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3913A - 一种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3913A
CN115653913A CN202211316558.1A CN202211316558A CN115653913A CN 115653913 A CN115653913 A CN 115653913A CN 202211316558 A CN202211316558 A CN 202211316558A CN 115653913 A CN115653913 A CN 115653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communicated
air
vaneless diffus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165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53913B (zh
Inventor
赵鹏飞
曹成林
高阳
魏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165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39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3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391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3798 priority patent/WO202408782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53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3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双级离心压缩机的工作能效降低的问题。机壳内部形成有腔体,回流器、换向板和无叶扩压器均固定于腔体内;一级叶轮转动设置于腔体内,无叶扩压器和回流器分别位于一级叶轮沿其轴向的两侧,且无叶扩压器与回流器之间形成扩压通道,一级叶轮的出风口与扩压通道的进风口连通;换向板绕无叶扩压器一周设置,且与无叶扩压器的周壁面之间形成有进气间隙;换向板接近回流器的一侧边沿朝接近回流器的方向延伸,并与回流器之间形成换向通道,换向通道的进风口与扩压通道的出风口连通;进气间隙的第一端与换向通道的进风口连通,其第二端与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本申请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离心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的内部一般设置有双级离心压缩机,双级离心压缩机能够对流经其内部的气态冷媒进行加压,从而保证空调制冷或制热的效率。
在相关技术中,双级离心压缩机主要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机壳内部的无叶扩压器、一级叶轮、回流器以及二级叶轮,在无叶扩压器和回流器之间形成有扩压通道,扩压通道的进风口与一级叶轮的出风口连通,如此可以使得从一级叶轮排出的高速气态冷媒进入扩压通道内,并转化为低速高压的气态冷媒,以实现对气态冷媒的第一级压缩。
但是由于在扩压通道出风口位置处,气态冷媒的流速下降,而压力却升高,即在扩压通道的出风口和进风口之间会出现压力差的现象,如此,扩压通道的出风口处的气态冷媒具有向扩压通道的进风口处流动的趋势,即会出现回流现象,如此会阻挡扩压通道内气态冷媒的流动,从而降低了双级离心压缩机的工作能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用于解决双级离心压缩机的工作能效降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室外机包括多级离心压缩机,多级离心压缩机包括压缩机组件和一级叶轮,压缩机组件包括机壳、回流器、换向板和无叶扩压器,机壳内部形成有腔体,回流器、换向板和无叶扩压器均固定于腔体内;一级叶轮转动设置于腔体内,无叶扩压器和回流器分别位于一级叶轮沿其轴向的两侧,且无叶扩压器与回流器之间形成扩压通道,一级叶轮的出风口与扩压通道的进风口连通;换向板绕无叶扩压器一周设置,且沿无叶扩压器的径向与无叶扩压器的周壁面之间形成有进气间隙;换向板接近回流器的一侧边沿朝接近回流器的方向延伸,并与回流器之间形成换向通道,换向通道的进风口与扩压通道的出风口连通;进气间隙的第一端与换向通道的进风口连通,进气间隙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室外机,低压气态冷媒能够通过一级叶轮的进风口进入一级叶轮内,并在一级叶轮的作用下,转变为高速的气态冷媒,并从一级叶轮的出风口进入扩压通道内,在扩压通道内,高速的气态冷媒会转化为低速高压的气态冷媒,并进入换向通道内,以此实现一级压缩。
由于换向板与无叶扩压器之间具有进气间隙,因此可以通过进气间隙将外部的气态冷媒引进换向通道的进风口(扩压通道的出风口)处,以带动换向通道进风口位置处的气态冷媒沿着换向通道进行流动,以此改善此处的回流现象,从而使得气态冷媒能够在扩压通道和换向通道内通畅的进行流动,从而提高多级离心压缩机的能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间隙环绕无叶扩压器一周。如此一来,沿无叶扩压器的周向,扩压通道的出风口处皆能进入气态冷媒,能够更好的提高多级离心压缩机的能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组件上形成有风道,风道环绕无叶扩压器一周,且与进气间隙的第二端连通,风道与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通过在机壳上形成风道,利用环形的风道对环形的进气间隙进行补气,简化设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级离心压缩机还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气管固定于机壳的外壁上,并与风道的周向相切,第一进气管的第一端与风道连通,第一进气管的第二端与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沿风道内气态冷媒的流动方向,风道的通风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第一进气管的第一端连通于风道的通风截面面积最大处。利用切向进气,实现扩压通道周向进气的均匀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级离心压缩机还包括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固定于机壳的外壁上,并沿一级叶轮的径向延伸,第二进气管的第一端与风道连通,第二进气管的第二端与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
无叶扩压器上的第一表面与换向板之间形成进气间隙,沿无叶扩压器的周向,第一表面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子表面和第二子表面;
沿无叶扩压器的轴向,第一子表面远离回流器的边沿,沿无叶扩压器的周向于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二进气管的第一端,并逐渐接近无叶扩压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沿无叶扩压器的轴向,第二子表面远离回流器的边沿,沿无叶扩压器的周向于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向远离第二进风管的第一端,并逐渐接近无叶扩压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实现双向进气,同时实现周向进气均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与换向板固定连接,换向板朝向无叶扩压器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绕无叶扩压器一周,并与无叶扩压器形成风道,进气间隙形成于第一凹槽的槽口所在的平面与无叶扩压器之间,且进气间隙的第二端与第一凹槽连通。利用换向板和无叶扩压器形成风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换向板与机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绕一级叶轮的轴线一周;无叶扩压器包括凸出部和本体,绕一级叶轮的轴线一周,换向板环绕凸出部一周,并与凸出部之间形成进气间隙,凸出部与回流器之间形成扩压通道;本体与凸出部固定连接,并位于凸出部远离回流器的一侧,第二凹槽的槽口朝向本体,并与本体形成风道,第二凹槽与进气间隙的第二端连通。利用机壳、换向板和无叶扩压器形成风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还包括经济器,经济器与进气间隙的第二端连通。利用经济器为多级离心压缩机提供气态冷媒,实现对系统的补气增焓,提高多级离心压缩机的能效和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级离心压缩机还包括隔板和二级叶轮,隔板,固定于腔体内,且位于回流器远离无叶扩压器的一侧,隔板绕一级叶轮的轴线一周设置,并与回流器之间形成回流通道,回流通道的进风口与换向通道的出风口连通;二级叶轮转动设置于腔体内,且位于隔板与回流器之间,回流通道的出风口与二级叶轮的进风口连通。通过上述设置,利用二级叶轮对经过一级压缩的气态冷媒进行二级压缩。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室外机,室外机与室内机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由于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室外机,因此能够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第二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的内部冷媒流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中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仿真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第一种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仿真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具有经济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第二种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第三种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第四种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第五种剖视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第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第六种剖视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第二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第三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第七种剖视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的第八种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空调系统;100-室内机;110-第一外壳;120-第一换热器;121-蒸发器;200-室外机;210-第二外壳;220-第二换热器;221-冷凝器;230-多级离心压缩机;231-机壳;2311-开口;2312-第二凹槽;2313-第三凹槽;232-无叶扩压器;2321-第一表面;23211-第一子表面;2321A-第一边沿;23212-第二子表面;2321B第二边沿;2322-凸出部;2323-本体;233-一级叶轮;234-回流器;235-二级叶轮;236-隔板;237-换向板;2371-第一凹槽;238-第一进气管;239-第二进气管;23A-扩压通道;23B-换向通道;23C-回流通道;23D-进气间隙;240-经济器;241-电子膨胀阀;250-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对管线进行描述时,本申请中所用“相连”、“连接”则具有进行导通的意义。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空调作为一种调节室内温度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基于此,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10,包括室外机200以及室内机100,室外机200与室内机100连通,二者之间进行配合,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
具体地,如图2所示,室内机100包括第一外壳110和第一换热器120,第一换热器120设置于第一外壳110内部,室外机200包括第二外壳210、第二换热器220和多级离心压缩机230,第二换热器220和多级离心压缩机230设置于第二外壳210内部,第一换热器120、第二换热器220、多级离心压缩机230依次连通,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控。
其中,多级离心压缩机230一般为二级离心压缩机,二级离心压缩机能够对进入其内部的气态冷媒进行两次压缩,如此可以对气态冷媒进行充分的压缩,保证空调系统10制冷或者制热的顺利进行。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在夏季制冷时,第一换热器120作为蒸发器121,第二换热器220作为冷凝器221,多级离心压缩机230的进气口与蒸发器121的出气口连通,多级离心压缩机230的出气口与冷凝器221的进气口连通,冷凝器221的出气口与蒸发器121的进气口连通。
通过上述设置,进入蒸发器121内的液态冷媒会吸收室内的热量,使得室内的温度降低,实现制冷,同时液态冷媒由于吸收热量会转化为气态冷媒,然后从蒸发器121的出口排出并进入多级离心压缩机230内,在多级离心压缩机230内,气态冷媒被压缩为高压的气态冷媒,然后从多级离心压缩机230的出口排出至冷凝器221中,在冷凝器221中,气态冷媒冷凝放热,热量排放至室外,同时气态冷媒转化为液态冷媒,再次进入蒸发器121内,以此循环,对室内进行持续制冷。
具体地,为对进入多级离心压缩机230内的气态冷媒进行压缩,如图4所示,在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多级离心压缩机230,多级离心压缩机230包括机壳231、无叶扩压器232、一级叶轮233、回流器234和二级叶轮235,将无叶扩压器232、一级叶轮233、回流器234和二级叶轮235依次安装于机壳231内,并在无叶扩压器232、回流器234和机壳231之间形成依次连通的扩压通道23A、换向通道23B和回流通道23C,其中,扩压通道23A的进风口与一级叶轮233的出风口连通,回流通道23C的出风口与二级叶轮235的进风口连通,换向通道23B连通于扩压通道23A和回流通道23C之间。
通过上述设置,以使得从一级叶轮233的出风口排出的气态冷媒能够依次通过扩压通道23A、换向通道23B、回流通道23C并进入二级叶轮235内,并最终被排出至机壳231外部,在气态冷媒经过一级叶轮233和二级叶轮235的过程中,一级叶轮233和二级叶轮235会进行旋转,并利用旋转过程中的离心力对气态冷媒进行压缩,以得到高压的气态冷媒。
能够理解的是,无叶扩压器232的作用是,将一级叶轮233排出的气态冷媒中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以对气态冷媒进行更充分的压缩。回流器234的作用是对从一级叶轮233的出风口排出的气态冷媒进行整流,以使得其能够从二级叶轮235的进风口进入二级叶轮235内,从而实现对气态冷媒的二级压缩。
但是由于在扩压通道23A内,气态冷媒的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如图5所示,如此便会使得扩压通道23A出风口位置处的气态冷媒流速降低,压力升高,即在扩压通道23A的出风口和进风口之间会出现压力差现象,如此扩压通道23A的出风口处的气态冷媒具有向扩压通道23A的进风口处流动的趋势,即会出现回流现象,如此会阻挡扩压通道23A内气态冷媒的流动,从而降低多级离心压缩机230的工作能效。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多级离心压缩机230包括压缩机组件、一级叶轮233以及二级叶轮235,压缩机组件包括机壳231、回流器234和无叶扩压器232,机壳231内部形成有腔体;如图7所示,回流器234和无叶扩压器232固定于腔体内;一级叶轮233转动设置于腔体内,无叶扩压器232和回流器234分别位于一级叶轮233沿其轴向的两侧,且无叶扩压器232与回流器234之间形成扩压通道23A,一级叶轮233的出风口与扩压通道23A的进风口连通;一级叶轮233的进风口与蒸发器121的出气口连通;隔板236固定于腔体内,且位于回流器234远离无叶扩压器232的一侧,隔板236绕一级叶轮233的轴线一周设置,并与回流器234之间形成回流通道23C,回流通道23C的进风口与换向通道23B的出风口连通;二级叶轮235转动设置于腔体内,且位于隔板236与回流器234之间,回流通道23C的出风口与二级叶轮235的进风口连通,二级叶轮235的出气口与冷凝器221连通。
如图7所示,上述压缩机组件还包括换向板237,换向板237固定于腔体内,并绕无叶扩压器232一周设置,如图8所示,且换向板237与无叶扩压器232的周壁面之间形成有进气间隙23D,换向板237接近回流器234的一侧边沿朝接近回流器234的方向延伸,并与回流器234之间形成换向通道23B,换向通道23B的进风口与扩压通道23A的出风口连通;进气间隙23D的第一端与换向通道23B的进风口连通,进气间隙23D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
如此一来,如图7所示,从蒸发器121排出的低压气态冷媒能够通过一级叶轮233的进风口进入一级叶轮233内,并在一级叶轮233的作用下,转变为高速的气态冷媒,并从一级叶轮233的出风口进入扩压通道23A内,在扩压通道23A内,高速的气态冷媒会转化为低速高压的气态冷媒,并进入换向通道23B内,以此实现一级压缩。在经过换向通道23B后,气态冷媒会转弯进入回流通道23C内,并通过回流通道23C进入二级叶轮235内,在二级叶轮235的作用下,实现二级压缩,并最终从二级叶轮235的出风口排出至冷凝器221中,以此对蒸发器121排出的气态冷媒进行压缩。
如图8所示,由于换向板237与无叶扩压器232的周壁面之间具有进气间隙23D,因此如图9所示,可以通过进气间隙23D将外部的气态冷媒引进换向通道23B的进风口处,以带动扩压通道23A的出风口(换向通道23B进风口)位置处的气态冷媒沿着换向通道23B进行流动,以此改善此处的回流现象,从而使得气态冷媒能够在扩压通道23A和换向通道23B内通畅的进行流动,从而提高多级离心压缩机230的能效。
能够理解的是,一级叶轮233、无叶扩压器232、回流器234、二级叶轮235和隔板236应为同轴设置,通过在腔体内设置转轴,使转轴依次穿过一级叶轮233、无叶扩压器232、回流器234、二级叶轮235和隔板236,并利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以此使得一级叶轮233和二级叶轮235进行转动。
其中,为使得一级叶轮233的进风口与蒸发器121的出气口连通,如图10所示,在机壳231上开设有开口2311,开口2311与腔体连通,将无叶扩压器232固定于腔体内,并使得无叶扩压器232的进气口通过开口2311与蒸发器121的出气口连通,将一级叶轮233设置于无叶扩压器232的进气口处,使得一级叶轮233通过无叶扩压器232的进气口与蒸发器121的出气口连通。
当然,也可以直接利用管道穿过机壳231的侧壁,使得管道的第一端与无叶扩压器232的进气口连通,从而使得管道的第一端与一级叶轮233的进气口连通,使得管道的第二端与蒸发器121的出气口连通。
另外,为提供气态冷媒,如图1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室外机200还包括经济器240,经济器240与进气间隙23D的第二端连通。利用经济器240为进气间隙23D提供气态冷媒。
由于从经济器240排出的气态冷媒为低温的气态冷媒,因此将低温的气态冷媒排进换向通道23B内,可以实现对多级离心压缩机230的补气,可以降低多级离心压缩机230的工作温度,以提高多级离心压缩机230工作的效率。
当然,也可以设置单独的设备,提供气态冷媒。
示例性地,当经济器240为换热型经济器时,为利用经济器240提供气态冷媒,如图11所示,将经济器240连接于蒸发器121和冷凝器221之间,经济器240的第一进口通过连接管道与冷凝器221的出液口连通,在冷凝器221和经济器240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路,第一旁通路的一端与连接管道连通,第一旁通路的另一端与经济器240的第二进口连通,经济器240的第一出口与蒸发器121的进液口连通,经济器240的第二出口与进气间隙23D的第二端连通;在连接管道与第一旁通支路的连接点,与经济器240的第二进口之间设置有电子膨胀阀241。
如此一来,可以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241,控制经过经济器240的第一进口进入经济器240内部的冷媒的流量,以使得从第一进口进入经济器240内部的冷媒与从第二进口进入经济器240内部的冷媒之间进行换热,以使得从经济器240的第二出口排出的为低温的气态冷媒,由于经济器240的第二出口与进气间隙23D的第二端连通,因此低温的气态冷媒能够经过进气间隙23D进入换向通道23B内。以此改善扩压通道23A的出风口(换向通道23B的进风口)处的回流现象,并实现补气增焓,以提高多级离心压缩机230的能效,并提高其效率。
当然经济器240也可以是其它的类型。
在此基础上,如图8所示,上述进气间隙23D环绕无叶扩压器232一周设置,如此一来外部的气态冷媒能够通过环形的进气间隙23D,从扩压通道23A的出风口位置处进入换向通道23B内,如此在沿无叶扩压器232的周向,换向通道23B的进风口每一处皆能够进入气态冷媒,如此可以改善沿无叶扩压器232周向上,扩压通道23A的出风口每一处的回流情况,从而更好的提高多级离心压缩机230的能效。
或者,上述进气间隙23D也可以沿无叶扩压器232的周向,环绕无叶扩压器232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为便于外部的气态冷媒进入进气间隙23D内,如图12所示,压缩机组件上形成有风道250,风道250环绕无叶扩压器232一周,且与进气间隙23D的第二端连通,风道250与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
如此一来,外部的气态冷媒便能够进入风道250内,由于风道250绕无叶扩压器232一周设置,因此气态冷媒能够环绕无叶扩压器232一周,由于风道250与进气间隙23D的第二端连通,而进气间隙23D又为环形的进气间隙23D,故风道250内的气态冷媒能够通过进气间隙23D进入换向通道23B内。
由于风道250的存在,在通入气态冷媒时,不需要直接在环形的进气间隙23D的第二端通入气态冷媒,不需要设置环形的进气管道连通环形的进气间隙23D的第二端,只需要在风道250壁上开设一个连通风道外部的开口,使得开口与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即可,如此可以简化加工,便于安装连通外部的气态冷媒。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形成上述风道250,如图13所示,机壳231与换向板237固定连接,换向板237朝向无叶扩压器232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371,第一凹槽2371绕无叶扩压器232一周,并与无叶扩压器232形成风道250,进气间隙23D形成于第一凹槽2371的槽口所在的表面与无叶扩压器232之间,且进气间隙23D的第二端与第一凹槽2371连通。
通过在换向板237上开设第一凹槽2371,利用第一凹槽2371与无叶扩压器232形成风道250,使得第一凹槽2371所在的表面与无叶扩压器232之间形成进气间隙23D,将进气间隙23D的第二端与第一凹槽2371连通,以使得外部的气态冷媒能够进入第一凹槽2371内,并最终通过进气间隙23D进入换向通道23B内。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凹槽2371的槽口所在的平面与无叶扩压器232之间形成进气间隙23D,是指第一凹槽2371的槽口所在的表面,接近回流器234一侧的部分与无叶扩压器232之间形成进气间隙23D,如此可以便于使得进气间隙23D连通于第一凹槽2371与换向通道23B的进气口之间。
其中,机壳231与换向板237固定连接可以是二者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的机壳231与换向板237结构强度更高,另外在加工时,可以一次性加工完成,不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当然机壳231和换向板237也可以是分体结构,将机壳231和换向板237分别加工出来,然后再进行二次加工,将二者固定于一起,如此可以降低加工机壳231和换向板237的难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形成上述风道250,如图14所示,换向板237与机壳23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凹槽2312,第二凹槽2312绕一级叶轮233的轴线一周;无叶扩压器232包括凸出部2322和本体2323,凸出部2322绕一级叶轮233的轴线一周,换向板237环绕凸出部2322一周,并与凸出部2322之间形成进气间隙23D,凸出部2322与回流器234之间形成扩压通道23A;本体2323与凸出部2322固定连接,并位于凸出部2322远离回流器234的一侧,第二凹槽2312的槽口朝向本体2323,并与本体2323形成风道250,第二凹槽2312与进气间隙23D连通。
通过在机壳231与换向板237之间形成第二凹槽2312,并利用本体2323与第二凹槽2312形成风道250,并使得第二凹槽2312与进气间隙23D连通,以使得外部的气态冷媒能够进入第二凹槽2312内,并最终通过进气间隙23D进入换向通道23B内。
其中,为了使得第二凹槽2312与进气间隙23D连通,如图14所示,可以使得第二凹槽2312槽口所在的表面与本体2323之间预留第一间隙,如此,风道250内的气态冷媒便能够通过第一间隙进入进气间隙23D内。
或者,为了使得第二凹槽2312与进气间隙23D连通,也可以在换向板237上开设进风间隙,利用进风间隙将风道250与进气间隙23D连通,如此,使得风道250内的气态冷媒能够通过进风间隙进入进气间隙23D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为形成上述风道250,回流器234与换向板237固定连接,机壳231上开设有第三凹槽2313,第三凹槽2313的槽口朝向换向板237,第三凹槽2313绕无叶扩压器232一周,并与换向板237形成风道250,第三凹槽2313与进气间隙23D连通。
通过在机壳231上开设第三凹槽2313,利用第三凹槽2313与换向板237形成风道250,使得进气间隙23D与第三凹槽2313连通,以使得外部的气态冷媒能够进入第三凹槽2313内,并最终通过进气间隙23D进入换向通道23B内。
其中,回流器234与换向板237固定连接可以是二者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的回流器234与换向板237结构强度更高,另外在加工时,可以一次性加工完成,不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当然回流器234和换向板237也可以是分体结构,将回流器234和换向板237分别加工出来,然后再进行二次加工,将二者固定于一起,如此可以降低加工回流器234和换向板237的难度。
在此基础上,为使得进入风道250内部的气态冷媒能够沿风道250的一周均匀的通过进气间隙23D进入换向通道23B内,如图16所示,多级离心压缩机230还包括第一进气管238,第一进气管238固定于机壳231的外壁上,如图17所示,第一进气管238与风道250的周向相切,第一进气管238的第一端与风道250连通,第一进气管238的第二端与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沿风道250内气态冷媒的流动方向,风道250的通风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第一进气管238的第一端连通于风道250的通风截面面积最大处。
由于第一进气管238与风道250的周向相切,因此进入第一进气管238内的气态冷媒能够通过第一进气管238沿与风道250相切的方向进入风道250内,并沿风道250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图17中为顺时针)进行流动。
又由于沿风道250内气态冷媒的流动方向,风道250的通风截面面积逐渐减小,因此在气态冷媒流动的过程中,气态冷媒的压力逐渐增大,如此可以弥补随着气态冷媒的流动,其自身压力能逐渐减小的问题,可以确保气态冷媒在扩压器周向上均匀的进入进气间隙23D内,从而确保换向通道23B周向进气的均匀性,从而更好的改善换向通道23B的进风口处的回流现象。
其中,为更好的实现周向进气的均匀性,沿风道250内的气态冷媒的流动方向,风道250的截面面积呈等比例减小。即以固定的比例缩小,为了确定此比例,可以根据风道250的风阻,或者也可以根据进入风道250内的气态冷媒的初始速度以及风道250通风截面面积最大值进行确定。或者也可以通过上述综合数据进行确定。
当然,沿风道250内气态冷媒的流动方向,风道250的截面面积也可以以变化的比例进行减小。
示例性地,当风道250由第一凹槽2371和换向板237组成时,为使得第一进气管238与风道250的周向相切,如图13所示,应使得第一进气管238与第一凹槽2371的周向相切,且相切于机壳231上第一凹槽2371的槽底所在的一侧。如此一来,外部的气态冷媒便能够通过第一进气管238进入第一凹槽2371内,并从第一凹槽2371的槽口排出至进气间隙23D内,并最终进入换向通道23B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使得进入风道250内部的气态冷媒能够沿风道250的一周均匀的通过进气间隙23D进入换向通道23B内,如图18所示,多级离心压缩机230包括第二进气管239,第二进气管239固定于机壳231的外壁上,并沿一级叶轮233的径向延伸,如图19所示,第二进气管239的第一端与风道250连通,第二进气管239的第二端与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
如图20所示,无叶扩压器232上的第一表面2321与换向板237之间形成进气间隙23D,如图21所示,沿无叶扩压器232的周向,第一表面232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子表面23211和第二子表面23212;
沿无叶扩压器232的轴向,第一子表面23211远离回流器234(位于图21中无叶扩压器232沿其轴向的上方)的边沿为第一边沿2321A(以图21中的竖直虚线为界限,左侧的为第一边沿2321A),第一边沿2321A沿无叶扩压器232的周向于第一方向(图21中左侧箭头所代表的方向)向远离第二进气管239的第一端,并逐渐接近无叶扩压器232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沿无叶扩压器232的轴向,第二子表面23212远离回流器234的边沿为第二边沿2321B(以图21中的竖直虚线为界限,左侧的为第二边沿2321B),第二边沿2321B沿无叶扩压器232的周向于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图21中右侧箭头所代表的方向)向远离第二进风管的第一端,并逐渐接近无叶扩压器232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由于第二进气管239沿一级叶轮233的径向延伸,因此外部的气态冷媒能够通过第二进气管239进入风道250内,并以第二进气管239的第二端为起点,在风道250内沿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又由于第一边沿2321A沿无叶扩压器232的周向于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二进气管239的第一端,并逐渐接近无叶扩压器232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因此在沿第一方向上,距离第二进气管239越远的进气间隙23D部分,当气态冷媒进入进风间隙内后,其受到的阻力越小,如此可以弥补在第一方向上,气态冷媒流动所带来的压力上的损失,即距离第二进气管239越远,进气间隙23D内的气态冷媒压力越小。从而保证第一子表面23211与无叶扩压器232之间的部分进气间隙23D周向进气均匀。
同理,由于第二边沿2321B,沿无叶扩压器232的周向于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向远离第二进风管的第一端,并逐渐接近无叶扩压器232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因此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距离第二进气管239越远的进气间隙23D部分,当气态冷媒进入进风间隙内后,其受到的阻力越小,如此可以弥补在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气态冷媒流动所带来的压力上的损失,即距离第二进气管239越远,进气间隙23D内的气态冷媒压力越小。从而保证第二子表面23212与无叶扩压器232之间的部分进气间隙23D周向进气均匀。最终在第一子表面23211和第二子表面23212的配合下,可以实现第一表面2321与无叶扩压器232之间的进气间隙23D周向进气的均匀性。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边沿2321A沿第一方向距离无叶扩压器23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二边沿2321B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距离无叶扩压器23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以是等比例缩小,如此可以更好的实现周向进气的均匀性。当然第一边沿2321A沿第一方向距离无叶扩压器23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二边沿2321B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距离无叶扩压器23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也可以是以变化的比例进行缩小。
其中,第一表面2321可以为圆弧面,或者也可以是平面,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沿无叶扩压器232的周向,如图21所示,第一子表面23211与第二子表面23212可以占一半,即各占180度,如此沿第一方向和沿一二方向的反方向运动的气态冷媒能够在沿无叶扩压器232的周向上更加均匀的进入换向通道23B内。或者,沿无叶扩压器232的周向,第一子表面23211和第二子表面23212所占的比例也可以不相等,例如第一子表面23211占120度,第二子表面23212占240度,当然也可以是其它任何合适的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当第一表面2321为平面,且沿无叶扩压器232的周向,第一子表面23211与第二子表面23212各占一半时,假设第二进气管239位于图20中的最上方,此时为了保证进气间隙23D的周向进气均匀性,使得距离第二进气管239最近的第一表面2321部分,与一级叶轮23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使得距离第二进气管239最远的第一表面2321部分,与一级叶轮23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A在0°-20°之间,例如可以是12°、13°、14°或者15°。经过多次试验,在此种情况下,可以保证进气间隙23D最佳的进气均匀性。
示例性地,当风道250由第二凹槽2312和本体2323组成时,为实现从第二进气管239进入风道250内的气态冷媒沿一级叶轮233周向上进气的均匀性,如图14所示,第一进气管238与第二凹槽2312连通,换向板237绕本体2323一周设置,第一表面2321位于凸出部2322上。如此一来,外部的气态冷媒便能够通过第二进气管239进入第二凹槽2312内,然后通过第二凹槽2312进入进气间隙23D内,并最终进去换向通道23B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外机,包括多级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离心压缩机包括:
压缩机组件,包括机壳、回流器、换向板和无叶扩压器,所述机壳内部具有腔体,所述回流器、所述换向板和所述无叶扩压器均固定于所述腔体内;
一级叶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无叶扩压器和所述回流器分别位于所述一级叶轮沿其轴向的两侧,且所述无叶扩压器与所述回流器之间形成扩压通道,所述一级叶轮的出风口与所述扩压通道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换向板绕所述无叶扩压器一周设置,且与所述无叶扩压器的周壁面之间形成有进气间隙;
所述换向板接近所述回流器的一侧边沿朝接近所述回流器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回流器之间形成换向通道,所述换向通道的进风口与所述扩压通道的出风口连通;
所述进气间隙的第一端与所述换向通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进气间隙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间隙环绕所述无叶扩压器一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件上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环绕所述无叶扩压器一周,且与所述进气间隙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风道与所述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离心压缩机还包括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外壁上,并与所述风道的周向相切,所述第一进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
沿所述风道内气态冷媒的流动方向,所述风道的通风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进气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风道的通风截面面积最大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离心压缩机还包括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外壁上,并沿所述一级叶轮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进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外部的气态冷媒连通;
所述无叶扩压器上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换向板之间形成所述进气间隙,沿所述无叶扩压器的周向,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子表面和第二子表面;
沿所述无叶扩压器的轴向,所述第一子表面远离所述回流器的边沿,沿所述无叶扩压器的周向于第一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进气管的第一端,并逐渐接近所述无叶扩压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沿所述无叶扩压器的轴向,所述第二子表面远离所述回流器的边沿,沿所述无叶扩压器的周向于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进气管的第一端,并逐渐接近所述无叶扩压器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与所述换向板固定连接,所述换向板朝向所述无叶扩压器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绕所述无叶扩压器一周,并与所述无叶扩压器形成所述风道,所述进气间隙形成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所在的表面与所述无叶扩压器之间,且所述进气间隙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器与所述换向板固定连接,所述换向板与所述机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绕所述一级叶轮的轴线一周;所述无叶扩压器包括:
凸出部,绕所述一级叶轮的轴线一周,所述换向板环绕所述凸出部一周,并与所述凸出部之间形成所述进气间隙,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回流器之间形成所述扩压通道;
本体,与所述凸出部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凸出部远离所述回流器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本体,并与所述本体形成所述风道,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进气间隙的第二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经济器,所述经济器与所述进气间隙的第二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离心压缩机还包括:
隔板,固定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回流器远离所述无叶扩压器的一侧,所述隔板绕所述一级叶轮的轴线一周设置,并与所述回流器之间形成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的进风口与所述换向通道的出风口连通;
二级叶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回流器之间,所述回流通道的出风口与所述二级叶轮的进风口连通。
1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室内机,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连通。
CN202211316558.1A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1156539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6558.1A CN115653913B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
PCT/CN2023/113798 WO2024087826A1 (zh) 2022-10-26 2023-08-18 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6558.1A CN115653913B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3913A true CN115653913A (zh) 2023-01-31
CN115653913B CN115653913B (zh) 2023-12-15

Family

ID=84991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16558.1A Active CN115653913B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39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826A1 (zh) * 2022-10-26 2024-05-0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0699A (ja) * 1996-05-21 1997-12-0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遠心圧縮機
DE102009021968A1 (de) * 2009-05-19 2010-12-16 Man Diesel & Turbo Se Verdichter für einen Turbolader und damit ausgerüsteter Turbolader
CN104179697A (zh) * 2014-08-07 2014-1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级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04025097U (zh) * 2014-08-07 2014-1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级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04564831A (zh) * 2014-12-26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
CN104595247A (zh) * 2015-01-05 2015-05-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再冷却结构的离心压缩机
CN104595246A (zh) * 2015-01-05 2015-05-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再冷却结构的离心压缩机
CN204532969U (zh) * 2014-12-26 2015-08-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
CN105114327A (zh) * 2015-09-15 2015-12-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级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5240320A (zh) * 2015-10-15 2016-0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补气结构及压缩机
CN107023516A (zh) * 2017-05-11 2017-08-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扩压器叶片、压缩机结构和压缩机
CN109162933A (zh) * 2018-11-02 2019-0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09185180A (zh) * 2018-11-09 2019-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09129886U (zh) * 2018-11-02 2019-07-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空调器
JP2022076179A (ja) * 2020-11-09 2022-05-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圧縮機、ターボチャージャ及びエンジン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0699A (ja) * 1996-05-21 1997-12-0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遠心圧縮機
DE102009021968A1 (de) * 2009-05-19 2010-12-16 Man Diesel & Turbo Se Verdichter für einen Turbolader und damit ausgerüsteter Turbolader
CN104179697A (zh) * 2014-08-07 2014-1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级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04025097U (zh) * 2014-08-07 2014-1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级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04564831A (zh) * 2014-12-26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
CN204532969U (zh) * 2014-12-26 2015-08-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压缩机的扩压器结构
CN104595246A (zh) * 2015-01-05 2015-05-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再冷却结构的离心压缩机
CN104595247A (zh) * 2015-01-05 2015-05-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再冷却结构的离心压缩机
CN105114327A (zh) * 2015-09-15 2015-12-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级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5240320A (zh) * 2015-10-15 2016-0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补气结构及压缩机
CN107023516A (zh) * 2017-05-11 2017-08-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扩压器叶片、压缩机结构和压缩机
CN109162933A (zh) * 2018-11-02 2019-0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09129886U (zh) * 2018-11-02 2019-07-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09185180A (zh) * 2018-11-09 2019-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JP2022076179A (ja) * 2020-11-09 2022-05-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圧縮機、ターボチャージャ及びエンジンシステ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826A1 (zh) * 2022-10-26 2024-05-0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3913B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28871B1 (en) Compressor,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compressor
CN112119224B (zh) 离心送风机、送风装置、空调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EP2823240B1 (en) High pressure ratio multi-stage centrifugal compressor
US20220349414A1 (en) Interstage capacity control valve with side stream flow distribution and flow regulation for multi-stage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CN112268376A (zh) 一种氟泵型热管与喷射制冷循环复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6532053A (ja) 多段遠心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ユニット
CN218493838U (zh) 一种离心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15653913A (zh) 一种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
CN219472371U (zh) 一种离心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TW202045822A (zh) 離心式送風機、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WO2024087826A1 (zh) 室外机以及空调系统
CN221033114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5830722U (zh) 一种双级压缩涡旋压缩机
CN216767750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用压缩机和空气源热泵
CN114413499B (zh) 空调喷射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876174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21279571U (zh) 柜式空调器
CN215808984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7540916U (zh) 多联机室外机
CN219713552U (zh) 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
CN221055138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620378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0793277U (zh) 空调器
CN217464977U (zh) 制冷系统和空调
CN111121335B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