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2529A - 定子及其绕线方法、电机及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及其绕线方法、电机及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2529A
CN115632529A CN202211415460.1A CN202211415460A CN115632529A CN 115632529 A CN115632529 A CN 115632529A CN 202211415460 A CN202211415460 A CN 202211415460A CN 115632529 A CN115632529 A CN 115632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und
winding
coil
partition
body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154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向鑫
余俊宏
伍光祥
漆凌君
梁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4154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25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2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25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定子及其绕线方法、电机及压缩机,定子包括转动连接的多个本体以及缠绕所述本体的线圈,多个本体沿第一方向被划分为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包括多个顺序排布的本体组,且不同分区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本体组为同一本体组,每个本体组至少包括两个本体,绕线方法包括:线圈在从一个分区中的本体组缠绕到另一个分区中的同一本体组前,线圈在两个本体组之间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本体上进行预缠绕。该定子及其绕线方法、电机及压缩机能够避免定子绕线成圆后导致的松线问题,提高电机的质量。

Description

定子及其绕线方法、电机及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子及其绕线方法、电机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电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电机生产效率减小生产工时,线定子绕线一般采用全自动定子绕线机,以替代人工绕线。为了配合使用全自动绕线机,线绕线定子多采用包塑或套骨架的方式,这也替代了原有的采用绝缘槽纸或隔纸进行绝缘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定子绕线完成后,需要将定子成圆。而成圆后的定子经检测发现,部分会出现松线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漆包线跳出而造成电机耐压不良的情况,影响电机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及其绕线方法、电机及压缩机,其能够避免出现定子绕线成圆后导致的松线问题,提高电机的质量。
为此,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子的绕线方法,用于定子的绕线,所述定子包括转动连接的多个本体以及缠绕所述本体的线圈,多个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被划分为多个分区,每个所述分区包括多个顺序排布的本体组,且不同所述分区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本体组为同一本体组,每个所述本体组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本体,所述绕线方法包括:
所述线圈在从一个分区中的所述本体组缠绕到另一个分区中的同一所述本体组前,所述线圈在两个所述本体组之间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本体上进行预缠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圈从一个分区中的所述本体组缠绕到相邻的另一所述分区中的同一所述本体组,两个相同所述本体组之间的所述本体为两个,所述线圈在任意一个所述本体上进行预缠绕,或者,
两个相同所述本体组之间的所述本体为两个以上,所述线圈在位于中间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本体上进行预缠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圈在所述预缠绕时的缠绕方向与对应的所述本体缠绕所述线圈时的缠绕方向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缠绕包括:
根据两个分区中同一所述本体组之间的所述本体的数量,选取位于中间的一个所述本体,在所述本体以第一缠绕方向缠绕一圈或一圈的整数倍,所述第一缠绕方向与对应的所述本体缠绕所述线圈时的方向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圈在同一个分区中的缠绕时,所述线圈在每个所述本体组中依次缠绕于所述本体,且同一所述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本体的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线圈在相邻所述本体组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所述本体中缠绕方向相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沿第二方向连接的铁芯和连接架,所述铁芯为导电件,所述连接架为绝缘件,多个所述连接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线圈绝缘缠绕于所述铁芯,以形成绕组,所述连接架包括凸起部,所述绕线方法包括:
在所述凸起部进行所述预缠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区包括相邻的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每个所述分区包括相邻的第一本体组和第二本体组,所述缠绕方法包括:
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一分区对所述第一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后,所述线圈在两个分区中所述第一本体组之间的任意所述凸起部进行所述预缠绕后,在所述第二分区对所述第一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
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一分区对所述第二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后,所述线圈在两个分区的所述第二本体组之间的任意所述凸起部进行所述预缠绕后,在所述第二分区对所述第二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
其中,在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所述线圈对所述第一本体组和所述第二本体组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所述铁芯的缠绕方向相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区还包括第三分区,所述第二分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三分区之间,所述绕线方法包括:
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二分区对所述第一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后,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二本体组的任意所述凸起部进行所述预缠绕后,在所述第三分区对所述第一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
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二分区对所述第二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后,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三分区的所述第一本体组的任意所述凸起部进行所述预缠绕后,在所述第三分区对所述第二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
其中,在所述第三分区中,所述线圈对所述第一本体组和所述第二本体组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所述铁芯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一分区相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子,所述定子包括转动连接的多个本体以及缠绕所述本体的线圈,多个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被划分为多个分区,每个所述分区包括多个顺序排布的本体组,且不同所述分区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本体组为同一本体组,每个所述本体组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本体,所述本体包括:
铁芯,设置为导电件;
连接架,设置为绝缘件,多个所述连接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连接,所述铁芯沿第二方向连接于所述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凸起部,
所述线圈在从一个分区中的所述本体组缠绕到另一个分区中的同一所述本体组的过程中,所述线圈在所缠绕的两个所述本体组之间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本体的所述凸起部进行预缠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凸起部设有卡槽,所述预缠绕时,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凸起部的两侧,或者,
所述卡槽沿所述凸起部的周向环形布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描述的定子。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描述的电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及其绕线方法、电机及压缩机,定子包括转动连接的多个本体以及缠绕本体的线圈,将沿第一方向转动连接的多个本体划分成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包括多个顺序排布的本体组,不同分区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本体组为同一本体组,每个本体组中至少包括两个本体。在将线圈缠绕于本体时,当线圈需要从其中的一个分区跨区到另一个分区的本体组进行缠绕时,通过在所跨过的多个本体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本体,在其上进行预缠绕。使得在跨区缠绕时,预缠绕的方式使得线圈沿第一方向所跨过的距离不会过大,在将多个本体转动以成圆形成定子时,本体之间的转动也不会造成绕制的线圈过松、甚至脱落的问题。由此,通过此种跨区时进行预缠绕的方式,解决了定子绕线成圆后会出现松线的问题,避免脱线,提高电机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子直排布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L所指方向为第一方向;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子绕线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子成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子在形成三相绕组时直排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子直排布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L所指方向为第一方向。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子的绕线方法的流程图。
参见图1和图2,定子包括转动连接的多个本体1以及缠绕本体1的线圈2,线圈2缠绕于本体1后以形成定子的绕组。多个本体1沿第一方向L被划分为多个分区A,每个分区A包括多个顺序排布的本体组B,且不同分区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本体组B为同一本体组B,每个本体组B至少包括两个本体1。
可选的,定子用于与转子配合,以形成电机中的核心部件的一部分。在电机中,根据极数、相数等的不同,定子成圆前,所设置的本体1的数量、所划分的分区A数量、以及每个分区A中所形成的本体组B的数量、本体组B中本体1的数量等也会有所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进行定子绕线时,会先通过全自动绕线机对沿第一方向L排布的多个本体1以某一种绕线方法进行绕线以形成绕组后,再对直排的多个本体1相对旋转一定角度而使多个本体1沿周向布置以成圆。其中,定子成圆前的绕线所形成绕组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根据线圈绕制的形状与嵌装布线方式等不同,可以分为集中式、分布式。为了保证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及运行性能,会采用分布式的绕线,而分布式绕组还包括同心式绕组和迭式绕组,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可选的,为了配合使用全自动绕线机,多采用包塑或套骨架的方式以替代原有的采用绝缘槽纸或隔纸进行绝缘的方式,如本申请中采用包塑的方式,但并不限于此。线圈2为例如铜等导电金属线且外表包覆绝缘层而成,可以为漆包线,在此不做详细说明。并且,对于所选择的线圈2的直径、以及在本体1缠绕时的密度等,与定子的极数、相数以及缠绕方式等相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子的绕线方法,绕线方法包括:线圈2在从一个分区A中的本体组B缠绕到另一个分区A中的同一本体组B前,线圈2在两个本体组B之间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本体1上进行预缠绕。在将线圈2缠绕于本体1时,当线圈2需要从其中的一个分区A跨区到另一个分区A的本体组B进行缠绕时,通过在所跨过的多个本体1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本体1,在其上进行预缠绕。使得在跨区缠绕时,预缠绕的方式使得线圈2沿第一方向L所跨过的距离不会过大,在将多个本体1转动以成圆形成定子时,本体1之间的转动也不会造成绕制的线圈过松、甚至脱落的问题。从而通过此种跨区进行预缠绕的方式,解决了成圆后会出现松线的问题,避免脱线,提高电机质量。
可选的,线圈2在从一个分区A到另一个分区A跨区缠绕时,可以跨到相邻的另一个分区A,也可以跨到间隔一个或多个分区A的另一个分区A,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的,为了保证绕线效果,一般线圈2在跨区缠绕时,会按顺序依次跨区到相邻的下一个分区A进行缠绕。以下以此按顺序依次跨区到相邻下一个分区A进行缠绕的方式为例,对本申请的定子的绕线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分区A中,相同本体组B内所设置的本体1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且在设置为两个以上时,优选数量为两个的整数倍,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从一个分区A跨到另一个分区A时,需要绕线的两个相同本体组B之间间隔的本体1数量最少为两个,当多于两个时,一般设置为两个的整数倍的数量。当为两个时,可以选择在其中的任意一个本体1上进行预缠绕,或者也可以在两个本体1上均进行预缠绕,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为两个以上时,也可以选择在几个本体1上均进行预缠绕,但为了避免绕线过多而导致线圈2容易跳出,可以选择在所间隔的多个本体1中选择位于中间的一个或多个本体1进行预缠绕。
可选的,在选择位于中间的一个或多个本体1进行预缠绕时,跨区的两个本体组B之间的本体1数量为2的整数倍,故位于中间的本体1为两个,在进行预缠绕时,可以选择该中间两个本体1中的一个进行预缠绕,也可以两个本体1均选择进行预缠绕,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线圈2在一个或多个本体1上预缠绕时具有缠绕方向,而被选择预缠绕的本体1自身也会缠绕线圈2,预缠绕的缠绕方向可以与本体1自身缠绕线圈的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的,为了保证较好的使用效果,设置为线圈2在预缠绕时的缠绕方向与对应的本体1缠绕线圈时的缠绕方向相同。以下以预缠绕的缠绕方向与本体1自身缠绕线圈2时的缠绕方向相同为例,对本申请的定子绕线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后续不再单独强调。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预缠绕包括:根据两个分区A中同一本体组B之间的本体1的数量,选取位于中间的一个本体1,在本体1以第一缠绕方向a1缠绕一圈或一圈的整数倍以进行预缠绕,第一缠绕方向与对应的本体1缠绕线圈2时的方向相同。优选的,本体1以第一缠绕方向a1缠绕一圈,以在能够避免长距离过线的同时,避免预缠绕时绕线过多而引起的线圈脱落。
可以理解的是,在预缠绕时,可以根据所要跨区时所经过的本体1数量以及实际的距离等情况,选择合适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本体1进行预缠绕。且在选择多个本体1进行预缠绕时,可以选择相邻的多个本体1进行预缠绕,也可以选择不相邻的多个本体1进行预缠绕,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在进行预缠绕时所缠绕线圈2与本体1自身缠绕的线圈2需要互不干涉,且预缠绕时在本体1上所选择的缠绕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本体1结构、以及绕线方式等不同进行适应性调整,只要能够保证预缠绕时线圈2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对应与前一个本体组B的出线端、下一个本体组B的进线端匹配,而不会影响绕线难度和效果即可,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以三相电机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绕线方法。
参见图2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在成圆前,多个本体1沿第一方向L被划分为第一分区A1和第二分区A2,每个分区A包括相邻的第一本体组B1、第二本体组B2和第三本体组B3,且每个本体组B中包括两个本体1。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分区A中的第一本体组B1、第二本体组B2和第三本体组B3分别对应三相电机中的U、V、W,沿第一方向顺序布置的多个本体1可以分别被记为U1、U2、V1、V2、W1、W2、U3、U4、V3、V4、W3、W4,定子绕线方法包括:
S101、线圈2在同一分区A中的缠绕,线圈2在每个本体组B中依次缠绕于本体1,且同一本体组B中相邻的本体1的缠绕方向相反,线圈2在相邻本体组B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本体1中缠绕方向相反。
S102、线圈2在从一个分区A中的本体组B缠绕到另一个分区A中的同一本体组B前,线圈2在两个本体组B之间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本体1上进行预缠绕。
在上述步骤中,线圈2在绕线时,一般会将属于同一本体组B的绕线完成后再对另一本体组B进行绕线,以此类推。沿第一方向L,同一分区A中的第二本体组B2位于第一本体组B1和第三本体组B3之间,在将不同分区A的所有第一本体组B1绕线完成后,再对所有的第二本体组B2进行绕线,最后再对所有的第三本体组B3进行绕线。
在完成每个本体组B的绕线时,绕线过程包括在组内的两个本体1之间绕线,还包括跨区的两个本体组B的组间绕线。对于第一本体组B1的绕线来说,当进行组内绕线时,第一分区A1的第一本体组B1中的两个本体1中,线圈2对顺序排在第一个的本体U1以第一缠绕方向a1缠绕,对顺序排在第二个的本体U2以相反的缠绕方向缠绕,以形成磁性相反的结构;当进行属于同组的跨组绕线前,跨区的两个第一本体组B1之间存在第二本体组B2和第三本体组B3的本体V1、V2、W1、W2,线圈2在从U2的出线口出线后,在位于中间的V2或W1进行预缠绕一圈后,线圈2到第二分区A2的第一本体组B1进行缠绕,线圈2在第二分区A2的第一本体组B1进行缠绕时U3、U4的缠绕方向相反,且U3的缠绕方向与U1的缠绕方向相反,U4与U2的缠绕方向相反。
在对第二本体组B2绕线时,当进行组内绕线时,第一分区A1的第二本体组B2中的两个本体1中,线圈2对顺序排在第一个的本体V1以第二缠绕方向a2(与第一缠绕方向相反)缠绕,对顺序排在第二个的本体V2以相反的缠绕方向缠绕,以形成磁性相反的结构的同时,与相邻组的绕线方向相反;当进行属于同组的跨组绕线前,跨区的两个第二本体组B2之间存在第三本体组B3和第二分区A2的第一本体组B1的本体W1、W2、U3、U4,线圈2在从V2的出线口出线后,在位于中间的W2或U3进行预缠绕一圈后,线圈2到第二分区A2的第二本体组B2进行缠绕,线圈2在第二分区A2的第二本体组B2进行缠绕时V3、V4的缠绕方向相反,且V3的缠绕方向与V1的缠绕方向相反,V4与V2的缠绕方向相反。
在对第三本体组B3绕线时,当进行组内绕线时,第一分区A1的第三本体组B3中的两个本体1中,线圈2对顺序排在第一个的本体W1以第一缠绕方向a1缠绕,对顺序排在第二个的本体W2以相反的缠绕方向缠绕,以形成磁性相反的结构的同时,与相邻组的绕线方向相反;当进行属于同组的跨组绕线前,跨区的两个第三本体组B3之间存在位于第二分区A2的第一本体组B1和第二本体组B2的本体U3、U4、V3、V4,线圈2在从W2的出线口出线后,在位于中间的U4或V3进行预缠绕一圈后,线圈2到第二分区A2的第三本体组B3进行缠绕,线圈2在第二分区A2的第三本体组B3进行缠绕时W3、W4的缠绕方向相反,且W3的缠绕方向与W1的缠绕方向相反,W4与W2的缠绕方向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的绕线过程中,线圈2在对应的本体1进行预缠绕时,与缠绕的绕线方向与所在本体1缠绕线圈2的方向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在采用上述定子绕线方法缠绕时,可以在原有的定子结构基础上仅通过绕线方法的改变来解决定子成圆时的松线问题,或者,也可以对定子本身的结构做出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下以定子本身的结构做出改进的情况,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子以及定子绕线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3和图4,本申请提供一种定子,定子包括多个转动连接的本体1以及绝缘缠绕本体1的线圈2,本体1包括沿第二方向(成圆后圆的直径方向,图中未标记)连接的铁芯11和连接架12,铁芯11为导电件,连接架12为绝缘件,多个连接架12沿第一方向L1转动连接,线圈2绝缘缠绕于铁芯11,以形成绕组,连接架包括凸起部121。
可选的,铁芯11具有凹槽,线圈2缠绕于凹槽位置,连接架12设置为铁芯11的骨架结构,以使铁芯11成圆时,连接架12设置于圆形的内圈及部分外圈,凸起部121沿圆的轴向方向设置于连接架12外圈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架12可以设置为塑料件,凸起部121与其材质相同且一体成型。位于外圈部分的连接架12设有骨架轭壁122,骨架轭壁122远离凹槽的一侧设置凸起部1212。并且,骨架轭壁122设有与凹槽连通的进线孔和出线孔,以便于线圈2进出不同的本体1以在凹槽内绕线形成绕组,其所设置的进线孔和出线孔的位置以及大小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凸起部121设有卡槽121a,预缠绕时,线圈2缠绕于卡槽121a内,卡槽121a沿第一方向L相对设置于凸起部121的两侧,或者,卡槽121a沿凸起部121的周向环形布置。以便于通过所设置的卡槽121a能够确保预缠绕时线圈2的稳定性,避免脱落。
可选的,凸起部121所设置的卡槽121a还可以设置成其他能够实现对预缠绕的线圈2卡接的结构,且所设置的卡槽121a的大小以及深度等,可以根据所缠绕的线圈2的直径以及圈数等进行适应性匹配,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基于上述中的定子,定子绕线方法包括:在凸起部121进行预缠绕。同样以上述中的三相电机中的定子绕线为例。
绕线方法包括:分区A包括相邻的第一分区A1和第二分区A2,每个分区A包括相邻的第一本体组B1和第二本体组B2,缠绕方法包括:线圈2在第一分区A1对第一本体组B1中相邻的铁芯11以相反方向缠绕后,线圈2在两个分区A中第一本体组B1之间的任意凸起部121进行预缠绕后,在第二分区A2对第一本体组B1中相邻的铁芯11以相反方向缠绕;线圈2在第一分区A1对第二本体组B2中相邻的铁芯11以相反方向缠绕后,线圈2在两个分区A的第二本体组B2之间的任意凸起部121进行预缠绕后,在第二分区A2对第二本体组B1中相邻的铁芯11以相反方向缠绕,其中,在第一分区A1和第二分区A2中,线圈2对第一本体组B1和第二本体组B2中排布顺序相同的铁芯11的缠绕方向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第一分区A1和第二分区A2的本体1进行绕线时,其绕线方法与上述中所描述的方法相同,区别在于预缠绕时线圈2在连接架12的凸起部121进行预缠绕,其具体绕线方法参照上述中所描述的绕线方法,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分区A还包括第三分区,第二分区A2沿第一方向L位于第一分区A1和第三分区之间,绕线方法包括:线圈2在第二分区A2对第一本体组B1中相邻的铁芯11以相反方向缠绕后,线圈2在第二本体组B2的任意凸起部121进行预缠绕后,在第三分区对第一本体组B1中相邻的铁芯11以相反方向缠绕;线圈2在第二分区A2对第二本体组B2中相邻的铁芯11以相反方向缠绕后,线圈2在第三分区的第一本体组B1的任意凸起部121进行预缠绕后,在第三分区对第二本体组B2中相邻的铁芯11以相反方向缠绕,其中,在第三分区中,线圈2对第一本体组B1和第二本体组B2中排布顺序相同的铁芯11的缠绕方向与第一分区A1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在增加第三分区后的绕线方法与上述中所描述的具有第一分区A1和第二分区A2时的绕线方法理论上一致,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机,电机设有配合定子和转子,定子为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定子,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机,电机设有配合的定子和转子,其中,定子中所采用的绕线方法为上述中所描述的定子绕线方法,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压缩机设置有上述中所描述的电机,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定子的绕线方法,所述定子包括转动连接的多个本体以及缠绕所述本体的线圈,多个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被划分为多个分区,每个所述分区包括顺序排布的多个本体组,且不同所述分区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本体组为同一本体组,每个所述本体组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方法包括:
所述线圈在从一个分区中的所述本体组缠绕到另一个分区中的同一所述本体组前,所述线圈在两个所述本体组之间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本体上进行预缠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从一个分区中的所述本体组缠绕到相邻的另一所述分区中的同一所述本体组,两个相同所述本体组之间的所述本体为两个,所述线圈在任意一个所述本体上进行预缠绕,或者,
两个相同所述本体组之间的所述本体为两个以上,所述线圈在位于中间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本体上进行预缠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在所述预缠绕时的缠绕方向与对应的所述本体缠绕所述线圈时的缠绕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缠绕包括:
根据两个分区中同一所述本体组之间的所述本体的数量,选取位于中间的一个所述本体,在所述本体以第一缠绕方向缠绕一圈或一圈的整数倍,所述第一缠绕方向与对应的所述本体缠绕所述线圈时的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在同一个分区中的缠绕时,所述线圈在每个所述本体组中依次缠绕于所述本体,且同一所述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本体的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线圈在相邻所述本体组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所述本体中缠绕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沿第二方向连接的铁芯和连接架,所述铁芯为导电件,所述连接架为绝缘件,多个所述连接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铁芯,以形成绕组,所述连接架包括凸起部,所述绕线方法包括:
在所述凸起部进行所述预缠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包括相邻的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每个所述分区包括相邻的第一本体组和第二本体组,所述缠绕方法包括:
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一分区对所述第一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后,所述线圈在两个分区中所述第一本体组之间的任意所述凸起部进行所述预缠绕后,在所述第二分区对所述第一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
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一分区对所述第二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后,所述线圈在两个分区的所述第二本体组之间的任意所述凸起部进行所述预缠绕后,在所述第二分区对所述第二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
其中,在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所述线圈对所述第一本体组和所述第二本体组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所述铁芯的缠绕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还包括第三分区,所述第二分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三分区之间,所述绕线方法包括:
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二分区对所述第一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后,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二本体组的任意所述凸起部进行所述预缠绕后,在所述第三分区对所述第一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
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二分区对所述第二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后,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三分区的所述第一本体组的任意所述凸起部进行所述预缠绕后,在所述第三分区对所述第二本体组中相邻的所述铁芯以相反方向缠绕,
其中,在所述第三分区中,所述线圈对所述第一本体组和所述第二本体组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所述铁芯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一分区相同。
9.一种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转动连接的多个本体以及缠绕所述本体的线圈,多个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被划分为多个分区,每个所述分区包括多个顺序排布的本体组,且不同所述分区中排布顺序相同的本体组为同一本体组,每个所述本体组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本体,所述本体包括:
铁芯,设置为导电件;
连接架,设置为绝缘件,多个所述连接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连接,所述铁芯沿第二方向连接于所述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凸起部,
所述线圈在从一个分区中的所述本体组缠绕到另一个分区中的同一所述本体组的过程中,所述线圈在所缠绕的两个所述本体组之间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本体的所述凸起部进行预缠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设有卡槽,所述预缠绕时,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凸起部的两侧,或者,
所述卡槽沿所述凸起部的周向环形布置。
1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定子。
12.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
CN202211415460.1A 2022-11-11 2022-11-11 定子及其绕线方法、电机及压缩机 Pending CN1156325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5460.1A CN115632529A (zh) 2022-11-11 2022-11-11 定子及其绕线方法、电机及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5460.1A CN115632529A (zh) 2022-11-11 2022-11-11 定子及其绕线方法、电机及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2529A true CN115632529A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0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15460.1A Pending CN115632529A (zh) 2022-11-11 2022-11-11 定子及其绕线方法、电机及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252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5664B2 (en) Composite stator for electromechanical power conversion
JP4792469B2 (ja) 歯巻回コイルを有する多極永久磁石同期機
JP6126147B2 (ja) 3相交流電動機
US9954406B2 (en) Motor having figure 8-shaped linked coil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7265747U (zh) 一种交流发电机的定子绕组
CN106471718A (zh)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US11128190B2 (en) Rotary machine coil using a winding electric wire
US20180226852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3516072A (zh) 电动马达的转子中的线圈导线的布置
JP3791148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110784043B (zh) 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US8272119B2 (en) Method of forming coil assembly for stator
US20170179782A1 (en) Electric motor having wave-winding coi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2222963A (ja) 回転電機
CN115632529A (zh) 定子及其绕线方法、电机及压缩机
US8736132B2 (en) Stator of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JP5334167B2 (ja) 磁石式発電機
CN215956131U (zh)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电机
GB2542107A (en) Winding former
US9825498B2 (en) Armature and arma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10266912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with a stator winding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il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8347148B (zh) 永磁无槽直流电动机电枢及其加工工艺
CN213367495U (zh) 三相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结构
KR102476318B1 (ko) 직류 모터의 아마추어 권선 방법
JP2013005481A (ja) 集中巻コイル及び回転電機固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