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97676A - 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97676A
CN115597676A CN202211353188.9A CN202211353188A CN115597676A CN 115597676 A CN115597676 A CN 115597676A CN 202211353188 A CN202211353188 A CN 202211353188A CN 115597676 A CN115597676 A CN 115597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ering
pushing
metering data
configur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31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鞠锐
刘承万
赵建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Great Wall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Great Wall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Great Wall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Great Wall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531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976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97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976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of groups G01F1/00 - G01F13/00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ppliances are not adapted to particular types of such apparatus
    • G01F15/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 G01F15/065Indicat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with transmission devices, e.g. mechanic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of groups G01F1/00 - G01F13/00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ppliances are not adapted to particular types of such apparatus
    • G01F15/001Means for regulating or setting the meter for a predetermined quantity
    • G01F15/003Means for regulating or setting the meter for a predetermined quantity using electromagnetic,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of groups G01F1/00 - G01F13/00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ppliances are not adapted to particular types of such apparatus
    • G01F15/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 G01F15/068Indicat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of groups G01F1/00 - G01F13/00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ppliances are not adapted to particular types of such apparatus
    • G01F15/07Integration to give total flow, e.g. us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integrating mechanism
    • G01F15/075Integration to give total flow, e.g. us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integrating mechanism using electrically-operated integrating means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控制方发送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其中,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是控制方根据检测到的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所确定的与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策略,不同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获取实际计量工作参数;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通过该方法,可以提高计量数据推送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计量数据的推送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水气表是一种电池供电的计量产品,包括主板和计量单元,该产品可以满足水气用量数据显示、费用计算、误差校准等功能需求。为了实现该这些功能,需要主板及时获得最新的计量数据。
传统的实现方法为主板与计量单元采用抄读的方式,由主板发起通信,计量单元接收命令后返回相应的数据。计量单元以固定的周期向主板输出计量数据,进而主板也以相同的周期将计量数据更新显示出来,供相关人员抄读。然而,计量单元更新计量数据的周期往往是固定的,同时也会影响计量数据的更新实时性。
因此,如何提升计量数据推送的灵活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提高计量数据推送的灵活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包括:
接收控制方发送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其中,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是所述控制方根据检测到的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所确定的与所述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策略,不同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
获取实际计量工作参数;
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检测当前所处的计量阶段,并根据检测到的计量阶段,确定与所述计量阶段相匹配的推送条件;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所述推送条件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包括计量时长,所述计量时长是对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对应的时间段进行统计得到的,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包括第一配置时长阈值,所述第一配置时长阈值用于表征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的时间段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若所述计量时长达到所述第一配置时长阈值,且在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后,首次检测到计量数据的数值发生变化,则确定当前处于初始计量阶段;若所述计量时长未达到所述第一配置时长阈值,则确定当前处于持续计量阶段。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还包括计量数据增量,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还包括第二配置时长阈值和配置增量阈值,所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用于表征推送计量数据应间隔的时间段,所述配置增量阈值用于表征推送计量数据应达到的增量;若当前处于初始计量阶段,则确定所述推送条件为所述计量时长达到所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或者所述计量数据增量达到所述配置增量阈值,或者所述计量时长达到所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且所述计量数据增量达到所述配置增量阈值;若当前处于持续计量阶段,则确定所述推送条件为所述计量时长达到所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且所述计量数据增量达到所述配置增量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包括异常事件;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检测是否出现所述异常事件;其中,所述异常事件包括过流事件和磁干扰事件中的至少一个;若检测到出现异常事件,则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包括计量数据增量,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包括异常检测时长;所述异常检测时长为用于对所述异常事件进行检测的时长;根据所述计量数据增量和所述异常检测时长计算得到计量数据变化速率,若所述计量数据变化速率大于安全变化速率,则确定发生所述过流事件;若在所述异常检测时长内,所述计量数据的变化量和/或所述计量数据增量满足磁干扰变化条件,则确定发生所述磁干扰事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中包括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中获取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获取到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从指定存储区域中查找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其中,所述指定存储区域中存储有多个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以及所述多个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分别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获取到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包括:
检测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
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类别确定与所述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其中,不同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
将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发送至计量方,以使所述计量方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接收所述计量方发送的所述计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在所述检测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之前,接收针对各个应用场景类别的配置指令,所述配置指令包括多个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将各个应用场景类别分别与对应的多个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进行关联处理,得到各个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量数据的推送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控制方发送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其中,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是所述控制方根据检测到的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所确定的与所述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策略,不同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实际计量工作参数;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量数据的推送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类别确定与所述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其中,不同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
收发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发送至计量方,以使所述计量方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计量方发送的所述计量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上所述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
计量方可以接收控制方发送的目标计量推送策略,其中,该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是控制方根据检测到的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所确定的与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策略,不同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不同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有不同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计量方可以根据这些工作参数比较出与实际计量工作参数的关系,并根据该关系来确定是否需要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通过该方法,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是与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因而在计量方所推送的计量数据与应用场景类别对应,这样,可以提高计量方对计量数据推送的灵活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是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计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计量数据的推送装置的框图;
图13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执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涉及计算机安全技术领域,以下将对这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智能计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计量设备可以包括控制方110、计量方120、显示模块130和余额检测模块140。其中,控制方110可以是基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计量方120可以是计量MCU。显示模块130可以包括亮灯模块131和显示单元132,其中,亮灯模块131可以是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灯,该显示单元132可以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余额检测模块140可以用于检测用户对计量对象的使用余额。其中,计量对象指的是智能计量设备所计量的对象,可以是水和气等。
可选地,该余额检测模块140可以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模块,可以读取支持NFC的磁卡、移动设备中用户针对该计量对象的使用余额。
可选地,该余额检测模块140可以是无线通信模块,可以连接网络以从特定的云端数据库中获取用户针对该计量对象的使用余额。
可选地,该余额检测模块140可以是NFC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组合后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方110也可以称为主板,计量方120也可以称为计量单元,为方便描述,如无特殊说明,均以控制方和计量方进行描述,不作限定。另外,控制方110可以通过Tx端口向计量方120的Rx端口发送数据,相应地,计量方120可以通过Tx端口向控制方110的Rx端口发送数据;进一步地,计量方120可以通过Ctrl1端口对控制方110进行控制,控制方110可以通过Ctrl2端口对计量方120进行控制。显示模块130与控制方110相连接,余额检测模块140也与控制方110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方110与计量方120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是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SPI(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等,通信协议可以是AT(ATtention)指令、已公开的标准协议或者私有协议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地,控制方110与计量方120可以是布局(Layout)在同一个电路板上的,也可以是分别布局在两个电路板上并通过导线进行连接的,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控制方110与计量方120的具体布局方式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方110、计量方120和显示模块130可以共同组成智能计量设备,该智能计量设备也可以称作水气表、智能计量表等。该智能计量设备可以是智能燃气表、智能水表等,智能计量设备可以应用在不同对象的计量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40,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计量方120。其中,步骤S210至步骤S24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210:接收控制方发送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其中,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是控制方根据检测到的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所确定的与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策略,不同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
其中,该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对应于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可以包括第一配置时长阈值、第二配置时长阈值和配置增量阈值。其中,第一配置时长阈值用于表征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的时间段阈值;第二配置时长阈值用于表征推送计量数据应间隔的时间段;配置增量阈值用于表征推送计量数据应达到的增量。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配置时长阈值记为T1,将第二配置时长阈值记为T2,将配置增量阈值记为V。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类别可以包括校表场景、正常使用场景、计量边界值预估场景和异常事件场景。其中,正常使用场景还可以分为显示单元开启的正常使用场景,和显示单元未开启的正常使用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因此,不同的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也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不同的应用场景类别下,上述T1、T2和V都可能不同,该T1、T2和V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取值可以是由本领域技术人设计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若需要增加应用场景类别,则可以通过新建一组T1、T2和V的数值取值,以得到新的应用场景类别。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单元开启的正常使用场景,和显示单元未开启的正常使用场景虽然都是正常使用场景,但两者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也不同。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应用场景类别进行详细介绍:
(1)校表场景:该场景下需要计量数据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刷新,智能计量设备的显示单元需要实时显示计量数据的变化。进一步地,在该校表场景中,智能计量设备需要计量数据(可以是计量体积)每增加V时,通过亮灯模块进行一次亮灯提示,方便用户识别计量数据,并作比对。示例性地,在该校表场景下,可以设置T1=5s,T2=2s,V=1000mL。
(2)正常使用场景:
显示单元未开启的正常使用场景:如果用户没有打开显示单元,则计量数据可以记录保存在计量方内部,此时没有及时性要求,可以在查看或者结算时刷新计量数据,可以较长时间刷新一次,这样可以降低智能计量设备的功耗。示例性地,在该场景下,可以设置T1=60s,T2=60s,V=5000mL。
显示单元开启的正常使用场景:如果用户打开显示单元,则此时可能用户需要查看当前实时记录的计量数据,则需要较快的刷新计量数据。示例性地,在该场景下,可以设置T1=5s,T2=5s,V=100mL。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单元未开启时,智能计量设备处于显示单元未开启的正常使用场景,而当用户开启了显示单元,那么控制方就可以向计量方发送显示单元开启的正常使用场景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打开显示单元,且最后一次对显示单元进行操作后,在达到息屏时长的时间段内未对智能计量设备进行操作,则显示单元会自动关闭,此时控制方可以向计量方发送显示单元未开启的正常使用场景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
(3)计量边界值预估场景:对于预付费的智能计量识别,需要在余额等于0或者透支额度用完的时候立即关阀,停止用户使用,在该场景下,就需要及时刷新计量数据,以便在临界点时通知控制方执行关闭阀门的操作。控制方可以接收余额检测模块发送的用户对计量对象的使用余额,在用户的余额小于预设余额的情况下,控制方可以向计量方发送计量边界值预估场景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示例性地,在该场景下,可以设置T1=5s,T2=1s,V=100mL。
(4)异常事件场景:当计量方检测到异常事件时,需要及时通知控制方,以便控制方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例如,计量方检测到当前流速很快,即在一定时间内,计量数据变化速率超过了安全变化速率,如果再继续使用,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例如管道过流,可能发生爆炸),此时可以立即向控制方推送报警信息,以便控制方做出立即关阀等响应动作,保护用户利益。其中,该报警信息可以包括异常事件的具体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异常事件的类型可以包括过流事件和磁干扰事件。其中,过流事件即为计量数据变化速率超过了安全变化速率的事件;磁干扰事件可以计量方的计量数据变化异常的事件。磁干扰事件可以是在异常检测时长内,计量数据的变化量和/或计量数据增量满足磁干扰变化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异常事件可以记为E,可以设置是校表场景下禁用异常事件,其他场景下不禁用异常事件。
如表1所示为不同应用场景类别下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配置表。各项参数的具体描述已在上文详细介绍,此处不做赘述。
Figure BDA0003918156610000091
表1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类别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提到的若干个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适应性地增添不同的应用场景。
步骤S220:获取实际计量工作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实际计量工作参数可以包括计量时长和计量数据增量。其中,计量时长为是对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对应的时间段进行统计得到的。计量单元中可以包括计量定时器,该计量定时器可以在计量数据的数值发生变化时置零,而若该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计量定时器将持续计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量时长可以记为Tn。示例性地,计量数据的数值为1000mL,且保持1000mL的数值的时长为5s,则此时的计量时长也为5s;而当第6s时,该计量数据的数值变为1005mL,那么计量时长将被置为0s,即重新开始计时,该计量数据的数值再次改变时,计量时长将再次被置为0s。
该计量数据增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长期间,计量数据所增加的数值。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量数据增量可以记为Vn。示例性地,计量数据的数值为1000mL,5s之后,该计量数据的数值变为1200mL,那么在该5s的时长中,计量数据增量为200mL。需要说明的是,计量数据增量的大小需要结合一定的时长来体现。
步骤S230: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计量方可以将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进行对比,得到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是否需要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其中,该关系可以包括Vn与V的关系,以及Tn与T1或T2的关系。
可选地,计量方可以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中的Vn和Tn计算出计量数据变化速率,也可以根据该计量数据变化速率,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可选地,计量方可以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中的Vn的数值的大小变化,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计量方可以根据不同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确定出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决定是否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该方法可以响应不同的应用场景类别,提供不同的计量推送方式,有利于提高计量单元对计量数据推送的灵活性。
请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计量方120实施,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20和步骤S310至步骤S320。
其中,步骤S210至步骤S220已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下面对步骤S310至步骤S320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S310:检测当前所处的计量阶段,并根据检测到的计量阶段,确定与计量阶段相匹配的推送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计量阶段可以包括初始计量阶段和持续计量阶段。
其中,初始计量阶段指的是计量方处于计量停止状态时,在某一个时刻首次检测到计量数据发生了变化,则从该时刻起,计量方就进入初始计量阶段。其中,计量停止状态是在Tn达到T1的情况下,计量方进入的状态。
持续计量阶段指的是初始计量阶段之后,Tn未达到T1,则计量方就进入持续计量阶段。
计量方可以根据当前的计量阶段确定出与之匹配的推送条件。
步骤S320: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推送条件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计量方可以在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满足推送条件的情况下,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通过该方法,计量方可以结合当前的计量阶段确定推送条件,以在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满足该推送条件的情况下,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保证了计量数据推送的准确性。
请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计量方120实施,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20、步骤S410至步骤S420、步骤S430至步骤S440和步骤S320。
其中,步骤S210至步骤S220已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步骤S320已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下面对步骤S410至步骤S420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S410:若计量时长达到第一配置时长阈值,且在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后,首次检测到计量数据的数值发生变化,则确定当前处于初始计量阶段。
若Tn达到T1,且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则计量方可以进入计量停止状态。进入计量停止状态后,首次检测到计量数据的数值发生变化,则确定当前处于初始计量阶段。其中,Tn达到T1,可以是指Tn大于或等于T1。
需要说明的是,Tn=T1,且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则计量方可以进入计量停止状态。当Tn>T1,且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则计量方仍然保持计量停止状态。
步骤S420:若计量时长未达到第一配置时长阈值,则确定当前处于持续计量阶段。
若Tn<T1,说明在T1之内计量数据的数值发生了变化,此时计量方处于持续计量阶段。
下面对步骤S430至步骤S440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S430:若当前处于初始计量阶段,则确定推送条件为计量时长达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或者计量数据增量达到配置增量阈值,或者计量时长达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且计量数据增量达到配置增量阈值。
也即,若当前处于初始计量阶段,则该推送条件为:Tn达到T2,或者Vn达到V;或者Tn达到T2且Vn达到V。
步骤S440:若当前处于持续计量阶段,则确定推送条件为计量时长达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且计量数据增量达到配置增量阈值。
也即,若当前处于持续计量阶段,则该推送条件为:Tn达到T2且Vn达到V。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20执行完成后,可以执行步骤S410,再执行步骤S430;或者,步骤S220执行完成后,可以执行步骤S420,再执行步骤S440。计量方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执行对应的步骤,不需要执行步骤S410至步骤S440的所有步骤。
通过该方法,计量方可以确定当前所处的计量阶段,以方便后续根据该计量阶段确定推送条件,使得计量方在是实际计量工作参数满足推送条件的情况下再推送计量数据,可以保证计量数据推送的准确性。
请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计量方120实施,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20和步骤S510至步骤S520。
其中,步骤S210至步骤S220已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下面对步骤S510至步骤S520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S510: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检测是否出现异常事件;其中,异常事件包括过流事件和磁干扰事件。
具体地,计量方可以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中的异常检测时长和Vn检测是否出现异常事件。
步骤S520:若检测到出现异常事件,则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可选地,本步骤中,计量方除了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还可以推送告警信息,该告警信息可以包括异常事件的具体类型,即过流事件或磁干扰事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计量方在正常使用场景和计量边界值预估场景下,可以向控制方推送告警信息,并且推送告警信息可以不受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的约束。
通过该方法,计量方可以在出现异常事件的时候向控制方推送告警信息,以使控制方对异常事件做出反应,达到保护智能计量设备和管道的安全,尽可能保证用户利益不受损失。
请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计量方120实施,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20、步骤S610至步骤S620和步骤S520。
其中,步骤S210至步骤S220已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下面对步骤S610至步骤S620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S610:根据计量数据增量和异常检测时长计算得到计量数据变化速率,若计量数据变化速率大于安全变化速率,则确定发生过流事件。
其中,该计量数据变化速率=计量数据增量/异常检测时长,该计量数据增量是在异常检测时长内的增量。该异常检测时长为用于对所述异常事件进行检测的时长,该安全变化速率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设置的,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设置该安全变化速率为1000mL/s,异常检测时长为5s,在该5s内计量数据增量为5500mL,那么此时的计量数据变化速率=5500/5=1100mL/s>1000mL,那么计量方可以确定当前发生过流事件。
步骤S620:若在所述异常检测时长内,计量数据的变化量和/或计量数据增量满足磁干扰变化条件,则确定发生磁干扰事件。
可选地,磁干扰变化条件可以是指:在异常检测时长中的一时间段中,该时间段结束时刻的计量数据的数值不等于该时间段开始时刻的计量数据的数值加上该时间段内的计量数据增量。例如,从第1s到第6s的时间段内,第1s时计量数据为1000mL,第6s时计量数据为2000mL,而在该时间段内,计量数据增量为200mL。那么2000mL和1200mL是不相等的,因此可能是发生了磁干扰事件导致的计量数据记录紊乱,视为发生磁干扰事件。
可选地,磁干扰变化条件还可以是指:在异常检测时长中的一时间段中,计量数据和/或计量数据增量发生了由大变小的情况。示例性地,计量数据在第5s时为11200mL,在第10s时变为11000mL,也就是说计量数据发生了减少的情况,因此可以视为发生磁干扰事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干扰变化条件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两种情况,此处不作限定。
通过该方法,计量方可以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检测到是否发生异常事件,有利于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请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计量方120实施,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20、步骤S710至步骤S720。
其中,步骤S210至步骤S220已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下面对步骤S710至步骤S720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S710: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中获取计量配置工作参数。
控制方每次接收到计量方推送的计量数据,都可以返回一个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也就是说,控制方每次接收到计量方推送的计量数据,都可以获取当前的应用场景类别,不论当前的应用场景类别是否发生改变,都向计量方发送当前的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该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中包括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不同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中包括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可以不相同。
步骤S720: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获取到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计量方可以将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进行对比,得到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是否需要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通过该方法,控制方可以每次接收到推送后都向计量方返回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这样可以确保计量方推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请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计量方120实施,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20、步骤S810至步骤S820。
其中,步骤S210至步骤S220已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下面对步骤S810至步骤S820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S810:从指定存储区域中查找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其中,指定存储区域中存储有多个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以及多个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分别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
控制方每次接收到计量方推送的计量数据,都可以获取当前的应用场景类别,检测当前的应用场景类别是否发生改变,若发送改变,则向计量方发送当前的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计量方接收到该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之后,可以将该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保存在指定存储区域中,并查找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对应的计量工作配置参数。计量方可以每次在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数据之前,都从该指定存储区域中获取一次该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对应的计量工作配置参数。
可选地,控制方向计量方发送过该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后,若应用场景类别发生改变,且又一次变回该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对应的应用场景类别后,控制方可以向计量方发送该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的标识,以使计量方在该指定存储区域获取该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这样,控制方就不需要再重新发送完整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这样可以节约通信资源。
步骤S820: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获取到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计量方可以将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进行对比,得到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是否需要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通过该方法,控制方不需要每次接收到计量方的推送后,都发送完整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这样可以节约通信资源。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流程图。如图9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910至步骤S940,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控制方110。其中,步骤S910至步骤S94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910:检测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
其中,该应用场景类别可以是用户输入的,控制方可以提供若干个应用场景类别供用户选择。
可选地,该应用场景类别也可以是控制方识别到的。例如,当用户开启显示单元后,控制方可以识别到当前的应用场景类别为显示单元开启的正常使用场景。当显示单元关闭后控制方可以识别到当前的应用场景类别为显示单元未开启的正常使用场景。
步骤S920: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类别确定与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其中,不同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
其中,应用场景类别和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是具有映射关系的,该映射关系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设置,且保存在控制方中,控制方可以获取到该映射关系,进而确定出该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
步骤S930:将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发送至计量方,以使计量方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该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中包括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计量方可以将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进行对比,得到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是否需要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步骤S940:接收计量方发送的计量数据。
控制方接收到计量方发送的计量数据后,就可以对计量数据进行更新。若显示单元处于开启状态,则可以将更新后的计量数据显示在显示单元中,以供用户查看。
通过该方法,控制方可以基于检测到的应用场景类别,向计量方发送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从而使得计量房可以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决定是否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该方法可以提高计量数据推送的灵活性。
请参见图10,图10为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计量方120实施,包括步骤S1010至步骤S1020、步骤S910至步骤S940。
其中,步骤S910至步骤S920已在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下面对步骤S1010至步骤S1020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S1010:接收针对各个应用场景类别的配置指令,配置指令包括多个计量配置工作参数。
其中,该配置指令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设置的。
步骤S1020:将各个应用场景类别分别与对应的多个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进行关联处理,得到各个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
通过该方法,可以将各个应用场景类别于分别多个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进行关联,以使不同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对应不同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提高了计量数据推送的灵活性。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流程图。如图11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10至步骤S1160,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控制方110和计量方120。其中,步骤S1110至步骤S116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1110:控制方检测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并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类别确定与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
步骤S1120:控制方将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发送至计量方。
步骤S1130:计量方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中获取计量配置工作参数。
步骤S1140:计量方获取实际计量工作参数。
步骤S1150:计量方检测当前所处的计量阶段,并根据检测到的计量阶段,确定与计量阶段相匹配的推送条件。
步骤S1160:计量方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推送条件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其中,步骤S1110至步骤S1160的详细内容已在前文介绍,此处不做赘述。
通过该方法,有利于增加计量数据推送的灵活性。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量数据的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计量数据的推送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1210,用于接收控制方发送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其中,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是控制方根据检测到的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所确定的与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策略,不同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
获取单元1220,用于获取实际计量工作参数;
收发单元1210,还用于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检测单元1230,用于检测当前所处的计量阶段,并根据检测到的计量阶段,确定与计量阶段相匹配的推送条件;收发单元1210,还用于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推送条件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实际计量工作参数包括计量时长,计量时长是对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对应的时间段进行统计得到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包括第一配置时长阈值,第一配置时长阈值用于表征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的时间段阈值;处理单元1240,用于若计量时长达到第一配置时长阈值,且在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后,首次检测到计量数据的数值发生变化,则确定当前处于初始计量阶段;若计量时长未达到第一配置时长阈值,则确定当前处于持续计量阶段。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实际计量工作参数还包括计量数据增量,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还包括第二配置时长阈值和配置增量阈值,第二配置时长阈值用于表征推送计量数据应间隔的时间段,配置增量阈值用于表征推送计量数据应达到的增量;处理单元1240,还用于若当前处于初始计量阶段,则确定推送条件为计量时长达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或者计量数据增量达到配置增量阈值,或者计量时长达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且计量数据增量达到配置增量阈值;若当前处于持续计量阶段,则确定推送条件为计量时长达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且计量数据增量达到配置增量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包括异常事件;处理单元1240,还用于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检测是否出现异常事件;其中,异常事件包括过流事件和磁干扰事件;收发单元1210,还用于若检测到出现异常事件,则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处理单元1240,还用于根据计量数据增量和计量时长计算得到计量数据变化速率,若计量数据变化速率大于安全变化速率,则确定发生过流事件;若在计量时长内,计量数据的变化量和/或计量数据增量满足磁干扰变化条件,则确定发生磁干扰事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中包括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处理单元1240,还用于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中获取计量配置工作参数;收发单元1210,还用于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获取到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处理单元1240,还用于从指定存储区域中查找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其中,指定存储区域中存储有多个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以及多个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分别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收发单元1210,还用于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获取到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计量数据的推送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1230,用于检测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
处理单元1240,用于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类别确定与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其中,不同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
收发单元1210,用于将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发送至计量方,以使计量方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收发单元1210,还用于接收计量方发送的计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收发单元1210,还用于在检测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之前,接收针对各个应用场景类别的配置指令,配置指令包括多个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处理单元1240,还用于将各个应用场景类别分别与对应的多个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进行关联处理,得到各个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计量数据的推送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其中各个模块和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方法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
图13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3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13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3所示,计算机系统13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在RAM 13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301、ROM 1302以及RAM 1303通过总线1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1305也连接至总线13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3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3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3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3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309。通信部分13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3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305。可拆卸介质13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3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3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3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3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可以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计算机程序。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相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的跨域数据传输方法。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跨域数据传输方法。
上述内容,仅为本申请的较佳示例性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控制方发送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其中,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是所述控制方根据检测到的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所确定的与所述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策略,不同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
获取实际计量工作参数;
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包括:
检测当前所处的计量阶段,并根据检测到的计量阶段,确定与所述计量阶段相匹配的推送条件;
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所述推送条件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包括计量时长,所述计量时长是对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对应的时间段进行统计得到的,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包括第一配置时长阈值,所述第一配置时长阈值用于表征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的时间段阈值;所述检测当前所处的计量阶段,包括:
若所述计量时长达到所述第一配置时长阈值,且在计量数据的数值未发生变化后,首次检测到计量数据的数值发生变化,则确定当前处于初始计量阶段;
若所述计量时长未达到所述第一配置时长阈值,则确定当前处于持续计量阶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还包括计量数据增量,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还包括第二配置时长阈值和配置增量阈值,所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用于表征推送计量数据应间隔的时间段,所述配置增量阈值用于表征推送计量数据应达到的增量;所述根据检测到的计量阶段,确定与所述计量阶段相匹配的推送条件,包括:
若当前处于初始计量阶段,则确定所述推送条件为所述计量时长达到所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或者所述计量数据增量达到所述配置增量阈值,或者所述计量时长达到所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且所述计量数据增量达到所述配置增量阈值;
若当前处于持续计量阶段,则确定所述推送条件为所述计量时长达到所述第二配置时长阈值且所述计量数据增量达到所述配置增量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包括异常事件;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检测是否出现所述异常事件;其中,所述异常事件包括过流事件和磁干扰事件中的至少一个;
若检测到出现异常事件,则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包括计量数据增量,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包括异常检测时长;所述异常检测时长为用于对所述异常事件进行检测的时长;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检测是否出现所述异常事件,包括:
根据所述计量数据增量和所述异常检测时长计算得到计量数据变化速率,若所述计量数据变化速率大于安全变化速率,则确定发生所述过流事件;
若在所述异常检测时长内,所述计量数据的变化量和/或所述计量数据增量满足磁干扰变化条件,则确定发生所述磁干扰事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中包括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包括:
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中获取所述计量配置工作参数;
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获取到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包括:
从指定存储区域中查找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其中,所述指定存储区域中存储有多个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以及所述多个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分别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
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获取到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9.一种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
根据检测到的应用场景类别确定与所述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其中,不同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
将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发送至计量方,以使所述计量方根据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接收所述计量方发送的所述计量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针对各个应用场景类别的配置指令,所述配置指令包括多个计量配置工作参数;
将各个应用场景类别分别与对应的多个计量配置工作参数进行关联处理,得到各个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
11.一种计量数据的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控制方发送的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其中,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是所述控制方根据检测到的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类别所确定的与所述应用场景类别相匹配的策略,不同应用场景类别对应的计量数据推送策略不同;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实际计量工作参数;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实际计量工作参数与所述目标计量数据推送策略所对应的计量配置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向所述控制方推送计量所得到的计量数据。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
CN202211353188.9A 2022-10-31 2022-10-31 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Pending CN1155976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3188.9A CN115597676A (zh) 2022-10-31 2022-10-31 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3188.9A CN115597676A (zh) 2022-10-31 2022-10-31 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97676A true CN115597676A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51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3188.9A Pending CN115597676A (zh) 2022-10-31 2022-10-31 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976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3296A (zh) 一种智能防丢系统及方法
CN110474896A (zh) 基于Modbus协议标准的数据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611876B (zh) 室内资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12871B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接入管理系统
CN108958959A (zh) 检测hive数据表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19354A (zh) 基于测试用例生成的软件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002273B2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detection of a bluetooth device
WO2016043896A1 (en) Contextual platform feature recommendations
CN11294822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291954A (zh) 电波状况地图的创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96188A (zh) 一种出行信息异常的提醒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954197B (zh) 多任务传输速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597676A (zh) 计量数据的推送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CN110322350A (zh) 裁剪共识网络中空区块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75548A (zh) 用于交接智能钞箱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00330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474521A (zh) 链路聚合实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862506B (zh) 一种基于蓝牙信号的告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913942B (zh) 一种数据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679791B (zh) 存储位置选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72479B (zh) 一种电子秤的管理方法、电子秤及存储介质
CN113271157B (zh) 一种蓝牙接收灵敏度测试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5899770B2 (ja) エネルギー使用量管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040336A (zh) 一种查找工装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01603A (zh)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