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46339A - 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6339A
CN115646339A CN202211592920.8A CN202211592920A CN115646339A CN 115646339 A CN115646339 A CN 115646339A CN 202211592920 A CN202211592920 A CN 202211592920A CN 115646339 A CN115646339 A CN 115646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mixing
premixing
pipe
spra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29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46339B (zh
Inventor
刘洋
李明杰
唐秀永
陈斌
张凡华
喻季红
朱长城
赵威
唐伟峰
赵建奇
贺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Jinshi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Jinshi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Jinshi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Jinshi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929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63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46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6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46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6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包括输送管单元、添加管单元、分散预混单元和混合输出单元,输送管单元用于将乳化基质输送至分散预混单元,添加管单元用于输送添加剂,分散预混单元用于接收乳化基质和添加剂并进行预混合,混合输出单元用于接收预混合的乳化基质和添加剂并进行混合后输出;分散预混单元包括喷散预混组件,喷散预混组件的喷料口位置处形成涡流区。本发明提供的制药用混合装置,添加剂从喷料口进入内管,添加剂能在低压状态下被均匀分散到乳化基质中,分散预混单元将添加剂与乳化基质进行预混合,并输送至混合输出单元,混合输出单元将添加剂与乳化基质进行充分混合,混合装置具备高效分散混合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添加剂与乳化基质混合装置一般由L型细管或直线细管、输送管道、单向阀等制成。添加剂通过单向阀、L型细管或直线细管输送到输送管道内乳化基质中进行混合。乳化基质通过中压输送泵注入输送管道内,添加剂需要中压注送泵才能注入输送管道内,并且添加剂不能均匀分散到乳化基质中与之均匀混合,其混合性能较差,造成乳化炸药密度不均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乳化炸药性能,给施工现场带来不佳的爆破效果。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添加剂需要通过中压泵注入输送管道内,且添加剂不能均匀分散到乳化基质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包括输送管单元、添加管单元、分散预混单元和混合输出单元,所述输送管单元用于将乳化基质输送至所述分散预混单元,所述添加管单元用于将添加剂输送至所述分散预混单元,所述分散预混单元用于接收乳化基质和添加剂并进行预混合,所述混合输出单元用于接收预混合的乳化基质和添加剂并进行混合后输出;所述输送管单元、所述分散预混单元以及所述混合输出单元依次排布且同轴布设,所述添加管单元设于所述分散预混单元的一侧面上;所述分散预混单元包括喷散预混组件、外管以及与所述外管同轴布设的内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并与所述内管的外壁面相配合形成喷散外腔体,所述喷散预混组件设于所述内管上,所述喷散预混组件的进料口与所述喷散外腔体连通,所述喷散预混组件的喷料口沿所述内管的径向延伸布设,所述喷料口朝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布设并与所述内管的内腔连通设置,所述喷散预混组件靠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的一侧的外形为沿所述输送管单元朝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的方向布设的渐缩状,进而在乳化基质经过所述喷散预混组件时在所述喷散预混组件的喷料口位置处形成涡流区;所述喷散外腔体与所述添加管单元的腔体连通设置,所述输送管单元、所述内管以及混合输出单元相互连通且同轴布设。
优选地,所述喷散预混组件包括沿所述内管的径向布设于所述内管上的喷管,所述喷管的两端的进料口分别与所述喷散外腔体连通,所述喷料口为沿所述喷管的轴向布设于所述喷管的圆周侧壁面上的喷缝,所述喷管靠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的一侧的外形为沿所述内管径向布设的朝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的渐缩状。
优选地,多个所述喷管沿所述内管轴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喷管沿所述内管的周向错位布设。
优选地,还包括贯穿所述内管的圆周壁面设置的喷散孔,所述喷散孔处于两个所述喷管之间,多个所述喷散孔沿所述内管的周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输送管单元与所述内管的管径比范围为1:1~1.5:1,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管径比范围为1:1.1~1:2。
优选地,所述混合输出单元包括输出管和混合单元芯,所述输出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分散预混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混合单元芯设于所述输出管内。
优选地,所述添加管单元的管口位置处设有截止阀。
优选地,所述输送管单元与所述分散预混单元焊接,所述分散预混单元与所述混合输出单元焊接,所述外管沿轴向的两端与所述内管的外壁面焊接。
优选地,所述喷管的数量为2~5个,所述喷散孔的直径为0.01~0.3mm,所述喷料口的口径为0.005~0.1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的混合效果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预先制作标识组,所述标识组包括多个彼此之间具有浓度差的第一标识液,所述第一标识液均为第一标识物的水溶液,所述第一标识物包括色素和荧光粉;S2,预先制作参照物组,所述参照物组包括多个混合不同浓度的第二标识液的参照物,所述参照物为乳化基质,所述第二标识液为第二标识物的水溶液,所述第二标识物包括色素和荧光粉;S3,保持混合装置管道等压,通过添加管单元添加第一标识液至分散预混单元,通过输送管单元输送乳化基质至分散预混单元,分散预混单元对添加剂和乳化基质进行混合并输出至混合输出单元,混合输出单元对添加剂和乳化基质进行再混合并输出最终混合物;S4,获取所述最终混合物的实际混合效果,获取所述参照物的参照混合效果图,若所述实际混合效果的混合均匀度比所述参照混合效果的差,则混合效果不达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混合装置改变了现有添加剂的添加需要在中压条件才能与乳化基质混合的工作模式,创造性地使用了低压泵注入添加剂混合,使添加剂在低压状态下注入至输送管道内,添加剂能均匀分散到乳化基质中,两者混合充分,混合效果好。通过设置分散预混单元,添加剂从添加管单元进入喷散预混组件,喷散预混组件靠近混合输出单元的一侧的外形为沿输送管单元朝向混合输出单元的方向布设的渐缩状,高粘度的乳化基质流经喷散预混组件后会在喷散预混组件的喷料口位置处形成有涡流区,便于添加剂从喷料口喷散进入内管的内腔,使得添加剂能在低压状态下进入分散预混单元,喷料口在内管的径向截面上,使得添加剂能均匀分散到乳化基质中,分散预混单元将添加剂与乳化基质进行预混合,并输送至混合输出单元,混合输出单元将添加剂与乳化基质进行充分混合并输出,保证了混合装置的高效分散混合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制药用混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F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D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E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3中G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制药用混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流体的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混合装置100;输送管单元200;添加管单元300;分散预混单元400;喷散预混组件410;喷管411;喷料口4111;外管420;喷散外腔体421;内管430;喷散孔431;混合输出单元500;输出管510;混合单元芯520。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附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100,包括输送管单元200、添加管单元300、分散预混单元400和混合输出单元500,所述输送管单元200用于将乳化基质输送至所述分散预混单元400,所述添加管单元300用于将添加剂输送至所述分散预混单元400,所述分散预混单元400用于接收乳化基质和添加剂并进行预混合,所述混合输出单元500用于接收预混合的乳化基质和添加剂并进行混合后输出;所述输送管单元200、所述分散预混单元400以及所述混合输出单元500依次排布且同轴布设,所述添加管单元300设于所述分散预混单元400的一侧面上;所述分散预混单元400包括喷散预混组件410、外管420以及与所述外管420同轴布设的内管430,所述外管420套设于所述内管430外并与所述内管430的外壁面相配合形成喷散外腔体421,所述喷散预混组件410设于所述内管430上,所述喷散预混组件410的进料口与所述喷散外腔体421连通,所述喷散预混组件410的喷料口4111沿所述内管430的径向延伸布设,所述喷料口4111朝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500布设并与所述内管430的内腔连通设置,所述喷散预混组件410的靠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500的一侧外形为沿所述输送管单元200朝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500的方向布设的渐缩状,进而在乳化基质经过所述喷散预混组件410时在所述喷散预混组件410的喷料口4111位置处形成涡流区;所述喷散外腔体421与所述添加管单元300的腔体连通设置,所述输送管单元200、所述内管430以及混合输出单元500相互连通且同轴布设。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低压指的是管道压力小于2.5Mpa,中压指的是管道压力大于2.5Mpa并小于6.4Mpa。输送管单元200、分散预混单元400和混合输出单元500依次排布,在输送管单元200的入口端设置有中压泵(图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一般,中压泵的压力值为2.5-6.4Mpa,正常输送乳化基质的压力为2.5Mpa以下,当润滑剂较少时,阻力增大,管道压力在2.5-5Mpa之间或者更高。乳化基质在中压泵的作用下先进入输送管单元200,再由输送管单元200输送至分散预混单元400,再由分散预混单元400输送至混合输出单元500,最后由混合输出单元500进行输出。
在添加管单元300处设置有低压泵(图未示出),将添加剂以低压状态泵入分散预混单元400,添加剂从添加管单元300进入,再由添加管单元300输送至分散预混单元400,最后进入混合输出单元500并由混合输出单元500进行输出。分散预混单元400对进入的乳化基质和添加剂进行预混合,即初步混合,再将初步混合的乳化基质和添加剂输出至混合输出单元500进行充分混合,最后混合输出单元500将充分混合后的乳化基质和添加剂进行输出。
输送管单元200、分散预混单元400和混合输出单元500同轴布设,并连接成整体,便于乳化基质和添加剂的流动,混合输出单元500与输送管单元200结构类似,均呈管状,添加管单元300设于分散预混单元400的侧面上,添加管单元300为在侧面上凸出的添加管,便于注入添加剂,添加管单元300与分散预混单元400一体设置。
详细地,分散预混单元400包括喷散预混组件410、外管420和内管430,外管420与内管430同轴布设,外管420与内管430相配合形成喷散外腔体421,喷散外腔体421与添加管单元300连通,添加剂从添加管单元300进入至喷散外腔体421,喷散预混组件410设置在内管430的内腔,便于添加剂从喷散预混组件410进入内管与乳化基质混合;喷散预混组件410上设有进料口和喷料口4111,喷散预混组件410内通过进料口与喷散外腔连通,通过喷料口4111与内管430的内腔连通,其喷料口4111沿内管430的径向延伸布设,并朝向混合输出单元500布设,喷散预混组件410靠近混合输出单元500的一侧的外形为沿输送管单元200朝向混合输出单元500布设的渐缩状,乳化基质经过喷散预混组件410时在喷散预混组件410的喷料口4111位置处形成涡流区,便于添加剂从喷料口喷散出并朝向混合输出单元500流动。
当管道内乳化基质处于静止中压状态时,由于喷管411的喷料口口径尺寸较小,远小于内管430的管径,而喷散外腔体421存在一定压力,添加剂单元入口端设有防止添加剂回流的装置,添加剂在喷料口处存在张力,相关因素使乳化基质在一定中压范围内不能通过喷料口4111进入喷散外腔体421内;同时,管道内乳化基质呈快速流动,乳化基质在通过喷散预混组件410时,在喷料口4111处产生涡流区域,相当于低压区,低压区域的流体不断被中压区域的流体带走,使得添加剂能够低压输入。
当管道内乳化基质处于低压力状态时,添加管单元300入口端的低压泵产生压力输送,喷散外腔体421中压力能够将添加剂水溶液喷散进入乳化基质中进行混合,其中,喷散外腔体421压力值在低压2.5Mpa以下,管道压力值在2.5Mpa以下。中压泵输送乳化基质,添加剂的输出压力值高,压差区域(涡流区)很小,管道内乳化基质压力高,快速流动,压差区域(涡流区)也有利于添加剂的排出。
应当理解的是,混合装置100改变了现有添加剂的添加需要在中压条件才能与乳化基质混合的工作模式,创造性地使用了低压泵注入添加剂混合,使添加剂在低压状态下注入至输送管道内,且添加剂能均匀分散到乳化基质中,两者混合充分,混合效果好。通过设置分散预混单元400,添加剂从添加管单元300进入喷散预混组件410,喷散预混组件410靠近混合输出单元500的一侧的外形为沿内管430径向布设的由输送管单元200朝向混合输出单元500的方向布设的渐缩状,高粘度的乳化基质流经喷散预混组件410后会在会在喷散预混组件410的喷料口4111位置处形成有涡流区,便于添加剂从喷料口4111喷散进入内管430的内腔,使得添加剂能在低压状态下进入分散预混单元,喷料口在内管的径向界面上,使得添加剂能均匀分散到乳化基质中,分散预混单元400将添加剂与乳化基质进行预混合,并输送至混合输出单元500,混合输出单元500将添加剂与乳化基质进行充分混合并输出,保证了混合装置100的高效分散混合性能。
通过实验,将适量色素加入添加剂中,添加剂通过添加管单元300进入,并通过喷散预混组件410分散注入内管430与乳化基质进行预混合,并进入混合输出单元500进行充分混合,添加剂与乳化基质混合均匀,现场制药取样发现,混合装置100能够将带有色素的添加剂均匀分布注入在乳化基质内,将色素与乳化基质进行混合,色素混合效果明显,颜色均匀,即添加剂能够与乳化基质充分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喷散预混组件410包括沿所述内管430的径向布设于所述内管430上的喷管411,所述喷管411的两端的进料口分别与所述喷散外腔体421连通,所述喷料口4111为沿所述喷管411的轴向布设于所述喷管411的圆周侧壁面上的喷缝,所述喷管411靠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500的一侧的外形为沿所述内管430径向布设的朝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500的渐缩状。
详细地,喷散预混组件410包括喷管411,喷管411沿径向设于内管430的内部,喷管411的两端抵持于内管430的壁面上,喷管411呈一定角度设于内管430的内部,喷管411两端的进料口与喷散外腔体421连通,以便于添加剂由喷散外腔体421沿喷管411两端的进料口进入喷管411,喷管411的喷料口4111沿喷管411的轴向设置,喷料口4111朝向混合输出单元500设置,喷料口4111的外形并为喷管411侧壁面上沿喷管411轴向开设的喷缝,喷缝呈长条槽状,其宽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7,图中实线箭头表示乳化基质流动的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添加剂流动的方向,喷管411的靠近混合输出单元500的一侧的外形为沿内管430径向布设的并且由输送管单元200朝向混合输出单元500的渐缩状,在喷管411的喷料口4111位置处形成涡流区,便于添加剂的添加。在本实施例中,喷料口4111的口径与内管430的管径的比例范围为1:200~1:400,将喷料口4111的口径设置为远小于内管430的管径,当管道内乳化基质处于静止中压状态时,由于喷管411的喷料口口径远远小于内管430的管径,添加管处设有低压泵产生压力,进而喷散外腔体421存在一定压力,添加剂能够更好地流入内管430的内腔,且乳化基质在不能通过喷料口4111进入喷散外腔体421内。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喷管411沿所述内管430轴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喷管411沿所述内管430的周向错位布设。
值得注意的是,喷管411设置有多个,多个喷管411沿内管430的轴向间隔排布,以使多个喷管411形成的涡流区不会彼此干扰,多个喷管沿内管的周向错位布设,从多个方向喷散添加剂,便于添加剂能够更均匀地与乳化基质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贯穿所述内管430的圆周壁面设置的喷散孔431,所述喷散孔431处于两个所述喷管411之间,多个所述喷散孔431沿所述内管430的周向间隔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在内管430上还设置有喷散孔431,喷散孔431沿内管430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喷散孔431贯穿内管430的圆周壁面,使内管430的内腔与喷散外腔体421连通,多个喷散孔431沿内管430的周向间隔设置形成孔环,通过设置喷散孔431,使得喷散外腔体421和内管430的内腔更进一步的连通,喷散外腔体421可以通过喷散孔431从外侧的多个方向进行添加剂的添加,便于添加剂充分地与乳化基质混合,喷散孔431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喷散孔431形成的孔环设于两个喷管411之间,添加剂从内管外侧区域即乳化基质外侧的多个方向进入,均匀分散到乳化基质外侧中,外侧区域的添加剂还可以起到水润滑作用,能够降低乳化基质的输送阻力。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混合装置100,喷散预混组件410靠近混合输出单元500的一侧的外形为沿输送管单元200朝向混合输出单元500的方向布设的渐缩状,高粘度的乳化基质流经喷散预混组件410后会在喷散预混组件410的喷料口4111位置处形成有涡流区,便于添加剂从喷料口4111喷散进入内管430的内腔,使得添加剂能在低压状态下进入分散预混单元400,喷料口4111在内管430的径向界面上,使得添加剂均匀分散到乳化基质中;设置的每个喷管411的喷料口出流侧均形成涡流区,且多个喷管411沿内管430的周向错位布设,使得添加剂能从内管430径向截面的多个方向喷散;设置的多个喷散孔431沿内管430的周向间隔设置形成孔环,添加剂沿内管430的外侧区域即乳化基质外侧进入,通过孔环从乳化基质外侧的多个方向进行添加剂的添加,通过从内管430的径向截面(即乳化基质的中截面)和乳化基质的外周输送添加剂相配合的方式,并借助于涡流区的辅助作用,添加剂不仅能在低压状态下注入,而且添加剂能够充分地与乳化基质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输送管单元200与所述内管430的管径比范围为1:1~1.5:1,所述内管430与所述外管420的管径比范围为1:1.1~1:2。
应当理解的是,乳化基质具备高粘度性,因而将输送管单元200的管径设置为大于内管430的管径,输送管单元200与内管430的管径比范围为1:1~1.5:1,加大乳化基质输送进内管430的压力,使乳化基质的流动速度增快,便于喷散预混组件的喷料口4111处涡流区的形成,进而使得添加剂能够更顺畅地从喷散预混组件410的喷料口4111喷散出。
将内管430的管径设置为小于外管420的管径,以此形成喷散外腔体421,内管430与外管420的管径比范围设置为1:1~1:2,可根据实际喷散外腔体421体积需要进行具体设置,添加剂从添加管单元300进入喷散外腔体421,喷散外腔体421体积较大,喷散预混组件410的喷料口4111较小,结合在添加管单元300管口处设置的低压泵,形成压力差,因而能够较好地将添加剂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混合输出单元500包括输出管510和混合单元芯520,所述输出管510的入口端与所述分散预混单元400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混合单元芯520设于所述输出管510内。
详细地,混合输出管510单元设置为包括输出管510和混合单元芯520,输出管510的入口端与分散预混单元400的输出端连通,分散预混单元400包括两个输入端,与输送管单元200连通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乳化基质,与添加管单元300连通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添加剂。
输出管510的入口端接收从分散预混单元400输送的进行了预混合的乳化基质和添加剂,输出管510的出口端用于将充分混合后的乳化基质和添加剂进行输出,输出管510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沿输出管510轴向相对的设置,混合单元芯520设置于输出管510内部,并靠近输出管510的出口端的位置处布设,混合单元芯520用于对乳化基质和添加剂进行再混合,通过混合单元芯520可以将乳化基质和添加剂进行充分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添加管单元300的管口位置处设有截止阀(图未示出)。
需要注意的是,在添加管单元300的管口位置处设置截止阀,能够防止添加剂回流,通过截止阀还可以控制添加剂的输送、截止以及调节流量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输送管单元200与所述分散预混单元400焊接,所述分散预混单元400与所述混合输出单元500焊接,所述外管420沿轴向的两端与所述内管430的外壁面焊接。
值得注意的是,输送管单元200、分散预混单元400和混合输出单元5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将输送管单元的输出端端与分散预混单元的接收乳化基质的入口端焊接,将分散预混单元的输出端与混合输出单元的入口端焊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三者焊接成整体,通过焊接活接拆装方便,无需特别维护,减少工作量。同时将外管420沿轴向的两端与内管430的外壁面焊接,使得外管和内管的拆装较为方便,并使添加剂不易泄露。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喷管411的数量为2~5个,所述喷散孔431的直径为0.01~0.3mm,所述喷料口4111的口径为0.005~0.1mm。
应当理解的是,喷管41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中,喷管411的数量设置为3个,且分别与内管430成不同的角度,如图5,相邻的两个喷管沿周向的夹角呈60度,3个喷管411成不同角度的设置使得可以从各个方向输入添加剂,且三者形成的涡流区不会相互干扰,有利于添加剂的流动和添加。
详细地,喷散孔431的直径和喷料口4111的宽度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根据与内管430的比例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喷散孔431的直径设置为0.01~0.3mm,喷管的喷料口4111的口径设置为0.005~0.1mm,尺寸较为合适,由于喷散孔431和喷料口4111尺寸极小,添加剂容易从喷散孔431和喷料口4111流出,且乳化基质不会发生倒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100的混合效果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预先制作标识组,所述标识组包括多个彼此之间具有浓度差的第一标识液,所述第一标识液均为第一标识物的水溶液,所述第一标识物包括色素和荧光粉;
S2,预先制作参照物组,所述参照物组包括多个混合不同浓度的第二标识液的参照物,所述参照物为乳化基质,所述第二标识液为第二标识物的水溶液,所述第二标识物包括色素和荧光粉;
S3,保持混合装置100管道等压,通过添加管单元300添加第一标识液至分散预混单元400,通过输送管单元200输送乳化基质至分散预混单元400,分散预混单元400对添加剂和乳化基质进行混合并输出至混合输出单元500,混合输出单元500对添加剂和乳化基质进行再混合并输出最终混合物;
S4,获取所述最终混合物的实际混合效果,获取所述参照物的参照混合效果图,若所述实际混合效果的混合均匀度比所述参照混合效果的差,则混合效果不达标。
具体的,上述检测方法为在混合装置100管道等压时,使用不用浓度的标识液与乳化基质进行混合,得到多个最终混合物,将每个最终混合物的实际混合效果与其对应的预先制作的参照物的参照混合效果进行对比得到混合装置100的混合结果。参照物对应指的参照物使用的第二标识液的浓度与最终混合物使用的第一标识液的浓度一致,以此将两者进行对比,若最终混合物的实际混合效果的混合均匀度比参照物的参照混合效果差,则混合效果不达标,若最终混合物的实际混合效果的混合均匀度比参照物的参照混合效果更好或者一样,则混合效果达标。
实际混合效果可以通过拍摄效果图进行对比,或者使用观察法等确定,其中,效果图的拍摄方法为,将最终混合物组和参照物组分别放置在明亮处、黑屋中,拍下相关效果图,并将效果图做好浓度标记,分别进行对比,得到结果。
第一标识液和第二标识液的制作为采用等量的色素和荧光粉按预设比例混合到单位体积水溶液中,并搅拌均匀,分别对其做好标识,预设比例可以为1%、1.5%、2%、2.5%、3%、3.5%、4%、4.5%或5%中的一种或多种。不同浓度的第二标识液为将各个不同比例第二标识物混合到单位体积水溶液中产生的液体。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上述管道等压检测方法外,还包括管道不同压力对混合效果影响测试方法,记录管道不同压力下,乳化基质与色素、荧光粉水溶液混合体的取样,色素、荧光粉水溶液的比例为定值,可以选取颜色最深的,比如含量5%的水溶液,并分别在明亮处、黑屋拍效果图,记录相关数据;汇总在不同管道压力下最终混合物的效果图和相关数据,列出对比效果图,由此判断在不同管道压力值下混合装置100的混合效果。
本发明提供另一具体实施例如下:
混合装置100包括输送管单元200、添加管单元300、分散预混单元400和混合输出单元500,输送管单元200用于将乳化基质输送至分散预混单元400,添加管单元300用于将添加剂输送至分散预混单元400,分散预混单元400用于接收乳化基质和添加剂并进行预混合,混合输出单元500用于接收预混合的乳化基质和添加剂并进行混合后输出。
输送管单元200、分散预混单元400和混合输出单元500依次排布且同轴布设,三者连接成一个整体并相互连通,添加管单元300设于分散预混单元400的侧面,添加管单元300与分散预混单元400连通,添加管单元300入口端设置有低压泵,添加管单元300的管口处设有截止阀,输送管单元200入口端设置有中压泵。
分散预混单元400包括外管420、内管430和喷管411,三个喷管411按不同角度设于内管430的内部,相邻的两个喷管沿周向的夹角呈60度,三个喷管411沿内管430的轴向间隔排布,喷管411的外形为沿输送管单元200朝向混合输出单元500布设的渐缩状进而在乳化基质经过喷管411时在喷管411的喷料口4111位置处形成涡流区,外管420与内管430相配合形成喷散外腔体421,内管430上设有喷散孔431,喷散孔431沿内管430的周向设置,喷散孔431处于两个喷管411之间。
喷管411喷料口4111的口径与内管430的比例范围为1:200~1:400,输送管单元200与内管430的管径比范围为1:1~1.5:1,内管430与外管420的管径比范围为1:1.1~1:2,喷散孔431的直径为0.01~0.3mm,喷料口4111的宽度为0.005~0.1mm。
混合输出单元500包括输出管510和混合单元芯520,混合单元芯520设于输出管510的出口端位置处,添加剂从添加管单元300通过低压泵的作用进入喷散外腔体421,再通过喷管411和喷散孔431进入内管430的内腔,乳化基质从输送管单元200通过中压泵的作用进入内管430,进入内管430的乳化基质和添加液进行预混合,再一起进入输出管510,由混合单元芯520对二者进行充分混合后排出。
喷管411喷料口4111的口径与内管430的比例范围为1:200~1:400,将喷料口4111的口径设置为远小于内管430直径,当管道内乳化基质处于静止中压状态时,由于喷管411微缝尺寸太小,而喷散外腔体421存在一定压力,添加剂单元入口端设有防止添加剂回流的装置,添加剂在微缝处存在张力,相关因素使乳化基质在一定中压范围内不能通过喷料口4111进入喷散外腔体421内;同时,管道内乳化基质呈快速流动,乳化基质在通过喷散预混组件410时,在喷料口4111处产生涡流区域,相当于低压区,低压区域的流体不断被中压区域的流体带走,使得添加剂能够低压输入。
当管道内乳化基质处于低压力状态时,添加管单元300入口端的低压泵产生压力输送,喷散外腔体421中压力能够将添加剂水溶液喷散进入乳化基质中进行混合,其中,喷散外腔体421压力值在低压2.5Mpa以下,管道压力值在2.5Mpa以下。中压泵输送乳化基质,添加剂的输出压力值高,压差区域很小,管道内乳化基质压力高,快速流动,压差区域也有利于添加剂的排出。
混合装置100改变了现有添加剂的添加需要在中压条件才能与乳化基质混合的工作模式,创造性地使用了低压泵注入添加剂混合,使添加剂在低压状态下注入至输送管道内,且添加剂能均匀分散到乳化基质中,两者混合充分,混合效果好。通过设置分散预混单元400,添加剂从添加管单元300进入喷散预混组件410,喷散预混组件410靠近混合输出单元500的一侧的外形为沿输送管单元200朝向混合输出单元500的方向布设的渐缩状,高粘度的乳化基质流经喷散预混组件410后会在会在喷散预混组件410的喷料口4111位置处形成有涡流区,便于添加剂从喷料口4111喷散进入内管430的内腔,使得添加剂能在低压状态下进入分散预混单元,喷料口在内管的径向界面上,使得添加剂能均匀分散到乳化基质中,分散预混单元400将添加剂与乳化基质进行预混合,并输送至混合输出单元500,混合输出单元500将添加剂与乳化基质进行充分混合并输出。
且设置的每个喷管411的喷料口出流侧均形成涡流区,多个喷管411沿内管430的周向错位布设,使得添加剂能从内管430径向截面的多个方向喷散;设置的多个喷散孔431沿内管430的周向间隔设置形成孔环,添加剂沿内管430的外侧区域即乳化基质外侧进入,通过孔环从乳化基质外侧的多个方向进行添加剂的添加,通过从内管430的径向截面(即乳化基质的中截面)和乳化基质的外周输送添加剂相配合的方式,并借助于涡流区的辅助作用,添加剂不仅能在低压状态下注入,而且添加剂能够充分地与乳化基质混合,保证了混合装置100的高效分散混合性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管单元、添加管单元、分散预混单元和混合输出单元,所述输送管单元用于将乳化基质输送至所述分散预混单元,所述添加管单元用于将添加剂输送至所述分散预混单元,所述分散预混单元用于接收乳化基质和添加剂并进行预混合,所述混合输出单元用于接收预混合的乳化基质和添加剂并进行混合后输出;
所述输送管单元、所述分散预混单元以及所述混合输出单元依次排布且同轴布设,所述添加管单元设于所述分散预混单元的一侧面上;
所述分散预混单元包括喷散预混组件、外管以及与所述外管同轴布设的内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并与所述内管的外壁面相配合形成喷散外腔体,所述喷散预混组件设于所述内管上,所述喷散预混组件的进料口与所述喷散外腔体连通,所述喷散预混组件的喷料口沿所述内管的径向延伸布设,所述喷料口朝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布设并与所述内管的内腔连通设置,所述喷散预混组件靠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的一侧的外形为沿所述输送管单元朝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的方向布设的渐缩状,进而在乳化基质经过所述喷散预混组件时在所述喷散预混组件的喷料口位置处形成涡流区;
所述喷散外腔体与所述添加管单元的腔体连通设置,所述输送管单元、所述内管以及混合输出单元相互连通且同轴布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药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散预混组件包括沿所述内管的径向布设于所述内管上的喷管,所述喷管的两端的进料口分别与所述喷散外腔体连通,所述喷料口为沿所述喷管的轴向布设于所述喷管的圆周壁面上的喷缝,所述喷管靠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的一侧的外形为沿所述内管径向布设的朝向所述混合输出单元的渐缩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药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喷管沿所述内管的轴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喷管沿所述内管的周向错位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药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所述内管的圆周壁面设置的喷散孔,所述喷散孔处于两个所述喷管之间,多个所述喷散孔沿所述内管的周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药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单元与所述内管的管径比范围为1:1~1.5:1,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管径比范围为1:1.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药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输出单元包括输出管和混合单元芯,所述输出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分散预混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混合单元芯设于所述输出管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药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管单元的管口位置处设有截止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药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单元与所述分散预混单元焊接,所述分散预混单元与所述混合输出单元焊接,所述外管沿轴向的两端与所述内管的外壁面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药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的数量为2~5个,所述喷散孔的直径为0.01~0.3mm,所述喷料口的口径为0.005~0.1mm。
10.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的混合效果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1,预先制作标识组,所述标识组包括多个彼此之间具有浓度差的第一标识液,所述第一标识液均为第一标识物的水溶液,所述第一标识物包括色素和荧光粉;
S2,预先制作参照物组,所述参照物组包括多个混合不同浓度的第二标识液的参照物,所述参照物为乳化基质,所述第二标识液为第二标识物的水溶液,所述第二标识物包括色素和荧光粉;
S3,保持混合装置管道等压,通过添加管单元添加第一标识液至分散预混单元,通过输送管单元输送乳化基质至分散预混单元,分散预混单元对添加剂和乳化基质进行混合并输出至混合输出单元,混合输出单元对添加剂和乳化基质进行再混合并输出最终混合物;
S4,获取所述最终混合物的实际混合效果,获取所述参照物的参照混合效果图,若所述实际混合效果的混合均匀度比所述参照混合效果的差,则混合效果不达标。
CN202211592920.8A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 Active CN115646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2920.8A CN115646339B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2920.8A CN115646339B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6339A true CN115646339A (zh) 2023-01-31
CN115646339B CN115646339B (zh) 2023-03-21

Family

ID=85019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2920.8A Active CN115646339B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4633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28A (zh) * 1988-04-25 1991-05-08 “特拉兹鸟克”工程中心 乳化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EP0674941A1 (de) * 1994-03-12 1995-10-04 MTU Motoren- und Turbinen-Union Friedrichshafen GmbH Vorrichtung zur Bildung einer Öl-Wasser-Emulsion
US7401973B1 (en) * 2007-04-19 2008-07-22 Vortex Ventures, Inc. Dust-free low pressure mixing system
CN202844901U (zh) * 2012-09-29 2013-04-03 上海门普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多孔喷射混合器
CN103149269A (zh) * 2013-03-11 2013-06-12 牧羊有限公司 连续式混合机添加示踪剂的装置及方法
CN108495705A (zh) * 2015-09-25 2018-09-04 赛尔泽公司 用于将溶质部分溶解在溶剂部分中的混合环、用于将溶质部分溶解在溶剂部分中的系统及方法
TWI671523B (zh) * 2018-12-11 2019-09-11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污泥混合均勻度檢驗方法
CN114494739A (zh) * 2022-01-27 2022-05-13 宿迁腾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色粉混合效果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28A (zh) * 1988-04-25 1991-05-08 “特拉兹鸟克”工程中心 乳化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EP0674941A1 (de) * 1994-03-12 1995-10-04 MTU Motoren- und Turbinen-Union Friedrichshafen GmbH Vorrichtung zur Bildung einer Öl-Wasser-Emulsion
US7401973B1 (en) * 2007-04-19 2008-07-22 Vortex Ventures, Inc. Dust-free low pressure mixing system
CN202844901U (zh) * 2012-09-29 2013-04-03 上海门普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多孔喷射混合器
CN103149269A (zh) * 2013-03-11 2013-06-12 牧羊有限公司 连续式混合机添加示踪剂的装置及方法
CN108495705A (zh) * 2015-09-25 2018-09-04 赛尔泽公司 用于将溶质部分溶解在溶剂部分中的混合环、用于将溶质部分溶解在溶剂部分中的系统及方法
TWI671523B (zh) * 2018-12-11 2019-09-11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污泥混合均勻度檢驗方法
CN114494739A (zh) * 2022-01-27 2022-05-13 宿迁腾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色粉混合效果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6339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048014A (en) Mixing block for mixing polymers
US7866881B2 (en) Dry polymer hyd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US4474477A (en) Mixing apparatus
US6811302B2 (en) Pipe member having an infeed point for an additive
US4812049A (en) Fluid dispersing means
US9004744B1 (en) Fluid mixer using countercurrent injection
CA2421421A1 (en) Coating material feeding apparatus and valve unit
US7114523B2 (en) Apparatus for mixing two fluids or keeping them separate
KR101148080B1 (ko) 유체 혼합장치
US5743637A (en) Venturi mixing valve for use in mixing liquids
US11213840B2 (en) Mixer design for a plural component system
EP2883618B1 (de) Injektordüse
AU2012202832A1 (en) Foam generating device for fire hoses
EP3013545B1 (en) Mixing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 for two component polyurethane foam formulation
KR20080040602A (ko) 유체혼합기 및 혼합요소부재
CN115646339B (zh) 一种制药用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效果检测方法
KR20100016465A (ko) 인라인 믹서 구조
WO2011121631A1 (ja) 気液供給装置
JP5302561B2 (ja) 多液塗装用塗料供給装置の混合装置
US20150190766A1 (en) Polymer static mixer
CN219149989U (zh) 一种制药用添加剂喷散接头
CN109847606B (zh) 一种环状渗流式的多成分在线混合装置
US6045255A (en) Prewetting mixer
JPH11276939A (ja) 吹付ノズル
US5098186A (en) Stopped flow spectrophotometer mix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