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3462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3462A
CN116133462A CN202310137855.8A CN202310137855A CN116133462A CN 116133462 A CN116133462 A CN 116133462A CN 202310137855 A CN202310137855 A CN 202310137855A CN 116133462 A CN116133462 A CN 116133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ight
emitt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transparent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78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平川
祁一歌
张如芹
李金钰
吴欢
吴启晓
姚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378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34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33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34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第一发光器件、封装层、功能层和透明填充部。由于功能层的调光开孔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发光器件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且透明填充部可以分布在调光开孔内。因此,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可以射向透明填充部,而射入透明填充部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可以射向调光开孔的内壁。这里,又由于透明填充部的折射率大于功能层的折射率,因此,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能够被调光开孔的内壁全反射,使得反射后的光线从透明填充部出射时与显示面板的法线的夹角较小,进而使得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较低。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由于具有自发光、高效率、色彩鲜艳、轻薄省电以及可卷曲等优点,被誉为下一代显示器件,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所呈现出的显示画面的效果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背板;
位于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发光器件;
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封装层;
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具有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对应的调光开孔,且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调光开孔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内;
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调光开孔内的透明填充部,所述透明填充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功能层的折射率。
可选的,所述调光开孔的内壁和所述功能层中与所述封装层接触的一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可选的,所述调光开孔的内壁和所述功能层中与所述封装层接触的一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50°。
可选的,所述调光开孔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所述功能层的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功能层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一平坦层中位于所述调光开孔内的部分为所述透明填充部。
可选的,所述透明填充部包括:位于所述调光开孔内的本体部分,以及位于所述调光开孔外的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本体部分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所述凸出部分的侧面与所述凸出部分靠近所述本体部分的一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可选的,所述凸出部分背离所述本体部分的一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
可选的,所述凸出部分的各个侧面与所述凸出部分靠近所述本体部分的一面之间的夹角均相等,且均大于或等于50°。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且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沿第一方向排布为多行且沿第二方向排布为多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最大宽度;
所述透明填充部分还包括:位于所述调光开孔外的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布在所述凸出部分的两侧,且与所述凸出部分的侧面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透明填充部分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所述透明填充部的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明填充部的折射率。
可选的,所述透明填充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封装层的折射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为用于发红光的发光器件,且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包含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发绿光的第二发光器件,以及用于发蓝光的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同层设置的;
其中,所述调光开孔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合,且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供电组件,以及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第一发光器件、封装层、功能层和透明填充部。由于功能层的调光开孔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发光器件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且折射率较高的透明填充部可以分布在调光开孔内。因此,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可以射向透明填充部,而射入透明填充部的光线中,小视角的光线可以直接透过透明填充部后出射,大视角的光线可以射向调光开孔的内壁。这里,又由于透明填充部的折射率大于功能层的折射率,因此,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能够被调光开孔的内壁全反射,使得反射后的光线从透明填充部出射时与显示面板的法线的夹角较小,进而使得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较低。如此,即使第一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包含TADF材料,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所呈现出的显示画面出现整体偏黄的概率,进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包含TADF材料的红色发光器件在不同视角下发出的光线的光谱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示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发光器件所发出光线的光路;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示出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示出的显示面板在A-A’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示出的显示面板在B-B’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种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在短边方向上CIE轨迹对比图和白光色彩偏差程度对比图;
图10是一种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在长边方向上CIE轨迹对比图和白光色彩偏差程度对比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示出的显示面板在A-A’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示出的显示面板在B-B’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凸出部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另一种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在短边方向上CIE轨迹对比图和白光色彩偏差程度对比图;
图16是另一种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在长边方向上CIE轨迹对比图和白光色彩偏差程度对比图;
图1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示出的显示面板在A-A’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示出的显示面板在B-B’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填充部中位于调光开孔外的部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又一种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在短边方向上CIE轨迹对比图和白光色彩偏差程度对比图;
图22是又一种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在长边方向上CIE轨迹对比图和白光色彩偏差程度对比图;
图2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目前,为了满足显示面板的高色域的需求,需要在OLED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中设置热激活延迟荧光(英文: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简称:TADF)材料。
例如,显示面板中用于发红光的红色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内通常会设置有TADF材料。然而,受限于TADF材料的本身的限制,红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也即出射方向与显示面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较大)的亮度的衰减较慢,导致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所呈现出的显示画面会出现整体偏黄的不良现象,进而导致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所呈现出的显示画面的效果较差。
例如,请参考图1,图1是一种包含TADF材料的红色发光器件在不同视角下发出的光线的光谱图。在图1中,粗实线代表红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出射方向与显示面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60°的光线的光谱,也即,红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的光谱;细实线代表红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出射方向与显示面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0°的光线的光谱;粗虚线代表TADF材料的本征谱。对于红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出射方向与显示面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60°的光线的光谱,在570纳米的位置处存在一个新的波峰,而TADF本征谱的波峰也在570纳米的位置处。为此,红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出射方向与显示面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60°的光线的亮度的衰减较慢。
请参考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000可以包括:驱动背板100、第一发光器件200、封装层300、功能层400和透明填充部500。
显示面板000中的第一发光器件200可以为驱动背板100的一侧。这里,第一发光器件200可以与驱动背板100电连接,驱动背板100可以驱动第一发光器件发光。
显示面板000中的封装层300位于第一发光器件200背离驱动背板100的一侧。这里,封装层300用于对第一发光器件200进行封装,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水氧侵蚀第一发光器件200中的发光层,从而使得第一发光器件200的使用寿命较高。
显示面板000中的功能层400位于封装层300背离驱动背板100的一侧,且功能层400可以具有与第一发光器件200对应的调光开孔401。这里,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功能层400中的调光开孔401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内。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000内通常包含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器件200,为此,功能层400也需要具有与多个第一发光器件200一一对应的多个调光开孔401,每个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对应的调光开孔401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内。
显示面板000中的透明填充部500中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调光开孔401内,且透明填充部500的折射率可以大于功能层400的折射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功能层400的调光开孔401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且折射率较高的透明填充部500可以分布在调光开孔401内。因此,第一发光器件200发出的光线可以射向透明填充部500。其中,如图3所示,图3是图2示出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发光器件所发出光线的光路。射入透明填充部500的光线中,小视角的光线(也即出射方向与显示面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较小)可以直接透过透明填充部500后出射,大视角的光线(也即出射方向与显示面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较大)可以射向调光开孔401的内壁。这里,又由于透明填充部500的折射率大于功能层400的折射率,因此,第一发光器件200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能够被调光开孔401的内壁全反射,使得反射后的光线从透明填充部500出射时与显示面板的法线的夹角较小,进而使得第一发光器件200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较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光器件200可以为用于发红光的发光器件,且第一发光器件200中的发光层包含TADF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第一发光器件200中的发光层包含TADF材料,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显示面板000在大视角下所呈现出的显示画面出现整体偏黄的概率,进而使得显示面板000的显示效果较好。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光器件200也可以为用于发其他颜色的光线(例如,绿光或蓝光)的发光器件。这样,当用于发其他颜色的光线的发光器件所发出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的衰减较慢时,通过功能层400的调光开孔401,以及填充至调光开孔401内的透明填充部500的相互配合,也可以降低这种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光线的亮度,使得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所呈现出的显示画面的颜色校准。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第一发光器件、封装层、功能层和透明填充部。由于功能层的调光开孔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发光器件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且折射率较高的透明填充部可以分布在调光开孔内。因此,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可以射向透明填充部,而射入透明填充部的光线中,小视角的光线可以直接透过透明填充部后出射,大视角的光线可以射向调光开孔的内壁。这里,又由于透明填充部的折射率大于功能层的折射率,因此,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能够被调光开孔的内壁全反射,使得反射后的光线从透明填充部出射时与显示面板的法线的夹角较小,进而使得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较低。如此,即使第一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包含TADF材料,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所呈现出的显示画面出现整体偏黄的概率,进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好。
在本申请中,请参考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000中的功能层400的调光开孔401的内壁和功能层400中与封装层300接触的一面之间的夹角α为小于或等于90°。也即是,调光开孔401的内壁可以为与封装层300背离驱动背板100的一面大致垂直的平面,或者,调光开孔401的内壁也可以为斜面,且该斜面和功能层400中与封装层300接触的一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发光器件200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在射向调光开光401的内壁,且被调光开孔401的内壁反射后,反射后的光线可以从透明填充部500背离驱动背板100的一侧出射。这样,可以在保证在第一发光器件200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较低的前提下,保证第一发光器件200的出光效率较高。
可选的,显示面板000中的功能层400的调光开孔401的内壁和功能层400中与封装层300接触的一面之间的夹角α为大于或等于50°。这样,调光开孔401的内壁能够更好的反射第一发光器件200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图5是图4示出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功能层400的调光开孔401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头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例如,当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六边形时,调光开孔401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的也为六边形。这样,可以保证从第一发光器件200的各个侧边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均能够射向调光开孔401中相应的内壁上,使得调光开孔401的内壁能够更好的反射第一发光器件200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六边形时,这个六边形通常可以为扁平状的六边形。示例的,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000中的多个第一发光器件200通常可以沿第一方向X排布为多列,且沿第二方向Y排布为多行。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大宽度大于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宽度。为此,第一方向X即为第一发光器件200的长边方向,第二方向Y即为第一发光器件200的短边方向。
还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000中的各个第一发光器件200均可以为:用于发红光的发光器件;或者,显示面板000中的各个第一发光器件200可以为:用于绿光的发光器件或用于发蓝光的发光器件;或者,显示面板000中的多个第一发光器件200可以包含至少两种类型的发光器件,其中,至少两种类型的的发光器件可以为:用于发红光的发光器件、用于绿光的发光器件和用于发蓝光的发光器件中的至少两类。为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发光器件200的类型做具体限定,第一发光器件200属于需要降低所发出的大视角光线的亮度的任何类型的发光器件。
在本申请中,当显示面板000中的各个第一发光器件200均为用于发红光的发光器件时,显示面板000内除了包括用于发红光的第一发光器件200,显示面板000通常还包括:用于发绿光的第二发光器件(图中未标注),以及用于发蓝光的第三发光器件(图中未标注)。这里,显示面板000中的第一发光器件200、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三发光器件可以同层设置。这样,通过第一发光器件200发出的红光,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绿光,以及第三发光器件发出的蓝光,能够让显示面板000出现出彩色的显示面板。需要说明的,第一发光器件200的结构可以与第二发光器件的结构类似,且可以与第三发光器件的结构类似,这三种发光器件仅是发光层的材料不同。
其中,功能层400的调光开孔401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发光器件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不重合,且与第三发光器件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不重合。这里,由于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衰减通常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无需通过功能层400的调光开孔401对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进行调整,使得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仍然能够正常出射。为此,通过功能层400的调光开孔401仅会减少第一发光器件200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该调光开孔401并不会影响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如此,不仅可以降低显示面板000在大视角下所呈现出的画面出现偏黄的概率,还能够保证显示面板000在大视角下能够正常呈现出彩色的画面。
需要说明的是,功能层400的调光开孔401内的透明填充部500的结构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将以以下三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为例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7是图6示出的显示面板在A-A’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示出的显示面板在B-B’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由于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大宽度大于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宽度。因此,图7可以为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长边方向上的截面图,图8为第一发光器件200在短边方向上的截面图。
显示面板000还可以包括:覆盖功能层400的第一平坦层600,该第一平坦层600的折射率大于功能层400的折射率。示例的,第一平坦层600可以设置在功能层400背离驱动背板100的一侧,且功能层4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平坦层600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内。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平坦层600中的部分可以填充在调光开孔401内,为此,第一平坦层600中位于调光开孔内的部分为显示基板000中的透明填充部500。
示例的,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是一种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在短边方向上CIE轨迹对比图和白光色彩偏差程度对比图,图10是一种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在长边方向上CIE轨迹对比图和白光色彩偏差程度对比图。其中,CIE轨迹可以用于表示显示面板在显示白色画面时在色域图中的色彩偏移轨迹。其横坐标Wx和纵坐标Wy分别表示色度值。白光色彩偏差程度示意图可以用于表示显示面板在显示白色画面时的色彩偏移曲线,色彩偏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显示面板的视角,纵坐标表示色彩偏移值,单位为JNCD。在图9和图10的CIE轨迹对比图中,实线代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呈现白色画面时的CIE轨迹,虚线代表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的CIE轨迹,箭头代表CIE轨迹的变化方向;在图9和图10的白光色彩偏差程度对比图中,细实线代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呈现白色画面时的色彩偏移曲线,粗实线代表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的色彩偏移曲线。由图9和图10可知,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所呈现的画面会发黄,而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可以有效的改善画面发光的现象。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白光大视角色偏(JNCD)值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大幅减小,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显示面板的色彩的准确程度较高。
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示出的显示面板在A-A’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1示出的显示面板在B-B’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由于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大宽度大于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宽度。因此,图11可以为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长边方向上的截面图,图12为第一发光器件200在短边方向上的截面图。
显示面板000中的透明填充部500可以包括:位于调光开孔401内的本体部分501,以及位于调光开孔401外的凸出部分502。这里,透明填充部500中的凸出部分502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覆盖本体部分501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且在透明填充部500中,凸出部分502的侧面与凸出部分502靠近本体部分501的一面之间的夹角β小于或等于90°。也即是,凸出部分502的侧面可以为与封装层300背离驱动背板100的一面大致垂直的平面,或者,凸出部分502的侧面也可以为斜面,且该斜面与凸出部分502靠近本体部分501的一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本申请中,显示面板000还可以包括:位于透明填充部500背离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平坦层700,该第二平坦层700的折射率小于透明填充部500的折射率。示例的,第二平坦层700可以设置在透明填充部500背离驱动背板100的一侧,且透明填充部5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与功能层4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均可以位于第二平坦层7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内。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发光器件200的发光层中与调光开孔401的水平距离较小的位置所发出的大视角光线可以直接射向调光开孔401的内壁,而与调光开孔401的水平距离较大的位置所发出的大视角光线可能无法直接射向调光开孔401的内壁,这些光线可以从透明填充部500中的部分501出射,且射向透明填充部500中的凸出部分502的侧面。又因透明填充部500的折射率大于第二平坦层700的折射率,所以,第一发光器件200发出的大视角的光线中射向凸出部分502的侧面的光线能够被凸出部分502的侧面全反射,反射后的光线从透明填充部500出射时与显示面板的法线的夹角较小。如此,第一发光器件200发出的大视角的光线中的一部分光线可以被调光开孔401的内壁反射,另一部分光线可以被透明填充部500中的凸出部分502的侧面反射。这样,可以进一步的降低第一发光器件200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
可选的,如图11所示,透明填充部500中的凸出部分502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与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例如,当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六边形时,凸出部分502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的也为六边形。这样,可以保证从第一发光器件200的各个侧边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均能够射向凸出部分502中相应的侧面上,使得凸出部分502的侧面能够更好的反射第一发光器件200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
为了更清楚的看出透明填充部500中的凸出部分502的结构,请参考图12、图13和图14,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凸出部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凸出部分502的各个侧面与凸出部分502靠近本体部分501的一面之间的夹角β均相等,且均大于或等于50°。这样,凸出部分502的各个侧面均能够更好的反射第一发光器件200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
示例的,请参考图15和图16,图15是另一种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在短边方向上CIE轨迹对比图和白光色彩偏差程度对比图,图16是另一种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在长边方向上CIE轨迹对比图和白光色彩偏差程度对比图。其中,图15和图16中的坐标系的含义与图9和图10中的坐标系的含义相同,这里不再进行赘述。由图15和图16可知,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所呈现的画面会发黄,而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可以有效的改善画面发光的现象。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白光大视角色偏(JNCD)值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大幅减小,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显示面板的色彩的准确程度较高。
第三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图1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18是图17示出的显示面板在A-A’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7示出的显示面板在B-B’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由于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大宽度大于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宽度。因此,图17可以为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长边方向上的截面图,图18为第一发光器件200在短边方向上的截面图。
在上述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提高的结构基础上,显示面板000中的透明填充部500还可以包括:位于调光开孔401外的延伸部分503。
为了更清楚的看出透明填充部500中延伸部分503的结构,以及延伸部分503和凸出部分502之间的位置光线,请参考图20,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填充部中位于调光开孔外的部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透明填充部500中的延伸部分503在第二方向Y上可以排布在凸出部分502的两侧,且与凸出部分502的侧面固定连接。示例的,透明填充部500中的本体部分501、凸出部分502和延伸部分503均可以是一体结构。例如,在形成带有调光开孔401的功能层400后,可以在功能层400背离驱动背板100的一侧形成高折射的透明薄膜,然后对该高折射的透明薄膜执行一次构图工艺,即可形成包含本体部分501、凸出部分502和延伸部分503的透明填充部50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三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透明填充部500包含有延伸部分503,上述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透明填充部500部不包含延伸部分,而对于显示面板中的其他结构(例如,本体部分501、凸出部分502和第二平坦层400均相同的),为此,这里不再对显示面板中的其他结构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中,对于上述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其只是利用调光开孔401的内壁来反射第一发光器件200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的。这种实现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第一发光器件200的短边方向上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但因第一发光器件200的长边方向上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中有一部分光线无法直接射向调光开孔200的内壁,导致这种实现方式对第一发光器件200的长边方向上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的降低程度较低。
对于上述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其不仅利用调光开孔401的内壁来反射第一发光器件200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还利用凸出部分502的侧面来反射第一发光器件200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这种实现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第一发光器件200的长边方向上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但会导致对第一发光器件200的短边方向上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的降低程度过大。
而在上述第三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由于透明填充部500中包含有在第二方向Y上分布在凸出部分502两侧的延伸部分503,且透明填充部分400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宽度d1大于或等于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大宽度d2。因此,第一发光器件200在短边方向上出射的大视角光线中,射向调光开孔401的内壁的光线可以直接被调光开孔401的内壁反射,而从本体部分401出射的光线依次经过凸出部分502和延伸部分503,从延伸部分503背离驱动背板100的一侧出射。为此,第一发光器件200在短边方向上出射的大视角光线中从本体部分401出射的光线,并不会被透明填充部500中与第二平坦层700相交的侧面反射。如此,可以保证对第一发光器件200在短边方向上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的降低程度不会过大。此外,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长边方向上出射的大视角光线中,一部分光线可以仍然可以被调光开孔401的内壁反射,另一部分光线仍然可以被透明填充部500中的凸出部分502的侧面反射。如此,可以有效的降低第一发光器件200在长边方向上出射的大视角光线的亮度。为此,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通过在在凸出部分502两侧设置延伸部分503,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第一发光器件300在长边方向上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而且还可以保证对第一发光器件200在短边方向上出射的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的降低程度不会过大,这样,可以保证显示面板000在大视角下所呈现出的画面出现不会偏黄的前提下,保证显示面板000在大视角下的亮度不会过低。
示例的,请参考图21和图22,图21是又一种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在短边方向上CIE轨迹对比图和白光色彩偏差程度对比图,图22是又一种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呈现白色画面时在长边方向上CIE轨迹对比图和白光色彩偏差程度对比图。其中,图21和图22中的坐标系的含义与图9和图10中的坐标系的含义相同,这里不再进行赘述。由图21和图22可知,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所呈现的画面会发黄,而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可以有效的改善画面发光的现象。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白光大视角色偏(JNCD)值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大幅减小,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显示面板的色彩的准确程度较高。
可选的,如图23所示,图2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000中的封装层300的折射率小于透明填充部500的折射率。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发光器件200发出的光线中从封装层300透射且射向透明填充部500的光线不会发生全反射,进而使得第一发光器件200的出光效率较高。
示例的,封装层3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301、有机封装层30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303。这里,第二无机封装层303相对于第一无机封装层301更靠近功能层400。显示面板000中的透明填充部500的折射率可以大于第二无机封装层303的折射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中,显示面板000可以包括:位于驱动背板100一侧的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像素定义层800、发光层202和阴极层203。其中,像素定义层800具有与多个像素开孔801一一对应的多个发光器件。这里,阳极层可以包括:与多个像素开孔801一一对应的多个阳极块201,每个阳极块201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对应的像素开孔801在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内。需要说明的是,与某个像素开孔801对应的阳极块201,发光层202中位于这个像素开孔801内的部分,以及阴极层203中位于这个像素开孔801内的部分,能够组成与这个像素开孔801对应的发光器件。这里的发光器件可以为用于发红光的第一发光器件200,也可以为用于发绿光的二发光器件,还可以为用于发蓝光的第三发光器件。
可选的,显示面板000中的驱动背板101可以包括:衬底101,以及位于衬底101一侧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02。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02可以与显示面板000中的多个发光器件一一对应电连接。例如,每个像素驱动电路102可以与对应的发光器件中的阳极块201电连接。其中,每个像素驱动电路102用于驱动对应的发光器件发光,且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01相对于多个发光器件靠近更靠近衬底101。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第一发光器件、封装层、功能层和透明填充部。由于功能层的调光开孔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发光器件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且折射率较高的透明填充部可以分布在调光开孔内。因此,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可以射向透明填充部,而射入透明填充部的光线中,小视角的光线可以直接透过透明填充部后出射,大视角的光线可以射向调光开孔的内壁。这里,又由于透明填充部的折射率大于功能层的折射率,因此,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能够被调光开孔的内壁全反射,使得反射后的光线从透明填充部出射时与显示面板的法线的夹角较小,进而使得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中大视角的光线的亮度较低。如此,即使第一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包含TADF材料,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所呈现出的显示画面出现整体偏黄的概率,进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供电组件,以及与供电组件电连接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背板;
位于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发光器件;
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封装层;
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具有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对应的调光开孔,且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调光开孔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内;
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调光开孔内的透明填充部,所述透明填充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功能层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开孔的内壁和所述功能层中与所述封装层接触的一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开孔的内壁和所述功能层中与所述封装层接触的一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开孔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所述功能层的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功能层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一平坦层中位于所述调光开孔内的部分为所述透明填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填充部包括:位于所述调光开孔内的本体部分,以及位于所述调光开孔外的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本体部分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所述凸出部分的侧面与所述凸出部分靠近所述本体部分的一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分背离所述本体部分的一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分的各个侧面与所述凸出部分靠近所述本体部分的一面之间的夹角均相等,且均大于或等于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且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沿第一方向排布为多行且沿第二方向排布为多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最大宽度;
所述透明填充部分还包括:位于所述调光开孔外的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布在所述凸出部分的两侧,且与所述凸出部分的侧面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填充部分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所述透明填充部的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明填充部的折射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4、7-10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填充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封装层的折射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4、7-10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为用于发红光的发光器件,且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包含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发绿光的第二发光器件,以及用于发蓝光的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同层设置的;
其中,所述调光开孔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合,且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组件,以及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137855.8A 2023-02-06 2023-02-0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1334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7855.8A CN116133462A (zh) 2023-02-06 2023-02-0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7855.8A CN116133462A (zh) 2023-02-06 2023-02-0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3462A true CN116133462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95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7855.8A Pending CN116133462A (zh) 2023-02-06 2023-02-0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3346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34134A1 (en) Anti-peeping display panel and anti-peep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10416275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113934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687989B2 (en) Emissive displays having improved contrast
CN111656526B (zh)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0522602B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577610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9411512A (zh) 显示面板和使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10429200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1196887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475867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CN108922914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03937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640879A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64202B (zh) 一种显示基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3837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1291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11048B (zh)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CN11126166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13346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4503762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携帯端末
CN113193150A (zh) 顶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2208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45337A1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13069421U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