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9061B - 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9061B
CN115619061B CN202211357951.5A CN202211357951A CN115619061B CN 115619061 B CN115619061 B CN 115619061B CN 202211357951 A CN202211357951 A CN 202211357951A CN 115619061 B CN115619061 B CN 115619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wind
catastrophe
evacuation ro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79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19061A (zh
Inventor
卢新明
尹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ionking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ionking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ionking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ionking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579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190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19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9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19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9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包括:建立矿井通风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发生矿井灾变时,获取灾变风道和人员所在风道;按照风道风流方向,形成灾变影响风道集;计算得到每个人员所在地点的最短撤离路线;如果灾变风流没有通过人员所在风道,同时也没有通过人员撤离路线风道,因此,不需要对灾变风流的风流方向进行调节;否则,对灾变风流的风流方向进行调节。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采用风流人流交替优化技术和风门开关优化方法,解决了矿井灾变时期人员撤离路线和灾变风流流动路线冲突时的智能决策问题,为实现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和矿井灾变的快速响应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井通风与安全智能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的呼吸系统,源源不断地将地面新鲜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作业地点,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矿尘,是防治煤与瓦斯爆炸、降温、除尘、灭火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实现智能开采的主要技术保障。矿井通风智能系统建立在矿山4DGIS基础上,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和矿山物联网技术,通过一套智能感知仪器、自动化装备、智能化软件系统和通风系统初始化技术,实现正常时期的通风系统状态估计和故障诊断、需风量超前预测、按需优调优控的全程自动化,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实现灾变时期的自动实时均压、风量风向调度智能决策、联合优化调节和在线闭环控制,满足低功耗的实时按需供风和应急最优控风,为智能精准开采和智慧矿山建设打好“一通三防”的智能化和少人化基础。
到目前为止,矿井智能通风系统基本上可以实现正常时期的按需分风优化计算和风流风向的智能调控,但是灾变时期,特别是发生火灾后,目前的方法是根据应急控风预案控制各风门的开关,当预案灾变地点和实际发生灾变的地点匹配不上时,不能实现风门开关的智能决策和风流风向的自动调控,更不能实现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一体化自动分析等,严重制约了灾变时期矿井通风和应急救援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更不能最大限度地较少矿井灾变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矿井通风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图;所述网络拓扑结构图中具有由多个节点形成的节点集、由多条风道形成的风道集、由多个进风井口形成的进风井口集和由多个回风井口形成的回风井口集;
步骤2,当发生矿井灾变时,获取灾变风道Dz和人员所在风道集Er
步骤3,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风网实时解算,求出每条风道的风道状态;其中,所述风道状态包括风门开关状态、风流方向、风阻、风量和风压;
步骤4,按照风道风流方向,查找到受灾变风道Dz的灾变风流影响的风道,形成灾变影响风道集Ez
步骤5,计算得到每个人员所在地点的最短撤离路线,最短撤离路线通过的所有风道形成撤离路线风道集Pr;其中,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中包括人员所在风道集Er
步骤6,计算人员所在风道集Er和灾变影响风道集Ez的交集Ez∩Er;以及撤离路线风道集Pr和灾变影响风道集Ez的交集Ez∩Pr
如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21
并且,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22
代表灾变风流没有通过人员所在风道,同时也没有通过人员撤离路线风道,因此,不需要对灾变风流的风流方向进行调节,此时步骤5得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即为最终得到的人员撤离路线,结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过程;
如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23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24
则执行步骤7;
步骤7,当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31
和/或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32
时,代表灾变风流对人员所在风道产生影响,和/或,灾变风流对人员撤离路线产生影响,此时,需要对灾变风流的风流方向进行调节,执行步骤8;
步骤8,在矿井通风系统中,不考虑风道当前风向,以灾变风道Dz为起点,判断能否寻找到一条灾变风道Dz到某个回风井的短路通路Pz,该短路通路Pz能够将灾变风流导入回风井,同时使短路通路Pz不通过撤离路线风道集Pr,同时使需要改变风道方向的风道数量最少;
如果能够找到短路通路Pz,则执行步骤9;如果不能够找到短路通路Pz,则执行步骤10;
步骤9,局部反风解算:保持当前进风井和回风井的作用不变,采用局部反风解算算法,对矿井通风系统中风道风门的开关状态进行调节,直到寻找到短路通路Pz
然后,在当前矿井通风系统状态下,重新执行步骤3-步骤5,计算得到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和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然后执行步骤6,如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33
并且,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34
代表灾变风流对人员所在风道和人员撤离路线风道均不产生影响,则此时得到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即为最终得到的人员撤离路线,结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过程;
如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35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36
则执行步骤10;
步骤10,全局反风解算:
将当前进风井改为回风井,当当前回风井改为进风井,采用全局反风解算算法,对矿井通风系统中风道风门的开关状态进行调节,直到寻找到短路通路Pz
然后,在当前矿井通风系统状态下,重新执行步骤3-步骤5,计算得到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和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然后执行步骤6,如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37
并且,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41
代表灾变风流对人员所在风道和人员撤离路线风道均不产生影响,则此时得到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即为最终得到的人员撤离路线,结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过程;
如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42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43
则执行步骤11;
步骤11,计算步骤9得到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与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的交集,得到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中,受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影响的风道数量N1;
计算步骤9得到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与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的交集,得到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中,受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影响的风道数量N2;
取风道数量N1和风道数量N2中的较小者,其所对应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即为最终得到的人员撤离路线,结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过程。
优选的,步骤4具体为:
以灾变风道Dz为起始风道,按照风道风流方向,逐级寻找与灾变风道Dz连通的下游风道,直到到达某个回风井口Vh,因此,从灾变风道Dz到回风井口Vh的通风路径中,通过的所有风道形成灾变影响风道集Ez
优选的,步骤5具体为:
对于每个人员所在风道,以该人员所在风道为起始风道,按照风道风流逆向方向,逐级寻找与该人员所在风道连通,并且能够行人的下游风道,直到到达某个进风井口Vj,因此,在从人员所在风道到进风井口Vj的各条可行人路径中,最短路径即为最短撤离路线。
优选的,步骤5具体为:
步骤5.1,在网络拓扑结构图中,对于风道集中任意风道v,采用以下方法,得到风道计算长度L0
对于风道集中任意风道v,具有风道实际长度L1
如果风道为不能行人的井巷,则将风道计算长度L0设置为L0=αL1;其中,α为不能行人风道长度放大倍数;
如果风道为能够行人的风道,但该风道属于灾变影响风道集Ez,则将风道计算长度L0设置为L0=βL1;其中,β为能行人但受灾变影响风道长度放大倍数;
如果风道为能够行人的风道,并且,该风道不属于灾变影响风道集Ez,则风道计算长度L0等于风道实际长度L1
步骤5.2,在从人员所在风道到进风井口Vj的各条可行人路径中,计算每条路径通过的风道的风道计算长度L0的和,作为路径长度;
比较各条路径的路径长度,路径长度最短值对应的路径,即为最短撤离路线。
优选的,α为100000;β为2~10。
优选的,步骤6中,在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51
并且,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52
时,在最终得到人员撤离路线后,按灾变地点的风量最小、动力消耗最小且满足其它用风点需风量的原则,优化调风控风方案,控制风门和风窗状态。
优选的,步骤9具体为:
步骤9.1,设矿井通风系统中,共包括n个风道,分别为:风道V1,V2,…,Vn
设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中,共有m个风道需要反向,形成反向风道集;
步骤9.2,设矿井通风系统中,共包括n个风道,因此,除去反向风道后,剩余n-m个风道;
步骤9.3,对于n-m个风道,计算每个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计算方法为:
对于n-m个风道中的每个风道,当打开该风道的风门时,如果使反向风道集中部分或全部反向风道的风量减少或反向,则该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为正数,其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的绝对值,等于影响到的反向风道的数量;
当关闭该风道的风门时,如果使反向风道集中部分或全部反向风道的风量减少或反向,则该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为负数,其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的绝对值,等于影响到的反向风道的数量;
步骤9.4,对于n-m个风道中的每个风道,计算出每条风道的需风影响指数;
步骤9.5,对于n-m个风道中的每个风道,按以下规则筛选出需要控制的风道:
如果其风阻影响指数的绝对值等于m,并且,其需风影响指数小于设定阈值,则该风道为筛选出的需要控制的风道;
步骤9.6,对步骤9.5筛选出的需要控制的风道的风门开关状态进行控制,控制方法为:
如果该需要控制的风道,已安装风门,如果其风阻影响指数为正数,使其为打开状态;如果其风阻影响指数为负数,使其为关闭状态。
优选的,步骤9.4,风道的需风影响指数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当风道的风阻变化时,其影响到的用风风道的数量,即为该风道的需风影响指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采用风流人流交替优化技术和风门开关优化方法,解决了矿井灾变时期人员撤离路线和灾变风流流动路线冲突时的智能决策问题,为实现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和矿井灾变的快速响应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采用的通风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采用风流人流交替优化技术和风门开关优化方法,解决了矿井灾变时期人员撤离路线和灾变风流流动路线冲突时的智能决策问题,为实现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和矿井灾变的快速响应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针对矿井发生灾变时,灾变风流流动路径和人员撤离路线的协同控制的问题,发明了从风流调控方案和人员调度方案的智能决策方法,实现有利于人员撤离和非灾变区域正常供风的灾变风流流向和流量的在线控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矿井通风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图;所述网络拓扑结构图中具有由多个节点形成的节点集、由多条风道形成的风道集、由多个进风井口形成的进风井口集和由多个回风井口形成的回风井口集;
步骤2,当发生矿井灾变时,获取灾变风道Dz和人员所在风道集Er
步骤3,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风网实时解算,求出每条风道的风道状态;其中,所述风道状态包括风门开关状态、风流方向、风阻、风量和风压;
步骤4,按照风道风流方向,查找到受灾变风道Dz的灾变风流影响的风道,形成灾变影响风道集Ez
步骤4具体为:
以灾变风道Dz为起始风道,按照风道风流方向,逐级寻找与灾变风道Dz连通的下游风道,直到到达某个回风井口Vh,因此,从灾变风道Dz到回风井口Vh的通风路径中,通过的所有风道形成灾变影响风道集Ez
步骤5,计算得到每个人员所在地点的最短撤离路线,最短撤离路线通过的所有风道形成撤离路线风道集Pr;其中,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中包括人员所在风道集Er
步骤5具体为:
对于每个人员所在风道,以该人员所在风道为起始风道,按照风道风流逆向方向,逐级寻找与该人员所在风道连通,并且能够行人的下游风道,直到到达某个进风井口Vj,因此,在从人员所在风道到进风井口Vj的各条可行人路径中,最短路径即为最短撤离路线。
步骤5更具体实现方式为:
步骤5.1,在网络拓扑结构图中,对于风道集中任意风道v,采用以下方法,得到风道计算长度L0
对于风道集中任意风道v,具有风道实际长度L1
如果风道为不能行人的井巷,则将风道计算长度L0设置为L0=αL1;其中,α为不能行人风道长度放大倍数;例如,α为100000;对于不能行人的井巷,将其计算长度设成较大倍数的实际长度,可避免最短撤离路线通过该不能行人的井巷。
如果风道为能够行人的风道,但该风道属于灾变影响风道集Ez,则将风道计算长度L0设置为L0=βL1;其中,β为能行人但受灾变影响风道长度放大倍数;例如,β为2~10。对于能行人但受灾变影响风道,将其计算长度设成较小倍数的实际长度,一方面,降低其被选为最短撤离路线中风道的几率;另一方面,如果穷尽其他能行人且未受灾变影响风道时,如果仍然没有寻找到撤离路线,则此时也允许将能行人但受灾变影响风道作为最短撤离路线中风道,保证人员可撤离。
如果风道为能够行人的风道,并且,该风道不属于灾变影响风道集Ez,则风道计算长度L0等于风道实际长度L1
步骤5.2,在从人员所在风道到进风井口Vj的各条可行人路径中,计算每条路径通过的风道的风道计算长度L0的和,作为路径长度;
比较各条路径的路径长度,路径长度最短值对应的路径,即为最短撤离路线。
步骤6,计算人员所在风道集Er和灾变影响风道集Ez的交集Ez∩Er;以及撤离路线风道集Pr和灾变影响风道集Ez的交集Ez∩Pr
如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91
并且,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92
代表灾变风流没有通过人员所在风道,同时也没有通过人员撤离路线风道,因此,不需要对灾变风流的风流方向进行调节,此时步骤5得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即为最终得到的人员撤离路线,结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过程;
如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93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94
则执行步骤7;
本步骤中,在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95
并且,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96
时,在最终得到人员撤离路线后,按灾变地点的风量最小、动力消耗最小且满足其它用风点需风量的原则,优化调风控风方案,控制风门和风窗状态。
步骤7,当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97
和/或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098
时,代表灾变风流对人员所在风道产生影响,和/或,灾变风流对人员撤离路线产生影响,此时,需要对灾变风流的风流方向进行调节,执行步骤8;
步骤8,在矿井通风系统中,不考虑风道当前风向,以灾变风道Dz为起点,判断能否寻找到一条灾变风道Dz到某个回风井的短路通路Pz,该短路通路Pz能够将灾变风流导入回风井,同时使短路通路Pz不通过撤离路线风道集Pr,同时使需要改变风道方向的风道数量最少;
如果能够找到短路通路Pz,则执行步骤9;如果不能够找到短路通路Pz,则执行步骤10;
步骤9,局部反风解算:保持当前进风井和回风井的作用不变,采用局部反风解算算法,对矿井通风系统中风道风门的开关状态进行调节,直到寻找到短路通路Pz
然后,在当前矿井通风系统状态下,重新执行步骤3-步骤5,计算得到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和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然后执行步骤6,如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01
并且,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02
代表灾变风流对人员所在风道和人员撤离路线风道均不产生影响,则此时得到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即为最终得到的人员撤离路线,结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过程;
如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03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04
则执行步骤10;
步骤9具体为:
步骤9.1,设矿井通风系统中,共包括n个风道,分别为:风道V1,V2,…,Vn
设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中,共有m个风道需要反向,形成反向风道集;
步骤9.2,设矿井通风系统中,共包括n个风道,因此,除去反向风道后,剩余n-m个风道;
步骤9.3,对于n-m个风道,计算每个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计算方法为:
对于n-m个风道中的每个风道,当打开该风道的风门时,如果使反向风道集中部分或全部反向风道的风量减少或反向,则该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为正数,其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的绝对值,等于影响到的反向风道的数量;
当关闭该风道的风门时,如果使反向风道集中部分或全部反向风道的风量减少或反向,则该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为负数,其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的绝对值,等于影响到的反向风道的数量;
步骤9.4,对于n-m个风道中的每个风道,计算出每条风道的需风影响指数;
本步骤中,风道的需风影响指数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当风道的风阻变化时,其影响到的用风风道的数量,即为该风道的需风影响指数。
步骤9.5,对于n-m个风道中的每个风道,按以下规则筛选出需要控制的风道:
如果其风阻影响指数的绝对值等于m,并且,其需风影响指数小于设定阈值,则该风道为筛选出的需要控制的风道;
步骤9.6,对步骤9.5筛选出的需要控制的风道的风门开关状态进行控制,控制方法为:
如果该需要控制的风道,已安装风门,如果其风阻影响指数为正数,使其为打开状态;如果其风阻影响指数为负数,使其为关闭状态。
步骤10,全局反风解算:
将当前进风井改为回风井,当当前回风井改为进风井,采用全局反风解算算法,对矿井通风系统中风道风门的开关状态进行调节,直到寻找到短路通路Pz
然后,在当前矿井通风系统状态下,重新执行步骤3-步骤5,计算得到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和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然后执行步骤6,如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11
并且,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12
代表灾变风流对人员所在风道和人员撤离路线风道均不产生影响,则此时得到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即为最终得到的人员撤离路线,结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过程;
如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13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14
则执行步骤11;
步骤11,计算步骤9得到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与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的交集,得到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中,受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影响的风道数量N1;
计算步骤9得到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与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的交集,得到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中,受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影响的风道数量N2;
取风道数量N1和风道数量N2中的较小者,其所对应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即为最终得到的人员撤离路线,结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过程。
下面以某矿的通风系统为例,说明该发明的实施方法和过程:
步骤1,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拓扑编号,形成带拓扑编号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1所示。
其中,进风井口集Vj={v1,v2},回风井口集Vh={v37,v92}。
步骤2,当发生矿井灾变时,假设灾变风道Dz={e39-40},人员所在风道Er={e43-44}。即,灾变风道Dz为:节点39指向节点40的风道;人员所在风道Er为:节点43指向节点44的风道。
步骤3,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风网分风实时解算,求出每条风道的风道状态;其中,所述风道状态包括风门开关状态、风流方向、风阻、风量和风压;其中,风流方向为:如果风道风量大于零,则风流从风道始点流向终点;否则,风流从风道终点流向始点。结果见表1。
表1分风解算结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21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31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41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51
步骤4,按照风道风流方向,从Dz出发找出受灾变风流影响的风道,形成灾变影响风道集Ez,经系统计算得到。
Ez={e39-40,e40-43,e43-44,e40-41,e41-42,e42-43,e44-34,e34-36,e36-37}。
步骤5,计算得到人员所在风道Er={e43-44}沿着风流的反方向到进风井口的最短撤离路线,形成撤离路线风道集Pr
Pr={e2-675,e675-682,e682-4,e4-5,e5-6,e6-8,e8-40,e40-43}。
其中,在计算撤离路线长度时,取灾变影响风道的长度为实际长度的10倍长。
步骤6,计算人员所在风道集Er和灾变影响风道集Ez的交集Ez∩Er,Ez∩Er={e43-44}。
步骤7,由于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52
代表灾变风流对人员所在风道产生影响,此时,需要对灾变风流的风流方向进行调节,执行步骤8;
步骤8,在矿井通风系统中,不考虑风道当前风向,以灾变风道Dz为起点,判断能否寻找到一条灾变风道Dz到某个回风井的短路通路Pz,该短路通路Pz能够将灾变风流导入回风井,同时使短路通路Pz不通过撤离路线风道集Pr,同时使需要改变风道方向的风道数量最少;
经计算,可以找到短路通路Pz
Pz={-e39-40,-e12-39,e12-33,e33-34,e34-36,e36-37}。
其中,e前面的“-”表示与原风道方向相反。
步骤9,由于步骤8中的Pz存在,用智能决策算法求出相关风道风门开关状态并实施风门的开关调节,方法如下:
1)由于考虑到Pz中前2条风道e39-40及e12-39风流反向后,灾变影响风道与人员撤离风道不会有交集,所以只需考虑使风道e39-40及e12-39风流反向即可。
2)按照风道e39-40及e12-39风流反向的要求,用灵敏度计算出各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风阻影响指数绝对值为2的风道如表2所示。
表2风阻影响指数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61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71
影响指数为正时,表示打开该风道的风门时,风道e39-40及e12-39的风量将减少或反向;影响指数为负时,表示关闭该风道的风门时,风道e39-40及e12-39的风量将减少或反向。
3)根据用风风道所在位置,利用图1中的拓扑关系,计算出每条风道的需风量影响指数,即各风道风阻的变化影响到几条用风风道的风量,需风影响指数大于2的风道见表3。
表3需风影响指数
始点号 终点号 需风影响指数 始点号 终点号 需风影响指数
36 37 11 72 73 -4
34 36 10 51 94 -5
722 33 6 94 93 -5
33 34 6 4 70 -5
31 722 5 10 11 -6
694 92 5 11 12 -6
91 694 4 9 10 -7
80 91 4 8 9 -8
89 80 4 5 6 -8
69 29 3 6 8 -8
29 30 3 51 8 -8
50 31 3 15 51 -9
30 50 3 1 3 -9
14 721 -3 3 15 -9
70 72 -4 4 5 -9
12 14 -4 682 4 -14
93 14 -4 2 675 -15
675 682 -15
将表2中属于表3的风道去掉,可得到使风道e39-40及e12-39的风量将减少或反向的风门开关方案:
需要打开风门的风道为:e100-59,e59-60,e8-40,e85-705,e719-98,e98-69,e705-89
需要关闭风门的风道为:e43-44,e41-42,e40-41
实际通风系统中,由于风道e100-59,e59-60,e8-40,e85-705,e719-98,e98-69,e705-89中的风门本来就没有关或者没有安装风门,因此不必打开。
而风道e41-42中没有安装有风门,因此,只需关闭风道e43-44和e40-41中的风门即可。
关闭风道e43-44和e40-41中的风门后,重新进行分风解算,得到表4。
表4关闭风道e43-44和e40-41中的风门后的解算结果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81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191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201
4)重新计算灾变影响风道集和躲过灾变风流影响风道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灾变风流影响风道集:
E’z={e12-39,e39-40,e12-14,e700-22,e17-700,e22-718,e718-66,e66-68,e718-719,e700-30,e14-722,e12-33,e719-98,e98-69,e69-29,e29-30,e50-31,e30-50,e31-722,e722-33,e33-34,e34-36,e36-37,e68-69,e16-31,e721-31,e16-17,e721-16,e14-721,e12-33}。
撤离路线风道集:
P’r={e2_675,e675_682,e682-4,e4-5,e5-6,e6-8,e8-40,e40-43}。
由此可知,通过部分风门开关调节后的分风解算结果,可使得灾变风流沿短路通路Pz导入到回风井,重新计算灾变风流影响风道集E’z和每个人员所在地点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得到
Figure BDA0003920967500000211
即人员避灾线路和灾变影响风道不存在交集,已互不影响,人流和风流的决策方案可行。
如果进一步优化通风系统,可按照通过灾变地点的风量最小、动力消耗最小且满足其它用风点需风量的原则,利用专利公布号为CN 104948215 A提供的方法进行调节优化即可。
对于该实例,通过步骤1至步骤9的局部反风和控制决策已经求出灾变风流人流的决策方案,因此,不需要执行步骤10和步骤1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采用人员撤离路线、灾变风流流动线路和通风调控设施交替优化方法,能够自动给出人员撤离路线和风流风向的风门开关控制方案,使得人员撤离路线最大限度地避开灾变风流的流动线路,也使得灾变风流快速地导入回风井,从而使灾变风流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正常工作地点和人员所在地点的影响;进一步的,可进一步优化通风系统,按照通过灾变地点的风量最小、动力消耗最小且满足其它用风点需风量的原则进行风窗调节优化。
该发明专利提出的思想、方法和系统较完整地解决了矿井灾变时期人员撤离路线和灾变风流流动路线冲突时的智能决策问题,为实现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和矿井对灾变的快速响应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其思想、方法和方案的任何局部调整和修改都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矿井通风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图;所述网络拓扑结构图中具有由多个节点形成的节点集、由多条风道形成的风道集、由多个进风井口形成的进风井口集和由多个回风井口形成的回风井口集;
步骤2,当发生矿井灾变时,获取灾变风道Dz和人员所在风道集Er
步骤3,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风网实时解算,求出每条风道的风道状态;其中,所述风道状态包括风门开关状态、风流方向、风阻、风量和风压;
步骤4,按照风道风流方向,查找到受灾变风道Dz的灾变风流影响的风道,形成灾变影响风道集Ez
步骤5,计算得到每个人员所在地点的最短撤离路线,最短撤离路线通过的所有风道形成撤离路线风道集Pr;其中,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中包括人员所在风道集Er
所述步骤5具体为:
步骤5.1,在网络拓扑结构图中,对于风道集中任意风道v,采用以下方法,得到风道计算长度L0:对于风道集中任意风道v,具有风道实际长度L1;如果风道为不能行人的井巷,则将风道计算长度L0设置为L0=αL1;其中,α为不能行人风道长度放大倍数;如果风道为能够行人的风道,但该风道属于灾变影响风道集Ez,则将风道计算长度L0设置为L0=βL1;其中,β为能行人但受灾变影响风道长度放大倍数;如果风道为能够行人的风道,并且,该风道不属于灾变影响风道集Ez,则风道计算长度L0等于风道实际长度L1
步骤5.2,在从人员所在风道到进风井口Vj的各条可行人路径中,计算每条路径通过的风道的风道计算长度L0的和,作为路径长度;比较各条路径的路径长度,路径长度最短值对应的路径,即为最短撤离路线;
步骤6,计算人员所在风道集Er和灾变影响风道集Ez的交集Ez∩Er;以及撤离路线风道集Pr和灾变影响风道集Ez的交集Ez∩Pr;如果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11
并且,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12
代表灾变风流没有通过人员撤离路线风道,因此,不需要对灾变风流的风流方向进行调节,此时步骤5得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即为最终得到的人员撤离路线,结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过程;如果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13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14
则执行步骤7;
步骤7,当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15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16
时,代表灾变风流对人员撤离路线产生影响,此时,需要对灾变风流的风流方向进行调节,执行步骤8;
步骤8,在矿井通风系统中,不考虑风道当前风向,以灾变风道Dz为起点,判断能否寻找到一条灾变风道Dz到某个回风井的短路通路Pz1,该短路通路Pz1能够将灾变风流导入回风井,同时使短路通路Pz1不通过撤离路线风道集Pr,同时使需要改变风道方向的风道数量最少;如果能够找到不考虑风道当前风向的短路通路Pz1,则执行步骤9;如果不能够找到不考虑风道当前风向的短路通路Pz1,则执行步骤10;
步骤9,局部反风解算:保持当前进风井和回风井的作用不变,采用局部反风解算算法,对矿井通风系统中风道风门的开关状态进行调节,直到寻找到局部反风解算后的短路通路Pz2;然后,在当前矿井通风系统状态下,重新执行步骤3-步骤5,计算得到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和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如果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21
并且,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22
代表灾变风流对人员撤离路线风道不产生影响,则此时得到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即为最终得到的人员撤离路线,结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过程;如果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23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24
则执行步骤10;
所述步骤9具体为:
步骤9.1,设矿井通风系统中,共包括n个风道,分别为:风道V1,V2,...,Vn;设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中,共有m个风道需要反向,形成反向风道集;
步骤9.2,设矿井通风系统中,共包括n个风道,因此,除去反向风道后,剩余n-m个风道;
步骤9.3,对于n-m个风道,计算每个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计算方法为:对于n-m个风道中的每个风道,当打开该风道的风门时,如果使反向风道集中部分或全部反向风道的风量减少或反向,则该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为正数,其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的绝对值,等于影响到的反向风道的数量;当关闭该风道的风门时,如果使反向风道集中部分或全部反向风道的风量减少或反向,则该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为负数,其风道的风阻影响指数的绝对值,等于影响到的反向风道的数量;
步骤9.4,对于n-m个风道中的每个风道,计算出每条风道的需风影响指数;所述需风影响指数,指由于各风道的风阻变化影响到风量的用风风道的数量;
步骤9.5,对于n-m个风道中的每个风道,按以下规则筛选出需要控制的风道:如果其风阻影响指数的绝对值等于m,并且,其需风影响指数小于设定阈值,则该风道为筛选出的需要控制的风道;
步骤9.6,对步骤9.5筛选出的需要控制的风道的风门开关状态进行控制,控制方法为:如果该需要控制的风道,已安装风门,如果其风阻影响指数为正数,使其为打开状态;如果其风阻影响指数为负数,使其为关闭状态;
步骤10,全局反风解算:将当前进风井改为回风井,将当前回风井改为进风井,采用全局反风解算算法,对矿井通风系统中风道风门的开关状态进行调节,直到寻找到全局反风解算后的短路通路Pz3;然后,在当前矿井通风系统状态下,重新执行步骤3-步骤5,计算得到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和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如果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25
并且,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26
代表灾变风流对人员撤离路线风道不产生影响,则此时得到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即为最终得到的人员撤离路线,结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过程;如果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27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28
则执行步骤11;
步骤11,计算步骤9得到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与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的交集,得到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中,受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影响的风道数量N1;计算步骤10得到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与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的交集,得到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P”r中,受新的灾变影响风道集E”z影响的风道数量N2;选取风道数量N1和风道数量N2中的最小者对应的新的撤离路线风道集,作为最终得到的人员撤离路线,结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具体为:以灾变风道Dz为起始风道,按照风道风流方向,逐级寻找与灾变风道Dz连通的下游风道,直到到达某个回风井口Vh,从灾变风道Dz到回风井口Vh的通风路径中,通过的所有风道形成灾变影响风道集E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具体为:对于每个人员所在风道,以该人员所在风道为起始风道,按照风道风流逆向方向,逐级寻找与该人员所在风道连通,并且能够行人的下游风道,直到到达某个进风井口Vj,在从人员所在风道到进风井口Vj的各条可行人路径中,最短路径即为最短撤离路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α为100000;β为2~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当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31
并且,
Figure FDA0004146572820000032
时,在最终得到的人员撤离路线的步骤后,按灾变地点的风量最小、动力消耗最小且满足其它用风点需风量的原则,优化调风控风方案,控制风门和风窗状态。
CN202211357951.5A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 Active CN1156190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7951.5A CN115619061B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7951.5A CN115619061B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9061A CN115619061A (zh) 2023-01-17
CN115619061B true CN115619061B (zh) 2023-04-28

Family

ID=84876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7951.5A Active CN115619061B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19061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011981A (en) * 1910-05-14 1911-05-11 James Allardice An Improved System of Ventilating Coal Mines, Ships, and other Places.
GB191226888A (en) * 1912-11-22 1913-11-06 Patrick Mccarrick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of Air in Mines when a Fire or an Explosion Occurs.
CN1438405A (zh) * 2003-01-27 2003-08-27 张朝喜 一种用于防止煤矿井下瓦斯煤尘爆炸的方法
CN104265349A (zh) * 2014-08-07 2015-01-07 玉溪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imine软件的矿井通风系统构建方法
WO2015000029A1 (en) * 2013-07-02 2015-01-08 National Ict Australia Limited Evacuation plan design
CN104832203A (zh) * 2015-05-19 2015-08-12 卢新明 矿井通风系统在线闭环优调优控方法
CN106948853A (zh) * 2017-05-11 2017-07-14 山东蓝光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全局精确测风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
CN107084724A (zh) * 2017-06-12 2017-08-22 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大有机电有限公司 井下智能语音导航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0675680A (zh) * 2019-08-30 2020-01-10 神华和利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灾害逃生演练系统及方法
CN113309571A (zh) * 2021-05-20 2021-08-2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矿井巷网热动力灾害演化评估系统与预测救援方法
CN114611428A (zh) * 2022-03-14 2022-06-10 山东蓝光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矿井通风网络的模拟分析方法
CN114723185A (zh) * 2022-06-08 2022-07-08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核电站火灾应急疏散路径生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53206C1 (ru) * 2017-03-20 2018-05-0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Перм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Уральск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ПФИЦ УрО РАН)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матизации главной вентиляторной установки
CN114135328A (zh) * 2021-10-20 2022-03-04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一键式矿井风机智能反风系统与方法
CN115130262A (zh) * 2022-07-13 2022-09-3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矿井通风系统最大阻力路径的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011981A (en) * 1910-05-14 1911-05-11 James Allardice An Improved System of Ventilating Coal Mines, Ships, and other Places.
GB191226888A (en) * 1912-11-22 1913-11-06 Patrick Mccarrick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of Air in Mines when a Fire or an Explosion Occurs.
CN1438405A (zh) * 2003-01-27 2003-08-27 张朝喜 一种用于防止煤矿井下瓦斯煤尘爆炸的方法
WO2015000029A1 (en) * 2013-07-02 2015-01-08 National Ict Australia Limited Evacuation plan design
CN104265349A (zh) * 2014-08-07 2015-01-07 玉溪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imine软件的矿井通风系统构建方法
CN104832203A (zh) * 2015-05-19 2015-08-12 卢新明 矿井通风系统在线闭环优调优控方法
CN106948853A (zh) * 2017-05-11 2017-07-14 山东蓝光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全局精确测风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
CN107084724A (zh) * 2017-06-12 2017-08-22 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大有机电有限公司 井下智能语音导航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0675680A (zh) * 2019-08-30 2020-01-10 神华和利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灾害逃生演练系统及方法
CN113309571A (zh) * 2021-05-20 2021-08-2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矿井巷网热动力灾害演化评估系统与预测救援方法
CN114611428A (zh) * 2022-03-14 2022-06-10 山东蓝光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矿井通风网络的模拟分析方法
CN114723185A (zh) * 2022-06-08 2022-07-08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核电站火灾应急疏散路径生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媛 等 ; .基于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的井下避灾路线.煤矿安全.2013,(第08期),全文. *
蔡崇 ; .煤矿灾变风流远程调度技术开发与应用.煤炭科学技术.2017,(第S1期),全文. *
贾进章 ; .矿井火灾仿真与避灾路线的数学模型.自然灾害学报.2008,(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9061A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calá et al. Fuzzy control of HVAC systems optimized by genetic algorithms
CN104566694B (zh) 大型商业建筑内空气品质智能调节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CN101655012A (zh) 一种双洞隧道互补式网络通风的方法
Li et al. Rule-based fuzzy control method for static pressure reset using improved Mamdani model in VAV systems
CN104948215B (zh) 一种矿井通风系统的联合优调优控方法
CN103697569A (zh) 一种动态新风系统及其多参数调节控制方法
CN115619061B (zh) 一种矿井灾变时期风流人流协同调控方法
CN107143981A (zh) 一种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和方法
Kong et al. Multi-parameter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for whole year operation of stratum ventilation in offices
CN112149364A (zh) 一种智慧人居环境气流组织优化方法
CN113513800B (zh) 基于co2浓度和建筑换气率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Shao et al. Quantitative effects of supply air and contaminant sources on steady contaminant distribution in ventilated space with air recirculation
CN117252302A (zh) 多源数据下基于风险量化的配电线路检修决策优化方法
Zhang et al. Comparing the linear and logarithm normaliz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n inverse design of aircraft cabin environment
CN101225989B (zh) 波浪型送风系统
CN111428979A (zh)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公共建筑运行能效综合评价模型
CN115743504A (zh) 一种海洋平台多舱室通风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
CN108716419B (zh) 一种城市公路隧道匝道协同通风方法
Hua et 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Green Building Fresh Air System on Indoor Environment Based on 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Zhong et al. Airflow optimizing control research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during mine fire period
CN115289529B (zh) 一种响应需求的供热系统的水力平衡动态调节方法
Selvam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cooling system for manag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Sivakumar et al. Control of natural ventilation for aerodynamic high-rise buildings
Nassif CO2-based demand-controlled ventilation control strategies for multi-zone HVAC systems
Gładyszewska-Fiedoruk et al. RETRACTED: Analysis of Various Ventilation Systems Due to the Quality of Indoor Air in Educational Build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