应的第一差值。
S42:将所述第三频率带与所述共振频率带进行差值计算,得到与所述第三频率带对应的第三差值。
S43:若所述第一差值或第三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来自共振。
S44:若在所述第一差值与第三差值均不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不来自共振。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制冷机系统在全速运转过程的振动贡献来自共振;若第三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制冷机系统在稳定过程的振动贡献来自共振;若第一差值与第三差值均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制冷机系统在在全速运转过程以及稳定过程中的振动贡献都来自共振。
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中的基于所述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以及共振频率带,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的过程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申请的采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分别在第一转速、第二转速和第三转速下进行工作;采集所述制冷机系统在所述第一转速下工作时的第一模拟信号、在所述第二转速下工作时的第二模拟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三转速下工作时的第三模拟信号;分别对所述第一模拟信号、第二模拟信号以及第三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数字信号,包括: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其中,制冷机系统的转速与各振动信号之间的关系可以如图3所示,该图3也可以表征制冷机系统在全速运转过程t1、降频过程t2和稳定过程t3中的时域信号。
在上述方案中,本申请将制冷机系统的振动测试分析的以及阶次分析进行了联系,可以大大提高对制冷机系统的振动测试分析的的效率。另外,通过阶次分析辅助振动测试分析可以有效降低试验难度,缩短试验时间,快速有效的甄别出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与图1所述的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振动测试分析的装置,用于对图1中方法的具体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振动测试分析的装置可以在计算机终端或各种移动设备中,结合图4,对振动测试分析的装置进行介绍,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采集模块10,用于采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
时域分析模块20,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与所述第一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一振动加速度以及与所述第三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三振动加速度;
频域分析模块30,用于若所述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或所述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一频率带以及第三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三频率带;
共振频率带得到模块40,用于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振动贡献确定模块5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以及共振频率带,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采集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对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第一振动加速度以及第三振动加速度;若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对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制冷机系统振动的第一频率带以及第三频率带;对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基于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和共振频率带,确定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该方案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制冷机系统的振动大小及共振频率,以便对后续制冷机系统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共振频率带得到模块40可以包括:
阶次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在各个预设转速下对应的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特征;
三维谱图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预设转速、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特征,得到与所述第二振动信号对应的三维谱图;
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三维谱图中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振动贡献确定模块50包括:
第一差值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频率带与所述共振频率带进行差值计算,得到与所述第一频率带对应的第一差值;
第三差值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频率带与所述共振频率带进行差值计算,得到与所述第三频率带对应的第三差值;
共振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差值或第三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来自共振。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采集模块10可以包括:
工作模块,用于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分别在第一转速、第二转速和第三转速下进行工作;
分开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制冷机系统在所述第一转速下工作时的第一模拟信号、在所述第二转速下工作时的第二模拟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三转速下工作时的第三模拟信号;
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模拟信号、第二模拟信号以及第三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振动贡献判断模块,用于若在所述第一差值与第三差值均不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不来自共振。
更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设备。可选的,图5示出了振动测试分析的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参照图5,振动测试分析的设备的硬件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0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02,至少一个存储器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0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01、通信接口02、存储器03、通信总线0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处理器01、通信接口02、存储器03通过通信总线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01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
存储器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等,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存储有程序,处理器可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程序用于执行下述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包括:
采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
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与所述第一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一振动加速度以及与所述第三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三振动加速度;
若所述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或所述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一频率带以及第三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三频率带;
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基于所述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以及共振频率带,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
可选的,程序的细化功能和扩展功能可参照方法实施例中的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存储有适于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下述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包括:
采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
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与所述第一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一振动加速度以及与所述第三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三振动加速度;
若所述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或所述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一频率带以及第三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三频率带;
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基于所述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以及共振频率带,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可以是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
可选的,程序的细化功能和扩展功能可参照方法实施例中的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的描述。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直播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
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与所述第一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一振动加速度以及与所述第三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三振动加速度;
若所述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或所述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一频率带以及第三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三频率带;
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基于所述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以及共振频率带,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包括:
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在各个预设转速下对应的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特征;
基于各个所述预设转速、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特征,得到与所述第二振动信号对应的三维谱图;
从所述三维谱图中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以及共振频率带,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包括:
将所述第一频率带与所述共振频率带进行差值计算,得到与所述第一频率带对应的第一差值;
将所述第三频率带与所述共振频率带进行差值计算,得到与所述第三频率带对应的第三差值;
若所述第一差值或第三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来自共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包括:
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分别在第一转速、第二转速和第三转速下进行工作;
采集所述制冷机系统在所述第一转速下工作时的第一模拟信号、在所述第二转速下工作时的第二模拟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三转速下工作时的第三模拟信号;
分别对所述第一模拟信号、第二模拟信号以及第三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差值与第三差值均不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不来自共振。
6.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预先获取的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三振动信号;
时域分析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与所述第一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一振动加速度以及与所述第三振动信号对应的第三振动加速度;
频域分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或所述第三振动加速度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振动超标,分别对所述第一振动信号以及第三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第一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一频率带以及第三振动信号所对应的第三频率带;
共振频率带得到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振动贡献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频率带、第三频率带以及共振频率带,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是否来自共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频率带得到模块包括:
阶次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振动信号进行阶次分析,得到所述制冷机系统在各个预设转速下对应的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特征;
三维谱图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预设转速、各个振动值以及各个频率特征,得到与所述第二振动信号对应的三维谱图;
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三维谱图中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共振频率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贡献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差值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频率带与所述共振频率带进行差值计算,得到与所述第一频率带对应的第一差值;
第三差值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频率带与所述共振频率带进行差值计算,得到与所述第三频率带对应的第三差值;
共振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差值或第三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制冷机系统的振动贡献来自共振。
9.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的各个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的各个步骤。
CN202211312141.8A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6554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2141.8A CN115655456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2141.8A CN115655456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5456A true CN115655456A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90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12141.8A Pending CN115655456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54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533423A (ja) オーディオ認識方法、ターゲットオーディオを位置決める方法、それらの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4468916A (zh) 基于手机反应时间测试方法
JP2012530308A (ja) 2つ以上の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を備えた物体の表面における、1つ以上の衝撃または接触の位置を決定する方法
JP2014507689A (ja) ピッチ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CN110400343B (zh) 深度图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87141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JP6871718B6 (ja) 音源探査装置、音源探査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9820043B2 (en) Sound source detec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detecting sound source, and program
CN113505441B (zh) 一种车辆风噪隔声性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58309B (zh) 一种防抖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655456A (zh) 一种振动测试分析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67142A (zh) 传感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29223A (zh) 一种测试防抖效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9029696B (zh) 共振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109962A (zh) 一种基于视频相位的振动频率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51308B (zh) 高频噪音的消除方法、装置和矢量控制系统
JPH08327530A (ja) 路面状態検出装置
US20230352039A1 (e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655269B (zh) 一种马达震动检测方法及装置
JP7313895B2 (ja) 音響診断装置
JP2002014122A (ja) 信号分析装置及びマーカ表示方法
CN112393797A (zh) 电抗器振动速度检测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09794B (zh) 转向确定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17595943B (zh) 一种目标特征频点快速回溯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JP3306466B2 (ja) ウエーブレット変換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