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6672A - 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6672A
CN115626672A CN202010115053.3A CN202010115053A CN115626672A CN 115626672 A CN115626672 A CN 115626672A CN 202010115053 A CN202010115053 A CN 202010115053A CN 115626672 A CN115626672 A CN 115626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age
electric control
filter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50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5626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66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4Maintenance of 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6Regeneration of sorbents, filt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过滤方面。本发明公开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和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及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以及进水电控阀和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出水电控阀;关闭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并导通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正向过水构成前置过滤通道。还包括增设的过水电控阀;增设的过水电控阀中,进水电控阀串接在在后滤胆进水管路中并且其出水端连接增设的出水电控阀进水端,反冲进水电控阀连接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的出水端;控制在前滤胆正向过水并导通增设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出水电控阀且关闭进水电控阀构成在前滤胆正向过水但在后滤胆反向过水的过滤反冲通道。

Description

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
在先申请名称: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
在先申请号:201911426438.5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ZL200910224481.3、ZL200910246024.4、ZL200910224652.2、ZL200910215159.4公开了涉及净水机过滤通道所有滤胆的“全反冲模式”技术方案。在这些“全反冲模式”技术方案中,核心特征就是过滤通道中的所有滤胆都是反冲滤胆,从而避免位于前面的反冲滤胆反冲清洗冲出的杂质,还要受到后面过滤通道中的非反冲滤胆的截流以致不能排放彻底。就反冲滤胆而言,在处于过滤模式下时,所有的反冲滤胆都参与;但在反冲模式下,每次反冲切换只有涉及其中一个反冲滤胆。然而,在上述“全反冲模式”对相关的水路切换器要求极高,而且每一个反冲滤胆都需要增设一根反冲管路分别连接手动水路切换器内部的各切换水口,尤其是距离水路切换器较远处滤胆的反冲管路更长。在机器过滤通道各滤胆处于非反冲状态的模式下,水路切换器内部的各切换水口,以及各切换水口各自连接的反冲管路中存在“死水”。鉴于上述手动水路切换器的切换属于手工操作移动盘与固定盘平面密封切换模式,反冲切换操作过程较为费力(摩檫力较大)且费时,因此很难做到每间一段时间就移出机器进行一次操作,甚至几个月都不进行反冲清洗,导致非但该水路切换装置形同虚设,而且还引入“死水”问题。其次,用于中央净水机上的传统电控水路切换装置存在控制反冲滤胆少(1-2个)、反冲效果不可视、装卸复杂且工作量大、缺乏集成化设计导致体积大不适用于中、小型机型。另外,作为家电产品中唯一的涉水“半成品”,其维修服务量是其他家电产品的几十倍甚至更多。正因为如此,原本就存在500×200×470的空间里,需要同时满足相互交织影响的五大结构设计难题:1、置于机器中间核心区域的多个直径φ70-φ80毫米、长度300毫米滤胆的便捷装卸结构及移动空间;2、外观壳体的美观和完整性设计、占据机器顶面或前端立面的操控显示界面位置;3、包括直径100毫米长度200毫米尺寸增压泵在内的过水控制部件的位置空间和减震安装结构;4、各涉水控制部件处于便于装卸维修的外层结构位置上;5、连接机座外接进、出水端的水路切换器两外接管路和固定盘各切换水端与各滤胆进、出水端之间,以及增压泵等过水控制部件连接管路在内的10-15根管路层布设连接。上述设计要求导致在中、小型机型上放置水路切换器的位置及空间十分困难,更难将受多条管路牵扯的水路切换装置设置在易于操作的位置上。中国专利申请201910392598.6、201910392597.1、201910787597.1、201910976709.8、201910976707.9、201910976706.4等材料公开了带电控反冲切换装置的净水机的相关内容。然而,由于上述净水机均采用含有较多较大尺寸杂质,如胶体、泥沙及铁锈等杂质(约占总量70%以上)的原水进行反冲,在对前置过滤通道中的位置较后的非第一级滤胆进行反冲时会带入新的杂质,并使这些新的杂质处于前置过滤通道中较后的位置,而原本这些杂质在过滤模式下是会被前面的筛网型滤胆截留而到达不了该位置处的,如此反冲后回到过滤模式下运行反而有可能对后面筛网孔径更小的滤胆滤料层造成更严重的堵塞。再者对于作为非第一级滤胆的颗粒活性碳滤胆,以及过滤孔径较小的滤胆,上述原水反冲模式很容易使胶体、泥沙、铁锈等杂质堵塞滤料层或包裹在颗粒活性碳滤料的表面造成该滤料吸附作用明显降低甚至失效。另外,随电控反冲系统采用较多的过水电控阀,导致引入的管路也较多。在较小的管路布设平面上难以通过设置连接件连接软管(需要较大的空间)的模式连接各部件,而采用刚性管路具有成型容易、装配效率高、不易漏水、布线整洁的优点,但如何确定各过水电控阀位置并选择布管路以并避免管路相互跨越,尤其是在满足整体结构布局和便于装配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机座的平面尺寸,或以原水反冲(利用原水,简单但有不足)或以过滤反冲(反冲的水经过过滤处理,复杂但效果好)的模式,并根据周围的管路布设环境是否能满足原水反冲或过滤反冲的要求,设计整体布管方案,继而在众多布管方案中遴选出较为合适的布管路径并且具有通用性却是非常困难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上述缺陷及不足致使得原本就极其复杂的净水器再设置并安装用于过滤及反冲切换的水路切换器更加困难,直接影响滤胆反冲技术的推广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
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两级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中,依其用途分为进水电控阀和反冲进水电控阀,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的出水电控阀;进水电控阀串接在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之间的过水管路中;反冲进水电控阀连接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级滤胆各自的出水端;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接在进水电控阀与在后滤胆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在前滤胆正向过水并导通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出水电控阀且关闭进水电控阀构成在前的滤胆正向过水但在后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依次串接并连接相关过水电控阀的二个前置滤胆呈直线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并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两个前置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且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一组滤胆对接水口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对应两个前置滤胆各自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或为同向设置或为垂直设置或为反向设置。
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作为在前滤胆的一、二级滤胆和作为在后滤胆的三级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三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中,依其用途分为第三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的第三级出水电控阀;第三级进水电控阀串接在二、三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连接二、三级滤胆各自的出水端并且其进水端位于第三级进水电控阀之前,第三级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接在第三级进水电控阀与三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一、二级滤胆正向过水并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三级进水电控阀构成一、二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沿前置机座宽度设置前、后两个前置滤胆并与另一相邻的前置滤胆组合的三个前置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各自对应前、中、后位置,而且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三个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并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均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三级滤胆或置于后位置或置于中位置或置于前位置,其中对于三级滤胆置于后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相应置于前、中位置;对于三级滤胆置于中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相应置于后、前位置;对于三级滤胆置于前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外侧,一、二级滤胆相应置于后、中位置。
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作为在前滤胆的一级滤胆和作为在后滤胆的二、三级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三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中,依其用途分为第二、三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的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第二、三级进水电控阀分别串接在一、二级滤胆和二、三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分别连接一、二级滤胆和二、三级滤胆各自的出水端,并且两反冲进水电控阀各自的进水端各自位于该级进水电控阀之前,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的进水端分别连接在第二、三级进水电控阀与该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一级滤胆正向过水并且或导通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二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二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或导通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三级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或导通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反冲净水电控阀和第三级进水电控阀构成一、二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沿前置机座宽度设置前、后两个前置滤胆并与另一相邻的前置滤胆组合的三个前置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各自对应前、中、后位置,而且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三个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并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均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三级滤胆或置于中位置或置于前位置,其中对于三级滤胆置于中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相应置于后、前位置;对于三级滤胆置于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或置于中、后位置或置于后、中位置。
所述的三级滤胆置于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或置于中、后位置或置于后、中位置,其中对于一、二级滤胆置于中、后位置,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或为同向设置而且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或为对应一、二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外侧且对应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对于一、二级滤胆置于后、中位置,对应一、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外侧且对应二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
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作为在前滤胆的一级滤胆和作为在后滤胆的二、三级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三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中,依其用途分为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的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串接在一、二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分别连接一、二级滤胆和一、三级滤胆各自的出水端,并且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的进水端位于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之前,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的进水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与二级滤胆和二、三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一级滤胆正向过水并且或导通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二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二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或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沿前置机座宽度设置前、后两个前置滤胆并与另一相邻的前置滤胆组合的三个前置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各自对应前、中、后位置,而且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三个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并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均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三级滤胆或置于中位置或置于前位置,其中对于三级滤胆置于中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对应置于后、前位置;对于三级滤胆置于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或置于中、后位置或置于后、中位置。
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作为在前滤胆的一级滤胆和作为在后滤胆的二、三级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三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中,依其用途分为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的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串接在一、二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连接一、三级滤胆各自的出水端并且其进水端位于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之前,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连接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二级滤胆各自的出水端,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的进水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与二级滤胆和二、三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一级滤胆正向过水并且或导通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二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二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或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或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二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二、三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沿前置机座宽度设置前、后两个前置滤胆并与另一相邻的前置滤胆组合的三个前置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各自对应前、中、后位置,而且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三个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并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均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三级滤胆或置于中位置或置于前位置,其中对于三级滤胆置于中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对应置于后、前位置;对于三级滤胆置于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或置于中、后位置或置于后、中位置。
所述三级滤胆置于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或置于中、后位置或置于后、中位置,其中对于一、二级滤胆置于中、后位置,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为同向设置而且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对于一、二级滤胆置于后、中位置,对应二、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且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
所述前置机座在保持原有过水管路对应连接关系并且不存在管路跨越前提下,通过转动改变对应某个过水电控阀的一组或多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位置,构成原有过水管路布局的派生管路布局;该派生管路布局或通过转动对应一组滤胆对接水口的一组或多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带动相应的过水管路变动而形成,或通过转动一组滤胆对接水口并保持该组滤胆对接水口与相关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之间的相对固定的结构关系且带动相应的过水管路变动而形成。
所述的一组滤胆对接水口为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并与前置滤胆的相关水口竖直对接;该内、外对接水口的内、外水口或对应前置滤胆的进、出水口或对应前置滤胆的出、进水口。
所述的前置机座对应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设置相应的内螺纹结构用于固定与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所述的过水管路避让该内螺纹结构,以及该内螺纹结构与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之间的间隙。
针对在前滤胆设置原水反冲通道:设置进水端互通的第一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一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出水端连接反冲管路的第一级出水电控阀;第一级进水阀串接在在前滤胆的进水管路中,第一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出水端连接在前滤胆的出水端并位于用于过滤反冲通道且在后的进水电控阀之前,第一级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接第一级进水电控阀和在前滤胆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导通第一级进水阀和在后的进水电控阀并关闭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构成多个滤胆正向过水的前置过滤通道;通过控制关闭第一级进水阀并导通第一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和第一级出水电控阀构成在前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原水反冲通道。
本发明与现有采用电控水路切换装置的净水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滤胆反冲效果好而且不易带入约占总量70%以上的尺寸较大的胶体、泥沙及铁锈,对前置过滤通道中位置较后的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影响小;结构简单、不增加成本。设置滤胆对接水口和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及内螺纹结构的上置机座之过水管路布局更加紧凑、简单;为在有限平面尺寸范围内的相关管路布设及包括外接排放水口在内的外接水口布设组合方案提供了新选择,继而满足机器小型化和多功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采用第一、三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一、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一、二、三级出水电控阀,与三个滤胆连接组合构成双通道之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一、二级原水反冲和三级过滤反冲”模式的水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对应附图1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一、二、三级滤胆,并且对应二、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对应附图1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二、三、一级滤胆,并且对应二、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对应附图1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三、二、一级滤胆,并且对应三个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对应附图1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三、二、一级滤胆,并且对应一、三个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采用第一、二、三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一、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一、二、三级出水电控阀,与三个滤胆连接组合构成双通道之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一级原水反冲和二、三级过滤反冲(串接)”模式的水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7是本发明对应附图6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三、一、二级滤胆,并且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8是本发明对应附图6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三、一、二级滤胆,并且对应一、二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9是本发明对应附图6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三、一、二级滤胆,并且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等同)设置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10是本发明对应附图6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三、二、一级滤胆,并且对应一、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二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11是本发明对应附图6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二、三、一级滤胆,并且对应二、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12是本发明采用第一、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一、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一、二、三级出水电控阀,与三个滤胆连接组合构成双通道之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一级原水反冲和二、三级过滤反冲(并接)”模式的水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13是本发明对应附图12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三、一、二级滤胆,并且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14是本发明对应附图12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三、二、一级滤胆,并且对应二、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15是本发明对应附图12所示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二、三、一级滤胆,并且对应三个滤胆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以及设置前、后反冲管路对接水口的反冲管路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16是本发明在附图15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的基础上,将附图15所示的管路布局中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一组分置滤胆对接水口改设为一组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17是本发明在附图15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的基础上,将附图15所示的管路布局中对应二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一组分置滤胆对接水口改设为一组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18是本发明在附图17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的基础上,将对应二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一组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相互对换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19是本发明在附图15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的基础上,将附图15所示的管路布局中对应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一组分置滤胆对接水口改设为一组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20是本发明在附图13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的基础上,通过将第三出水电控阀转动90°构成附图13的一个派生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21是本发明在附图20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的基础上,将第一级进水电控阀下移与第一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并排且位置调换设置,以及设置前、后反冲管路对接水口的反冲管路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22是本发明采用第一、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一、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一、二、三级出水电控阀,与三个滤胆连接组合构成双通道之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一级原水反冲和二、三级过滤反冲(分路)”模式的水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23是本发明对应附图22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三、一、二级滤胆,并且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24是本发明对应附图22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三、二、一级滤胆,并且对应二、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25是本发明对应附图22水路原理示意图,采用前、中、后位置分别设置二、三、一级滤胆,并且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以及设置前、后反冲管路对接水口的反冲管路构成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两级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
该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和固定螺钉孔,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对接并以螺钉与固定螺钉连接将过水电控阀固定在前置机座上并连接相关的过水管路;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中,依其用途分为在后进水电控阀和在后反冲进水电控阀,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的在后出水电控阀;在后进水电控阀串接在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之间的管路中,在后反冲进水电控阀连接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级滤胆各自的出水端,在后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接在在后进水电控阀与在后滤胆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在前滤胆正向过水并导通在后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在后出水电控阀且关闭在后进水电控阀构成在前的滤胆正向过水但在后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依次串接并连接相关过水电控阀的二个前置滤胆呈直线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并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两个前置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且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一组滤胆对接水口均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对应两个前置滤胆各自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或为同向设置或为垂直设置或为反向设置。
就两级前置滤胆而言,一旦前置机座的过水管路通过滤胆对接水口连接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并且通过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连接相关的过水电控阀,就可以构成在后滤胆的过滤反冲通道。在此基础上,前置机座通过对应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各自进、出水口的两组四个滤胆对接水口的位置就可以确定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具体的过水管路(包含过水电控阀)布局,对应两个前置滤胆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分别给出平行的“同向设置”或为相互“垂直设置”或为平行的“反向设置”的三种水口配合模式,各自对应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的三种配合模式。
本案中,所述的“同向设置”和“反向设置”具有宏观广义概念。一组滤胆对接水口由对应前置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对应连线的后端)至对应前置滤胆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对应连线的前端)的连线所具有的由后向前的指示方向表示该组滤胆对接水口的设置方向。
当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各自的滤胆对接水口的连线指示方向之间(设置方向,下同)的对应夹角小于90°,则两组滤胆对接水口视为平行的“同向设置”;当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各自连线之间的夹角大于90°,则两组滤胆对接水口视为平行的“反向设置”。
作为特例,当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各自连线指示方向之间的夹角约为90°视为相互“垂直设置”,此时既可以将其视为“同向设置”,也可以将其视为“反向设置”。上述内容同样适用于在后的各实施例(在后的各实施例中除特别需要说明外不再提及“垂直设置”)。
需要明确的是,当连接各前置滤胆及相关过水电控阀的水路原理示意图确定后,决定管路布局及走向的关键因素在于一、二、三级滤胆及相应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的相互位置及管路连接关系,以及各过水电控阀的设置位置。所谓“同向设置”和“反向设置”及“垂直设置”都只是说明两组或三组滤胆对接水口相互之间大致的设置方向和过水电控阀、连接管路位置及朝向、相互对应关系,继而依照水路原理示意图逐个布管形成相应的整体管路布局,如本案中下述各附图所示的管路布局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分别对应一、二级滤胆。
在此基础上,在一级滤胆的进水管路中还可以设置一个作为在前滤胆的前置滤胆,即采用两个在前滤胆。该模式的实质就是通过增设两个在前滤胆,将原本用于两个前置滤胆中作为在后滤胆的二级滤胆设置的过滤反冲模式,变为针对三个前置滤胆中作为在后滤胆的三级滤胆实施的过滤反冲模式,即本实施例也适用于设置两个在前滤胆和一个在后滤胆的三个前置滤胆串接组合模式(见实施例2)。
对于净水机采用的多滤料复合滤胆,将不改变过水路径的多个滤胆或滤料层视为一个滤胆对待。
本实施例中以设置分置两处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案后面的实施例9中,针对分别设置一组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和一组分置两处的滤胆对接水口组合的串接两滤胆及相关过水电控阀的管路连接及管路布局进行说明。
实施例2。结合附图1-5说明。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作为在前滤胆的一、二级滤胆和作为在后滤胆的三级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三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串接各前置滤胆的过水管路前、后端1a、1b连接前置机座的进、出水管路3、4构成前置过滤通道(下同)。
该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2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中,依其用途分为第三级进水电控阀28和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5的第三级出水电控阀27;第三级进水电控阀28串接在二、三级滤胆12、13之间的管路中,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连接二、三级滤胆12、13各自的出水端,并且其进水端位于第三级进水电控阀28之前。第三级出水电控阀27进水端连接在第三级进水电控阀28与三级滤胆13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一、二级滤胆11、12正向过水并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27且关闭第三级进水电控阀28构成一、二级滤胆11、12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13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5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
沿前置机座宽度设置前、后两个前置滤胆1并与另一相邻的前置滤胆1组合的三个前置滤胆1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各自对应前、中、后位置,而且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三个前置滤胆1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其中滤胆对接水口11a、11b分别对接一级滤胆11的进、出水口,滤胆对接水口12a、12b分别对接二级滤胆12的进、出水口,滤胆对接水口13a、13b分别对接三级滤胆13的进、出水口(下同)。
本案中为了便于阅图,在涉及过水管路具体走向的附图2-5、附图7-11、附图13-21、附图23-25中,将对应处于各附图中上、下两个前置滤胆1的位置分别定义为后、前位置,将介于前、后两位置之间或相邻(对应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位置)的位置定义为中位置。
对应三个滤胆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的位置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两组滤胆对接水口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三级滤胆或置于后位置或置于中位置或置于前位置,其中:
对于三级滤胆13置于附图2所示的后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接近三角形的几何中心,下同),一、二级滤胆11、12相应置于前、中位置,并且对应二、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2a、12b和13a、13b同向设置,即滤胆对接水口12a、12b构成的方向与滤胆对接水口13a、13b构成的方向相同(下同),而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1a、11b反向设置(下同),如附图2所示。
按附图1所示的水路示意图,以及三组滤胆对接水口的具体位置和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确定的过水管路走向围绕三个前置滤胆连接的各水管路及相关过水电控阀进行管路布局,并在相应的平面位置处设置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完成前置机座管路布局。
本案中各附图中,对于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以一个园表示过水电控阀进水对接水口;以不同直径的二个园表示过水电控阀出水对接水口,位于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对接水口之间的箭头方向表示过水方向(过水电控阀有过水方向要求)。
对于三级滤胆13置于附图3所示的中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11、12相应置于后、前位置,并且对应二、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2a、12b和13a、13b同向设置而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1a、11b反向设置。
对于三级滤胆13置于附图4、5所示的前位置,一、二级滤胆11、12相应置于后、中位置,并且三组滤胆进、出水口既可以为11a、11b和12a、12b及13a、13b同向设置而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外侧(附图4)。另外,三组滤胆进、出水口也可以为对应二、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2a、12b和13a、13b同向设置而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外侧且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1a、11b反向设置(附图5)。
鉴于三个前置滤胆的进、出水口呈反向设置会对滤胆的注塑成型制造带来麻烦(各滤胆装配后(手柄)指示的方向不一致)。而为保持一致性需要针对相关的零件另开相关的模具。因此在不影响过水管路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优选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的模式,从而使三个前置滤胆的外观结构相互协调。
附图4与附图5的不同之处在于:二级滤胆的进、出水口反向设置。
有关各附图中的原水反冲通道及相应结构模式在实施例11中说明(下同)。
本案中至少以设置分置两处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3。结合附图6-11说明。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作为在前滤胆的一级滤胆和作为在后滤胆的二、三级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三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
该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2中,依其用途分为第二、三级进水电控阀24、28和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23,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5的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26、27;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串接在一、二级滤胆11、12之间的管路中;第三级进水电控阀28串接在二、三级滤胆12、13之间的管路中。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连接一、二级滤胆11、12各自的出水端,并且其进水端位于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之前;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连接二、三级滤胆12、13各自的出水端,并且其进水端位于第三级进水电控阀28之前。第二级出水电控阀26的进水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与二级滤胆12之间的管路中;第三级出水电控阀27的进水端连接在第三级进水电控阀28与三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
通过控制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并且可以导通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及第二级出水电控阀26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构成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但二级滤胆12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5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
通过控制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并且也可以导通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23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27且关闭第三级进水电控阀28或关闭第二、三级进水电控阀24、28构成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13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5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
通过控制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并且还可以导通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和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27且关闭第二级反冲电控阀22和第三级进水电控阀28构成一、二级滤胆11、12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13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5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
沿前置机座宽度设置前、后两个前置滤胆并与另一相邻的前置滤胆组合的三个前置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各自对应前、中、后位置,而且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三个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并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均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三级滤胆13或置于中位置或置于前位置,其中:
对于三级滤胆13置于附图11所示的中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11、12相应置于后、前位置并且对应二、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2a、12b和13a、13b同向设置而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1a、11b反向设置。
对于附图7、8、9、10所示的三级滤胆置于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11、12或置于中、后位置(附图7、8、9)或置于后、中位置(附图10)。
附图7与附图8不同的核心在于:附图8对应三级滤胆的进、出水口的一组滤胆对接水口13a、13b反向设置,不同于另外两组同向设置的滤胆对接水口11a、11b、12a、12b。
附图7与附图9不同的核心在于:附图9对应三级滤胆的进、出水口的一组滤胆对接水口13a、13b顺时针转动90°。
附图8与附图9不同的核心在于:附图9对应三级滤胆的进、出水口的一组滤胆对接水口13a、13b逆时针转动90°。
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的三级滤胆置于附图7、8、9、10所示的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11、12或置于中、后位置或置于后、中位置,其中:
对于一、二级滤胆置于附图7、8、9所示的中、后位置,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或为11a、11b和12a、12b及13a、13b同向设置而且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附图7、9),或为对应一、二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1a、11b和12a、12b同向设置而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外侧且对应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13b与其他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附图8)。
附图9中对应三级滤胆13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13b设置方向,与对应一、二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11a、11b和12a、12b设置方向垂直。本案中明确:作为特例,将该“垂直设置”可以视为与对应一、二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见实施例1,下同)。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将该“垂直设置”视为与对应一、二级滤胆进、出水口同向设置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同样也落入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鉴于本案中附图较多,如果将“垂直设置”作为一个单独的技术特征加以独立表示其与对应两组滤胆对接水口的组合技术方案,势必将导致过于繁杂。
本案中“垂直设置”足以说明相关的一组滤胆对接水口与另外已经明确位置关系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且本案中作为进一步的限定,在明确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明确各类型的过滤反冲技术方案(水路结构原理)、明确技术方案中各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以及在以串接的三个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和相关附图所示出的过水管路布局基础上,允许“在所述的前置机座在保持原有的过水管路对应连接关系并且不存在管路跨越的前提下”滤胆转动(具体技术方案见实施例8),对“垂直设置”特征进行简化处理,或将其视为“同向设置”或将其视为“反向设置”,两种设置模式所表述的相关管路布局具有一致性,并且没有出现管路交叉跨越的情况,继而在具体方案清楚、完整的前提下简化相关表述。本案中仅以附图9一例对“垂直设置”的情况加以说明。
对于一、二级滤胆置于附图10所示的后、中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外侧,对应一、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1a、11b与13a、13b同向设置而对应二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2a、12b反向设置。
电控装置既可以控制第二、三级进水电控阀24、28关闭并导通第二、三级反冲电控阀22、23,以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27,构成第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13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5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
电控装置也可以控制第三级进水电控阀28关闭并导通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和第三级反冲电控阀23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27,构成第一、二级滤胆11、12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13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5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
实施例5。结合附图12-21说明。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作为在前滤胆的一级滤胆和作为在后滤胆的二、三级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三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
该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中,依其用途分为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和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23,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的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26、27;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串接在一、二级滤胆11、12之间的管路中,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连接一、二级滤胆11、12各自的出水端,并且其进水端位于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之前;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连接一、三级滤胆11、13各自的出水端,并且其进水端位于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之前;第二级出水电控阀26的进水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与二级滤胆12之间的管路中;第三级出水电控阀27的进水端连接在二、三级滤胆12、13之间的管路中。
通过控制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并且既可以导通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及第二级出水电控阀26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构成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但二级滤胆12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5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作为改进,关闭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以避免误操作打开出水管路的出水阀导致分流影响过滤反冲的效果。
通过控制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并且也可以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27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和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构成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13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5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
沿前置机座宽度设置前、后两个前置滤胆并与另一相邻的前置滤胆组合的三个前置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各自对应前、中、后位置,而且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三个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并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均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三级滤胆13或置于中位置或置于前位置,其中:
对于三级滤胆置于附图15所示的中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11、12对应置于后、前位置,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11a、11b和12a、12b及13a、13b为同向设置。
对于三级滤胆置于附图13、14所示的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11、12或置于中、后位置(附图13)或置于后、中位置(附图14),在实施例7中具体展开说明。
实施例6。结合附图22-25说明。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作为在前滤胆的一级滤胆和作为在后滤胆的二、三级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三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
该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2中,依其用途分为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和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23,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5的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22、23;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串接在一、二级滤胆11、12之间的管路中,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连接一、三级滤胆11、13各自的出水端并且其进水端位于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之前,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连接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和二级滤胆12各自的出水端,第二级出水电控阀26的进水端连接在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与二级滤胆12之间的管路中;第三级出水电控阀27的进水端连接在二、三级滤胆12、13之间的管路中。
通过控制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并且可以导通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23及第二级出水电控阀26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构成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但二级滤胆12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5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
通过控制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并且也可以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27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和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构成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13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5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
通过控制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并且还可以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及第二级出水电控阀26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和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构成一级滤胆11正向过水但二、三级滤胆12、13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5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
沿前置机座宽度设置前、后两个前置滤胆并与另一相邻的前置滤胆组合的三个前置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各自对应前、中、后位置,而且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三个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并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均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
三级滤胆13或置于中位置或置于前位置,其中:
对于三级滤胆13置于附图25所示的中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11、12对应置于后、前位置,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三组滤胆对按水口11a、11b和12a、12b及13a、13b为同向设置。
对于三级滤胆13置于附图23、24所示的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11、12或置于中、后位置(附图23)或置于后、中位置(附图24)。
实施例7。在实施例5、6的基础上,所述的三级滤胆13置于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或置于中、后位置(附图13、23)或置于后、中位置(附图14、24),其中:
对于一、二级滤胆置于附图13、23所示的中、后位置,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11a、11b和12a、12b及13a、13b为同向设置而且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
对于一、二级滤胆置于附图14、24所示的后、中位置,对应二、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12a、12b和13a、13b同向设置而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3a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中心位置的内侧且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1a、11b反向设置。
此时,附图14与附图24不同的核心在于:三个过水电控阀22、23、24的连接管路不同。
对比实施例5与实施例7,附图12与附图22中,两者的第二反冲进水电控阀22的管路连接关系不同导致形成两类过水反冲模式。附图12方案更简单受牵制少,并且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寿命长。
在此基础上,附图12与附图22之间围绕第二反冲进水电控阀22形成两种过水管路连接布局。同理,附图13与附图23之间,以及附图14与附图24之间围绕第二反冲进水电控阀22也形成相应不同的过水管路连接布局。
实施例8。在实施例1、2、3、4、5、6、7的基础上,所述的前置机座在保持过水电控阀原有的过水管路对应连接关系并且不存在管路跨越的前提下,通过转动改变对应一个滤胆的一组或多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的位置,构成原有过水管路布局的派生管路布局。
该派生管路布局既可以通过转动对应一组滤胆对接水口的一组或多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带动相应的过水管路变动而形成。
以附图2所示的结构为例,将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3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90°,并保持原有的进、出水端过水管路连接关系且带动相应的过水管路变动而形成相应的派生管路布局。
该派生管路布局也可以通过转动一组滤胆对接水口并保持该组滤胆对接水口与相关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之间的相对固定的结构关系且带动相应的过水管路变动而形成。
以附图2所示的结构为例,将一组滤胆对接水口11a、11b转动90°,并保持该组滤胆对接水口与第一级进水电控阀20和第一级出水电控阀25对接水口之间的相对固定的结构关系且带动相应的过水管路变动而形成相应的派生管路布局。
还有,在附图13所示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将第三出水电控阀27转动90°构成附图13的派生管路布局,如附图20、21所示结构。
附图20、21中,连接三级滤胆内对接水口13a的进水管路,或经过第三出水电控阀27对应的后部内螺纹结构之左侧(如附图20、21所示相关结构),或经过第三出水电控阀27对应的后部内螺纹结构之右侧。用于固定第三出水电控阀27的两个螺钉分别与第三级出水电控阀27对应前、后两个内螺纹结构连接配合。
鉴于针对附图1、6、12、22四种类型的过水管路布局的派生管路布局受篇幅所限难以一一列举。本案中明确,针对一种用于“三角形结构”布局的三滤胆过水管路布局,只要能通过旋转或旋转及移动,将该三滤胆过水管路布局转化为本案一个附图,即可认定该三滤胆过水管路布局属于本案附图所示过水管路布局的派生管路布局。
本实施例没有改变转动后的过水电控阀的前、后过水管路的连接关系(不同于实施例5与实施例7之间的改变),并保持原有的整体管路布局和大致的管路走向,因此属于原有的过水管路布局类型的派生管路布局。一般情况下,在有足够的管路布设位置前提下,呈三角形结构布局的三个滤胆中,每个滤胆都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90°,并且对应该滤胆的过水电控阀仍保留原有的过水管路连接关系。
本案中,本案中并不限于各附图所示的管路布局。对于附图2-5、附图7-11、附图13-21、附图23-25进行整体转动的处理或整体镜像处理得到的“新”附图因没有实质改变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原有的管路连接关系,因此也属于本案相关附图所示的原有过水管路布局的派生管路布局。
通常采用整体转动90°或整体沿水平方向镜像处理或整体沿垂直方向镜像处理。
例如,将附图2沿水平的轴线进行镜像处理得到附图2的派生附图:三级滤胆置置于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11、12相应置于后、中位置,对应一、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1a、11b和13a、13b同向设置而对应二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12a、12b反向设置。
在此基础上,为了减少附图,本案仅以附图2说明将三级滤胆置于后位置的管路布局,而着重说明三级滤胆13置于前位置管路布局的相关附图,将该相关附图沿水平方向镜像处理即得到相应三级滤胆置于后位置的管路布局附图。以此类推,也可以对本案附图沿垂直方向镜像处理即得到相应的派生管路布局附图。
作为原有过水管路布局的派生管路布局,同原有的过水管路布局一样处于本申请案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9。结合附图16-19说明。在实施例1、2、3、4、5、6、7、8的基础上,将所述的一组滤胆对接水口改为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并与前置滤胆设置相应结构模式(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的进、出水口竖直对接;该内、外对接水口的内、外水口或对应前置滤胆的进、出水口或对应前置滤胆的出、进水口。
鉴于采用同心但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的前置滤胆径向尺寸较大(配置两层密封环),因此与其对接的一组滤胆对接水口的内、水口尺寸也相应较大。针对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的连接管路布设可以围绕同心的内、外对接水口圆周灵活设置连接管路,并且既可以利用作为外水口的同一环型水口带设置多个外水口实现相关管路的跨越,也可以利用内水口设置过水管路实现管路的跨越。另外还可以利用径向尺寸较大的内水口设置内水口和与其隔离的过水管路实现该隔离管路的跨越,或实现内水口连接管路和隔离的平行管路的跨越。因此,与分置且固定位置的两水口结构的连接管路布局相比,采用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结构的连接管路布局要相对简单容易得多,并且多数情况下该内、外水口可以互换设置,其中内水口既可以对应前置滤胆的进水口,也可以对应前置滤胆的出水口。
与设置分置水口的滤胆相比,采用同心但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之滤胆的结构及制造相对复杂。
本实施例用于实施例1所述的两前置滤胆时,以对应前置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为主,以及对应前置滤胆的进、出水口的一组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的连线与另一组分置进、出水口连线之间的对应夹角确定两滤胆之间的水口设置关系: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各自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视为平行的“同向设置”;当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各自连线之间的夹角大于90°视为平行的“反向设置”。在此基础上,实施例1中关于作为“垂直设置”的特例也适用于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用于实施例2-8中所述的三个前置滤胆时,在明确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明确各类型的过滤反冲技术方案(水路结构原理)、明确技术方案中各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以及在以串接的三个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和相关基础附图所示出的过水管路布局基础上,允许“在所述的前置机座在保持原有的过水管路对应连接关系并且不存在管路跨越的前提下”,以及在确定一、二、三前置滤胆的位置并采用两组分置且固定位置的两水口结构的前提下,将另外一组滤胆对接水口设置为与前置滤胆对应的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时,只要串接三滤胆及过水电控阀的过水管路的水路连接结构确定并且两组分置的水口之间的设置(在串接滤胆中的位置,以及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各自水口的连线及方向)符合本实施例引用的在前实施例的对应关系,并保持原有的整体管路布局和大致的管路走向,则第三组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的采用,不论对应前置滤胆的进、出水口或对应前置滤胆的出、进水口,均被视为符合本实施例引用的在前实施例之管路布局中的对应关系。
以附图15为例:1、将附图15所示的管路布局中对应一级滤胆11进、出水口的一组分置滤胆对接水口11a、11b改设为一组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其中置于外围的外对接水口11a对应一级滤胆11进水口,如附图16所示的结构。
2、将附图15所示的管路布局中对应二级滤胆12进、出水口的一组分置滤胆对接水口12a、12b改设为一组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其中置于外围的外对接水口12a对应二级滤胆12进水口,如附图17所示的结构。
3、将附图15所示的管路布局中对应二级滤胆12进、出水口的一组分置滤胆对接水口12a、12b改设为一组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其中置于圆心处的内对接水口12a对应二级滤胆12进水口,如附图18所示的结构。
4、将附图15所示的管路布局中对应三级滤胆13进、出水口的一组分置滤胆对接水口13a、13b改设为一组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其中置于外围的外对接水口13a对应三级滤胆13进水口,如附图19所示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以附图13、20、21为代表的其他附图所示的管路布局同样也可以参照附图16-19的派生模式,将对应前置滤胆两水口的一组分置的滤胆对接水口,改设为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并连接相关管路。
另外,还可以将附图13、20、21所示管路布局中的第二出水电控阀26顺时针转动90°,并与进水电控阀20及第一级出水电控阀25同排设置。
还有,对于反渗透净水机,附图13、15也可以参照附图21所示设置前、后两个管路对接水口模式,设置带双管路对接水口的反冲管路5,以利用反冲管路5作为反渗透膜滤胆的排浓水管路排放排浓水,继而节省一条管路,以及该管路所占用的平面位置。
实施例10。在实施例1、2、3、4、5、6、7、8、9的基础上,所述的前置机座对应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设置相应的内螺纹结构用于固定与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所述的过水管路避让该内螺纹结构,以及该内螺纹结构与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之间的间隙,即过水管路不能穿越该内螺纹结构,以及该内螺纹结构与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之间的间隙。
本实施例可以使前置机座的过水管路布局更加紧凑、简单,装配更加简捷。
通过螺钉与前置机座上的内螺纹结构的连接,将过水电控阀固定在前置机座并实现了相应的水口对接。
实施例11。在实施例1、2、3、4、5、6、7、8、9、10的基础上,针对在前滤胆设置原水反冲通道:设置进水端互通的第一级进水电控阀20和第一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1及出水端连接反冲管路的第一级出水电控阀25;第一级进水阀20串接在在前滤胆的进水管路中,第一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1出水端连接在前滤胆的出水端并位于用于过滤反冲通道且在后的进水电控阀如第二级进水电控阀24或第三级进水电控阀28或第二、三级进水电控阀24、28之前。第一级出水电控阀25进水端连接第一级进水电控阀20和在前滤胆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导通第一级进水阀20和在后的进水电控阀并关闭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构成多个滤胆正向过水的前置过滤通道;通过控制关闭第一级进水阀20并导通第一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1和第一级出水电控阀25构成在前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5出水的原水反冲通道。此时用于反冲的水采用未经过滤的原水。
通常,将一级滤胆11设置成在前滤胆,在后滤胆既可以是二级滤胆12,也可以是三级滤胆13,还可以是二、三级滤胆12、13。
本实施例在与实施例1结合时,在前滤胆为一级滤胆11。针对一级滤胆设置原水反冲通道。
本实施例在与实施例2结合时,在前滤胆为一、二级滤胆11、12。此时,针对两个在前滤胆设置的单独反冲通道均为原水反冲通道。如附图1中所示在第一级进水电控阀20关闭的前提下,导通第一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1和第一级出水电控阀25构成一级滤胆11的原水反冲通道;导通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和第二级出水电控阀26构成二级滤胆12的原水反冲通道。此时,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2的进水端连通第一级进水电控阀的进水端,故构成相应的原水反冲通道。
本实施例在与实施例3、4、5、6、7、8、9结合时,在前滤胆为一级滤胆11。此时,针对一个在前滤胆设置的单独反冲通道为原水反冲通道。如附图6、12、22中在第一级进水电控阀20关闭的前提下,导通第一级反冲进水电控阀21和第一级出水电控阀25构成一级滤胆11的原水反冲通道。
实施例12。在实施例1、2、3、4、5、6、7、8、9、10、11的基础上,还设置包括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后置过滤通道;该反渗透膜滤胆的进水端通过另设的增压泵连接前置过滤通道的末端,其纯水口连接出水管路,其排浓水口连接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排浓水管路及另设的外接排放水口;所述的反冲管路与排浓水管路的后段管路(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出水端连接的管路,下同)合用一条管路并且末端连接外接排放水口;该反冲管路或为连接各出水电控阀出水端并两端分别设置反冲管路对接水口5a、5b的管路段串接在排浓水管路的后段管路中,或为分别连接各出水电控阀出水端并设置两个反冲管路对接水口5a、5b的两段管路各自连接在排浓水管路的后段管路中。
本案中,为实现某些特定功能或者特定结构专门(受篇幅所限不予展开)设置具有前、后反冲管路对接水口的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如附图15-19、21、25所示的过水管路布局示意图。相关附图中,前、后两个反冲管路对接水口5a、5b之间或通过反冲管路连通,或通过另设具有特定作用的管路(如反渗透膜滤胆连接的排浓水管路)连通。
对于反渗透净水机,具有前、后两个反冲管路对接水口5a、5b的反冲管路与R0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管路可以连接同一个外接排放水口并排水。
对于反渗透净水机,设置两个反冲管路对接水口的反冲管路经过排浓水管路排水的模式,既可以节省一条由反冲管路至外接排放水口的管路,以及该管路所占用的平面位置,又给出了机器排浓水管路沿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布设管路的新路径,以及相应特定的外接排放水口位置,继而为在有限平面尺寸范围内的相关管路布设与包括外接排放水口在内的外接水口布设组合方案提供了新选择。
在本案中,实施例5的附图15与实施例10-12组合构成本案的典型实施例。
在本案中,当二级滤胆12采用颗粒活性炭滤料时,滤料之间的间隙较大并且不固定,没有“孔径筛网”作用,而具有吸附作用,宏观上也将其视为具有过滤截留杂质的“孔径筛网”作用。然而颗粒活性炭滤料表面容易被自来水中较大尺寸的胶体、泥沙、铁锈等杂质包裹失去原有的吸附作用。
在对第二级筛网型滤胆进行反冲时,直接采用经过第一级滤胆过滤后的自来水对第二级滤胆进行由后向前的单独反冲清洗,
在对第三级筛网型滤胆进行反冲时,直接采用经过第一级滤胆过滤后的自来水对第三级滤胆进行由后向前的单独反冲清洗,继而避免反冲自来水经过颗粒活性炭滤料造成无益损耗。同时为针对整个前置过滤通道中的滤胆全部设置相应的单独反冲通道构成“全反冲”双通道之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模式节省过水电控阀(无需逐级设置进水电控阀)。
此时,由于前置过滤通道中滤胆的“筛网孔径”逐级变小(过滤精度逐级提高),因此对于含有一定(较大尺寸)杂质并用于反冲的水相对选择滤料层“筛网孔径”较大的路径过水(反向),而选择通过滤料层“筛网孔径”较小的路径(正向)会遇到较大的“过水阻力”,因此,即便第三级进水电控阀导通,只要第三级出水电控阀关闭,对二级滤胆的过滤反冲效果影响有限。只有当二级滤胆出水端水压较高并且后续过水管路畅通出水时,才会出现分流现象对二级滤胆的过滤反冲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优选模式是尽量设置单一的反冲过水路径(没有分流),如电控装置在控制在前滤胆的过滤反冲通道中关闭在后的进水电控阀或出水管路出水阀或增压泵(有控制过水作用)。
本案中,所述的前置机座表示对应前置过滤通道的机座部分。所述的“前、后位置并结合放置另一前置滤胆之中位置的三个前置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既可以是等边三角形,也可以是等腰三角形,还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以及其他非特殊三角形的结构,其中对于一直角边沿前置机座宽度设置的直角三角形,将对应宽度该的直角边两端的两个位置视为前、后位置,将对应直角三角形另一直角边和斜边相交处的位置视为中位置。各附图所示的管路布局为设置在前置机座上的刚性管路布局。
本案中,以常闭型过水电控阀为例加以说明,各附图中未提及的过水电控阀均处于关闭状态。本案对于常开型过水电控阀也适用。上述各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常开型过水电控阀,并由电控装置控制导通或关闭。

Claims (10)

1.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两级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中,依其用途分为进水电控阀和反冲进水电控阀,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的出水电控阀;进水电控阀串接在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之间的过水管路中;反冲进水电控阀连接在前滤胆和在后滤胆级滤胆各自的出水端;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接在进水电控阀与在后滤胆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在前滤胆正向过水并导通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出水电控阀且关闭进水电控阀构成在前的滤胆正向过水但在后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依次串接并连接相关过水电控阀的二个前置滤胆呈直线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并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两个前置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且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一组滤胆对接水口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对应两个前置滤胆各自进、出水口的两组滤胆对接水口或为同向设置或为垂直设置或为反向设置。
2.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作为在前滤胆的一、二级滤胆和作为在后滤胆的三级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三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中,依其用途分为第三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的第三级出水电控阀;第三级进水电控阀串接在二、三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连接二、三级滤胆各自的出水端并且其进水端位于第三级进水电控阀之前,第三级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接在第三级进水电控阀与三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一、二级滤胆正向过水并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三级进水电控阀构成一、二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沿前置机座宽度设置前、后两个前置滤胆并与另一相邻的前置滤胆组合的三个前置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各自对应前、中、后位置,而且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三个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并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均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三级滤胆或置于后位置或置于中位置或置于前位置,其中对于三级滤胆置于后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相应置于前、中位置;对于三级滤胆置于中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相应置于后、前位置;对于三级滤胆置于前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外侧,一、二级滤胆相应置于后、中位置。
3.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作为在前滤胆的一级滤胆和作为在后滤胆的二、三级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三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中,依其用途分为第二、三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的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第二、三级进水电控阀分别串接在一、二级滤胆和二、三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分别连接一、二级滤胆和二、三级滤胆各自的出水端,并且两反冲进水电控阀各自的进水端各自位于该级进水电控阀之前,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的进水端分别连接在第二、三级进水电控阀与该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一级滤胆正向过水并且或导通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二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二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或导通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三级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或导通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反冲净水电控阀和第三级进水电控阀构成一、二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沿前置机座宽度设置前、后两个前置滤胆并与另一相邻的前置滤胆组合的三个前置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各自对应前、中、后位置,而且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三个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并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均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三级滤胆或置于中位置或置于前位置,其中对于三级滤胆置于中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相应置于后、前位置;对于三级滤胆置于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或置于中、后位置或置于后、中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级滤胆置于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或置于中、后位置或置于后、中位置,其中对于一、二级滤胆置于中、后位置,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或为同向设置而且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或为对应一、二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外侧且对应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对于一、二级滤胆置于后、中位置,对应一、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外侧且对应二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
5.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作为在前滤胆的一级滤胆和作为在后滤胆的二、三级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三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中,依其用途分为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的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串接在一、二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分别连接一、二级滤胆和一、三级滤胆各自的出水端,并且两反冲进水电控阀的进水端位于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之前,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的进水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与二级滤胆和二、三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一级滤胆正向过水并且或导通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二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二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或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沿前置机座宽度设置前、后两个前置滤胆并与另一相邻的前置滤胆组合的三个前置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各自对应前、中、后位置,而且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三个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并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均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三级滤胆或置于中位置或置于前位置,其中对于三级滤胆置于中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对应置于后、前位置;对于三级滤胆置于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或置于中、后位置或置于后、中位置。
6.一种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设置带向下的滤胆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前置机座;通过导通作为在前滤胆的一级滤胆和作为在后滤胆的二、三级滤胆正向过水构成三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向上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用于相关过水管路与另配的过水电控阀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在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对接的过水电控阀中,依其用途分为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以及出水端连接另设反冲管路的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串接在一、二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连接一、三级滤胆各自的出水端并且其进水端位于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之前,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连接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二级滤胆各自的出水端,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的进水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与二级滤胆和二、三级滤胆之间的管路中;通过控制一级滤胆正向过水并且或导通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二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二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或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三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三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或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及第二级出水电控阀且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和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构成一级滤胆正向过水但二、三级滤胆反向过水并由反冲管路出水的过滤反冲通道;沿前置机座宽度设置前、后两个前置滤胆并与另一相邻的前置滤胆组合的三个前置滤胆呈三角形结构布局并置于前置机座的下方,各自对应前、中、后位置,而且在前置机座设置相应的三组滤胆对接水口与三个滤胆各自的进、出水口对接并确定相关管路布设路径,并且其中至少两组滤胆对接水口均为分置两处的对接水口:三级滤胆或置于中位置或置于前位置,其中对于三级滤胆置于中位置,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一、二级滤胆对应置于后、前位置;对于三级滤胆置于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或置于中、后位置或置于后、中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级滤胆置于前位置,相应的一、二级滤胆或置于中、后位置或置于后、中位置,其中对于一、二级滤胆置于中、后位置,对应三个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为同向设置而且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对于一、二级滤胆置于后、中位置,对应二、三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同向设置而对应三级滤胆进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靠近三角形结构布局的内侧且对应一级滤胆进、出水口的滤胆对接水口反向设置。
8.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置机座在保持原有的过水管路对应连接关系并且不存在管路跨越的前提下,通过转动改变对应某个过水电控阀的一组或多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的位置,构成原有过水管路布局的派生管路布局;该派生管路布局或通过转动对应一组滤胆对接水口的一组或多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带动相应的过水管路变动而形成,或通过转动一组滤胆对接水口并保持该组滤胆对接水口与相关的过水电控阀对接水口之间的相对固定的结构关系且带动相应的过水管路变动而形成。
9.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滤胆对接水口为同心不同径的内、外对接水口并与前置滤胆的相关水口竖直对接;该内、外对接水口的内、外水口或对应前置滤胆的进、出水口或对应前置滤胆的出、进水口。
10.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包括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后置过滤通道;该反渗透膜滤胆的进水端通过另设的增压泵连接前置过滤通道的末端,其纯水口连接出水管路,其排浓水口连接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排浓水管路及另设的外接排放水口;所述的反冲管路与排浓水管路的后段管路合用一条管路并且末端连接外接排放水口;该反冲管路或为连接各出水电控阀出水端并两端分别设置反冲管路对接水口的管路段串接在排浓水管路的后段管路中,或为分别连接各出水电控阀出水端并设置两个反冲管路对接水口的两段管路各自连接在排浓水管路的后段管路中。
CN202010115053.3A 2019-12-23 2020-02-18 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 Pending CN1156266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64385 2019-12-23
CN201911426438 2019-12-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6672A true CN115626672A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02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5053.3A Pending CN115626672A (zh) 2019-12-23 2020-02-18 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667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2579A (zh) * 2015-07-21 2016-04-20 佛山尚之水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净水机的超滤滤芯自冲洗系统、自冲洗方法及家用净水机
CN208087325U (zh) * 2018-01-08 2018-11-13 昆山怡口净水系统有限公司 净水机
CN208394920U (zh) * 2018-04-27 2019-01-18 谭大全 一种循环净水装置
CN115611328A (zh) * 2019-12-23 2023-01-17 杜宁峻 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器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2579A (zh) * 2015-07-21 2016-04-20 佛山尚之水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净水机的超滤滤芯自冲洗系统、自冲洗方法及家用净水机
CN208087325U (zh) * 2018-01-08 2018-11-13 昆山怡口净水系统有限公司 净水机
CN208394920U (zh) * 2018-04-27 2019-01-18 谭大全 一种循环净水装置
CN115611328A (zh) * 2019-12-23 2023-01-17 杜宁峻 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器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6625B (zh) 带反冲洗的净水器
US7517449B2 (en) Water purification filter easily replaced by connector and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214861732U (zh) 一种水处理过滤系统及其四通阀
CN107830205A (zh) 水处理系统
CN102008845A (zh) 净水处理机
CN101284691A (zh) 净水器
CN102040292A (zh) 多滤芯反冲净水机内置管路连接方法
CN114100230B (zh) 一种水处理过滤系统及多路阀
CN102139177A (zh) 具有排浓口滤芯净水器管路反冲切换连接方法
CN115611328A (zh) 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器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
CN209367960U (zh) 净水系统
CN201044889Y (zh) 净水器
CN102019108B (zh) 多滤芯反冲净水器内置管路连接方法
CN102019107B (zh) 全反冲净水处理机
CN102019105B (zh) 全反冲净水处理器
CN103845948B (zh) 具有多滤胆反冲切换器的净水器内置管路连接方法
CN115626672A (zh) 带前置电控过滤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
CN108371843B (zh) 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CN115611326A (zh) 带前置电控反冲系统的净水机前置机座管路布设方法
CN101564610A (zh) 反冲洗净水器
CN112390300A (zh) 带电控反冲切换装置的净水器之双通道单层刚性管路结构
CN210751620U (zh) 新型手动反冲洗过滤器
CN111689535A (zh) 净水机滤胆水路的电控反冲切换方法及其集成电控阀装置
CN107191672A (zh) 具有净水功能的水龙头
CN112879586A (zh) 净水控制阀及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