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93446A - 随行轨道系统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随行轨道系统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93446A
CN115593446A CN202211512862.3A CN202211512862A CN115593446A CN 115593446 A CN115593446 A CN 115593446A CN 202211512862 A CN202211512862 A CN 202211512862A CN 115593446 A CN115593446 A CN 115593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assembly
rail
track
driv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128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93446B (zh
Inventor
舒伟
吴洋洋
董汉
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sing Standard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sing Standard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sing Standard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sing Standard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128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93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93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93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93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93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61B13/04Monorail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2/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1B7/00 - B61B11/00
    • B61B12/02Suspension of the load; Guiding means, e.g. wheels; Attaching traction cabl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随行轨道系统及轨道车辆,该随行轨道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连杆组件和升降驱动源,第一驱动组件滑动设置于轨道,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滑动设置于轨道,气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驱动组件,连杆组件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之间,升降驱动源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升降驱动源能够驱动第一驱动组件相对轨道处于脱轨状态和接触状态,在只有电源的情况下,升降驱动源推动第一驱动组件而处于接触状态,第二驱动组件与轨道分离,在只有气源的情况下,升降驱动源拉动第一驱动组件而处于脱轨状态,第二驱动组件与轨道接触,气动和电动两种驱动方式根据现场的环境快速切换。

Description

随行轨道系统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随行轨道系统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单轨系统是一种车辆与特制的轨道梁组合成一体运行的胶轮-导轨系统,导轨可以位于列车的上方,优点是所占空间小,通过单根轨道支持、稳定和导向。
电动汽车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安规检测,操作人员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安规检测时,检测设备的接头需要和移动的整车生产线保持同步。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当前大部分的生产线通常采用的是在生产线的上方设置单轨系统,使检测设备对生产线上的电动汽车进行检测,但是,轨道系统驱动方式单一,轨道车辆依靠电动运行,若出现电力驱动故障或者停电的情况时,检测将停止工作,导致生产线无法正常运作,从而影响工作效率,造成损失。
因此,亟需随行轨道系统及轨道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随行轨道系统及轨道车辆,能够根据现场的环境在气动和电动两种驱动方式快速切换,保证随行轨道系统的正常使用。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随行轨道系统,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滑动设置于轨道,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
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气动装置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所述气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
连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之间;
升降驱动源,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升降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相对所述轨道处于脱轨状态和接触状态,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处于所述接触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轨道分离,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处于所述脱轨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在所述连杆组件的作用下与所述轨道分离或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的第一支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座的第一滑动套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套的第一主动轮,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转动,所述升降驱动源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且所述升降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套,所述第一滑动套与所述连杆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轨道接触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套包括滑动部和连接于所述滑动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源的输出端,所述滑动部与所述连杆组件转动连接,且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座。
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源设置为电缸。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座上,且所述第一从动轮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当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轨道接触时,所述第一从动轮能够沿所述轨道的滑移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轨道分离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在所述连杆组件的作用下与所述轨道接触。
优选地,所述随行轨道系统还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上,所述固定套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轨道的第二支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座的第二滑动套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套的第二主动轮,所述气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轮转动,所述第二滑动套与所述连杆组件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轨道分离时,所述第二主动轮能够与所述轨道接触,且所述第二主动轮沿所述轨道的滑移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座上,且所述第二从动轮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当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轨道接触时,所述第二从动轮能够沿所述轨道的滑移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轨道分离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在所述连杆组件的作用下与所述轨道接触。
优选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连杆和支架,所述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所述连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且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随行轨道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随行轨道系统,第一驱动组件滑动设置于轨道,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滑动设置于轨道,气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驱动组件。连杆组件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之间,升降驱动源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升降驱动源能够驱动第一驱动组件相对轨道处于脱轨状态和接触状态,当现场只有电源的情况下,升降驱动源推动第一驱动组件向上移动,使第一驱动组件与轨道接触而处于接触状态,而第二驱动组件在连杆组件的作用下与轨道分离,则随行轨道系统的驱动力只有通过电机沿轨道进行滑移。当现场只有气源的情况下,升降驱动源拉动第一驱动组件向下移动,使第一驱动组件与轨道分离而处于脱轨状态,同时,第二驱动组件在连杆组件的作用下与轨道接触,则随行轨道系统的驱动力只有通过气动装置沿轨道进行滑移,气动和电动两种驱动方式根据现场的环境快速切换,保证随行轨道系统的正常使用。当现场既无法提供电源又无法提供气源的情况下,升降驱动源使连杆组件处于水平状态,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均与轨道分离,此时轨道处于无动力状态,操作人员直接进行拖拽,阻尼小,且便于更换和维修。
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在只有电源的情况下,升降驱动源推动第一驱动组件而处于接触状态,第二驱动组件与轨道分离,在只有气源的情况下,升降驱动源拉动第一驱动组件而处于脱轨状态,第二驱动组件与轨道接触,气动和电动两种驱动方式根据现场的环境快速切换,保证轨道车辆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随行轨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源和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轨道;
1、电机;
2、第一驱动组件;21、第一支座;22、第一滑动套;221、滑动部;222、连接部;23、第一主动轮;24、第一从动轮;
3、气动装置;
4、第二驱动组件;41、第二支座;42、第二滑动套;43、第二主动轮;44、第二从动轮;
5、连杆组件;51、连杆;52、支架;
6、升降驱动源;
7、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电动汽车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安规检测,操作人员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安规检测时,检测设备的接头需要和移动的整车生产线保持同步。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当前大部分的生产线通常采用的是在生产线的上方设置单轨系统,使检测设备对生产线上的电动汽车进行检测,但是,轨道系统驱动方式单一,轨道车辆依靠电动运行,若出现电力驱动故障或者停电的情况时,检测将停止工作,导致生产线无法正常运作,从而影响工作效率,造成损失。对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行轨道系统,能够根据现场的环境在气动和电动两种驱动方式快速切换,保证随行轨道系统的正常使用。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随行轨道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连杆组件5以及升降驱动源6。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和第一驱动组件2,第一驱动组件2滑动设置于轨道100,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2,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气动装置3和第二驱动组件4,第二驱动组件4滑动设置于轨道100,气动装置3用于驱动第二驱动组件4。连杆组件5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2和第二驱动组件4之间,升降驱动源6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2,升降驱动源6能够驱动第一驱动组件2相对轨道100处于脱轨状态和接触状态,当第一驱动组件2处于接触状态时,第二驱动组件4与轨道100分离,当第一驱动组件2处于脱轨状态时,第二驱动组件4在连杆组件5的作用下与轨道100分离或接触。具体地,电机1与轨道100滑动配合,且电机1用于驱动第一驱动组件2沿轨道100进行滑动,连杆组件5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2和第二驱动组件4,升降驱动源6安装在第一驱动组件2上,用于驱动第一驱动组件2与轨道100接触或分离。当现场只有电源的情况下,升降驱动源6推动第一驱动组件2向上移动,使第一驱动组件2与轨道100的下沿口接触而处于接触状态,而第二驱动组件4在连杆组件5的作用下与轨道100分离,则随行轨道系统的驱动力只有通过电机1沿轨道100进行滑移。当现场只有气源的情况下,升降驱动源6拉动第一驱动组件2向下移动,使第一驱动组件2与轨道100的下沿口分离而处于脱轨状态,同时,第二驱动组件4在连杆组件5的作用下与轨道100接触,则随行轨道系统的驱动力只有通过气动装置3沿轨道100进行滑移,气动和电动两种驱动方式根据现场的环境快速切换,保证随行轨道系统的正常使用。当现场既无法提供电源又无法提供气源的情况下,升降驱动源6使连杆组件5处于水平状态,第一驱动组件2和第二驱动组件4均与轨道100分离,此时轨道100处于无动力状态,操作人员直接进行拖拽,阻尼小,且便于更换和维修。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4,第一驱动组件2包括滑动连接于轨道100的第一支座21、滑动连接于第一支座21的第一滑动套22和设置于第一滑动套22的第一主动轮23,电机1用于驱动第一主动轮23转动,升降驱动源6设置于第一支座21,且升降驱动源6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滑动套22,第一滑动套22与连杆组件5转动连接,升降驱动源6能够驱动第一主动轮23与轨道100接触或分离。具体地,在升降驱动源6的作用下向上推动或者向下拉动第一滑动套22,使得第一主动轮23与轨道100接触或分离,当第一主动轮23处于接触状态时,电机1为第一主动轮23提供动力,并带动第一驱动组件2和电机1沿轨道100的滑移方向进行移动。当第一主动轮23处于脱轨状态时,电机1没有电源提供电力,第二驱动组件4在连杆组件5的作用下与轨道100接触,同时,气动装置3为第二驱动组件4提供动力,使其沿轨道100的滑移方向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4,第一滑动套22包括滑动部221和连接于滑动部221的连接部222,连接部222设置于升降驱动源6的输出端,滑动部221与连杆组件5转动连接,且滑动部221滑动连接于第一支座21。具体地,滑动部221滑动套设于第一支座21,滑动部221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滑动部221位于连接部222的两侧,升降驱动源6向上推动或者向下拉动连接部222,使第一主动轮23与轨道100分离或接触,同时,连接部222带动滑动部221沿第一支座21上下滑动,使第二驱动组件4在连杆组件5的作用下与轨道100分离或接触。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4,升降驱动源6设置为电缸。具体地,电缸是将伺服电机1与丝杠一体化设计的模块化产品,将伺服电机1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实现高强度,高速度,高精度定位,运动平稳,低噪音。电缸在复杂的环境下工作只需要定期的注脂润滑,并无易损件需要维护更换。电缸可以完全替代液压缸和气缸,实现环境更环保,更节能,更干净的优点。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4,第一驱动组件2还包括第一从动轮24,第一从动轮24转动连接于第一支座21上,且第一从动轮24滑动连接于轨道100,当第一主动轮23与轨道100接触时,第一从动轮24能够沿轨道100的滑移方向移动,当第一主动轮23与轨道100分离时,第二驱动组件4能够在连杆组件5的作用下与轨道100接触。具体地,电机1启动,驱动第一主动轮23转动,同时,第一主动轮23在升降驱动源6的作用下与轨道100接触,且第一主动轮23能够沿轨道100的滑移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一从动轮同步转动。电机1由于停电而停机时,第一主动轮23停止转动,在升降驱动源6的作用下,第一主动轮23与轨道100分离,同时,第二驱动组件4在连杆组件5的作用下与轨道100接触,气动装置3带动第二驱动组件4沿轨道100的滑移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4,随行轨道系统还包括固定套7,固定套7设置于第一支座21上,固定套7滑动连接于轨道100。具体地,固定套7包括活动部和滑动部,滑动部套设于轨道100且能够相对轨道滑动配合,活动部活动设置于第一支座21的U型结构处,并且活动部能够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相对第一支座21进行摆动,当第一主动轮23与轨道100分离或接触时,保证第一支座21通过固定套7始终不会脱离于轨道100。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4,第二驱动组件4包括设置于轨道100的第二支座41、滑动连接于第二支座41的第二滑动套42和设置于第二滑动套42的第二主动轮43,气动装置3用于驱动第二主动轮43转动,第二滑动套42与连杆组件5转动连接,当第一主动轮23与轨道100分离时,第二主动轮43能够与轨道100接触,且第二主动轮43沿轨道100的滑移方向移动。具体地,在升降驱动源6的作用下向下拉动第一主动轮23,第一主动轮23与轨道100分离,第二滑动套42在连杆组件5的作用下相对第二支座41向上滑动,以使第二主动轮43与轨道100接触,气动装置3为第二主动轮43提供动力,使第二主动轮43沿轨道100的滑移方向进行移动。可选地,固定套7的数量有两个,另外一个固定套7的滑动部套设于轨道100且能够相对轨道滑动配合,固定套7的活动部活动设置于第二支座41的U型结构处,并且活动部能够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相对第二支座41进行摆动,当第二主动轮43与轨道100分离或接触时,保证第二支座41通过固定套7始终不会脱离于轨道100。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4,第二驱动组件4还包括第二从动轮44,第二从动轮44转动连接于第二支座41上,且第二从动轮44滑动连接于轨道100,当第二主动轮43与轨道100接触时,第二从动轮44能够沿轨道100的滑移方向移动,当第二主动轮43与轨道100分离时,第一驱动组件2能够在连杆组件5的作用下与轨道100接触。具体地,气动装置3启动,源源不断的气源进入气动装置3,气动装置3的出风口吹向第二主动轮43,第二主动轮43与第二从动轮44能够沿轨道100的滑移方向移动。当现场没有气源的情况下,气动装置3停机,在升降驱动源6的作用下向上推动第一主动轮23,第一主动轮23与轨道100接触,第二滑动套42在连杆组件5的作用下相对第二支座41向下滑动,以使第二主动轮43与轨道100分离,电机1为第一主动轮23提供动力,使第一主动轮23沿轨道100的滑移方向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4,连杆组件5包括连杆51和支架52,支架52滑动连接于轨道100,连杆51转动设置于支架52,且连杆5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2和第二驱动组件4。具体地,支架5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轨道100,支架5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杆51的中间位置,连杆5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套22,连杆5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动套42,当现场只有电源的情况下,电机1作为驱动源为随行轨道系统提供电驱动,此时连杆51的第一端沿水平方向高于连杆51的第二端,第一驱动组件2的第一主动轮23与轨道100接触;当现场只有气源的情况下,气动装置3作为驱动源为随行轨道系统提供气驱动,此时连杆51的第一端沿水平方向低于连杆51的第二端,第二驱动组件4的第二主动轮43与轨道100接触;当现场既无法提供电源又无法提供气源的情况下,此时连杆51处于水平状态,第一驱动组件2和第二驱动组件4均与轨道100脱离,操作人员可直接进行拖拽,便于更换和维修。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随行轨道系统。在只有电源的情况下,升降驱动源6推动第一驱动组件2而处于接触状态,第二驱动组件4与轨道100分离,在只有气源的情况下,升降驱动源6拉动第一驱动组件2而处于脱轨状态,第二驱动组件4与轨道100接触,气动和电动两种驱动方式根据现场的环境快速切换,保证轨道车辆的正常使用。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随行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和第一驱动组件(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滑动设置于轨道(100),所述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
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气动装置(3)和第二驱动组件(4),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100),所述气动装置(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
连杆组件(5),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之间;
升降驱动源(6),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所述升降驱动源(6)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相对所述轨道(100)处于脱轨状态和接触状态,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处于所述接触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与所述轨道(100)分离,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处于所述脱轨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在所述连杆组件(5)的作用下与所述轨道(100)分离或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行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100)的第一支座(2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座(21)的第一滑动套(22)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套(22)的第一主动轮(23),所述电机(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23)转动,所述升降驱动源(6)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21),且所述升降驱动源(6)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套(22),所述第一滑动套(22)与所述连杆组件(5)转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源(6)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23)与所述轨道(100)接触或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行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套(22)包括滑动部(221)和连接于所述滑动部(221)的连接部(222),所述连接部(222)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源(6)的输出端,所述滑动部(221)与所述连杆组件(5)转动连接,且所述滑动部(22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座(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行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源(6)设置为电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行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还包括第一从动轮(24),所述第一从动轮(2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座(21)上,且所述第一从动轮(24)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100),当所述第一主动轮(23)与所述轨道(100)接触时,所述第一从动轮(24)能够沿所述轨道(100)的滑移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主动轮(23)与所述轨道(100)分离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能够在所述连杆组件(5)的作用下与所述轨道(100)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行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轨道系统还包括固定套(7),所述固定套(7)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21)上,所述固定套(7)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10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行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包括设置于所述轨道(100)的第二支座(4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座(41)的第二滑动套(42)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套(42)的第二主动轮(43),所述气动装置(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轮(43)转动,所述第二滑动套(42)与所述连杆组件(5)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主动轮(23)与所述轨道(100)分离时,所述第二主动轮(43)能够与所述轨道(100)接触,且所述第二主动轮(43)沿所述轨道(100)的滑移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行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还包括第二从动轮(44),所述第二从动轮(4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座(41)上,且所述第二从动轮(44)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100),当所述第二主动轮(43)与所述轨道(100)接触时,所述第二从动轮(44)能够沿所述轨道(100)的滑移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二主动轮(43)与所述轨道(100)分离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能够在所述连杆组件(5)的作用下与所述轨道(100)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行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5)包括连杆(51)和支架(52),所述支架(52)滑动连接于所述轨道(100),所述连杆(51)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52),且所述连杆(5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和第二驱动组件(4)。
10.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随行轨道系统。
CN202211512862.3A 2022-11-30 2022-11-30 随行轨道系统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115593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2862.3A CN115593446B (zh) 2022-11-30 2022-11-30 随行轨道系统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2862.3A CN115593446B (zh) 2022-11-30 2022-11-30 随行轨道系统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93446A true CN115593446A (zh) 2023-01-13
CN115593446B CN115593446B (zh) 2023-04-07

Family

ID=84853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2862.3A Active CN115593446B (zh) 2022-11-30 2022-11-30 随行轨道系统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9344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29551A1 (en) * 1997-12-05 1999-06-17 Quentin Sholto Grant Vehicle tracking systems
US20030201147A1 (en) * 2002-04-24 2003-10-30 Edwards Melvin A. Carrier conveyor system
JP2007001690A (ja) * 2005-06-22 2007-01-11 Daifuku Co Ltd 搬送用走行体の配送設備
US20070187212A1 (en) * 2003-07-22 2007-08-16 Carsten Christiansson Overhead conveyor
JP2012136329A (ja) * 2010-12-27 2012-07-19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ワーク搬送装置
CN211571219U (zh) * 2019-11-26 2020-09-25 华夏高铁技术有限公司 液压走行换轨机
CN212353963U (zh) * 2020-08-07 2021-01-15 西京学院 一种边防运输巡逻系统
CN113581777A (zh) * 2021-07-30 2021-11-02 合肥君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防脱轨的无缆轨道车及其吊轨运动平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29551A1 (en) * 1997-12-05 1999-06-17 Quentin Sholto Grant Vehicle tracking systems
US20030201147A1 (en) * 2002-04-24 2003-10-30 Edwards Melvin A. Carrier conveyor system
US20070187212A1 (en) * 2003-07-22 2007-08-16 Carsten Christiansson Overhead conveyor
JP2007001690A (ja) * 2005-06-22 2007-01-11 Daifuku Co Ltd 搬送用走行体の配送設備
JP2012136329A (ja) * 2010-12-27 2012-07-19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ワーク搬送装置
CN211571219U (zh) * 2019-11-26 2020-09-25 华夏高铁技术有限公司 液压走行换轨机
CN212353963U (zh) * 2020-08-07 2021-01-15 西京学院 一种边防运输巡逻系统
CN113581777A (zh) * 2021-07-30 2021-11-02 合肥君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防脱轨的无缆轨道车及其吊轨运动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93446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4310B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直线电机的驱动和保护装置
CN107139941B (zh) 一种轨道电车的驱动装置
CN109208410B (zh) 悬挂式单轨道岔摆动式补偿轨装置及其补偿方法
CN214374492U (zh) 探伤装置
CN115593446B (zh) 随行轨道系统及轨道车辆
CN105291849A (zh) 用于受电弓的电动直驱装置
CN105346399A (zh) 一种受电弓升降装置
KR102000701B1 (ko) 제3궤조용 집전장치의 래치 장치
CN216272627U (zh) 罐内阻车器、阻车系统及罐笼
CN106219444A (zh) 一种汽车保养用升降装置
JP2006280182A (ja) 集電舟の駆動装置
CN208306384U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直线电机的驱动和保护装置
CN210027404U (zh) 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系统
CN115158367A (zh) 空轨胶轮车辆及其主动安全接地装置与方法
CN205381148U (zh) 用于受电弓的框架式升降臂
CN211310675U (zh) 一种举升型移动机器人系统
CN111364294B (zh) 一种道岔衔接梁与具有其的道岔
CN209738825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第三轨下接触受流器
CN105346398A (zh) 用于电机车辆受电的手自两用受电弓
CN212249729U (zh) 安装在轨道交通防淹门或人防门处的汇流排装置
CN207790728U (zh) 车动侧入式机械分道机构
CN109969985B (zh) 一种双臂架车机
CN110747703A (zh) 一种悬挂式永磁磁浮轨道道岔
CN111267874A (zh) 跨坐式单轨行走机构及轨道车辆
CN219544758U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列车稳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