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3552U - 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3552U
CN219713552U CN202320447704.8U CN202320447704U CN219713552U CN 219713552 U CN219713552 U CN 219713552U CN 202320447704 U CN202320447704 U CN 202320447704U CN 219713552 U CN219713552 U CN 219713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ation
fluorine pump
condenser
flow channel
refriger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77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
宋鹏
吕东建
李敏华
冯巍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iw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i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iw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i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77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3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3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3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所述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包括:耦合换热器,所述耦合换热器包括冷流通道和热流通道;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流通道连通以形成内制冷循环系统;氟泵,所述氟泵与所述热流通道连通以形成外制冷循环系统;主旁通组件,所述主旁通组件自所述氟泵的出口侧连接至所述氟泵的进口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能有效解决氟泵容易气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一般地,常规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部分厂家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综合性能,会在常规制冷系统中加入氟泵,构成双动力结构的复合制冷系统。
氟泵工作时,会不断地把冷凝侧的冷媒供向蒸发侧,当蒸发侧负荷需求较低时,冷媒容易因吸热不足而在蒸发侧堆积,导致冷凝侧冷媒不足,进而产生气蚀问题。
因此,需要对现有复合制冷系统进行改进,以解决氟泵容易气蚀的问题。
本背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被包括用于增强本公开内容的背景的理解,且因此可包含不形成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当前已经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能有效解决氟泵容易气蚀的问题。
为达以上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包括:
耦合换热器,所述耦合换热器包括冷流通道和热流通道;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流通道连通以形成内制冷循环系统;
氟泵,所述氟泵与所述热流通道连通以形成外制冷循环系统;
主旁通组件,所述主旁通组件自所述氟泵的出口侧连接至所述氟泵的进口侧。
可选的,所述内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冷凝器和节流装置,
其中,所述压缩机、第一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冷流通道依次连通。
可选的,所述外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室内机和第二冷凝器;
其中,所述氟泵、室内机、第二冷凝器以及热流通道依次连通。
可选的,所述热流通道与所述氟泵之间设有储液罐。
可选的,还包括外机壳体,所述压缩机、第一冷凝器、节流装置、耦合换热器、氟泵以及第二冷凝器均安装于所述外机壳体的内部;
所述室内机位于所述外机壳体的外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相互靠近设置,且所述外机壳体内设有驱使空气流经所述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外排至所述外机壳体的外部的冷凝风机。
可选的,所述主旁通组件包括连通所述氟泵的出口和所述热流通道的进口的主旁通管道。
可选的,所述主旁通管道上设有主旁通电控阀和旁通单向阀。
可选的,所述主旁通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氟泵进口处的进口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氟泵出口处的出口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进口压力传感器、出口压力传感器以及主旁通电控阀通信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机组,包括至少两组所述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主旁通组件可以将氟泵的出口侧的冷媒旁通回流至所述氟泵的进口侧,以防氟泵出现气蚀的情况,也有利于保持氟泵的扬程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室外机;101、外机壳体;102、压缩机;103、第一冷凝器;104、节流装置;105、耦合换热器;106、氟泵;107、第二冷凝器;108、主旁通组件;1081、主旁通管道;1082、主旁通电控阀;1083、旁通单向阀;1084、进口压力传感器;1085、出口压力传感器;109、储液罐;110、冷凝风机;111、副旁通组件;1111、副旁通管道;1112、副旁通电控阀;
2、总气管;
3、总液管;
4、室内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适用于对室内空间进行冷却的应用场景,其设置主旁通组件,使得氟泵出口处的冷媒可以部分地旁通至氟泵进口处,进而有效解决氟泵运行过程中容易气蚀的问题。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联机空调机组包括至少两台室外机1、一根总气管2、一根总液管3以及若干台室内机4。
其中,所述室外机1包括外机壳体101,所述外机壳体101的内部设有压缩机102、第一冷凝器103、节流装置104、耦合换热器105、氟泵106以及第二冷凝器107。进一步地,所述耦合换热器105包括冷流通道和热流通道。
可选的,所述耦合换热器105可以为管壳式换热器或者板式换热器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102、第一冷凝器103、节流装置104以及冷流通道依次连通以形成内制冷循环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冷流通道属于内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器。
所述氟泵106、总液管3、室内机4、总气管2、第二冷凝器107以及热流通道依次连通以形成外制冷循环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室内机4属于外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器,位于所述外机壳体101的外部,常放置于室内空间中使用,一般包括内机换热器和内机风机。
具体地,当室内机4的数量为两台或者更多时,各室内机4可以并联设置,即,各所述内机换热器的进口均与总液管3连通、各所述内机换热器的出口均与总气管2连通。
内制冷循环系统属于常见的压缩制冷循环,本实施例不作赘述。值得指出的是,在耦合换热器105,冷流通道中的冷媒(属于内制冷循环系统)温度低于热流通道中的冷媒(属于外制冷循环系统)温度,因此,冷流通道为热流通道提供的冷量就是外循环系统中的主要冷量来源。
在外制冷循环系统中,冷媒于耦合换热器105内获取冷量后,温度降低;然后在氟泵106的驱动作用下,进入总液管3;接着,进入各室内机4的内机换热器中,为室内空间提供冷量,吸热蒸发成气态后,进入总气管2中;温度较高的冷媒在第二冷凝器107中放热降温,冷凝成液态;最后重新回到热流通道中,完成循环。
本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机1还设有自所述氟泵106的出口侧连接至所述氟泵106的进口侧的主旁通组件108。当氟泵106的进口侧缺少冷媒时,打开主旁通组件108,即可将氟泵106出口侧的部分冷媒回流至氟泵106的进口侧,进而避免氟泵106因进口侧冷媒不足而导致气蚀情况的发生。
可选的,主旁通组件108包括连通所述氟泵106的出口和所述热流通道的进口的主旁通管道1081,所述主旁通管道1081上设有主旁通电控阀1082和旁通单向阀1083。
需要说明的是,将主旁通管道1081连通至热流通道的进口,一来可以使得进入主旁通管道1081中的冷媒重新参与耦合换热器105的换热,减少冷量浪费,二来可以保证进入室内机4中的冷媒温度稳定(若直接将主旁通管道1081连通至氟泵106的进口,会导致最终进入室内机4的冷媒温度与离开耦合换热器105时的冷媒温度相差较大,不利于对室内的温度控制)。
可选的,所述主旁通组件108还包括控制装置、位于所述氟泵106进口处的进口压力传感器1084、以及位于所述氟泵106出口处的出口压力传感器1085;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进口压力传感器1084、出口压力传感器1085以及主旁通电控阀1082通信连接。
出口压力传感器1085和进口压力传感器1084二者检测到的压力值的差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氟泵106的扬程,当氟泵106进出口的压力差值ΔT达到预设温度值T设、且持续时间t持续达到预设时间值t设,即可认为氟泵106的扬程不足,判定氟泵106进口侧的冷媒不足,控制装置控制打开主旁通电控阀1082,将氟泵106出口处的部分冷媒旁通回流至氟泵106的进口侧,保证氟泵106的进口侧有液,从而保证氟泵106不气蚀。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可以可靠运行。
可选的,所述热流通道与所述氟泵106之间设有储液罐109,进一步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氟泵106的进口侧有充足的冷媒,以防气蚀。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凝器103和第二冷凝器107相互靠近设置(例如相对设置或者平铺设置),且所述外机壳体101内设有冷凝风机110,冷凝风机110可以驱使外机壳体101中的空气流经所述第一冷凝器103和第二冷凝器107后外排至所述外机壳体101的外部,使用一台冷凝风机110对两台冷凝器进行散热,节约设备成本和电能。
可选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还包括副旁通组件111,所述副旁通组件111包括自所述第二冷凝器107的进口连通至所述热流通道的进口的副旁通管道1111,所述副旁通管道1111上设有副旁通电控阀1112。
必要时,例如:
当仅运行压缩机模式给耦合换热器105的热流通道降温换热时,打开副旁通电控阀1112,关闭第二冷凝器107入口处的电磁阀,即可旁通短接第二冷凝器107,使得冷媒不流经第二冷凝器107,直接进入热流通道中;
当运行混合模式(压缩机低频)或热管模式(室外低温可不开压缩机节能)等时,关闭副旁通电控阀1112,打开第二冷凝器107入口处的电磁阀,即可使冷媒经过第二冷凝器107换热后再进入耦合换热器105的热流通道降温换热。
可选的,氟泵106可以为一个,也可以并列设置多个,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具备以下优点:
①主旁通组件108可以将氟泵106的出口侧的冷媒旁通回流至所述氟泵106的进口侧,以防氟泵106出现气蚀的情况,也有利于保持氟泵106的扬程稳定;
②主旁通组件108具体将冷媒旁通至热流通道的进口,一来可以使得进入主旁通管道1081中的冷媒重新参与耦合换热器105的换热,减少冷量浪费,二来可以保证进入室内机4中的冷媒温度稳定;
③内制冷循环系统和外制冷循环系统二者的冷媒相互独立,易于控制。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耦合换热器(105),所述耦合换热器(105)包括冷流通道和热流通道;
压缩机(102),所述压缩机(102)与所述冷流通道连通以形成内制冷循环系统;
氟泵(106),所述氟泵(106)与所述热流通道连通以形成外制冷循环系统;
主旁通组件(108),所述主旁通组件(108)自所述氟泵(106)的出口侧连接至所述氟泵(106)的进口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冷凝器(103)和节流装置(104),
其中,所述压缩机(102)、第一冷凝器(103)、节流装置(104)以及冷流通道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室内机(4)和第二冷凝器(107);
其中,所述氟泵(106)、室内机(4)、第二冷凝器(107)以及热流通道依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通道与所述氟泵(106)之间设有储液罐(10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机壳体(101),所述压缩机(102)、第一冷凝器(103)、节流装置(104)、耦合换热器(105)、氟泵(106)以及第二冷凝器(107)均安装于所述外机壳体(101)的内部;
所述室内机(4)位于所述外机壳体(101)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103)和第二冷凝器(107)相互靠近设置,且所述外机壳体(101)内设有驱使空气流经所述第一冷凝器(103)和第二冷凝器(107)外排至所述外机壳体(101)的外部的冷凝风机(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旁通组件(108)包括连通所述氟泵(106)的出口和所述热流通道的进口的主旁通管道(108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旁通管道(1081)上设有主旁通电控阀(1082)和旁通单向阀(108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旁通组件(108)还包括位于所述氟泵(106)进口处的进口压力传感器(1084)、位于所述氟泵(106)出口处的出口压力传感器(1085)、以及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进口压力传感器(1084)、出口压力传感器(1085)以及主旁通电控阀(1082)通信连接。
10.一种多联机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
CN202320447704.8U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 Active CN219713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7704.8U CN219713552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7704.8U CN219713552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3552U true CN219713552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03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7704.8U Active CN219713552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3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5168B (zh) 新能源汽车二次回路乘员舱及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
US11760162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107914538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1545690A (zh) 制冷剂循环装置
CN113007831B (zh) 一种三管制多联机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173050A (zh) 热管理系统
CN114905935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83803A (zh) 一种基于热泵的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51809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01382362A (zh) 窗式空调器卸荷阀管路结构
CN106585318B (zh) 电动车的电池冷却系统
CN110126584B (zh)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运行方法、控制系统
CN219713552U (zh) 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
CN21563816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CN215951838U (zh) 制冷系统及家用电器
CN114909725A (zh) 一种高效节能多联机系统
CN204593946U (zh) 空调热水系统
CN112140829B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09682105B (zh) 空调系统
CN109808448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汽车
CN209386597U (zh) 一种磁悬浮多联式空调机组
CN109386989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111780448A (zh) 一种水路切换的一体化地源热泵主机
CN114251873B (zh) 风冷冷水热泵系统
CN219756709U (zh) 制冷系统及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