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45613A - 一种塑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5613A
CN115645613A CN202211004186.9A CN202211004186A CN115645613A CN 115645613 A CN115645613 A CN 115645613A CN 202211004186 A CN202211004186 A CN 202211004186A CN 115645613 A CN115645613 A CN 115645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agen
molding material
filler
mass concentration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41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忠国
倪彦艳
蒋平顺
商纯良
李兴锦
陈慧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chuang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chuang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chuang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chuang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041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56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45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5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形材料,包括如下组分:胶原蛋白填充剂、胶原蛋白刺激剂和医学上可接受的溶剂;所述胶原蛋白填充剂的质量浓度为0.05~10.0%,所述胶原蛋白刺激剂的质量浓度为0.1~8.0%。本发明属于医学美容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塑形材料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好,发生协同增效作用,在实现即时填充效果的同时,可达到持久稳定的填充效果,克服了胶原蛋白的塑形美容功效容易逐渐消失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塑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美容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注射美容是非手术整形美容的一种,利用注射的方法将生物材料或人工合成的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注射入真皮层或皮下,通过多种机理达到塑形或除皱的一类整形美容的方法。
现有的塑形材料发挥除皱及塑形功能的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种:①通过注射材料的直接填充达到除皱及塑形功效,该类面部填充剂以透明质酸、胶原蛋白为主,可立即达到除皱与修饰脸部的效果,初期填充效果较好,但其填充效果随着填充材料的降解而逐渐减弱,胶原蛋白在注入人体后三个月就几乎完全被吸收导致塑形美容的功效消失,且透明质酸存在栓塞血管的风险,对机体刺激产生的炎症反应较强。②通过注射物刺激机体产生胶原蛋白从而达到除皱及塑形效果,目前以聚左旋乳酸为主,聚左旋乳酸(PLLA)通过诱导合成胶原纤维可达到增加组织容量、改善皮肤纹理的效果;从效果上看,透过真皮层、皮下注射聚左旋乳酸后,能够刺激胶原蛋白及弹性纤维增生,有效改善面部松弛、皱纹等问题,一般可以维持1~3年时间,但由于个体差异问题,聚左旋乳酸对机体产生的刺激强弱无法控制,导致自体胶原蛋白的产生不受控制,很难达到患者要求,且手术效果不可逆。③通过神经毒素直接作用于肌肉神经,使肌肉神经信号传递受阻从而消除动态皱纹,如肉毒素,或者是利用其可以暂时麻痹肌肉的特性,使肌肉因失去功能而萎缩,来达到雕塑线条的目的,即通常所说的除皱和瘦脸;但肉毒素本身毒性极强,初期可能对神经信号传导产生极大影响,且术后几个月内效果就会逐渐消失。
现有的面部塑形材料的性能参差不齐,容易出现在注射后面部僵硬、面部填充过多或效果不明显、维持时间较短、术后反应强烈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机体相容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使面部填充效果更持久,是现有的塑形材料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对塑形填充剂进行筛选和复配,预料不到的发现:通过将特定成分的胶原蛋白填充剂和胶原蛋白刺激剂复配,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好,发生协同增效作用,在实现即时填充效果的同时,可达到持久稳定的填充效果,克服了胶原蛋白的塑形美容功效容易逐渐消失的问题。基于上述发现,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来进一步体现和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形材料,包括如下组分:胶原蛋白填充剂、胶原蛋白刺激剂和医学上可接受的溶剂;所述胶原蛋白填充剂的质量浓度为0.05~10.0%,所述胶原蛋白刺激剂的质量浓度为0.1~8.0%。
采用上述组分及其质量浓度,本发明提供的塑形材料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好,发生协同增效作用,在实现即时填充效果的同时,可达到持久稳定的填充效果。
优选地,所述胶原蛋白填充剂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所述胶原蛋白刺激剂为三文鱼的精巢提取物。
更优选地,所述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选自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重组人源化Ⅰ型胶原蛋白或其组合;所述三文鱼的精巢提取物包括多核苷酸(PN)和/或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
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属生物新材料,解析其构象:①氨基酸序列重复单元与人天然Ⅲ型胶原蛋白中央功能区的序列100%相同;②功能区域具有三螺旋结构;③亲水/极性氨基酸含量丰富,带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优异的组织修复与促再生功能。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主要有两大优势:第一,避免了病毒污染风险和免疫原性;第二,具备更强的亲水性和水溶性,能更安全和高效的补充皮肤的胶原蛋白,保持皮肤弹性、缓解皮肤衰老。
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Polydeoxyribonucleotide,PDRN),是皮肤细胞修复的神奇激活因子。自1952年Mastelli公司首次对PDRN的药理活性进行研究以来,PDRN能够加速DNA的合成,作为皮肤天然的保护剂和修复剂,具有的防晒、消炎、促进细胞再生、组织修复、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生成、祛皱等美容修复功效逐渐被人熟知,被广泛用于医学美容产品中。PDRN的分子量在700kD以上时,属于医疗器械级别的大分子物质,适用于皮肤再生。
PN和PDRN都是从雄性三文鱼的生殖细胞中提取的,而PN是初始PDRN的二次精制拥有更加稳定的长链分子结构。PN多核苷酸为大分子,本身的双螺旋、三维立体支撑结构,促进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再生,可以让细胞能贴附成长的皮肤内环境,达到一个非常有效的抗衰老的效果,而且PN的3D多孔性结构,有利于营养成分和水分的移动。
更优选地,所述胶原蛋白填充剂为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质量浓度为2.0~5.0%;所述胶原蛋白刺激剂由多核苷酸和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多核苷酸的质量浓度为0.5~5.0%,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浓度为0.1~2.0%。
更优选地,所述胶原蛋白填充剂的质量浓度为2.5~3.5%;所述多核苷酸的质量浓度为1.0~2.0%,所述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浓度为0.5~1.0%。
更优选地,所述多核苷酸的分子量≥1000KD,所述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分子量为350~1000KD。
更优选地,所述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分子量为700~1000KD。
优选地,所述医学上可接受的溶剂选自注射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塑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胶原蛋白填充剂、胶原蛋白刺激剂和医学上可接受的溶剂,搅拌至完全溶解,于105~121℃灭菌20-60min,即得塑形材料。优选地,塑形材料的制备步骤处于无菌环境。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塑形材料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尤其地,本发明提供的塑形材料在面部医学美容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塑形材料通过将特定成分的胶原蛋白填充剂和胶原蛋白刺激剂复配,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好,无细胞毒性,发生协同增效作用,填充效果自然,术后反应轻微,在实现即时填充效果的同时,可达到持久稳定的填充效果,克服了胶原蛋白的塑形美容功效容易逐渐消失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塑形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塑形材料质量稳定。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塑形材料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组分和原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或可通过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获得。例如,本申请所使用的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购自山东智尚化工有限公司,分子量为700KD。
实施例1塑形材料
一种塑形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PN 2%,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3%,注射用生理盐水补足至100%;PN分子量为1000KD;
塑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PN、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和注射用生理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于105℃灭菌30min,即得塑形材料。
实施例2塑形材料
一种塑形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PN 1%,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3%,注射用生理盐水补足至100%;PN分子量为1000KD;
塑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PN、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和注射用生理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于121℃灭菌20min,即得塑形材料。
实施例3塑形材料
一种塑形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PDRN 1%,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3%,注射用生理盐水补足至100%;PDRN分子量为700KD;
塑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PDRN、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和注射用生理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于121℃灭菌20min,即得塑形材料。
实施例4塑形材料
一种塑形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PDRN 0.5%,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3%,注射用生理盐水补足至100%;PDRN分子量为700KD;
塑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PDRN、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和注射用生理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于121℃灭菌20min,即得塑形材料。
对比例1
仅采用注射用生理盐水,不含胶原蛋白填充剂,也不含胶原蛋白刺激剂。
对比例2
塑形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PN 5%,注射用生理盐水补足至100%;PN分子量为1000KD,不含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
对比例3
塑形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5%,注射用生理盐水补足至100%;不含PN。
试验例一
试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kg-2.5kg,年龄10-12个月。
试验注射品:实施例1至4制得的塑形材料。
空白对照:对比例1
试验方法:取25只大白兔,平均分为5组,各组分别使用试验组所用的注射产品和空白对照组所用的对比例1进行试验。将大白兔剃除脊柱两侧各直径为8cm区域兔毛,每只注入2mL,注射后观察每一只兔子的状态,食欲以及体重变化等。
注射对照组所用的对比例1的兔子均存活,食欲正常,状态良好,体重变化不大,无不良现象发生。兔子体表无红肿、无渗出、无结节;前三天皮肤鼓起,表面光滑,七天后体液吸收后,鼓起减少,回复注射前状态。注射实施例1至4制得的塑形材料的兔子体表无红肿、无渗出、无结节;前三天皮肤鼓起,表面光滑,七天后体液吸收后,鼓起减少,回复注射前状态。
通过试验表明,实施例1~4制备的填充材料作为皮肤填充剂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填充鼓起3天后会有所降低,使注射部位看起来更自然。
试验例二
分别按照实施例1至4、对比例1至3制得的塑形材料;
购买雌性昆明小鼠,同批次,体重相当,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第1组小鼠后背皮下注射实施例1的塑形材料2ml,第2组小鼠后背皮下注射实施例2的塑形材料2ml;第3组小鼠后背皮下注射实施例3的塑形材料2ml;第4组小鼠后背皮下注射实施例4的塑形材料2ml;对比例1组小鼠后背皮下注射对比例1的塑形材料2ml;对比例2组小鼠后背皮下注射对比例2的塑形材料2ml;对比例3组小鼠后背皮下注射对比例3的塑形材料2ml;每只小鼠注射位置相同,且管理完全相同,待注射30天后,分别取出每只小鼠背后的注射物并计算体积,计算每组取出注射物的平均值,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组别的注射物检测结果
组别 体积(cm<sup>3</sup>)
第1组(实施例1) 0.19
第2组(实施例2) 0.14
第3组(实施例3) 0.11
第4组(实施例4) 0.08
对比例1 0.00
对比例2 0.03
对比例3 0.01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至4制备得到的塑形材料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具有填充体积的稳定性;尤其地,相比实施例2、3、4,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组合物稳定性最佳,支撑效果佳。对比例2由于不含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注射30天后取出的注射物体积仅0.03cm3,支撑效果不佳;对比例3由于不含PN,注射30天后取出的注射物体积仅0.01cm3,支撑效果不佳。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塑形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胶原蛋白填充剂、胶原蛋白刺激剂和医学上可接受的溶剂;所述胶原蛋白填充剂的质量浓度为0.05~10.0%,所述胶原蛋白刺激剂的质量浓度为0.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原蛋白填充剂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所述胶原蛋白刺激剂为三文鱼的精巢提取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选自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重组人源化Ⅰ型胶原蛋白或其组合;所述三文鱼的精巢提取物包括多核苷酸和/或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塑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原蛋白填充剂为重组人源化Ⅲ胶原蛋白,质量浓度为2.0~5.0%;所述胶原蛋白刺激剂由多核苷酸和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多核苷酸的质量浓度为0.5~5.0%,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浓度为0.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原蛋白填充剂的质量浓度为2.5~3.5%;所述多核苷酸的质量浓度为1.0~2.0%,所述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浓度为0.5~1.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塑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苷酸的分子量≥1000KD,所述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分子量为350~1000K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分子量为700~1000K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医学上可接受的溶剂选自注射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塑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胶原蛋白填充剂、胶原蛋白刺激剂和医学上可接受的溶剂,搅拌至完全溶解,于105~121℃灭菌20-60min,即得塑形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塑形材料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
CN202211004186.9A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塑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56456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4186.9A CN115645613A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塑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4186.9A CN115645613A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塑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5613A true CN115645613A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84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4186.9A Pending CN115645613A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塑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45613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5063A (zh) * 2020-12-30 2021-04-20 王超云 一种含pdrn的嫩肤抗皱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404667A (zh) * 2021-12-07 2022-04-29 尚诚怡美(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长效型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植入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5063A (zh) * 2020-12-30 2021-04-20 王超云 一种含pdrn的嫩肤抗皱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404667A (zh) * 2021-12-07 2022-04-29 尚诚怡美(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长效型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植入物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uranti et al. Injectable hyaluronic acid gel for soft tissue augmentation: A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study
JP5735965B2 (ja) 充填剤および線維芽細胞成長培地を組合せる注射用組成物
Lupton et al. Cutaneous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to injectable hyaluronic acid gel
RU2624239C2 (ru) Составы кожного наполнителя, включая антиоксиданты
AU2007328917B2 (en) Hyaluronic acid gel for intradermal injection
KR102168028B1 (ko) 진피 필러 조성물
JP7425007B2 (ja) 皮膚の外観を改善する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JP2013544583A (ja) ヒアルロン酸ベースの製剤
CN114642606B (zh) 一种具有皮肤屏障修复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BR112015031026B1 (pt) método para reticulação de ácido hialurônico ou um dos seus sais ou outros polímeros biocompatíveis; método para preparação de um hidrogel injetável; hidrogel; kit e uso
EP3021881B1 (en) 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in the aesthetic field
CN112294668B (zh) 透明质酸注射液
CN113679886A (zh) 一种胶原蛋白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791283A (zh) 一种可消除妊娠纹和疤痕的化妆品
KR101710639B1 (ko) 핵산, 키토산 및 히알루론산을 포함하는 조직 증강용 충전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5645613A (zh) 一种塑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202188B1 (ko) 고분자 히알루론산의 체내 지속성 향상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주사용 피부 필러 조성물
CN116687799A (zh) 一种除皱用注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035032A (ko) 가교 히알루론산을 포함하는 주사용 조성물
CN116687800A (zh) 一种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KR102358306B1 (ko) 목주름 개선을 위한 주사용 조성물
CN114225117A (zh) 一种含有交联葡聚糖的综合性面部填充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72647A (zh) 一种用于肌肤修复的医用冷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348467B1 (ko) Dna 분획물을 포함하는 필러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필러
CN109078219A (zh) 一种配合面部线雕的自体胶原蛋白组织填充物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1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