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3052B - 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3052B
CN115603052B CN202211138050.7A CN202211138050A CN115603052B CN 115603052 B CN115603052 B CN 115603052B CN 202211138050 A CN202211138050 A CN 202211138050A CN 115603052 B CN115603052 B CN 1156030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lyester resin
tin oxide
indium tin
r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80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03052A (zh
Inventor
司黎明
董琳
沈琦涛
汤鹏程
庄亚强
马天宇
孙厚军
丁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22111380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030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03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3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03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3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8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amplitu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13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working as frequency-selective reflecting surfaces, e.g. FSS, dichroic plates, surfaces being partly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 H01Q15/002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working as frequency-selective reflecting surfaces, e.g. FSS, dichroic plates, surfaces being partly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said selective devices having a stacked geometry or having multipl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7/00Devices for absorbing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Combinations of such devices with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雷达RCS减缩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所述RCS减缩装置由6层柔性透明材料结构组成,由上到下为: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1氧化铟锡ITO层、第1涤纶树脂PET层、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2涤纶树脂PET层以及第2氧化铟锡ITO层。其中第1氧化铟锡ITO层具有各向异性的子单元结构,通过子单元结构设计并按照0°和90°不同方式排布成结构周期,可对入射电磁波的幅度、相位和极化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具有复合机理、超宽带、高角度稳定性、高曲径的单站和双站雷达散射截面减缩。可广泛应用于需要高雷达散射截面减缩、高可视性、宽频段和共形的军用及民用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RCS减缩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柔性透明超宽带超材料制备的RCS减缩装置。
背景技术
面对快速发展的雷达探测技术,雷达散射截面(RCS)减缩的研发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传统的RCS减缩方式以电磁吸收材料和结构优化的方式进行雷达散射截面的减缩,但这两种方式对于近空间飞行器的性能产生很大限制。同时日常生活中,RCS减缩的应用因为其大部分采用表面涂层或者塔形结构材料,使其在实际使用中,缺乏柔性共形、可视性、频段窄,而难以广泛应用,在民用方面存在巨大空缺。
但近些年随着超材料的提出,因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在电磁调控具有广阔前景,其中在幅度、极化、相位等调控方面具有优越的灵活性,并且可以适用于RCS减缩中。超材料RCS减缩方式对比传统方式在电磁方面并不是仅仅局限在电磁吸收(幅度)方向上,其可以根据极化、相位的单元进行布阵,达到相位相消和极化转换等方式实现RCS减缩,但是现有超材料装置也具备局限性如工作频段窄、机理单一造成RCS缩减效果差、难以在共形的同时实现高RCS缩减、可视性差。并不能应用在需要可视化以及共形需求的RCS减缩设备上。本发明的目的是致力于解决上述RCS减缩设备的工作带宽窄、可视性差、机理单一、RCS缩减效果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致力于解决RCS减缩设备存在工作带宽窄、可视性差、机理单一以及RCS缩减效果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所述装置利用柔性透明介质材料,基于电磁吸收、极化转换、相位相消原理制备超宽带RCS减缩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共形性和可视性且能保持在较高曲径下的高RCS减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为A结构单元和B结构单元间隔排布并构成的A结构单元周期或B结构单元周期;所述A结构单元周期和B结构单元周期分别包括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A结构单元及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B结构单元;所述A结构单元或B结构单元,包括间隔排布的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90°子单元周期结构;所述0°子单元周期结构由16个0°子单元结构按照4×4方式排布成正方形得到;所述90°子单元周期结构由16个90°子单元结构按照4×4方式排布成正方形得到;
所述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90°子单元周期结构均为在常温下任意弯曲且光学透明的六层结构;且所述六层结构从上到下为: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1氧化铟锡ITO层、第1涤纶树脂PET层、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2涤纶树脂PET层及第2氧化铟锡ITO层;
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位于装置第2层为各向异性结构的电阻薄膜;
所述电阻薄膜为各向异性结构,可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相位和极化调控,其中相位调控可实现0°和180°的变换,极化调控为线极化转换;电阻薄膜可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幅度调控,幅度调控方式为电磁吸收;
所述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1氧化铟锡ITO层、第2氧化铟锡ITO层、第1涤纶树脂PET层以及第2涤纶树脂PET层均为柔性透明材料,可使所述RCS减缩装置实现共形透明功能;所述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位于所述装置的第1层,对入射电磁波起到电磁吸收和传输线作用。
所述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A结构单元为K个;所述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B结构单元为S个;所述K为Nk的平方,S为整数Sk的平方且Nk和Sk分别大于等于2。
所述A结构单元为:左上为0°子单元周期结构、右上为90°子单元周期结构、左下为9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右下0°子单元周期结构。
所述B结构单元为:左上为90°子单元周期结构、右上为0°子单元周期结构、左下为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右下90°子单元周期结构。
所述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和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统称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所述PDMS即聚二甲基硅氧烷;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位于所述装置的第4层,起支撑和传输线作用;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和第2氧化铟锡ITO层统称为氧化铟锡ITO层,是具有特定数值的电阻薄膜且所述ITO即氧化铟锡。
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为0°和90°间隔排布的周期结构,该层提供RCS减缩装置所需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电磁吸收、极化转换和相位相消。
所述第2氧化铟锡ITO层位于装置第6层,为无结构的整面ITO层,作为底部反射层防止电磁波透射出去。
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和第2涤纶树脂PET层统称为涤纶树脂PET层,且所述PET即涤纶树脂。
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位于装置第3层,为第1氧化铟锡ITO层的衬底层,起到支撑作用;第2涤纶树脂PET层位于装置第5层,为第2氧化铟锡ITO层的衬底层,起到支撑作用。
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为各向异性结构可根据使用频段选择方形开口环、圆形开口环、长方形、尖括号形及鳍形结构中的一种或组合而成第1氧化铟锡ITO层表面结构。
所述RCS减缩装置使用微纳加工工艺制备,具有集成度高和平面化的优势,有利于实现共形状态下的高RCS减缩;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表面结构与第1涤纶树脂PET层相连;第1氧化铟锡ITO层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溅射在第1涤纶树脂PET层的表面A面,得到溅射上具有表面结构ITO层的第1涤纶树脂PET层表面A面。
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为谐振结构的衬底层;所述第2氧化铟锡ITO层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溅射在第2涤纶树脂PET层的表面A面;所述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通过键合与溅射上具有表面结构ITO层的第1涤纶树脂PET层表面A面进行连接。
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表面B面以及第2涤纶树脂PET层的表面B面与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通过键合进行连接;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和第2涤纶树脂PET层分别为氧化铟锡ITO导电薄膜的衬底;第1涤纶树脂PET层和第2涤纶树脂PET层的全光线透过率范围以及卷曲值范围分别为70%~85%和0~12mm;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和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的全光线透过率:90%~98%且可任意弯曲。
有益效果
所述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与现有装置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RCS减缩装置,可以实现复杂机理的多功能RCS减缩方式,主要方式包括:电磁吸收、极化转换和相位相消;
2.所述RCS减缩装置,单元仿真结构可实现在8.6GHz到35.9GHz实现电磁吸收达到90%,其中极化转换占6%,反射占4%;
3.所述RCS减缩装置,总单元周期结构可实现在8.8GHz到37.2GHz之间单站RCS减缩达到-10dB以下,同时在8.9GHz到37.2GHz之间双站RCS减缩达到-10dB以下;
4.所述RCS减缩装置,总单元周期结构可实现在0-45°的宽角度RCS减缩,且能在工作频段内保持-8dB以下;
5.所述RCS减缩装置,总单元周期结构可实现在曲径为30mm、45mm、60mm的弯曲RCS减缩且能在工作频段内保持-10dB以下;
6.所述RCS减缩装置,采用的组成材料氧化铟锡(ITO)、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均为柔性材料且在可见光波段下的透光率均在85%以上,保证所述RCS减缩装置的可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的阵列结构示意图和单元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的吸收转换率仿真结果和等效电路计算吸收率结果;
图4为本发明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的吸收转换率、吸收率、极化转换率的仿真结果;
图5为本发明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的减缩机理占比图;
图6为本发明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的极化转换效率和极化转换率;
图7为本发明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的相位差;
图8为本发明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的不同入射角度下单站RCS减缩仿真结果;
图9为本发明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的不同入射角度下双站RCS减缩仿真结果;
图10为本发明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的不同弯曲度下的单站RCS减缩仿真结果;
图11为本发明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的不同入射角度下单站RCS减缩测试结果;
图12为本发明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具体实施时,为A结构单元和B结构单元(如图1所示)间隔排布并构成的A结构单元周期或B结构单元周期;所述A结构单元周期和B结构单元周期分别包括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A结构单元及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B结构单元;所述A结构单元或B结构单元,包括间隔排布的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90°子单元周期结构;所述0°子单元周期结构由16个0°子单元结构按照4×4方式排布成正方形得到;所述90°子单元周期结构由16个90°子单元结构按照4×4方式排布成正方形得到(如图1);
所述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90°子单元周期结构均为在常温下任意弯曲且光学透明的六层结构;且所述六层结构从上到下为: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1氧化铟锡ITO层、第1涤纶树脂PET层、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2涤纶树脂PET层及第2氧化铟锡ITO层;
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位于装置第2层为各向异性结构的电阻薄膜;
所述电阻薄膜为各向异性结构,可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相位和极化调控,其中相位调控可实现0°和180°的变换,极化调控为线极化转换;电阻薄膜可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幅度调控,幅度调控方式为电磁吸收;
所述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1氧化铟锡ITO层、第2氧化铟锡ITO层、第1涤纶树脂PET层以及第2涤纶树脂PET层均为柔性透明材料,可使所述RCS减缩装置实现共形透明功能;所述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位于所述装置的第1层,对入射电磁波起到电磁吸收和传输线作用。
所述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A结构单元为K个;所述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B结构单元为S个;所述K为Nk的平方,S为整数Sk的平方且Nk和Sk分别大于等于2。
所述A结构单元为:左上为0°子单元周期结构、右上为90°子单元周期结构、左下为9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右下0°子单元周期结构。
所述B结构单元为:左上为90°子单元周期结构、右上为0°子单元周期结构、左下为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右下90°子单元周期结构。
所述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和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统称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所述PDMS即聚二甲基硅氧烷;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位于所述装置的第4层,起支撑和传输线作用;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和第2氧化铟锡ITO层统称为氧化铟锡ITO层,是具有特定数值的电阻薄膜且所述ITO即氧化铟锡。
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为0°和90°间隔排布的周期结构,该层提供RCS减缩装置所需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电磁吸收、极化转换和相位相消。
所述第2氧化铟锡ITO层位于装置第6层,为无结构的整面ITO层,作为底部反射层防止电磁波透射出去。
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和第2涤纶树脂PET层统称为涤纶树脂PET层,且所述PET即涤纶树脂。
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位于装置第3层,为第1氧化铟锡ITO层的衬底层,起到支撑作用;第2涤纶树脂PET层位于装置第5层,为第2氧化铟锡ITO层的衬底层,起到支撑作用。
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为各向异性结构可根据使用频段选择方形开口环、圆形开口环、长方形、尖括号形及鳍形结构中的一种或组合而成第1氧化铟锡ITO层表面结构。
所述RCS减缩装置使用微纳加工工艺制备,具有集成度高和平面化的优势,有利于实现共形状态下的高RCS减缩;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表面结构与第1涤纶树脂PET层相连;第1氧化铟锡ITO层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溅射在第1涤纶树脂PET层的表面A面,得到溅射上具有表面结构ITO层的第1涤纶树脂PET层表面A面。
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为谐振结构的衬底层;所述第2氧化铟锡ITO层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溅射在第2涤纶树脂PET层的表面A面;所述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通过键合与溅射上具有表面结构ITO层的第1涤纶树脂PET层表面A面进行连接。
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表面B面以及第2涤纶树脂PET层的表面B面与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通过键合进行连接;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和第2涤纶树脂PET层分别为氧化铟锡ITO导电薄膜的衬底;第1涤纶树脂PET层和第2涤纶树脂PET层的全光线透过率范围以及卷曲值范围分别为70%~85%和0~12mm;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和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的全光线透过率:90%~98%且可任意弯曲。A结构单元周期形式的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具体样式如图1所示,实施方法如下:
首先要进行子单元周期设计,所述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90°子单元周期结构均为在常温下任意弯曲且光学透明六层结构且从上到下为: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1氧化铟锡ITO层、第1涤纶树脂PET层、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2涤纶树脂PET层以及第2氧化铟锡ITO层,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位于装置第2层为各向异性结构的电阻薄膜,可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相位和极化调控,其中相位调控可实现0°和180°的变换,极化调控为线极化转换;电阻薄膜可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幅度调控,幅度调控方式为电磁吸收,即提供RCS减缩装置所需的电阻、电容和电感,按照等效电路和传输线理论,将其等效成图2的等效电路,建立起RCS减缩装置和等效电路传输线之间的关系。这里设定工作频段在8.6GHz到35.9GHz,可计算出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和第2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Ⅱ的理论厚度为2mm,同时计算出工作频段内的理论电磁吸收值,如图3所示理论电磁吸收值。再通过仿真软件优化各向异性结构尺寸计算吸收转换率,去贴合理论电磁吸收值。根据电磁场理论,RCS减缩装置的电磁吸收和极化转换主要受透射和反射的影响。吸收转换率ACR可表示为:
电磁吸收可表示为:
极化转换率可表示为:
该子单元周期结构的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8.6GHz到35.9GHz实现吸收转换达到90%以上,其中电磁吸收占93.75%以上,极化转换占6.25%。在8.6GHz到35.9GHz内电磁吸收率占90%、极化转换率占6%,反射率占4%,占比图如图5所示,极化转换效率在工作频段内平均可达75%以上如图6所示,相位差稳定在180°如图7所示。这里采取的各向异性结构为:尖括号形结构、鳍形结构和长方形结构,具体优化出的尺寸如下:L=10mm,L1=3.68mm,D=0.55mm,L2=2.12mm,L3=3.54mm,L4=2.94mm。
在子单元周期结构完成后,按照4×4排布成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90°子单元周期结构。再进行A结构单元周期排布,排布方式如下:
A结构单元包括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90°子单元周期结构。左上为0°子单元周期结构,右上为90°子单元周期结构、左下为9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右下0°子单元周期结构间隔排布,构成A结构单元,再按照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K个A结构单元排布成A结构单元周期,述K为Nk的平方,实施例中Nk=2,如图1的单元结构示意图所示。
根据上述方式排布成A结构单元周期,实现相位相消功能,进而实现高RCS减缩。多入射角度下的单站RCS减缩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所述RCS减缩装置可实现工作频段为8.8GHz到37.2GHz之间单站RCS减缩达到-10dB以下,当入射角度发生改变时,仍能保持-8dB以下,如图8所示。所述RCS减缩装置可实现工作频段为8.9GHz到37.2GHz之间双站RCS减缩达到-10dB以下,且入射角度发生改变时,仍能保持-8dB以下,如图9所示。所述RCS减缩装置可实现在曲径为30mm、45mm、60mm的弯曲RCS减缩,且能在工作频段内保持-10dB以下,如图10所示,并利用弓形法对该装置的RCS减缩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11所示。
加工方法:首先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将第1氧化铟锡ITO层溅射在第1涤纶树脂PET层的表面A面,得到溅射上具有表面结构的ITO-PET电阻薄膜。
将第2氧化铟锡ITO层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溅射在第2涤纶树脂PET层的表面A面,得到无结构的ITO-PET电阻薄膜。再通过键合方法将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通过键合与溅射上表面结构ITO层的第1涤纶树脂PET层表面A面进行连接,同时将第1涤纶树脂PET层表面B面以及第2涤纶树脂PET层的表面B面与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A面和B面进行连接。至此,A结构单元周期形式的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加工完成,具体加工的样本实物如图12所示,并可以看出其高透光率。
实施例2
B结构单元周期形式的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具体样式如图1所示,实施方法中的单元设计、仿真原理方法和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处为排布方式,具体如下:
B结构单元周期排布方式如下:B结构单元包括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90°子单元周期结构。左上为90°子单元周期结构,右上为0°子单元周期结构、左下为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右下90°子单元周期结构间隔排布,构成B结构单元,再按照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S个B结构单元排布成B结构单元周期,述S为Sk的平方,实施例中Sk=2,如图1的单元结构示意图所示。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不应该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凡是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其特征在于,为A结构单元和B结构单元间隔排布并构成的A结构单元周期和B结构单元周期;所述A结构单元周期和B结构单元周期分别包括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A结构单元及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B结构单元;所述A结构单元和B结构单元,包括间隔排布的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90°子单元周期结构;所述0°子单元周期结构由16个0°子单元结构按照4×4方式排布成正方形得到;所述90°子单元周期结构由16个90°子单元结构按照4×4方式排布成正方形得到;
所述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90°子单元周期结构均为在常温下任意弯曲且光学透明的六层结构;且所述六层结构从上到下为: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1氧化铟锡ITO层、第1涤纶树脂PET层、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2涤纶树脂PET层及第2氧化铟锡ITO层;
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位于装置第2层为各向异性结构的电阻薄膜;
所述电阻薄膜为各向异性结构,可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相位和极化调控,其中相位调控可实现0°和180°的变换,极化调控为线极化转换;电阻薄膜可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幅度调控,幅度调控方式为电磁吸收;
所述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第1氧化铟锡ITO层、第2氧化铟锡ITO层、第1涤纶树脂PET层以及第2涤纶树脂PET层均为柔性透明材料,可使所述RCS减缩装置实现共形透明功能;所述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位于所述装置的第1层,对入射电磁波起到电磁吸收和传输线作用;
所述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A结构单元为K个;所述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排布的B结构单元为S个;所述K为Nk的平方,S为整数Sk的平方且Nk和Sk分别大于等于2;
所述A结构单元为:左上为0°子单元周期结构、右上为90°子单元周期结构、左下为9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右下0°子单元周期结构;
所述B结构单元为:左上为90°子单元周期结构、右上为0°子单元周期结构、左下为0°子单元周期结构和右下90°子单元周期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和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统称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所述PDMS即聚二甲基硅氧烷;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位于所述装置的第4层,起支撑和传输线作用;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和第2氧化铟锡ITO层统称为氧化铟锡ITO层,是具有特定数值的电阻薄膜且所述ITO即氧化铟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为0°和90°间隔排布的周期结构,该层提供RCS减缩装置所需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电磁吸收、极化转换和相位相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氧化铟锡ITO层位于装置第6层,为无结构的整面ITO层,作为底部反射层防止电磁波透射出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和第2涤纶树脂PET层统称为涤纶树脂PET层,且所述PET即涤纶树脂;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位于装置第3层,为第1氧化铟锡ITO层的衬底层,起到支撑作用;第2涤纶树脂PET层位于装置第5层,为第2氧化铟锡ITO层的衬底层,起到支撑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为各向异性结构可根据使用频段选择方形开口环、圆形开口环、长方形、尖括号形及鳍形结构中的一种或组合而成第1氧化铟锡ITO层表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CS减缩装置使用微纳加工工艺制备,具有集成度高和平面化的优势,有利于实现共形状态下的高RCS减缩;所述第1氧化铟锡ITO层表面结构与第1涤纶树脂PET层相连;第1氧化铟锡ITO层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溅射在第1涤纶树脂PET层的表面A面,得到溅射上具有表面结构ITO层的第1涤纶树脂PET层表面A面;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为谐振结构的衬底层;所述第2氧化铟锡ITO层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溅射在第2涤纶树脂PET层的表面A面;所述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通过键合与溅射上具有表面结构ITO层的第1涤纶树脂PET层表面A面进行连接;第1涤纶树脂PET层表面B面以及第2涤纶树脂PET层的表面B面与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通过键合进行连接;所述第1涤纶树脂PET层和第2涤纶树脂PET层分别为氧化铟锡ITO导电薄膜的衬底;第1涤纶树脂PET层和第2涤纶树脂PET层的全光线透过率范围以及卷曲值范围分别为70%~85%和0~12mm;第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和第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的全光线透过率:90%~98%且可任意弯曲。
CN202211138050.7A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 Active CN1156030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8050.7A CN115603052B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8050.7A CN115603052B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3052A CN115603052A (zh) 2023-01-13
CN115603052B true CN115603052B (zh) 2023-09-29

Family

ID=84842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8050.7A Active CN115603052B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0305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6803A (zh) * 2020-02-11 2020-06-1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高增益低散射可重构双频法布里-珀罗天线及其调频方法
CN112930103A (zh) * 2021-01-25 2021-06-08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一种拓扑自适应电磁吸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13640A (zh) * 2021-03-04 2021-06-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转换超表面的低rcs高增益圆极化阵列天线
CN113036443A (zh) * 2021-03-04 2021-06-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宽带和宽角rcs减缩的光学透明电磁超表面
CN115064878A (zh) * 2022-06-13 2022-09-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9206B2 (en) * 2008-05-05 2009-12-29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Low-profil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based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6803A (zh) * 2020-02-11 2020-06-1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高增益低散射可重构双频法布里-珀罗天线及其调频方法
CN112930103A (zh) * 2021-01-25 2021-06-08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一种拓扑自适应电磁吸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13640A (zh) * 2021-03-04 2021-06-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转换超表面的低rcs高增益圆极化阵列天线
CN113036443A (zh) * 2021-03-04 2021-06-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宽带和宽角rcs减缩的光学透明电磁超表面
CN115064878A (zh) * 2022-06-13 2022-09-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Broadband Low-RCS Metasurface for CP Patch Antennas;Qi Zheng et al.;《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第69卷(第6期);全文 *
Broadband Low-RCS Circularly Polarized Array Using Metasurface-Based Element;Yi Zhao et al.;《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第16卷;全文 *
基于双谐振棋盘式超表面的宽带RCS 缩减技术;赵智明等;《遥 测 遥 控》;第42卷(第6期);全文 *
基于组合梯度超表面的低RCS微带天线设计;庄亚强等;《电 波 科 学 学 报》;第33卷(第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3052A (zh) 2023-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22391B (zh) 一种光学透明超宽带雷达与红外双隐身结构
CN111430926B (zh) 一种可见光透过的极化不敏感的低rcs超宽带超材料吸波体
CN112928492B (zh) 一种基于水层的可调谐光学透明宽带超材料吸波器
CN112292014A (zh) 基于相变材料和石墨烯的微波透射通带可调高透光光窗
CN111129784A (zh) 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阵的高透光率超宽带低散射超表面
CN111628297A (zh) 一种基于双层导电膜的宽频透明吸波材料
CN112888288B (zh) 一种基于超薄掺杂金属/介质复合结构的电磁屏蔽曲面光学窗
CN113079683A (zh) 一种高透光电磁屏蔽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43310A (zh) 一种光学透明宽带高吸波率吸波体
CN115603052B (zh) 一种柔性透明超宽带rcs减缩装置
CN111477382A (zh) 一种多孔金属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54584A (zh) 透明柔性的红外与雷达复合低可探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22738B (zh) 一种基于ito电阻膜的透明宽带电磁吸波器
CN111600134B (zh) 一种用于加密电脑显示器的吸波超材料
CN202127021U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导电玻璃
CN202013889U (zh) 带有双面减反射膜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导电玻璃
CN11010928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6505285A (zh) 一种超宽带微波吸收体
CN114231903B (zh) 一种氧化铌/银纳米线双层结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54681A (zh) 一种可透光超宽带吸波结构
CN211957940U (zh) 适用于太阳能电池阵的透明宽带低散射超表面
CN113540812A (zh) 一种s、c和x波段柔性透明电磁混淆超材料隐身装置
CN113056182B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和透明介质与超薄掺杂金属的透明完美微波吸波器
Lu et al. An optically transparent and ultra-wideband absorber based on multi-layer structure
CN219321067U (zh) 一种透明超低电阻的导电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