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95994A - 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95994A
CN115595994A CN202211351967.5A CN202211351967A CN115595994A CN 115595994 A CN115595994 A CN 115595994A CN 202211351967 A CN202211351967 A CN 202211351967A CN 115595994 A CN115595994 A CN 115595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lope
water
anchor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19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波
黄新
叶晓龙
魏亚男
毛洪广
戴毓琦
李星达
韦文催
郝彬富
李晓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519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959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95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959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0Cultivation of turf, lawn or the like;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02D15/04Placing concrete in mould-pipes, pile tubes, bore-holes or narrow shaf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2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flexible secur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7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means incorporating sheet piles or pi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02D29/0258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02D29/0275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ast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4Devices for separating liquid or solid substances from sewage, e.g. sand or sludge traps, rakes or gr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7/02Determining slope or direction
    • E21B47/022Determining slope or direction of the borehole, e.g. using geomagnetis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7/04Measuring depth or liquid leve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7/00Special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rilling
    • E21B7/04Directional drilling
    • E21B7/06Deflecting the direction of boreh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路堑土石方开挖;步骤2:植被护坡结构施工;步骤3: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施工。在需要对坡面上的植被进行灌溉时,工人拿走蓄水池上的滤水架和滤水盖,然后用水泵将蓄水腔内雨水的上层清液抽出,并用于浇灌坡面上的植被,本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通过增设蓄水功能,有利于提升本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路的安全防护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尤其要做好边坡支护措施,以确保高速路建设的质量问题。在边坡施工过程中,边坡支护方案主要是对边坡地形、地质做有效的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边坡支护措施。在设计高速路护坡结构时,我们不仅要结合边坡的地形和地质,另外还要结合边坡的水文条件,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来确定边坡的支护和加固结构,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边坡滑坡和坍塌现象的发生。
高速路边坡作为高速路主体的侧边结构,承担着维稳高速路主体、迅速导水排水的功能,高速路边坡防护大体分为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工程防护多为钢筋、水泥组成的刚性防护,植物防护多为植壤土、纤维、有机质、植被组成的柔性防护,工程防护是植物防护的基础。
现有申请公布号为CN11435173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岩质边坡植被系统及植被种植施工方法,包括岩质边坡、锚杆、铁丝网、钢筋网、植被混凝土基材基层、植被混凝土基材表层、植被层,锚杆锚固于岩质边坡内,铁丝网和钢筋网铺装于岩质边坡的表层,铁丝网通过扎丝与锚杆绑扎固定,钢筋网与锚杆焊接固定,植被混凝土基材基层喷注于岩质边坡的表层上,且铁丝网和钢筋网位于植被混凝土基材基层内,植被混凝土基材表层喷注于植被混凝土基材基层上,植被层的植被扎根于植被混凝土基材基层内并覆盖于植被混凝土基材表层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岩质边坡植被系统采用了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组合的方式来构筑护坡结构,当高速路边坡上的植物需要浇水时,这种护坡结构难以提供植物用水,需要高速路养护人员开车携带植物用水来浇灌植物,上述的护坡结构存在实用性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实用性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路堑土石方开挖;
步骤2:植被护坡结构施工;
步骤3: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施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搭设边坡脚手架;
步骤2.2:安装锚杆;
步骤2.3:铺设铁丝网;
步骤2.4:拆除边坡脚手架;
步骤2.5:回填找平桩孔;
步骤2.6:潮润坡面;
步骤2.7:喷射基材混合物;
步骤2.8:播撒植被种子;
步骤2.9:植被养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2.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1:按照预设图纸在坡面和坡底上放样划线,然后根据划线钻凿出标准尺寸的桩孔,接着将基座放入桩孔内,然后利用注浆机将混凝土砂浆通过注浆孔送入封浆板下方,待混凝土砂浆硬化后,即完成桩基的安装工作;
步骤2.1.2:接着将立杆插入基座的接杆孔中,并使得内穿孔与外穿孔对齐,然后装上固定螺栓即可将立杆固定于基座上,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所有立杆的安装工作;
步骤2.1.3:在同一纵向的多根立杆上安装共线的多个直角扣件,并利用直角扣件安装纵向水平杆,接着工人先将相邻纵向水平杆的连接座机构和连接头机构对齐,接着将连接插头完全插入座体的连接插孔中,则四个外定位孔和四个内定位孔对齐,在此过程中,由于活动轴远离纵向水平杆的端面与连接插孔的底壁相抵,则活动轴、导向盘被推动向远离出轴孔方向移动,进而连杆推动连接插块沿着内定位孔向远离活动轴方向移动,直至连接插块插入外定位孔中,与此同时,导向盘被推动向远离出轴孔方向移动,直至凹槽与限位卡孔对齐时,推块弹簧推动限位滑块插入限位卡孔中,此时活动轴被限制移动,则连接座机构和连接头机构能够较为稳定的保持相连的状态;
步骤2.1.4:在同一横向的多根立杆上安装共线的多个直角扣件,并利用直角扣件安装横向水平杆;
步骤2.1.5:在同一纵向的多根立杆上安装多个旋转扣件,并利用多个旋转扣件安装纵向斜撑杆;
步骤2.1.6:在同一横向的多根立杆上安装多个旋转扣件,并利用多个旋转扣件安装横向斜撑杆;
步骤2.1.7:在同一纵向的多根立杆上安装共线的多个直角扣件,并利用直角扣件安装多根护栏杆;
步骤2.1.8:在最上部的多根横向水平杆上铺设脚手板,脚手板与横向水平杆之间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2.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2.1:坡面清理经检查合格后,按照设计图要求,用全站仪将支护锚孔的位置准确的测放在坡面上,放测后用于油漆在坡面上画出支护锚孔的孔位,孔位误差小于±2cm;
步骤2.2.2:工人将风动潜孔钻机放置在脚手板上,然后根据支护锚孔的测放孔位和钻杆倾角的设计要求调整调整风动潜孔钻机的机位,待机位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钻凿支护锚孔,施钻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钻孔速度根据风动潜孔钻机的性能和边坡岩层的地质情况进行选择,为确保支护锚筋的钻凿深度,钻孔深度应大于设计深度5cm;
步骤2.2.3: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稳钻1~2分钟,接着抽出钻杆,并实用高压空气将孔内岩粉及积水清除,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安装锚杆与注浆;
步骤2.2.4:清孔完毕后,采用标有尺寸的PVC管进行钻孔深度检验,支护锚孔的孔深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步骤2.2.5:锚杆入孔前,要确保锚杆顺直,并去除锚杆表面的锈迹和油污,接着人工将锚杆缓缓放入支护锚孔内,锚杆插放时应避免锚杆出现扭压和弯曲的现象,同时用钢尺量出锚杆的孔外长度,确保锚杆入孔深度为锚杆总长的95%~99%;
步骤2.2.6:注浆材料采用硅酸盐水泥砂浆,注浆方法采用孔底返浆法,注浆压力为0.4~0.8Mpa,注浆过程中,将注浆管插入至支护锚孔的孔底,接着注浆泵抽出水泥砂浆并利用注浆管送入支护锚孔中,然后缓慢抽出注浆管,直至支护锚孔的孔口冒浆10秒以上时,停止注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2.3中,在相邻锚杆之间布置横向铁丝和竖向铁丝,横向铁丝和竖向铁丝经过预张拉后通过扎丝与锚杆绑扎固定,接着在一对横向铁丝和一对竖向铁丝构成的方形网格内铺设纵横交错的铁丝网,每根铁丝均先经过预张拉后再与横向铁丝或竖向铁丝绑扎相连。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2.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4.1:拧下螺钉,并将脚手板从横向水平杆上取下;
步骤2.4.2:拆除护栏杆和直角扣件;
步骤2.4.3:拆除横向斜撑杆和旋转扣件;
步骤2.4.4:拆除纵向斜撑杆和旋转扣件;
步骤2.4.5:拆除横向水平杆和直角扣件;
步骤2.4.6:拆除立杆和纵向水平杆之间的直角扣件,接着将相连的多根纵向水平杆同步下放到地面上,然后按压限位滑块,使得限位滑块缩入凹槽内,推轴弹簧复位会推动导向盘、活动轴向靠近出轴孔方向移动,进而连杆带动连接插块沿着内定位孔向靠近活动轴方向移动,直至连接插块缩回至内定位孔中,接着将连接插头从连接插孔中抽出,即可将相邻的两根纵向水平杆分离;
步骤2.4.7:取下立杆和基座之间的固定螺栓,并将立杆抽出基座的接杆孔,即可完成边坡脚手架的拆除工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3中,所述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包括护坡基础以及设置于护坡基础上且为等距间隔设置的蓄水池和片石混凝土挡墙,相邻的蓄水池之间浇筑有填充混凝土,所述蓄水池具有开口朝上的蓄水腔,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设置有滤水架,所述滤水架包括与蓄水腔插接配合的架体、设置于架体外侧壁顶部并与蓄水池顶面相抵的支撑翻边、开设于架体顶面上的沉淀槽、开设于架体底面上并与蓄水腔连通的进水槽、开设于沉淀槽槽壁上部并与进水槽连通的溢水孔,所述蓄水腔的下方依次开设有下水孔、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孔径大于下水孔的孔径,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用于控制下水孔与排水孔之间通断的水位控制机构,所述水位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排水孔的支撑架、开设于支撑架顶面上的通水孔、设置于支撑架顶面上的阀柱、滑动设置于阀柱上且将下水孔封闭的阀板、设置于阀柱顶部的限位板,所述阀板的中心处开设有与阀柱滑动配合的限转滑孔,所述阀柱上套设有控水弹簧,所述控水弹簧一端与阀板的底面相抵,另一端与支撑架的顶面相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坡基础和蓄水池之间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排水管路包括多个沿护坡结构延伸方向依次相连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设置于护坡基础上的管体、开设于管体顶面上并与排水孔连通的进水孔、设置于管体顶面上并与排水孔插接配合的定位凸环。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坡基础包括基础本体、设置于基础本体内的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横向锚筋、与横向锚筋相连且为竖直设置的立主筋,所述蓄水池的底面上开设有与立主筋插接配合的插筋孔,所述护坡基础和蓄水池之间设置有连接层,多根所述立主筋的顶部插入片石混凝土挡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3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绑扎钢筋骨架;
步骤3.2:浇筑基础本体;
步骤3.3:铺设排水管路;
步骤3.4:安装蓄水池;
步骤3.5:浇筑连接层;
步骤3.6:浇筑相邻蓄水池之间的填充混凝土;
步骤3.7:浇筑片石混凝土挡墙。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下雨天气时,混杂着泥石的雨水经过滤水孔后落入沉淀槽内,滤水孔能够限制粒径较大的石块和其他杂物进入沉淀槽,当雨量较小时,混杂着泥石的雨水会在沉淀槽内进行沉淀,泥沙和小石子会沉淀在沉淀槽的槽底,上部的雨水通过溢水孔进入进水槽中,接着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蓄水腔中,混杂着泥沙的雨水能够在蓄水腔中再次进行沉淀,随着蓄水腔内雨水和泥沙等杂物重量的不断增加,控水弹簧会不断的被压缩,则阀板会向靠近排水孔方向移动,直至阀板进入到排水孔内,则下水孔被打开,蓄水腔底部的水和泥沙沉淀物通过下水孔进入排水孔,最后沿着排水管路排走。在需要对坡面上的植被进行灌溉时,工人拿走蓄水池上的滤水架和滤水盖,然后用水泵将蓄水腔内雨水的上层清液抽出,并用于浇灌坡面上的植被,本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通过增设蓄水功能,有利于提升本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的实用性。
(2)本边坡脚手架通过在立杆底部设置埋入坡体内的基座,有利于提升立杆与坡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本边坡脚手架的稳定性。
(3)本边坡脚手架通过在纵向水平杆的两端设置连接座机构和连接头机构,使得相连的纵向水平杆之间能够实现快速拆装,有利于提升本边坡脚手架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高边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高边坡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蓄水池、滤水架、滤水盖、排水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水位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坡体和边坡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中边坡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纵向水平杆、连接座机构和连接头机构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坡体;2、坡顶;3、坡面;4、坡底;5、桩孔;6、侧锚孔;7、支护锚孔;8、锚杆;9、铁丝网;10、基材混合物;11、植被层;12、护坡基础;13、基础本体;14、钢筋骨架;141、横向锚筋;142、立主筋;15、蓄水池;16、插筋孔;17、蓄水腔;18、下水孔;19、排水孔;20、滤水架;21、架体;22、支撑翻边;23、定盖插孔;24、沉淀槽;25、进水槽;26、溢水孔;27、滤水盖;28、定盖插柱;29、滤水孔;30、支撑架;31、通水孔;32、安装翻边;33、阀柱;34、阀板;35、限转滑孔;36、限位板;37、控水弹簧;38、排水管;39、管体;40、进水孔;41、定位凸环;42、连接层;43、片石混凝土挡墙;44、脚手架单元;45、基座;46、基柱;47、凸块;48、封浆板;49、注浆孔;50、接杆座;51、接杆孔;52、外穿孔;53、立杆;54、内穿孔;55、固定螺杆;56、纵向水平杆;561、空心孔;57、横向水平杆;58、纵向斜撑杆;59、横向斜撑杆;60、脚手板;61、护栏杆;62、座体;63、右凸柱;64、连接插孔;65、外定位孔;66、连接插头;661、半壳体;67、左凸柱;68、内腔;69、出轴孔;70、内定位孔;71、连接插块;72、活动轴;73、铰接架;74、连杆;75、限位卡孔;76、导向盘;77、凹槽;78、限位滑块;79、推块弹簧;80、推轴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和5所示,一种高边坡结构,包括坡体1,坡体1具有坡体1具有坡顶2、坡面3、坡底4,坡底4和坡面3上均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桩孔5,坡体1的侧面开设有侧锚孔6。
如图1所示,坡面3上设置有植被护坡结构,植被护坡结构包括锚杆8、铁丝网9、基材混合物10、植被层11。坡面3上开设有多个支护锚孔7,每个支护锚孔7上均插设有锚杆8,坡面3上铺装有铁丝网9,铁丝网9为纵横交错布置,铁丝网9中的铁丝通过扎丝与锚杆8绑扎固定。坡面3上铺设有基材混合物10层,基材混合物10层由绿化基材、纤维、植壤土、有机肥、复合肥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绿化基材由有机质、土壤结构改良剂制成,纤维由粉碎成10~15mm长的秸秆、树枝制成,植壤土为工程地原有的地表土或附近农田土经风干过筛后的壤土,本实施例中,基材混合物10层的配合比为绿化基材:纤维:植壤土=1:2:2(体积比)。基材混合物10层铺设完毕后,播撒植被种子,植被种子在使用前应做发芽率试验,发芽率达90%以上方可使用,对难发芽的植被种子使用前应作催芽处理,植被种子发芽后会形成植被层11,并覆盖于基材混合物10层的表面。
如图2和3所示,坡体1的侧边设置有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边坡混凝土护坡结构用于支承边坡土体、防止边坡土体变形失稳,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包括护坡基础12以及设置于护坡基础12上的蓄水池15和片石混凝土挡墙43。
如图2所示,护坡基础12包括基础本体13、钢筋骨架14。钢筋骨架14预埋在基础本体13内,钢筋骨架14包括横向锚筋141、立主筋142,横向锚筋141为水平设置,横向锚筋141一端与坡体1的侧锚孔6插接配合,另一端预埋在基础本体13内,立主筋142为竖直设置,立主筋142与横向锚筋141采用绑扎焊接的方式相连,立主筋142的顶部突出基础本体13。基础本体13采用混凝土现浇而成,浇筑基础本体13时,采用建筑模板做临时性支护,使得基础本体13能够按照预设的图纸成型。
如图2所示,蓄水池15沿护坡结构的延伸方向等距间隔设置,相邻蓄水池15之间浇筑有填充混凝土,则蓄水池15和填充混凝土能够形成工人行走的路面。蓄水池15是一种具有蓄水功能的建筑设施,本实施例中,蓄水池15采用预制式,蓄水池15为矩形的池体,蓄水池15的底面上开设有多个与立主筋142插接配合的插筋孔16。蓄水池15的顶面上向下依次开设有蓄水腔17、下水孔18、排水孔19,蓄水腔17由一个矩形腔室以及位于矩形腔室底部的漏斗状腔体组成,下水孔18和排水孔19均为矩形孔,且排水孔19的孔径大于下水孔18的孔径。
如图2和3所示,蓄水池15的顶部设置有滤水架20,滤水架20包括架体21,架体21的横截面为矩形,架体21与蓄水腔17的矩形腔室插接配合,架体21每个外侧壁的顶部均一体式连接有支撑翻边22,支撑翻边22与蓄水池15的顶面相抵,使得滤水架20能够放置于蓄水池15的顶部,支撑翻边22的顶面上开设有多个定盖插孔23,定盖插孔23为圆形孔。架体21的顶面上开设有横截面为矩环形的沉淀槽24,架体21的底面中心处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进水槽25,进水槽25与蓄水腔17连通,沉淀槽24槽壁的上部开设有四个溢水孔26,四个溢水孔26呈矩形分布,溢水孔26用于连通沉淀槽24和进水槽25。
如图2和3所示,滤水架20上设置有滤水盖27,滤水盖27为矩形板体,滤水盖27朝向滤水架20的端面上一体式连接有多个定盖插柱28,定盖插柱28为圆柱状,且定盖插柱28与定盖插孔23插接配合,滤水盖27的顶面上开设有多个滤水孔29,多个滤水孔29均位于沉淀槽24的正上方,滤水孔29用于限制粒径较大的石块和其他杂物进入沉淀槽24。
如图2和4所示,蓄水池15内设置有水位控制机构,水位控制机构通过控制下水孔18与排水孔19之间的通断来控制蓄水腔17内水资源的水位。水位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排水孔19内的支撑架30,本实施例中,支撑架30上开设有供水流以及沉淀物通过的通水孔31,支撑架30呈“十”字形,支撑架30的顶面上一体式连接有与排水孔19孔壁相抵的安装翻边32,安装翻边32螺钉连接于排水孔19的孔壁上。支撑架30朝向下水孔18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阀柱33,阀柱33为方形柱体,阀柱33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封闭下水孔18的阀板34,阀板34为矩形板体,阀板34的中心处开设有横截面为方形的限转滑孔35,限转滑孔35被阀柱33贯穿且限转滑孔35与阀柱33滑动配合,由于阀柱33和限转滑孔35的横截面均为方形,则阀板34沿着阀柱33上下移动过程中,阀板34被限制转动,阀柱3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6,限位板36用于限制阀柱33与阀板34分离。阀柱33上套设有控水弹簧37,控水弹簧37一端与阀板34的底面相抵,另一端与支撑架30的顶面相抵,当蓄水腔17内的水不断增加时,控水弹簧37会不断的被压缩,则阀板34会向靠近排水孔19方向移动,直至阀板34进入到排水孔19内,则下水孔18被打开,蓄水腔17底部的水和泥沙沉淀物通过下水孔18进入排水孔19。
如图2和3所示,护坡基础12和蓄水池15之间设置有排水管38路,排水管38路包括多个沿护坡结构延伸方向依次相连的排水管38,相邻的排水管38之间通过在对接面上涂抹水泥砂浆的方式相连。排水管38包括管体39,管体39为矩形管,管体39的顶面上开设有与排水孔19连通的进水孔40,管体39的顶面上一体式连接有定位凸环41,定位凸环41的横截面为矩环形,定位凸环41空心的中部与进水孔40连通,定位凸环41与排水孔19插接配合。
如图2所示,护坡基础12和蓄水池15之间设置有连接层42,连接层42由混凝土现浇而成,连接层42被立主筋142贯穿,连接层42将排水管38路包裹在内,通过设置连接层42,能够提升护坡基础12、蓄水池15、排水管38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2所示,片石混凝土挡墙43设置于蓄水池15背离坡体1的一侧,片石混凝土挡墙43是一种包含片石和混凝土的现有构筑物,通过设置片石混凝土挡墙43,能够减少水泥用量进而降低发热量对护坡结构的危害。
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下雨天气时,混杂着泥石的雨水经过滤水孔29后落入沉淀槽24内,滤水孔29能够限制粒径较大的石块和其他杂物进入沉淀槽24,当雨量较小时,混杂着泥石的雨水会在沉淀槽24内进行沉淀,泥沙和小石子会沉淀在沉淀槽24的槽底,上部的雨水通过溢水孔26进入进水槽25中,接着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蓄水腔17中,混杂着泥沙的雨水能够在蓄水腔17中再次进行沉淀,随着蓄水腔17内雨水和泥沙等杂物重量的不断增加,控水弹簧37会不断的被压缩,则阀板34会向靠近排水孔19方向移动,直至阀板34进入到排水孔19内,则下水孔18被打开,蓄水腔17底部的水和泥沙沉淀物通过下水孔18进入排水孔19,最后沿着排水管38路排走。在需要对坡面3上的植被进行灌溉时,工人拿走蓄水池15上的滤水架20和滤水盖27,然后用水泵将蓄水腔17内雨水的上层清液抽出,并用于浇灌坡面3上的植被,本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通过增设蓄水功能,有利于提升本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的实用性。
如图5所示,在钻凿支护锚孔7时,通常需要搭设边坡脚手架为工人钻凿支护锚孔7提供作业平台,边坡脚手架搭设于坡体1的坡底4和坡面3上。
如图5和7所示,边坡脚手架包括多个相连的脚手架单元44,每个脚手架单元44均包括基座45、立杆53、纵向水平杆56、横向水平杆57、纵向斜撑杆58、横向斜撑杆59、护栏杆61、脚手板60,立杆53、纵向水平杆56、横向水平杆57、纵向斜撑杆58、横向斜撑杆59、护栏杆61均为空心钢管,如此能够在强度有保证的情况下减少脚手架的整体重量。
如图5和6所示,基座45用于放置在桩孔5内,基座45包括基柱46,基柱46为圆柱状,基柱46插设于桩孔5内,基柱46的外侧壁上等距圆周设置于有多组凸块47,基柱46的顶部一体式连接有圆形的封浆板48,封浆板48的顶面上开设有圆形的注浆孔49。封浆板48的顶面上一体式连接有圆柱状的接杆座50,接杆座50的顶面上开设有圆形的接杆孔51,接杆座50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与接杆孔51连通的外穿孔52,外穿孔5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外穿孔52呈上下分布。安装基座45时,工人将基座45放入桩孔5内,然后利用注浆机将混凝土砂浆通过注浆孔49送入封浆板48下方,待混凝土砂浆硬化后,即完成桩基的安装工作。
如图6和7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脚手架单元44均具有六根立杆53,六根立杆53以二乘三的布局进行分布,即每个纵向具有三根立杆53、每个横向具有两根立杆53。立杆53为竖直设置,立杆53与基座45的接杆孔51插接配合,立杆53外侧壁的顶部上贯穿开设有两个内穿孔54,两个内穿孔54用于与两个外穿孔52对齐。对齐的内穿孔54和外穿孔52上穿设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用于将立杆53固定于基座45上。
本边坡脚手架通过在立杆53底部设置埋入坡体1内的基座45,有利于提升立杆53与坡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本边坡脚手架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纵向水平杆56的数量为多根,纵向水平杆56分布在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上,纵向水平杆56用于连接同一纵向的三根立杆53,纵向水平杆56与立杆53之间通过直角扣件相连,直角扣件为脚手架领域中常见的连接件,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7所示,横向水平杆57的数量为多根,横向水平杆57分布在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上,横向水平杆57用于连接同一横向的两根立杆53,横向水平杆57与立杆53之间通过直角扣件相连,直角扣件为脚手架领域中常见的连接件,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7所示,纵向斜撑杆58为倾斜设置,纵向斜撑杆58用于连接同一纵向的三根立杆53,进而提升立杆53之间的连接强度,纵向斜撑杆58与立杆53之间通过旋转扣件相连,旋转扣件为脚手架领域中常见的连接件,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7所示,横向斜撑杆59为倾斜设置,横向斜撑杆59用于连接同一横向的两根立杆53,相对应的两根立杆53之间设置有两根横向斜撑杆59,两根横向斜撑杆59呈“八”字形,横向斜撑杆59用于提升立杆53之间的连接强度,横向斜撑杆59与立杆53之间通过旋转扣件相连,旋转扣件为脚手架领域中常见的连接件,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7所示,脚手板60铺设于最上部的多根横向水平杆57上,脚手板60用于供工人行走、转运材料和施工做作业,脚手板60可采用钢、木、竹、合金、塑料等材料制作,脚手板60与横向水平杆57之间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脚手架单元44均具有三根护栏杆61,护栏杆61为水平设置,且三根护栏杆61与远离坡体1一侧的三根立杆53相连,护栏杆61与立杆53之间通过直角扣件相连,直角扣件为脚手架领域中常见的连接件,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通过设置护栏杆61,有利于提升本边坡脚手架的安全性。
如图7和8所示,相邻脚手架单元44之间通过纵向水平杆56相连,纵向水平杆56为空心钢管,则其中部具有空心孔561。纵向水平杆5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座机构、连接头机构。
如图7和8所示,连接座机构包括座体62,座体62朝向纵向水平杆56的端面上一体式连接有与空心孔561插接配合的右凸柱63,安装连接座机构时,工人先在右凸柱63的外侧壁上涂抹强力胶,再将右凸柱63插入纵向水平杆56的空心孔561中,则座体62能够较为稳定的固定于纵向水平杆56上。座体62背离纵向水平杆56的端面上开设有连接插孔64,连接插孔64的横截面为圆形。座体62的外侧壁上等距圆周开设有四个外定位孔65,四个外定位孔65均与连接插孔64连通,外定位孔65的横截面为圆形。
如图7和8所示,连接头机构包括与连接插孔64插接配合的连接插头66,连接插头66由一对半圆柱状的半壳体661拼接而成,两个半壳体661通过在拼接面处涂胶水实现固定连接。连接插头66朝向纵向水平杆56的端面上一体式连接有与空心孔561插接配合的左凸柱67,左凸柱67对半设置于两个半壳体661上,安装连接头机构时,工人先在左凸柱67的外侧壁上涂抹强力胶,再将左凸柱67插入纵向水平杆56的空心孔561中,则连接插头66能够较为稳定的固定于纵向水平杆56上。
如图7和8所示,连接插头66内开设有内腔68,内腔68的横截面为圆形,内腔68对半开设于两个半壳体661上。连接插头66背离纵向水平杆56的端面上开设有出轴孔69,出轴孔69为圆形孔,出轴孔69对半开设于两个半壳体661上。连接插头66的外侧壁上等距圆周开设有四个圆形的内定位孔70,四个内定位孔70分别与四个外定位孔65对齐。内定位孔70中滑动设置有圆柱状的连接插块71,内腔68中设置有控制连接插块71沿着内定位孔70做往复滑移运动的控制组件。
如图7和8所示,控制组件包括活动轴72,活动轴72位于内腔68的中心处,活动轴72为圆柱状,活动轴72远离纵向水平杆56的一端通过出轴孔69伸出内腔68,活动轴72与出轴孔69滑动配合,活动轴72远离纵向水平杆56的端面用于与连接插孔64的底壁相抵。
如图7和8所示,活动轴72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铰接架73,四个铰接架73为等距圆周分布,且四个铰接架73分别对应四个连接插块71设置。铰接架73和相对应的连接插块71之间设置有连杆74,连杆74一端与连接插块71铰接,另一端与铰接架73铰接,初始状态时,连杆74与连接插块71的铰接点位于连杆74与铰接架73的铰接点远离出轴孔69的一侧。
如图7和8所示,连接插头66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圆形的限位卡孔75,限位卡孔75与内腔68连通,限位卡孔75位于外定位孔65远离出轴孔69的一侧。活动轴72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盘76,导向盘76与内腔68滑动配合,使得活动轴72能够较为稳定地在内腔68中移动。导向盘76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凹槽77,凹槽77用于与限位卡孔75对齐,凹槽77中滑动设置有限位滑块78,限位滑块78为子弹头状,限位滑块78和凹槽77底壁之间设置有推块弹簧79,推块弹簧79一端与限位滑块78胶接,另一端与凹槽77的底壁胶接,推块弹簧79用于推动限位滑块78插入限位卡孔75中,进而使得活动轴72被限制移动。
如图7和8所示,导向盘76背离出轴孔69的端面与内腔68远离出轴孔69的腔壁之间设置有推轴弹簧80,推轴弹簧80部分套设于活动轴72上,当导向盘76向远离出轴孔69方向移动时,推轴弹簧80会被压缩,直至导向盘76被解除限制移动,导向盘76会在推轴弹簧80的复位作用下向靠近出轴孔69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纵向水平杆56的详细连接过程为:将两根纵向水平杆56相连时,工人先将相邻纵向水平杆56的连接座机构和连接头机构对齐,接着将连接插头66完全插入座体62的连接插孔64中,则四个外定位孔65和四个内定位孔70对齐,在此过程中,由于活动轴72远离纵向水平杆56的端面与连接插孔64的底壁相抵,则活动轴72、导向盘76被推动向远离出轴孔69方向移动,进而连杆74推动连接插块71沿着内定位孔70向远离活动轴72方向移动,直至连接插块71插入外定位孔65中,与此同时,导向盘76被推动向远离出轴孔69方向移动,直至凹槽77与限位卡孔75对齐时,推块弹簧79推动限位滑块78插入限位卡孔75中,此时活动轴72被限制移动,则连接座机构和连接头机构能够较为稳定的保持相连的状态。
本边坡脚手架通过在纵向水平杆56的两端设置连接座机构和连接头机构,使得相连的纵向水平杆56之间能够实现快速拆装,有利于提升本边坡脚手架的拆装效率。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路堑土石方开挖。
所述步骤1中,对于岩质坡面3采用爆破开挖的方式开挖坡面3,爆破开挖的具体施工流程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表层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至回填路段,不合格土料作为弃土,运至指定弃土场。土方开挖自上而下分级、分层进行,严禁捣洞取土。边坡刷坡应预留30cm厚的土层采用人工分层修整边坡,以免造成超挖。边坡修理平整须检查合格后逐级进行边坡防护。
步骤2:植被护坡结构施工。
步骤2.1:搭设边坡脚手架。
步骤2.1.1:按照预设图纸在坡面3和坡底4上放样划线,然后根据划线钻凿出标准尺寸的桩孔5,接着将基座45放入桩孔5内,然后利用注浆机将混凝土砂浆通过注浆孔49送入封浆板48下方,待混凝土砂浆硬化后,即完成桩基的安装工作;
步骤2.1.2:接着将立杆53插入基座45的接杆孔51中,并使得内穿孔54与外穿孔52对齐,然后装上固定螺栓即可将立杆53固定于基座45上,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所有立杆53的安装工作;
步骤2.1.3:在同一纵向的多根立杆53上安装共线的多个直角扣件,并利用直角扣件安装纵向水平杆56,接着工人先将相邻纵向水平杆56的连接座机构和连接头机构对齐,接着将连接插头66完全插入座体62的连接插孔64中,则四个外定位孔65和四个内定位孔70对齐,在此过程中,由于活动轴72远离纵向水平杆56的端面与连接插孔64的底壁相抵,则活动轴72、导向盘76被推动向远离出轴孔69方向移动,进而连杆74推动连接插块71沿着内定位孔70向远离活动轴72方向移动,直至连接插块71插入外定位孔65中,与此同时,导向盘76被推动向远离出轴孔69方向移动,直至凹槽77与限位卡孔75对齐时,推块弹簧79推动限位滑块78插入限位卡孔75中,此时活动轴72被限制移动,则连接座机构和连接头机构能够较为稳定的保持相连的状态;
步骤2.1.4:在同一横向的多根立杆53上安装共线的多个直角扣件,并利用直角扣件安装横向水平杆57;
步骤2.1.5:在同一纵向的多根立杆53上安装多个旋转扣件,并利用多个旋转扣件安装纵向斜撑杆58;
步骤2.1.6:在同一横向的多根立杆53上安装多个旋转扣件,并利用多个旋转扣件安装横向斜撑杆59;
步骤2.1.7:在同一纵向的多根立杆53上安装共线的多个直角扣件,并利用直角扣件安装多根护栏杆61;
步骤2.1.8:在最上部的多根横向水平杆57上铺设脚手板60,脚手板60与横向水平杆57之间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步骤2.2:安装锚杆8。
步骤2.2.1:坡面3清理经检查合格后,按照设计图要求,用全站仪将支护锚孔7的位置准确的测放在坡面3上,放测后用于油漆在坡面3上画出支护锚孔7的孔位,孔位误差小于±2cm;
步骤2.2.2:工人将风动潜孔钻机放置在脚手板60上,然后根据支护锚孔7的测放孔位和钻杆倾角的设计要求调整调整风动潜孔钻机的机位,待机位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钻凿支护锚孔7,施钻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钻孔速度根据风动潜孔钻机的性能和边坡岩层的地质情况进行选择,为确保支护锚筋的钻凿深度,钻孔深度应大于设计深度5cm;
步骤2.2.3: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稳钻1~2分钟,接着抽出钻杆,并实用高压空气将孔内岩粉及积水清除,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安装锚杆8与注浆。
步骤2.2.4:清孔完毕后,采用标有尺寸的PVC管进行钻孔深度检验,支护锚孔7的孔深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步骤2.2.5:锚杆8入孔前,要确保锚杆8顺直,并去除锚杆8表面的锈迹和油污,接着人工将锚杆8缓缓放入支护锚孔7内,锚杆8插放时应避免锚杆8出现扭压和弯曲的现象,同时用钢尺量出锚杆8的孔外长度,确保锚杆8入孔深度为锚杆8总长的95%~99%;
步骤2.2.6:注浆材料采用硅酸盐水泥砂浆,注浆方法采用孔底返浆法,注浆压力为0.4~0.8Mpa,注浆过程中,将注浆管插入至支护锚孔7的孔底,接着注浆泵抽出水泥砂浆并利用注浆管送入支护锚孔7中,然后缓慢抽出注浆管,直至支护锚孔7的孔口冒浆10秒以上时,停止注浆。
步骤2.3:铺设铁丝网9。
所述步骤2.3中,在相邻锚杆8之间布置横向铁丝和竖向铁丝,横向铁丝和竖向铁丝经过预张拉后通过扎丝与锚杆8绑扎固定,接着在一对横向铁丝和一对竖向铁丝构成的方形网格内铺设纵横交错的铁丝网9,每根铁丝均先经过预张拉后再与横向铁丝或竖向铁丝绑扎相连。每根铁丝均经过预张拉的铁丝网9能够对坡面3施加一定的法向预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崩塌落石的发生并将小部分落石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运动。
步骤2.4:拆除边坡脚手架。
步骤2.4.1:拧下螺钉,并将脚手板60从横向水平杆57上取下;
步骤2.4.2:拆除护栏杆61和直角扣件;
步骤2.4.3:拆除横向斜撑杆59和旋转扣件;
步骤2.4.4:拆除纵向斜撑杆58和旋转扣件;
步骤2.4.5:拆除横向水平杆57和直角扣件;
步骤2.4.6:拆除立杆53和纵向水平杆56之间的直角扣件,接着将相连的多根纵向水平杆56同步下放到地面上,然后按压限位滑块78,使得限位滑块78缩入凹槽77内,推轴弹簧80复位会推动导向盘76、活动轴72向靠近出轴孔69方向移动,进而连杆74带动连接插块71沿着内定位孔70向靠近活动轴72方向移动,直至连接插块71缩回至内定位孔70中,接着将连接插头66从连接插孔64中抽出,即可将相邻的两根纵向水平杆56分离;
步骤2.4.7:取下立杆53和基座45之间的固定螺栓,并将立杆53抽出基座45的接杆孔51,即可完成边坡脚手架的拆除工作。
步骤2.5:回填找平桩孔5。
所述步骤2.5中,工人利用灌浆机向桩孔5内灌注混凝土,并修整桩孔5内的混凝土,使之与坡面3平齐,待桩孔5内混凝土硬化后,即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步骤2.6:潮润坡面3。
所述步骤2.6中,在喷水之前,先检查坡面3上的的浮土、草皮、树根及其它杂物是否清理干净,确认清理干净后用水对坡面3进行喷淋,使得厚层基材混凝土与坡面3能够连接紧密。
步骤2.7:喷射基材混合物10。
所述步骤2.7中,基材混合物10层由绿化基材、纤维、植壤土、有机肥、复合肥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绿化基材由有机质、土壤结构改良剂制成,纤维由粉碎成10~15mm长的秸秆、树枝制成,植壤土为工程地原有的地表土或附近农田土经风干过筛后的壤土,本实施例中,基材混合物10层的配合比为绿化基材:纤维:植壤土=1:2:2(体积比)。
所述步骤2.7中,按照设计要求并采用分层喷射法将基材混合物10喷至设计厚度。
步骤2.8:播撒植被种子。
所述步骤2.8中,基材混合物10层铺设完毕后,播撒植被种子,植被种子在使用前应做发芽率试验,发芽率达90%以上方可使用,对难发芽的植被种子使用前应作催芽处理,植被种子发芽后会形成植被层11,并覆盖于基材混合物10层的表面。
步骤2.9:植被养护。
所述步骤2.9中,在喷播施工结束后两天内,在基材混合物10表面加盖无纺布,一是起到保湿、控温的作用,提高植物种子出芽速度,二是防止植物种子被风吹走和被飞禽啄食,提高植物种子出芽率和成活率。养护期间还应注意植物种子的出芽均匀度和出芽率,对局部出芽不齐和没有出芽的坡面3要进行补植,当然也包括对栽培植物的成活率监测,及时更换或补种没有成活的苗木。养护中需要防治苗木病虫害的发生,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要进行病理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每天保证两次以喷淋养护,以保证喷植层的湿润度及种子的存活率。种子发芽及幼苗期,养护浇水喷灌为主人工喷洒为辅,保持植被混凝土呈湿润状态,养护期限视坡面3植物生长状况而定,幼苗期0~60d。幼苗期养护管理完成后,应当进行不少于240d的生长期养护管理。特殊情况时,生长养护管理期可适当延长一般时长为61~365d。
步骤3: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施工。
步骤3.1:绑扎钢筋骨架14。
所述步骤3.1中,将横向锚筋141一端插入坡体1的侧锚孔6中,另一端外露在侧锚孔6外,将竖直设置的立主筋142与横向锚筋141绑扎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14。
步骤3.2:浇筑基础本体13。
所述步骤3.2中,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安装浇筑模板,接着注浆成形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本体13。
步骤3.3:铺设排水管38路。
所述步骤3.3中,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在基础本体13的表面上画出排水管38的施工边线,接着按照施工边线将排水管38依次相连形成排水管38路。
步骤3.4:安装蓄水池15。
所述步骤3.4中,利用吊机将装好滤水架20和滤水盖27的蓄水池15吊至预设的安装位,接着下放蓄水池15,使得护坡基础12预埋的立主筋142插入蓄水池15的插筋孔16内,同时排水管38的定位凸环41嵌入蓄水池15的排水孔19内。
步骤3.5:浇筑连接层42。
所述步骤3.5中,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安装浇筑模板,接着注浆成形满足设计要求的连接层42,通过设置连接层42,能够提升护坡基础12、蓄水池15、排水管38之间的连接强度。
步骤3.6:浇筑相邻蓄水池15之间的填充混凝土。
所述步骤3.6中,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安装浇筑模板,接着注浆成形满足设计要求的填充混凝土,通过浇筑填充混凝土,能够填充蓄水池15之间的空缺,蓄水池15和填充混凝土能够形成工人行走的路面。
步骤3.7:浇筑片石混凝土挡墙43。
所述步骤3.7中,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安装浇筑模板,接着注浆成形满足设计要求的浇筑片石混凝土挡墙43。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路堑土石方开挖;
步骤2:植被护坡结构施工;
步骤3: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搭设边坡脚手架;
步骤2.2:安装锚杆(8);
步骤2.3:铺设铁丝网(9);
步骤2.4:拆除边坡脚手架;
步骤2.5:回填找平桩孔(5);
步骤2.6:潮润坡面(3);
步骤2.7:喷射基材混合物(10);
步骤2.8:播撒植被种子;
步骤2.9:植被养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1:按照预设图纸在坡面(3)和坡底(4)上放样划线,然后根据划线钻凿出标准尺寸的桩孔(5),接着将基座(45)放入桩孔(5)内,然后利用注浆机将混凝土砂浆通过注浆孔(49)送入封浆板(48)下方,待混凝土砂浆硬化后,即完成桩基的安装工作;
步骤2.1.2:接着将立杆(53)插入基座(45)的接杆孔(51)中,并使得内穿孔(54)与外穿孔(52)对齐,然后装上固定螺栓即可将立杆(53)固定于基座(45)上,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所有立杆(53)的安装工作;
步骤2.1.3:在同一纵向的多根立杆(53)上安装共线的多个直角扣件,并利用直角扣件安装纵向水平杆(56),接着工人先将相邻纵向水平杆(56)的连接座机构和连接头机构对齐,接着将连接插头(66)完全插入座体(62)的连接插孔(64)中,则四个外定位孔(65)和四个内定位孔(70)对齐,在此过程中,由于活动轴(72)远离纵向水平杆(56)的端面与连接插孔(64)的底壁相抵,则活动轴(72)、导向盘(76)被推动向远离出轴孔(69)方向移动,进而连杆(74)推动连接插块(71)沿着内定位孔(70)向远离活动轴(72)方向移动,直至连接插块(71)插入外定位孔(65)中,与此同时,导向盘(76)被推动向远离出轴孔(69)方向移动,直至凹槽(77)与限位卡孔(75)对齐时,推块弹簧(79)推动限位滑块(78)插入限位卡孔(75)中,此时活动轴(72)被限制移动,则连接座机构和连接头机构能够较为稳定的保持相连的状态;
步骤2.1.4:在同一横向的多根立杆(53)上安装共线的多个直角扣件,并利用直角扣件安装横向水平杆(57);
步骤2.1.5:在同一纵向的多根立杆(53)上安装多个旋转扣件,并利用多个旋转扣件安装纵向斜撑杆(58);
步骤2.1.6:在同一横向的多根立杆(53)上安装多个旋转扣件,并利用多个旋转扣件安装横向斜撑杆(59);
步骤2.1.7:在同一纵向的多根立杆(53)上安装共线的多个直角扣件,并利用直角扣件安装多根护栏杆(61);
步骤2.1.8:在最上部的多根横向水平杆(57)上铺设脚手板(60),脚手板(60)与横向水平杆(57)之间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2.1:坡面(3)清理经检查合格后,按照设计图要求,用全站仪将支护锚孔(7)的位置准确的测放在坡面(3)上,放测后用于油漆在坡面(3)上画出支护锚孔(7)的孔位,孔位误差小于±2cm;
步骤2.2.2:工人将风动潜孔钻机放置在脚手板(60)上,然后根据支护锚孔(7)的测放孔位和钻杆倾角的设计要求调整调整风动潜孔钻机的机位,待机位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钻凿支护锚孔(7),施钻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钻孔速度根据风动潜孔钻机的性能和边坡岩层的地质情况进行选择,为确保支护锚筋的钻凿深度,钻孔深度应大于设计深度5cm;
步骤2.2.3: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稳钻1~2分钟,接着抽出钻杆,并实用高压空气将孔内岩粉及积水清除,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安装锚杆(8)与注浆;
步骤2.2.4:清孔完毕后,采用标有尺寸的PVC管进行钻孔深度检验,支护锚孔(7)的孔深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步骤2.2.5:锚杆(8)入孔前,要确保锚杆(8)顺直,并去除锚杆(8)表面的锈迹和油污,接着人工将锚杆(8)缓缓放入支护锚孔(7)内,锚杆(8)插放时应避免锚杆(8)出现扭压和弯曲的现象,同时用钢尺量出锚杆(8)的孔外长度,确保锚杆(8)入孔深度为锚杆(8)总长的95%~99%;
步骤2.2.6:注浆材料采用硅酸盐水泥砂浆,注浆方法采用孔底返浆法,注浆压力为0.4~0.8Mpa,注浆过程中,将注浆管插入至支护锚孔(7)的孔底,接着注浆泵抽出水泥砂浆并利用注浆管送入支护锚孔(7)中,然后缓慢抽出注浆管,直至支护锚孔(7)的孔口冒浆10秒以上时,停止注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中,在相邻锚杆(8)之间布置横向铁丝和竖向铁丝,横向铁丝和竖向铁丝经过预张拉后通过扎丝与锚杆(8)绑扎固定,接着在一对横向铁丝和一对竖向铁丝构成的方形网格内铺设纵横交错的铁丝网(9),每根铁丝均先经过预张拉后再与横向铁丝或竖向铁丝绑扎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4.1:拧下螺钉,并将脚手板(60)从横向水平杆(57)上取下;
步骤2.4.2:拆除护栏杆(61)和直角扣件;
步骤2.4.3:拆除横向斜撑杆(59)和旋转扣件;
步骤2.4.4:拆除纵向斜撑杆(58)和旋转扣件;
步骤2.4.5:拆除横向水平杆(57)和直角扣件;
步骤2.4.6:拆除立杆(53)和纵向水平杆(56)之间的直角扣件,接着将相连的多根纵向水平杆(56)同步下放到地面上,然后按压限位滑块(78),使得限位滑块(78)缩入凹槽(77)内,推轴弹簧(80)复位会推动导向盘(76)、活动轴(72)向靠近出轴孔(69)方向移动,进而连杆(74)带动连接插块(71)沿着内定位孔(70)向靠近活动轴(72)方向移动,直至连接插块(71)缩回至内定位孔(70)中,接着将连接插头(66)从连接插孔(64)中抽出,即可将相邻的两根纵向水平杆(56)分离;
步骤2.4.7:取下立杆(53)和基座(45)之间的固定螺栓,并将立杆(53)抽出基座(45)的接杆孔(51),即可完成边坡脚手架的拆除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片石混凝土护坡结构包括护坡基础(12)以及设置于护坡基础(12)上且为等距间隔设置的蓄水池(15)和片石混凝土挡墙(43),相邻的蓄水池(15)之间浇筑有填充混凝土,所述蓄水池(15)具有开口朝上的蓄水腔(17),所述蓄水池(15)的顶部设置有滤水架(20),所述滤水架(20)包括与蓄水腔(17)插接配合的架体(21)、设置于架体(21)外侧壁顶部并与蓄水池(15)顶面相抵的支撑翻边(22)、开设于架体(21)顶面上的沉淀槽(24)、开设于架体(21)底面上并与蓄水腔(17)连通的进水槽(25)、开设于沉淀槽(24)槽壁上部并与进水槽(25)连通的溢水孔(26),所述蓄水腔(17)的下方依次开设有下水孔(18)、排水孔(19),所述排水孔(19)的孔径大于下水孔(18)的孔径,所述蓄水池(15)内设置有用于控制下水孔(18)与排水孔(19)之间通断的水位控制机构,所述水位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排水孔(19)的支撑架(30)、开设于支撑架(30)顶面上的通水孔(31)、设置于支撑架(30)顶面上的阀柱(33)、滑动设置于阀柱(33)上且将下水孔(18)封闭的阀板(34)、设置于阀柱(33)顶部的限位板(36),所述阀板(34)的中心处开设有与阀柱(33)滑动配合的限转滑孔(35),所述阀柱(33)上套设有控水弹簧(37),所述控水弹簧(37)一端与阀板(34)的底面相抵,另一端与支撑架(30)的顶面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基础(12)和蓄水池(15)之间设置有排水管(38)路,所述排水管(38)路包括多个沿护坡结构延伸方向依次相连的排水管(38),所述排水管(38)包括设置于护坡基础(12)上的管体(39)、开设于管体(39)顶面上并与排水孔(19)连通的进水孔(40)、设置于管体(39)顶面上并与排水孔(19)插接配合的定位凸环(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基础(12)包括基础本体(13)、设置于基础本体(13)内的钢筋骨架(14),所述钢筋骨架(14)包括水平设置的横向锚筋(141)、与横向锚筋(141)相连且为竖直设置的立主筋(142),所述蓄水池(15)的底面上开设有与立主筋(142)插接配合的插筋孔(16),所述护坡基础(12)和蓄水池(15)之间设置有连接层(42),多根所述立主筋(142)的顶部插入片石混凝土挡墙(4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绑扎钢筋骨架(14);
步骤3.2:浇筑基础本体(13);
步骤3.3:铺设排水管(38)路;
步骤3.4:安装蓄水池(15);
步骤3.5:浇筑连接层(42);
步骤3.6:浇筑相邻蓄水池(15)之间的填充混凝土;
步骤3.7:浇筑片石混凝土挡墙(43)。
CN202211351967.5A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 Pending CN1155959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1967.5A CN115595994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1967.5A CN115595994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95994A true CN115595994A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49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1967.5A Pending CN115595994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959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1133A (zh) * 2023-11-16 2023-12-15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移动式钻孔平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1133A (zh) * 2023-11-16 2023-12-15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移动式钻孔平台
CN117231133B (zh) * 2023-11-16 2024-03-2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移动式钻孔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5443B (zh) 一种高陡坡土钉植草护坡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1021375A (zh) 一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法
CN114351733A (zh) 一种岩质边坡植被系统及植被种植施工方法
CN109811776B (zh) 一种装配式格构框架梁
CN112921989A (zh) 一种高边坡施工方法
CN112144552A (zh) 受损山体生态植被修复结构和实施方法及其应用
CN115595994A (zh) 一种高边坡施工工艺
CN112854260B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032927B (zh) 边坡创面持水固土植被恢复的施工方法
CN114059566B (zh) 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552322A (zh) 一种利用河道清淤料的平铺式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359850B (zh) 道路工程的砌筑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037008U (zh) 一种高原区道路下边坡挂渣综合治理系统
CN209816870U (zh) 利于边坡植被生长陡立混凝土框格梁护坡系统
KR100758231B1 (ko) 환경 친화적인 조경용 비탈면의 블럭 구조물
CN113005995A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KR101334749B1 (ko) 옹벽용 계단식 식생블록 및 이를 이용한 옹벽 시공방법
CN110714470A (zh) 一种土质边坡的边坡防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JP2016153596A (ja) モルタル又はコンクリートの吹き付け法面の補修用充填材と、それを用いた補修工法及び補修構造体、並びに緑化工法及び緑化構造体
CN217500264U (zh) 一种公路、铁路或山体护坡结构
KR19990046526A (ko) 조경법면설치구조물및그것을이용한시공방법
KR20010025308A (ko) 섬유대와 네일링을 이용한 환경친화적 사면보강방법
CN113367057B (zh) 一种基于微灌技术的边坡绿化方法
CN211200417U (zh) 一种tbs护坡系统
CN114215081B (zh) 一种露天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