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3522A - 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3522A
CN115633522A CN202211177340.2A CN202211177340A CN115633522A CN 115633522 A CN115633522 A CN 115633522A CN 202211177340 A CN202211177340 A CN 202211177340A CN 115633522 A CN115633522 A CN 1156335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light
flexible display
layer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773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文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773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35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3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35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背板,设置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像素定义层,设置于背板的一侧,定义出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开口区域;发光层,至少部分设置于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区域中;其中,在至少一个开口区域中,发光层包括第一子发光部和第二子发光部,第二子发光部至少部分包围第一子发光部,第一子发光部与第二子发光部分别被单独控制点亮和熄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点亮第一子发光部和第二子发光部,实现大视角显示;点亮第一子发光部,熄灭第二子发光部,实现防窥显示。实现可切换分享态和防窥态显示,有利于增强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弯折性能、适用场景和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在某些隐私场景下需要防窥功能(防窥态),但在某些公开场景下需要分享屏幕信息(分享态),这就要求AMOLED显示屏需具备防窥态及分享态可随时切换功能。
目前显示屏的可切换防窥显示实现方式有三种:第一种为将液晶盒与两层偏光片设置于面板之上,第二种为将液晶透镜设置于面板之上,第三种为将电致发光材料设置于面板之上。三种均存在缺陷:方案一与方案二模组厚度过大,通常在0.3mm~0.5mm,只适用于刚性显示屏,无法应用于柔性显示屏;方案三电致发光材料响应时间过长(响应时间>1s),且材料不成熟,不满足量产要求。
综上所述,相关技术的柔性显示面板中存在:模组厚度过大、弯折性能不够、发光材料响应时间过长、材料不成熟和不满足量产要求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用以解决相关技术的柔性显示面板中存在:模组厚度过大、弯折性能不够、发光材料响应时间过长、材料不成熟和不满足量产要求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背板,设置于衬底基板的一侧;
像素定义层,设置于背板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定义出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开口区域;
发光层,至少部分设置于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区域中;
其中,在至少一个开口区域中,发光层包括第一子发光部和第二子发光部,第二子发光部至少部分包围第一子发光部,第一子发光部与第二子发光部分别被单独控制点亮和熄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层还包括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和阴极;
第一子发光部与第一阳极、阴极直接接触,第二子发光布与第二阳极、阴极直接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同层设置且覆设于背板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子发光部至少部分覆设于第一阳极远离背板的一侧,第二子发光部至少部分覆设于第二阳极远离背板的一侧,阴极位于第一子发光部、第二子发光部均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与第一子发光部、第二子发光部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黑色矩阵,黑色矩阵位于发光层远离背板的一侧,黑色矩阵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像素定义层在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与发光层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互不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黑色矩阵在背板上的正投影呈多个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的条形投影。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多层触控层和彩色滤光层,柔性多层触控层设置于黑色矩阵与像素定义层之间,彩色滤光层与黑色矩阵同层设置,彩色滤光层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层在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微透镜结构,微透镜结构位于发光层远离背板的一侧,微透镜结构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子发光部在背板上的正投影。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多层触控层,柔性多层触控层位于微透镜结构远离发光层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分享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和第二子发光部;
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防窥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熄灭第二子发光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像素定义层中设置第一子发光部和第二子发光部,使得第二子发光部至少部分包围第一子发光部,第一子发光部与第二子发光部分别被单独控制点亮和熄灭。当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分享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和第二子发光部,发光材料覆盖面积越大,柔性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越大,实现大视角显示;当柔性显示面板处于防窥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熄灭第二子发光部,发光材料覆盖面积越小,柔性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越小,实现防窥显示。相较于相关技术,没有在柔性显示面板上额外增设液晶盒、偏光片、液晶透镜或者电致发光材料,在没有明显增大模组厚度的前提下,实现可切换分享态和防窥态显示,有利于增强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弯折性能、适用场景和显示效果。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A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光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图;
图3A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光路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光路示意图。
图中:
101-衬底基板;102-背板;103-像素定义层;
104-发光层;104a-红色像素;104b-绿色像素;104c-蓝色像素;1041-第一子发光部;1042-第二子发光部;
105-薄膜封装层;106-柔性多层触控层;
107-黑色矩阵;108-彩色滤光层;
109-固化保护层;110-光学胶层;111-透明聚酰亚胺层;112-盖板;
113-微透镜结构;114-透明偏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上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研究发现,相关技术的柔性显示面板中存在:模组厚度过大、弯折性能不够、发光材料响应时间过长、材料不成熟和不满足量产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如图1A所示,图1A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101;
背板102,设置于衬底基板101的一侧;
像素定义层103,设置于背板102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定义出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开口区域;
发光层104,至少部分设置于像素定义层103的开口区域中;
其中,在至少一个开口区域中,发光层104包括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第二子发光部1042至少部分包围第一子发光部1041,第一子发光部1041与第二子发光部1042分别被单独控制点亮和熄灭。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像素定义层103中设置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使得第二子发光部1042至少部分包围第一子发光部1041,第一子发光部1041与第二子发光部1042分别被单独控制点亮和熄灭。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分享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发光材料覆盖面积越大,柔性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越大,实现大视角显示;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防窥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1041,熄灭第二子发光部1042,发光材料覆盖面积越小,柔性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越小,实现防窥显示。相较于相关技术,没有在柔性显示面板上额外增设液晶盒、偏光片、液晶透镜或者电致发光材料,在没有明显增大模组厚度的前提下,实现可切换分享态和防窥态显示,有利于增强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弯折性能、适用场景和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发光部1042包围第一子发光部1041的部分区域,即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位于像素定义层103的开口区域,第一子发光部1041、第二子发光部1042分别与像素定义层103的侧壁接触。当柔性显示面板处于防窥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1041,熄灭第二子发光部1042,观察者位于第一子发光部1041远离或者靠近第二子发光部1042的其中一侧,可视角度变小。当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分享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1041、第二子发光部1042,柔性显示面板实现大视角显示。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图。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发光部1042完全包围第一子发光部1041的全部区域,即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位于像素定义层103的开口区域,第一子发光部1041位于开口区域的中心区,第二子发光部1042位于开口区域的周边区,第一子发光部1041的外侧与第二子发光部1042的内侧相邻,第二子发光部1042的外侧与像素定义层103的侧壁接触。当柔性显示面板处于防窥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1041,熄灭第二子发光部1042,观察者位于第一子发光部1041远离或者靠近第二子发光部1042的任意一侧,可视角度变小。当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分享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1041、第二子发光部1042,柔性显示面板实现大视角显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发光部1041的显示色系与第二子发光部1042的显示色系相同、且两者均为红色、绿色或者蓝色。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104包括至少三种色系的像素,分别为红色、绿色或者蓝色,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白色像素。
在像素定义层103形成的同一个开口区域中,第一子发光部1041的显示色系与第二子发光部1042的显示色系相同,构成上述像素类型中的一种。
同一个开口区域中,第一子发光部1041的轮廓形状与第二子发光部1042的轮廓形状相同,均为轴对称多边形。将第二子发光部1042的轮廓形状的等距缩小得到第一子发光部1041的轮廓形状。
本实施例中,像素排布采用real排布。每个像素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红色像素104a、绿色像素104b和蓝色像素104c,但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中会共用同一个红色像素104a和蓝色像素104c,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中会包括不同的绿色像素104b。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层104还包括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和阴极;
第一子发光部1041与第一阳极、阴极直接接触,第二子发光布与第二阳极、阴极直接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各自被单独控制点亮和熄灭,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不同时处于一条串联的闭合回路中。在第一子发光部1041靠近和远离背板10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阳极、第一阴极,在第二子发光部1042靠近和远离背板10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阳极、第二阴极。第一子发光部1041与第一阳极、第一阴极串联,第二子发光部1042与第二阳极、第二阴极串联,从而实现对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的单独控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各自被单独控制点亮和熄灭,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不同时处于一条串联的闭合回路中。在第一子发光部1041靠近背板1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阳极,在第二子发光部1042靠近背板10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阳极,在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远离背板102的一侧设置公共的阴极。第一子发光部1041与第一阳极、阴极串联,第二子发光部1042与第二阳极、阴极串联,虽然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均与公共的阴极连接,但由于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之间不连通,仍可以实现对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的单独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同层设置且覆设于背板102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第一子发光部1041至少部分覆设于第一阳极远离背板102的一侧,第二子发光部1042至少部分覆设于第二阳极远离背板102的一侧,阴极位于第一子发光部1041、第二子发光部1042均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且与第一子发光部1041、第二子发光部1042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覆设于背板102表面,即位于像素定义层103形成的开口区域底部。第一阳极与第二阳极之间绝缘不连通,在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上分别设置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并在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上设置公共的阴极,阴极同时与第一子发光部1041、第二子发光部1042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黑色矩阵107,黑色矩阵107位于发光层104远离背板102的一侧,黑色矩阵107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与像素定义层103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与发光层104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互不重合。
为了进一步减小柔性显示面板处于防窥态时的可视角度,如图1B所示,图1B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光路示意图。
在发光层104的出光侧,即发光层104远离背板102的一侧设置多个黑色矩阵107。黑色矩阵107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层104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互不重合,以免影响正视角下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和显示效果,黑色矩阵107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被像素定义层103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所覆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黑色矩阵107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呈多个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的条形投影。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防窥态主要防止柔性显示面板左右两侧的可视角度过大。黑色矩阵107呈多个条状分布,条状结构沿上下方向延伸,每个条状结构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与柔性显示面板左右侧的有效宽度相等或者相近,每个条状结构沿左右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相邻且平行的另一个条状结构,一定距离与单个像素定义层103的挡墙顶部宽度相等或者相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多层触控层106和彩色滤光层108,柔性多层触控层106设置于黑色矩阵107与像素定义层103之间,彩色滤光层108与黑色矩阵107同层设置,彩色滤光层108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层104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在像素定义层103和发光层104远离背板102的一侧分别设置依次层叠的薄膜封装层105、柔性多层触控层106(Flexible Multi Layer On Cell,FMLOC)、黑色矩阵107、固化保护层109、光学胶层110、透明聚酰亚胺层111和盖板112。
在柔性多层触控层106远离背板102的一侧设置与黑色矩阵107同层的彩色滤光层108。彩色滤光层108包括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和蓝色滤光层,红色滤光层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覆盖红色像素104a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绿色滤光层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覆盖绿色像素104b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蓝色滤光层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覆盖蓝色像素104c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
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和蓝色滤光层既可以挡住外界的大部分反射光,又可以限制仅使得符合对应滤光层需求的色光穿过滤光层,防止杂色光造成混色,影响显示效果。如在红色滤光层中,限制使得仅有红色光穿过红色滤光层,提高光色的纯度,防止绿色光、蓝色光与红色光混合,造成混色,影响光色纯度。从而使得彩色滤光层108提升柔性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本实施例采用无偏光片技术,缩小柔性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和亮度,有利于柔性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和提高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微透镜结构113,微透镜结构113位于发光层104远离背板102的一侧,微透镜结构113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子发光部1041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
如图3A和3B所示,图3A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光路示意图。
为了进一步减小柔性显示面板处于防窥态时的可视角度,在发光层104的出光侧,即发光层104远离背板102的一侧设置多个为透透镜结构。微透镜结构113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子发光部1041在背板102上的正投影。
在每一个第一子发光部1041的上方通过光刻法设置微透镜,通过引入高折射率的材料,使第一子发光部1041发出的光线直接在透镜的界面处发生折射,从而实现光线的聚焦。
这个由多个微透镜组成的阵列,本质就是在靠可视角度来置换正面亮度,即在光线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光路设计,尽可能的把散向屏幕侧面的光线聚焦到屏幕正面。这样便极大地利用了微透镜的聚光特性,以此增亮柔性显示面板,在同功耗下保持更高的亮度,利于屏幕可视性,且该技术亮度提升带来的效果十分显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多层触控层106,柔性多层触控层106位于微透镜结构113远离发光层104的一侧。
在像素定义层103和发光层104远离背板102的一侧分别设置依次层叠的薄膜封装层105、柔性多层触控层106、透明偏光层114、光学胶层110、透明聚酰亚胺层111和盖板112。
微透镜结构113设置于薄膜封装层105与柔性多层触控层106之间,薄膜封装层105与柔性多层触控层106的接触面之间具有向柔性多层触控层106一侧弯曲的多个凹槽,微透镜结构113填充于该凹槽中。即薄膜封装层105的上表面平整,柔性多层触控层106的下表面具有凹槽,以容纳微透镜结构113。
如图4A和4B所示,图4A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光路示意图。
在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在像素定义层103和发光层104远离背板102的一侧分别设置依次层叠的薄膜封装层105、微透镜结构113、柔性多层触控层106、黑色矩阵107、彩色滤光层108、固化保护层109、光学胶层110、透明聚酰亚胺层111和盖板112。
在柔性多层触控层106远离背板102的一侧设置与黑色矩阵107同层的彩色滤光层108。
红色滤光层、绿色滤光层和蓝色滤光层既可以挡住外界的大部分反射光,又可以限制仅使得符合对应滤光层需求的色光穿过滤光层,防止杂色光造成混色,影响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采用无偏光片技术,缩小柔性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和亮度,有利于柔性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和提高显示效果。
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的同时还兼具:在每一个第一子发光部1041的上方设置通过光刻法设置微透镜,通过引入高折射率的材料,使第一子发光部1041发出的光线直接在透镜的界面处发生折射,从而实现光线的聚焦。
这个由多个微透镜组成的阵列,本质就是在靠可视角度来置换正面亮度,即在光线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光路设计,尽可能的把散向屏幕侧面的光线聚焦到屏幕正面。这样便极大地利用了微透镜的聚光特性,以此增亮柔性显示面板,在同功耗下保持更高的亮度,利于屏幕可视性,且该技术亮度提升带来的效果十分显著。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第二方面中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分享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发光材料覆盖面积越大,柔性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越大,实现大视角显示;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防窥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1041,熄灭第二子发光部1042,发光材料覆盖面积越小,柔性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越小,实现防窥显示。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像素定义层103中设置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使得第二子发光部1042至少部分包围第一子发光部1041,第一子发光部1041与第二子发光部1042分别被单独控制点亮和熄灭。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分享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1041和第二子发光部1042,发光材料覆盖面积越大,柔性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越大,实现大视角显示;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防窥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1041,熄灭第二子发光部1042,发光材料覆盖面积越小,柔性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越小,实现防窥显示。相较于相关技术,没有在柔性显示面板上额外增设液晶盒、偏光片、液晶透镜或者电致发光材料,在没有明显增大模组厚度的前提下,实现可切换分享态和防窥态显示,有利于增强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弯折性能、适用场景和显示效果。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背板,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定义出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开口区域;
发光层,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区域中;
其中,在至少一个所述开口区域中,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子发光部和第二子发光部,所述第二子发光部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子发光部,所述第一子发光部与所述第二子发光部分别被单独控制点亮和熄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还包括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和阴极;
所述第一子发光部与所述第一阳极、所述阴极直接接触,所述第二子发光布与所述第二阳极、所述阴极直接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同层设置且覆设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子发光部至少部分覆设于所述第一阳极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子发光部至少部分覆设于所述第二阳极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阴极位于所述第一子发光部、所述第二子发光部均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子发光部、所述第二子发光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黑色矩阵,所述黑色矩阵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黑色矩阵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定义层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互不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矩阵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呈多个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的条形投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与所述黑色矩阵同层设置,所述彩色滤光层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微透镜结构,所述微透镜结构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微透镜结构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子发光部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多层触控层,所述柔性多层触控层位于所述微透镜结构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9.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10.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当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处于分享态时,点亮第一子发光部和第二子发光部;
当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处于防窥态时,点亮所述第一子发光部,熄灭所述第二子发光部。
CN202211177340.2A 2022-09-26 2022-09-26 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ending CN1156335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7340.2A CN115633522A (zh) 2022-09-26 2022-09-26 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7340.2A CN115633522A (zh) 2022-09-26 2022-09-26 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3522A true CN115633522A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03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77340.2A Pending CN115633522A (zh) 2022-09-26 2022-09-26 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35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2796A (zh) * 2023-03-01 2023-04-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2796A (zh) * 2023-03-01 2023-04-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3018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JP480913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ド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US744007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display device
KR101280390B1 (ko) 엘이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US780455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station having the same
CN111564571B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205549A1 (zh)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123016A (ko)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11319315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093690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875347A (zh) Led发光模块及应用该led发光模块所制成的显示器
US10718972B2 (en) Backlight sour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CN101834258A (zh) 发光元件的安装用封装、发光装置、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21168994A1 (zh) 显示装置
US2023010228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472455A (zh) 背光源系统和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5633522A (zh) 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12009154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0729340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7502415B2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携帯端末
WO2021189557A1 (zh) 双面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331159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KR10159133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90081928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613346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