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7685A - 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及环保打捞船 - Google Patents

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及环保打捞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7685A
CN115637685A CN202211328793.0A CN202211328793A CN115637685A CN 115637685 A CN115637685 A CN 115637685A CN 202211328793 A CN202211328793 A CN 202211328793A CN 115637685 A CN115637685 A CN 115637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belt
conveying
belt
packing box
mar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87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东
王信东
熊瑛
仲霞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13287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76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7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76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amework For Endless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及环保打捞船,本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包括收集器、输送机构、打包箱和挤压机构;收集器连接于输送机构的第一端,收集器用于汇集海水中的漂浮物,打包箱位于输送机构的第二端的下方,打包箱的顶端开设有开口,输送机构能够将漂浮物输送至打包箱内,挤压机构连接于打包箱,挤压机构的挤压端位于打包箱内,挤压机构能够对打包箱内的漂浮物挤压脱水。本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能够自动打捞浒苔等漂浮物,设置的打包箱和挤压机构能够对打捞的浒苔等漂浮物进行挤压脱水,从而提高单次打捞作业的打捞量,大大提高了对浒苔等生态灾害物种的消除效率。

Description

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及环保打捞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海洋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及环保打捞船。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沿海海域漂浮聚集了大量浒苔,不仅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还会堵塞航道,严重影响我国沿海地区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对浒苔等生态灾害物种的消除方式主要为人工采用三角网进行打捞,此方式每年要耗费大量的人员、渔船及三角网进行打捞作业,打捞时没有对生态灾害物种进行脱水处理,导致单次打捞作业的打捞量十分有限,使得对浒苔等生态灾害物种的消除效率十分低下。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及环保打捞船,以解决人工打捞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包括收集器、输送机构、打包箱和挤压机构;
所述收集器连接于所述输送机构的第一端,所述收集器用于汇集海水中的漂浮物,所述打包箱位于所述输送机构的第二端的下方,所述打包箱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所述输送机构能够将漂浮物输送至所述打包箱内,所述挤压机构连接于所述打包箱,所述挤压机构的挤压端位于所述打包箱内,所述挤压机构能够对所述打包箱内的漂浮物挤压脱水。
可选地,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挤压板和推动器,所述挤压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打包箱内,所述推动器位于所述打包箱的一侧,所述推动器的驱动端滑动穿入所述打包箱内并与所述挤压板连接,所述推动器能够带动所述挤压板往复运动,以使所述挤压板和所述打包箱的内侧壁共同作用于漂浮物实现挤压脱水。
可选地,所述挤压板上开设有第一滤水孔,所述打包箱的侧壁以及所述打包箱的底壁均开设有第二滤水孔。
可选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所述收集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输送带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垂直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输送带能够平行于船体的行驶方向,所述收集器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端朝向船体行驶的前方。
可选地,所述打包箱和所述挤压机构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中部连接,两个所述打包箱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两端的下方,每个所述挤压机构连接于对应所述打包箱,所述第三输送带构造为能够将漂浮物间歇输送至两个所述打包箱。
可选地,所述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还包括位置调节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一端的上方,且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倾斜角度;
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上方,且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输送带滑动连接,所述位置调节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和/或所述第一输送带连接,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输送带和所述第一输送带相对所述第三输送带移动,以使所述第二输送带和所述第一输送带能够移出船体或者移入船体。
可选地,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伸缩机构、第二调节伸缩机构、第三调节伸缩机构和支撑杆,所述第一调节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中部,所述第二调节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三调节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电机、收卷轮和吊索,所述收卷轮连接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收卷轮正转和反转,所述吊索连接于所述收卷轮,所述吊索远离所述收卷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带包括第一驱动马达、第一输送履带、第一支架和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驱动马达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输送履带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马达与所述第一输送履带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输送带包括第二驱动马达、第二输送履带、第二支架和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侧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驱动马达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输送履带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马达与所述第二输送履带传动连接;
所述第三输送带包括第三驱动马达、第三输送履带、第三支架和形成在所述第三支架的两侧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三驱动马达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三输送履带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三驱动马达与所述第三输送履带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履带上设置有第三滤水孔,所述第二输送履带上设置有第四滤水孔,所述第三输送履带上设置有第五滤水孔。
可选地,所述收集器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所述底板构造为梯形,所述底板的上底靠近所述输送机构的第一端,两个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腰,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输送机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六滤水孔。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环保打捞船,包括船体、动力系统、控制台和上述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所述控制台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所述动力系统用于驱动所述船体行驶,所述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的输送机构、打包箱和挤压机构均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船体上,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挤压机构连接,所述动力系统用于驱动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挤压机构运行。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收集器和输送机构,可以在船体行驶过程中不断的打捞浒苔等漂浮物,从而不需要人工采用三角网进行打捞,大大降低了人工劳作强度,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设置的打包箱和挤压机构能够对打捞的浒苔等漂浮物进行挤压脱水,从而使得浒苔等漂浮物处于干瘪状态,使得船体上能够放置较多打捞收集的浒苔等漂浮物,从而提高单次打捞作业的打捞量,因此大大提高了对浒苔等生态灾害物种的消除效率。同时通过对打捞的浒苔等漂浮物进行挤压脱水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打包浒苔等漂浮物,利于运输回到陆地上进行同一处理。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打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环保打捞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收集器,101、底板,102、侧板,103、第六滤水孔;
2、第一输送带,201、第一输送履带,202、第三滤水孔,203、第一挡板,204、第一驱动马达;
3、第二输送带,301、第二输送履带,302、第四滤水孔,303、第二挡板,304、第二驱动马达;
4、第三输送带,401、第三输送履带,402、第五滤水孔,403、第三挡板,404、第三驱动马达;
5、打包箱,51、第二滤水孔;
6、挤压机构,61、挤压板,62、推动器,63、第一滤水孔;
7、位置调节组件,71、第一调节伸缩机构,72、第二调节伸缩机构,73、第三调节伸缩机构,74、支撑杆;
8、角度调节组件,81、电机,82、吊索,83、收卷轮;
9、船体,901、控制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附图的图面的方向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的内、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海洋中富营养化越来越凸出,从而造成浒苔大爆发,大量浒苔随海流漂浮至我国沿海海域,导致我国沿海海域漂浮聚集了大量浒苔,不仅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还会堵塞航道,严重影响我国沿海地区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十分必要对浒苔等生态灾害物种进行消除处理。
目前对浒苔等生态灾害物种的消除方式主要为人工采用三角网进行打捞,此方式每年要耗费大量的人员、渔船及三角网进行打捞作业,打捞时没有对生态灾害物种进行脱水处理,导致单次打捞作业的打捞量十分有限,使得对浒苔等生态灾害物种的消除效率十分低下。
另外,目前也有专门制造打捞船,但是制造成本非常高昂,同时此类船只属于专用设备,而浒苔的爆发可能呈周期性,当没有浒苔打捞时,此类船只就会闲置,导致资源浪费。
为此,如图1和图2,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包括收集器1、输送机构、打包箱5和挤压机构6。
收集器1连接于输送机构的第一端,收集器1用于汇集海水中的漂浮物,打包箱5位于输送机构的第二端的下方,打包箱5的顶端开设有开口,输送机构能够将漂浮物输送至打包箱5内,挤压机构6连接于打包箱5,挤压机构6的挤压端位于打包箱5内,挤压机构6能够对打包箱5内的漂浮物挤压脱水。
其中,收集器1用于伸入海水中,收集器1能够收集海水的表面以及靠近表面的漂浮物,通过收集机汇集的漂浮物能够随着船体9的行驶移动到输送机构的第一端上,通过输送机构将漂浮物输送至打包箱5中,输送机构主要用于输送漂浮物。
其中,打包箱5的顶端设置开口,从而利于输送机构上的漂浮物直接掉落到打包箱5,不需要过多干涉,掉落到打包箱5中的漂浮物受到挤压机构6的挤压端的推动,漂浮物与打包箱5的内侧壁接触,实现漂浮物的挤压脱水。
可以理解的是,漂浮物在打包箱5内挤压脱水后,通过人工取出,进行同一收集打包,然后运回到陆地上同一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收集器1和输送机构,可以在船体9行驶过程中不断的打捞浒苔等漂浮物,从而不需要人工采用三角网进行打捞,大大降低了人工劳作强度,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设置的打包箱5和挤压机构6能够对打捞的浒苔等漂浮物进行挤压脱水,从而使得浒苔等漂浮物处于干瘪状态,使得船体9上能够放置较多打捞收集的浒苔等漂浮物,从而提高单次打捞作业的打捞量,因此大大提高了对浒苔等生态灾害物种的消除效率。同时通过对打捞的浒苔等漂浮物进行挤压脱水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打包浒苔等漂浮物,利于运输回到陆地上进行同一处理。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挤压机构6包括挤压板61和推动器62,挤压板61滑动连接在打包箱5内,推动器62位于打包箱5的一侧,推动器62的驱动端滑动穿入打包箱5内并与挤压板61连接,推动器62能够带动挤压板61往复运动,以使挤压板61和打包箱5的内侧壁共同作用于漂浮物实现挤压脱水。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挤压板61呈竖直设置,挤压板61正对打包箱5的一侧内壁。推动器62的驱动端能够推动挤压板61朝向该侧内壁靠近,从而实现对浒苔等漂浮物的挤压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输送机构将浒苔等漂浮物输送至掉落到打包箱5中后,推动器62带动挤压板61向前移动,并与浒苔等漂浮物接触,使得浒苔等漂浮物受到挤压板61和打包箱5的内侧壁共同挤压力,浒苔等漂浮物中的水分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排出。
在一些示例中,打包箱5可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推动器62为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挤压板61连接,其中液压伸缩杆可通过船体9上的液压系统进行驱动。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推动器62也可以为电动推杆。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挤压板61上开设有第一滤水孔63,打包箱5的侧壁以及打包箱5的底壁均开设有第二滤水孔51。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滤水孔63为贯穿挤压板61的孔,挤压板61上的第一滤水孔63用于在挤压板61挤压浒苔等漂浮物时,挤出的水能够通过第一滤水孔63穿过挤压板61,从而保证对浒苔等漂浮物的挤压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滤水孔63的数量可为多个,第一滤水孔63呈阵列分布在挤压板61上。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滤水孔51为贯穿打包箱5的侧壁以及打包箱5的底壁的孔,第二滤水孔51用于在挤压板61挤压浒苔等漂浮物时,挤出的水能够通过第二滤水孔51穿出打包箱5,避免水沉积在打包箱5内,从而保证对浒苔等漂浮物的挤压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滤水孔51的数量可为多个,第二滤水孔51呈阵列分布在打包箱5的侧壁以及打包箱5的底壁上。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还包括集水装置和排水装置,集水装置连接在打包箱5的底部,集水装置能够收集从打包箱5中流出的水,排水装置的一端与集水装置连接,排水装置的另一端伸出船体9外,能够将挤出的水排向海中。
可选地,在一些示例中,集水装置可为集水槽,集水槽接取从打包箱5中流出的水,排水装置包括管道和排水泵,通过排水泵可抽吸集水槽中的水,排向大海中。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2、第二输送带3和第三输送带4,收集器1连接于第一输送带2的第一端,第一输送带2的第二端与第二输送带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输送带3的第二端与第三输送带4连接,第一输送带2与第二输送带3垂直设置,以使第一输送带2能够平行于船体9的行驶方向,收集器1远离第一输送带2的一端朝向船体9行驶的前方。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带2用于将收集器1上汇集的浒苔等漂浮物输送到第二输送带3,第二输送带3继续将浒苔等漂浮物输送到第三输送带4,第三输送带4用于将浒苔等漂浮物输送到打包箱5中。
通过设置的第一输送带2、第二输送带3和第三输送带4进行多级输送,为了使得第一输送带2能够平行于船体9的行驶方向,从而随着船体9的不断行驶,浒苔等漂浮物可以不断的进入到第一输送带2上,便于第一输送带2的输送,也能够减少船体9行驶的阻力。通过第三输送带4用于便于将浒苔等漂浮物输送到打包箱5中。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打包箱5和挤压机构6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二输送带3的第二端与第三输送带4的中部连接,两个打包箱5分别位于第三输送带4的两端的下方,每个挤压机构6连接于对应打包箱5,第三输送带4构造为能够将漂浮物间歇输送至两个打包箱5。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输送带3将浒苔等漂浮物输送到第三输送带4的中部,第三输送带4能够将浒苔等漂浮物分别间歇的输送到第三输送带4的两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输送带4可以进行正转和反转,当第三输送带4进行正转时,可将浒苔等漂浮物输送至位于第三输送带4一端的打包箱5中,当第三输送带4进行反转时,可将浒苔等漂浮物输送至位于第三输送带4的另一端的打包箱5中。
通过设置的两个打包箱5,能够实现第三输送带4输送不间断,当一个打包箱5中的挤压机构6在挤压浒苔等漂浮物时,第三输送带4可以将浒苔等漂浮物输送到另一个打包箱5中,从而实现循环作业,可以不间断挤压浒苔等漂浮物。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还包括位置调节组件7和角度调节组件8。
第一输送带2的第二端位于第二输送带3的第一端的上方,且第一输送带2的第二端与第二输送带3的第一端铰接,角度调节组件8的驱动端连接于第一输送带2的第一端,角度调节组件8能够调节第一输送带2的倾斜角度。
第二输送带3的第二端位于第三输送带4的上方,且第二输送带3的第二端与第三输送带4滑动连接,位置调节组件7的驱动端与第二输送带3和/或第一输送带2连接,位置调节组件7能够带动第二输送带3和第一输送带2相对第三输送带4移动,以使第二输送带3和第一输送带2能够移出船体9或者移入船体9。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输送带2的第二端位于第二输送带3的第一端的上方,使得第一输送带2上输送的浒苔等漂浮物可以掉落到第二输送带3上,由第二输送带3带动浒苔等漂浮物移动。
其中,角度调节组件8带动第一输送带2进行移动,使得第一输送带2能够相对第二输送带3进行转动,实现对第一输送带2的倾斜角度的调节,同时也调节收集器1的角度,使得更好的收集海上漂浮的浒苔等漂浮物。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输送带3的第二端位于第三输送带4的上方,使得第二输送带3上输送的浒苔等漂浮物可以掉落到第三输送带4上,由第三输送带4带动浒苔等漂浮物移动至打包箱5中。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输送带3与第三输送带4相互垂直设置。
通过第二输送带3与第三输送带4滑动连接,使得第二输送带3能够相对第三输送带4进行移动,而第二输送带3与第一输送带2连接在一起,因此第一输送带2和第二输送带3可以一起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位置调节组件7带动第一输送带2和/或第二输送带3移动时,可以改变第一输送带2和第二输送带3的位置,同时又能保证对浒苔等漂浮物的输送。
其中,当需要对浒苔等漂浮物进行打捞时,第二输送带3和第一输送带2能够在位置调节组件7的作用下移出船体9,再通过角度调节组件8调节第一输送带2的角度,使得收集器1伸入到海水中。
当不需要对浒苔等漂浮物进行打捞,船体9需要靠岸时,通过角度调节组件8调节第一输送带2的角度,使得第一输送带2转动至船体9的船舷上方,通过位置调节组件7将第二输送带3和第一输送带2移入船体9,从而可以方便船体9的靠岸,避免第一输送带2和第二输送带3出现干扰问题。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位置调节组件7包括第一调节伸缩机构71、第二调节伸缩机构72、第三调节伸缩机构73和支撑杆74,第一调节伸缩机构71的伸缩端与第二输送带3的第一端以及第一输送带2的第二端连接,支撑杆74位于第一输送带2的中部,第二调节伸缩机构72的伸缩端与支撑杆74连接,第三调节伸缩机构73的伸缩端与角度调节组件8连接。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伸缩机构71能够进行伸长和缩短,从而可以带动第二输送带3以及第一输送带2进行移动,使得第二输送带3和第一输送带2能够移出船体9或者移入船体9。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杆74位于第一输送带2的下方,支撑杆74能够对第一输送带2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杆74能够在第二调节伸缩机构72带动下跟随第一输送带2进行移动,从而保持对第一输送带2的支撑作用。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调节伸缩机构73用于带动角度调节组件8跟随第一输送带2的移动进行移动,保证角度调节组件8能带动第一输送带2的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调节伸缩机构71、第二调节伸缩机构72和第三调节伸缩机构73可为液压伸缩杆,可通过船体9上的液压系统进行驱动。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伸缩机构71、第二调节伸缩机构72和第三调节伸缩机构73也可以为电动推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节伸缩机构71、第二调节伸缩机构72和第三调节伸缩机构73同时进行启动和关闭,且移动行程相同。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角度调节组件8包括电机81、收卷轮83和吊索82,收卷轮83连接于电机81的驱动端,电机81用于带动收卷轮83正转和反转,吊索82连接于收卷轮83,吊索82远离收卷轮83的一端与第一输送带2的第一端连接。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电机81能够带动收卷轮83进行转动,从而收卷轮83可以下方吊索82和收卷吊索82。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三调节伸缩机构73的伸缩端与电机81连接,从而带动电机81和收卷轮83一起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将第一输送带2的第一端向下放时,电机81带动收卷轮83正转,将吊索82下放。当需要将第一输送带2的第一端向上提时,电机81带动收卷轮83反转,将吊索82收卷。
在一些示例中,吊索82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吊索82平行设置,两根吊索82远离收卷轮8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输送带2的第一端的两侧连接,能够提高平衡性。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带2包括第一驱动马达204、第一输送履带201、第一支架和形成在第一支架的两侧的第一挡板203,第一驱动马达204连接于第一支架,第一输送履带201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上,第一驱动马达204与第一输送履带201传动连接。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用于支撑第一驱动马达204和第一输送履带201,第一驱动马达204带动第一输送履带201转动,从而产生输送力。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输送履带201采用钢材质制成。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第一支架的两侧的第一挡板203相对设置,通过第一挡板203能够对在第一输送履带201上移动的浒苔等漂浮物进行阻挡,以避免浒苔等漂浮物从第一输送履带201上掉落。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板203沿第一输送履带201的输送方向设置。
可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输送带3包括第二驱动马达304、第二输送履带301、第二支架和形成在第二支架的两侧的第二挡板303,第二驱动马达304连接于第二支架,第二输送履带301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架上,第二驱动马达304与第二输送履带301传动连接。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架用于支撑第二驱动马达304和第二输送履带301,第二驱动马达304带动第二输送履带301转动,从而产生输送力。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输送履带301采用钢材质制成。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第二支架的两侧的第二挡板303相对设置,通过第二挡板303能够对在第二输送履带301上移动的浒苔等漂浮物进行阻挡,以避免浒苔等漂浮物从第二输送履带301上掉落。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挡板303沿第二输送履带301的输送方向设置。
其中,第一支架靠近第二输送履带301的一端连接在一个第二挡板303上,使得第一输送履带201靠近第二输送履带301的一端位于第二输送履带301的上方。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架的底部与一个第二挡板303的顶部通过销轴铰接,从而使得第一输送带2能够相对第二输送带3转动,实现角度调节。
可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输送带4包括第三驱动马达404、第三输送履带401、第三支架和形成在第三支架的两侧的第三挡板403,第三驱动马达404连接于第三支架,第三输送履带401转动连接在第三支架上,第三驱动马达404与第三输送履带401传动连接。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架用于支撑第三驱动马达404和第三输送履带401,第三驱动马达404带动第三输送履带401转动,从而产生输送力。在一些示例中,第三输送履带401采用钢材质制成。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第三支架的两侧的第三挡板403相对设置,通过第三挡板403能够对在第三输送履带401上移动的浒苔等漂浮物进行阻挡,以避免浒苔等漂浮物从第三输送履带401上掉落。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挡板403沿第三输送履带401的输送方向设置。
其中,第三驱动马达404能够进行正转和反转,从而可以带动第三输送履带401进行正转和反转,能够分别将浒苔等漂浮物输送至两端。
其中,第二支架靠近第三输送履带401的一端连接在一个第三挡板403上,使得第二输送履带301靠近第三输送履带401的一端位于第三输送履带401的上方。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支架与第三输送履带401中部位置的第三挡板403连接。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履带201上设置有第三滤水孔202,第二输送履带301上设置有第四滤水孔302,第三输送履带401上设置有第五滤水孔402。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履带201上的第三滤水孔202、第二输送履带301上的第四滤水孔302以及第三输送履带401上的第五滤水孔402均用于在输送浒苔等漂浮物时排出部分水。
可选地,第一输送履带201上的第三滤水孔202的数量可为多个,第二输送履带301上的第四滤水孔302的数量可为多个,第三输送履带401上的第五滤水孔402的数量可为多个。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收集器1包括底板101和两个侧板102,底板101构造为梯形,底板101的上底靠近输送机构的第一端,两个侧板102连接于底板101的两腰,两个侧板102与输送机构的第一端连接,底板101上开设有第六滤水孔103。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底板101设置为梯形,能够产生对浒苔等漂浮物的汇集效果,底板101的下底的长度大于底板101的上底的长度,底板101的下底倾斜向下并用于伸入海水中。
其中,两个侧板102能够对浒苔等漂浮物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浒苔等漂浮物移动到第一输送带2上,通过两个侧板102也能防止浒苔等漂浮物从底板101上掉落。在一些示例中,两个侧板102与第一输送带2的第一挡板203连接。
其中,底板101上的第六滤水孔103能够用于排出浒苔等漂浮物上的水,从而减轻浒苔等漂浮物的重量,利于第一输送带2进行输送。在一些示例中,第六滤水孔103的数量为多个。
如图3所示,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环保打捞船,包括船体9、动力系统、控制台901和上述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控制台901与动力系统连接,动力系统用于驱动船体9行驶,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的输送机构、打包箱5和挤压机构6均可拆卸地连接在船体9上,动力系统与输送机构和挤压机构6连接,动力系统用于驱动输送机构和挤压机构6运行。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动力系统可为液压系统,船体9通过液压为动力进行行驶。其中,打包箱5和挤压机构6均可位于船体9的甲板上,输送机构的第二端也可拆卸地连接在船体9的甲板上,输送机构的第一端和收集器1可伸出船体9,用于收集漂浮在海水的浒苔等漂浮物。
其中,上述方式中位置调节组件7和角度调节组件8均可连接于船体9的甲板,其中位置调节组件7能够推动输送机构中的第二输送带3和第一输送带2移出船体9和移入船体9,从而适用于进行打捞作业或者靠岸停泊的不同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输送机构的第二输送带3和第一输送带2均位于船体9的船舷上方,通过位置调节组件7能够将第二输送带3和第一输送带2从船体9的船舷上方移出船体9或移入船体9。因此,第一输送带2位于船体9的一侧。
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输送机构的第二输送带3和第一输送带2均位于船体9的船头上方,通过位置调节组件7能够将第二输送带3和第一输送带2从船体9的船头上方移出船体9或移入船体9。因此,第一输送带2位于船头的前方。
本环保打捞船在需要打捞作业时,通过电机81带动收卷轮83转动,对吊索82进行收卷,将第一输送带2和收集器1提高,然后通过第一调节伸缩机构71伸长,将第一输送带2和第二输送带3从船体9的船舷一侧移出船体9,当第一输送带2完全移出船体9时,此时第二输送带3一部分位于船体9外,另一部分位于船体9内。然后控制电机81带动收卷轮83反转,下放吊索82,使得第一输送带2和收集器1的高度下降,直至收集器1远离第一输送带2的一端伸入到海水中,随着船体9的行驶,浒苔等漂浮物顺着收集器1进入到第一输送带2,然后传输到打包箱5中,通过挤压机构6进行对浒苔等漂浮物挤压排水,然后人工进行打包。
环保打捞船在需要靠岸停泊时,通过电机81带动收卷轮83转动,对吊索82进行收卷,将第一输送带2和收集器1提高直至第一输送带2和收集器1高于船体9的船舷时,然后通过第一调节伸缩机构71回缩,将第一输送带2和第二输送带3从船体9的船舷一侧移入船体9,当第一输送带2完全移入船体9后,停止第一调节伸缩机构71,从而船体9可以顺利靠岸停泊。
本环保打捞船采用自动打捞、输送、挤压脱水对浒苔等漂浮物进行消除,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操作的劳作强度,降低了人力成本和三角网等材质的使用消耗成本,并提高对浒苔等漂浮物的消除效率。本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可以通过环保打捞船本身的动力系统进行驱动,适用性极强,且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可从环保打捞船上拆卸下来,使得环保打捞船可以在不需要消除浒苔等漂浮物时,可以将环保打捞船作为普通渔船,不会浪费资源。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器、输送机构、打包箱和挤压机构;
所述收集器连接于所述输送机构的第一端,所述收集器用于汇集海水中的漂浮物,所述打包箱位于所述输送机构的第二端的下方,所述打包箱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所述输送机构能够将漂浮物输送至所述打包箱内,所述挤压机构连接于所述打包箱,所述挤压机构的挤压端位于所述打包箱内,所述挤压机构能够对所述打包箱内的漂浮物挤压脱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挤压板和推动器,所述挤压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打包箱内,所述推动器位于所述打包箱的一侧,所述推动器的驱动端滑动穿入所述打包箱内并与所述挤压板连接,所述推动器能够带动所述挤压板往复运动,以使所述挤压板和所述打包箱的内侧壁共同作用于漂浮物实现挤压脱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上开设有第一滤水孔,所述打包箱的侧壁以及所述打包箱的底壁均开设有第二滤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所述收集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输送带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垂直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输送带能够平行于船体的行驶方向,所述收集器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端朝向船体行驶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包箱和所述挤压机构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中部连接,两个所述打包箱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两端的下方,每个所述挤压机构连接于对应所述打包箱,所述第三输送带构造为能够将漂浮物间歇输送至两个所述打包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还包括位置调节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一端的上方,且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倾斜角度;
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上方,且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输送带滑动连接,所述位置调节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和/或所述第一输送带连接,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输送带和所述第一输送带相对所述第三输送带移动,以使所述第二输送带和所述第一输送带能够移出船体或者移入船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伸缩机构、第二调节伸缩机构、第三调节伸缩机构和支撑杆,所述第一调节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中部,所述第二调节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三调节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电机、收卷轮和吊索,所述收卷轮连接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收卷轮正转和反转,所述吊索连接于所述收卷轮,所述吊索远离所述收卷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包括第一驱动马达、第一输送履带、第一支架和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驱动马达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输送履带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马达与所述第一输送履带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输送带包括第二驱动马达、第二输送履带、第二支架和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侧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驱动马达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输送履带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马达与所述第二输送履带传动连接;
所述第三输送带包括第三驱动马达、第三输送履带、第三支架和形成在所述第三支架的两侧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三驱动马达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三输送履带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三驱动马达与所述第三输送履带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履带上设置有第三滤水孔,所述第二输送履带上设置有第四滤水孔,所述第三输送履带上设置有第五滤水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所述底板构造为梯形,所述底板的上底靠近所述输送机构的第一端,两个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腰,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输送机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六滤水孔。
12.一种环保打捞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动力系统、控制台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所述控制台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所述动力系统用于驱动所述船体行驶,所述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的输送机构、打包箱和挤压机构均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船体上,所述动力系统与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挤压机构连接,所述动力系统用于驱动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挤压机构运行。
CN202211328793.0A 2022-10-27 2022-10-27 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及环保打捞船 Pending CN1156376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8793.0A CN115637685A (zh) 2022-10-27 2022-10-27 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及环保打捞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8793.0A CN115637685A (zh) 2022-10-27 2022-10-27 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及环保打捞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7685A true CN115637685A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47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8793.0A Pending CN115637685A (zh) 2022-10-27 2022-10-27 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及环保打捞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768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4503Y (zh) * 2003-09-30 2004-11-10 陈国均 水面垃圾打捞船
CN105584600A (zh) * 2015-12-17 2016-05-18 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浒苔打捞船及自动打捞浒苔方法
CN212506184U (zh) * 2020-05-07 2021-02-09 福建闽湖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清淤船
CN213417772U (zh) * 2020-09-11 2021-06-11 姬东 一种水利工程垃圾清理装置
CN215977177U (zh) * 2020-10-23 2022-03-08 湖北天地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工程用河道垃圾打捞设备
CN216194592U (zh) * 2021-10-19 2022-04-05 安庆振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清污设备
WO2022088456A1 (zh) * 2020-10-31 2022-05-05 淄博创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污染治理用垃圾处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4503Y (zh) * 2003-09-30 2004-11-10 陈国均 水面垃圾打捞船
CN105584600A (zh) * 2015-12-17 2016-05-18 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浒苔打捞船及自动打捞浒苔方法
CN212506184U (zh) * 2020-05-07 2021-02-09 福建闽湖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清淤船
CN213417772U (zh) * 2020-09-11 2021-06-11 姬东 一种水利工程垃圾清理装置
CN215977177U (zh) * 2020-10-23 2022-03-08 湖北天地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工程用河道垃圾打捞设备
WO2022088456A1 (zh) * 2020-10-31 2022-05-05 淄博创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污染治理用垃圾处理设备
CN216194592U (zh) * 2021-10-19 2022-04-05 安庆振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清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2266B (zh) 一种水面垃圾清理船
CN109515605B (zh) 双体环保船
CN101929147B (zh) 漂浮大型藻类打捞脱水缩容方法与设备
CN210066686U (zh) 靠岸垃圾打捞装置
CN201390368Y (zh) 新型多功能蓝藻打捞船
CN211498791U (zh) 一种用于水生植物的打捞设备
CN111874169B (zh) 一种流域水污染治理作业船
CN213417772U (zh) 一种水利工程垃圾清理装置
CN211055331U (zh) 一种用于海洋海岸的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KR20200112315A (ko) 쓰레기 수거용 태양광 보트
CN114075824B (zh) 一种浒苔打捞传送、压缩脱水、自动存储一体化设备
CN110158555B (zh) 一种水面蓝藻高效清理装置
US3986959A (en) Oil spill apparatus
CN111824344A (zh) 一种海藻回收用可调节打捞装置
CN109339012A (zh) 一种城市公园湖泊蓝藻打捞设备及操作方法
CN115030118A (zh) 一种水上垃圾油污清理船
CN113463602B (zh) 一种海洋工程垃圾打捞船舶用起重装置
CN208233309U (zh) 一种内河污染治理装置
CN115637685A (zh) 海上漂浮物打捞装置及环保打捞船
CN111284064A (zh) 一种浒苔脱水及快速打包一体机
CN217294858U (zh) 一种具有防漏水功能垃圾清理运输船
CN216700984U (zh) 一种便携式水草收割装置
CN210942159U (zh) 一种便于垃圾转运的清漂船
CN211943669U (zh) 一种水面垃圾清理用打捞船
CN113216117A (zh) 一种河道表面漂浮物清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