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7723A - 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87723A CN115587723A CN202211233004.5A CN202211233004A CN115587723A CN 115587723 A CN115587723 A CN 115587723A CN 202211233004 A CN202211233004 A CN 202211233004A CN 115587723 A CN115587723 A CN 1155877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quality control
- audit
- file
- design
- audi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4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2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08000003443 Unconsciousnes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42 design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40 design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1—File system administration, e.g. details of archiving or snapshots
- G06F16/113—Details of archiv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6—Support for shared access to files; File sharing suppor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首先,构建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然后,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显示审核状态以及自动管理第一质量控制文件。上述方法和系统提高了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流程信息化程度、工程设计质量审查人员的审查效率以及工程项目资料共享实时性,且使得质量控制流程可追溯性,满足了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进而为用户提供从工程图纸设计、审核到质量控制文件及成果文件归档的一体化、规范化服务,极大的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工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纸设计质量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节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其中,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流程是为保证建设工程各设计阶段服务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程序。
现有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流程虽有严格的工程设计控制程序,且各项目根据工程设计控制程序履行设计职责,但控制流程完全由传统人工方式完成,已不能满足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具体存在以下缺点:
1、信息化程度低。目前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完全由传统人工方式完成,信息化程度低。各阶段质量控制文件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而目前的质量控制文件均为纸质版,且由于工程周期长,成果文件分阶段完成,涉及前后相关的质量控制文件无法可视化显示,无法有效地实现质量控制文件的关联关系。
2、审核工作量大。质量控制文件多且均为纸质版,工程质量控制文件无法可视化显示,质量控制文件均由人工完成审核确认,这就造成审核确认质量控制文件工作量大,人工审核确认效率较低。
3、质量控制流程不可追溯。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执行过程没有记录,事后调查没有依据,容易造成质量控制文件的缺省,遗留质量隐患。且纸质版质量控制文件容易遗失等。
4、质量控制文件归档不规范。质量控制文件归档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各工程质量控制文件归档形式各不相同,这就给企业内部质量审查人员及企业外部质量审查人员的审查工作造成了困难,降低了审查效率,增加了质量审查结果不合格的概率,而且对事后查找质量控制文件也增加了难度。
5、资料共享实时性差。工程相关人员不能及时查看质量控制文件及成果文件,对工程人员了解工程信息、掌握工程进度也增加了难度。
综上,如何使得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使得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包括,
构建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
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显示审核状态以及自动管理第一质量控制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构建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包括,
确定以下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
用户配置、质量控制文件模板配置、用户角色配置、设计阶段配置、工程人员配置、设计成果文件配置;
基于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创建与工程设计相适应地数据库存储架构以及与数据存储架构相适应地数据库;
确定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
基于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确定审核者的最终审核级数;
基于最终审核级数,生成每一个审核者审核填写质量审核文件环节和设计者确认修改审核意见环节的交互组合;
基于交互组合和数据库,生成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
进一步地,基于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确定审核者的最终审核级数包括若一个审核者同时承担多个不同级数的审核者的角色,则将级数靠后的审核任务并入级数考前的审核任务。
进一步地,每一个审核者审核填写质量审核文件环节和设计者确认修改审核意见环节的交互组合至少包括以下审核方法:
步骤S1、设计者向审核者提交经设计者电子签名的设计成果文件,以供审核者审核;
步骤S2、审核者审核设计成果文件,并填写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若审核者对设计成果文件有审核意见,将带有审核意见的设计成果文件和质量审核记录文件反馈给设计者,执行步骤S3,若无意见,执行步骤S8,若审核者无法进行审核任务,则通过跳过操作,执行步骤S6;
步骤S3、设计者对接收到的审核意见进行确认,修改设计成果文件,并对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逐条回复,并将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文件和回复后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电子签名后,反馈给审核者确认;
步骤S4、审核者对收到的经设计者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文件和经设计者回复后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确认,若无意见,则执行步骤S5,否则,执行步骤S2;
步骤S5、审核者将经设计者电子签名的设计成果文件及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后,反馈给设计者,本级审核任务结束;
步骤S6、经设计者确认后,将经过审核者电子签名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步骤S7、设计者向下一级审核者提交经其上一级审核者审核后的设计成果文件,以供下一级审核者审核,若无下一级审核者,则将设计成果文件上传数据库进行归档;
步骤S8、将审核记录文件注明“无意见”,进行电子签名后发给设计者;
步骤S9、设计者将经过审核者电子签名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后,将质量审核记录文件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本级审核任务结束,并执行步骤S7。
进一步地,步骤S2中还包括审核者审核设计成果文件时,调用CAD应用程序接口,新建审核图层,其中,
将审核的图层所在的图册命名为:“审核-AA-BB”,其中AA为审核者角色,BB为审核者姓名;
审核过程中,审核者能够将审核意见批注在审核图层中,并将审核意见自动定义为:“审核者姓名-审核时间:审核意见内容”格式,以及将审核意见的属性定义为一般性问题、原则性问题、争议性问题中的一个;
步骤S3中还包括设计者根据审核者的审核意见对设计成果文件进行修改,并在审核图层中对审核意见进行回复,以及将意见回复自动定义为:“设计者姓名-审核意见回复时间:审核意见回复内容”格式。
进一步地,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显示审核状态包括,
通过不同颜色分别标注未经历的步骤、正在经历的步骤、已经历的步骤以及跳过的步骤,以及
通过点击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每个环节至少能够显示以下信息:
办理人、办理状态、提交人、提交类型、提交日期、完成日期、办理意见。
进一步地,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自动管理第一质量控制文件包括,
审核流程开始时,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开始审核日期c;
基于审核者的意见批注及设计者的意见回复,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的质量审核卡,并自动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审核流程结束时,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完成审核日期d和各级审核意见统计卡,并自动将各级审核意见统计卡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基于设计成果文件的工期计划,核实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是否超时。
进一步地,基于设计成果文件的工期计划,核实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是否超时包括,
获取设计成果文件的计划开始日期p以及计划完成日期q;
将设计成果文件的计划开始日期p与设计成果文件开始审核日期c以及计划完成日期q和设计成果文件完成审核日期d作比较,若|p-c|>设定阈值或若|p-d|>设定阈值,则自动生成报警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基于工程设计进度,归档工程设计进度下的第二质量控制文件;
基于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第一质量控制文件和/或第二质量控制文件,自动生成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其中,所述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包括:工程阶段、质量控制文件分类、质量控制文件清单、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以及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
进一步地,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和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均分为差、一般、好三个级别,其中,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的评价原则为: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差”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1;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好”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0且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好”的数量b与项目检查点数N比值大于等于60%;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一般”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0且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好”的数量b与项目检查点数N的比值小于60%;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的评价原则为:
将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中的项目检查点中的差、好、一般评价作比较,将占比最高的评价作为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
审核模块,用于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显示审核状态以及自动管理第一质量控制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构建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以下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
用户配置、质量控制文件模板配置、用户角色配置、设计阶段配置、工程人员配置、设计成果文件配置;
基于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创建与工程设计相适应地数据库存储架构以及与数据存储架构相适应地数据库;
确定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
基于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确定审核者的最终审核级数;
基于最终审核级数,生成每一个审核者审核填写质量审核文件环节和设计者确认修改审核意见环节的交互组合;
基于交互组合和数据库,生成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
进一步地,基于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确定审核者的最终审核级数包括若一个审核者同时承担多个不同级数的审核者的角色,则将级数靠后的审核任务并入级数考前的审核任务。
进一步地,所述审核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审核方法:
步骤S1、设计者向审核者提交经设计者电子签名的设计成果文件,以供审核者审核;
步骤S2、审核者审核设计成果文件,并填写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若审核者对设计成果文件有审核意见,将带有审核意见的设计成果文件和质量审核记录文件反馈给设计者,执行步骤S3,若无意见,执行步骤S8,若审核者无法进行审核任务,则通过跳过操作,执行步骤S6;
步骤S3、设计者对接收到的审核意见进行确认,修改设计成果文件,并对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逐条回复,并将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文件和回复后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电子签名后,反馈给审核者确认;
步骤S4、审核者对收到的经设计者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文件和经设计者回复后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确认,若无意见,则执行步骤S5,否则,执行步骤S2;
步骤S5、审核者将经设计者电子签名的设计成果文件及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后,反馈给设计者,本级审核任务结束;
步骤S6、经设计者确认后,将经过审核者电子签名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步骤S7、设计者向下一级审核者提交经其上一级审核者审核后的设计成果文件,以供下一级审核者审核,若无下一级审核者,则将设计成果文件上传数据库进行归档;
步骤S8、将审核记录文件注明“无意见”,进行电子签名后发给设计者;
步骤S9、设计者将经过审核者电子签名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后,将质量审核记录文件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本级审核任务结束,并执行步骤S7。
进一步地,步骤S2中还包括审核者审核设计成果文件时,调用CAD应用程序接口,新建审核图层,其中,
将审核的图层所在的图册命名为:“审核-AA-BB”,其中AA为审核者角色,BB为审核者姓名;
审核过程中,审核者能够将审核意见批注在审核图层中,并将审核意见自动定义为:“审核者姓名-审核时间:审核意见内容”格式,以及将审核意见的属性定义为一般性问题、原则性问题、争议性问题中的一个;
步骤S3中还包括设计者根据审核者的审核意见对设计成果文件进行修改,并在审核图层中对审核意见进行回复,以及将意见回复自动定义为:“设计者姓名-审核意见回复时间:审核意见回复内容”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审核模块还用于显示以下内容:
通过不同颜色分别标注未经历的步骤、正在经历的步骤、已经历的步骤以及跳过的步骤,以及
通过点击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每个环节至少能够显示以下信息:
办理人、办理状态、提交人、提交类型、提交日期、完成日期、办理意见。
进一步地,所述审核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审核流程开始时,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开始审核日期c;
基于审核者的意见批注及设计者的意见回复,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的质量审核卡,并自动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审核流程结束时,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完成审核日期d和各级审核意见统计卡,并自动将级审核意见统计卡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基于设计成果文件的工期计划,核实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是否超时,其中,包括,
获取设计成果文件的计划开始日期p以及计划完成日期q;
将设计成果文件的计划开始日期p与设计成果文件开始审核日期c以及计划完成日期q和设计成果文件完成审核日期d作比较,若|p-c|>设定阈值或者若|p-d|>设定阈值,则自动生成报警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
基于工程设计的进度,归档工程设计进度下的第二质量控制文件;
基于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第一质量控制文件和/或第二质量控制文件,自动生成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其中,所述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包括:工程阶段、质量控制文件分类、质量控制文件清单、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以及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其中,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和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均分为差、一般、好三个级别;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的评价原则为: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差”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1;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好”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0且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好”的数量b与项目检查点数N比值大于或者等于60%;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一般”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0且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好”的数量b与项目检查点数N的比值小于60%;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的评价原则为:
将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中的项目检查点中的差、好、一般的评价作比较,将占比最高的评价作为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包括用户个人终端、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其中,
所述用户个人终端用于执行上述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的客户端,用于提供用户操作界面以及与用户操作界面相应地的显示功能;
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执行上述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的核心运算;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上述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执行上述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所产生的数据和文件。
本发明的上述控制方法和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构建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加强了质量控制流程中审核各环节的关联关系,此外,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显示审核状态,工程项目相关人员可实时了解各册工程图纸的审核进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程设计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了工程效率。
2、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显示审核状态和自动管理第一质量控制文件,使得质量控制流程执行过程有详实的记录,消除质量隐患,且使得质量控制流程可追溯。
3、创建与工程设计相适应地数据库存储架构以及与数据存储架构相适应地数据库,统一质量控制文件归档方式和执行标准,降低了审查人员审查工作的劳动强度和成果文件的查找难度,使得质量控制文件的归档更加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4、设计人员根据控制流程及时归档第一质量控制文件和第二质量控制文件,便于各级审核者查看以及根据审核状态即能及时确认各级质量控制环节是否已经完成,提高资料共享实时性。
5、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自动核实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是否超时,使得控制方法更加智能,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6、根据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显示质量控制文件的上传归档情况,能够检查质量控制文件是否完整,此外,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便于质量审查人员对工程质量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便于后续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从而生成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降低质量审查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存储架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交互组合的审核方法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设计成果文件签字格式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首先,构建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然后,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显示审核状态以及自动管理第一质量控制文件。通过采用上述控制方法提高了工程设计的信息化程度,加强了质量控制流程中各环节的关联关系,降低质量审查人员的劳动强度。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可视化显示,使得工程项目相关人员可实时了解各册工程图纸的审核进度,进一步,自动管理质量控制文件降低了审查人员审查工作的劳动强度和设计成果文件的查找难度,也进一步解决了纸质文件容易丢失的问题,极大了提高了工程设计管理控制的效率。
具体的,所述构建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以下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
用户配置、质量控制文件模板配置、用户角色配置、设计阶段配置、工程人员配置、设计成果文件配置;其中,所述用户配置、用户角色配置以及质量控制文件模板配置均属于系统管理员配置项;所述设计阶段配置、工程人员配置、设计成果文件配置均属于工程人员配置项。进一步,所述用户配置包括用户ID、姓名、邮箱、电话等信息;质量控制文件模板配置包括质量控制文件及其文件名称、版本、生效时间、失效时间等信息;用户角色配置包括各级审核者角色名称等信息;所述设计阶段配置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中的一个或多个,工程人员配置包括工程参与人员姓名、在工程中的角色等;设计成果文件配置包括设计成果文件送审版和正式版中的一个或几个、设计成果文件图册名称等。
首先,基于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创建与工程设计相适应地数据库存储架构以及与数据存储架构相适应地数据库;具体的,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工作按工作阶段划分,可以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以下部分:设计策划、设计输入、设计实现、设计审核、设计验证、文印归档发送、设计服务和总结、设计变更、其他如设计确认等。进一步,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工作符合IRIS(国际铁路行业标准)。基于IRIS标准,在数据库中设计出工程设计数据的存储架构,则使得工程设计相关文件的存储有了统一的标准,更加规范。
工程设计每一部分(或者每个阶段)均包含相关设计成果文件和质量控制文件。具体不限于以下举例文件,其中,设计策划部分的相关文件和记录包括:项目管理计划文件、质量审核记录文件、项目风险和机会管理分析文件等;设计审核部分的相关文件和记录包括:审核关键事项文件、质量审核记录文件、各级审核意见统计文件等。从而每一个工作阶段的设计成果文件和质量控制文件均能够存储至所述数据库的相应文件夹中。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用户可以自动与所属工程数据库存储地址连接,基于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基于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工作的工作阶段,实现与工程相适应的数据存储架构的一键生成,可行性研究、02初步设计以及03施工图设计,每个阶段下又包括9个子文件夹,即又分为9子阶段,每个子阶段分别存储相应的质量控制文件和/或设计成果文件,后续生成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时,则将每个文件名以及文件下所存储的文件类别和相应文件显示在表中。进一步,图中仅展示了02初步设计下的子文件夹,01可行性研究文件夹和03施工图设计文件夹下面也包括同样的9个子文件夹,在此不再赘述。工程相关人员可将一个工程设计各阶段相关文件和记录上传至数据库中的相应存储文件中保存,并能够可视化显示,使得文件归档更加规范,提高用户体验,降低了质量控制文件的查找难度。
其次,确定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其中,审核者级数包括但不限于:一级审核者、二级审核者、三级审核者、四级审核者、五级审核者、六级审核者等。
然后,基于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确定审核者的最终审核级数;示例性的,如果各级审核者中存在人员复用的情况,例如一个审核者同时承担一级审核者和三级审核者的角色,则将三级审核者审核环节并入一级审核者审核环节,进一步,若审核者级数最高为n,如果一个人同时担任i个级数的审核者,另一个人同时担任j个级数的审核者,则实际的审核者级数为m=n-i-j+i/i+j/j,其中,m、n、i、j均为整数,且均大于0。对审核者的审核工作进行整合,提高了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效率。
然后,基于最终审核级数,生成每一个审核者审核填写质量审核文件环节和设计者确认修改审核意见环节的交互组合;示例性的,根据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审核者级数最高为n,生成n对审核者审核填写质量审核文件环节和设计者确认修改审核意见环节的组合。进一步具体的,如图3所示,每一个交互组合都执行以下审核方法:
步骤S1、设计者向审核者提交经设计者电子签名的设计成果文件,以供审核者审核;
步骤S2、审核者审核设计成果文件,并填写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若审核者对设计成果文件有审核意见,将带有审核意见的设计成果文件和质量审核记录文件反馈给设计者,执行步骤S3,若无意见,执行步骤S8,若审核者无法进行审核任务,则通过跳过操作,执行步骤S6;具体的,审核者审核设计成果文件时,调用CAD应用程序接口,新建审核图层,其中,将审核的图层所在的图册命名为:“审核-AA-BB”,其中AA为审核者角色,BB为审核者姓名;审核过程中,审核者能够将审核意见批注在审核图层中,并将审核意见自动定义为:“审核者姓名-审核时间:审核意见内容”格式,以及将审核意见的属性定义为一般性问题、原则性问题、争议性问题中的一个
步骤S3、设计者对接收到的审核意见进行确认,修改设计成果文件,并对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逐条回复,并将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文件和回复后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电子签名后,反馈给审核者确认;进一步,设计者根据审核者的审核意见对设计成果文件进行修改,并在审核图层中对审核意见进行回复,以及将意见回复自动定义为:“设计者姓名-审核意见回复时间:审核意见回复内容”格式。
步骤S4、审核者对收到的经设计者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文件和经设计者回复后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确认,若无意见,则执行步骤S5,否则,执行步骤S2;
步骤S5、审核者将经设计者电子签名的设计成果文件及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后,反馈给设计者,本级审核任务结束;
步骤S6、经将经过审核者电子签名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步骤S7、设计者向下一级审核者提交经其上一级审核者审核后的设计成果文件,以供下一级审核者审核,若无下一级审核者,则将设计成果文件上传数据库进行归档;具体的,下一级审核仍继续执行步骤S2-S9,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将审核记录文件注明“无意见”,进行电子签名后发给设计者;
步骤S9、设计者将经过审核者电子签名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后,将质量审核记录文件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本级审核任务结束,并执行步骤S7。
最后,基于交互组合和数据库,生成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的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但不限于图4的表现形式,每个交互组合按照审核者级数依次连接,且每个交互组合的设计者均与数据库连接。
本实施例中,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显示审核状态,仍以图4进行示例性说明,控制流程可根据审核进度,使每个交互组合有不同的状态表示,即通过不同颜色分别标注未经历的步骤、正在经历的步骤、已经历的步骤以及跳过的步骤,例如,未经历的步骤,以灰色表示,正在经历的步骤,以红色表示,已经历的步骤,以绿色表示,跳过的步骤,以洋红色表示。但每个交互组合不同的状态表示不局限于使用颜色,也可以是其他形式。设计人员根据控制程序及时归档成果文件,便于各级审核者查看,且能够及时确认各级质量控制环节是否已经完成,提高资料共享实时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点击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每个环节至少能够显示以下信息:办理人、办理状态、提交人、提交类型、提交日期、完成日期、办理意见(图4中未示出)。更进一步的,在审核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质量控制文件均会上传至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具体的,各种质量控制文件存储至规定的文件夹中。从而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全过程覆盖质量控制流程各环节,质量控制流程执行过程有详实的记录,实现质量控制流程可追溯功能,消除质量隐患。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具有审核进度自动计算功能,通过进度条和审核进度完成比例的方式显示设计成果文件审核进度。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实际的审核者级数为M,已经完成本级审核的级数为P,则当前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进度=P/M×100%,其中,M、P均为整数,且均大于0。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具有电子签名功能,审核过程中,审核者和设计者对质量控制文件和设计成果文件进行电子签名确认;具体的,在执行步骤S5或步骤S8时,设计者与各级审核者共同确认质量控制文件和设计成果文件无误后,可通过加密的电子签名的形式完成对质量控制文件和设计成果文件的签署,电子签名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中。进一步,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能够自动将设计成果文件中签署的姓名与本工程项目管理计划中的工程参与人员相比较,若发现两者不一致,则会给出告警信息,提示用户进行修改。如图5所示,设计成果文件签字格式的表格图,但不限于此,其他形式满足本发明的也适用。根据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显示质量控制文件的上传归档情况,便于质量审查人员对工程质量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
本实施例中,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自动管理第一质量控制文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审核流程开始时,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开始审核日期c;其次,基于审核者的意见批注及设计者的意见回复,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的质量审核卡,并自动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其中,设计成果文件的质量审核卡的内容包括:文件名称、设计者姓名、审核者姓名、角色及审核日期等;然后,审核流程结束时,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完成审核日期d和各级审核意见统计卡,并自动将各级审核意见统计卡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其中,各级审核意见统计卡的内容包括:设计文件名称,一般性问题、原则性问题、争议性问题的数量及问题数量合计等;最后,基于设计成果文件的工期计划,核实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是否超时,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获取设计成果文件的计划开始日期p以及计划完成日期q;然后,将设计成果文件的计划开始日期p与设计成果文件开始审核日期c以及计划完成日期q和设计成果文件完成审核日期d作比较,若|p-c|>设定阈值或若|p-d|>设定阈值,则自动生成报警信息。其中,p、q均为整数,且大于0,c、d均为整数,且大于或者等于0,所述设定阈值可以是30天,但不限于该数值,也可以是20天、60天等。进一步,设计成果文件开始审核日期和设计成果文件完成审核日期d均会自动的填写在设计成果文件的会签栏中。本实施例中,第一质量控制文件指的是在审核过程中产生的审核记录文件。
进一步,所述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首先,基于工程设计进度,归档工程设计进度下的第二质量控制文件;然后,基于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第一质量控制文件和/或第二质量控制文件,自动生成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其中,所述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包括:工程名称、工程阶段、质量控制文件分类、质量控制文件清单、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以及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工程阶段包括:1设计策划、2设计输入、3设计实现、4设计审核、5设计验证、6文印归档发送、7设计服务和总结、8设计变更、9其他。每个阶段又包括不同的质量控制文件,第一质量控制文件除了包括设计审核阶段的质量控制文件,即质量审核卡、质量审核记录文件以及各级审核意见统计卡等,第一质量控制文件还包括审核阶段的设计成果文件,第二质量控制文件则包括除设计审核阶段之外所有的质量控制文件和设计成果文件。进一步,设计成果文件具体是否包括送审版还是正式版等依照工程数据配置进行存储。进一步,图6表中的文件均为示例性说明,不限于表中所列出的文件。从而在质量控制文件分类中对应的是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文件,质量控制文件清单下包括具体的质量控制文件。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和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均分为差、一般、好三个级别,其中,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的评价原则为: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差”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1;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好”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0且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好”的数量b与项目检查点数N比值大于等于60%;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一般”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0且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好”的数量b与项目检查点数N的比值小于60%;其中,N为整数,且N大于0。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的评价原则为:
将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中的项目检查点中的差、好、一般作比较,将占比最高的评价作为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
本实施例中,所述项目检查点为质量控制文件每个类别中所检查的文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系统管理员负责质量控制文件版本的管理与更新,需要版本管理的质量控制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管理计划文件、项目风险和机会管理分析文件、审核关键事项文件、质量审核记录文件、各级审核意见统计文件等。进一步,由于质量控制文件的模板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的公共目录中,系统管理员负责质量控制文件版本的管理与更新。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介绍了一种能够执行上述控制方法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包括构建模块和审核模块,其中,所述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所述审核模块用于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显示审核状态以及自动管理第一质量控制文件。
进一步,所述构建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首先,确定以下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其次,用户配置、质量控制文件模板配置、用户角色配置、设计阶段配置、工程人员配置、设计成果文件配置;然后,基于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创建与工程设计相适应地数据库存储架构以及与数据存储架构相适应地数据库;然后,确定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者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然后,基于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确定审核者的最终审核级数;然后,基于最终审核级数,生成每一个审核者审核填写质量审核文件环节和设计者确认修改审核意见环节的交互组合;最后,基于交互组合和数据库,生成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其中,基于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确定审核者的最终审核级数包括若一个审核者同时承担多个不同级的审核者的角色,则将级数靠后的审核任务并入级数考前的审核任务。
所述审核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审核方法:
步骤S1、设计者向审核者提交经设计者电子签名的设计成果文件,以供审核者审核;
步骤S2、审核者审核设计成果文件,并填写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若审核者对设计成果文件有审核意见,将带有审核意见的设计成果文件和质量审核记录文件反馈给设计者,执行步骤S3,若无意见,执行步骤S8,若审核者无法进行审核任务,则通过跳过操作,执行步骤S6;
步骤S3、设计者对接收到的审核意见进行确认,修改设计成果文件,并对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逐条回复,并将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文件和回复后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电子签名后,反馈给审核者确认;
步骤S4、审核者对收到的经设计者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文件和经设计者回复后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确认,若无意见,则执行步骤S5,否则,执行步骤S2;
步骤S5、审核者将经设计者电子签名的设计成果文件及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后,反馈给设计者,本级审核任务结束;
步骤S6、经设计者确认后,将经过审核者电子签名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步骤S7、设计者向下一级审核者提交经其上一级审核者审核后的设计成果文件,以供下一级审核者审核,若无下一级审核者,则将设计成果文件上传数据库进行归档;
步骤S8、将审核记录文件注明“无意见”,进行电子签名后发给设计者;
步骤S9、设计者将经过审核者电子签名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后,将质量审核记录文件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本级审核任务结束,并执行步骤S7。
其中,步骤S2中还包括审核者审核设计成果文件时,调用CAD应用程序接口,新建审核图层,其中,将审核的图层所在的图册命名为:“审核-AA-BB”,其中AA为审核者角色,BB为审核者姓名;审核过程中,审核者能够将审核意见批注在审核图层中,并将审核意见自动定义为:“审核者姓名-审核时间:审核意见内容”格式,以及将审核意见的属性定义为一般性问题、原则性问题、争议性问题中的一个;
步骤S3中还包括设计者根据审核者的审核意见对设计成果文件进行修改,并在审核图层中对审核意见进行回复,以及将意见回复自动定义为:“设计者姓名-审核意见回复时间:审核意见回复内容”格式。
进一步,所述审核模块还用于显示以下内容:通过不同颜色分别标注未经历的步骤、正在经历的步骤、已经历的步骤以及跳过的步骤,以及通过点击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每个环节至少能够显示以下信息:办理人、办理状态、提交人、提交类型、提交日期、完成日期、办理意见。
所述审核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首先,审核流程开始时,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开始审核日期c;其次,基于审核者的意见批注及设计者的意见回复,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的质量审核卡,并自动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然后,审核流程结束时,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完成审核日期d和各级审核意见统计卡,并自动将各级审核意见统计卡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最后,基于设计成果文件的工期计划,核实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是否超时,其中,包括,
获取设计成果文件的计划开始日期p以及计划完成日期q;
将设计成果文件的计划开始日期p与设计成果文件开始审核日期c以及计划完成日期q和设计成果文件完成审核日期d作比较,若|p-c|>设定阈值或者若|p-d|>设定阈值,则自动生成报警信息。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分别与构建模块和审核模块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首先,基于工程设计进度,归档工程设计进度下的第二质量控制文件;然后,基于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第一质量控制文件和/或第二质量控制文件,自动生成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其中,所述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包括:工程阶段、质量控制文件分类、质量控制文件清单、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以及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其中,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和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均分为差、一般、好三个级别;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的评价原则为: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差”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1;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好”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0且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好”的数量b与项目检查点数N比值大于或者等于60%;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一般”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0且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好”的数量b与项目检查点数N的比值小于60%;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的评价原则为:
将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中的项目检查点中的差、好、一般评价作比较,将占比最高的评价作为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介绍了另一种能够执行上述控制方法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包括用户个人终端、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其中,所述用户个人终端用于执行上述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的客户端,用于提供用户操作界面以及与用户操作界面相应地的显示功能。具体的,所述用户个人终端包括PC终端与移动终端,且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执行上述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的核心运算;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上述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执行上述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所产生的数据和文件。
本实施例中,工程相关人员可通过公司内部网络与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连接上传质量控制文件,进行质量控制文件交互;也可以在公司外部通过VPN连接公司内部网络上传质量控制文件,进行质量控制文件交互;同时还可以采用移动终端上传质量控制文件,进行质量控制文件交互。可视化质量控制系统具备向工程相关人员手机或者邮箱推送工程成果文件和质量控制文件信息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采用的是C/S架构,但不限于此,B/S架构等也适用于本发明。
上述控制系统提高了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流程信息化程度、工程设计质量审查人员的审查效率以及工程项目资料共享实时性,且使得质量控制流程可追溯性,满足了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进而为用户提供从工程图纸设计、审核到质量控制文件及成果文件归档的一体化、规范化服务,极大的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工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
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显示审核状态以及自动管理第一质量控制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包括,
确定以下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
用户配置、质量控制文件模板配置、用户角色配置、设计阶段配置、工程人员配置、设计成果文件配置;
基于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创建与工程设计相适应地数据库存储架构以及与数据存储架构相适应地数据库;
确定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
基于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确定审核者的最终审核级数;
基于最终审核级数,生成每一个审核者审核填写质量审核文件环节和设计者确认修改审核意见环节的交互组合;
基于交互组合和数据库,生成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确定审核者的最终审核级数包括若一个审核者同时承担多个不同级数的审核者的角色,则将级数靠后的审核任务并入级数考前的审核任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审核者审核填写质量审核文件环节和设计者确认修改审核意见环节的交互组合至少包括以下审核方法:
步骤S1、设计者向审核者提交经设计者电子签名的设计成果文件,以供审核者审核;
步骤S2、审核者审核设计成果文件,并填写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若审核者对设计成果文件有审核意见,将带有审核意见的设计成果文件和质量审核记录文件反馈给设计者,执行步骤S3,若无意见,执行步骤S8,若审核者无法进行审核任务,则通过跳过操作,执行步骤S6;
步骤S3、设计者对接收到的审核意见进行确认,修改设计成果文件,并对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逐条回复,并将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文件和回复后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电子签名后,反馈给审核者确认;
步骤S4、审核者对收到的经设计者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文件和经设计者回复后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确认,若无意见,则执行步骤S5,否则,执行步骤S2;
步骤S5、审核者将经设计者电子签名的设计成果文件及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后,反馈给设计者,本级审核任务结束;
步骤S6、经设计者确认后,将经过审核者电子签名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步骤S7、设计者向下一级审核者提交经其上一级审核者审核后的设计成果文件,以供下一级审核者审核,若无下一级审核者,则将设计成果文件上传数据库进行归档;
步骤S8、将审核记录文件注明“无意见”,进行电子签名后发给设计者;
步骤S9、设计者将经过审核者电子签名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后,将质量审核记录文件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本级审核任务结束,并执行步骤S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还包括审核者审核设计成果文件时,调用CAD应用程序接口,新建审核图层,其中,
将审核的图层所在的图册命名为:“审核-AA-BB”,其中AA为审核者角色,BB为审核者姓名;
审核过程中,审核者能够将审核意见批注在审核图层中,并将审核意见自动定义为:“审核者姓名-审核时间:审核意见内容”格式,以及将审核意见的属性定义为一般性问题、原则性问题、争议性问题中的一个;
步骤S3中还包括设计者根据审核者的审核意见对设计成果文件进行修改,并在审核图层中对审核意见进行回复,以及将意见回复自动定义为:“设计者姓名-审核意见回复时间:审核意见回复内容”格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显示审核状态包括,
通过不同颜色分别标注未经历的步骤、正在经历的步骤、已经历的步骤以及跳过的步骤,以及
通过点击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每个环节至少能够显示以下信息:
办理人、办理状态、提交人、提交类型、提交日期、完成日期、办理意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自动管理第一质量控制文件包括,
审核流程开始时,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开始审核日期c;
基于审核者的意见批注及设计者的意见回复,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的质量审核卡,并自动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审核流程结束时,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完成审核日期d和各级审核意见统计卡,并自动将各级审核意见统计卡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基于设计成果文件的工期计划,核实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是否超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设计成果文件的工期计划,核实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是否超时包括,
获取设计成果文件的计划开始日期p以及计划完成日期q;
将设计成果文件的计划开始日期p与设计成果文件开始审核日期c以及计划完成日期q和设计成果文件完成审核日期d作比较,若|p-c|>设定阈值或若|p-d|>设定阈值,则自动生成报警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工程设计进度,归档工程设计进度下的第二质量控制文件;
基于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第一质量控制文件和/或第二质量控制文件,自动生成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其中,所述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包括:工程阶段、质量控制文件分类、质量控制文件清单、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以及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和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均分为差、一般、好三个级别,其中,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的评价原则为: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差”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1;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好”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0且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好”的数量b与项目检查点数N比值大于等于60%;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一般”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0且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好”的数量b与项目检查点数N的比值小于60%;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的评价原则为:
将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中的项目检查点中的差、好、一般评价作比较,将占比最高的评价作为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
11.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
审核模块,用于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显示审核状态以及自动管理第一质量控制文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以下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
用户配置、质量控制文件模板配置、用户角色配置、设计阶段配置、工程人员配置、设计成果文件配置;
基于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创建与工程设计相适应地数据库存储架构以及与数据存储架构相适应地数据库;
确定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
基于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确定审核者的最终审核级数;
基于最终审核级数,生成每一个审核者审核填写质量审核文件环节和设计者确认修改审核意见环节的交互组合;
基于交互组合和数据库,生成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审核者的初始审核级数及各级审核者姓名,确定审核者的最终审核级数包括若一个审核者同时承担多个不同级数的审核者的角色,则将级数靠后的审核任务并入级数考前的审核任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审核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审核方法:
步骤S1、设计者向审核者提交经设计者电子签名的设计成果文件,以供审核者审核;
步骤S2、审核者审核设计成果文件,并填写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若审核者对设计成果文件有审核意见,将带有审核意见的设计成果文件和质量审核记录文件反馈给设计者,执行步骤S3,若无意见,执行步骤S8,若审核者无法进行审核任务,则通过跳过操作,执行步骤S6;
步骤S3、设计者对接收到的审核意见进行确认,修改设计成果文件,并对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逐条回复,并将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文件和回复后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电子签名后,反馈给审核者确认;
步骤S4、审核者对收到的经设计者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文件和经设计者回复后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确认,若无意见,则执行步骤S5,否则,执行步骤S2;
步骤S5、审核者将经设计者电子签名的设计成果文件及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后,反馈给设计者,本级审核任务结束;
步骤S6、经设计者确认后,将经过审核者电子签名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步骤S7、设计者向下一级审核者提交经其上一级审核者审核后的设计成果文件,以供下一级审核者审核,若无下一级审核者,则将设计成果文件上传数据库进行归档;
步骤S8、将审核记录文件注明“无意见”,进行电子签名后发给设计者;
步骤S9、设计者将经过审核者电子签名的质量审核记录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后,将质量审核记录文件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本级审核任务结束,并执行步骤S7。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还包括审核者审核设计成果文件时,调用CAD应用程序接口,新建审核图层,其中,
将审核的图层所在的图册命名为:“审核-AA-BB”,其中AA为审核者角色,BB为审核者姓名;
审核过程中,审核者能够将审核意见批注在审核图层中,并将审核意见自动定义为:“审核者姓名-审核时间:审核意见内容”格式,以及将审核意见的属性定义为一般性问题、原则性问题、争议性问题中的一个;
步骤S3中还包括设计者根据审核者的审核意见对设计成果文件进行修改,并在审核图层中对审核意见进行回复,以及将意见回复自动定义为:“设计者姓名-审核意见回复时间:审核意见回复内容”格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审核模块还用于显示以下内容:
通过不同颜色分别标注未经历的步骤、正在经历的步骤、已经历的步骤以及跳过的步骤,以及
通过点击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每个环节至少能够显示以下信息:
办理人、办理状态、提交人、提交类型、提交日期、完成日期、办理意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审核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审核流程开始时,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开始审核日期c;
基于审核者的意见批注及设计者的意见回复,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的质量审核卡,并自动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审核流程结束时,自动生成设计成果文件完成审核日期d和各级审核意见统计卡,并自动将级审核意见统计卡上传至数据库进行归档;
基于设计成果文件的工期计划,核实设计成果文件的审核是否超时,其中,包括,
获取设计成果文件的计划开始日期p以及计划完成日期q;
将设计成果文件的计划开始日期p与设计成果文件开始审核日期c以及计划完成日期q和设计成果文件完成审核日期d作比较,若|p-c|>设定阈值或者若|p-d|>设定阈值,则自动生成报警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
基于工程设计的进度,归档工程设计进度下的第二质量控制文件;
基于工程设计的数据配置、第一质量控制文件和/或第二质量控制文件,自动生成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其中,所述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文件统计表包括:工程阶段、质量控制文件分类、质量控制文件清单、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以及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其中,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和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均分为差、一般、好三个级别;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的评价原则为: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差”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1;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好”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0且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好”的数量b与项目检查点数N比值大于或者等于60%;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为“一般”的评价原则: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差”的数量a=0且项目检查点中评价为“好”的数量b与项目检查点数N的比值小于60%;
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的评价原则为:
将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评价中的项目检查点中的差、好、一般的评价作比较,将占比最高的评价作为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总评价。
19.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个人终端、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其中,
所述用户个人终端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18任一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的客户端,用于提供用户操作界面以及与用户操作界面相应地的显示功能;
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18任一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的核心运算;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权利要求11-18任一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系统执行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所产生的数据和文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33004.5A CN115587723A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33004.5A CN115587723A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87723A true CN115587723A (zh) | 2023-01-10 |
Family
ID=84780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33004.5A Pending CN115587723A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587723A (zh) |
-
2022
- 2022-10-10 CN CN202211233004.5A patent/CN11558772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14699B1 (en) | Single-tier blockchain-bas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cument transform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 |
US11574023B2 (en) |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 |
CN112330303A (zh) | 智能化项目评估协同管理系统 | |
US8799210B2 (en) | Framework for supporting transition of one or more applications of an organization | |
CN111666464A (zh) |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项目文档协作管理系统及方法 | |
US9753920B2 (en) |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 |
CN111897866B (zh) | 一种遥感监测图斑对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4443923A (zh) | 一种电网运检项目档案电子化归档方法及系统 | |
CN113807747A (zh) | 一种企业预算管理成熟度测评系统 | |
WO2006083724A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information | |
CN110728422A (zh) | 用于施工项目的建筑信息模型、方法、装置和结算系统 | |
CN110555676A (zh) | 一种动态监管平台系统实现方法 | |
CN115587723A (zh) | 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7557239A (zh) | 铁路建设业务数字化协同管理方法和协同管理系统 | |
CN117216592B (zh) | 一种资产的闲置分析系统和分析方法 | |
Wei et al. | The integration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and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IPD) in industrial buildings: Evidence from China | |
Ambarawati et al. | Business Process Architecture, Data an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a Public Sector Case | |
Leygonie | Data quality assessment of BIM models for facility management | |
Ghosh et al. | Digitalized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Claims and Disputes to Enhance the Smoothness of Advanc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Using th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ntegrated Framework | |
Dangol | E-government based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a case of Nepal | |
Pfeiffer et al. | Tools for monitoring software quality in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five key challenges and a design proposal | |
CN117952552A (zh) | 一种街道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
CN117216592A (zh) | 一种资产的闲置分析系统和分析方法 | |
CN113610594A (zh) | 一种装备报审价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
Demir | Enhancing circular economy adoption in the industrial steel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blockchain-based information flow framewor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