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9566B - 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59566B
CN114059566B CN202111365851.2A CN202111365851A CN114059566B CN 114059566 B CN114059566 B CN 114059566B CN 202111365851 A CN202111365851 A CN 202111365851A CN 114059566 B CN114059566 B CN 1140595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drainage
ditch
platform
side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658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59566A (zh
Inventor
邱祥
凡晓明
李锦鸿
殷意翔
李林
付思妮
姚杰
蒋煌斌
陈长睿
刘忠伟
肖泽林
罗震宇
胡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3658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595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59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9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59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9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60Flowers; Ornamental pla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10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watering, draining, de-aerating or blasting, e.g. by installing sand or wick dra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包括:排水系统,包括急流槽、坡底排水沟、多条横向排水沟、多条纵向排水通道、多条排水管;锚固系统,包括在各级边坡平台上固定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以及在各级边坡平台上以一定间距均匀分布设置的多个锚杆;绿化系统,设置在人工边坡的表面,由多条纵向排水通道与多条横向排水沟交织构成的网格内设置的绿化块组成。本发明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适用于高边坡,利用分级排水,达到快速排水的目的;同时在边坡内部预先埋设内部排水管,搭配横向排水沟和纵向排水通道,可以有效的排走边坡表面水。

Description

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边坡处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水电工程、铁路、公路及矿山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在这些工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裸露岩质边坡。由于岩质边坡一般节理较发育、坡面无植被、边坡高度大、风化较为严重、在风作用和长期雨水冲刷作用下,常会发生崩塌落石现象;同时,岩质边坡内部岩土体一般具有遇水易崩解软化、蠕变变形大等特性,在湿热环境长期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迅速降低,经多次干湿循环后边坡内部岩土体会崩解成块状、粒状,对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岩质边坡表面为风化岩石,表层较硬,缺少植被生长所必需的土壤条件、养分条件;岩体保水功能差,含有的活化养分少,植被根系很难从边坡岩层中吸收足够的水分及养分供其生长发育,对美观效果和水土保持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现有的护坡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喷混凝土、抗滑桩、锚杆支护、砌石和土工织物等。虽然上述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边坡稳定性,但无法达到绿化的效果,环境破坏严重。公开号为CN109853593A使用SNS柔性绿化防护网防护技术,虽然,解决了目前单一的边坡防护或单一的边坡绿化问题,但在边坡防排水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
公开号为CN106120820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岩质边坡的锚固方法及结构,该发明专利涉及岩质边坡的锚固,但该处治技术需是在岩质边坡上打一系列延伸至岩质边坡内部的施工支洞,这种大面积破坏岩体的方式,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且该护坡技术缺少对岩体的加固环节。公开号为CN112431213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人工边坡半刚性支护生态综合处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发明专利虽然在边坡排水做出了指导,但对于边坡内部的渗流水的排出仍未提出解决措施。
现有的岩质土体人工边坡加固方法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岩质边坡内部岩土体一般具有遇水易崩解软化、蠕变变形大等特征,对边坡的稳定性造成隐患。现有的边坡处治技术在边坡的排水方面未有较好的解决措施,尤其对边坡的渗流水的排出方面没有提出较好的指导; (2)现有边坡处治技术大量采用刚性结构,需要打一系列延伸至岩质边坡内部的施工支洞,严重的破坏了岩质边坡自身的结构,除此之外,刚性结构不仅不能更好的适应岩土体的沉降及变形,而且工程造价高,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适用于高边坡,利用分级排水,达到快速排水的目的;同时在边坡内部预先埋设内部排水管,搭配横向排水沟和纵向排水通道,可以有效的排走边坡表面水,解决了现有边坡处治技术易发生边坡表层岩石风化崩解、边坡内部岩土体一般具有遇水易崩解软化、蠕变变形大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设置在人工边坡上,包括:
排水系统,具有多条横、纵向交织排水通道,用于分级排水;
锚固系统,包括在各级边坡平台上固定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以及在各级边坡平台上以一定间距均匀分布设置的多个锚杆;
其中,
排水系统,包括多条横向排水沟、多条纵向排水通道、多条排水管、急流槽、坡底排水沟;多条横向排水沟分别一一设置在每级边坡平台的内侧,每条横向排水沟(5)均与急流槽接通;边坡平台为人工边坡表面自顶而底均匀布设的多级横向梯级结构的台阶平面;多条纵向排水通道自左而右均匀布设在各级边坡平台的上部;各条纵向排水通道的下端均与同级边坡平台上设置的横向排水沟接通;多条排水管分别一一设置在每级边坡平台内侧下部的内侧施工沟底部;每条排水管均与急流槽接通;
每个锚杆均穿过现浇混凝土结构、内侧施工沟斜插固定在人工边坡岩土体内部;每个锚杆外部均套设有PVC管。
进一步地,人工边坡的横向坡角为1°~5°。
进一步地,每级边坡平台分为边坡平台内侧和边坡平台外侧;每级边坡平台的上部为上边坡,下部为下边坡。
进一步地,急流槽设置在人工边坡右端,为自顶而底贯通的纵向排水结构;坡底排水沟设置在人工边坡坡底,为自左而右贯通的横向排水结构;急流槽的底部与坡底排水沟接通。
进一步地,位于人工边坡最底部的多条纵向排水通道的下端与坡底排水沟接通。
进一步地,每条内侧施工沟的底部均设置2°~4°的横向坡角;每条内侧施工沟靠近上边坡一侧的内壁上铺设有透水土工布,靠近下边坡一侧的内壁上铺设有防水土工布,内侧施工沟内底面上铺设有防水土工布;内侧施工沟内底部的防水土工布上靠近下边坡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内侧施工沟内部空间内填充有多个方形纤维袋;方型纤维袋由方型的纤维袋以及内部的碎石组成。
进一步地,每级现浇混凝土结构均由现浇混凝土挡板与现浇混凝土盖板组成;现浇混凝土挡板竖直埋置在边坡平台外侧下部;每级现浇混凝土盖板设置在边坡平台外侧表面和下边坡表面;现浇混凝土挡板和现浇混凝土盖板同时浇筑完成;每级现浇混凝土挡板的底端与其相邻的内侧施工沟的底端齐平。
进一步地,还包括绿化系统,设置在人工边坡的表面,由纵向排水通道与横向排水沟交织构成的网格内设置的绿化块组成;每块绿化块均由植生混凝土和常青藤组成。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整理软岩边坡,清除软岩边坡表面的杂物;
步骤2:用挖掘机从软岩边坡的坡顶自上而下分级进行坡面的横向梯级开挖,形成表面呈台阶状的人工边坡;人工边坡的横向方向按照1°~5°的横向坡角开挖;每级横向梯级结构的台阶平面构成边坡平台,每级边坡平台分为边坡平台内侧和边坡平台外侧;每级边坡平台内侧下方开挖一条内侧施工沟;每条内侧施工沟靠下边坡一侧放置挡土木板;
步骤3:在内侧施工沟靠近下边坡一侧的内壁以及内底面上铺设防水土工布;在内侧施工沟靠近上边坡一侧的内壁上铺设透水土工布;在内侧施工沟内底部靠近下边坡的一侧放置排水管;在规划锚孔的位置放置PVC管;在内侧施工沟内填充方型纤维袋;
步骤4:在边坡平台外侧下方开挖一条外侧施工沟,取出内侧施工沟中的挡土木板,然后在外侧施工沟内进行钢筋的绑扎,各级边坡平台的横向方向上每一定间隔预留一个放置PVC管的位置;
步骤5:在边坡平台外侧和人工边坡的表面进行浇混凝土结构的浇筑;
步骤6:对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达到养护龄期后,进行拆模,然后对拆模后的现浇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修补;
步骤7:在各PVC管位置,打入锚杆,然后对锚杆的锚固段进行注浆,锚固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对锚杆施加预应力,并拧紧螺丝将锚杆固定;
步骤8:在每级边坡平台的内侧施工沟上方修建一条横向排水沟;横向方向上每间隔一定距离开挖一条纵向排水通道,各纵向排水通道与横向排水沟接通;在边坡平台坡度最低侧开挖一条急流槽,并使各级横向排水沟与急流槽接通;
步骤9:对人工边坡进行修整、挂网,然后分两次对多条纵向排水通道与多条横向排水沟交织构成的网格喷射植生混凝土,形成绿化系统,喷射完成后对绿化系统进行养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实施例的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适用于高边坡,利用分级排水,可达到快速排水的目的;同时在边坡内部预先埋设内部排水管可以有效的排出岩土体内部的渗流水,搭配横向排水沟和纵向排水通道可以有效的排走边坡表面水,解决了现有边坡处治技术易发生边坡内部岩土体易崩解软化、蠕变变形大等问题,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2)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半刚性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岩质边坡自身结构的破坏,同时,利用坡体进行分级加固,通过注浆使半刚性护坡结构与边坡形成整体,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省了施工用料,降低了施工造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人工半刚性生态护坡结构的总体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人工半刚性生态护坡结构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人工边坡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人工半刚性生态护坡结构的俯视图。
图4-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纵向排水通道的剖面图。
图4-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人工边坡的剖面图。
图4-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排水系统中急流槽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人工半刚性生态护坡结构的排水管示意图。
图中:1.透水土工布、2.排水管、3.防水土工布、4.方型纤维袋、5.横向排水沟、6.现浇混凝土结构、6-1.现浇混凝土挡板、6-2.现浇混凝土盖板、7.锚杆、8.螺丝、9.PVC管、10.常青藤、11.人工边坡、12.边坡平台、12-1.边坡平台内侧、12-2.边坡平台外侧、13.纵向排水通道、14.急流槽、15.上边坡、16.下边坡、17.锚固系统、18.绿化系统、19.排水系统、20.坡底排水沟、21.内侧施工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人工边坡11的“顶”指的是人工边坡11高度方向上的最高端;“底”指的是人工边坡11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端;“纵向”指的是自顶而底的方向;“左”指的是面向人工边坡11横向方向上的左端;“右”指的是面向人工边坡11横向方向上的右端;“横向”指的是人工边坡11自左而右的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设置在人工边坡11上,如图1所示,人工边坡11由软岩边坡经人工处置形成;人工边坡11的横向坡角为1°~5°(人工边坡11的坡面在横向上左侧高、右侧低,形成的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人工边坡11表面自顶而底均匀布设有多级横向梯级结构;每级横向梯级结构的台阶平面构成边坡平台12;边坡平台12的宽度为1m;每级边坡平台12分为边坡平台内侧12-1和边坡平台外侧12-2;边坡平台内侧12-1的宽度为0.3m,边坡平台外侧12-2的宽度为0.7m;如图3所示,每级边坡平台12的上部为上边坡15,下部为下边坡16;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包括锚固系统17、绿化系统18、排水系统19。
如图2和图4所示,排水系统19包括急流槽14、坡底排水沟20、多条横向排水沟5、多条纵向排水通道13、多条排水管2;急流槽14设置在人工边坡11右端,为自顶而底贯通的纵向排水结构;坡底排水沟20设置在人工边坡11坡底,为自左而右贯通的横向排水结构;急流槽14的底部与坡底排水沟20接通;多条横向排水沟5分别一一设置在每级边坡平台12的内侧;每条横向排水沟5均与急流槽14接通;多条纵向排水通道13自左而右以5m间隔均匀布设在各级边坡平台12的上部;各条纵向排水通道13的下端均与同级边坡平台12上设置的横向排水沟5接通;位于人工边坡11最底部的多条纵向排水通道13的下端与坡底排水沟20接通;多条排水管2分别一一设置在每级边坡平台12内侧下部的内侧施工沟21底部,作为岩土体内部排水结构;每条排水管2均与急流槽14接通;单条纵向排水通道13如图4-1所示;人工边坡11和边坡平台12的结构如图4-2所示;排水管2的结构如图5所示,排水管2的管体表面均匀分布多个通孔。
多条纵向排水通道13与多条横向排水沟5交织形成人工边坡11表面的排水系统,将人工边坡11表面的积水迅速排出,通过急流槽14、坡底排水沟20排出人工边坡11系统内;多条横向排水沟5及多条纵向排水通道13可排出较浅的岩土体内部的渗流水,但无法排出岩土体深层渗流水,多条排水管2可更快速、完全地排出岩土体内部的渗流水。多条横向排水沟5、多条纵向排水通道13、多条排水管2形成的分级排水系统19,可实现快速、有效排水,解决了现有边坡处治技术易发生边坡内部岩土体易崩解软化、蠕变变形大等问题,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每条内侧施工沟21的底部均设置2°~4°的横向坡角,优选为3°;每条内侧施工沟21靠近上边坡15一侧的内壁上铺设有透水土工布1,靠近下边坡16一侧的内壁上铺设有防水土工布3,内底面上铺设有防水土工布3;内侧施工沟21内底部的防水土工布3上靠近下边坡16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2;内侧施工沟21内部空间内填充有多个方形纤维袋4;方型纤维袋4是由方型的纤维袋以及内部的碎石组成,起到填充以及支挡上边坡15的作用。
透水土工布1用于使人工边坡11岩土体内部的渗流水通过,同时防止渗流水渗流时带动细小岩土颗粒进入到内侧施工沟21内,造成排水管2的堵塞。铺设防水土工布3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人工边坡11岩土体内部的水对锚固系统的侵蚀,更好地排出岩土体内部的渗流水。人工边坡11岩土体内部的渗流水通过透水土工布1、方型纤维袋4进入排水管2内,再经急流槽14、坡底排水沟20排出人工边坡11。
如图2所示,锚固系统17包括在各级边坡平台12上固定的现浇混凝土结构6以及在各级边坡平台12上设置的多个锚杆7;在各级边坡平台12上设置的多个锚杆7以一定间距均匀分布;锚杆7的直径优选为0.1m,长度优选为6m~8m;
每级现浇混凝土结构6均由现浇混凝土挡板6-1与现浇混凝土盖板6-2组成;现浇混凝土挡板6-1竖直埋置在边坡平台外侧12-2下部;每级现浇混凝土盖板6-2设置在边坡平台外侧12-2表面和下边坡16表面;现浇混凝土挡板6-1和现浇混凝土盖板6-2同时浇筑完成;每级现浇混凝土挡板6-1的底端与其相邻的内侧施工沟21的底端齐平;每个锚杆7均穿过现浇混凝土结构6、内侧施工沟21斜插固定在人工边坡11岩土体内部;每个锚杆7外部均套设有PVC管9。
现浇混凝土结构6呈“屋檐”型,其锚固能力较高,竖直埋置的现浇混凝土挡板6-1在结构中起主要的锚固作用,现浇混凝土盖板6-2一方面用于加固边坡表面的岩土体,另一方面在打入锚杆7时起到垫板的作用。本发明的人工半刚性支挡结构与常见的人工全刚性结构相比,更节约成本,缩短工期。
锚杆7作为深入人工边坡11岩土体内部的受拉构件,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其自由段是指将锚杆头处的拉力传至锚固体的区域,功能是对锚杆7施加预应力;其锚固段是指水泥浆体将预应力筋与岩土体层粘结的区域,功能是增大锚固体与岩土体层的粘结摩擦作用,增加锚固体的承压作用,将自由段的拉力传至岩土体深处。图1分界线以上靠近人工边坡11处为自由段,分界线以下为锚固段。
绿化系统18设置在人工边坡11的表面,由多条纵向排水通道13与多条横向排水沟5交织构成的网格内设置的绿化块组成;每块绿化块均由植生混凝土和常青藤组成;植生混凝土与常青藤的种子进行混合,然后喷射在人工边坡11的表面,用于对人工边坡11进行综合生态防治。
上述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整理软岩边坡,清除软岩边坡表面的杂物;
步骤2:用挖掘机从软岩边坡的坡顶自上而下分级进行坡面的横向梯级开挖,形成表面呈台阶状的人工边坡11;人工边坡11的横向方向按照1°~5°的横向坡角开挖;人工边坡11的横向梯级结构在垂直方向上每10m为一级;每级横向梯级结构的台阶平面构成边坡平台12,每级边坡平台12的宽度为1m;每级边坡平台12分为边坡平台内侧12-1和边坡平台外侧12-2;边坡平台内侧12-1的宽度为0.3m,边坡平台外侧12-2的宽度为0.7m;每级边坡平台内侧12-1下方开挖一条宽为0.3m,深为3m的内侧施工沟21;每条内侧施工沟21靠下边坡16一侧放置表面光滑的挡土木板;
步骤3:清理内侧施工沟21的两侧及底侧,使其表面平整、清洁;在内侧施工沟21靠近下边坡16一侧的内壁以及内底面上铺设防水土工布3,在内侧施工沟21靠近上边坡15一侧的内壁上铺设透水土工布1,在内侧施工沟21内底部靠近下边坡16的一侧放置排水管2,排水管2的直径优选为0.1m;规划好锚孔的位置,放置PVC管9,PVC管9的直径优选为0.15m,然后在内侧施工沟21内填充方型纤维袋4,方型纤维袋4的边长优选为0.3m;
步骤4:用挖掘机在边坡平台外侧12-2下方开挖一条外侧施工沟,其宽度为0.7m,深度为3m;取出内侧施工沟21中的挡土木板,然后在外侧施工沟内进行钢筋的绑扎,各级边坡平台12的横向方向上每隔5m预留一个放置PVC管9的位置,用于在PVC管9内放置锚杆7;
步骤5:在边坡平台外侧12-2和人工边坡11的表面进行浇混凝土结构6的支模;支模要满足结构和构件各部位的形状、尺寸的准确,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然后在模板内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施工方式为分层浇筑,具体为:从两边往中间进行浇筑,混凝土自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若超过2米时必须采取滑槽的方式浇筑,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间隙,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步骤6:浇筑完成后,对现浇混凝土结构6进行养护(用草帘等将混凝土覆盖,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待现浇混凝土结构6达到养护龄期后,进行拆模,待现浇混凝土结构6模板拆除完毕后,对现浇混凝土结构6面上的麻面、蜂窝或缺棱掉角进行修补,若出现露筋等较为严重的质量缺陷,采取返工的方式;
步骤7:各级边坡平台12的横向方向上每隔5m预留的PVC管9位置,打入锚杆7,然后对锚杆7的锚固段进行注浆,当锚固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对锚杆7施加预应力,预应力大小为设计锚固力的60%~70%,并拧紧螺丝8将锚杆7固定;
注浆即为将水泥浆压入锚孔中形成锚固段,待水泥浆凝固后对锚杆7进行固定,防止钢拉杆的腐蚀,充填人工边坡11岩层的裂隙及土层的孔隙。当锚固体在锚杆7的尾部,通过锚固体和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力传递给地层,用于将来自拉杆的力通过摩擦抵抗力或支承抵抗力传递给稳固的地层,锚固体的可靠性直接决定着整个锚固工程的可靠程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对锚杆7施加预应力,保证岩土体与锚杆7共同作用,避免岩土体与锚杆7被各个击破,从而提高加固体的抗拉、抗弯与抗剪能力,防止软岩边坡过早的出现裂缝和滑移,避免岩土体迅速弱化,提高软岩边坡加固体的刚度。施加预应力的一般过程为:(1)锚筋张拉时,锚斜托台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筋的轴线方向垂直;(2)锚具安装应与锚垫板和千斤顶密贴对中,千斤顶轴线与锚孔及锚筋体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不得弯压或偏折锚头,确保承载均匀同轴,必要时可用钢质垫片调整;(3)锚固体与台座混凝土强度均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方可进行张拉;(4)锚筋正式张拉之前,应取设计张拉力值的10%~20%对锚筋进行1~2次预张拉,以确保锚固体各部分接触密贴,锚筋体顺布平直;(5)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张拉作业。锚筋张拉至设定最大张拉荷载值之后,应持荷10~15分钟,然后卸荷锁定。若发现明显的预应力损失,应及时进行补偿张拉。
步骤8:在每级边坡平台12按横向坡角为3°修建一条宽0.3m、深0.3m的横向排水沟5,横向方向上每间隔5m开挖一条纵向排水通道13,纵向排水通道13的宽为0.3m,深为0.3m,并使横向排水沟5与纵向排水通道13接通,在边坡平台12坡度最低侧开挖一条急流槽14,急流槽宽0.6m,深3.2m,从侧视角度看急流槽14从坡顶一直延伸至坡底,与边坡平台垂直设置,内部设置成台阶型,如图4-3所示,并使横向排水沟5与急流槽14接通;
步骤9:清除人工边坡11上的坡面浮石、浮根,对人工边坡11坡面转角处及坡顶的棱角进行修整,使之成为弧形并平顺,尽可能保证作业面的平整,保证施工前作业面凹凸度平均为±10cm,最大不超过±15cm,对于低洼处做适当的覆土夯实或以植生袋装土回填;按照设计要求布置锚钉孔位,采用风钻钻孔,钻孔时应垂直坡面或成10°~15°倾角,尽量一次成孔,成孔后及时插入锚钉,以防止孔内积杂物,采用孔底注浆法灌注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为0.2~0.4MPa,注浆饱满,浆体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待注浆时间达24h后,进行挂网,按从上到下的顺序铺设镀锌铁丝网并将其张拉绷紧,坡顶与网的搭接长度、网片间的搭接长度应大于20cm,将植生混凝土按设计比例进行搅拌,其包含常青藤种子,转入混凝土喷射机,植生混凝土分为两次喷射:首先喷射基层,然后喷射面层,喷射按照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喷射时,喷枪口距人工边坡11约0.1m,喷射尽可能从正面进行,避免仰喷,保持喷射厚度均匀,喷完后表面基本平整;喷射作业完成后盖无纺布并浇水一次,养护过程以浇水灌溉为主,保持植生混凝土呈湿润状态,养护期限视坡面植物生长状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整理软岩边坡,清除软岩边坡表面的杂物;
步骤2:用挖掘机从软岩边坡的坡顶自上而下分级进行坡面的横向梯级开挖,形成表面呈台阶状的人工边坡(11);所述人工边坡(11)的横向方向按照1°~5°的横向坡角开挖;每级横向梯级结构的台阶平面构成边坡平台(12),每级所述边坡平台(12)分为边坡平台内侧(12-1)和边坡平台外侧(12-2);每级所述边坡平台内侧(12-1)下方开挖一条内侧施工沟(21);每条所述内侧施工沟(21)靠下边坡(16)一侧放置挡土木板;
步骤3:在所述内侧施工沟(21)靠近下边坡(16)一侧的内壁以及内底面上铺设防水土工布(3);在所述内侧施工沟(21)靠近上边坡(15)一侧的内壁上铺设透水土工布(1);在所述内侧施工沟(21)内底部靠近下边坡(16)的一侧放置排水管(2);在规划锚孔的位置放置PVC管(9);在内侧施工沟(21)内填充方型纤维袋(4);
步骤4:在边坡平台外侧(12-2)下方开挖一条外侧施工沟,取出内侧施工沟(21)中的挡土木板,然后在外侧施工沟内进行钢筋的绑扎,各级所述边坡平台(12)的横向方向上每一定间隔预留一个放置PVC管(9)的位置;
步骤5:在所述边坡平台外侧(12-2)和人工边坡(11)的表面进行浇混凝土结构(6)的浇筑;
步骤6:对现浇混凝土结构(6)进行养护,达到养护龄期后,进行拆模,然后对拆模后的现浇混凝土结构(6)表面进行修补;
步骤7:在各PVC管(9)位置,打入锚杆(7),然后对锚杆(7)的锚固段进行注浆,锚固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对锚杆(7)施加预应力,并拧紧螺丝(8)将锚杆(7)固定;
步骤8:在每级所述边坡平台(12)的内侧施工沟(21)上方修建一条横向排水沟(5);横向方向上每间隔一定距离开挖一条纵向排水通道(13),各纵向排水通道(13)与横向排水沟(5)接通;在所述边坡平台(12)坡度最低侧开挖一条急流槽(14),并使各级所述横向排水沟(5)与急流槽(14)接通;
步骤9:对人工边坡(11)进行修整、挂网,然后分两次对多条所述纵向排水通道(13)与多条所述横向排水沟(5)交织构成的网格喷射植生混凝土,形成绿化系统(18),喷射完成后对绿化系统(18)进行养护;
所述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设置在人工边坡(11)上,包括:
排水系统(19),具有多条横、纵向交织排水通道,用于分级排水;
锚固系统(17),包括在各级边坡平台(12)上固定的现浇混凝土结构(6)以及在各级边坡平台(12)上以一定间距均匀分布设置的多个锚杆(7);
其中,
所述排水系统(19),包括多条横向排水沟(5)、多条纵向排水通道(13)、多条排水管(2)、急流槽(14)、坡底排水沟(20);多条所述横向排水沟(5)分别一一设置在每级边坡平台(12)的内侧,每条所述横向排水沟(5)均与急流槽(14)接通;所述边坡平台(12)为人工边坡(11)表面自顶而底均匀布设的多级横向梯级结构的台阶平面;多条所述纵向排水通道(13)自左而右均匀布设在各级边坡平台(12)的上部;各条所述纵向排水通道(13)的下端均与同级边坡平台(12)上设置的横向排水沟(5)接通;多条所述排水管(2)分别一一设置在每级边坡平台(12)内侧下部的内侧施工沟(21)底部;每条所述排水管(2)均与急流槽(14)接通;
每个所述锚杆(7)均穿过现浇混凝土结构(6)、内侧施工沟(21)斜插固定在人工边坡(11)岩土体内部;每个所述锚杆(7)外部均套设有PVC管(9);
所述每级边坡平台(12)分为边坡平台内侧(12-1)和边坡平台外侧(12-2);每级所述边坡平台(12)的上部为上边坡(15),下部为下边坡(16);
每条所述内侧施工沟(21)的底部均设置2°~4°的横向坡角;每条所述内侧施工沟(21)靠近上边坡(15)一侧的内壁上铺设有透水土工布(1),靠近下边坡(16)一侧的内壁上铺设有防水土工布(3),内侧施工沟(21)内底面上铺设有防水土工布(3);所述内侧施工沟(21)内底部的防水土工布(3)上靠近下边坡(16)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2);所述内侧施工沟(21)内部空间内填充有多个方形纤维袋(4);方型纤维袋(4)由方型的纤维袋以及内部的碎石组成;
每级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6)均由现浇混凝土挡板(6-1)与现浇混凝土盖板(6-2)组成;所述现浇混凝土挡板(6-1)竖直埋置在边坡平台外侧(12-2)下部;每级所述现浇混凝土盖板(6-2)设置在边坡平台外侧(12-2)表面和下边坡(16)表面;所述现浇混凝土挡板(6-1)和现浇混凝土盖板(6-2)同时浇筑完成;每级所述现浇混凝土挡板(6-1)的底端与其相邻的内侧施工沟(21)的底端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边坡(11)的横向坡角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流槽(14)设置在人工边坡(11)右端,为自顶而底贯通的纵向排水结构;所述坡底排水沟(20)设置在人工边坡(11)坡底,为自左而右贯通的横向排水结构;所述急流槽(14)的底部与所述坡底排水沟(20)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人工边坡(11)最底部的多条所述纵向排水通道(13)的下端与坡底排水沟(20)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绿化系统(18),设置在人工边坡(11)的表面,由纵向排水通道(13)与横向排水沟(5)交织构成的网格内设置的绿化块组成;每块所述绿化块均由植生混凝土和常青藤组成。
CN202111365851.2A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40595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5851.2A CN114059566B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5851.2A CN114059566B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9566A CN114059566A (zh) 2022-02-18
CN114059566B true CN114059566B (zh) 2023-04-07

Family

ID=80278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65851.2A Active CN114059566B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595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3875B (zh) * 2022-04-20 2024-02-23 长沙理工大学 高陡人工边坡波浪形加筋挡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68930U (zh) * 2014-04-16 2014-08-13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式边坡排水系统
CN103882880B (zh) * 2014-04-16 2015-11-04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式边坡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87898B (zh) * 2016-06-07 2017-11-03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胀缩性岩土路堑边坡的方法及结构
CN208455647U (zh) * 2018-05-07 2019-02-01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软岩边坡生态防护结构
CN109763503B (zh) * 2019-01-29 2020-07-31 长沙理工大学 软岩边坡防渗加固的支护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CN111549799A (zh) * 2020-04-02 2020-08-18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应用于碎石土边坡综合防治体系
CN111472371B (zh) * 2020-04-27 2021-06-15 长沙理工大学 易风化软岩高陡边坡综合生态防治结构及其防治方法
CN112431213B (zh) * 2020-11-30 2022-02-15 长沙理工大学 人工边坡半刚性支护生态综合处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174973B (zh) * 2021-04-27 2022-10-28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软岩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9566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1911B (zh) 边坡加固方法及加固结构
CN205999903U (zh) 环保型植草混凝土公路护坡结构
CN112431213B (zh) 人工边坡半刚性支护生态综合处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594568B (zh) 一种岩石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及其方法
CN111549799A (zh) 一种应用于碎石土边坡综合防治体系
CN109537604A (zh) 一种利用螺旋桩锚杆加固膨胀土路堑边坡的方法
CN108755708A (zh) 一种软岩边坡生态防护施工方法
CN114059566B (zh) 一种软岩边坡半刚性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0860748B1 (ko) 허니셀 녹화공법
CN211646424U (zh) 矿场边坡生态修复加固结构
CN111733894A (zh) 一种深基坑地下构筑物抗浮系统及施工工艺
CN101235646B (zh) 一种建筑边坡生态支护构件
CN216475115U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坡积层绿色防护格室
CN110552322A (zh) 一种利用河道清淤料的平铺式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164846B (zh) 一种永久边坡防水加固施工方法
CN212026135U (zh) 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
CN112359850B (zh) 道路工程的砌筑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173760U (zh) 一种应用于碎石土边坡综合防治体系
CN116537221A (zh) 一种公路隧道洞口段塌滑体边坡防护加强结构和施工方法
CN206418460U (zh) 生态型护坡结构
CN220058018U (zh) 一种风化软岩路堑边坡窗式护面墙防护结构
CN218116500U (zh) 一种公路路堑边坡水毁凹陷坑修复结构
CN220538676U (zh) 一种公路边坡加固结构
CN217027148U (zh)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蓄排灌生态护坡结构
CN220468887U (zh) 一种较厚基层、喷砼的边坡防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